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职业卫生检测的领域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必然要求。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是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的关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论进行叙述,分析并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卫生;检测;作用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职业卫生检测的工作也在朝着法制化与规则化方向发展,卫生体制的不断变革,使得卫生检测工作在进一步发展,质量管理体系也应运而生,有力地提升了职业卫生检测的总体质量水平,并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论
1.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在ISO中的定义为:为实施质量管理的各个组织机构、程序、责任、过程以及资源[1]。在职业卫生的技术服务机构中,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理解为:具备符合标准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合格人才等资源,通过适宜的质量管理相关组织,基于职责明确化的执行团队,通过科学性的工作程序和判定标准,形成一种相对协调的有机系统,且利用现阶段质量管理的专业性理论与先进技术方式,建立一种符合自身运营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保证卫生检测总体质量水平合格的关键点,以医疗检测为活动的主线,将机构、全过程和各项资源进行有效串联,通过检测样品的输入,专业检测报告的输出形成一整套管理体系。
1.2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
文件内容需要满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剂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可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来进行文件内容体系的编制。文件应当包括质量手册、文件程序、作业指导和实施记录。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文件,其编制没有固定格式与标准模板的限制,一切质量管理的活动都依据检测环境和条件进行确定,其高度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体系的有效运行。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的文件编制完成之后,在其执行前必须要对卫生检测员工进行贯彻,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到体系的意义及其内容,将卫生检测各项质量活动控制在一个有效的状态中,一旦在其运行中发现任何问题,立即进行反馈并纠正,实现运行的持续性。
3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3.1计量工作
质量管理在卫生检测的计量工作中,主要是将计量法规进行贯彻并落实,定期进行各种检测设备和过程的认定,并建立起计量相关技术的资料档案,促进检测结果具有公正性与权威性。
3.2实施计量认证
计量部门在进行检测机构的综合检定与测试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就是计量认证的全过程。考核中对实验室的各种条件和仪器设备、人员专业性素质与制度可行性都有着较为明确的标准。通过计量认证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将卫生检测报告文件和原始记录的标准进行规范,包括报告书的整体书写格式、计量单位的量化使用、原始记录的修改与储存方法、有效数字的误差及处理地能够都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定,将检测溶液的具体剂量配置与稀释等原始记录进行规范,并可追溯到国家标物中心,这些环节对检测标准的精准性与公正性起到了监督和控制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卫生监测的实际效果。
3.3质量监督
为了不断加强质量活动及其过程的监督,检测部门可设定专业质量监督人员,对卫生监测的技术服务和具体操作进行监督,包括在内审与外审环节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并对检测中的不符合项与存疑项进行判定并作出纠正,在发现严重不合格的检测项应当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由质量管理科室进行公正判定与纠正。对于不符合项的部门,监督人员应当做好跟踪验证工作,促使其按照时间和纠正的标准进行整改。另外,监督人员还应当对技术岗进行技术专业性方面的监督,对岗位操作人员是否执行技术规范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测现场材料、环境、设备器械等检查,查看检测记录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具有完整性与精准性。
3.4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其内部的审核工作是为了通过内审人员进行体系运行的内部审查,审核部门人员负责则审核计划及手册的编制,并适时向卫生检测领导提供审核结果与报告,对于任何不符合项目的责任相关部门进行通知书的发放,以督促其进行整改和纠正,并对纠正的过程与措施进行实时跟踪。评审活动的管理应当由检测实验室中最高领导者进行主控,评审活动应当围绕着质量目标、组织程序与结构等方面进行开展,针对外审和内审的结果、人员报告、对比性实验等找出不合格问题,并通过纠正措施进行合理时间内的修正,指出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对不适用或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
4结束语
随着我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工作逐步的法制化与规范化,科室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卫生法律和标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卫生技术工作的开展,确保其技术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充分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到卫生检测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防止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发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和创新的欲望和潜能[1],将讲授式逐步转化为启发式、讨论式和引导式。例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5版)第五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中关于“危险度评定”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承前启后,拟定出部分教学引导题:①何谓危险度评定中的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的意义是什么?②何谓危险度管理,主要措施有哪些?③采取公共卫生决策时,除考虑危险度评定结果,还需考虑哪些因素?④结合实例,说明危险度评定各阶段探讨的主要内容和对最终结论的影响因素[2]。这将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灵活性,培养出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综合性专业人才。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从网络上搜集各种媒体资源,如《健康之路》、《每周质量报告》、《焦点访谈》等中央电视节目中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能够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刻录成光盘,供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观看,既增长了他们专业知识,又丰富了课余生活。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使文字信息转变为直观形象的信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他们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述“矽肺”一节时,通过观看《新闻1+1》节目中关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报道的视频,使学生们对矽肺的实际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继而对矽肺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措施等内容产生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不仅会加深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实行双语教学,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日益扩展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学生们接受国外最新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进展方面的信息能力,“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领域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面对越来越多的公众健康问题和越来越严峻的全球传染病防治形势,人们逐步意识到国际医疗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开展运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为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高专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双语教学”还为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机会。
四、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学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课的理解与记忆,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课堂讲授“噪音”一节相关理论内容后,安排学生到咸阳西北国棉二厂的生产车间进行实际参观、调查,让学生亲身体会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噪声、高温等),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教学,还使他们知道了在生产环境当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如何控制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如何保护广大职业人群的健康,懂得了作为21世纪的预防医学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这种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的信心,对毕业以后从事相应的工作具有良好的作用。
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作为预防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应突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专业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适应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斌松.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0(2):27-28.
【关键词】实习护生;洗手;手卫生;认知;行为;调查
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 nurses' hand hygiene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CHEN Yan, WANG Y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nd action on hand hygiene in student nurses. Methods A 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80 student nurses who were doing clinical practice at our hospital. Results:The student nurses have relatively poor knowledge on hygiene of the hand. Conclusion:Besides completing hand hygiene knowledge training and equipping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the clinical teacher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to facilitate the hand hygiene behaviors of student nurses.
【Key words】Student nurses; Hands-washing; Hand hygiene; Acknowledge; Action; Questionnaire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10-02
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其手卫生的执行对病人能否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然而,实习护生作为准护理工作者能否有效执行手卫生标准取决于其对手卫生的认知程度。据有关调查显示:医护人员手污染率很高,可高达50%[1]。通过加强手卫生
可以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2],可见院内洗手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3]。实习护生作为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的特殊群体,洗手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本调查旨在了解实习护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洗手的认知和行为状况,为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管理提供依据,更好地履行护士促进和维护健康的职责。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139名护生中随机抽取了80名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洗手要求和指征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和观察表,包括3个部分:①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学历。②实习护生对洗手的认知:洗手指征、洗手设施、洗手方法、手消毒指征、手消毒方法。③实习护生洗手的行为:开始操作前、完成操作后、脱手套后、接触不同患儿前后、从污染区到清洁区、接触患儿身体或组织后、护士自身接触、其他需要洗手的情况。根据实习护生洗手行为观察表,对每位护生连续或间断观察2h。
1.2.2 采用问卷调查法。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9份,回收率98.75%。
1.3 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收集的所有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被调查的实习护生中女性78名(97.5%);男性2名(2.5%)。中专学历7名(8.8%),大专学历64名(80.0%),本科学历9名(11.2%)。
2.2 临床实习护生洗手执行情况(表1)
表1 临床实习护生洗手执行情况(n 79)
表1显示:从各项洗手百分率的情况分析,临床实习护生对于洗手是一种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的认识相当薄弱。
2.3 临床实习护生对洗手的认知(表2)
表2显示:实习护生对洗手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其中洗手方法回答正确率最高,为57%,手消毒方法回答正确率最低
3 讨论
实习护士在医院中直接接触患者,完成许多操作,提高实习护士洗手的依从性,不仅在实习期间,而且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认真洗手都具有很好的帮助。实习是每一个医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巩固理论及培养技能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和行为的关键时期。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就是一项最基本的职业行为和良好习惯。因此,实习护生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的医学职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2 临床实习护生对洗手的认知(n 79)
3.1 实习护生手卫生知识认知不足
3.1.1 洗手率低,洗手依从性比较差。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平均洗手执行率小于40%[4]。从表1可以看出,实习护生每次能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正确洗手的比例普遍较低,以脱手套后、护生自身接触、接触不同患儿前后、操作前的洗手这四个环节尤为突出。从表1可以看出,脱手套后的洗手率仅为8%左右。绝大部分护生缺乏无菌观念,洗手后不烘干或在工作衣上擦干后再执行无菌操作。可能与患儿多、工作太忙而忽略洗手,应加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慎独精神,强化风险意识。同时不断改善手卫生设施,采用感应式、脚踏式、或肘动式等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洗手液、干手机或一次性擦手纸巾,推广使用高效速干护手消毒剂,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实习护生对手卫生的依从性。
3.1.2 护生正确的洗手知识极其匮乏。洗手是医院感染控制相当重要的一项预防和控制致病菌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尽管卫生部对医院工作中洗手的指征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的洗手情况却不尽人意。特别是临床实习护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于洗手的认知和行为更令人担忧。从表2可以看出,临床实习护生对正确的洗手知识极其匮乏,洗手的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除洗手方法为57%外,洗手指征、洗手设施、手消毒指征和手消毒方法回答正确率均很低,其中手消毒方法回答正确率仅为10.1%。洗手常常重视操作后洗手而不重视操作前洗手;洗手指征主要忽略了护士自身接触、开始操作前、脱手套后、从污染区到清洁区;洗手设施不了解;手消毒指征和手消毒方法概念不清等。洗手方法回答正确率稍高与临床实际工作中“洗手行为”警示有关。科室将图文并茂的“七步洗手法” 示意图张贴于每个洗手池旁,既便于学习又起到提醒的作用。
3.1.3 护生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对不同患者间的洗手认识不足、缺乏手卫生的风险意识,认为洗手麻烦又损伤皮肤,只有在自己需要时才洗手,而未考虑病人的安全,或错误认为医院感染主要是物品器械消毒不严所致,与手卫生关联不大而不重视洗手及洗手设备的不完善、不方便等有关。脱手套后常常忽略洗手,在做注射准备前忘记洗手或洗手时间短。其原因与部分学生认为洗手是为了减少自身感染,而对其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在接触患者操作时,如吸痰,护生往往忽略两个患者之间洗手这一环节,常常在完成整个病区护理操作后才洗手。据统计,约85%的医务人员自述洗手过多曾经出现过皮肤问题,25%的护士手部皮肤出现过皮炎的症状[5]
3.2 实习护生作为医院护理工作中的特殊群体,在数量上呈逐年增长趋势。其洗手执行力对医院感染有很大的影响,既要保护自身,防止职业损伤,降低感染率,又要减少由自身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3.2.1 加强实习护生手卫生教育,学习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尽管实习护生已接受过多年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教育,但医院感染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学生只是分散、有限、间接地了解医院感染的知识。在医学教育中开设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相关课程,使护生们在学校就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熟悉掌握有关的方法措施,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和手卫生的重要性,建立重视手卫生的深刻意识,自觉地在今后的实践中执行。研究证实,知识和态度决定行为,知识的匮乏和教育的欠缺是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手卫生的医学教育问题,应引起高等医学职业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毛秀英和金得燕等[6]2001年对432名新毕业护士问卷调查显示:26所护校/学院均没开设职业防护教育的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因此加强实习护生手卫生的专项培训刻不容缓。
3.2.2 实行岗前教育。在实习护生中开展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等知识讲座,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前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基础、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学习简单而重要的“洗手、手消毒”等规范的手卫生技术,使护生的“医院感染”概念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一种自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并在行为规范上反复操作训练,养成一种良好的手卫生职业习惯。
3.2.3 选择理论、实践基础扎实的临床教师带教。临床带教老师一方面要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把先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并带头在实践中遵照执行;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实习护生虽学习过一些有关手卫生的知识,但理论与临床实践尚有一定的距离,往往认为很容易掌握的内容,在实际操作时却表现出力不从心,手忙脚乱。实际操作示范生动具体,使人印象深刻[7]。将手卫生操作通过老师演示和学生反复练习,使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随时随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当行为,坚持规范化操作。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手卫生执行成为每一个实习护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只有对临床实习护生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重视手清洁和消毒的培训教育,提供有关自身防护知识及洗手技术的指导,逐步提高并不断强化洗手意识,充分认识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洗手和手部消毒的依从性,使手卫生制度变为自觉行为。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链,最大限度避免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书会、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10(22): 55
[2] 耿莉华.医院感染实用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7-123
[3] Janet R,Rcfik S,Kurt W,etal.Patterns of handwashing behavior and visits to patients on a general medical ward of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04,25:198
[4] 李亚洁、谭琳玲、孙树梅等.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7A):1734-1736
[5] RichrdNA.Hand hygiene:promotingcompliance amongnursesand health workers[J].Br J Nu r s,2004,13 (7):404 ―410.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是为社会的岗位需求服务。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可以体现出做人的道理。作为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1],其次才是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是个体安身立本、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可见教会学生做人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即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而中职教育必须先抓道德教育,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其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说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卫生行业技能型人才,在整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医学道德教育。
二、 医学道德的实践性
(一) 医学道德概述
"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人的品行和行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内取消性规范(即良心),又可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主要的是"动之以性",最后后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2]
中职卫校培育合格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时,必需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强化医学道德教育。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道德信念和特殊道德行为;是以医学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为根本目的,体现出医学道德的实践性特点。
(二)医学道德实践性要求
医学道德实践的目的是把所学的医学伦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并将医学道德内化成品质外化成行为。
三、 医学道德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道德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知行脱节严重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为了要判明人们的真正见解是怎样的,与其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在医道德实践中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知行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对医学道德理论知识能侃侃而谈,但常现说得好听,行为做得难看或说做相反,甚至出现"学优品劣"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医学道德不能内化为己用,不能外化为良好品行行为。以至于出现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成风、缺乏诚信、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团队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纪律性差等思想与行为。
2、学生缺乏积极性,实践参与度低
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亦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实践内容陈旧而空泛、无吸引力,活动形式老土呆板、无活力,实践无刚性要求,评价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合理,学校重智轻德等。
3、医学道德实践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常规的道德教育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强化不同的医学道德教育实践。部分中职学校重专业轻德育,常随意指派某一老师或某一部门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被指派常是一些能力不强,形象不好,素质不高的教师。致使德育实践结果不理想。医药行业的医学道德教育,渗及到医学伦理、医药法律、职业道德等,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胜任的。
4、学校、家庭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3]
部分中职卫校存在着教书不育人,对医学道德实践认识不清,如实践目的不切实际,内容缺乏时代性,方法过于单一化,评价体系不科学合理、不规范等。误认为中要懂理论,就必定会做出相应行为。常听说"某高校高材生轻生","高智商犯罪分子","某医生收红包"等报道,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反击事例。中职卫校培养的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医务一线技能人才,在教育中决不能忽视、轻视医学道德的教育,更不能对其实践性掉以轻心。学子们中有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才能具备名副其实的良好医学道德。
5、医学道德实践时间、经费、场所不足
某些学校奖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花大量时间于专业课学习上,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医学道德实践时间安排不足,经费不够,活动场所难寻。
6、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医学道德实践
通过理论学习与在校实训、实训基地见习、实习的实践,学生的医学道德都表现较好,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抵制不了利益诱惑,会做出违背医学道德的不良行为。
7、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中职卫校对德育实践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如"以智论德"、"数字量化"、"重结果轻过程"等片面化、简单化,以至于把医学道德实践搞成短期培训、纯学科型简单活动,只重量化、搞形式化"作秀"行为出现。
四、 应对策略探讨
当代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专业都需实行不同的医学道德,好比"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体现出医学道德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医学道德应从生活中实践,从社会中实践。现归纳了一些强化实践的应对策略,以供共同探讨。
1、医学道德教育目的要更新
道德教育知性化教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因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概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实践性是医学道德教育的根本特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道德,深化医学道德行为,避免知行脱节,为我国卫生行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总投入1 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