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卫生规划

职业卫生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卫生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卫生规划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第1篇

这些闪耀眼的数据,难免给人以中国如今已经傲视群雄之感。这可以体现到当今社会是趋向着国民经济的提高,正是这个趋势,我可应该当机立断,早点规划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才能追上当今的潮流,打造一个好的品牌,为今后的发展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所谓苯鸟先飞,虽然自己比不上其他的鸟那样飞得快,但他不会因此而抱怨自己,而是积极去面对,把自己的弱点克服,早一点飞到下一个目的地。为的是能够跟上大队,我也如此,要先得到先机,必定要扎住好机遇。以下是我的规划:

一、自我认识。

我是一个和蔼和亲,待人友好,尊敬长辈的人;尤其在学习上,无时无刻都陶醉在知识的海洋。缺点方面,就是态度不够严谨,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顾及到后果的大小,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现在的自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优点方面,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增大自己与人沟通的范围,从而积累人际上的沟通经验。从缺点上,我必须严谨自己的态度,从平时的小习惯上,培养自己。

二、选择的道路。

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选择升大,不一定会升到,因为我有点偏科,而且对英语,我有点伤脑筋,毕竟我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我都无什么进展,有可能在学习的方法上不正确或是真的没有英语的才能,这条路给我如此大的烦恼:我想这真的要选择就业吗?可是我的父母以及爷爷都要支持我去升大,他们都认为读完大学出来,这才有出路,这对于我来说,选择大学毕竟有点困难,但是,对现在的社会趋势来讲,多一个大学毕业证,多一个品牌,等于多一个机遇去发展。塑造一个好的品牌,必须从自身做起,大学我一定要去的,无论多么困难阻阻,我都会把一个个的巨石炸掉,为自己打通一条道路。

三、现在我与将来的差距。

我的理想有很多,想做保险或做一名有关电子的设计的人员。保险,需要的是人际方面要广,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对保险的认知度,从客人所要求的条件,选出最合理的保险。

设计方面,具备的是知识面要广,还要有冷静的头脑与分析,以及丰富的思考能力和技术能力。

对于我来说,保险或许合适我一些,不过我还是选择电子设计方面,因为它具有挑战性,还有对于创业,有一定的发展势头。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哪项的天分,但是我相信,凭借我对设计方面的热爱,通过我的勤奋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阶段规划。

五、具体措施。

1.在校期间,打好基础。

虽然我的理想是电子设计师,但是对于我现在的状态,还是好遥远,对知识的丰富面还是有欠缺。需要去对专业课上认真听,每堂课做好笔记,不断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以及技能上的锻炼。

2.升大学专业,打好根基,

认真学好三门科目,对英语,我会请老师来教我,找到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打好基础后,再参加有关英语的比赛,来提升自己的英语,然后,升到大学后加紧对大学专业的学习,认真听好教授所讲的课。

3.到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企业打工。

有一定的技能后,我选定从打工开始,了解项业上人事关系,以及企业内技术调控,以及提升自身的技能。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成才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社会现实,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有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决策、职业发展、监控调整等几个步骤。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应当迈好的第一步,是大学生开启新阶段的必要征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更可以帮助大学生规划人生发展方向,逐步实现成长成才。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准确定位,提高竞争力

高校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为求一职,竞争成为大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可以全面评价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缺点及潜在的资源优势,并根据自身情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制定成才计划,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只有在大学期间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实现人生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可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确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大学生应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开发自身潜力上不断探索和发展,正确掌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无论选择什么职业、从事什么工作,有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都会使每个人离成功更近一步。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对社会认识不够,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意识模糊不清、择业创业就业能力欠缺的问题。再加上高校连年以来的扩招,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这样从学校到社会对如何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选择职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都缺乏相应的关注和重视。

(2)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形式单一

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给新入学的学生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或者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设有关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的课程,对大学生缺乏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此之外,教育形式大多都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或偶尔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来做一场报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相对零散,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且缺乏职业实践或职业行为体验等环节,职业教育效果较差。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以学生为根本,并落实到为学生的服务当中。学校还应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沟通联系,通过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等形式使全社会参与到这一工程中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大学生要逐步养成成才意识,自觉树立成才目标,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

(2)开展全程化教育,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人生

根据大学生在各阶段的发展规律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积极开展全程化的职业教育。在大一时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要充分了解自我。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普及职业生涯的理念,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团及学校活动,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寻找自身不足。在大二、大三时,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邀请企业家、政府人员、职业咨询机构专家等开设职场指南、创业讲座等,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今后想从事的职业现状和就业形势。同时,让学生有目的地提升职业素养,结合自身不足与社会需求,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到了大四,就要求学生积累实习经验,学习求职技巧,完善求职材料,逐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3)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专业互补、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通过组织交流、加强培训等措施逐步健全职业教育队伍管理制度。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可以与已经毕业的校友们保持联系,定期了解他们的去向及就业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根据校友就业情况和社会发展情况把握和调整本校的培养方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

世界是一个全球的市场,中国也在此次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由于美国为主的西方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金融体制的根基,影响了西方为主的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对中国构成直接冲击,主要是贸易领域,从而影响了中国的实体经济。间接的影响主要是对信心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了中国经济整体出现下滑,造成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经济判断失去信心。在此次危机中影响最大的是我国的出口企业,中国的出口企业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出口产品的利润被侵蚀,出口企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无法生存。从内销型企业方面来讲,由于其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需求,从而较少受到出口下降的影响。

对于学生而言,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影响不是汇率的变动和物价的涨幅,而是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但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我国的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面对了空前的就业压力,数据显示,2009年有61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00多万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历年新高。《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年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的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是最复杂的一年,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超过了2009年。2011年毕业生人数为650万,比2010年人数还要多,但是就业形势比2010年有所好转。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是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中国高校毕业生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09年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而劳动力市场却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在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的同时,就业环境变得空前复杂。

二、后危机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选择

据(《2009年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一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仍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32.9%。其中以法学为首的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的人数在万人以上,分别为14%(法学)、11%(汉语言文字)、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充分暴露出我国当下专业人才培养比例的失衡。

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就业形势,不能马上就发生逆转。经过查询统计局数据,得到2007年至2009年全国人口的就

根据数据可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确是给我国带来了一定冲击,导致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并不单纯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有我国近年来扩招大学生的政策,导致就业难,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更难。

对于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状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数据。《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0》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正在发生变化;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更多人开始选择二、三线城市;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更多人开始向基层岗位倾斜。这一就业选择情况的转变,反应出的是大学生心态的改变,面对压力更大的一线城市,以及更加不好找工作的的现状,退居二线三线城市,从基层干起,“先就业,再择业”也成了当今众多大学生的选择。后危机时代的就业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从国家角度看,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消散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尤其是对外出口的外贸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小企业因此倒闭。

3.从学生角度看,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也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国际形势所趋,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其次是高校扩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且增幅较大,势必造成了高校毕业高存量、高膨胀,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另外是高校教育体制缺陷所致,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但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师资无法适应经济形势变化,造成结构性失业也是一大主因。

2.主观而言:大学生普遍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但是却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其次,择业能力水平不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

借用在武汉地区的抽样调查,来反映目前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由于样本有限,且专业的具体数目繁多,该调查的研究者在调查中将被调查者的人数分布按照其本科专业划分为经济、管理、理学、工学、人文类(主要指除社科类之外的人文学科)、语言和其他这七中情况。金融危机前后各专业考研和就业变化情况可由表二的数据得出,以下数据均为百分数:

可以发现,在后危机时代到来之后,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考研的比例上升的很明显,尤其是经济学类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人数最多,更加明显的反应出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类和语言类的学生,考研比例增加分别为16%和10.87%,这种情况根源于金融危机下许多外企锐减的就业岗位。理学的考研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人文的考研率反而减少了,说明金融危机对人文类学生的就业影响不大。不过,就总体数据而言,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以应对就业的严峻形势。

总之,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或者其他选择,都得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为之努力。此时,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职业规划不仅仅是选定一个未来的方向,更是一个过程,让大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不足,以更加适应进入社会以后自己的岗位。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9月4日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和法学院的学生对江苏省数十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接近63%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有模糊的打算,22.8%的人有明确规划,12.2%的人没有任何打算。

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研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回答“你了解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吗?”的问题时,有29.6%的人曾经向业内人士咨询过该行业的情况。有17.9%的人认为自己进入的行业是个热门行业,前景乐观。还有更多的人选择“没有研究过”比例高达52.8%。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部分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当前还存在,很多大学生混淆了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的概念,职业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而职业选择,单纯的讲就是找一份工作。

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自我,大学毕业生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工作或者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对未来充满迷茫,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这正是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的典型表现。进行职业规划就是要引导学生不停地认识自己,完成态度与意识的转变,最终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真正了解了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消除盲目求职的行为。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位,真正使大学生能做到提前规划、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盲目求职,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作出理性的择业决策和行动,从而提高就业率。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还能通过对自己全面的评估分析出自己的长处与弱点,从而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最终使自己的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顺利进入职场。

四、后危机时代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当前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经济危机后,各国政府普遍推行了经济刺激方案,虽然经济下滑得到抑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但危机后各国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政策的落实也需要时间。实体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导,实用型人才将越来越受到欢迎。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把自己转换成为一个实用的人才。不仅精通书本的知识,而且要尽快适应社会的环境,把学习到的知识迅速的应用于工作中。在校期间,一定要量身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规划,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在进入职场这片大海之前,树立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即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在职场中朝着目标努力,才会脱颖而出。面对现状,应该制定对策,以更好的完善职业规划:

1.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正确引导

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平台,学校应该利用优势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可开设一些关于金融危机的课程教育或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积极的心理,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而且能够更多的了解社会,迅速的融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

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需求是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外部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他们职业规划的现实意义,也是影响职业规划成败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所需,特别是将与自己所学专业或特长有关的岗位需求情况了解清楚,再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以达到有的放矢的规划目标。

3.共同创建良好的就业渠道

作为国家而言,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该做好准备,为大学生创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出台更多的鼓励创业的政策,为就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就需要国家经济的大力支持和发展。

4.有针对性的多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应围绕将来可能要从事的职业展开,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要遍地开花,也不要盲目追求经历和次数。在校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有针对性的实践缩短了理论与实践,校园与社会的距离使大学生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5.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后危机时代,要制定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职业规划。首先,自我认知。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给自己恰当的定位,使自己可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自我强化,了解了自己以后,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学习的人才,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只有了解自己,发挥最大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在后危机时代,不但要适应环境,既要使自己的职业理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满足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在大学期间就制定一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是学生们所必须的,也是目前各大高校都组织开展的活动。大学生制订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职业涯规划后,就需要将规划付诸实施。实施规划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当代大学生变得更加具有危机意识,制定一份合适自己的职业规划,不仅是为未来找寻方向,也是时刻督促自己上进的动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职业规划会让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竹.金融危机与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3).

[2]刘天祥,黄彬彬.SWOT分析法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应用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1).

[3]黄敬宝.科研性学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焦连合等.新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5]刘圆圆.以人为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号:09C043);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学风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JDXGA201001)。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保卫干部 职业生涯规划 三维策划

高校保卫干部队伍是维护高校治安稳定的主要力量,其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成败。关于如何提高高校保卫队伍的素质,学界已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较多的阐述。但随着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职业角色意识的不断强化,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将成为新世纪的热点。而高校环境的变化也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强化职业意识,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适应新环境。

一、当前高校保卫干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高校保卫干部的作用

保卫干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防止敌对势力通过网络、社团等形式向高校渗透,确保高校良好的政治环境;第二,配合公安机关,维护学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为全校师生塑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工作环境;第三,对高校学生进行治安、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目前高校保卫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高校保卫干部队伍的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队伍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队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不够重视,保卫干部配备较少。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大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需要增加专职保卫干部的人数,提高保卫干部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很多高校对保卫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不可无它,无足轻重”的层面上,多数学校保卫干部与学生的比例达不到高校保卫学会要求的千分之三的基本要求,学校领导对保卫部门工作的繁重性、危险性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分配体制中,保卫干部待遇偏低,没有体现多劳多得的政策,保卫干部的切身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思想不够稳定,流失较为严重。

虽然保卫干部的工作在高校管理中如此重要,但相当一部分干部不安心于保卫工作,想方设法往其他部门调,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够。归其原因就是,保卫部门在高校行政部门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政治地位不高,但干的工作却是很辛苦的,况且没有独立的职称评定体系和合理的职务晋升办法,致使很多保卫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难以尽心尽力。

(3)队伍机构不太合理。

现在大部分保卫干部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训练,造成专业技能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一些保卫部门出现“有办事能力但文化偏低,学历较高但办事经验不足”的情况,能岗匹配的程度较低,以致部门没有很好的战斗力,无法在全校师生中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3.保卫干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当前职业环境竞争加剧,这就要求每个人求职者和在职者都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高校保卫干部作为高校管理队伍中的一员,面对高校行政体制转化的新形势,更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保卫干部的内在积极性和浓厚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影响力,以更好地适应高教新环境。同时,生涯规划是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优化,高校在帮助保卫干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校自身的安全、稳定发展。

二、廖泉文及其三维策划理论

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她认为,职业匹配是每个个体和组织的最大追求,是职业发展的基础。职业匹配是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要使职业匹配度高必须进行三维策划。

第一,职业发展过程的主动策划。主动策划要求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与素质、家庭婚姻等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第二,职业发展过程的组织策划。职业匹配过程不仅跟个人的设计有关,而且跟社会与组织对其的关心和帮助有关。在求学阶段,高等学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常常能对学生的择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步入组织时,组织应对求职者进行各项测评并在上岗前进行培训,在工作后跟踪考评和培训,确定其能岗匹配程度,并作必要的调整。

第三,职业匹配过程的重新策划。一个人最重要的选择是择业、择友、择偶。而其中最难的就是择业。当职业生涯的发展遭遇瓶颈或挫折时,要对职业进行平移、变更或重新设计。每个人都不可能在职业道路上一帆风顺,职业发展往往是曲线上升。在关键时刻进行职业的重新策划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使自己的职业匹配程度达到新高。

三、高校保卫干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

1.高校保卫干部职业生涯的自主策划

职业生涯发展是指个体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并不断制定和实施新的目标的过程。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对员工个体与组织都至关重要。

对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会导致工作没目标,主动性不够,挫败感增强;而对保卫部门而言,则导致队伍不够稳定,战斗力不强,办事效率较低。所以,保卫干部在选择这个职业之前,应先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与岗位相对照、相匹配,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等特征,了解选择保卫部门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选择了之后,应“苦心学艺”,积极了解并掌握保卫干部应具备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强化自己作为高校管理一员的角色意识,在出色完成部门工作的同时,争取自己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最大。具体应考虑到如下几点。

(1)个性因素。

职业选择与个性既然紧密相关,因此,在进行择业特别是大范围的选择时,一定要与本人的个性联系在一起考虑。高校的治安情况日趋复杂和严峻,安全保卫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事务繁,所以在工作中要求保卫干部要有意识地稳定情绪,自觉调节心态,克制自我,做到遇忙不乱,遇急不慌,遇惊不变,心如止水。同时,高校保卫干部要有忍辱负重精神和自我克制能力,保卫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困难和挫折是共存的,即使一时让师生不理解或误解而受委屈和背“黑锅”,甚至受到责难,也要承受得住,并努力在工作中力使广大师生了解学校安全保卫的真实情况,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谅解。高校保卫干部在选择了这个职业后,要尽量培养这方面的品格,以加强自己的职业化程度,适应岗位的要求。

(2)能力与个人素质因素。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能力与职业匹配的程度,特别是能力与职业期望值的匹配,高校保卫干部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第一,思想作风素质。保卫工作繁重、突然性强,因此保卫干部必须具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无论任何时候接到报警后,都应服从指挥,立即出警,迅速展开工作,抓住战机争取破案。在办案或协助公安机关办案过程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依法办案,思想作风正派。还有,在当今市场经济下,保卫干部应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第二,业务素质。保卫干部应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以便与知识素养较高的高校师生进行交流。还有,保卫部门不同于高校一般行政部门,保卫干部要具备治安管理、刑侦和消防等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

所以,保卫干部在工作中应多下苦功进行学习、提高,多向公安、消防等相关职能主管部门的同事请教,多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发现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或素质还达不到岗位要求时,更应该制定一个详细、具体的职能提高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缺陷。

(3)家庭、婚姻与年龄因素。

人是社会的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职业的选择肯定会受到婚姻、家庭和年龄等方面的影响。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肯定会促使职业生涯发展得更加顺利。保卫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并且工作时间经常无序,需要加班,工作强度大。所以对于已经成家立业和年龄偏大的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况且,有的家庭成员对保卫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保卫工作待遇差、地位低、工作累,还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如何在协调好家庭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展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保卫干部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高校保卫干部职业生涯的组织策划

职业匹配过程不仅与个人的设计有很大关系,而且与社会和单位对其支持和帮助的程度有很大关系。高校保卫部门甚至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全力参与到保卫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从保卫干部的招聘与录用、培训到留用与能岗匹配等环节进行指导和跟踪,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保卫干部自身的潜能,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保卫部门自身结构,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保卫干部队伍。

(1)高校保卫干部的选聘。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保卫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在选聘保卫干部时也应该考虑如下几个因素。首先,年龄上应该老中青相结合。老年同志虽年高体老,但经验丰富,办事稳妥;年轻人虽然经历充沛,文化较高,但毕竟缺乏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中年人年富力强,但往往家庭方面的负担和压力比较大,难以全心工作。因此在人员结构上,可以中青年为主,选派少数老年同志。其次,在能力素质方面。根据保卫部门特殊的要求,应该重点考查应聘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等,专业知识素质应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尤其对于有治安管理、消防、刑侦等专业方面知识的人员,应适当放宽条件。

(2)高校保卫干部的培训和使用。

要提高保卫干部的职业素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尽量使每一个保卫干部都能够掌握岗位所需素质,明确自己的职业之责。同时,应该尽量帮助保卫干部搭建与校外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联络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多参加、体验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跟组织密切相关的。因此,高校应该完善保卫干部的管理机制,制定《保卫干部录用、考核条例》,规范考评体制。同时,高校应切身解决保卫干部的实际问题,改善以往政治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上课堂难、提干路窄”的现象,拓宽他们的出路,让保卫干部的职业渠道更加明确,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3.高校保卫干部职业生涯的重新策划

职业生涯的重新策划是指当职业生涯遇到挫折或能岗匹配度不高时,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保卫干部在遇到职业瓶颈时,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出自己的职业优势和短板,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充电,使能岗匹配重新达到新高。同时,高校应该根据“能者上,弱者下”的原则,用其所长,积极为保卫干部的发展考虑,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新的职业动力,提高职业素能;应给一些能力强、表现好的保卫干部一些更大的表现机会和舞台,如补充到业务教师队伍,分流到党务、政工等其他部门。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的大事,它以个人为主体,与组织和社会密切相关,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在高校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干部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和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最大化;高校应该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结合保卫部门特点,为保卫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建设一支结构相对稳定、责权明确、充满活力的保卫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廖泉文.人力资源发展系统[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3]安桂花.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职业时空,2006.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33-02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Donald.E.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改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得到普遍重视,大学生也对自己进行着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但从现状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存在着一定问题。笔者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及相关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调研,以准确了解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调研设计的基本情况

针对陕西师范大学的8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71份,回收率为98%,并针对20名毕业生和3名就业中心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与访谈主要围绕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认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期望四方面展开。通过调研数据得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1.认识模糊、意识薄弱。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只有12.7%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62.4%的学生都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而当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比较时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模糊、意识薄弱,加之没有相关教师的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几乎没有概念。

2.态度积极、行动消极。从图2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知,73.9%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发展很重要,同时78.3%的学生表示自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实际上只有27.1%的学生进行过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表明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普遍是在态度积极的同时行动却是消极的,当调查导致过半数的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时,30%左右的学生归结为自己有意识,但缺少实际的行动,6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受学校课程安排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见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度来看,对待职业生涯规划都是行动远不及态度积极,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3.缺少调整、动态性差。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性的,应该随着自身及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从调查数据看出只有12.7%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过适时的调整。大部分学生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一成不变的,并没有依据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而进行一定的动态变化,也就导致了最初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日后自身的发展意义不大。

4.应付性强、与日后职业发展不吻合。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追踪调研和访谈,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在不清楚自身优势并且目标不明的情况下,以应付作业为目的而提交的一份对自身日后职业生涯发展无实际意义的“规划”,这份无意义的“规划”,也与大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吻合。

二、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方面提出一些对发展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一)大学生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成长中的指导作用

1.剖析自身,明确优势。明确自己的优势特长,清楚自身的发展需求,时刻关注社会就业动态信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作准备。

2.提高意识,增加知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提早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过程设计,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份作业,一张白纸制定好就从此一成不变,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是一种过程设计。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根据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发展需求,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自身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进行适时的反思,为下一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行总结经验。

(二)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高校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到大学生的全面教育中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2.全程教育,逐步深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就业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团队辅导等宣传方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逐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个人兴趣等有充分的把握,在基础上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目标。同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层次性,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一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兴趣等方面因素的测评,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特长,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二、大三侧重于辅导学生进行适合自己与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就业指导中增加“就业体验”、“专业角色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接触社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深层次的体验学习。

大四侧重于对学生职前的培训,进行工作前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专项指导。

3.形式多样,注重差异。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形式,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教育,对不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最适合的接受方式,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导师指导,贯穿四年。学校里在学生入学时,给每个学生都分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可以把平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一些困惑问题的解决交给指导教师。同时由于导师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平时的接触机会多,有利于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切实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5.追踪调查,适时调整。高校就业中心应该多关注毕业生,对其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分析他们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及合理性,反思自身开展的教育模式,可做适当调整,以达到从实际出发,切实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吴薇,吴瑞君.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关联性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7,(9).

[2] 苏尚红.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

[3] 王大磊,郭晓娜.国外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6).

[4] 赵荣生.美英日三国青少年生涯辅导经验及启示[J].国外研究,2011,(4).

[5] 孙英浩.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