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物流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第1篇

1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本质透析

1.1 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长期增值过程,所以资源要素能否有序高效的流动,将是农业生产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而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成本高,环节多,流动缓慢,体系不健全,服务混乱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的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障碍。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提高农业产品商品生产的市场反应速度,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库存数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销售利润,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要求和社会需要的科学有效的全面的体系。

1.2 现代农业有三部分构成,一是种植养殖业,二是农产品加工业,三是农村现代商贸业。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应服从于、服务于以上三个方面,统称为现代农村物流。

2 现代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点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组成一个强大的经济共同体,保证产业链条上各方的利益均衡发展。当下,农业产业链的确得以延伸和发展,但产业链中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2.1 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竞争无序,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相对弱势。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产业链及其龙头企业的弱质性。在现实的经济实践中,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最具发展潜力,但因其事关“农业”而显得相对弱势。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企业协会发展也非常滞后,由此导致了现阶段龙头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与国外的龙头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龙头企业带动型是目前比较常见农业产业化形式,在农业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是联结各方利益的载体,它在构建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整个产业链中,农业龙头企业所创造的产业利润最大。可以说,它是农业产业链中的发动机。若龙头企业经营不善,何谈主导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又如何有多余的利润让农户受益?农民参与产业链的目的就是以利博利,若不能从产业链中有所收益,享受到实惠,必将大大挫伤其参与生产的积极性,进而造成产业链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儿而不得善始善终。

2.2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在产业链中收益甚微。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关注的问题是“三农”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而增收则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便是构建农业产业链构建最终目的。实现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联合经营是农业产业链的核心课题。这一课题映射到组织形态上,就是如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问题。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制度有待健全,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使得分散的农民应得份额和最终利润没有明显改观。大部分农企仍以买断的形式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往往同时承担原材料与产品销售双重市场压力。而且,这种单纯的合作关系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如企业与农民之间不能按合同履行各自的权责义务,农产品价低时企业随意压价,价高时农民惜售,双方都违背了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这表明,企业与农民之间仍存在芥蒂,相互之间未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2.3 政府多头管理,缺乏支撑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整合的农业支持体系。农业产业链涉及领域广袤、综合性强,而现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职能比较分散,呈“条块分割”的格局。各业务部门职能纵向延伸,垂直领导,形成“条条垄断”,地方横向扩展,要求横向联合,形成条块分割的格局。“纵垄断”与“横割据”使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发展多头应付。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管理上相互掣肘,调控力量相互抵销,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内耗。宁波市现代农业发展刚刚起步,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服务,相关制度建设滞后。

3 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3.1 创新现代农业物流管理的机制。从企业(包括农户)物流发展规划来分析,企业应积极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基于土地产权改革,尝试各种形式的产权重组,拓宽生产规模,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和交流增加物流成本核算专

业知识储备,严格按规定流程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决策成本控制策略和品牌战略,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物流战略规划;同时,不断创新物流运作模式,整合运用各类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大物流技术开发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培训和再教育。

从产业结构来分析,应该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力度,培育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企业实际积极创建多元化的物流合作模式,如“零售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生产企业+农户”等;针对农户分散、物流分散的问题,中小企业可采取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新型物流合作模式;组建行业协会,规范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杜绝恶性竞争和非法竞争。

3.2 科学规划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要打造现代农业物流基地,必须依托苗、畜改良,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生产和采收必须符合行业规范;要了解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根据基地周边的基础设施条件,结合农业物流发展现状来打造农业物流园区。园区最好身在交通发达的城市边缘地区。而农业物流中心也应考虑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设在大中城市边缘地区。农产品的检疫、整理清洗和分捡包装均在农产品配送中心完成。农产品配送中心属于现代物流的新业态,它根据农产品订单组织货源统一配送给消费者,实现农产品由“田间”到“餐桌”的过渡,既便利,又安全、高效。

3.3 综合运用现有农村物流资源。首先,要通过高品质的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实现客户的“零库存”,优化资金配置和生产决策,降低投资、仓储、管理等各环节的成本支出。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基于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产品、消费多元化发展趋势,将现有基础设施改造成符合物流用途和企业需求的储运设施,构建现代化物流储运体系。企业独自构建或与生产厂家、批发商、零售商合作构建物流和配送中心,积极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服务等级,以期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第三方物流服务。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第2篇

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需求等各项政策的拉动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重视,长期困扰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缓解,传统农业借助电子商务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居民消费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物流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不健全、布局不合理、资源不集约、基础设施不协调、功能不完善,导致农村物流效率低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农村地区对于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的不了解,已成为制约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短板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问题

(一)物流节点设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包括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个层级,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但是目前的规模还没有形成,大多数的层级设置形同虚设或根本没有设置,在基建的不合理状态下,物流配送网络覆盖面过小,物流配送运输环节运营显得十分困难,便遏制了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普适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提不上日程,因此农村人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的态度显得较为平淡。

(二)物流模式缺乏实用性,运行成本较高

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农村人口居住的较为分散,并且货物运输量较少,运输起来既消耗时间又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物流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甚至可能是亏损运行,如果要把货物运输出去,在这样分散的农村环境来说,也十分困难,在原来的运作模式下,十分不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现状,成为限制农村地区物流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农村地区拓展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进程较为缓慢,很多人这个行业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三)信息平台建设不合理,信息交流受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商务贸易模式,那么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可行性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来支撑整个行业包括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行,但是目前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搭建起来的都是适应于城市的发展的信息体系,对于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还处于一个低级阶段,这个课题如果不加以攻破,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体系构建对策

(一)加快农村地区物流枢纽建设

通过改善城乡末端配送设施条件,加快形成农村地区的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让农村产品走得出去,大幅提升农村物流水平,同时推进邮政、供销、交通等部门和快递企业与农村物流服务资源的共享,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构架,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二)创新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模式

近年来,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以寻找合适发展的道路。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自建+第三方物流等模式不断涌现。给农产品电商物流今后多样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针对农产品电商物流的特征,可以适当的引进自营物流+消费自提/自营配送模式,物流外包-自建渠道-渠道外包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等新型的物流模式来支撑农村地区的发展,把城区资源带进农村,也使得农村的农产品、人才以及市场信息走进了城区,从而形成城乡互促、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建设农村属性物流信息平台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第3篇

网络,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委、政府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

打造新型载体,畅通为民服务“快车道”

珙县辖17个乡镇、262个村,全县41.8万人口中有32.1万农业人口。通过以“流动便民服务直通工程”为载体的全民服务网络建设,珙县将党务、政务服务窗口前移到村组,打造出了服务型基层党委、政府的新载体。

构筑流动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便民服务关口前移。珙县及时建立流动便民服务中心,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具体分管,乡镇党政办统筹全面工作,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派员到乡镇流动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建立流动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为民工作重心下移。依托逐组建立流动便民服务点,指定组长为便民服务联络员,负责收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交由便民服务大厅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并由便民服务联络员反馈给交办人。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组联络员和乡镇机关干部流动服务为“网线”的便民服务网络。

开启流动便民服务快车,实现办公机构随事迁移,变“坐堂行医”为“下乡随访”。

创新服务模式,破解农村群众“办事难”

珙县的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开始于2007年底,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现已形成了“三向流动”的便民服务特色模式。

突出“农事村办”,便民服务流动到村组。针对和群众关系密切的各项涉农需求,珙县大力开展流动便民直通服务,比如组建各种服务队进村入户,组织开展“流动核准信贷服务”等流动便民服务活动。

突出“难事代办”,行政审批流动到基层。针对大部分农村地理位置偏僻,群众办事成本高的实际,珙县一方面依托流动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审批事项降低群众办事成本,一方面积极开展全程代办降低群众办事成本,变“群众跑腿”为“群众张嘴,干部跑腿”。

突出“重事特办”,决策服务流动到现场。去年以来,针对一些事关民生而又久拖不决的重大事项,珙县通过在基层开流动班子会的方式,实行现场决策、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共落实86个经济发展项目到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150万元。

完善服务机制,增强流动服务“硬实力”

珙县通过建立“保障、协调和奖惩”三大机制,保证了流动便民服务工作有力有序地推进。

健全流动便民服务保障机制。成立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相关工作。建立流动便民服务中心。乡镇机关干部和流动便民服务联络员实施公开承诺制,统一签订承诺服务责任书,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后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45-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后发达地区许多地方结合农村商贸流通工作的实际,开展了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双建工程”,即“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依托国家“三下乡政策”,构建工业品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加快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繁荣农村经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收入将会逐年提高,消费能力将会逐步增强。农村不断增强的购买力与农村相对落后的流通服务体系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因而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二、后发达地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作用

1.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可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业,提高农村三产的比重,将极大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3.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通过建立双向物流平台,不断提升农村流通网络,构建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能够促进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收节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发达了,不仅能使农民群众买到价廉物美和安全放心的消费品,使农民群众得到便利和多种类的生活、生产服务,而且能把大农村与大市场连结起来,促进农产品销售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配送的现代流通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层层加价,使农民能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农业生产资料龙头企业通过现代流通体系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市场化的手段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减少农民群众的生产性支出。

4.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有利于农民安全消费。零售环节是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最后一道防线。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网络不健全,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的主要为害地。因过期食品、药品以及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造成的恶性案件多数发生在农村。据国家商务部的抽样问卷调查:46.2%的农民对本地购物不放心,48.9%的农民购买日用品最看重商品质量,74.8%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农民能不能买到放心的食品,用到质量有保障的药品和农资,仅靠一次次打假是不够的,根本的办法是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改善农村流通网络,在农民消费之前的最后一道环节――零售环节,把关口卡住,才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发达了,在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在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的都是大型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比较规范,可以成为农村市场防假防劣的生力军。

5.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流通部门自身发展壮大的最佳选择。流通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能部门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部门。流通各部门特别是供销部门发挥自身在网络、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在为群众提供优良产品、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不断加快在金融危机环境下自身的发展。

三、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难点

1.后发达地区农村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商业网点的改造升级已经跟上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需求,甚至存在投资过剩的问题。但是,农村市场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几乎没有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农村流通领域停止了投入,加上投资者追求高回报,对投资农村市场没有兴趣。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流通市场的环境改善缓慢、交易手段落后、信息不灵,影响了农村流通网络的深入发展。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农副产品不能调节季节性销售,加上加工能力不足,影响了产业化形成和农副产品的升值,导致农民增收缓慢。

2.后发达地区缺乏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发展的融资渠道。据行业管理部门调查,在农村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资金的困扰。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商业银行网络在收缩,现在工商、建设银行在农村没有网点,农业银行也逐步从农村收缩撤出;农村信用社布点少,资金不足,放贷办理时间长,不能适应农村流通业发展的需求。由于资金市场缺位,大部分流通经纪人在急需资金时得不到支持,流通经纪人便压低收购价,打压农民利益,以保证他们自身的利润空间,这也是造成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3.后发达地区农村流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管理欠规范。当前,农村流通经纪人队伍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虽然已得到了一些发展,但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由于信息引导不够,农副产品资源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部分农副产品仍不能顺畅卖掉,形成积压和价格损失;流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对市场发展壮大推动不足;部分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不能够守法经营,甚至存在着向农村倾销过期食品、劣质价高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

4.后发达地区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软硬件档次低、管理水平差。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大部分起点低,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也大部分停留在卖摊位、出租摊位和收费的水平上,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还基本处于自发的阶段上,特别是管理水平差,已经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5.后发达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的薄弱环节表现在各项配套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市场的竞争以简单的价格战为主,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空间,而城市连锁超市等由于下乡成本过高,没有竞争优势,导致消费环境不能得到彻底改善,农民也只好知假而买假。

四、后发达地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对策

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应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手段,以连锁经营企业为载体,按照标准和要求新建或改造商业网点,形成以区县(自治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社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净化农村消费品市场,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促进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后发达地区要围绕农民的实际需求,以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为依托,按照统一规划、先行试点、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构筑集科技文化、公益事业、中介服务于一体,覆盖县、乡(街道)、村的三级综合服务网络,最终形成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双向流通格局,成为农民感受最方便、最便宜、最安全、最愿意去的场所。

1.后发达地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农村流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各乡、村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同步规划、一体实施的原则,结合地方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好网点的规划设置,确保既切合实际,又量力而行。新农村试点村一般经济实力较强、消费水平较高,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最佳切入点和优势所在。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以农资超市建设为中心,逐步拓展服务范围,争取在日用品超市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农村流通现代化推动后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后发达地区要加大现有流通资源整合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力度,确保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在加大现有流通资源整合力度上,必须注重处理好建设新体系与整合老设施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肓目新建、重复建设现象发生。要抓住目前乡、村流通服务业竞争相对薄弱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旧校舍、旧厂房及粮食、物资、供销系统的网点设施,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整合改造;要打破部门、所有制和区域界限,引导和支持各类资本、各种实体参与建设,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使其成为现代流通方式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载体,成为帮农解困、助农增收的坚实平台。在加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这一中坚力量,发挥其在限制恶性竞争、保护农民利益和帮助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大户领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吸收农民加入,与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关系。

3.后发达地区要积极健全五大流通服务体系:一是日用品连锁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延伸经营触角,扩大网点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后发达地区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按照“借势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网络、设施等优势,采取合资兴办、加盟连锁、挂靠联办等多种优势,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能扩张。积极探索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整合传统商业网点为主的有效形式,推动传统经营店铺的改造升级,把更多的超市、连锁店、农家店开到农村,真正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贤内助”。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在后发达地区县市一级建设一处大型商品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结构完整的日用品连锁经营服务体系。二是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体系。要继续发挥县级农资公司在农资配送、供应上的作用,借助自身完善的经营网络,不断提高配送能力,增加供应品种,丰富服务内涵,满足农民生产需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趋势,采取农资供应和农技推广相结合,借助国内相关农科院所和农技推广单位的技术优势,为种植大户提供商品、技术、信息等“套餐化服务”,尽快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农资供应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把优质农资和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三是农副产品购销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仅要解决“买”难的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更要解决“卖”难的问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要按照“产业化富民”的思路,立足后发达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培植壮大地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直接带动农民从事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借助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网络优势,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生鲜食品进超市活动,努力打造日用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平台。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目前,后发达地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粗放经营、无序竞争、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对此,后发达地区政府要确定相关部门对再生资源和散户收购队伍进行整合整编,在相关乡镇、街道和中心村设立收购站,搞好废品的综合回收和加工利用,充分挖掘废品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化、环保化、专业化。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失,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瓶颈。要抓住健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这一有利契机,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坚持“行政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动作”的原则,在原有经营服务项目上,进一步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按照“形象新、环境美、设施全、功能多、服务优、管理好”的要求,增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成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对接、农民消费与学习娱乐对接,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

4.后发达地区要切实办好区县级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有多种形式,常规超市代配送中心、单一配送中心、仓储商店代配送中心、网上配送中心等,不管什么形式,连锁经营企业要在乡镇和村社开店,必须要有区县一级的配送中心或区域配送中心,这是搞好“双建工程”的前提条件,否则难以达到给乡镇、村社两级配送的目的。区县级配送中心也是采购中心,要与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社(协会)连接,形成纵横交错、多种流向的载体,以充分发挥县域或区域的带动作用,达到完善业态结构、配备服务功能、保证商品质量、满足城乡市场各种需求的目的。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第5篇

1.加强社会保障。我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服务形式相互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加强教育均等化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智力支撑;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民,报销范围扩大,报销比例提高,进一步减轻留守老人儿童的医疗负担;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发展,实现了乡有敬老院、县有福利院的目标。

2.加大社会优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内公交车的规定得到较好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城乡全覆盖。计生奖励范围扩大,失独和独生子女老人享受计生奖励扶助和子女伤残扶助。每年春节期间,全市各部门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留守老人儿童活动,为留守老人儿童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3.增强社会服务。我市各级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试点工作,如__区在__村、__村、__村、__村四个村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试点工作,由家庭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向村委会、乡镇民政办提出申请,区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调查审核,对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按困难程度通过临时救助、大病互助等方式开展关爱服务,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在春节、“5.29”计生协会员活动日走访时,计生家庭中贫困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纳入走访对象。同时,我市将敬老院改扩建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纳入市“民生100工程”考核内容,今年__县内总投资5亿元、总床位1600张的民营养老机构——融康乐养老养生产业园,年底启动建设。

4.巩固协会发展。老年协会蓬勃发展,老龄工作氛围愈加浓厚,涉老服务窗口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其中,__县__社区管服中心、__县教育局退协办分别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省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1.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工作力量及资源分散在各部门,呈现碎片化的状况,给依法统筹推进带来困难,难以形成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统筹和整合。

2.经费投入不足。目前的工作经费投入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3.存在工作盲区。未建立翔实完备、共享的农村留守老人儿童信息台账,在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上存在障碍,导致极少数需要扶助的工作对象没有得到关心关怀,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网络,织牢网底工程。

1. 以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契机,研究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考核评估,搞好统筹谋划,形成党委主管、政府执行、部门配合、社会帮扶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2.尽快建立统一的、能共享的留守老人儿童信息库,为动态、精准关爱保护留守老人儿童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