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药振兴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前基本情况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省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努力加快我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步伐。
我院认真组识学习广东省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会议纪要,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并将召开会议推动这项工作,还专门成立了由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任顾问,4位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高规格的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同时会议还指出,近年我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药大省,努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医疗卫生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顾问,4位县级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我院为此下大决心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努力发掘适合粤北山区中医院建设的中医药资源和技术,加大科技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决不拖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的后腿。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决定把中医院打造成为符合二级甲等标准的中医医院,已无偿划拨位于县城商业大道总建筑面积为6232平方米,造价480万元的高11层的大楼一幢商业用房作为县中医院新院址及医疗用房,预计春节(**年)前后可以搬迁办公及开展业务。另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创建二级甲等标准的中医医院,尚需要资金约1438万元,县政府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已决定在财政预算中连续五年每年贷款贴息50万元(五年共250万元),支持县中医院向信贷部门贷款1000万元作为建设资金,目前已落实启动资金100万元。
2.加强专科建设。
我院拟定将具有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建设作为提高医院整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已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及因当地卫生经济条件较差而有较高发病率的脾胃病、咳喘病等确定为重点专科,开设专科有:康复科、脾胃专科、咳喘科、骨伤科;并借助对口帮扶单位南海区中医院专科技术优势进行传、帮、带教,南海区中医院康复科、脾胃专科是省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建设单位,咳喘科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骨伤科是中医创伤急救的特色专科;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的同时,我院还注重加强创伤急救技术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山区中医院综合素质。由于特色专科的开展,今年1-10月份我院业务经济收入达322万元,比去年同期220万元,增长了102万元,增长46%;出院人次395人次,比去年同期200人次增长了195人次,增长97%;门诊人次40766人次,比去年同期31105人次增长了9661人次,增长31%;为医院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医院中医药人才建设。
1.引进人才。争取政府政策倾斜引进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
2.有计划地培养人才。每年选拔专业理论扎实,技术水平比较过硬,专业思想牢固,事业心强的青年医师到上级医院或南海区中医院进修学习,并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中医药科技交流中心举办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培训班。
3.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或南海区中医院有关专家进行中医药新知识、新技术讲座。
4.鼓励在职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
(四)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1.今年1月5日,南海区中医院联同南海亿通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与我院签订帮扶协议,先从财务、收费系统入手,逐步完善医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库房工作站等信息化管理。
2、我院逐步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进医院的文化建设,创造感人氛围,建设良好的工作平台,让每个工作人员自觉将规范变成习惯,将工作变成传统,将创新变成乐趣,达到人人愿意在**中医院工作,个个喜欢在**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创建二级甲等标准中医医院,虽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县财政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扶持,有关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二)全院中医药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全院具备执业资格人员19人,占全院医生的51%,注册护士23人,占全院护理人员的77%,其中中医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少,共12人,只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18%,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人员素质较低,水平参差不齐。
(三)我县是粤北山区穷县,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依靠本地培养中医药人才,难免对整体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
三、建议和要求
(一)省中医药管理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县级中医院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贫困山区县中医院,要制定县级中医院发展规划纲要,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督促基层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的战略部署。
惠州建设中医药强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政策体系完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全面启动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召开后,惠州市及时召开全市中医药发展会议,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顾问,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拓展中医药发展空间,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惠州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和《惠州市贯彻落实建设中医药强省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目标和任务。20**年初,市委常委会议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发展目标,并决定在今后3年内由市财政投入约9亿元,用于建设市中医院新院等卫生基础设施。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年,惠州市政协视察了全市中医工作,并以政协主席会议形式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建议案》和《关于大力支持市中医院发展的建议案》,为中医药事业出谋献策。市发改、经贸、财政、药监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政务氛围和思想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开展。
二、突出重点,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一)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工程,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一是以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为平台,推进中医名院建设。**年12月,惠州市中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成为该市第二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较创建前得到明显提升。惠城区、惠阳区和龙门县中医院目前正在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20**年,惠州市中医院、惠东县中医院、博罗县中医院被列为省“中医名院建设单位”。
二是全面启动中医名科创建工作。惠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正在积极创建省重点专科;该市还计划对5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进一步优化升级,力争成为省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各县、区以上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康复科创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是积极开展名中医培养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在该市工作的国家级、省级名中医每月分别给予5000元、1000元的政府津贴,并将市级名中医纳入市拔尖人才管理,每月给予200元政府津贴。对山区卫生院具有大专、本科(或中级职称)和副高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实行岗位补贴,每人每月分别给予300元、500元和800元的补助。同时,积极选拔优秀人员参加省级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培训;以市中医院为基地,对社区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技术人才进行全员培训。**年12月,市政府拨出专款,举办了全市乡村医生免费培训班,对1052名村医重点进行中西两法和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
(二)加快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步伐。一是大力开展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镇创建活动。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对全市薄弱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共带动县、区配套经费1424万元,卫生院配套建设资金2738万元。而其中,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是重要配套内容。预计到20**年底,全市90%以上的卫生院将开设中医科、中医诊室、中药柜,配备康复治疗设备。目前,博罗县创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工作即将进入考核验收阶段。惠城区陈江镇卫生院和桥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省“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
在卫生站建设中,惠州市十分注重发挥中医特色,除了对村医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外,还要求每个村卫生站都要完善中药柜,使卫生站能为村民提供基本中医药服务。**年,市政府拨出160万元在全市每个行政村建立政府主办的卫生站,同时配备1名村医和1名护士,全市共投入农村卫生站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省财政加上市财政的配套补贴,使到在困难村卫生站工作的医生每月最高可获1300元补助。
二是切实加强社区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和社区中医药基础设施配备建设。目前,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备了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力争到20**年底,100%的社区卫生站将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打造名企,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
根据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的实际,惠州把打造中医药名企作为建设中医药强市的重要内容。目前,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惠州九惠制药厂和**罗浮山药业有限公司均已通过GMP认证,年销售额都过亿元。
建设中医药强省重点项目——罗浮药谷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5亿元,将建成集中药种植、加工、流通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城,定位为辐射湖南、江西、福建等区域的中药材生产、医药制造、物流中心。为加快推进罗浮药谷建设,惠州市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全力扶持该企业发展壮大。目前,罗浮药谷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开展了可可茶项目的开发种植和地道中药材种植,建立了广藿香、巴戟天、穿心莲等药材试验性种植基地。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事业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加快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与西医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继承和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事业做强产业为方针,以全面加强农村中医工作、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材产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实施“三名三进”(名院、名科、名医,进农村、进农户、进社区)战略,走出有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工作目标:至2010年,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要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例占30%以上;中医院综合能力全省一流;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材种植产业上规模;培植一批中药材产业种植、加工、流通大户,使我县中医药事业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3、健全和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配置中医卫生资源,进一步形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县人民医院、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中医诊所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形成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使中医药成为我县卫生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县中医医院建设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5、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各医疗机构针对群众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业务状况,大力开展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争取在3年至5年内建成一批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较高的中医特色专科,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格局。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结合实际,创建特色中医专科。县财政对达标验收的中医特色专科给予一定补助。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对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事业的投入力度。
6、重视中西医结合,加强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建设。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医疗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人民医院要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做好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
三、积极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7、抓好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建设标准为要求,按照县抓好中医院建设、乡镇抓好中医科室建设、村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好农村中医工作。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中医科室及中药房、配齐中医药人员;村卫生所至少有1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员,鼓励支持乡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
8、加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县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把中医药技术服务贯穿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至2010年使全县乡村医生掌握并运用防治常见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9、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独特作用和明显优势,把中医药工作达标作为新农合医疗机构定点的重要条件,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均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在定点医疗机构中使用中药和传统技术治疗疾病,补偿比例高于同等级医疗机构西医治疗的10%,从2009年1月1日起,凡在县中医院国医堂门诊就诊并使用传统中医药治疗的新农合病人,其医药费用可按40%的比例予以补偿,补偿的资金由新农合住院统筹基金统一支付。县卫生局要继续做好《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应用政策》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工作路子。
四、着力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
10、做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以县乡医培训中心为平台,加强与学院、护理职业学院、井岗山学院的教学合作,抓好中医专科、本科函授专业培训,至201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具备2名以上经系统培训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中医专业人员,各村卫生所具备1名通过系统培训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中医专业人员。大力培养中药技术人才,有计划地开展中药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培训工作。县中医院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组织不同层次的在职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
11、培养造就名中医。建立和完善评选、培养名中医制度。每5年开展1次名中医评选活动,实行动态管理,使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临床技能过硬、医德高尚、群众信赖、社会威望高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从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其照顾,适当提高其待遇,激励有志者奋发努力、不断进取,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名中医。
12、积极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有计划、有重点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开设“绿色通道”,支持中医院选拨引进学历高、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中医药领军人物,承担中医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任务。
五、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13、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县中医院负责对中医药遗产挖掘、技术传承、验方收集、理论探讨、人才培训,加强与省内外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县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
14、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结合。以临床实践为核心,规范中医诊疗技术,筛选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方案,形成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与现代科学同步发展。大力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种子复壮、栽培、采收、植保,中药饮片炮制,中药保健品等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努力建立中药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人员来我县进行中药开发研究,并建设技术推广基地,带动和推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六、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15、加快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建设以木本药材为主体,草本药材为基础的优质、高产、高效、规模化中药材生产基地。
16、鼓励发展中药材制造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益为纽带,人才为中心,产业为重点,增收为目标,建立“科研+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中药材产业链。
17、积极发展中药材流通业。坚持走以科技为依托,以中药工商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经营路子,逐步形成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学研金(融)相结合的中药现代科技产业体系。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保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01202
文化产业属于绿色产业的一种,具有较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着较高的附加值和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保护和扶植的力度的增加,和人们对于中医药价值认识的提高,中医药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中医药文化产业SWOT分析
1.1 竞争优势(Strength)
1.1.1 资源优势
保定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历史。保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医药方面,由保定市代管的安国市,古称祁州,在明清时期就已是国内北方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中药集散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驰名中外。近年来,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被称为全国中药行业的价格“晴雨表”。此外,安国还具有悠久的药文化历史,安国药市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药戏文化业也是独一无二。在安国市发现的1914年木刻本《药绘图》是迄今为止全国首部完整的药戏剧本。此外,世界文化名人、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就诞生于此。安国良好的中医药产业优势和悠久的药市文化都为当地大力发展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将安国中医药文化列为保定休闲文化聚集区的重点发展内容,强调药依托医药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休闲等产业。
保定不仅拥有丰富的药产资源,历代医家大家层出不尽,在中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刘完素,字守真,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因其“寒凉派”理论而被冠以“金元四大家”之首。为了继承和发扬“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刘守真的学术思想,挖掘祖国医药文化宝藏,2006年,保定市刘守真祠被命名为全国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1.1.2 区位和交通优势
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等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和正在建设中的津保城际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使保定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港。
1.2 发展机遇(Opportunity)
1.2.1 京津冀协同发展
当前,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京津冀地区正逐渐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别是2014年2月,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强调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自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三地产业转接对接工作正式启动。在文化方面,2014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文委与保定市文广新局在房山签署了《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与河北省保定市文广新居文化合作协议书》,协议内容涵盖文艺交流、文物保护等领域。
1.2.2 各级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的出台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201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也了《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定》,其中提到,我省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一批知名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和著名的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大省。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其中,更是用了一节,详细阐述了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
1.3 竞争劣势(Weaknesses)
1.3.1 特色不够突出、品牌不够鲜明
前面,我们谈到了,中医药文化产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第一,中医药文化产品;第二,中医文化服务,如:生态养生旅游乐园、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会展等。尽管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对中医药文化产业的重视,但目前我市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无论是从文化产品还是文化服务角度来看,均存在着对我市的中医药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产品比较、粗放,整体品牌不够鲜明等现象。尽管我市广播电视系统中,也出现了一些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养生相关的节目和栏目,但是相比其他省市,如北京台的《养生堂》等栏目,我市尚未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目或者栏目。另外,就中医药文化服务而言,截止到2014年,我市已建成保定刘守贞祠、安国药王庙景区和安国养生休闲游等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但数量相对较少,整个旅游业效益仍旧偏低。
1.3.2 中医药文化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在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产业中,中医药文化旅游是产业附加值较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拉动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一定数量的高档服务接待设施时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但是目前,我市主要的中医药文化聚集区内,高档的接待宾馆数量偏少,高档次接待设施不足,此外,随着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中医药文化越来越受到海外游客的关注,但目前,我市虽有大量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和遗迹,但很多中医药文化保护单位的都没有外文介绍,或者只有非常简单的介绍,这极大地妨碍了我市开拓高端的客源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
1.4 面临的挑战(Threats)
1.4.1 来自国内其它中医药大省的竞争
旅游与中医药的历史文化背景都很悠远,史册中记述的有关旅游与中医药旅游的名人轶事也很多,两者相互映衬的文化元素延续至今,逐步形成颇具发展空间的中医药旅游文化产业。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因此从2012年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猛。据《中国旅游报》和国家旅游局网站显示,近来,广东省实施《广东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推进旅游与中医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产业,2011年广东省旅游局、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已评选出首批19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其中包括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罗浮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聚龙湾天然温泉度假村等。
1.4.2 来自周边省市的竞争
如上所述,尽管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对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重视,一方面与国内其它中医药文化产业起步较早的省市相比,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上升的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我市也面临着来自于周边省市的巨大竞争压力,如北京市等。北京,这些年来,结合本地的实际,着力发展中医药旅游文化产业。北京市旅游委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推出了7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路线,分别为:北京中医养生文化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四日游各1条,五日游3条,包含同仁堂、北京药用植物园、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等地点。此外,北京还着力打造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京郊怀柔响水湖养生谷等景区。
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2.1 科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
文化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保定市有着十分丰富的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如中医传统文化等,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年代较远濒临消失;因此,就需要归类总结传统文化,将原有传统文化给继承下去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将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给充分发掘出来。
2.2 大力培养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培养和吸纳人才,构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对中医药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大力培养,并且有机对接高校和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提升其开拓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保证其能够深入了解国内外文化市场,既有文化创意,又懂中医药。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优势,因为天津和北京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等措施推动保定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2.3 结合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保定中医药文化产业与养生贴近,还有很多内容是历史、民族等方面的,可以帮助缓解都市人群紧张疲惫状态。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休闲体系和特色民俗,大力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突出自身特色。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也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2.4 积极运用媒体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媒体影像有着越来越真实的视觉效果,还能够与受众积极的活动。因此,在发展中医药文化时,就可以有效结合各种媒体,让广大的民众积极参与进来,同时结合大数据等对大众意见进行分析,提炼和传播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打造精品项目,将保定地域特色凸现出来,促进经济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保定在京津冀商业圈中处于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且中医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于保定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5(C)-0018-01
前言: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支之一:中医,如何在市场中不断发扬光大,是一个摆在所有中医院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构建中医院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创新传统医学,是摆在所有中医院面前的一个难题。
作为社会文化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表现方式,医院文化是一种由团队精神和文化积累出的,医院在经营期间及其职工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期间所表现出的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等,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所积累沉淀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也是一个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医院文化,一方面,它具有医疗行业的自身特色,另一方面,它也具有文化的通性:医院的内生增长性,职工的内部凝聚力、人才的激励奖罚机制等;以及医院的形象所塑造的市场竞争力,如医院的市场形象、外部信誉,亲和力等。
中医学,源远流长,曾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相较于西医,中医有着自身的文化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献身精神等方面。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中医学的传承者,中医院更应该大力建设中医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新时代的中医院。
一、中医院构建医院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一)构建核心价值观:由于历史发展等诸多原因,中医院建院时间普遍较短,大多数是在解放后成立的,由于时间不长,且从建院初始往往就形成中西医并存的状态,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水平比较低,因此吸收西医方面较多的先进技术,技术的引进导致意识形态多样化,有些中医院因此失去了自身特色,在患者看来,并不比其他医院更有特色,而要构建中医院特色文化,则首先需要对中医院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整合,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向心力,进而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发扬光大中医学。(二)提升医院集体凝聚力一个集体是否优秀,是否团结向上,首先就表现在这个集体的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当员工在一个彼此拥有同样价值观的团队中进行工作,共同的价值观将会使其形成共同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构建拥有共同文化的员工团队将大大提高组织人员的向心力,反过来,人员的向心力提高了,则对于新成员的溶入又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样不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什么困难,医护人员都能心往一处使,力向一处用。(三)提高执行效率一个单位的政策制度制定再好,财务细则规定再细,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则一切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集体没有良好的向心力,则任何制度与任何命令,都将大打折扣,因为人员的心态积极与否,决定了这个集体的执行效率高下,是否能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制度控制,物质分配合理外,员工的心理情绪也需要进行调节。因此,构建中医院文化,创造共同的精神、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才能将医院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真正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医院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四)提升竞争力俗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下,整个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市场呈现出服务供应迅速增长的趋势,于是酒深也怕巷子深了。如今人们在进行服务消费的时候,较以往更加注重品牌效应,所以,现代医院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硬件的竞争,各类的软实力也成为人们选择的重要指标,树立医院的形象与社会声誉,创建中医院的品牌形象,从而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之道。
二、构建中医院文化体系的实施和操作方法
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群众口碑,是当代中医院责无旁贷的责任。建设中医文化,需要中医院通过良好的服务、过硬的技术来实现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建立良性循环,扩大中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仅仅做好这些工作是不够的,通过成立院领导挂帅的工作检查小组,将文化建设任务分配到科室,定期检查文化建设工作进度,并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工作目标计划,将中医院建设成为中医文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土壤。(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医院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医院就在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专门负责制定计划、确定考核方案、检查工作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医院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二)长远规划,持续发展。中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一些文化方面的元素或者艺术手段展现中医院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同时在服务理念上展现传统中医文化:杏林春暖、大医精诚等,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使人们在需要就医时会倾向于在中医院接受治疗,从而扩大中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三)加强考核,注重实效。。医院需要将文化建设列为各科室年度考核目标之一,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阶段性评估,其考核科目包括:理念认同度、工作执行效率和文化表象建设进度等,切实把这项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体现医院价值观念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18.
[2]唐汉钧.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外科卷[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6.56.
[3]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96-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