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物流市场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范文第1篇

物联网(IoT)时代引爆商机,各厂商无不绞尽脑汁全力出击。物联网的应用包括许多层面,智慧家电、车载应用与穿戴式装置等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但直接与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应用就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应用包含许多层面,例如,桥墩的结构性检测、森林火灾检测、空气污染检测、噪音检测、地下水管漏水检测、智慧停车位、交通状况检测与水质检测等。这些种种的应用,透过万物相联的方式,将各个层面的资讯整合起来,再将讯息提供给使用者。

物联网下的智慧城市充分掌握各种环境资讯

物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世界,大量的资讯传输能够提高商业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生活环境的应用,可提供即时的资讯让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提早处理(图1)。

图1透过物联网,可提前掌握汽车本身与行驶的状况。

例如,使用者可以在出门前,先行透过物联网来确认汽车内的温度,可以提早开启空调,调整车内温度。调整完成后,自动通知驾驶可开始使用车子。

透过物联网,驾驶可以快速了解道路上的人车状况,取得最新的行车资讯与最佳行车路线,避开塞车路段。

车内的卫星导航可以提供即时路况资讯,若接收到行经的路上有发生事故,重新规画路线避开交通状况不良的地方,避免塞车造成延误。

驾驶也可透过物联网将停车场空位位置快速定位出来,通知驾驶停车位置所在。驾驶不再须要花费时间寻找位置,当抵达停车场后可立即找到停车位,节省寻找车位的时间。

同时,停车场的中央控管中心也可以监测整体停车场的车辆进出状况与费用。

当使用者看到店面里面有想要购买的衣服,用手机扫描条码后发现此件衣服在当地商店并没有库存,店家立即通知其他存货位置与主动寄件到指定地点。

物联网的即时资讯传递完全地改变生活,工作与娱乐方式。提供极具经济价值物品流通方式,节省时间与提升生活品质。

拉丁美洲/亚太/北美为物联网三大成长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全球产业分析(Global Industry Analysis)2015年6月份的分析资料显示,物联网最大的市场是在欧洲。

而物联网最大成长的三大市场分别为拉丁美洲、亚太地区与美国,并且亚太地区到2020年的复合年成长率(CAGR)可高达43.8%,预计在2020年时,物联网市场规模可以达到总累计经济价值278亿。

物联网前三大应用产业为消费性产品,车载应用以及工业或商业应用。最先布局智慧电网与智慧电表等能源相关应用,之后陆续带动家用、车载、感应技术与物流资讯。

这块庞大的市场商机,吸引许多大厂展开布局。物联网十大发展巨擘有英特尔(Intel)、IBM、Cisco、Google、Apple、AT&T、恩智浦(NXP)等。

物联网相关开发平台满足各种应用

要打造物联网,需要有适合的开发平台(表1)。以智慧城市的开发平台为例,Libelium的Waspmote开发平台可以提供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提供多元化的天线模组与感应模组,让使用者开发所要的应用。

此发展平台使用ATMega1281的控制器、128KB的Flash与SD记忆体插槽,并且可以在-10℃~65℃的环境温度下工作。深度睡眠可达0.07μA的低功耗省电模式,未充电的情况下可达到1年的续航力。

物联网的四个主要运作单元

物联网的装置包含几个层面,包含电力储存模组(Engergy Storage Module),提供电力的来源,维持物联网装置的运作。因为物联网装置须要较长的时间使用,必须有相当低的电力消耗,因此电源管理模组(Power Managment Module)显得格外重要。借由电源管理模组,整体装置可维持运作长达数天甚至数月。

万物相联的方式须透过网路或是利用蓝牙(Bluetooth)、ZigBee,甚至是长程演进计画(LTE)作为传递资料的媒介,因此需要射频(RF)模组来作为资料传递的处理单元。物联网装置含有感应周遭环境的感应器。譬如速度感应器、陀螺仪、光线、温度、压力,甚至是影像的感应器等,如图2所示,能够因应周遭变化,将感应到的资料处理后再借由RF模组将资料传递到操控端。

可靠度/资讯安全/续航力成物联网发展挑战

智慧城市的物联网装置使用许多种介面,一般装置都含有I2C、SPI、UART、Ethernet与USB等介面。然而,物联网装置的可靠度也极为重要。

对于各种温度与环境的耐受力是必须要经过长时间测试,才能确保资料传递不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异常。

市面上提供数十种汇流排解码的逻辑分析仪,可让使用者轻易的解读绝大多数IO埠传输介面的协定,可以提供长达8小时至一个月的讯号录制时间,能够让使用者对于装置的可靠度测试提供绝佳的分析仪器。不会因长时间且无法预期的问题发生,造成分析问题的困难。

物联网资料安全也是重要的一环,复杂的演算法可以保护资料的安全,避免资料暴露的风险,并且资料的安全性须要有物联网装置的层层把关。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 传感器 市场 产业

1 物联网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1.1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据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透露的消息,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会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5%。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见图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未来10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与发展。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物联网应用被视为巩固综合国力,促生经济动力的重要手段。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思科预计,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1.2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从2009年以来,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01 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00亿元,年增速接近40%。赛迪顾问预测,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33亿元的2.59倍;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至“十二五”末,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至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如传感器等)的增速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据“物联中国”网站报道,传感器产业已直接从中受益。2010年,我国传感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40 27亿元(见图2)。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带动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以上。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从2010年至2015年之间中国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31%。

2 主要发达国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欧、日、韩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网行动计划”、“U-Japan”、“U-Korea”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2.1美国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迅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响应,《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提出要在电网、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美国推动经济复苏和重塑其国家竞争力的重点。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把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此间,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 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也都把物联网作为提升美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以思科、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也在强化核心技术,抢占标准建设制高点,纷纷加大投入用于物联网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2013年开幕的CES展上,美国电信企业再次将物联网推向了。美国高通已于2013年1月7日推出物联网(loE)开发平台,全面支持开发者在美国运营商AT&T的无线网络上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双方预计,该物联网开发平台将在2013年二季度提供给开发者。与此同时,思科与AT&T合作,建立无线家庭安全控制面板。思科还获得“2012年度物联网行业突出贡献奖”的提名,2012年思科了一款物联网路由器ISR819,同时借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思科大力地推广了其物联网技术。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到2016年,仅在美国,为计算机和手机之外设备提供无线连接服务将为一些公司带来近10亿美元的收入。

2.2欧盟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通告》,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告提出了14项物联网行动计划,了《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年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以及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领域。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2009年11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为了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的履行管理职能。为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欧盟提出持续监测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关方对话等;执委会将针对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联网环境开展技术、法律层面的辩论。此外,为了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欧盟积极推广标准化,执委会将评估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确保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是在各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下,以一种开放、透明、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

2.3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网”战略的国家,2004年日本政府在两期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U-Japan”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计算机通信技术(ICT)的社会。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2009年3月,日本总务省(MIC)通过了面向未来三年的“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物联网广泛应用于“泛在城镇”、“泛在绿色ICT”、“不撞车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等项目中。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发表了《I-Japan战略2015》,作为U-Japan战略的后续战略,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强化了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2012年全日本总计发展物联网用户(放号量)超过了317万,其中NTTDOCOMO现有超过150万物联网用户,主要分布在交通、监控、远程支付(包括自动贩卖机)、物流辅助、抄表等九个领域;KDDI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追求高速大容量的物联网通信,通过推出可车载、小型、轻量、廉价的物联网通信服务,在交通、物流行业发展了超过100万用户:而Softbank因为最迟涉足物联网行业,目前仅25万多用户,大部分是数码相框等个人电子消费品,还有少量的电梯监控和自动贩卖机业务。

从日本物联网业务发展现状来看,最热门的业务无疑是自动贩卖机、交通运输管理、监控及电子钱包业务。日本通信行业对物联网发展寄予厚望,预计将来会在遥测、交通运输管理、电子支付、安全监控、数字标牌、数据备份等行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以此突破日本市场业已饱和的手机放号,从而带来新的巨大商机。

2.4韩国

与日本类似,韩国也将物联网这一技术的发展纳入了信息产业的范畴。从1997年推动互联网普及的“Cyber-Korea 21”计划到2011年对RFID、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明确部署规划,14年来,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达8项的国家信息化建设计划,其中,“U-Korea”战略是推动物联网普及应用的主要策略。自2010年之后,韩国政府从订立综合型的战略计划转向重点扶持特定的物联网技术――致力于通过发展无线射频技术、云计算等,使其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

2004年,韩国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目标是“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2006年,韩国《U-IT839计划》提出要建设全国性宽带(BcN)和IPv6网络,建设泛在的传感器网(USN),打造强大的手机软件公司;把发展包括RFID/USN在内的8项业务和研发宽带数字家庭、网络等9方面的关键设备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为推动USN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并进行商业化,韩国在食品和药品管理、航空行李管理、军火管理、道路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点应用。2009年,通过了《基于IP的泛在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传感器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确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构建基础设施、应用、技术研发、营造可扩散环境等四大领域的12项课题。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决定促进“未来物体通信网络”建设,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通信,由首尔市政府、济州岛特别自治省、春川市江原道三地组成试点联盟,建设物体通信基础设施。其中首尔市的建设重点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业务,济州岛聚焦于建设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环境测量智能基础设施,春川市江原道则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娱乐化城市。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增长动力,据估算至2013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50万亿韩元。

3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在标准方面,据工信部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由中国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于2012年3月30日经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

在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M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0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011年底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此次政策将有相关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配合。行业内纷纷预期,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将进入新一轮的提速发展。

在国家高层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扬鞭奋起,北京等28省市开始制定物联网产业的规划政策,努力打造无线城市、发展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攻坚物联网核心技术、举办物联网主题展会,积极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在应用发展方面,目前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其中智能工业占比最大,为20.0%。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自建成以来,投资金额已达到10亿元。其主要用于云端产品的开发,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教育、金融、市政管理、城市安防等领域。不仅如此,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已将物联网业务提升到战略层面,均申请了物联网专用号段。

4 结束语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制造企业 质量创新 路径

互联网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正成为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定制化,传统的规模性生产条件下以产品供给为中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环节的质量创新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的异质性需求的市场环境。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一次社会的变革,中国制造企业的升级转型必须将互联网思维与企业发展创新相结合。

一、相关文献评述

学界从不同的维度对于质量创新进行了研究。一是对质量创新理论框架的研究。解析了企业质量创新的概念、内涵及特点,[1]指出质量创新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出发点,以“原创性”创新为重点,以质量经营为管理模式,以5S构筑企业文化,将质量经营信息可视化。[2]二是对质量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李卫红应用博弈理论对制造型企业有质量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3]为了更好地满足于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学者们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供应链中厂商产品质量策略对质量创新的影响。[4]三是对质量创新理论机制的研究。李唐从质量创新目标、方式、策略、信息渠道等四个维度探究了微时代企业质量创新机制与途径的转型问题。[5]丰佳栋以云计算为切入点,研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机制,运用云计算手段构建质量创新模型。[6]

伴随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在已有的研究中鲜有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指导制造企业的质量创新。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分析质量创新活动路径,对促进我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思维对制造企业质量的影响

互联网正在重塑社会和人类行为,改变了学习、分享和交流的方式。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理念在互联网经济中的普遍应用。[7]互联网思维下,质量创新被赋予新的内涵。首先,质量创新的核心发生改变。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侧重于规模性生产条件下功能性需求的稳定供给,[5]质量大数据背景下,质量创新的核心是用户体验。其次,质量创新的范围扩大。质量创新范围从制造企业内控环节转向涵盖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营销和渠道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质量创新。最后,质量创新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我们生活在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服务来定义个性的时代,依靠外形或者功能让顾客做购买决策的时代已经结束。以降低缺陷品率和实现功能性需求的稳定供给的方式无法适应互联网下的质量创新,个性化定制、极简主义设计、敏捷开发、体验营销等创新方式,让用户在满足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获得最佳的体验。互联网经济下,制造企业如希望接触到永远在线的消费者,就不能再以以往的思维方式指导质量创新。

三、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企业质量创新路径

制造企业的质量创新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将消费者的共享经验融入质量创新的全过程(如图1),制造企业将打造出招募品牌拥护者及提高品牌忠诚度的平台。

制造企业的质量创新围绕用户体验展开。基于质量环,质量创新从市场研究开始,经历设计、采购、生产制造、检验、销售、安装与运行、技术服务于维修到用后处置,这是一个循环的质量创新过程。由于各制造企业特点、生产性质和产品类型的不同,质量创新包括的阶段或活动是有差异的。同时质量创新各个阶段的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决策环是对互联网消费者消费过程的研究总结,消费者会频繁地接触他们发现的信息,随之采取行动,然后分享或好或坏的体验。制造企业的质量创新过程中必须与用户决策环建立起正向的影响圈,获得、创造、引导用户体验。影响圈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将制造企业与消费者有效地关联起来。每个涉及创新业务的部门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直接参与到用户所在社区中去,并提供相关服务。制造企业在质量创新过程中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倾听,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认知上的鸿沟,认真倾听是制造企业质量创新的第一步。在倾听之后,保证相关的用户都能及时得到企业的直接支持和反馈。二是互动参与,企业需要密切留意技术发展与消费者的行为变迁,在合适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技术或手段来引导消费者。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提出了一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适合于制造企业的质量创新路径,为制造企业的质量创新提供了一个初步思路。未来的商业社会中,制造企业质量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能否以互联网中的消费者为中心来进行创新。为了使制造企业质量创新更加有效,应该针对制造企业的相应质量创新支持体系的设立、运营的模式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幽红.创新质量理论框架:概念、内涵和特点[J].科研管理,2013,34(12):320-325.

[2] 那宝魁.探讨质量创新的重点[J].冶金标准与质量,2011(1):12-14.

[3] 李卫红.质量创新中制造企业与顾客的进化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16):119-122+135.

[4] 李凯,刘智慧,苏慧清,陈安平.买方抗衡势力对上游企业质量创新的影响――基于零售商Stackelberg竞争的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4,23(6):274-280.

[5] 李唐,余红伟,王晓璐,等.微时代企业质量创新的机制与途径[J].宏观质量研究,2015,3(1):10-21.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范文第4篇

本期“物联网技术与发展”专题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物联网的产业现状、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等方面,以期为物联网更好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摘要】物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两化融合的深度,文章分析了物联网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降低产品成本、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提高社会福利,同时研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规模化应用成本高企,指出:只有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物联网发展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两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物联网 两化深度融合 RFID

1 引言

物联网一般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和气体感应器等设备,与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对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实时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的实质就是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改进政府、企业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便于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与享受生活。从产业发展来看,物联网将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客观世界的信息化范围,对产业演进起推动和加速作用。“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1]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物联网发展列为经济振兴的长期发展战略。我国也将物联网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物联网是两化深度融合非常重要的部分。两化深度融合是两化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和更多的智能实现彼此交融。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要求。文献[2]明确提出,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并对全面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向局部集成应用、全面集成应用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将更高,涌现出一批“智慧企业”。因此,物联网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引擎,是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加快发展物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2 物联网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据美国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 000亿元。技术对产业演进起着推动和加速作用,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衍生等多个层次实现融合,是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全面剧烈转变的过程。物联网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2.1 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

物联网在制造业领域,主要是通过RFID、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等实现对工业全流程的“泛在感知”,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优化控制,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的目标。物联网融入到工业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将大幅提高设计和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通过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在生产线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与产品监控管理、材料消耗监测等环节,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和产品精度。应用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云计算平台、云服务平台,发展云制造;解决企业进行数据模拟、虚拟仿真、工业设计等所需超大规模计算能力的问题;将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运营即服务)提升到云服务,把管理软件、工业软件等放在云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按需使用,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工业是我国“耗能污染大户”,工业用能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优化控制,将可以提升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总之,物联网应用是面向生产服务的、高效低耗和基于信息网络的新的发展模式。

2.2 降低产品成本

物联网应用于制造过程及供应链各环节,在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销售等方面,将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全面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损耗和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物联网的优势在于,利用传感技术进行智能的交流,让70%~80%的工作量由智能控制的机器完成。如南京医药采用药品质量追溯系统,已覆盖南京销售额90%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使物流费用降低20%~30%。实用商业情报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囤积在供应链中的商品价值高达400亿美元,RFID能够将库存降低25%,减少100亿美元的资金占压。

智慧物流市场研究范文第5篇

有人认为,移动互联精神的本质在于人们对数字极限的崇拜,移动化正在成为呼吸的空气一般,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云计算与大数据暗含的数字隐喻表明,信息互联的需要正将虚拟网络的生活彻底量化,然后逐一地对接入现实世界。智能家具、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凡可以进行智能更新的产业,皆因移动互联的技术浪潮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互联正在编织一个让人无法看到极限的美丽新世界,以物物相连为特征的实体互联网形成逐步打破了IT世界浮在云端的传统思维。在更便捷与高效的互联网技术支撑之下,人们尽享科技的神奇与进步。移动互联时代改写了新的市场游戏法则,唯有产业与生活的紧密融合,才能催生庞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大数据:

新虚拟世界的运行“大脑”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庞大巨量的数据,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爆炸式增长,正在诱发一场以信息分析和整合为核心的大数据变革。从医疗健康的信息记录到品牌营销的市场调研,从用户的消费习惯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对数据的筛选整合以及精准分析愈加上升为群体共同的信息需求。而在IT、制造、零售、政府管理等各类领域,大数据平台毋庸置疑将成为改变整个实体世界运行方式的“大脑中枢”。

挖掘并利用数据的价值,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法则。比如用户的隐私信息可以通过地理位置信息传播,倒逼电信运营商和零售商提供更为个性化服务。而企业品牌推广同样需要通过数据的统合找到客户的特定属性和消费轨迹,进而实现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对于创业者而言,每一个拥有移动设备的用户已然成为潜在有力的“商业客户”,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推送产品,进而赢得比实体世界外延更广的市场。

除了膨胀的经济价值之外,大数据“深水区”更在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保护等宏观命题皆需要大数据管理而实现加速转型。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报告,2014年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大数据开支预计将达到10.2亿美元。到2020年,大数据的市场份额将从2012年的36%增长到62%,这种增长在新兴市场将特别明显。

尽管大数据变革被各方看好,但数据清洗、分析能力不足以及数据可视化瓶颈等诸多困境同样阻碍大数据浪潮的前行,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仍模糊难见。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3年10月的公司会议中坦言,大数据流量时代将非常恐怖,大量数据的传输与储存同样产生难以估量的垃圾信息。作为信息管道的数据公司,如何降低损耗、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成为未来战略的关键。而如果将大数据管理上升为城市或国家战略,同样也面临着庞大数据集中处理的难题。

车联网:

打开智能驾驶的O2O空间

尽管人们离实现无人驾驶汽车梦想仍存在一定距离,但未来互联网连接无疑将成为汽车的标配,而基于移动端的O2O也将成为车联网市场变现的重要模式。在2013年全球研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了一项名为IOS in the car的计划,提出从2014年开始IOS7将全面整合12家主流汽车制造商的车载系统中。无独有偶,已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即将召开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谷歌也将宣布与奥迪的合作,矛头直指互联网汽车市场。而在2013年5月,阿里巴巴以7.2亿美元高调收购高德地图,则被业内视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企业通过O2O业务抢占流量入口,切入车联网市场的重要事件。

从车联网的内涵来看,传统的导航、车载多媒体、语音交互、GPS定位等功能仅是车联网的起点,真正的车联网系统,还需包括ECU与智能车载终端的融合、车云大数据与开放式APP、汽车的智慧感知、汽车黑匣子、车辆互联互通等核心要素和部件。而实现上述项目的落地,更需要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来处理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及车联网产业链参与者之间的创新与合作。

有市场人士指出,在移动互联的影响下,涵盖了包括汽车厂商、电信运营商、IT企业、保险(放心保)服务企业、汽车信息消费APP等诸多市场角色的车联网,将是物联网产业中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对于不少汽车品牌商而言,将互联网技术搭载进入汽车服务,不仅需要传统重资产的投入模式,更关键在于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车联网形成,需要传统工业与新兴技术之间的融合能力,比如对电信运营商的管道能力利用、与BAT等互联网阵营的整合。

而实际上,有着传统汽车工业制造能力的车联网,其未来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突破众人的想象。据调研公司SBD预测,全球联网汽车市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在2018年成长为一个份额接近530亿美元的市场。易观智库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规模将达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除此之外,未来几年4G技术的发展更将为高速传输数据、融合信息形成“智能管道”,利用TD-LTE网络发展的车联网在全城的覆盖也将有望实现。

智能家居:

内嵌互联网思维的“家庭管家”

智能化家庭管理概念的出现,恐怕是移动互联革命最直观最具魅力的内容之一。以住宅为平台安装的智能家居系统,让家庭内家电、照明、电话、温度、网络、窗帘、防盗监控等各类家庭设施听命于统一的“智能终端”控制。通过模拟人类思维进行家庭管理的“智能化”系统,正在将科幻电影中“机器管家”的场景接入现实生活。

互联网基因的注入,是智能家居快速成长的关键。尽管智能化生活场景令人艳羡,但每一个智能家电接入平台所产生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命令执行,都需要更高速和便捷的高速移动宽带的支撑。而如今在4G阔步进入商业化的时代,不少人预计智能家居设备的市场也会引来井喷期。有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0亿元,预计2010-2015年,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2015年有望达到1380亿元。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报告指出,智能家居市场爆发的核心在于撬动存量市场,智能家居新品在易用性上将强调人工智能,家庭中的能源管理、安防、健康护理、教育等体验正在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