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手段的创新,借鉴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化的管理原则和做法,具有系统性(全覆盖)、先进性(系统工程原理)、预防性(隐患管理)、全过程控制(从目标到结果)、持续改进(PDPC循环)的特点。本文结合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际情况就如何深入开展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探讨和交流。

 

1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概况

 

宁夏秦汉渠管理处成立于1964年,是自治区水利厅所属的正处级收支两条线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干部职工326人,下设10个渠道管理所、3个管理段、1个工程公司,7个职能科室、2个群众组织。担负着宁夏青铜峡河东灌区秦渠、汉渠、东干渠、马莲渠4大干渠和农场渠、波浪渠2大支干渠共223公里长的渠道、922座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管理以及为青铜峡、灵武、利通区和6个大型国营农场共101万亩农田的灌溉供水和防洪防汛任务,同时承担着盐环定扬水工程、太阳山工业园区、金积工业园区和吴忠城市水系的供水任务。

 

2 基层水管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现状

 

(1)渠道及水工建筑物老化严重。渠道及部分水工建筑物建设年代久,老化现象严重,调控能力不足,安全系数不高。加之近年来盐环定扬水增容扩灌、生态供水等用水需求不断加大,渠道尤其是东干渠运行负荷逐年加大,为渠道安全运行增加了一定压力。

 

(2)基层水管单位安全管理滞后。一直以来,在水利基层单位中,大多数没有安全专职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为一个“烫手的山药”,没有实权却又责任重大,总是被各个部门踢来踢去,既没有专管部门,也没有机构编制。就宁夏水利基层单位而言,除个别单位(固海管理处、秦汉渠管理处)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外,其他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均由不同的科室兼管,有的由灌溉管理科兼管、有的由防汛工程科兼管、有的由水政科兼管等等,五花八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安全管理水平亦是相对滞后。

 

(3)基层水利职工安全素质不高。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各水管单位所招职工大多为职工子女(多为退顶),新招职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贯彻落实。

 

3 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按照宁夏水利厅安委会要求,秦汉渠管理处作为宁夏水利系统第一批开展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试点单位,自2013年6月启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经过2年来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以及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为全面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积极发挥试点作用,秦汉渠管理处先行一步,积极稳步推进。首先,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按照有关要求成立了秦汉渠管理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完善机构,明确职责,并配备2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了安全生产工作及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对照标准、查漏补缺。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13个一级项目、44个二级项目和122个三级项目,逐项逐条完善安全生产达标资料,查漏补缺,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第三,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水利厅安委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培训、观摩及交流座谈等各项活动,及时向水利厅安委会请教学习,同时也向兄弟单位学习,取长补短,确保达标工作稳妥开展。第四,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为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稳步开展,管理处 2014年建立秦一所分水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段,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各兄弟单位的好评,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凸显了示范带动作用。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后,2015年管理处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根据渠道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先后完善了秦一所、东二所、汉三所九公里段以及全处16个中小型水闸安全设施设备,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制作安装渠道安全警示标识、为危险部位制作安装安全护栏、配备各类安全设施、防护用品等。下一步将根据资金情况逐年加大投入,规范完善安全设施设备,逐步改善水利基层职工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4 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意见和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使之具备与水利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2)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安全保障系数。一方面争取水利立项,砌护改造渠道,提高渠道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基层所段改造力度,为基层水利职工提供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水利职工安全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建立多种平台,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切实提高水利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

 

(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不断夯实安全基础。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确保安全生产经费专款专用。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维修

前言

作为提升机械产品品质的核心环节之一,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与维修对于完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稳定性均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加工设备的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完善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工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就是机械化与现代化。在集中了数字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之后,我国设备制造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提升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但是,随着设备功能的增多,对于安全生产以及维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精度较高、专业性强的齿轮以及其自动化加工行业。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维修与管理对于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以齿轮加工自动化设备为例,谈谈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维修的建议与想法。

1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和维修的观念淡薄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下,企业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内部竞争力,往往会缩减开支、降低成本。但是有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维修的重要性。对于设备安全生产漠不关心,一旦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已经为时晚矣,不但降低了企业品牌形象、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给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为了解决类似问题,除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制度,更要强化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方针,了解企业发展方向与动态,真正重视安全生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切勿为了一时利益而降低了对安全生产的整体要求,这是对企业发展、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不负责任表现。在齿轮加工自动化设备的生产管理与维修方面,由于该类设备需要一定加工精度,除了要强化质量控制水平之外,还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技术调整,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以及耐心。

1.2没有完善的操作制度

完善的制度建设与规划是实现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与维护的前提,制度的保障作用在企业中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尽管我国现代化机械设备的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在理论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制度建设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在制度约束力、细节要求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企业模仿西方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标准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审查要求,但有的企业的执行力较弱,逐渐养成了不遵守制度的不良风气,制约了我国企业提升制度建设以及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对机械设备一线操作人员而言,良好的制度建设只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环节,过程中还要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安全生产任务,从而实现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自觉性,最终为企业的制度建设提供基础与帮助。

2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原则

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基本原则是:以技术为基本要素,实现以技术促生产的整体发展目标。就我国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来看,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多精力和资金,许多企业也先后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但是依然存在重制度建设、轻管理技术水平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科学技术除了提升设备本身的功能以及工作稳定性之外,还应该通过管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目标,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是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主要任务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脱离了利润的企业不但竞争力降低,甚至还会发生亏损、破产。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除了实现成本控制、扩大营销手段之外,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企业不仅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以及政策风险,这些都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生产环节的风险控制,科学利用经济、技术、管理念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维修和管理知识,通过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来保持企业最佳技术状态,保障机械加工设备稳步运行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不断完善技术装备品质本身之外,企业还应该从设备的采购环节入手,保持配置合理的人事调动,重视维修创新,实现绩效考核以及奖惩并重的管理制度建设,真正提升企业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具体措施

4.1强化日常检查与管理

对于齿轮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工作而言,由于生产环节较多,涉及内容复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遗漏一些检查与管理环节。反映出2个问题:一是由于制度建设存在缺失,监督力度较差;另一个是日常检查与管理工作缺乏流程化建设。由于检查内容较多而每次检查的重点又不尽相同,所以难免出现遗漏,而这些遗漏往往就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例如:针对铣床刀具的磨损程度检查工作,一定要对每一套刀具都进行全面检查,避免磨损过度影响产品精度的情况发生。除了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之外,还应该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积极性,调动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的综合生产安全负责。通过制定周密的维修计划,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快速维修,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4.2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完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机械设备加工企业常用的制度是“三定”制度。“三定”制度包括机械设备的固定化、人员专门规定化以及岗位制度的固定3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三定”来实现制度建设的稳定,不但对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制度建设要求,同时还通过外部的监督部门建立实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平级监督,通过共同向上级部门负责的方式来实现监督的有效化。另外,由于制度建设过程中强调了岗位制度的固定化以及专门化,这样就不会出现技术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出现技术不熟练、操作手法不熟悉的情况,也就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4.3重视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修

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机械设备加工企业逐步建立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制度,但是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制度执行力度差,依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一定要充分重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提醒一线管理人员时刻警惕设备隐患,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出现,为实现企业综合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5总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行各业之间技术的相互渗透,机械设备的加工质量以及生产效率都得到了稳定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齿轮加工行业,由于设备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自动化设备的电气化内容较多、加工环节复杂,有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所以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要引起企业管理者及一线操作者的重视,强化管理质量,完善管理制度,以促进我国机械设备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实禹,王海静.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98.

[2]刘武强.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52.

[3]孙加林.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147.

[4]陈征,马刚.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4(8):45-46.

[5]梁传涛.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及维修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2):102.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管理

随着多年来油田企业配套的相关工程不断增多,某些高危场所施工难度也不断加大,施工建设中的安全事故也逐渐增多。科学研究表明,造成生产事故的根源在于针对危险源的管控不到位,为了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必须针对安全生产危险源展开系统性分析[1],这是保证建设施工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不同角度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展开了一系列分析。

一、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首先,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问题。从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中,目前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主体责任落实及应急救援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其次,由于施工项目大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加上自身施工作业种类多样性,各项工作被危险源包围[2]。从施工环境来看,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所占比重大,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露天作业量在施工作业中占总量的70%,很容易会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增大施工难度以及危险性,同时施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施工环境频繁发生变化,施工人员容易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大危险概率。从施工作业特点来看,施工项目工序种类繁多,环境影响因素比较突出,同样大大增加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从施工作业人员来看,作业人员操作复杂程度较高,劳动强度较大,加上人机混合作业,同样很容易会发生机械伤害。

二、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管理的意义

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危险源,主要涉及到了由于生产活动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而隐藏的安全风险。这其中主要包括材料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环境与地理地质条件影响等等。由于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比较多,同时可能会出现的事故也比较多,因此危险源转变成具有一定破坏力的机理也会变得非常复杂,这种情况下利用传统方式及手段针对危险源展开管理,已经不能和当前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具体标准相适应。有必要对危险源在风险上进行识别和评估,从而为基础性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基础,通过危险源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伤亡情况的出现。

三、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

1.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是威胁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效辨别危险源可以实现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从而规避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相关条例及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应该从项目的工艺、地理条件、施工程序及施工设备多角度着手,对施工安全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更加全面分析和判断,有效识别各类风险,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来说,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识别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针对施工材料、运输、组装等进行危险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对其他施工环节造成影响的事故,对这些事故进行识别,同时还要对例如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以及突发事故进行危险识别等等。

2.危险源的风险评估

有效辨识施工类型及特点以后,应确认安全危险源,针对危险源造成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评价,将造成事故的资料收集起来。具体来说,风险评估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着手:分析存在的危险源因素、危险源可能会出现事故的几率、危险源造成事故以后会产生的影响等,并针对出现事故及风险进行合理评估。通过对危险源事件出现概率以及会造成后果进行整体分析以后,比较安全目标生产数值与事故风险评价结果,观察风险数值是否存在于合理的范畴,如果超出合理的范围,则应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从最大程度上将危险源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程度[3]。

3.危险源控制的具体措施

(1)利用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控制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实现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安全技术规划处不同施工程序的时间,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材料及相关设备的管理,更好的规避某一时点材料过多问题的出现,有效降低危险源风险。其次,利用安全网络技术手段全面分析技术模型,一旦危险源的危险性超出了范畴,应提前对这些工序做好安全防范及相关工序的调整工作,以提升施工安全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施工安全性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危险源的危险性。第三,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还有助于全面掌控施工技术的应用,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工序做出合理调整,从源头上控制危险源风险,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险级别,甚至消除危险源的危险系数。(2)利用工艺技术降低危险源危险系数选用合理工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危险系数。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建筑物的具体构造对工艺进行合理组合,将不同工艺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在施工环节中这一整体可以得到有效衔接,为整体施工带来了便利性和规范性。从施工工艺环节上来看,应利用合理的工艺组合与专业施工队伍相匹配,这样就可以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系数。

四、结语

对于整体工程施工来说,危险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从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危险源管理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施工安全危险源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对策,这样也可以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白睿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油建公司

参考文献:

[1]姜秀慧,朱渊岳.基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0):185-190.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安全生产;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3.2]

林业生产单位是以生产和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林业生产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管理比较粗狂和落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急需在林业生产单位生产工作中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基于此,本文针对林业生产单位的特殊性,参照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探讨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措施,以期为解决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概述

所谓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林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资源,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员工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和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培训教育和生产档案。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2. 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林业生产单位的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普遍都认为木材生产任务调减后,员工的劳动强度下降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很多员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只是报纸和电视上才有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思想上的松懈导致日常工作中各种操作的不规范。

(2)野外作业较多,容易发生多种自然灾害。林业生产的很多作业都是在野外进行的,很多安全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林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经常会发生多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例如突发的暴雨、毒蛇的袭击、雷电的伤害等,极大地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3)员工的来源比较复杂,安全管理难以规范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林业生产单位的员工来源比较复杂,有负责采伐的农民工,负责山上造林的工人、负责巡逻的护林员、负责运输木材的运输员、负责木材加工的工人和扑火队员等,他们的劳动范围和技术标准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很难规范化。

(4)安全经费投入较少,对违章作业的处罚力度不够。近年来木材采伐产量逐年减少,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机械化小工队越来越少,林业生产单位投入到设备更新和保养上的费用较少,导致机械设备在陈旧和破损的状态下投入使用,这对员工的人身安全是非常不利的;此外,目前对林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比较片面,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安全检查员都会进行隐瞒或者是包庇,致使林业生产工作中的违章作业和事故隐患现象得不到有效的制止。

(5)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受到林班、自然条件和采伐方式的限制,限制林业生产中的个体承包户越来越多,他们通常都以降低成本为目的,虽然林场对承包户主进行了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但是承包户主并没有将安全生产的理念传达给其雇用的工人,致使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3. 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林业生产单位实现安全生产、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因此林业生产单位要在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为重点,对各种宣传资源进行优化,不断推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在林业生产淡季,林业生产单位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从事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分批培训,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对机械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确保特种作业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对于新上岗的工人,林业生产单位要坚持开展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对于转岗的工人,林业生产单位要切实做好岗位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3.2 加强安全经费的投入,建立生产设备及材料追究制

林业生产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除了对已有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还要购置安全系数更高的采伐设备,对破旧设备进行报废,改善员工的安全生产环境。此外,在有危险、坡度大的山坡上集材时,一定要安全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进行安全操作,避免新员工因操作不熟练而操作的安全事故。

林业生产单位所购置的生产设备和材料必须是质量过关的,尤其是采伐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如果生产设备和材料在使用期内发生严重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严重生产事故,要严格追求生产商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应该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要追查在问题产品的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行贿受贿行为。

3.3 加强救援技能培训和救援设备的引进

由于林业生产多在野外进行,增加了救援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合理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特长的救护队伍,其次要精心挑选思想过硬、身体素质良好、敢于吃苦的救护队员,最后要从实战出发,积极开展各种救援训练,增强救护队的战斗力。我国救援装备和技术比较落后,致使现场救援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先进救援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刻不容缓。此外,林业主管部门和单位要通过举办林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提高林业生产单位管理层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知识,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置技术,确保林业从业人员在遭遇事故时能够采取恰当的应急措施。

3.4 加大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

在林业生产淡季,林场要组织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而不是仅仅对承包户主一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在生产过程中,林业生产单位要加强安全检查,如果安全部门人手不够,那么要安排具备一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到采伐第一线监督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林业生产单位要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都是持证上岗;林业生产单位要将员工的安全考核与工资和待遇挂钩,作为年终考核目标兑现奖励的依据,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林业生产单位要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教育,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确保其他员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4. 小结

近年来我国林业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根本转变,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毋庸置疑地,林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认真执行。当然,在林业生产工作中存在很多变化及不确定的因素,再详细的管理措施都难免存在纰漏,这就要求林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亚森・热合曼,陈陆建.试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和对策[J].企业管理,2010(5).

[2]安全生产监察编写组.安全生产监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节拍化生产线 工位 精益安全

中图分类号:TM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32-01

0 前言

工位是指产品在生产线上流动时,员工在一个节拍内完成规定作业内容,产品相对停留的区域位置。在工位建立的基础上,将安全技术、管理标准、作业规范通过各类目视化文件落实到工位,同时,明确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管理职责、管控范围、管控流程,实现现场安全管理常态化。

1 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本质安全度

1.1优化工艺流程。运用精益工具对生产线进行全面的工艺梳理、分析,制定优化的工艺线路,合理调整工艺布局,并以降低中间在制量为目标,建立定时、定点、定容、定量的配送机制,减少现场物料的储备和积压,保持现场物流畅通,提高物料周转率,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1.2合理划分工位,保持作业固定。作业人员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固定的作业,其所接触的危险源基本固定,有利于员工熟悉和掌握,在发生变化时,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处置;同时,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组织监控,提高异常(隐患)处置速度,使各级组织掌握安全动态,实现常态化管理。

1.3提升本质安全化。通过替代法、降低固有危险法、被动防护法等,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联锁法、自动控制法、保险法等,使得设备能自动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密闭法、隔离法、避让法等,防止物不安全状态和人不安全行为的交叉;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配置,使系统处于最安全状态。

2 识别工位危险源,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2.1风险评价。危险源的辨识应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等入手,针对工序人员的具体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能源资源的输入输出,分别辨识出危险源。

2.2危险源控制。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教育措施,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尽可能的去降低安全风险,从而有效对危险源实施控制和管理。

3 编制工位安全管理表单,实现动态管理

工位安全管理表单是精益安全管理在工位上落实的具体体现,可以在工位上设置工位安全定置图及防范要点、工位安全日历及隐患整改记录、工位安全点检表等目视化表单。

3.1安全定置图及防范要点表。以工位为基础单元,按照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时间顺序,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对应的安全风险和伤害类别,制定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将危险源在定置图相应位置标出,形成安全定置图;安全定置图与管控措施制成表格,形成工位安全管理标准――工位安全定置图与防范要点。

3.2工位安全点检表。将各专业部门管控项点分解至工位,安全点检项点对应《安全定置图与防范要点》中识别的危险源,确定各项点点检时间,按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划分,明确各级管理者点检频次,由工位、工区(班组)长、安全设备等相关管理人员、分管领导定期进行点检确认,落实了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理念。

3.3安全日历及隐患整改记录。根据安全隐患整改流程,绘制和设计安全日历,并如实记录每天的安全隐患和异常信息,方便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表单的运用,使工位安全管理标准在现场目视化,促进现场安全异常的快速解决,实现PDCA循环的过程管控,形成安全信息记录和收集的平台。

4 规范作业行为,提高员工安全素养

4.1规范作业动作规范。建立精益安全工位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交接班、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培训教育、互联互保、安全奖惩等管理要求;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和点检规范;制定危险源异常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分发至相关工位并组织培训和宣贯。

4.2完善安全异常(隐患)处置流程

通过完善安全异常(隐患)处置流程,能够使得从最贴近现场的工位所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分析和解决。安全异常处置流程重点是职责明确和反应迅速,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在第一时间经过判断、上报、制定措施、处置解决、验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置,从而彻底消除隐患。

定期对各类安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安全隐患、事故的分布情况,找出高频次项、重大安全隐患、事故等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从人、物、环、管等方面,制定整体改善计划,实现安全管理的提升。

4.3组织开展验收评价,建立评价改善机制

制定以工位为评价基础单元的评价和验收标准,细化安全措施在工位上的运用,定期组织安全、精益、工艺、设备、生产、人力等部门开展联合考评组,对现场执行情况和各级管理者管控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公布检查评价结果,实施奖励与考核,促进工位的安全管理提升。

4.4提高员工安全素养。提高员工安全素养,除了开展各种安全培训、教育外,主要做法就是要经常性地进行危险预知训练(KYT)。KYT活动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工位(班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是一种全员性的“自我管理”活动,目的是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

5 结束语

在实施工位制的精益安全管理时,科学合理的工位作业节拍、精益畅通的物流现场,是保障节拍化生产线实现有效流动的根本;通过精益安全工位建设,可以促进员工自主安全管理,有效完善隐患处置和预防机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本质安全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