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策划报道方案

策划报道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策划报道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策划报道方案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第1篇

“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二、专题的选题策划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端午蕴涵的意义;

2、端午节也不失为与家人团聚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3、体现端午风俗,弘扬民族文化,烘托节日气氛,为各地文化风俗的交流建立平台。

三、专题的角度策划

1、中国传统节日渐渐被西方节日吞噬

2、回顾历史,追忆先人

3、回温端午传统风俗

4、珍惜我国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工作。

四、专题的内容策划

1、核心信息是弘扬端午传统文化。

2、在时间维度上,我们将从端午节的源起、习俗等方面设置栏目。

3、在创意的维度上,我们将设置一个栏目让大家更加了解端午节的各个方面。通过我们策划的活动,向亲戚朋友们发送自己的创意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为中国传统节日增添一份静谧良好的气氛。

4、重点式版面是我们专题的结构方式。每一个设置的栏目都是围绕端午节这个主题的,反映端午节的每一个方面。

五、专题的形式设计

我们采用的是绿色背景,稍带粽子图案,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使专题显得更为丰富多彩,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体验感受。

重点式版面,专题的核心信息被安排在屏幕的中间地带。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分别位于屏幕两边。

六、各个栏目的表现形式及具体内容

(1)端午节的起源

(2)端午节的习俗

(3)端午节诗词

(4)健康端午

(5)参与端午

(6)端午节祝福

七、端午节活动

Part 1:聚精会神——观看赛龙舟录像

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龙舟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Part 2:秀出你的手艺——包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Part 3:眼明手快——端午小游戏

通过在端午游戏网站上举行的拯救屈原游戏比赛,通关时间最短的优胜者,将获得美味粽子奖励。

操作说明:

方向键控制移动,空格攻击鱼群。

八、 端午节祝福

端午送祝福必不可少,我们征集了众多端午创意短信,来传达心意。

创意短信: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陷肉陷啥都行。糯米粘着红枣香,棕叶包着朋友情。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节快乐!

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叶飘香鼻尖传。片片芦苇片片情,点点红豆寄情谊。粒粒红枣心欢喜,滴滴雄黄吉祥意。年年岁岁端午节,分分秒秒幸福时。

九、 端午节健康

鲜艾叶烟熏能杀菌

西医研究发现,用鲜艾叶烟熏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建议:对患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体质的儿童要慎重佩戴,以防香囊内的芳香药物引起患儿不适症状。

粽子是消暑良“药”

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第2篇

时下传媒变局的演化以及竞争态势的加剧,已逼迫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不得不重塑舆论影响力。顺应传播潮流变迁,审视、优化并再造“新闻生产流程”,以内涵式发展提升竞争力,应是党报谋划传媒主流方阵的利器之一。本文试以此切入,浅谈对党报新闻生产流程的若干构想。

现有流程之弊端:

环节缺省、部门分割致使采编业务运行不畅

毫无疑问,“采与编”是新闻生产流程的核心环节。由于相关外延环节的缺省、部门分割等原因,采编业务流程运行不畅,存在监控不力、策划缺失、信息封闭、采编脱离、层次繁复、时效滞后等弊端,运行粗放散乱,整个流程的开放度、透明度、参与度均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畅,彼此封闭。各类新闻线索及信息大多零星分散在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缺乏共享平台实现相互传递和沟通。而利用现有手段交流,往往信息损耗大,随意性大,时效延迟。

2.采编分割,缺乏互动。记者编辑缺乏“选题”沟通,编辑不知道记者手中有什么线索,记者不知道编辑需求什么稿件,导致记者写得盲目,编辑编得被动,不知道记者采访了什么选题,坐等来稿,稿好稿坏都要用,处于“被指挥”状态,版面也缺乏策划、筛选功能。

3.疏于过程控制,记者编辑缺乏主观能动性。囿于目前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完善的状态,个别记者较懈怠,写稿随意性大,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时有漏发新闻现象发生,且无外界惩处约束,而编辑的策划选题、新闻延伸意识不够,采编业务流程无法得到有效监控。

4.时效性不强,环环延迟,缺乏市场竞争力。当日稿件截稿时间不明确,人为因素拖延时有发生,夜班编辑非常被动,且缺乏惩处制度。

5.部门分割,缺乏报纸整体观念。表现在单兵作战,版面意识不强,采编协同效应不明显,影响了宣传报道质量。

此外,一个完整概念上的新闻生产流程除包括采编业务流程外,广告、发行、印刷等环节也应涵盖在内,而目前后者多是“体外循环”,各自为战,急需与采编业务流程打通对接通道,以整体概念加以审视和重构,统筹布局,协同呼应。

流程优化之原则:

以“全过程可控”为核心要义的流程再造

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应以“开放、共享、互动、高效”为原则,遵循现代生产管理规律,重塑一个合理、完善、互通的运行体系,搭建通畅、透明和公开的运行平台,以技术手段实现新闻生产运行动态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寻求以“全过程可控”为核心要义的业务流程再造。

“每个人都直面这个市场,每一个人都具有企业家精神。”(张瑞敏语)借助流程再造,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和开发相关系统软件,实现运行体系的“全过程、全共享、全动态”可控,让每一件新闻产品在各个生产流程环节的节点上自动生成备案信息,系统中可查可见,予以“公示”,造成事实上的“围观”效应,同时作为考评、督查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以替代随意、分散、松懈的粗放管理状态,减少外界干扰因素和无为损耗,缩减层阶、提高效率,让每一个编辑、记者直面“传媒市场”,真正生产出“有权威、有品质、有价值”的新闻产品。

流程环节之划分:

大生产流程概念上的环环衔接与首尾呼应

以一个宽泛的大生产流程概念划分新闻生产流程环节,大致应包括:新闻监控申报选题策划会商可行认定采写执行编辑出版/广告安排工厂印刷投递发行考评激励/反馈报料等,各环节彼此衔接,首尾呼应。各环节简要说明如下:

新闻监控:

制定信息线索监控、检索、筛选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责任人,建立突发事件迅速反应机制。

申报选题:

对有价值新闻线索加以梳理,对选题进行初步筛选和酝酿,并经所在部门主任审核后,以报题制方式汇总并提交申报进入选题库。

策划会商:

报道策划方案的研讨会商以及制定设计。由策划人牵头召集相关人员(如策划专家、行业官员、版面编辑等),研讨制定策划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报道目的、采写计划、交稿时间、预期收效;项目小组成员构成,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版面设置、辅助支撑、评价反馈等。项目小组成员构成原则上应包括采编人员,以便于采编双方沟通互动;如有必要,人员搭配可打破部门、资历界限,依据岗位需要,兼顾本人意愿,在更广范围内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延揽最合适人才;对于突发事件、可预见性事件报道,第一策划人即视为报道项目负责人。初步方案经会商形成后,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策划小组审核认定。

可行认定:

新闻策划方案可行性研究,实施决策认定。方案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策划小组及编前会,由策划小组和值班总编负责对策划选题进行审核评判,开展可行性论证,并对方案细节进行相应调整完善,明确项目实施人以及采写、编辑出版、考评等诸项要求,对实施时间节点和具体时效做出规定。必要时,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

遇有相关选题,策划方案可尝试推行在社内公开招标。竞标方案最优者,成为该选题项目的负责人。审核后的新闻策划方案由项目负责人提交新闻策划库。方案可预留空间,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适时微调。

采写执行:

新闻策划报道的具体采写。依照方案,项目成员按照项目进度开展报道采写,根据具体实际,进行采编沟通协调,实现运行“扁平化”。根据报道进程中的信息控制反馈,适时对报道思路、方式、人员等策划方案实施内容作动态调整,增强预见性和应变性。如有大的变动可经策划小组审核,适时调整实施方案。

编辑出版稿件,确保策划达到实效。依照方案实施时间节点以及预期收效,版面主编或编辑负责对策划报道的审核、督导,与采访记者进行沟通协调。按照方案要求,对新闻稿件认真编审,运用各种版面语言充分表现报道目的,达到方案设计实效。

广告安排:

依照广告经营活动所需,版面安排信息提前审核并预先“划版”,直接体现在编辑组版系统中,可在线直观反映,便于编辑统筹安排版面,并自动生成占版量等相关信息,便于统计核算。

工厂印刷:

限于目前代印点的分散,各印点的印刷开机关机时间、印量及耗纸量皆无从掌握。纳入流程系统软件后,可通过合理设置相关限定技术条件,将各印点的详细印刷信息汇总,进行有效统一管理。

投递发行:

聘请若干读者监督员,将每日投递时效、服务态度、报纸破损以及摊点零售数量等信息以短信、上网等方式进入系统,自动呈现,便于对发行环节给以全方位监控。

考评激励/反馈报料:

对报道总结归纳,包括成效评判、社会评价、受众反映、业内测评、作品评选、奖励处罚、论文研讨、资料库汇总等。实行社内外双重评价机制,注重对新闻产品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总结得失。同时系统接受读者的报料信息,形成新闻线索的生成和往期报道的跟踪延伸,再度进入“新闻监控”环节,及时有效指导新一轮新闻产品生产流程的循环。

流程运行之机制:

以新闻产品核心主线地位统领资源配置

1.生产流程实行闭环运行,自成体系。如上文所知,新闻生产流程运行可实现首尾衔接,形成一个圆状的闭环,也即生产周期的循环往复,自成体系。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流程运行状态,在实际运行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叠、中断、缩减或反复现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突出新闻产品的核心主线,淡化人为约束。新闻产品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核心主线和有效载体,包括人员、资金等一切生产要素的投入皆应围绕于此,这样才能优化配置新闻采编资源。因此,推行虚拟的生产项目制应属必然,逐步淡化资源要素的部门分裂状态,形成大一统的优化配置格局,尤其是解除对“新闻人”的约束性,极大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强化技术改造,开发运行流程系统软件。新闻生产流程“全过程可控”的前提是依托一套系统软件,实现在线运行,运行信息自动生成备案,公开、透明、即时,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同时,“开放、共享、互动、高效”的流程运行优化原则,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软件的强大和成熟。

4.完善配套采编机制,推行报题制及报道项目制。但凡一个高品质、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产品的诞生背后,都不会缺少有创意的策划、采编的协同作战等关键性因素,而传媒竞争态势也逼迫着媒体必须“从特定的报道角度对新闻素材进行逻辑梳理、结构化组织和深层解读”。①这些都需要采编机制的应时而变,推行报题制及报道项目制即是应有之义。

5.适用范围有所限定,偏重于重点报道。一个完整和理想状态的新闻生产流程,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如战役性报道、重点报道、热点新闻、突发事件等。此类报道的特点是主题重大、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参与人员多、采编本地异地交叉等,在报道形式上的特点是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

注释: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闻策划 项目管理 运作机制

近年来,《临川晚报》得到了飞速发展,报纸版面增加了,报社人员增多了,采编经营部门也由原先的编辑部、记者部、广告部增设为总编室、新闻部、特刊部、网络新闻部、广告部、专刊及小记者部等部门,新闻部还根据版面分别设置时政新闻组、民生新闻组、社会新闻组。这些部门的增设与工作分工的细化是报社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做强本地新闻报道、服务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在新闻采编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做新闻策划,原先报社虽只有十几人,但大家都参与,目标明确,雷厉风行,把策划做得风生水起;而部门和人员增多,某一部门有策划,因沟通欠缺,协同配合部门的人起初根本不知道,等策划方案出来时,他们云里雾里,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即使他们了解大致情况,也会觉得这是其他部门的策划,不会花更多的心思去做,导致一些新闻策划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呢?

当前,不论是招商引资、工程建设,还是企业生产投资等,我们听的最多、提的最多的就是“项目”这个词,它不仅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表述不同门类的事物,而且还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管理中。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报道目的而进行的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活动,它一般以深度报道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深度报道多是采用不同视角、不同资料背景甚至不同观点进行立体式、全景式的报道,是多种报道综合体,它很容易分成一个个新闻项目来操作。同时,新闻策划是需要多部门及多人协同配合的组织活动,也适宜采用项目管理。因此,笔者觉得,解决地方晚报新闻策划中出现的问题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项目制。

一、引入项目制使新闻策划有了组织保障,强化了新闻策划执行力

新闻策划不同于以传播消息为主的单篇新闻报道,它以立体式、全景式的深度报道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要想推出优秀的新闻策划,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位记者的单兵作战,必须依靠一定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新闻策划。换句话说,新闻策划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闻策划的组织和管理。尽管人们更多地在强调新闻策划中的创新思维、报道设计“出奇制胜”之类,但所有这些思维、设计都是一定组织结构中的产物,而且都要通过组织的功能付诸实施。在实际操作中,新闻策划的失败并非都是新闻策划中的创意、设计的失败,有些很好的方案未能取得预期的收效,问题经常是出在组织管理方面的。

项目制也叫“项目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即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设立的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地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在《临川晚报》,目前重大的新闻策划一般由总编辑出“点子”,确定采写方案,然后分派记者采访,记者采写完再交总编辑审稿,稿件通过后再统一交编辑部门编排;而相对不是重大选题或报道面较小、内容单一的报道,由新闻部出“点子”,记者采写完交部门负责人,然后转交总编室,再分发到编辑手中,完成稿件编辑及版面设计。在整个策划过程中,策划大多还停留在个人的“点子”策划阶段,新闻部记者分担的是写作任务,总编室编辑分担的是编排任务;记者参与了策划,对策划意图有所了解,但编辑是接到稿件后才知道策划内容的,对策划突如其来容易产生反感;记者参与了策划,策划得好记者声誉也高、稿酬也高,而编辑被当作了策划“局外人”,工作量按平时的版面价值来计算,因此,他们很难主动去对策划内容进行深化。这种策划管理其实缺乏统一的执行组织和具有目标激励因素的考核组织。由于缺乏统一的执行组织,采编等各部门在策划报道过程中实际上成为了执行者,而各部门都存在自己的利益和职能鸿沟,加上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横向沟通较少,策划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使策划容易脱节;由于缺乏统一的执行组织对策划进行控制和对反馈情况进行梳理,策划很难做到位;由于缺乏具有目标激励因素的考核组织进行考评激励,策划参与人看不到目标效益,也很难公平公正地分享目标效益带来的利益,导致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很难被激发。这些都会使新闻策划执行力大打折扣。

引入项目制后的新闻策划组织是根据策划的需要而由编委会授权临时设立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机构设立项目负责人,有统一的战略目标,以实现报道策划中所确定的报道效果。它采取面向项目的目标管理模式,把整个新闻策划细分成一个个项目,并围绕这些项目来组织资源,各项目的参与成员从采编等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归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对项目负责人负责,待项目完成后又回到原职能部门。在新闻策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对各个项目进行组织、指导、检查,以确保策划目标的完成。项目结束后还有编委会另外授权的考核组以目标效益考核项目参与人,而项目参与人在既定项目目标下,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出色地完成自己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新闻策划顺利执行。

二、引入项目制使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发挥了新闻策划最大效益

在新闻策划中要利用到各种资源,但有两种资源是最重要的,一是策划的对象:新闻信息,二是根据新闻信息进行策划的人。只有充分调动人的能力,挖掘新闻信息所蕴涵的资源,把人力资源和新闻信息资源充分结合,才能把新闻策划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

目前,地方晚报的新闻策划管理模式大多是以编委会统筹各部门进行策划的传统管理模式。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中,编委会只是一种会议制度,并不是职能执行部门,它把任务还要再分给采编等各部门。因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鸿沟和各自利益,这种策划管理模式难于把各部门人力资源发挥使用到极至。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采用的是项目管理的方法,把整个新闻策划分成一个个项目,项目成员从采编等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在这个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选定的项目成员,都是精心挑选、素质精良、业务熟练的采编等部门骨干。他们一方面对项目具有独特感悟和个性思考,一方面具有采写各类新闻报道的良好执行能力。同时,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在人力资源使用上还具有开放性,可以聘请报社外专家能人加入项目团队,以提高攻关作战能力。这样就使每个项目都聚集了一批最能体现各自特长的人员,使不同岗位部门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优化。

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可以使新闻信息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我们知道,新闻策划是媒体对已占有的新闻信息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并制定出可行的报道计划,最终充分发挥出新闻信息资源价值,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目前许多报纸都注意到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是离不开新闻策划。他们有的按照不同报道形式,采用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新闻表现手段,对重大活动、重要事件进行集中“轰炸”,形成较大的声势;有的从报道事物的各个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挖掘,组成一个报道整体,形成报道的广度和力度;有的对事件的发展变化进程进行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以上几种策划使新闻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使报道增色不少,也产生了一定社会效应。但是,这几种策划却并不是对新闻信息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集中“轰炸”式报道,瞬间扑面而来的信息往往使读者的头脑一片迷茫;而从各个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挖掘也破坏了外部资源,而且很难挖得深;全程追踪式更是只攫取了表面的资源,流于报道的过程。

在新闻策划这个命题上,曾经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挖井不挖渠。”意思就是新闻主题的深入只需抓住一点即可,从这个点上取得策划的力度和读者的支持,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这些信息资源的新闻磁性,展现其特有魅力。引入项目制的新闻策划正是这样开发、配置新闻信息资源的。它立足于新闻信息资源这座“矿山”,找准核心亮点,确定策划目标,然后把策划目标分成各个项目目标,各个项目根据不同目标开发、配置不同新闻信息资源。拿2011年的抚州“两会”报道为例。“两会”是新闻的富矿,媒体都会进行策划报道。但这次抚州“两会”报道当地报纸策划方案还是按会议议程来设计,如“两会”的开幕报道、“两会”花絮、委员代表的专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两会”的闭幕报道等。这种策划报道还停留在重大报道层面,缺少策划亮点,谈不上是真正的策划报道。这次抚州“两会”有一个重要信息:建设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抚州。“幸福抚州”就可成这次“两会”策划的核心关键词,“殷实”、“文明”、“和谐”三个词可按项目管理分成三个项目,并成为项目关键词。每个项目关键词可配置、整合会上会外不同信息资源。如其中一个项目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怎样提出这个关键词的,目标怎样;与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抚州及抚州人民的现状及背景如何,离提出的目标有多远;委员代表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老百姓心声和期望等信息资源。这样 “两会”信息资源在引入项目制的策划中就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和整合。

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将人和事充分结合,干出最好的活。引入项目制的新闻策划采用的是目标管理,项目负责人把新闻策划目标细分为一个一个具体的项目目标,然后对项目目标进行管理。在管理中,项目负责人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这种追踪只对事不对人,是对目标管理工作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提出意见建议;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激发员工潜在的工作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在项目目标完成后,按照项目管理目标,逐项进行考核并得出结论,对目标完成度高、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的团队或个人按章奖励,对失误多、成本高、影响整体工作的团队或个人按章处罚。由于策划目标被细分为一个个具体、可量化的项目目标,不仅有利于项目负责人对策划的执行,项目成员也可根据协商确定的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定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灵活地选择有利于实现各自目标的方法,以目标为导向逐一地解决问题,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策划做得更好;由于项目目标管理有追踪和反馈,项目负责人可随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有的放矢地调整报道策划思路和策略,增加选题,丰富品种,让策划报道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由于以目标效益为考核内容,项目负责人关注读者对策划的满意度,就会产生倒逼效应,在无形的压力中拉高坐标,与项目成员充分交流和合作,集中攻关,想方设法创新报道的形式和内容,发挥出策划报道的最大效益。

三、引入项目制使参与人员得到锻炼,培养了一支策划报道团队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社会人,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了组织和环境。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未来的里程碑》中说过:“组织发展得越好,个人发展得也会越好。”引入项目制的新闻策划使项目参与人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项目负责人大都是各部室主任,以前,他们大都在一种相对静态的环境中布置和协调日常报道,工作程序和内容相对单一。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他们工作重心从单一、局部的工作向全程策划管理工作转型,从最大范围内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和灵感,创造性地提出选题策划方案,并及时地组织各路人才对选题进行预测、论证、改进调整,以使策划方案得以顺利通过,然后以纵揽全局的眼光和能力,合理分配项目任务,并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人员的积极性,指导项目组成员踏实认真有序高效地完成各自的业务分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们的策划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具备了组织实施大型报道活动的综合把握能力和成熟工作经验。

在新闻策划中,参与新闻策划的项目成员都是从采编等各部门抽调的基本功扎实的专业人员,他们在日常工作的表现相对较好,但缺乏大型策划报道活动的锻炼。随着项目的推进,年轻的记者们跟随经验丰富的优秀记者一同采访、写作,在项目中学型报道的选题、素材收集、稿件构思、新闻写作、后期加工等各种技巧,实地感受新环境下的新闻实务操作,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一些版面编辑也打破了部门界限,跳出单一编辑业务,关注记者采访一线,了解新闻报道过程,与记者商量稿件、主动组织筹划稿件和版面,实践中提升了版主组织筹划能力,改变被动应付工作状态,使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时长期处于采访一线,不同岗位的记者与编辑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相互学习,采访目标更明确、采访的角度也更新。而且,项目执行殊的质量和时效要求,使得参与策划项目的人员自加压力,勇争一流,在紧张的项目推进中磨练了自己的思想、作风、观念和技能。

“滴水不成河,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凝聚众人的力量,团结协作,才能促成“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满园”的壮观局面。在新闻策划中引进项目制不仅仅在于提升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一种精神,一种具有大局意识、团结协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团队精神。

在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对项目实行管理。目标管理使每个项目成员必须注重项目整体的成果,对他们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并且他个人的成果也必须是由他对项目所作出的贡献来衡量的。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促使项目成员大局意识形成。在大局意识下,大家为了整体目标的实现集思广益,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同时,项目负责人在对各个项目目标进行管理时,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进行管理,而是通过项目成员的习惯、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入手,沟通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他们清楚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位置,明确团队协作并不是要求项目团队的个体牺牲自我,相反,协作的基础是挥洒个性、表现特长。因此,他们能端正自己心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营造了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团结协作氛围。因此,大家都能真正认同团队,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新闻策划中形成自己的团队精神。而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策划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正是有了这种“团队精神”,策划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具备这种的“团队精神”,策划项目结束了,人员虽然回到各部门,但报社还是存在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永久策划报道团队。

四、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应注意几点事项

项目制是一种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是基于通行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它比较注重项目目标后期管理。而新闻策划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更在意于前期的策划选题和策划方案制订,对后期管理重视不够。因此,引入项目制后新闻策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强化选题,进行“立项”。策划选题是新闻策划运行的第一步,也是新闻策划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强化选题就是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分析,目前媒体真正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选题主要有这几类:一是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二是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需要在及时发出第一条消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跟踪报道;三是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这三类选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选题本身的潜在社会影响力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报道不能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层次上,而必须对报道客体进行充分的发掘、展示和分析,以多条稿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组合,使受众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上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本质。以上选题不论是报社领导确定的指定宣传类选题还是有策划人上报的选题,都要进行“立项”。指定宣传类选题“立项”,一般是在社内公开招标,参加竞标者需拿出详尽的策划方案,方案最优者,则成为项目的负责人,负责该策划项目的具体实施。自报选题类“立项”,策划人根据自己提出的选题,制订详细的策划方案并提出立项报告,报编委会审批,编委会批准后才可以实施。

其次要选准用好项目责任人。能否选准用好项目责任人,是事关新闻策划成败的关键。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项目责任人不仅要担负新闻策划人的职责,还要对新闻策划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新闻策划项目责任人的选用既要考虑他的新闻策划能力又要考虑他的项目管理能力。它包括:广泛获取信息并将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策划的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总体目标设计计划能力和定位目标的能力;对策划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迅速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有效解决问题的严谨思维能力;有协调人财物能力,排除干扰实现预期目标的组织控制能力;有善于沟通各方面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公关能力等。同时,新闻策划项目责任人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敏感性;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竞争精神;顾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胸襟豁达,意志坚强,能经受挫折和暂时的失败的心理素质等。在执行过程中,编委会要充分信任、尊重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负责人全面授权,给予项目负责人对策划中涉及的人力、物力一定指挥调度权力,并从舆论环境到政策措施,从工作协调到奖励政策,都应在不影响全局的前提下为发挥其专长和积极性而适度倾斜,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严格要求,悉心指点,多压重担,使其成为新闻行业的“重炮手”。

再次要严格工作流程。新闻策划引入项目制后,工作流程变得具有相对固定性,便于新闻策划操作、执行和控制。项目实施前,策划人根据当前形势、报道的需要或编委会报道宣传意图确定选题,提出初步策划方案;编委会召集策划涉及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商讨,确定此次策划项目负责人和策划具体方案,并拟定了时间、规模、质量、费用、效果等预期指标,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进行约束,同时对项目负责人全面授权。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先与项目成员商讨研究,把策划具体方案进行细化、量化,形成各项目目标,将相关任务指标分解到每个成员,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负责人每日督查工作进度和质量,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协商处理出现的问题,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并布置次日工作,使人人有压力、天天有任务,积极推进报道项目的实施。项目结束后,项目组不能主观评价其实际效果,而由专门的考核组对项目全程监控后进行综合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并拟出奖惩建议,上报编委会;编委会在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后,研究决定并落实具体奖惩措施。

总之,项目制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现代管理摸式,不仅被运用于企业管理,而且开始被社会各行各业广泛采用,报业引入项目制也是大势所趋。在新闻策划中引入项目制,可以有效地调动报社各种资源,科学配置资源,激发人干事的热情,提高报道质量,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使新闻策划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使新闻策划运作更加规范,也使新闻策划发挥出更大策划效应,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第4篇

第一,在常规性新闻报道中,强调报道手段的立体化和新闻选材的贴近性。在尊重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前提之下,加大民生类新闻的报道力度,将关注的重心由党委政府的声音转向党委政府的声音和百姓声音的和谐共振,真正体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增强了新闻节目的接近性。例如,2010年入夏之后,呼伦贝尔市遭遇6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一些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度,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作为本市最大的广播媒体,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积极策划了高温之下坚守岗位的工作者:集中展现了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真实工作状态及高温天气对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业、旅游业、商业经营、农业、牧业的影响的系列节目。如,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策划了全程追踪报道,从考前、考中、到考后,相继推出“爱心车队”、“父子同场竟考”等广播新闻特写。上述报道运用广播特有的声音优势,融入新闻敏感的要求,又不失人性关怀,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第二,在地区性突发事件上,有一套成熟的应急机制。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按既定报道方案奔赴现场,采写到第一手的素材。报道以时刻关注事件进程来体现策划的动态性,既尊重基本报道规律,又体现记者在现场随机应变能力,可以说重视策划又不拘泥于策划,这体现了广播人应具有的良好新闻素养。2010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火灾,汉语新闻综合频率及时派出主力记者赶赴火场一线,并积极策划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共同播发了《阿里河火场明火扑灭》、《大兴安岭林火全部扑灭》等多篇报道,将扑火胜利的喜讯第一时间传达给了呼伦贝尔及全国的听众,取得了这场宣传战役的胜利。

第三,对本土热点事件的关注更加体现了策划先行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培养和运作,“五彩呼伦贝尔”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儿童合唱团,今年更是联手中国国家爱乐乐团在呼伦贝尔市推出了三场演出,电台记者对演出进行了全程追踪报道,精心策划并播发了八篇报道,完美的演绎了“爱乐”与“五彩”的故事,进一步提升了“五彩”作为文化名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在对第十二届运动会的报道上,倾全台之力派出精通体育赛事的记者前往乌海市对呼伦贝尔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现场报道,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周密策划,在六天的赛事中记者发回十四篇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了本市运动员赛前赛后的表现,是呼伦贝尔三家主流媒体中报道篇数最多的一家。

第四,2010年适时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建台60周年,在台庆报道上确定了“点”、“面”结合的策划思路。以台庆当日的特别节目为主轴线,前期的寻访老广播人足迹为辐射面,用历史与今天、回顾与展望的方式展现了电台60年沧桑岁月中的那些故事,那些人。先期的台庆系列报道《声动草原六十年》持续了一个月,先后派出几路记者分赴北京、秦皇岛、呼和浩特、哈尔滨、大连等地去踏寻广播前辈们的足迹,采访到了建台初期的老台长、老编辑、记者、老一代播音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广播前辈们回顾60年前建台时期的生动场面来感动年轻一代的广播人。采用人物访谈、新闻特写、人物通讯等多种形式制作播出了70期专题节目,台庆当日,策划播出长达9小时30分钟的台庆特别节目《声动草原六十年,同欢共庆在今天》,节目采用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形式,对盛大的台庆庆典和台庆晚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成为此次台庆报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这些策划方案的实施,呼伦贝尔电台成熟、稳重、富有责任感的媒体形象再次得以强化。

作为一个媒体人,止步不前是最令人恐惧的状态,而时时刻刻推动前进的正是创新这一驱动力,唯有源源不断的策划才能实现创新,才能不断的奉献出精品的广播节目。客观的说目前呼伦贝尔电台的策划水平距离发达地区的广播节目还有差距,所拥有的精品节目数量还不够多,尽管提出了策划先行的理念,并尽最大努力贯彻于实践当中,但是更多、更新颖别致的广播创意还需要在扎实的学习和历练中体会到。但无论如何策划都是必须要一再重视并坚守的生存之道。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第5篇

【摘 要】目前诸多高校在新闻学专业已经开设《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教条刻板、新闻案例陈旧落伍等问题,教学过程仅仅满足对于新闻报道策划活动的内涵、原则、效果评价等学理层面的介绍,缺少对学生策划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着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的潮流趋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从教学的讲授、分析、批判等方面进行实践。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新闻策划 实践能力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移,受众中心论已在新闻学术界被大力推崇,在新闻实务界,“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也被大力倡导。媒体之间为了争夺话语权,为了更好的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避免媒体之间同质化现象,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新闻传播的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目的在于把报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够影响受众,从而能够更好的去争夺有限的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胜。

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新闻报道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环节中不断探索、累积经验。《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门实务类的课程,这就要求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新闻策划报道》课程的时候,不能仅是熟背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原则、类型等概念性的知识,而是需要强化策划意识、策划方案的制定和策划实施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时候,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

媒体是社会的信息传输机构,搜集、整理、报道新闻内容是社会化分工后赋予的职责所在。众所周知,新闻报道是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行为,报道又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新闻报道角度的不同选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便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策划与设计,目的是将媒体自身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发挥得最大化。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①。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传统的授课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和核心,教师是整节课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者,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方向”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如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讲授中,教师是新闻报道策划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的聆听角色。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教学,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新闻报道策划知识掌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通过对史论课程、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就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随即,学生通过对新闻采、写、编、评等新闻学实务课程的单科学习后,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将所学的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案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更加合理的策划方案,让学习根据自己提出的策划方案付诸实践,从而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3、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往往会调动所储备的理论知识,寻找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主题,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使报道传播得到突出和强化的切入点。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里的核心便是一个“谋”字,便是策划。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策划整合能力,整合讨论分析出不同的主题和切入点,对新闻意义进行挖掘,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等角度,对事件进行剖析,从理论上提升读者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阐述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以“人咬狗和狗咬人”能否构成新闻以及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为课堂教学案例,说明其具体的讲授流程:

1、明确授课内容与教学目标

我们承认,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动之中。而新闻报道,反映的便是这种变动之中的事实。事实变动的越明显、剧烈,往往越具有新闻价值。一般性新闻报道,侧重于眼前的、静态的事实本身,报道策划,则可以围绕着事实,对事实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对事实的走向进行详细的报道,使新闻事实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领域内、更深的层面上,得到充分展示②。故而,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讲授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对案例的选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明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本次讲授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原理、熟悉的概念以及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背景是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案例。

2、精选和撰写教学案例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刚接触新闻学理论的时候,教师便跟学生强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③。如在讲授到“新闻报道需要策划”章节内容时,“人咬狗和狗咬人”的案例可以适时引入讨论的话题。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构成要素,所以我们常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比较难常见才是新闻。所以,在“狗咬人”案例教学法中,就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打破之前灌输的常规思想,让学生讨论分析在什么情景下“狗咬人”也可以构成新闻。因为事实是变动发生的,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刻板发生的。精选和撰写典型性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3、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围绕既定的案例组织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和鼓励学生开拓视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启发、组织说服的沟通能力。以上述“狗咬人”为案例教学,经过讨论分析,教师予以引导,最终可以讨论出“狗咬人”也具有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如公众人物范冰冰的宠物狗咬伤粉丝、如果是一条疯狗,咬伤多人甚至几十人等等,再或者就是一只普通的狗,但是伤者送往医院却被使用了假冒伪劣的狂犬疫苗产品等多种可能性的情况。故而,事实之间的变动性,为新闻报道的策划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和变动性等属性,使新闻事实在被报道之前,新闻报道策划人员一定要对其剖析、延伸和拓展,切不可枉论此事不可能是新闻。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的时候,对“狗咬人”的案例进行分析,策划新闻主题的时候,可以从犬只管理和药品管理等视角入手,新闻报道策划的落脚点变为落实相关规定,对防疫展开策划报道或监管漏洞、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展开策划报道。

4、及时总结和评估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法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急于表态,当然也不能让学生的讨论背离了案例讨论的边界。教师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予以引导,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讨论内容以及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总结和点评中最终给出的是“评论”,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三、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因为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常会出现需要解答的困惑和难点,若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外或者是教师的盲点,那往往让学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

2、案例的引导要和理论相结合

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时,通过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虚拟的案例情景中,发挥自己专业所学,调动所有知识储备,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往往是在教师讲授完理论之后所运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引导和理论的结合是案例教学法的两大法宝。

3、重视案例的积累和更新

我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这表达的是一个用记录历史的心态和方法来记录新闻的理念。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里,教师对新闻案例的选择一是要注重对案例的积累,如对经典的“狗咬人,人咬狗”案例的累计;二是要注重对新闻案例的更新,教师要有新闻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把当下最热的还未有定论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既可以让学生摆脱既有的框架自由发挥,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新闻报道策划》授课中,运用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再以多媒体的信息化设备,生动活泼地展示案例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搜集案例相关内容,了解相关学者、评论人员就案例发表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视野和求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①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

②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6

③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