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发展;农业推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09-1

1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科技进步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政策、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两大方面。我们一般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近期我国这一指标的测算结果为:“八五”期间为34%(朱希刚),“九五”期间为45%(朱希刚),“十五”期间为48%(农业部),“十一五”期间为52%(农业部)。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农业的进步再也不是“主要来自于汗水而不是灵感”,农业的发展模式也正逐渐从从外延粗放型到内涵集约型转化。当然,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相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都在80%以上,以色列、德国等国家甚至超过了90%。这说明我国农业靠科技增长还有很大空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潜力很大。

2 农业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益决定科技进步是扩大农业产出的关键因素

根据朱希刚提出的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影响农业产出的因素主要为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及科技进步。就劳动力数量而言,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劳动力投入的边际报酬有下降趋势;耕地面积方面,随着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设,我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都在减少,提高耕地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难度较大。因此,科技进步就成为扩大农业产出的关键因素。以粮食为例,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为每亩344.4kg,是1978年(每亩135kg)的2.55倍,全要素生产效率对于粮食增产贡献70%左右。因此,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关键因素。但与世界粮食组织的“新增粮食80%要依靠科技突破实现”的要求相比,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

3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3.1建立以教育部门、科研部门与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三位一体的科技体系,使农民得到切实的利益 要想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好像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即要有适合“三农”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要能够及时将这些方法进行推广;要创造条件促进农业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一直以来,我们都把他们作为科技推广的三个阶段,依次开展工作,但现实应用中却出现较多问题:如每年鉴定验收的科研项目很多,但具有应用价值的较少;有应用价值的项目又可能买对推广不力的问题;大家都认可的项目也可能因土地的经营规模、农民的技术水平等问题影响应用效果。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众多科研成果中只有30%可以推广,而实际转化率只有10%~15%。因此,建立一个以教育部门、科研部门与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三位一体的科技体系,将有利于确保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2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建立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农业协会等多层次的科研机构,加大科研力度 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主要是各高校、研究所,相应的“为了职称而科研”“坐在办公桌前搞科研”“为了科研而科研”的现象较普遍,形成的研究成果或者缺乏市场调查经不起实践考验,或者根本没有应用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科研机构体系,研究具有市场需求的研究项目,切实满足“三农”对科技的需求。

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在科研项目推广应用链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好的技术或项目如果找不到适合它应用的土壤也难有好的成果。农技推广部门在深刻理解先进技术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的手段去宣传,通过技术能手去指导,必将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但我国一些地区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如农业推广机构少,基础设施薄弱;基层农技人员少,知识老化,推广手段原始;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等。因此,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条件建设、人员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创造条件促成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 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的范围和力度。新的技术和项目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往往遇到诸多困难,有些困难单靠某个经济组织个体可能解决不了,这需要政府部门多加扶持和帮助,加强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个服务体系包括农业主管部门、科技主管系统、财政部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部分广播电视传媒等多部门构成。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搭建农村科技信息交换平台,提高科技信息的入户率,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业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为投资者创造优秀的投资软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新型农民。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的决定性因素。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发展的快慢和质量。三农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留守村民多为年龄较大或较小的老人或儿童,综合素质较弱,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进程。因此,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唱主角,鼓励农民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形成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政府部门也要运用各种财政力量,多渠道筹集农村教育经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民技术骨干;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农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的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对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的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三农”倾斜。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芝俊.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3.5%的解析、思考与应对[A].2012中国农村经济论坛[C],2012.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植保新技术;生态农业;作用;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无公害农产品向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疑在传统农业乃至生态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1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对植保新技术的要求

生态农业就是要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按照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对植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展生态农业,各项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它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只有保证农业生产做到低成本高效益,农业生产才能做到科学、稳定、持续地发展[2]。因此,必须要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武装每一个农业生产者。

2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上的应用与作用

农业生产要科学、稳步、持续地发展,就必须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模式发展生产、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生产、用科学的技术推动生产。在栽培制度上大力推广“三免”技术,在田间管理上大力推广“三避”技术,在植保措施上大力推广“三诱”技术,最终获得“三高”效益。“三诱”技术是植保近年来推广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植保上应用较多,效果也很好。因此,植保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生态农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3植保新技术——“三诱”技术的应用

3.1频振式杀虫灯

自2004年以来,雁山区普遍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效果十分明显,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在高温季节,水田和蔬菜地诱杀成虫中多的可达700余头,主要诱杀种类有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地老虎、吸果夜蛾等。

从过去的几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杀虫灯杀虫谱广,防治效果好。未使用杀虫灯前,高温季节每个月喷药防治金龟子、螟蛾科害虫等4~5次,通过使用杀虫灯后,螟蛾科害虫可不用药防治,每个月喷药防治其他害虫1~2次,平均每月用药次数减少3次以上,可减少1/2用药量,平均可节约农药防治费900元/hm2以上,同时还能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再就是减少下季作物或来年的虫口密度,更为有效地减少之后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害虫中有3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消灭大量成虫,可减少种群数量,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二是可减少化防次数和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对蔬菜、环境的污染;三是可根据诱集结果,预测害虫的发生趋势,有利于科学防治。通过对新老灯区菜农的调查,其一致反映杀虫效果很好。总的看来,频振式杀虫灯杀虫谱广,杀虫量大,对蔬菜田主要害虫均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杀虫灯用物理方法杀虫,无污染,对人畜无毒。在雁山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已经广泛使用。

3.2黄板

黄板对多种趋色(黄)害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黄曲条跳甲在雁山区个别叶菜类生产基地上群众普遍反映较难防治,要使防效较好则所用农药毒性较大。但根据在其他叶菜类蔬菜基地上使用的结果较好的情况可知,应用得好、使用得当同样可防治黄曲条跳甲。在小白菜的一造生产中应用调查,1张黄板最多可粘住黄曲条跳甲364 头,一般也能粘虫83~241头,关键是要贴近蔬菜和加大用量。因此,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对黄曲条跳甲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在叶菜类蔬菜田中高毒农药的使用量。

3.3性诱剂

斜纹夜蛾性诱剂在1个诱芯使用期内诱虫数量最多的有384 头,一般为260~320 头。不同的作物诱虫效果不一样[4]。小菜蛾性诱剂:2009年春在大埠乡塘头村进行小菜蛾性诱剂试验,在1个防治周期内,诱虫量最多的小菜蛾性诱剂在1个甘蓝生长季节内可诱杀853头成虫。其他诱剂:如小食蝇诱剂等经试验和使用后证实,诱虫效果也很好。

4结语

因此,植保新技术,尤其是“三诱”技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就无法说搞好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只有不断地应用和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

5参考文献

[1] 陶卫红,孙积贵,康发柱,等.植保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0(Z1):59-61.

[2] 嵇国春,朱玉廷,王兴胜.植保新技术在无公害番茄生产中的初步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59-160.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存在问题;未来方向

1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

顾名思义,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区别而衍生开来的新型农业。但就现阶段的研究来看,现代农业的具体内涵在学术界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融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化的组织形式于一体,从而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以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新型产业。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更新而发展的,所以它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发展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2)多要素投入、多产业配合、多学科融合是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体现在一个“多”字上,而非传统农业的单一投入,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管理的信息化、组织的社会化,最终形成的农业产业足以与其他产业相竞争。所以现代农业最为突出的特点表现在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产业化上。

(3)现代农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功能的大农业概念。不同于传统农业只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能力上,现代农业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农业,所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如: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除了生产外,还具有环境保护、弘扬文化、旅游度假等附加功能。总而言之,现代农业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是传统农业所无法比拟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2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值得关注,诸如优质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率较低、农户经营规模小等。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所依靠的必须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转变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农业发展方式,这与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为了我国农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也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

2.2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最为基础的资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现已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产量还在持续增长,但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资源短缺、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这使得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难以负荷如此大的压力。所以转变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成为关注的焦点。

2.3保证农民增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的比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但会影响其自身的生活水平,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必须加以重视。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使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还存在增速缓慢、差距大、增收途径不畅等问题。单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等措施收效甚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适当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成本收益率,从根本上增加其收入方是解决良策。

3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小农经济模式阻碍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受制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从而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导致农业资本积累率低、无法及时得到相关的信息、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突破小农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广泛推广,也影响了现代农业中产业链的延伸。

3.2资源短缺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使农业发展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不仅如此,水资源和劳动力都随之减少。具体来讲,耕地上,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我国多数地区可耕地面积小并且分散,地形复杂,很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很难广泛应用,规模经济难以形成。水资源上,我国农业用水量不断下降。每年因干旱、缺水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绝收数量多,损失严重。劳动力上,城市化的发展使很多新生代的农民不甘于从事农业生产,而到城市务工,留下来的很多都是妇女和老人,这使得现代农业发展后继不足。

3.3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1)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农业科技推广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我国农业的目前发展来看,农业投资量还无法达到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资金不足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少农业科技人员,难以将成果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无法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

(3)具有知识或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接受新技术、新知识,不利于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但要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到长期的生态效益,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这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道。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微观基础。要以各地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从多个方面,多种方式上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的支撑,使其能够实现良性运转,持久发展。还要引导合作组织不断完善自身,提供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培训,延伸产业链条的市场信息,还要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市场中,参与应有的合作和竞争。

(2)因地制宜,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融入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的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所具有的主体功能也不尽相同。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应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布局和优质化生产,形成各地区的鲜明特色,从而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利用“四化”发展契机。哲学上讲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现代农业的建设中也不例外。现代农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单纯靠自身产业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配合。可以结合城镇化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推进土地整合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吸纳工业化的发展成果,加大农业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将现代化工业设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信息化为媒介,利用信息手段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农业服务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

5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现代农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通力配合。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他部门的配合,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者的辛勤耕耘,才能使现代农业逐步发展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农业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肖建中.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浙江实践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

[2]柳金平.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基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机推广创新体系策略和办法

进入新世纪,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推行,农机化事业得到飞速地发展,农民购机、用机热情不断高涨,这促进了农机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农民收入,同时农机事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图景。现代农业的继续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广农机技术可以推进农业、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工作,达到提高农民素质的目的,推广农机技术为上述目标的达成正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机推广工作也遇到新问题,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农民素质的提高,但一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相对滞后,农机推广工作体系不完备。因此,创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和机制的建立已迫在眉睫。我国农机推广体系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作为农机推广的从业者要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调整好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公益性的思想来做好农机的推广工作。

1.农机推广工作的定义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事关国家发展的稳定,为了使农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在依靠正确的政策和增加投入外,应重点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能否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其关键是在于能否及时地把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地送到农民手里。同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机技术的推广。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桥梁、纽带和内涵,农机技术推广就是农机化的“催化剂”。农机推广的定义为:根据农、林、牧、副、渔业生产需要和特点,结合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有系统、有组织地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和新成果,通过讲解、示范和培训等方式,在农民中间普及农机化的科学技术知识,指导他们提高科学素养、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力,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机推广最主要的作用。

2.创新农机推广工作的办法

2.1 方法创新。首先,要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强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相互联系,促进农机推广事业在科技和信息上的发展;其次,搞活经营体系。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农民和面向需求,技术人员应该能够帮助农民指导、培训和操作维修农用机械;再次,在推广项目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的重点项目,集中精力把正在进行推广项目做好,为上级提供第一手材料,便于后续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建立农机合作组织。农机的推广要走到农民中间去是通过农业机械来给农民提供服务,方便掌握农村市场的动态信息,充分发挥农机的机械化优势,为农民增收节支,同时推进推广事业的发展。

2.2 观念创新。首先,强化责任感,正确认识农机推广事业的重要性。农民致富靠技术,大量生的农业机械需要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其次,强化忧患意识。推广农机工作面临着竞争和改革的需要。推广部门也要面向市场,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最后,强化服务意识。为大局服务、为社会服务和为农民服务,以服务求建设、以服务求生存和以服务求发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3 思维创新。要实现创新,要做到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仔细研究,认真分析、不断总结。

2.4 体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可以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企业和科研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机推广工作,并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推广体系。

2.5 服务创新。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精髓是社会、企业和有关单位为农民服务。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在搞好信息引导、技术转化和产销衔接上下功夫,为企业和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3.创新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3.1 职能重组,重新明确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任务。机构分散、职责不清、政企不分、整体功能不强,是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突出问题,要有步骤地加以改革调整。应明确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是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目前承担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和商业性职能,要通过改革逐步分离。

3.2 加大投入,改善农机推广体系工作条件。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市、县及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用于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装备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推广手段和设施现代化。各级财政用于农机推广的专项资金,不应全部采取项目管理,应划出一部分用于农机推广工作的经常性开支,以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行。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村经营体制;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提到现代农业,我们不得不提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采用人力、畜力、铁器等生产工具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依靠世代积累的传统经验得以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农业。而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出现的新农业发展阶段。它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是具有较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及产业系统。它一般以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工具为标志, 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以科技进步和创新、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现代产业体系健全为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化、效益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简言之,就是高产、低耗、优质、高效。所谓科学化是指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并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而产生新的飞跃;效益化则指现代农业强调生产性、生态性和生活性的统一, 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商品化和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商品性与市场的开放性上面。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是现代农业特征之一,因此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现代农业现状

黑龙江省以盛产粳稻、大豆、玉米、马铃薯以及甜菜、亚麻和牛奶闻名全国,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和输出省,最大的绿色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是国家潜力最大的粮食安全战略基地。

目前,黑龙江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几个第一:农畜产品商品量第一,全省年均粮食商品量已达2000万吨以上,商品率达65%以上;鲜牛奶产量和外销量分别为440万吨和310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第一,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到630.9万公顷,产量2302万吨。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第一,人均占有耕地4.5亩,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的3.5倍,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18.5亩。拥有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及机械整地、播种、收获等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二)制约因素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是主要江河缺乏控制性工程,全省各类水库总蓄水能力只有85亿立方米,地表水截流能力不足15%,调控能力只有5%;二是江河、库堤防洪标准低,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只完成了应急度汛工程建设;三是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全省农村现有89万台拖拉机,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仅有1.17万台,现有配套农具108万台套,与合理配套的要求差距很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不全,交通、自来水、通讯、有线电视仍不能完全保障,生产生活条件仍比较差,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待于提高。

农业发展投入资金有限。我省每年需农业生产资金约440亿元,而缺口资金在132亿元左右。另外,水利建设计划投资就需267.20亿元,实际只完成投资150.54亿元。

劳动力素质与组织化程度偏低。我省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25%,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文盲半文盲占3.3%。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造成其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障碍, 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 缺乏承载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知识积累, 直接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率。

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造成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科技种植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使得农畜产品主导产业竞争力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基地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世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农业,主要是由其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推广生物技术增加耕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目前在全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尽管各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式不同, 但其发展的趋势基本相同,存在一些共同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借鉴。

第一,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第二,不断增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保护力度。

第三,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第四,要有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专门农技人员。

四、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从黑龙江省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出发,发展现代农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努力实现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社会服务信息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经营方式产业化,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1.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就要充分考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需要,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方向、结构,使农业、农村、农民能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局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的一体化、规模化经营和国际化进程。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深化经营体制改革, 在保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前提下,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互利的原则, 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 积极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经营, 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一体化经营, 创建一体化经营的新机制。

3.抓住国家倾斜支持农业的机遇,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 使得农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黑龙江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抓住这一机遇, 不断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重点解决农田渠系配套问题,集中建设好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4.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国家投资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拨款制度。培养大批量的农业科技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术的科研能力。深入开展以“有服务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实体、有试验示范基地”为内容的“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增强农技推广的实力和活力。

5.创造有利条件,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打牢基础,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充分发挥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优势,积极为农民工开设市场急需的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网络,向全省各县乡村传递转移就业用工信息。

黑龙江省要建成具有竞争力的、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产业化基地,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建成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地、城乡互动的纽带,使全省农业迈入现代化。在农业的发展战略上作重大调整,加快实施关系我省农业发展全局的科教兴农、优质粮食生产、主辅换位、产业化经营、农村城镇化、“走出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七大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强. 南溪县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D].电子科技大学,2009.06.

[2]孙源国.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D].吉林大学,2010.12.

[3]曹承忠,孙素芬,罗长寿.我国现代农业

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

788-790.

[4]张常荣.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D].黑龙江大学,2009.03.

[5]王奋青, 曹新武. 阳高县发展现代农业

的对策与建议[J].工作研究,2011(04).

[6]陈年安. 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 [J].

长江论坛,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