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建设理论

社会建设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建设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建设理论

社会建设理论范文第1篇

社会质量理论”视野下礼仪建设的伦理意义

礼仪建设和社会质量两者融合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礼仪建设促进社会融合质量和社会文化质量两大领域。同时,“社会质量理论”视野对于礼仪建设的伦理意义在于,启示基于社会质量提升目标的礼仪建设落脚在促进社会融合、树立道德风尚、塑造价值观念三个伦理层面。1.礼仪建设促进社会融合礼仪建设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剂、人际关系的调和剂,特别是其广泛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容易为社会和民众所认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礼仪建设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大层面,还是从微观的细节方面来看,都有利于推进社会的融合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卡梅伦•克劳福德(CameronCrawford)认为,社会融合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社区中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上平等地受到重视和关怀,二是在家庭、朋友和社区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礼仪建设有利于形成一种社会规范,推进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上达成融合。礼仪建设形成一种思想体系,对人的内在生活空间与内在生存环境在规范秩序的协调作用是明显的。共同的礼仪取向促成了内在精神生活的归属感、一致性和协调性,这就有利于实现人的外在生活和行为方式,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的有序化和合法化,从而实现聚集和融合。礼仪建设是沟通人际的桥梁,有利于推进家庭、朋友和社区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实现人际融合。个体的人是存在于社会化的环境中的,个体礼仪也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生成的,人人都形成礼仪习惯最终促成共同的礼仪规范。这样就促进了家庭间的和睦相处,朋友间的友爱团结,社区间的和谐美好,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程度的伦理融合。2.礼仪建设树立道德风尚推进社会文化质量建设,必须要培育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伦理。“有德则安,循德则兴”,道德风尚的变化反映着一个社会存在的状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同时,古人有云:“不知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仪建设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的传统美德,对于完善人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国家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7]礼仪建设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建设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将有利于通过提升社会道德风尚来促进社会文化质量建设。3.礼仪建设塑造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主观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价值观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化体系和社会文化质量建设的核心,具有作为人们评判社会质量标准的导向功能和适应社会质量发展的调适功能。由于每个人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不同,经历的生活过程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等迫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多种价值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社会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礼仪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社会原则,对于促进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礼仪促使人们重视公民利益、平等待人,同时又节制人不正当的欲望,一定程度上克服社会和人的“价值迷茫”,塑造了一种正确的价值伦理。“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管到了人们视听言行的各个方面,是明确而具体的行为规则,不能因一己私欲而稍有差池。有了这种相对规限和节制,人们便能形成一种大家的欲望及处境达到和谐的均衡的状态。

当前我国礼仪建设路径

礼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内在的资本和推动源泉,如果能有效建设并实践,将对社会质量的提升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阶段,对礼仪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必须解决社会中尚存在的一些歪风邪气、丑陋消极现象,如脱离群众、言行粗鲁、品行低下、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我们需要通过推动礼仪建设,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主要从充分培育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着力。1.充分培育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礼仪自身独特的特征是它具有传承性,礼仪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展相对接。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为礼仪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礼仪建设日趋丰富、鲜活,加强礼仪建设应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和特点。离开了传承,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的礼仪;同时,礼仪建设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仪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即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当前礼仪建设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弘扬传统美德、宣传社会公德时,务必紧贴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有益于促进社会质量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应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积极推进党的十报告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只有如此,文明和谐的礼仪建设才能得到更好的认同,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质量提升。2.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文明礼仪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学习和养成的。要针对各年龄阶层、各行业广泛展开礼仪教育,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培养高素质礼仪教师队伍。礼仪教师队伍资源是礼仪教育建设的基础资源,是礼仪教育领域提升竞争力、焕发生命力的第一财富。教育机构坚持以人为本、事业为先的原则,积极培养现有人才队伍,积极调动各层次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系统建设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促进学术研究队伍和实践教学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礼仪教师团队。二是编写高标准礼仪教材。礼仪教育需要一批好的礼仪教材的推动,能否有高标准的礼仪教材,是能否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教育的礼仪研究人员要致力于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礼仪相关课程、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开设高质量礼仪教育课程。礼仪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一个有效的授课平台,只有强调礼仪教育课程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推动礼仪教育水平提升的平台。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礼仪教育课程的开设,将其设定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使礼仪教育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并要围绕礼仪课程的建设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依托自身设计的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创新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例如,在教育内容上,实现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8]融思想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科研促教学,形成科研教学良性互动的机制。3.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礼仪教育光说不练还是不行的,真正的礼仪要深入社会大众心中,光有理论熏陶是不够的,只有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全部伦理价值。文明礼仪具有实践性,礼仪教育必须结合礼仪实践活动来进行,才能变成规范行为、展示修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我们在推进礼仪建设活动中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礼仪教育要结合工作实际,分层次、有计划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重点,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礼仪实践。致力于进一步将成果转化升级,服务社会,注重与实际部门的合作,为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及服务机构提供礼仪指导,转化为行政力和生产力。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文化活动、文体团队活动、职工职业道德践行活动,青少年主题班日、队日和主题团日、党日道德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同时,在医院、银行、邮政、电信、电力、交通、城市公用事业等窗口单位和公园、广场、商场、集市、宾馆、医院、车站、机场、港口、码头等公共场所中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把告别陋习,提升社会质量变成每个公民分享文明成果的权利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礼仪知识、养成文明习惯的良好社会文化质量氛围。

作者:龚展

社会建设理论范文第2篇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发展包括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事业、促进包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就业在内的社会公正、加强包括促进社会安全在内的社会管理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下一个5年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社会建设的内容。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建设任务,必须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体的责任。社会建设的主体应当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在社会建设方面,政府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提供基本的公共财政保证和必需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要发挥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建设、收入分配和就业、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它们创造发展空间,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和监管,完善自律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引导企业承担参与社区发展、慈善捐赠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探索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各自运行的领域和方式,形成党、政府、社团、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基层自治组织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协调的新格局。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建设任务,既要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总体战略,又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分阶段实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是针对全国发展情况的,各级人民政府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实施规划、具体标准、重点领域和实施保障。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部门行业差别对社会建设的影响,采取稳妥措施,确保社会建设战略的整体推进,稳步实施。(作者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社会建设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有效需求;社会保障

一、引言

市场经济常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的现象,凯恩斯认为总需求决定就业量;总需求不足造成失业。总需求不足,导致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发生产缩减;厂商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1)组织生产时,要同时考虑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厂商就有利可图,进而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亦然。资本家预期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化,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即为“有效需求”。

(2)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在这次影响深远的经济危机中,我们看到虽然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出口的下降、外资的流失、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等诸多问题逐一显现,还是给我们的政府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挑战。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但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却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适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更是从经济学角度达到促进有效需求增加的关键一步。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和困境

1、五保供养。根据相关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而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但是五保供养的费用来自于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否尽到供养的责任,取决于两级政府的经济能力。

2、家庭赡养。也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被赡养的权利,这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和物价上涨,农民生产生活压力增加等原因,很多农户家出现了养儿却不能养老的情况。

3、土地保障。在我国,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尤其是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农民在土地中获得的收益较之从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危机来临,物价上涨加剧,农民的土地却没有增产,粮食价格的上涨无法抵消化肥价格的增长,农民子女受教育的费用也是有增无减,在当前环境下,农民生活压力正在逐渐增大。

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国《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原则,以个人账户积累方式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始在各地推广开来。刚推广的几年农民的参保热情非常高,但随着后来农保资金管理不善、各级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农村社保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障碍,参保人数急剧下滑。

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治病难,历来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制度完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

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制度。目前在城镇这个制度推广的比较好,但在农村该制度的推广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广大农村地区,8亿人口的消费规模却小的可怜。消费规模是有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消费者数量;二是消费能力。就消费者的数量而言,我国人口有13亿之众,其中的8亿多农民构成了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需规模的变化;就消费能力而言,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很高的国家,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超过了20万亿人民币,这可以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我国农民的消费潜力尚未开发出来。

三、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有效需求

就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为了缓解有效需求不足,应加快“保障”体系的建立。这是减少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消费的关键。要使农民能够消费(有消费能力)和敢于消费,就需要建立一个以养老、医疗、教育为主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之所以把数量不多的剩余资金积蓄起来而不敢消费,其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养老,二是看病,三是教育。一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自然而然就会敢于消费、勇于消费并最终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体力量。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低迷的原因不是居民没有消费的需求和愿望,主要是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在中国转轨过程中老百姓过多的承担了这个社会改革的成本。过度市场化的住房制度,养老、医疗等负担让农民不得不进行积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扩大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仅是稳妥落实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失业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使广大消费者形成更加乐观的未来预期,增强其消费意向;另一方面则可直接提升市场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消费规模。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经济和就业良性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可以改善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因而有利于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体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应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也都纳入到推广范畴,取消城乡差别待遇,取消农民、自由职业者与正式职工差别待遇,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利益,增加消费信心。

综上所述,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拉动内需,尤其是促进农民消费是增加有效需求,缓解经济压力的重中之重,而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欧林宏.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全新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7)

[2]王慧红.如何理解我国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0)

社会建设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自组织;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仿真

中图分类号 C915;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11-0109-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11.017

与一般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不同,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区域跨度大、影响因素多的特性,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群建设,仅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工程横贯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跨度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建设包含水库、湖泊、运河、河道、大坝、泵站、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PCCP管道、渠道等多项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1-2]。国内外实践表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后,工程上下游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都会发生改变,并致使依赖这些自然环境存在和发展的社会也相应发生改变[3-5]。为此,工程建设后的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人类社会的自我协调,都将促使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经历复杂的重构过程,改变当地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影响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 [6-7],这无疑会增大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西方社会转型的经验表明,社会在从失范到规范、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中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集中并发[8],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速转型阶段,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建设区域的社会稳定风险无疑构成重要影响。从系统理论来讲,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工程建设区域的社会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并在逻辑关系上属于高级复杂巨系统中的子系统,即“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LHP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H.Haken [9]提出,如果一个系统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干涉的情况下,内部各要素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便是该系统的自组织。LHPS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涨落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所以LHPS有序稳定下的演变必将具有自组织,因此,运用自组织理论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重大水利工程可能导致社会失稳的根源,找到影响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关键所在,为相关部门决策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依据。

1 LHPS系统稳定的自组织

1.1 LHPS系统稳定的复杂性

复杂性在社会现象与问题中普遍存在,是许多社会现象与问题的内在特征。钱学森[10]认为社会系统的核心元素“人”使得社会系统同时具备“开放性”和“复杂性”,使其具备了复杂开放系统的特性,杨桂华教授更是指出,社会系统的特性使得人类社会具有超自组织特征[11]。

从复杂开放系统本质来看,LHPS系统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社会系统演变的一个形态系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社会系统内部结构运动因素中的一部分,并对社会系统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结构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工程移民是复杂化社会系统运动的最大社会风险。耿涛等认为一个移民社会经济系统的重建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12],工程移民属于非自愿移民,国内外经验均表明,非自愿移民安置是一项风险巨大的社会经济活动,会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社会稳定性产生重大冲击。范泽孟、牛文元[13]指出,社会稳定的各种响应因子的动态变化,直接作用社会系统的稳定状态,而社会系统的某一稳定状态被扰乱或者被打破,社会风险都有可能被极大的提高。“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稳定性既取决于该系统内部条件也取决于其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体现在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否合法和合理,而外部条件则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是否具备支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从图1可以看出,LHPS系统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环境,这些外部环境的构成因素都具有众多复杂的特性,以社会环境为例,外部社会稳定状况、治安状况、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重大事故状况、犯罪率、水利工程在当地被接受程度、社会舆情、当地社会保障、社会医疗等因素都会对LHPS的系统稳定性构成重要影响。LHPS系统组成因素是众多的,且每个因素间通过催化联系把自催化循环联系起来,其中每一个因素既能自复制,也能对其他因素提供催化支持。在艾根超循环理论(Hypercycle theory)[14],社会的复制循环主要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两个方面的自复制循环。除此之外,各因素都是具有动态演变性,使得该系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无论从LHPS系统的内部结构、外部表征,还是从其行为和环境复杂性来看,LHPS系统都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稳定性具有复杂性。

1.2 LHPS系统稳定的自组织

从耗散结构理论来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社会系统产生一个远离平衡的冲击力,在到达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到达一定阈值,系统便会由稳定进入到不稳定状态,即出现了非平衡相变,如移民非自愿不满从上访演变成。钱学森[10]认为,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就可以称为系统自组织。杨桂华[11]将影响社会系统序变的因素归为:①社会系统相对稳定的演变达到一个序变点后进入序变区,即系统变得十分不稳

\定;②随机“涨落”影响序变;③环境影响社会系统序变方向。LHPS系统稳定满足自组织现象条件,首先,由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与外界人、财、物的不断交换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和信息的交换,LHPS系统具有开放性;其次,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本身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关系是非线性的,与相联系的环境也是非线性的,即LHPS系统存在非线性机制;再次,涨落和突变一直伴随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最后,自复制循环影响涨落影响大小,为LHPS系统演变到新的稳定结构创造条件,为此LHPS系统稳定满足自组织条件。

2 LHPS系统结构分析

社会系统是一个非绝对平衡的开放系统,其稳定性具有动态性。阎耀军在社会稳定系统动态分析中把社会稳定系统的逻辑结构概括为6部分:生存保障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社会分配系统、社会控制系统、社会心理系统、外部环境系统[15]。为了确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复杂系统的内部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借助于Warfield[16]创建的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LHPS系统进行分解。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本文邀请10位重大水利工程社会评价领域的专家,对LHPS子系统进行了确定,即经济发展(S1)、移民安置(S2)、社会保障系统(S3)、社会分配系统(S4)、移民心态系统(S5)、外部环境系统(S6)。借用ISM研究子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对LHPS系统演变的影响,对六个子系统复杂关系进行层次化和条理化。根据专家们讨论子系统之间直接关系或递推二元关系,构建邻接矩阵,若两个因素之间关系存在影响关系,定义如果SiSj则为1,否则为0。则LHPS系统的子系统的邻接矩阵A为:

基于布尔运算法可得可达矩阵R:R=I∪A∪A2∪A3∪A4∪A5,本文运用MATLAB软件计算(程序代码略):

根据可达矩阵R,可以找出子系统Si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可达集E(Si),其他子系统对Si影响的子系统组成先行集A(Si),及受子系统Si影响又影响Si组成的共同集T(Si),即(T(Si)=E(Si)∩A(Si))。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结果,若E(Si)=T(Si), 则Si就是系统的最高级子系统,然后去掉最高级子系统,重复上述步骤,可分解出系统的第二层、第三层……,以及子系统的层级关系。按照子系统的层级顺序将系统分层,然后再根据结构矩阵子系统间连接关系用有向矢线相连,可绘出其系统的多级递阶结构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对LHPS系统稳定性影响最直接的是社会分配子系统、移民安置子系统、移民心态子系统,三者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LHPS系统的稳定性,但是从图2梯级结构模型上看,这三子系统只是影响LHPS系统稳定性的表象原因,其稳定性深层次原因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鲁棒性是否稳健,而社会保障子系统深受经济发展子系统和外部影响子系统的影响。这一结果表明,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性主要来自与移民相关的社会分配、移民安置和移民心态领域,但其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是当地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这既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外部环境,如生态环境、与域外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是否优越等,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LHPS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3 LHPS系统稳定性演变模型

由于系统自组织过程不存在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外力,系统从有序到无序,再有无序到有序的变化,以及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都是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内部过程,外部对系统作用力是一个随机涨落。本文依据自组织理论,将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LHPS系统进行如下描述,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γ和γ1,γ2,γ3,γ4,γ5,γ6分别表示LHPS和S1,S2,S3,S4,S5,S6的变化率与其原有状态的关系;γ和γ1(i=1,2,3,4,5,6)则表示各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对LHPS和Si的影响;φ(t)表示随机涨落(如突发事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t代表时间。

文献研究发现,在系统处于无序状态下,系统众多变量中存在一个或者几个变量值为0,随着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变,这些变量值也有小变大,即这些变量能够描述系统的有序程度[17]。根据役使原理,系统相变过程是一个由系统状态变量形成系统序参量,序参量又役使系统其他状态变量的过程,序参量支配、主宰和役使系统状态的其他变量,序参量是众多变量中慢变量,役使其他快变量变化。对于社会系统来讲,也同样存在着系统运动宏观参量(序参量),且这种宏观参量决定着社会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功能行为[18-19]。

本文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经济影响(q1)和社会影响(q2)作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序参量,这主要是因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社会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变是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水利工程融入建设地区社会系统中的变化过程。根据哈肯协同学基本理论,式(4)表示了LHPS系统的两个序参量如何影响子系统的自组织演变。

其中Si代表LHPS子系统;α1为序参量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对子系统自组织演变的作用;α2为序变量系统协同作用对子系统自组织演变的影响;α3为子系统的自反馈系数;α4为两个序参量相互作用对子系统自组织演变的影响;α5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正效应;β1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负效应;λ1为随着时间推移,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力系数;β2为两个序参量相互作用力系数;β3为阻尼系数;β4两个序参量之间的关系。

Si系统处于稳定是,S·i=0,q·1=0,q·2=0,

,即系统稳定的平衡点为(0,0,0)。根据模型求解其特征矩阵为:

平衡点(0,0,0)带入式(5),则:

由此可得特征根λ(1)=α3,λ(2)=α5-β1,λ(3)=-β3。由李亚普诺夫稳定理论可知,只有当且仅当特征根均为负实部,系统才是稳定的。为此,系统的稳定性主要α3,α5-β1,β3决定,与其他参数无关,即研究LHPS系统及其子系统稳定性可以从式(6)特征值入手。

4 系统稳定性演变模型仿真分析

IS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系统是LHPS系统稳定的核心,它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系统的影响,如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社会保障系统稳定,必将推动LHPS系统的稳定,即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稳健性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有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LHPS子系统中的社会保障子系统(S3)稳定性演变进行仿真分析。

本文以2006年九三学社政协提案中所披露的三峡库区移民社会保障调查数据为依据①。通过比较计算得到α1= 0.297,α2= 0.5,α4=1.8,λ1=1.5,β2=1,β3=0.5,β4=1.2 ,并将其代入式(4)中,为了更清晰的看出随机涨落对社会保障系统的影响,本文将φ(t)也引入分析中,观察φ(t)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1)当α3

(2)当α3,α5-β1,β3参数大于零时,社会保障系统便处于了失稳状态(见图6、图7和图8)。从图6不难发现,当LHPS的社会保障系统自反馈参数α30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正负作用较小时,S3、q1和q2仍然在所测时间域内趋于稳定,但是当S3自反馈参数α3>0后,S3便开始远离稳定点(见图7)。由于社会保障系统在LHPS系统稳定性中占关键地位,S3系统的不稳定导致LHPS系统的不稳定,所以社会保障体系自身系统反馈子系统的稳定性对其稳定性影响巨大。图8所示,S3处于不稳定时,如果再出现随机涨落,如移民收入减少、移民就业下降、移民上访等事件,会更加促使S3稳定性远离平衡点,而且由此引发的经济影响q1和社会影响q2更是处于震荡的不稳定中,表明如果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随机涨落出现会使其更加不稳定。

5 结 论

如何评估和控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自组织理论视角研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问题,并分析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主要结论如下:

(1)LHPS系统稳定影响因素众多、复杂。主要原因是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不但影响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而且工程建设本身会涉及复杂的移民问题,“人”因素复杂了LHPS系统复杂性,此外LHPS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更加强化了其复杂性。

(2)基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社会系统特点,将LHPS系统划分为6大子系统,运用ISM分析LHPS系统结构发现:社会分配、移民安置和移民心态等子系统稳定性是LHPS系统稳定性决定因素,但三者稳定性取决于社会保障子系统的稳定性,即社会保障子系统稳定性或者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是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的基础。

(3)基于LHPS系统特点,选取重大水利工程的经济影响(q1)和社会影响(q2)作为序参量,运用九三学社三峡库区社会调查报告,对社会保障子系统(S3)自组织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①如果社会保障系统(S3)系统是稳定系统,在没有外部随机“涨落”影响下,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即使对q1和q2产生重大影响,S3系统仍然是趋于稳定的,LHPS系统也会趋于稳定;②由于LHPS是开放系统,外部冲击无法避免,如移民收入减少、补偿等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突发事件等,外部冲击会影响S3自组织演变,但S3稳定性较强时,外部冲击将不会改变系统稳定性趋势,反之,S3系统将远离稳定;③如果S3系统不是稳定系统,又有外部冲击,那么二者相互作用将强化S3系统远离稳定,使得LHPS将处于不稳定中。

以上表明,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所在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在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冲击,进而引发社会失稳风险。为此,在决策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是否建设前,评估工程建设区域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以及移民安置如何增强建设区域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决策部门决策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睿,张宇清,王小雅,等.南水北调工程工期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5):133-138.[Liu Rui, Zhang Yuqing, Wang Xiaoya, et al.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Delay Factors of China’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9,42(5):133-138.]

[2]李峰,曾光明,徐敏,等.受水区生态系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响应[J].湖南大学学报,2007,34(1):72-75.[Li Feng,Zeng Guangming, Xu Min, et al.Responses of the Ecosystem of Intake Area on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2007,34(1):72-75.]

[3]Jackson S, Sleigh A. Resettlement for China’s Three Gorges Dam:Socioeconomic Impact and Institutional Tensions[J].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2000,33:223-241.

[4]Brouwer R, Remco van Ek .Integrated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of Alternative Flood Control Policies in the Netherland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4,50:1-21.

[5]陶涛,纪昌明.可靠性、回弹性、脆弱性在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1999,66(3):103-109.[Tao Tao, Ji Changming. A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Reliability, Resilienc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J]. 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1999,66(3):103-109.]

[6]Cernea M M. The Risks and Reconstruction Model for Resettling Displaced Populations [J].World Development ,1997,25 (10):1569-1588.

[7]Scudder T. Social Impacts of Large Dam Projects[C].Proceedings of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and World Bank Workshop, Gland, Switzerland, 1997:41-68.

[8]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0-245.[Sun Liping.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5:190-245.]

[9]Haken H. 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M]. 3th ed. Berlin Heidelberg : SpringerVerlag,2006:100-130.

[10]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19.[Qian Xuesen. System Engineering[M].Changsha: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82:3-19.]

[11]杨桂华. 人类社会与自组织系统理论[J]. 教育与研究,1998,3:27-34.[Yang Guihua. Human Society and Theory of SelfOrganized System[J].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8,3:27-34.]

[12]耿涛,周银珍,粱福庆.水库移民的社会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人民长江,2005,36(8):57-59.[Geng Tao,Zhou Yinzhen,Liang Fuqing. Social Risk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of Reservoir Migration[J]. Yangtze River,2005,36(8):57-59.]

[13]范泽孟,牛文元.社会系统稳定性的调控机制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7):69-76.[Fan Zemeng, Niu Wenyuan. A New Mechanism Model for Controlling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System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07, 27(7): 69-76.]

[14]Eigen M, Schuster P. The Hypercycle [M]. Berlin:Springer -Heidelberg, 2004:123-189.

[15]阎耀军.社会稳定的系统动态分析及其定量化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6(2):72-77.[Yan Yaojun. The System Dynamic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 Social Stability[J].Journal of Tianj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2004,6(2):72-77.]

[16]Warfield, J N. Intent Structures[J]. IEEE Trans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 1973,3(2): 133-140.

[17]江道琪,何建捆,陈松华.实用线性规划方法及其支持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57.[Jiang Daoqi,He Jiankun,Chen Songhua.Practical 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and Its Support System[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4-57.]

[18]哈肯.信息与自组织[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14-34.[Haken H. 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M].Chengdu: Sichuan Education Press, 1988:14-34.]

[19]温馨,赵希男,贾建锋.基于GPEM主旋律分析的系统序参量识别方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20(3):165-174.[Wen Xin, Zhao Xinan, Jia Jianfeng.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System Order Parameter Based on GPEM Main Melody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J].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011,20(3):165-174.]

Research on Society System Stability of the Large Hydraulic Project Construction Based 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ZHANG Changzheng1,2,3 HUANG Dechun1,3 Upmanu LALL2 HUA Jian1,3

(1.Business School,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China;2. Columbia Water Center,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10027, U.S.A.; 3.Hohai Industrial Economics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1100,China.)

Abstract

社会建设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伦理建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其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总数的75%,而产值和利税所占比例分别为60%和40%,在“金字塔式”的企业构架内中小企业构成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塔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缓解当前国企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刷着人们已有的观念,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具备自主性、趋利性、竞争性、平等性,以保证其生存发展。但这些特性又有可能使企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自主性强化了“自我利益”和本位主义倾向;趋利性诱发和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竞争性可能导致恶性竞争等等。结果,目前假冒伪劣、坑骗顾客的行为屡屡发生,虚假广告泛滥,合同违约,环保意识薄弱,员工权益受到损害。现实表明,以上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违背伦理道德经营行为的发生,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为中小企业量多、面广,涉及到的用户或消费者较多,一旦其中有违背企业伦理的行为发生,其影响的面就很大,从而出现了目前中小企业的信誉危机状况,这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些违背企业伦理的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得是以资源的浪费、国家税收的流失、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等作为代价的。从整个社会来说,企业微小的收益对应的却是巨大的社会成本。本文对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中小企业加强自身伦理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伦理建设现状

伦理就是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准则和规范。而企业的伦理关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的所有关系。伦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人对群体的依附性,依附性越强伦理的约束力越强。对于企业也同样。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相对较小,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不大,它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少,它不像大企业的运转要依靠内外每一环节的配合,一旦某一环节脱钩则会出现重大损失。所以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对社会的依附性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企业伦理对中小企业的约束力降低,企业反伦理经营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我国目前企业经营活动中反伦理经营现象日益泛滥,突出表现在:市场竞争中假冒伪劣随处可见;虚假广告、赖账逃债、肆意毁约经常发生;管理者道德水平低下,涉嫌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不断曝光;偷税漏税、伪造账目时有发生;在产品质量方面造假贩假;在售后服务方面缺乏伦理关怀,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从而毁坏公司自身品牌形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资对立,为了利润最大化而损坏被雇佣者利益;不重视环境保护,为了企业自身利益污染环境,对资源过度开采使用,等等。企业的反伦理经营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从根本上有损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长远发展。

首先,我国企业伦理明确度不高,企业对“伦理经营”行为没有清晰的认识。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不仅仅是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且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理念、价值观念的大变革。社会失序、行为失范、价值失衡,随之各种伦理观念纷涌而起,而我国的道德规范又未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我国企业伦理观念混乱,道德失范,企业伦理明确度较低。

其次,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反伦理行为的敏感度低,从而使不道德企业有机可乘。对企业反伦理行为的敏感度取决于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力,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许多配套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从而使得企业的反伦理行为成为可能。同时,国民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利益相关者的判断素质不高,加之我国企业在信息体系建设方面的不完善,相关信息收集困难,甚至无法获取有关信息,这就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反伦理行为的侵害程度和性质严重程度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反伦理行为不敏感。

其三,中小企业严重的人才缺乏。由于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很难有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同时,特别是一些私营中小业主的经营思想陈旧,经常会束缚人的能力发挥。这样,即使企业付给高薪,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如意,也很难吸引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知识缺乏,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就有限,企业很难摸准市场需求变化。为了生存,为了获利,就时有违背企业伦理的事出现。

其四,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反应转化程度比较低。我国的市场体系正处于构建中,因而会存在市场机制的扭曲失灵现象。因此,在我国,利益相关者直接方式的反应转化程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和谐发展观下的企业伦理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追求的是商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价值能否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主要取决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商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消费者的要求,必须千方百计地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平等竞争、公平交易、诚实守信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因此,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导市场的各个主体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约束,共同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行业内部的自律意识、企业的自我约束功能、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观念等等,不仅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更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没有这些条件,市场经济是没法正常运行的。因此加强伦理建设无论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市场改革进程的良性运行都有促进作用。

提高法律意识

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失范是一种负外部,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增强信息透明度,使企业反伦理经营的机会成本加大。

制定企业伦理准则

企业伦理准则所规范的是企业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侧重于企业自身行为约束。伦理准则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企业的文化和行为。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制定伦理准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社会企业伦理趋向,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企业伦理准则。

加强员工的伦理教育版权所有

企业有了良好的企业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还不够,还要重视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我国企业目前普遍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企业伦理道德教育,企业员工的整体道德素质不高。发达国家企业则非常重视对员工的伦理教育,而且其经营管理实践显示,通过企业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企业可以通过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等多种方法来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加强员工对企业伦理的认识和自觉履行伦理规范。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

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是企业伦理的轴心,企业经营者的人格塑造是企业伦理建设的重点。所谓企业精神,实际就是企业经营者人格精神的延伸;企业凝聚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人格魅力。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首先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真正领会企业伦理对企业和社会的重大影响,并同时带领企业所有职工加强伦理道德的学习,与此同时欢迎社会舆论监督企业的行为,这样在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伦理水平。在实践中,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就更应谨慎行事,正确处理好自己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因此,企业伦理建设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素质并遵守企业的伦理准则,起到表率作用,从而带动员工自觉遵守企业伦理守则。

加强相关行业协会的建设

对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需要成立行业中介机构来引导企业伦理化经营。行业中介机构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有引导、监督、服务、协调等功能。行业中介机构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指导企业制定相关的伦理法则和伦理经营的策略与方法;二是要协调行业之间的关系,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劝导和警告;三是协助企业进行伦理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徐大建.企业伦理学(m).上海出版社,2002

2.朱泰.企业伦理文化: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实质(j).学术探索,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