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物流概念

应急物流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物流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物流概念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应急物流保障的概念、分类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一支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保障力量,搞好应急物资的合理储备,发展先进的应急物流保障装备,确保应急物流保障的信息顺畅,提高应急物流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应急物流保障的措施。

关键词:应急;物流;保障;分类;问题;措施

一、 应急物流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害,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需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但应急物流又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比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灾地区的人民,这两者的目标、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二、当前应急物流保障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地(市)虽然都建立有相应的物流应急机构,但现行体制不尽合理。如交通管理机构只对本地(市)交通道路、运输专业人员和运输机具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和掌握,但没有对辖区所属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机具进行区分配置和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更没有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导致了应急保障能力不强。

(二)指挥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保障,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这种军民共同参与的保障力量,在组织指挥上存在者很多问题。当前,部队不仅内部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而且外部也没有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系,造成了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特别是公路应急输送和空运应急输送的组织指挥,没有明确指挥部门的职能,军交部门又无法独自唱主角,因而,极易造成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制约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三)运载工具不先进

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无论军队还是地方,当前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陆上运输。而应急物流的应急特性,要求时间必须最短,运距必须最近。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物流成本按照海运、铁运、汽运、空运的顺序递增,受客观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进行物资输送的局面。即便是在应急条件下,受经济条件制约,某些地区甚至也只能采取公路输送的方式组织物流运作。这种物流运载的区域间不平衡性,给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交通道路欠发达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某些山区、边区、老区,“出门靠腿、运输靠背”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要高昂的成本支出。

三、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来进行指挥控制,否则,将不利于发挥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处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即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指挥机制,使得各级行政领导在应急物流决策活动中,能够充分吸纳物流专家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由应急物流专家统一指挥、各部门分工协作。

应当看到,不同类型的物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流向、流程、流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杂乱无序的现象。 如在汶川地震的物资捐助工作中,一些捐助的物资缺乏统一的调运渠道,存在着各自为战的问题,加之震区各个收容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供需的匹配。因此,应着眼官方和民间一体、军队和地方一体,兼顾供给和需求,对应急物流实施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统筹安排各个渠道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使应急物流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纵观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三是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三)搭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

近些年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骄人的成绩,一般情况下的通信联络非常方便快捷,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初显成效。但是,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通信设施被毁、断电等原因,震中的汶川县城曾长时间与外界中断联系,包括物资需求在内的一切信息均无法传递。同时,在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物流资源、物流过程不能可视可控的问题。

若应急物流指挥单纯依靠电力驱动的、高科技的信息沟通、指挥手段,在极端复杂严酷的条件下,将无法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而此时,低端的,传统的甚至是原始的通信联络、指挥手段,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汶川地震中,一位徒步逃到都江堰的汶川县城市民,给外界带来了震中的确切信息。

总之,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第2篇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害,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需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但应急物流又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比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灾地区的人民,这两者的目标、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二、当前应急物流保障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地(市)虽然都建立有相应的物流应急机构,但现行体制不尽合理。如交通管理机构只对本地(市)交通道路、运输专业人员和运输机具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和掌握,但没有对辖区所属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机具进行区分配置和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更没有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导致了应急保障能力不强。

(二)指挥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保障,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这种军民共同参与的保障力量,在组织指挥上存在者很多问题。当前,部队不仅内部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而且外部也没有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系,造成了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特别是公路应急输送和空运应急输送的组织指挥,没有明确指挥部门的职能,军交部门又无法独自唱主角,因而,极易造成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制约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三)运载工具不先进

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无论军队还是地方,当前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陆上运输。而应急物流的应急特性,要求时间必须最短,运距必须最近。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物流成本按照海运、铁运、汽运、空运的顺序递增,受客观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进行物资输送的局面。即便是在应急条件下,受经济条件制约,某些地区甚至也只能采取公路输送的方式组织物流运作。这种物流运载的区域间不平衡性,给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交通道路欠发达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某些山区、边区、老区,“出门靠腿、运输靠背”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要高昂的成本支出。

三、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来进行指挥控制,否则,将不利于发挥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处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即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指挥机制,使得各级行政领导在应急物流决策活动中,能够充分吸纳物流专家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由应急物流专家统一指挥、各部门分工协作。

应当看到,不同类型的物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流向、流程、流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杂乱无序的现象。如在汶川地震的物资捐助工作中,一些捐助的物资缺乏统一的调运渠道,存在着各自为战的问题,加之震区各个收容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供需的匹配。因此,应着眼官方和民间一体、军队和地方一体,兼顾供给和需求,对应急物流实施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统筹安排各个渠道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使应急物流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纵观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三是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三)搭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

近些年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骄人的成绩,一般情况下的通信联络非常方便快捷,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初显成效。但是,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通信设施被毁、断电等原因,震中的汶川县城曾长时间与外界中断联系,包括物资需求在内的一切信息均无法传递。同时,在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物流资源、物流过程不能可视可控的问题。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急;物流;保障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33-03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还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害,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需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但应急物流又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

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比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灾地区的人民,二者的目标、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二、当前应急物流保障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1.保障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地(市)虽然都建立有相应的物流应急机构,但现行体制不尽合理。如交通管理机构只对本地(市)交通道路、运输专业人员和运输机具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和掌握,但没有对辖区所属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机具进行区分配置和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更没有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导致了应急保障能力不强。

2.指挥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保障,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这种军民共同参与的保障力量,在组织指挥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当前,部队不仅内部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而且外部也没有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系,造成了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政,责任不明。特别是公路应急输送和空运应急输送的组织指挥,没有明确指挥部门的职能,军交部门又无法独自唱主角,因而,极易造成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制约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3.运载工具不先进

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无论军队还是地方,当前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陆上运输。应急物流的应急特性,要求时间必须最短,运距必须最近。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物流成本按照海运、铁运、汽运、空运的顺序递增,受客观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进行物资输送的局面。即便是在应急条件下,受经济条件制约,某些地区甚至也只能采取公路输送的方式组织物流运作。这种物流运载的区域间不平衡性,给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要 求。

4.交通道路欠发达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某些山区、边区、老区,“出门靠腿、运输靠背”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要高昂的成本支出。

三、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

应急物流的实施往往需要紧急调动大量应急物资,只有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程简捷、流速快捷,才能使应急物资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这就要求建立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

1.基础设施保障

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系统、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通信系统发达,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预警,使人们提前做好准备;物资储备设施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坚固和发达可以保障物流网络,使灾害后的救援物资迅速抵达灾区,而且广泛覆盖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使援助及时到达任何需要的地方;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对于应急物流的实施也是必要的,可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及时灾害情况、运输及仓储的最新信息。一个快速反应和广泛覆盖的物流体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急物流的实施效率,减少损失。

2.政府协调机制

要建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往往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而在这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下,就必然要求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运作系统,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和调用;及时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措施或指示;组织筹措、调拨应急救灾物资和款项;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生产单位生产应急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如在发生危机时,政府有权有偿或无偿征用民用建筑、车辆、物资等,以解救灾之急。在应对突发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保障机制。因此,应建立、完善国家应急物流保障的法律体系。

3.建设应急物流保障体系需要设置相应预案

因为突发事件不知何时会发生,那么为应急物流设立庞大的机构,储备庞大的物资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应急物流预案是比较好的方式。要研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突发事件,再对比国际上的应急预案,比如针对海啸的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地罗列出突发事件的一些特点,包括根据区域划分哪些地区、哪些时间段比较容易发生哪些灾害。预案的设置必须遵循总体、系统、科学、规范和效率原则。并且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项连续性的工作,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而且在出现超出预案原有处置程序与步骤的特殊情况下,位于一线的应急指挥中心必须有权力及时调整应急手段以防止事态扩大化。

4.进一步加强应急物流通道建设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一般时限性都很强,如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是抗震救灾的黄金时间。这期间对应急物流的时限性要求非常高。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拥有有效的应急物流通道。对应急物流而言,常规的通道建设固然重要,如公路、铁路等运输通道,但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我们再次认识到,面对异常复杂严酷的环境时,非常规通道往往是救急的有效通道,而这恰恰是我们建设的弱项,亟须进一步固强补弱、深化发展。

(1)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预案。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物流预案,是确保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物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效保障的基础。因此,应在现有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专门的应急物流预案。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类型,以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等不同级别,区分国家、地区、行业、社区等不同系统,并考虑不同地域、环境、条件、背景下不同的物流方式,分级分类论证制定适用的应急物流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以避免应急物流的失控,减少应急物流的无序性,保证应急物流通道的畅通无阻。

(2)加强非常规物流通道建设。加强非常规物流通道建设,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并施以非常规手段和措施,论证配备必要的非常规应急物流装备。这里所谓非常规主要是指“一低一高”。“低”主要是指技术含量不高,但在恶劣环境下可靠、有效的所谓低端物流装备,例如,几乎被淘汰的内燃机车在2008年年初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便于徒步搬运物资的简单设备和传统的无线单边带电台更是应对汶川这样复杂情况的必要装备。“高”则是指技术含量高的先进物流装备及其配套设备,例如,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直升机、运输机等空中运输装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空投托盘、网袋、降落伞等投送装备。

(3)加强应急物流基础性配套工作。要保证应急物流通道的畅通无阻,还应加强应急物流基础性配套工作,尤其应尽快完善和健全应急物流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急物流保障法规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统一、协调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将应急情况下物流资源的有效调度规范到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上升到制度层面的高度,克服法律效力层次不一、责任机构各自为政的弊端,理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在应急物流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四、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

1.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来进行指挥控制,否则,将不利于发挥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处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即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指挥机制,使得各级行政领导在应急物流决策活动中,能够充分吸纳物流专家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由应急物流专家统一指挥、各部门分工协 作。

2.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纵观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1)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2)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政府可与部队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3)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3.搭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

近些年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骄人的成绩,一般情况下的通信联络非常方便快捷,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初显成效。但是,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通信设施被毁、断电等原因,震中的汶川县城曾长时间与外界中断联系,包括物资需求在内的一切信息均无法传递。同时,在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物流资源、物流过程不能可视可控的问题。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用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大多是在环境恶劣、非常规作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若应急物流指挥单纯依靠电力驱动的、高科技的信息沟通、指挥手段,在极端复杂严酷的条件下,将无法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而此时,低端的、传统的甚至是原始的通信联络、指挥手段,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汶川地震中,一位徒步逃到都江堰的汶川县城市民,给外界带来了震中的确切信息。

总之,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作者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第4篇

突发事件由于其不定时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给企业乃至社会造成了难以衡估的压力。因此,拥有一个合理科学、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体系,是企业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强有力的保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企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有效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是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指出了关于改进体系的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资;应急物流网络信息平台

0 引言

鉴于突发事件应急的特殊性,应急物流和普通物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处理应急事件的物资筹集、调配、装载、运输等环节上,对应急物资的供需协调以及物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应对和防范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已经是企业解决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首要任务。

1 应急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应急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物流术语》中是这样对应急物流定义: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时间发生时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换言之,应急物流就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资源进行紧急调配的一种保障活动。应急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组织,其主要的职能和作用是为应急管理提供物资保障和减轻、减少企业遭受的损失。

2.应急物流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应急物流是源于突发事件,进而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突发事件具有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影响范围不确定的特点,导致应急物流的需求也很事先确定。

(2)时间约束的紧迫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对应急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急物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3)不均衡性

由于应急事件的突发性,企业的物资和人员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均衡的提供,随着突发事件的事态变化,企业的应急物资的流向也需要不断调整,尽量减少产生断档和库存积压的情况出现。

2 构建电力物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要做好电力物资应急物流的管理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资源做支撑,因此,电力企业各部分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共同协调每个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为做好应急工作共同努力。处理突发事件的首要步骤是将应急配电设备的物资库按照区域和等级进行详细的划分职责和任务,以便于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启动电力物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1.建立应急物资计划专项资金

建立应急物资计划的专项资金,为实行应急物流机制提供有力保障。由委员会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全权管理,并进行应急物资的妥善存放和处理。在每年的财政分配时应专门考虑到应急物资计划的专项资金,并按照每年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应急资金的比例。

2.推动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

应急物资仓库的启动有助于应急物资的快速分拣,在配送中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保障了物资资源配送的有效性和快捷性。一旦物资运输速度过于缓慢将会给应急事件的处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影响救援工作的时效性。及时有效的物流配送有助于物资及时到达,便于应急活动的顺利进行。

应急物资仓库是快速有效处理应急事件的保证,对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关系到企业对应急事件的适应度。在庞大的竞争市场中,拥有强大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企业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2.1为了更好的为应急事件服务,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考要考虑到以下问题:

(1)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应急物资仓库所处的环境应该是道路通畅便捷,最好是位于交通干线的旁边,距离铁路和高速公路距离较短,这是对应急物资及时快速的送达的基础保障。合理安排应急物资仓库与储备库的距离,方便当应急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仓库与储备库的有效调度。

(2)安全性。

应急物资仓库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边的市政条件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是影响应急仓库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

(3)应急运输工具的配备

在遭遇应急事件时,应急仓库的大型运输工具如:飞机、大型货车等交通工具要及时工作,地面的交通条件要适应运输工具的需求,减少因运输工具不利而导致应急事件恶化情况的发生。

(4)靠近储备物资生产地

尽量在储备物资的生产地建设应急物资仓库,一旦出现应急事件的发生,可以最快的缓解物资短缺和意外事件的危害。实现快速有效的物资供应。

(5)实现现代信息管理系统。

引进先进的RFID扫描技术,对应急物资仓库进行全方位定期检查和管理,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时物资管理趋向于透明化,也更加准确,对于缺货、物资损耗等情况可以及时补缺和调换,实现了真正的技术化管理。

3. 将应急物流管理机制实体化

事实上,物流管理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必须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整个应急流程的衔接性。将应急物流管理机制进行实体化,使各级物流协会一起协同工作,保证应急物资的安全快速到达。

4.不断对应急物资运输网络和储备体系进行完善

应急物资的运输网依赖于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和顺畅的运输系统。对电力的物资储备力度要不断加强,同时优化各应急货源渠道的开发程序,完善企业各部门的分销策略。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准入规则,给予下层企业存储物资的权利,严格的实行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制度。

3 电力物资供应链的优化

1. 优化内部资源管理

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内部组织一体化。企业在产品的初始环节进行备件生产,在采购和储备环节制定合理的储备额度,在对库房的建设管理上进行标准化管理,做好实物物资的储备工作,最大程度上协调协议储备和动态储备的关系。妥善处理废旧物资,正确评估其剩余价值并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对电力企业的工程预料进行二级库管理模式,便于物资信息有效的传递和及时处理。

2. 加强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

在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上实施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构建完整的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电力物资的供应牵涉到设备供应商、采购商和用户等多方人员,加强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将物资供应活动顺承下去。在需方和供方之间选择一方设置物资仓库,减少双方的库存和资金压力,大大节约了成本,实现电力应急物资管理的统一性和便捷性。

4 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

1.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加强对应急物流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必然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于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和传递。应急物流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要保证应急物资供应中心和企业信息的紧密连接。三级配送体系可以为电力供应商联络各大物流中心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这些有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物资物流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依据。当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会立即将信息发送到各部门以便于确定物流中心的物资量和灾害情况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确切的保障依据,便于处理物资配送的协调工作。应急物资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的使用会使电力企业成为一个集指挥和手机体系的系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建立应急物流物资的监管跟踪体系

应急物流物资网络信息平台会不断更新电力企业和物资供应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数据信息也会如实输入到网络信息平台中,为企业的应急团队的指挥与工作提供有效信息,以便于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的进行物资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另外,GPS技术的引进使物流信息更加及时,为应急物流指挥部和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衔接更加融洽。这种应急物流物资的监管体系从真正意义上为应急事件的妥善处理提供了保障。

3.构建电力企业的物资应急管理三级配送体系

电力企业现阶段实行的管理体制已经包含了三级责任配送体系。这种体系的管理模式是通过物流平台进行垂直管理,详细划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然后组织之间进行物资物流的协调,方便快捷的实现整个公司的应急物资物流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也要依靠电力物资物流平台的高效运行。应急物资管理三级配送体系加深了企业与子企业之间的沟通,便于整个品牌的进步与发展。

5 结束语

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为突发事件提供了充分的物资基础,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电力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将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合理调配,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产生的伤害与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市场研究, 2011, (9).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一、引言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

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

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

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探讨和学习,以及对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每个国家都应努力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高度准确及时的预警,人员物资快速响应,随时到位,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对严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处理,显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不够完善的一面。应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比如日本、台湾地区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兰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165-166

[2]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131

[3]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孙其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123-127.

[4]刘建民:关于应急物流保障的思考[J].物流管理,2008,(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