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卫生环境

职业卫生环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卫生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卫生环境

职业卫生环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谐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呈紧张态势,医患之间甚至导致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将本就处于对立状态的医患关系推得更远,使医患矛盾更加雪上加霜。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应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医患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呢?究竟应该如何使医患对立的状态得到缓解直至消除呢?毕竟医患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医生和患者无论哪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重构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药品配售市场不完善、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渲染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医院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道德水平滑坡,医患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举证倒置、谨慎行医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恶性循环等医院方面的原因;还有对疾病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对医疗行为期望值过高、维权意识增强、对医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等患者方面的原因。

纵观以上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有些是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有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宣传和教育;有些则是伦理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重塑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在这些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当中,职业精神的提升是目前就可以着手加以改善,并是可以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在全国卫生系统轰轰烈烈开展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正是基于医患关系的现状,为重塑医疗行业社会形象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陈竺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破解医改难题,实现医改目标,不仅需要制度建设、政策完善、投入增加,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价值的支撑和道德的坚守。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从2012年3月开始,分为学习研讨、总结凝练、践行3个阶段,2012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最终表述。目前已明确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3个核心要素: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文化和道德内涵;二是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三是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形成的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总结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有以下认识: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就是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由于医疗卫生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利用自己和同事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己任的职业,所以,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就应当包括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恪守医德、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依据,尊重患者、抚慰生命。并由此可以延伸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应以患者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原则,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无论医患之间发生何种冲突,都应坚守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医疗卫生职业的价值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正确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三是传递乐观向上的心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举行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座谈会上,张茅同志强调:组织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主动参与,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现代医学技术的特点、规律和局限性,理解医疗卫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增进医患相互理解,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医疗行业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的窗口行业,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引领职工精神发展。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引领职工精神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先进的思想文化,完善科学的制度文化,培育清正的廉政文化。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建立起医患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和睦发展的医患关系;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增强职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二是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体验性。医疗过程三分在“医”,七分在“疗”,而沟通又在“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沟通能够使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大胆采用先进的治疗方式,从而有利于人类整体对疾病的征服。可以开展相互的体验活动,让患者感受医生的辛苦和不易,让医生感受患者的焦虑和彷徨,有了相互的体验之后,才会对对方的工作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全行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占据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要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医疗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对医疗行为的局限性要进行说明,引导公众理性就医。

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环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管制;企业行为;环境绩效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5)12-0008-0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自身健康。在这样的情景下,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正如金碚[1]提到的:“在一定的工业发展阶段,人们宁可承受较大的环境污染代价来换取工业成就;而到了工业发展的较高阶段,环境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当工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人们宁可放弃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维持较高的环境水平[2]。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大重要产业,具有流程长、规模大、产能高的特点,不仅自身能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钢铁行业又是一个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另一特点,又使得各钢铁大国格外重视其节能减排的绿色化发展之路。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在1996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3];近十几年中国钢铁行业依然发展迅速,产能规模不断扩大,但其随之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环保部门的关注;为了保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不断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方面的政策法规。基于这样的背景与现状,本文讨论的几个重点问题在于:一是将2000-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即环境管制标准强度)进行量化;二是对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三是对环境管制标准强度和环境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期望为钢铁行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钢铁行业的环境影响

钢铁行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产业规模大、生产工艺流程长,从矿石开采到产品最终的生成,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同时,由于中国多年来一直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为主,炼钢工艺水平提高缓慢,钢铁行业也一直以来是国内的重污染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全年粗钢累计产量8.23亿t,全年钢材累计产量11.26亿t,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5.6%和5.4%。这样一个庞大的行业,产量每增加1%,就会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在过往的十几年,钢铁行业环境绩效在稳步提升,单位产出对环境影响在减少。一般认为环境绩效提升的原因有:技术进步,内部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内部也可以看成是产品结构调整)。这些变化往往是环境管制作用的结果。制度学派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甚至内部管理、产业结构都是内生于当前的制度环境。马克思认为制度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进一步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李钢等[4]提出:“环境管制强度是由执法力度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所决定。提高环境管制的强度,既可以通过提高执法力度,从而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所实现;也可以通过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而实现”。其研究表明“1997年以后中国环境管制执法强度不断提升”[4],但该研究没有量化标准强度的变化情况。若仅从单位产出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来看,无法分辨出环境绩效的提升是由标准强度提升还是执法强度提升造成的。因而本文希望从环境管制标准强度对环境绩效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深入分析具体某种制度安排(环境管制标准强度)下,企业的行为及其环境绩效的变化。

2环境管制标准强度与量化

李钢等提出[4]环境管制强度一般可分为执法强度和标准强度;前者可以通过工业环境已支付成本与工业环境总成本之比进行测算,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对于后者的量化与测算一直进展缓慢。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般而言法规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常会出现“有法不依,执行不严,违法未究”的现象。环境管制准强度用于衡量一国“理想”的环境管制强度,可以用一国法规所规定的排污标准来衡量;而环境管制执法强度用来衡量一国“实际”的对“违规”的追究程度。本文从可查的现行法律法规中,按照年份和类别对钢铁行业的环境管制标准强度进行了逐一统计,得到如表1中的内容(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出高炉环境管制内容,本文研究的内容还包括烧结机、转炉、电炉、炭化室、生产能力、能耗、污染物等七个方面)[5-7]。然后按以下方法对表1中各年的环境管制标准强度进行赋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对比,本年度中只要有一项管制强度比上一年度提升就赋值为1,不变为0,下降为-1(有n项提升,则赋值为n,以此类推)。其中,若本年度中的管制强度既有上升也有下降,则根据变化的程度来具体赋值(上升程度大于下降程度,赋值为1;上升程度小于下降程度,赋值为-1;两者相当,赋值为0)。表格中的空白处表示本年度的法规政策未对此项目做出明确的规定。在表1中,用表示管制强度上升,表示管制强度下降,表示管制强度不变或持平。将上述表格中的管制强度赋值后,合并统计得到表2。取1999年的标准强度为100,然后对每年的赋值结果进行累加,便可得到各个年份的标准强度值。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管制标准强度明显呈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从总体数值上看,2000-2014年的环境管制标准强度提高了122个单位,是1999年(基期100)的2.22倍。从表2的横向来看,环境管制标准强度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能耗方面,2000-2014年间共提高了26个单位,其中2009-2012年间提高了18个单位,表现的尤为集中和明显;其次标准强度提升较快的方面依次是高炉、生产能力、电炉、转炉,分别提高了21,19,18,17个单位;而提升相对较慢的是对除尘排污、炭化室和烧结机方面的管制要求,其分别提高了10,8和3个单位。纵向来看,标准强度除2001年与2000年持平以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提升较快的年份集中在2004和2005年以及2009,2010和2011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11,18,17,13和21个单位。

目前来看,由于环境管制法规的内容往往是多维度、多尺度、非线性的,这就给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量化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可能是目前环境管制标准强度计量研究进行缓慢的重要原因。对于表2中采用的累加方法,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论,主要是每项法规对标准强度提升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这意味着各项法规的“权重”不等。但由于法规内容复杂,在现有条件下又难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鉴于本文研究重点不是研究法规之间的比较,而是比较不同年份之间的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变化;而且由于法规数量较多(有220多条),因而上述偏差在本项研究中又是可以接受的。本文可能引起的另一项争论是本文的计算方法是否意味着制度越多越好呢?当然不能说制度越多越好;有“有法可依”后还须“有法必依”。相似环境保护法规的出台,并不能说明环境管制强度在不断的提高,但法规标准的不断提升的确说明了环境管制标准强度在不断提升。这也正是本文研究将环境管制强度区别为标准强度与执法强度的原因。还要说明的是,由于只有标准强度提升的法规才能计入表2;若仅是法规数量增加,则不能计入表2中。

3环境管制标准强度提升与企业行为

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提升会首先作用于企业行为的改变,而企业行为的改变最终又会带来环境绩效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反映标准强度提升对于企业行为改变的影响,进而对环境绩效变化的影响,本文以钢铁行业污染物的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作为分析对象,并将其作为标准强度变化的衡量标准。

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应包含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三个部分,但在实际中固体废弃物在污染物总量中的占比很小,而且难以准确衡量,因而本文在分析时不考虑固体废弃物的变化。同时,考虑到数据能否获得的问题,选用吨钢废水达标排放量、吨钢SO2达标排放量和吨钢烟粉尘达标排放量作为实际的分析对象。

3.1标准强度与执法强度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区分

从理论上分析,假设在钢铁总产量不变和吨钢SO2排放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SO2排放量= SO2达标排放量+ SO2未达标排放量(1)

吨钢SO2排放量=吨钢SO2达标排放+吨钢SO2未达标排放量(2)

环境管制标准强度提升主要使吨钢SO2达标排放量下降。因为在假设钢铁总产量不变和炼钢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则可认为吨钢SO2排放量保持不变。当标准强度提升时(如吨钢排放的废气中对于SO2含量的要求从5%降为1%,则认为标准强度提高),吨钢SO2达标排放量是下降的。根据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在标准强度一定时,企业实际吨钢SO2排放量(或排放浓度)只会与标准持平或略低于标准,而不会在达标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SO2排放量(或排放浓度),因为这样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于是根据(2)式,当排放量一定时,未达标排放量会上升,达标排放量会下降。

环境管制执法强度提升主要使吨钢SO2达标排放量上升。因为在同样假设钢铁总产量不变和吨钢SO2排放量不变的条件下,执法强度提升意味着企业的违法成本上升,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废气中SO2的含量,以避免高额的违法处罚。企业的相应行为会使SO2达标排放量上升,未达标量下降。所以,执法强度的改变,同样会引起企业行为的改变。

3.2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实证分析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标准强度和执法强度的提升对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影响恰好是相反的,前者使其下降,后者使其上升;而且当年标准强度的变化对于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影响往往在下一年中才能体现出来。以2001年的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作为研究的起始年份(标准强度从2000年记起),同时由于最新相关统计数据只更新到2012年,所以以2001-2012年的数据作为对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分析的样本。

由于钢铁行业各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数据并不完整,甚至某些数据缺失较为严重。如,废水达标排放量缺少2011和2012年的数据,SO2、烟尘以及粉尘达标排放量只有2005-2010年的数据,而且烟尘和粉尘总排放量的数据在2011年和2012年只是以二者之和的形式给出。为此,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了数据序列估算。首先估算出各污染物缺失年份的达标排放率,然后依据达标排放率,倒推出相应年份的达标排放量,从而求出吨钢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量。废水达标排放量的估算过程是:

(1)根据2001-2010年钢铁行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标排放量)不断上升的这一变化趋势,设2001年的达标排放率为A,2010年的达标排放率为B,并用V表示达标排放率的年均增长量,其中V=(B-A)/9;

(2)以B+V作为2011年的废水达标排放率,在此基础上,用2011年的废水达标排放率加上V,即B+2V,作为2012年的废水达标排放率;

(3)根据估算出的废水达标排放率,并与相应年份的废水排放量相乘,即可得到2011和2012年废水达标排放量。

考虑到有些年份环境管制标准强度变化较大(如2004,2005年),且SO2、烟粉尘达标排放率在某些年份也有较大变化;因此,对于废气达标排放率的估算采用分段式的插值法进行,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由于2011年《环境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有所变化,造成SO2和烟粉尘排放量较之前产生了不具可比性的变动。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和连贯性,本文用2010年吨钢SO2和烟粉尘排放量作为2011和2012年吨钢SO2和烟粉尘排放量的近似值,估算出2011和2012年SO2和烟粉尘排放总量;进而再用同样的方法估算出吨钢达标排放量。

在解决了数据缺失的问题之后,用各污染物达标排放量除以相应年份的钢铁总产量,便得到2001-2012年钢铁行业各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强度的提升对不同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且每种污染物存在形式也不同(如废水和废气),这样用实物量进行分析难免会带来不便。鉴于此,对各污染物吨钢达标排放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即以2001年的实物量作为基准,用各年份的数值分别除以2001年的数值,便得到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标准化值,其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经过这样的标准化处理之后,既不会改变原始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和总体变化趋势,又便于进行统一分析比较。

从各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标准化值来看,吨钢废水达标排放量处于连年下降趋势,标准化值由2001年的1降到2012年的0.12,降幅最大,说明环境管制标准强度对废水达标排放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吨钢SO2达标排放量变化稳中有降,变动幅度虽然不大,但整体上受到标准强度提升的影响。吨钢烟尘和粉尘达标排放量变化基本趋于一致,2001-2003年逐渐下降,2004-2005年出现上升趋势,2006年又开始平稳下降,从总体上看在波动中下降。基于前面的分析认为,反弹明显的年份基本与执法强度的显著提升有较大关系。4环境管制标准强度与企业行为的初步计量分析

环境绩效的直观表现形式可用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来表示,为了更好地与计量工具相结合,将吨钢各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标准化值合并为一个值。由于各种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和处理方式存在很大差异,采取了由内到外层层合并的方式进行合并。首先对粉尘和烟尘进行合并,采用将实物量相加总的合并方法。因为烟尘和粉尘的存在形式相同,且处理方式及单位处理费用差别不大,又《环境统计年鉴》在2011年后统称其为烟粉尘,因此合并后可作为同一类污染物。其次,对于废水、SO2以及烟粉尘的合并,采用环境已支付成本法。即,通过计算得到每种污染物吨钢达标排放量的治理费用,然后以每种污染物吨钢达标排放量治理费用占所有污染物吨钢达标排放量治理费用的比重作为自身的权重,并将各自的权重乘以相应的标准化值,再将得到的数值相加,即得到某一年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的标准化值。例如,设2001年吨钢废水、SO2、烟粉尘达标排放量治理费用分别为α、β、γ, 吨钢废水、SO2、烟粉尘达标排放量标准化值分别为X、Y、Z,则2001年三者合并的标准化值为:

5结论

中国钢铁行业环境绩效的有效改善,与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不断提升有直接的关系:

(1)中国钢铁行业环境绩效不断提升。2001-2012年间,除吨钢废气排放量有所上升外,其余指标均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动趋势。2001年吨钢能耗为1 130.11 kg标煤/t,2012年为824.28 kg标煤/t,减少了27.1%,可见吨钢能耗下降显著。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吨钢排放量分别由2001年的4.83 kg和8.28 kg下降为2012年的3.32 kg和2.50 kg;吨钢废水排放量由2001年的12.65 t下降至2012年的1.47 t,下降幅度达88.4%。其中,吨钢化学需氧量(COD)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2012年间,由0.94 kg下降到0.10 kg。此外, 2001-2012年吨钢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由778.91 kg下降到580.86 kg,虽然相比其他指标而言下降幅度较小,但其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并没有出现明显反弹现象。

(2)中国钢铁行业环境管制标准强度不断加强。2000-2014年管制强度提高了122个单位,是1999年(基期100)的2.22倍;从横向来看,对高炉、烧结机、转炉、电路、炭化室的管制要求分别提高了21,3,17,18和8个单位;而对生产能力、能耗、除尘污染的管制要求则分别提高了19,26和10个单位。纵向来看,除2001年与2000年持平以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标准强度提升较快的年份集中在2004和2005年以及2009,2010和2011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11,18,17,13和21个单位。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提升对于提高环境绩效,进而降低钢铁行业的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有着显著的成效。

(3)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计量分析知,随着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提升,吨钢各项污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前一期的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倒数每提高1个单位时,本期的吨钢污染物达标排放量提高125.028个单位,即,前一期的标准强度每提高1个单位时,本期环境绩效提升到125.028 0Regulationt-1+1的水平。且环境绩效的边际提高量是递减的,即环境绩效从连续提高的每一单位标准强度中所得到的提高量是递减的。这与环境管制强度的作用效果相符,在管制强度相对薄弱的时期,提高管制强度对于提高环境绩效有着较明显的效果;当环境管制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提升管制强度对于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会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产量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钢铁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环境管制标准强度的不断提升并没有给中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今后,我国可以继续发挥环境管制标准强度对于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争取早日把我国从一个钢铁大国变成一个钢铁强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金碚.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3):5-17.[Jin Bei.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09, (3): 5-17.]

[2]李钢,董敏杰,沈可挺.强化环境管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5-17. [Li Gang, Dong Minjie, Shen Keting. The Impact of Intensifi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Policie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An Assessment Based on CGE Model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2, (11): 5-17.]

[3]工信部.2013年钢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R].2014-02-24.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Operation of Steel Industry in 2013 [R].2014-02-24.]

[4]李钢,马岩,姚磊磊.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基于中国工业环境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3):31-41. [Li Gang, Ma Yan, Yao Leilei. The Intensity and Upgrade Path for China’s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China’s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0, (3): 31-41.]

[5]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钢铁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sessment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Steel Industry [M].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12.]

[6]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R]. 2011-08-31. [The State Council. Not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Issuing the ‘Twelfth Five Year’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mprehensive Work Program [R]. 2011-08-31.]

[7]工信部.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R].2011-12-24.[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during ‘Twelfth Five Year’ [R]. 2011-12-24.]

职业卫生环境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职业认同 环境 要素 机制

一、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内涵与外延

一般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辅导员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辅导员当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在这里,我们借鉴黄菊、黄祥嘉给出的定义,他们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是处于特定情境中的辅导员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包括辅导员对辅导员岗位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其中,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评价是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核心问题。我们从层次上可以分为情感认同、组织认同、心理认同。

二、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变迁

近年来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产生很大变化,对辅导员的职能、定位、队伍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个体等宏观和微观环境变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辅导员工作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辅导员工作产生巨大冲击,具体表现为学生量和质的变化。据教育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随着1999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招,2010年已录取657万,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录取数量的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事生源质量的下降,大学生在经历80年代的黄金时代、90年代的白银时代后已经进入新世纪的铜铁时代,大学生也正在经历天之骄子向平民化的转变。辅导员面对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适应能力低下、心理问题严重等新情况。

2.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与辅导员工作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重要方式,辅导员必须通过网络了解同学思想和状态,这大大扩大辅导员工作空间和工作时间,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沟通缺乏真实的身份验证和相关法律、道德管制,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毫无根据、任意揣测言论便会出现在网络并且得以迅速传播,从而导致信息碎片化,出现少数人绑架多数人的情形。一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思想价值判断、道德选择标准上便受到网上言论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

3.学生个体化倾向与辅导员工作

在校园中,部分学生在追求成功利益的驱使下,成为纯粹的实用主义者,有用就干,无用不干,从而导致知识的功利和精神的荒芜。一切不能带来个人利益的东西都会被拒绝,一切精神上的追求与坚守都会消失,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个人物质利益追求一旦失败,在精神层面便会自我摧毁,由此产生当代大学生四大特征:政治信仰逐渐缺失、社会意识不断淡薄、功利倾向日益明显、心理问题急剧严重,大大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

三、辅导员职业认同的调查结果与因素分析

1.样本分析

此次调查以我校全校辅导员(部分院系书记、全体副书记、辅导员)为调查主体,其中发放问卷34份,收回33份,有效问卷31份,问卷发放有效率91.7%。

2.关于问卷

整份问卷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辅导员个人属性的调查,包括性别、学历、所负责的学生树、婚姻状况、荣获奖项等;第二部分是主要是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性感受,包含个体感觉以及对于所处氛围的感受,此部分共22个题目,每个题目按”程度强弱”分为五级;第三部分为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调查,主要调查学校、社会、激励等因素对于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此部分共38个题目,每个题目按“是否存在”分为三级;第四部分侧重辅导员个体对于该职业认同的感受,包括选择辅导员职业的原因、工作的情感状态、重新选择职业的可能性情况以及离开岗位的留恋原因。

3.调查结果显示

(1)性别因素

在辅导员选择职业的因素中,男女辅导员最大的区别是:男辅导员具有迫不得已的暂时选择的特点;而女辅导员没有这个特点。在面对辅导员的工作问题时,女辅导员的消极态度比较中立,男辅导员的态度各异。男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时,较少存在挫折感,而女辅导员这种现象比较的突出。针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男辅导会有不满足感,而女辅导员却没有,整体感觉都很满意。每个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工作的状态中都比较的积极,处理帮助学生工作是激励辅导员积极工作的根本。对于学校的激励机制,辅导员们的态度不尽一致,整体来说,女辅导员肯定激励机制的作用,但这却很难符合男辅导员的想法,激励机制即使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但却不能带来职业的胜任感。

(2)社会因素

在“与自己周围的人相比,辅导员的社会认同感让我自豪”选项中,选择“否”的占到45.2%,只有16.1%的感觉到了自豪。这说明社会的认可度还很低,辅导员职业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在“社会的不合理期望耗尽了我的情感”的选项中,选择“否”的占到38.7%,超过选“是”的比例6.3个百分点。而在“某些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不会影响我对工作的热爱”选项中,选择“是”的占到54.8%,只有25.8%的辅导员认为受到了影响。

尽管社会对于辅导员职业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和不认同,但是社会因素对于辅导员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更多的辅导员越来越自信,自身素质越来越高,更多的辅导员不会因为社会的不认可而影响工作。

(3)学校因素

在“学校的事情太多,要说的话太多,我恨不得逃离学校”的选项中,选择“是”占到16.1%,选择“否”的占61.3%。 在问及“学校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活动实际弊大于利”时,54.8%的辅导员回答“是”,选择“否”的只占到3.2%。在“民主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加强了我对学生的责任感”选项中,54.8%的辅导员选择“是”,选择“否”的占到6.5%。学校因素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以及在这种机制下采取的各种活动会直接影响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绝大多数辅导员对于形式化的活动感到反感。

(4)个人情感

问卷的第四部分整体都是针对辅导员个人对于该职业的情感调查,调查显示:辅导员群体是非常热爱学生的,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导师和朋友,在工作过程中,辅导员群体之间关系融洽,辅导员全力以赴的工作状态赢得了学生和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因此也会经常感动他人,大多数的辅导员热爱这个职业,选择“比较留恋这份工作,轻易不会改变”的占到71%,19.4%的辅导员表示非常喜欢,会一直努力做下去。辅导员也有强烈的深造愿望,他们会首先考虑与辅导员相关的专业,其次是自己所学的专业。

四、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可行性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群体、高校、激励、学生、个人等因素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有较大影响。我们认为,想要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应从情感认同、组织认同、心理认同三个层面展开。

1.由认知重建开始的情感认同——职业认同的基础

(1)对所在环境的重新认知

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宏观变迁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不是任何个体或组织可以更改的,某种意义上说宏观环境的变迁也正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网络信息的时代化,这也正是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果。所以辅导员应正确评价宏观环境的变迁,而网络信息时代虽然延伸了辅导员工作的时空和地域,但也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2)对学生个体重新认知

虽然学生个体化倾向日益严重,这并非是“自我”的性格在作怪,而是生长的环境造成。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处在多元化价值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在影响当代学生,使他们的个体意识被唤醒,更多人关注个体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和实现。因此,学生个体化的倾向是环境对学生一种必然的反射,辅导员应积极看待这种反映,也正是因为学生身上存在主流价值观的偏移才需要辅导员进行思想的引导,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建国六十年群众游行方队、汶川大地震等事件也折射出80后、90后身上宝贵的品质。

2.由人文关怀开始的组织认同——职业认同的必备环节

(1)高校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辅导员对组织的向心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工作环境,高校应对辅导员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等手段帮助辅导员进行自我提高,同时予以及时评价,使辅导员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进而产生与学校同命运、共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开展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辅导员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通过组织的关怀使辅导员对职业由外在的需求变为内心的确认,从而大大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克服环境变迁对辅导员的不利影响。

(2)高校从现代大学的视角审视辅导员工作,增强辅导员对组织的凝聚力

学校必须从建立现代大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辅导员的工作。从理念看,一座现代化的大学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的素质一方面包括专业课教师的智育培养,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辅导员的德育培养。高校应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让辅导员回归本职工作,真正发挥辅导员育人作用,回归教师本色。因此高校应从建立现代大学的理念出发把辅导员真正纳入到组织内部,在让辅导员找到育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同时增强对组织的认同。

3.由自我感知开始的心理认同——职业认同的最高境界

(1)辅导员职业角色的自我感知与重新定位

辅导员明确被确定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这标志着辅导员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而上升到对价值观的引导和人生的规划。而对于年轻的辅导员而言,知心朋友容易做到,但是人生导师则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积累。学生喜欢认可辅导员他才会接受辅导员对于其大学生活、职业生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议,从而对其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对学生而言,个体情感的好恶亲疏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认知接受、回避与排斥的程度。在平权化的大众时代,辅导员应对职业角色进行重新评价,辅导员应更多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

专业化、职业化是辅导员的内心期盼,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根本途径

新时期,专业化、职业化是辅导员发展的根本方向。学校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培养过程中,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培训与指导等纳入招聘辅导员的整体考核范围。因此,学校辅导员的发展规划方面要作宏观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做到学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与辅导员个人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紧密结合。同时,作为教师身份,辅导员应享有和专业课教师同等待遇,可以进行专业技术岗位职务的晋升,学校可对辅导员晋升的条件予以适当放宽,使每位辅导员都有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炳武.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3]冯培.提升人格魅力增进组织认同有效实现大学生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J].北京教育,2011(11).

[4]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J].教育评论,2003(4).

[5]韩春红撰.增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和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7(9).

[6]彭金富,周正撰.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2009(5).

[7]黄菊,黄祥嘉撰.试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化[J].教师教育,2008(12).

职业卫生环境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集的98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患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该穿刺静脉置管术还具有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 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und localiz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clinical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purification. Methods

Collected 98 cases of acute and severe renal failur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time,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ultrasound guided cannul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complication rate and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when the blood flow insufficiency rate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 puncture group patients (p<0.05).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ConclusionUltrasound localiz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in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and the puncture vein catheterization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ong time of indwelling cathet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complications, etc. There i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it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Ultrasound localiz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 Acute severe renal failure, Blood purification

【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15

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病情凶险,常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理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为患者建立血液净化的血液通道,诸多临床实践证实其可显著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抢救成功率[1]。然而对于颈短、肥胖、颈部疤痕等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治疗时,穿刺难度相对较大。同时有研究显示[2],部分人颈部存在明显的解剖异常,主要为静脉和动脉位置关系异常、静脉很细等, 而此时利用超声定位作用以促使穿刺安全性与成功率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为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对接收的49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5.9±2.3)岁;其中18例患者为急性肾功能肾衰竭,28例患者为慢性肾衰竭无内瘘或内瘘急性肾闭塞,1例患者为毒蛇咬伤急性肾衰竭,2例患者为毒蕈中毒急性肾衰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44.8±6.2)岁;其中19例患者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5例患者为慢性肾衰竭无内瘘或内瘘急性闭塞,2例患者为毒蛇咬伤急性肾衰竭,3例患者为酸中毒休克急性肾衰竭;本次研究已经江西省卫生厅临床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取仰卧位,适当垫高肩部,取右侧颈内静脉,头部转向对侧,以胸锁乳突肌内缘与喉结水平线交点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置管技术进行静脉置管,针头朝向胸锁关节后下方,针和皮肤夹角应控制在30~45°进针,且应在负压下缓慢进针,待进入颈内静脉且可抽到静脉血后应对角度进行调整,并进行固定,将内芯取出,并将引导钢丝插入其中,然后将套针退出,改用扩张导管进行扩张,然后在钢丝引导下将留置导管插入颈内静脉中,明确导管位置,并确保导管通畅,然后利用肝素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冲洗后带上肝素帽。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所用仪器为1台Terason t3000床旁彩色超声机,1套治疗盘用品,1套ARROW单腔带侧孔导管,1个正压可来福接头。首先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将头向预穿刺的对侧偏,在肩下垫1针头并促使颈部充分暴露。横放超声探头至胸锁乳突肌外侧下方1/3处,通过显示器对颈内动脉与颈内静脉进行寻找,对探头进行轻压,促使静脉扁平。调整探头促使颈内静脉位于显示器中央,促使颈内静脉为横断面,利用棉签对穿刺点进行确认并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将穿刺针针头以30~60°进针,回抽有暗红色血液流入针管时表明已进至颈内静脉并对穿刺针予以固定,扩皮后向静脉中送入留置导管,利用注射器自导管回抽出暗红色血液,证明导管已在中心静脉中,封管。穿刺后利用C型臂透视作用对导管位置予以确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其中以血流量少于190 ml/min为血流量不足。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并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治疗后48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其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0%;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治疗后36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其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3.5%;两组患者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为(42.5±2.3)天;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为(23.5±12.4)天;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流量不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流量不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临时性血液通路,其多应用于未建立永久性血液通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透析中[3]。为有效地争取更多的时间对急危重症肾功衰竭患者实施抢救,临床上建立安全可靠、经久耐用的静脉通路就显得尤为重要[4]。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静脉置管方式,本研究表明前者具有操作简单、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多种优点,因而更有利于为急危重肾功能患者争取抢救时间[5-6]。且在颈部进行静脉置管方便清洁,有助于保持无菌状态,从而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因颈内压力较低,通常只需压迫数分钟便可达到止血效果;同时颈内静脉走行途径较直,血液向下流动,因而可有效地减少血栓形成[7-8]。因而,颈内静脉置管技术逐渐在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将颈内静脉置管技术应用于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中还具有以下几种优点:①该静脉置管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等特点;②该静脉置管术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穿刺过程中出血量通常不大于3 ml[9-10],且通常不会导致皮下血肿现象;此外,患者置管后仍可进行活动、行走,从而可有效减少因患者长期卧床而引起的感染现象发生。③该静脉置管方式血流量较为充足,可达到血液净化要求;④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还可多次进行透析,且可长期留置导管,从而可为患者度过危险期提供充足的时间[11]。然而,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采用盲穿法时,很容易造成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有时可导致静脉置管失败。并发症发生不仅会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可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大幅增加,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而彩色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利用无创定位技术,可以置管而实时的显像,有利于对血管予以准确定位,可促使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对于在穿刺中难度较大的患者,利用超声定位可对穿刺针走行情况予以清晰、同步显示,同时可借助于超声现象对进针方向予以及时调整,可有效降低穿刺失败造成的并发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留置导管时间为(42.5±2.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6.1%,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3.5%,留置导管时间为(23.5±12.4)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4.7%,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为14.3%,两组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为置管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该穿刺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婉姝,翟庆慧,国玲玲,等.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1):51-52,62.

[2]王林娥.莫匹罗星软膏预防化疗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31(11):73-74.

[3]赖桂兰,郭宗琳,邓勇均,等.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情况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7):773-775.

[4]陆莲英.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55-56.

[5]王涛,张凡,魏萌,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6):828-831.

[6]甄美燕,胡婷.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转归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5):573-575.

[7]吴卓君,郑晶晶,黄永娟,等.不同护理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情绪影响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3):161-162.

[8]吴亿,赵洪雯,王殿珍,等.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2):1006-1009.

[9]陆莲英.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 (36 ):55-56.

职业卫生环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公共卫生

        1 食品卫生

        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从狭义上讲,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食品卫生只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部分。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2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现属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是预防医学学生的必修课。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学科,并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涵盖领域比较广阔。(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如人类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基本特征、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人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特征等;(2)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包括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相互作用研究的应用;(3)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土壤卫生;(4)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家用化学品卫生;(5)环境相关疾病,如环境污染与公害病、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微量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6)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科学阐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 劳动卫生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疾病的受损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4 学校卫生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主要内容包括: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各项身心发育指标、疾病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记录、分析,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对策或方案,最终达到保证学生健康发育成长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青少年生长发育常识、营养卫生、生理卫生保健、心理卫生保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常识等。常用的形式有:黑板报、宣传画、广播电视、知识竞赛活动、课堂授课、专题讲座、检查评比等。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环境卫生是指学生学习、生活、运动、休息的所有场所,重点是教室、寝室、食堂、厕所及运动场。基本卫生标准是干净、整洁、文明优雅、要求环境噪声、通风、采光、照明、教室建筑、黑板桌椅等设施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