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电下乡 契机 农村物流体系

为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财政部、商务部于2007年12月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试点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产品给予13%的资金补贴,其中地方财政负担补贴资金的20%,中央负担80%。试点地区一年内共销售下乡家电350万台,比上年度增长了40%,销售额达50亿元。由于家电下乡受到农民欢迎,政策成效明显,2008年12月起,试点地区增加到14个省市,2009年2月,家电下乡向全国推广,产品也扩大到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类,目前已经有122家生产企业的1264个型号的产品中标。

实施家电下乡政策,旨在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家电下乡又是一项惠民工程,财政直补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提升了生活质量。农民通过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还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增产增收。

家电下乡为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注入了催化剂,也将因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的过剩产能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但是,我国长期二元经济格局造成的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基础建设薄弱,由此带来家电下乡的第一步就面临物流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

家电企业面临的难题

目前我国家电三、四级市场渠道主要由当地小型家电卖场、传统百货商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小型门店构成。这些企业无论是资金、规模、物流设施等硬件,还是管理、技术、信息等软件方面,都不能承担起农村物流的重任。一些家电企业也曾经试图布局农村市场,但收效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运输、配送、维修、管理等因素导致的物流成本过高,以至于买同一款家电,低收入的农村消费者反而要比城市消费者花费更多。

自营物流的海尔,在农村市场中相对具有优势,家电下乡以来,海尔超过50%的销售量使得其前期投入有所回报。但海尔在渠道建设和物流布局上的投资也是巨大的,不但其他企业很难效仿,而且海尔需要多大的市场容量才能产生利润,也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一些家电连锁企业也表示要向三、四级市场逐步渗透,此次家电下乡招标活动中,苏宁、国美两家大型机构也都分别中标,但是农村市场购买力不强、销售规模小,难以满足大卖场的盈利条件,这些连锁企业向农村市场快速扩张的动力依然不足。

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也是家电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的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物流设备落后的问题。

启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意义分析

商务部、财政部2009年2月联合《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2009年中央财政将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发展。

通知要求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新建和改造15万家农家店和10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提高网络配送能力,将农家店商品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同时培育“农超对接”龙头企业,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采基地和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冷链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加速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

在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直接作用下,农村物流将进入一个难得的发展期。随着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深入,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金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的购买力进一步提升,这必将吸引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下乡。目前,针对农机的贴补已经发放,汽车也即将下乡,众多企业正在开发符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消费梯度转移带来的市场扩大、流通加速、服务扩张乃至生产下移必将产生良性的循环。家电下乡催生物流上路,物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对生产企业的市场规模、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对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路

家电下乡这项以政策为推手,家电产销企业为先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地资源配合跟进的民生工程,必将加快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步伐。在家电下乡拉开的农村物流建设帷幕中,应本着政府扶持、厂商启动、整合资源、共同建设的原则,着手规划建设农村物流体系。

(一)政府科学规划农村物流服务

各地政府要认真研究农村经济的特点,科学规划农村物流服务。我国二元经济的格局在短期内会依然存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村金融服务落后,消费差异较大;农村物流市场标准化程度低,运力分散。因此,要认真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城市的物流发展模式。

县一级政府,应尽早进行区域物流规划,认识到高效的物流服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要避免“等、靠、要”的思想,延误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避免重复建设。要在行政上明确管理部门,不能出现“有了利益多家管,出了问题没人管”的局面。主管部门要制定适应当地物流和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和促进物流和商流的发展。

(二)企业调整经营战略

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例如:选择直接进入还是通过收购、兼并或持股其他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按照市场的增长速度和投入预算,是否要建立一个针对农村市场的核算体系,或者干脆把农村市场作为一个事业部独立运行?

企业要兼顾市场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利润,搭政策的便车。毕竟家电下乡政策的执行时间是四年,四年后没有了财政资金的注入,企业是否还有兴趣、有能力维持和拓展农村市场,这都取决于四年中农村市场的真正变化,而市场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互动的结果。如果当前企业只是想从农村市场找回利润,渡过外销受阻、产能过剩的难关,不去真正投入农村物流市场,那么农村物流就不会稳步发展,也就不能反过来促进农村市场的商品流通和消费。如此一来,企业更是错过了一个良好的开拓和巩固农村市场的机会。

(三)创建新型物流运营组织

农村物流活动的成本高、管理链条长、市场规范程度低,无论是产销还是物流企业,都无法独自承担建设物流系统的重任,自建网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企业应适当与当地资源联合,利用自身的品牌、管理、信息和资源优势,采用经销制、制等合作方式,或者采取参股、联营、合建等形式成立新型物流运营组织,开发农村物流市场。

邮政系统近年来进行了一些业务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全的网络、较强的运输能力和本土化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农村物流市场得以发挥。中邮物流公司的“直通车配送”业务就是一种“配送+分销”的运作模式,目前已经为广大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类产品以及农产品的分销和配送服务。也许,通过与家电企业的合作,将会使中邮物流迈开更大的步伐。比如可以在边际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拓展商品邮购递送、商品配送、辅助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等业务,与家电产销企业合作共赢。

县域的一些种子、化肥、农机等农资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的渠道、仓库和运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为家电下乡提供物流服务。一些粮食收储企业,蔬菜批发和运输个体户都可以在仓储、运输、配送上做文章。比如,一些农产品批发商到农村收购时,如果能与家电销售企业合作进行区域定点配送,则可以解决从县城到乡村这段距离的空载问题,既提高了收入,又灵活解决了配送问题。

上述新型物流合作组织的设立与运行,由于增加了服务主体和服务环节,必须加强管理,通过明确法律关系、完善合作条款、增加商业保险等手段,规避和分散合作风险,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操作。

(四)加强物流服务创新

对于努力扩大农村市场的企业而言,需要抓住财政补贴启动市场的有利时机,建设新的渠道,制定新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解决农村市场的运输、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问题,健全物流服务网络,赢得有利的市场格局。比如,根据农民消费季节性强的特点,增加大篷车这一销售渠道,定时定点下乡促销,这样既方便购买,又可以规避开店的风险和成本。针对农村市场订单零散,配送距离长的情况,康佳、创维等几家企业曾尝试进行“拼车”联送,使物流费用降低了5%,这也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如果生产和销售企业能在产品展示、支付等环节与邮政部门加强合作与创新,邮寄的销售方式也可以在我国农村采用。设想,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家电销售企业可以根据购买指令,通过邮政的配送系统,将商品运送到农民家中,在验收合格后,农民可以通过邮政携带的移动POS机,将款项直接划入商家指定账户。

部分商品可以增加自提货的比重。农民的交通工具一般一车多用,比如拖拉机,既能耕田,又能跑运输,也能代步。因此,对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不需现场安装的产品,可以在销售环节增加现场示范、增加消费者教育的时间,同时提供简洁明了的运输、搬运与调试说明书,鼓励客户自提货。客户自提货后,辅以电话指导,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配送成本。当然,厂家应先期调整产品设计,如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抗碰撞能力,在包装上采用缓冲较大,扎实耐用的外包装,在保修服务方面,可以要求保留原包装,以避免往复运输中产生二次毁损。

农村工作和生活节奏不快,农民对品牌差异了解不多,购买决策受口耳相传的影响比较大,产品的口碑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扎实做好产品质量工作和销售服务工作,尽管在服务的时效性等方面可以和城市有所区别,但一定要信守承诺,并保证服务的质量。

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物流市场的参与者认真研究农村市场,提前规划,科学决策,唯有如此,家电下乡所赋予的经济使命、社会使命和政治使命才能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策略

前言

在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很多的物流企业都和乡镇都进行融合。但是,我国很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物流的配送数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降低了物流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效率。下文从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出发,重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的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互联网+的理念比较落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方面都增添了活力[1]。尤其互联网+时代,能够融合技术,以创新商业模式。但是麦积区中的农村很多居民对互联网的理念理解比较滞后。在理解和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认清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与农业无关,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互联网对农村物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地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麦积区农村的交通不方便,尤其是边远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也比较滞后。这给物流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很多物流企业就会放弃在边远农村设立物流配送点,农村的居民在居住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都会为物流的配送带来很多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农村物流发展中受到阻碍的重要原因。另外,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以及消费品都和城市的物流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农产品的物流角度出发,农产品有一定得保鲜期和周期性。在运输上就有很高的要求,这提升了农村物流发展的复杂性。因此,农村地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农业的特殊性决定着农业物流脆弱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比较明显。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并且集散物流这和农村的季节也存在一定关系。农业生产的时候,每一个环节和时段都对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产生不同的需求。另外,麦积区不同的农村之间对物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农村物流的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农村物流也会受到其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导致当地物流的发展比较慢,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我国麦积区农村农业生产的条件也比较滞后。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也不能够和大城市相比,这样就会影响物流企业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另外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也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农村对物流发展的认识存在不足和偏差,也没有雄厚的基金支持。因此,农业的特殊情导致了农村物流脆弱[2]。

二、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想要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就应该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以城市物流体系为载体,在农村中拓展物流服务业。构建中应该把拓展的重点面向农村地区,以补充农村的物联网物流空白。其中,就应该加强城市物流体系的联系,能够保证农村和物流的畅通。重点关注的是建设和设计农村物流体系。在如此快速发展的物流平台中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与内容建设融合在一起。在信息平台上打造物流中心,为农村物流提供节点。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主要把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作为农村的关键点。主要包括农村大消费品物流生产资料。最终的目标就是把农村的产品物流向城市,以此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支持各方面参与农村物流平台建设

麦积区农村建设物流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巨大的工程。因此,各个方面都应该进行积极的配合,支持农村物流平台的建设。首先,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参与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主要改善农村物流,资金投入不充分、农业技术薄弱、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农村物流能够为第三方电子服务提供相应平台,从种植和养殖的角度出发,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最后,应该不断加强物流知识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和考核,在此情况下,能够让农民参与物流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阻碍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未能建立完善和健全的配套设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效结合当前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标准,能够为农村服务。以建设网络体系来补充农业物流中的不足。加强农业物流发展的牢固地位。首先,应该从农业部以及运输部角度出发,把大量资本投入到农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够为农村设立基础设施,并不断加强农村物流服务数量和关键点。在强化物流服务体系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一流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以此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促进当地麦积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农村物流应该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体系,支持各个方面参与到农村物流建设中,并能够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相信通过以上的措施一定能够促进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鲁欣,李少军.“互联网+”时代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100-101.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全市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和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部署,以信息化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农产品网络销售四大体系建设,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坚持服务农民,建立完善“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坚持市场导向,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坚持重心下沉,以镇村为落脚点,把资金、政策和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销售服务前移到乡村。坚持汇聚众力,鼓励供销、邮政、电信等系统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协同、上下联动,加强农村站点以及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网络平台等软硬件建设。

用3—5年时间,力争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成和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15个,培育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秀产品品牌1个,培育一批益农信息社示范社、标杆社、五星社,常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10%以上,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全市“三带十二园”现代农业空间格局,打造一批特色优质粮油、晚熟柑橘、绿色蔬菜供给基地。培育一批重点网货和产地直播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发展的种养循环基地。支持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并积极融入省数字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各级现代农业园区要将信息监控平台、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益农信息社为农服务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并将其纳入星级评定指标。完善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应用机制,引导生产经营者科学把握市场运行趋势和消费需求,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应用区块链技术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体系,将入网销售农产品纳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范围,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督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建立实施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督促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依法查处网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互联网+”农产品广告监管,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和互联网广告媒介落实管理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虚假广告以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加强食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行动,培优金华清见、蜀珍柠檬、合众养道、锦天洪橙、振昊农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依托“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加快“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创建。挖掘农耕文化,讲好品牌故事,推进农产品品牌向互联网品牌延伸。积极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创新“互联网+”品牌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互促互动。鼓励支持在永佳超市、汇星百货等商超和“赶场网”“蜀之味”等电商平台设立品牌农产品和食品销售专柜、专区,持续推进在城区设立优质农产品直销中心,努力实现优质优价。强化品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等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经合局、市文广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邮政快递网点、供销社、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点等,统筹推进市、镇、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建设集商品集散、运输仓储、邮政快递等服务为一体的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级公共服务站、村级公共服务点,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强化烘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移动冷藏冷冻保鲜能力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冷链物流运营主体加快消杀、烘干、预冷、保鲜、冷藏、冷冻、运输、查验等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农产品区域性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和乡村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积极探索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等多方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现代农业园区、农村电商和农产品流通市场聚集。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等加强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商或农业合作社合作,通过“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特色产业+邮政快递”“邮政+快递”“快递+快递”等服务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强化城市社区配送终端冷藏条件建设,做好销地与产地冷链衔接,构建覆盖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推动菜市场、社区菜店等零售市场建设改造,完善末端销售网络。鼓励生产企业加强冷链物流科技源头创新、技术装备研发和系统功能集成化研究,提供冷链物流体系科技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人行支行、中国邮政分公司、市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建设

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着力培育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多样化多层次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加快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物流)站点等,统筹建设市镇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提供电商培训、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网店运营、商标注册、营销推广、小额信贷等服务。着力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网红品牌和创新创业带头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拓展线上业务。鼓励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各类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销有机融合。推动优质菜场、生鲜、商超“触网”,运用云计算、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方便社区居民线上买菜。鼓励支持线上平台“夜市出清”渠道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定期开展益农服务主题活动,着力提升益农信息员开展服务能力,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打下坚实的基层队伍保障。发挥网红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田间地头直播,突出地方特色,做好“吃”“拍”“玩”“卖”等环节的有效衔接。鼓励扶持成绩突出的农业网络红人。支持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完善企业、村集体及农民“产值分成”“寄托生产”“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新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市场监管局、中国邮政分公司、市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办)要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分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市直有关部门要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做好跟踪评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级相关工作,市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业作为基础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结构体系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程度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经济之运行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农民的实际收入整体较低,要想做到年年增收,难度会非常大,这就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鉴于此,唯有持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培养全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才能切实打破制约,而出路就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并以此为突破口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一、现代物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物流业往往是通过常温物流或者自然物流等形式进行运输的,对于农村地位的农产品物流来说,往往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依据一项统计,我国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率高达25%至30%之所,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损失率则在5%以下。因此,加强物流管理对于有效控制与降低目前我国25%以上的物流环节损失率,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如今,鉴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产品、工业品以及原材料、进出口商品所具有的流通规模也会明显地扩大,对于全社会的物流服务能力及其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新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之形成,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经济效率、资本周转率以及商品的流通速度,从而让国民经济从原来的慢节奏转变为快节奏、从高成本降低至低成本、从低效率发展到高效率。二是形成现代物流体系能够极大地推动农村实现城镇化,进而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积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能够切实改变我国农业增产却未能增收的不良局面,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促进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之建设以及物流环境之改进、物流意识之提升,均体现出新时代农民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城镇的新发展以及广大农村城市化之步伐。三是改进现代农村物流体系,这是更好地发挥出地区优势与落实地区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始终是判断经济社会发达状况的十分重要的标志。我国农业如果要实现新的发展,就一定要切实跳出传统农业发展之路,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之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商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而以上这些均无法离开农村物流行业的大力支持。有鉴于此,积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当地农村发展迫切之举。

二、现代物流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创建

首先要明确两个潜在的变量,即农村物流水平以及农村经济水平,以上两者没有办法被直接加以测量,而是要运用别的指标加以反映。要以针对性、综合性以及可比性等为标准进行选取,数据应具有可获得性,或者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中加以选择、确定。

一是农村地区的物流水平。物流是极其复杂的现象,截止目前尚无权威指标体系可用于对其进行测量,因而只能选择一些公认而且可以加以量化的影响因素。首先要关注货物运输水平。此处的货运总量是农村物流业的货运总量,主要包括了农产品的运输量与农村消费品的运输量等等。其次是农村信息化程度。主要是指通讯、计算机等技术在当前农村生产与生活、社会管理之中的大量运用与推广。如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无法摆脱包括物流自动拣货系统、物流电子定位系统在内的各类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影响到本地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是农村物流的规模以及物流业人力资源状况,主要是用农村物流企业数量、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加以表示。最后是农村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使用运输、仓储以及和信息化有关的基础设施指标加以表示。

二是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主要是根据农村经济的四个重要因素以明确指标,也就是产出、投入、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等。产出包含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的产值等;投入包含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居民的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等;生产能力上主要有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农村高中以上学历人员数量占例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农民生活水平包含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

(二)数据的选择以及处理

鉴于各指标具有定量性比较强的特征,本研究应用面板数据加以分析,全面收集了全国三十个省份从2005年至2013年的200个样本,但要将每年各省市的数据视为独立分析的样本。因此,本研究测量变量数和样本数比例是12:200,完全符合1:10这一要求。因为西藏自治区诸多年份数据出现缺失,故剔除这一样本。别的数据因缺失不属随机性缺失,所以选用期望值最大化法加以估算。同时,为保证指标数据的规范化,应用极差变换法对原始数据实施标准化处理。

(三)指标体系的检验

一是进行信度检验,主要包括了测量变量信度检验、潜在变量信度检验等。其中,前者主要是应用各测量指标多元相关系数平方(R2)值加以测量,R2应当大于0.50,且R2值愈高证明信度愈高。因为农村物流规模、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四项指标的R2

二是进行效度检验。因为各测量指标在潜变量之中的标准化系数均高于0.70,而且通过测算得到两个潜在变量,也就是农村物流水平以及农村经济水平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其值分别是0.52和0.80,均超过0.50,证明相应测量指标可有效反映出潜在变量,因而这一模型也具备了较好效度。

(四)对模型的实证分析

在对模型的拟合、评价以及修正。在代入数据之后,通过运行AMOS即可对结构方程模型施行拟合计算,从而得到模型适配度评价。通过模型适配度指标值以及研究信度、效度可以发现,本研究所设定的理论模型适配度较好,研究的过程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研究的结论能用在判断虚无假设上,其中农村物流水平至经济水平之路径系数达到了0.99,该假设检验结果说明了现代物流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具有相当强劲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目前农村物流影响最大的项目为货物运输水平,其系数达到了0.82;其次则是农村信息化水平,其系数达到了0.71;再次则是农村物流投资状况,系数是0.70;最后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系数是0.65。

三、现代物流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措施

(一)创建与完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当地政府部门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进程之中,尤其要在制定实施宏观物流发展计划、搜集物流信息等各个方面均具备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要有硬件和软件等两方面投入。在提高软实力上应当注重于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推广物流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广大农民积极支持与参与到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之中。要运用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之模式,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中的有用做法和经验,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切实改变城乡之间信息不够对称之状况,强化城乡商品和信息之间的合理双向流动。在提高硬实力上,要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利用引进或者自建等方式实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需要相关设施建设,比如,积极鼓励购买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强化物流仓储设施建设工作,并且逐步实现我国农村物流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

(二)积极打造农村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平台

发展现代物流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的理念,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设立物流发展平台,从而为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首先是要促进目前已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强化市场信息平台之基础建设,努力引入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电视、电话等各类信息传播方式形成农村物流信息的交易与服务平台;其次是要在基础领域之中强化电子信息采集和系统、结算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步伐,要在特色领域之中建立起集中农产区与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化系统,形成更为高效的农村物流流通市场体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住当前市场的动态,及时相关信息;最后是要全面掌握国际与国内农村市场的动态,强化对农村市场的预测、预警以及分析工作,推进对农村物流诸多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三)注重农村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

应当制定出农村中长期物流人才培养规划。注重提升目前已从业人员的各项素质。政府还应形成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从而为优秀人才引入设立更好的环境。首先是要积极配置人力与资金,开展送物流知识与物流技术下乡活动,更好地提升农民群众对于发展农村物流业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要制定出合理的农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高校合作设立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物流知识培训班,严格实施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机制;最后是积极鼓励外地打工者回乡创业,并促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到物流行业就业。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作用凸显

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务院总理也曾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带动大量社会消费需求,也将带动物流发展。物流是连接各产业区间的通道和载体。参与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各环节,通过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将形成物流产业支撑体系,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城镇化建设必然直接拉动建筑建材、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以产业物流为基础的物流发展,形成强大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此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基础设施的承载问题。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化发展起来的区域物流体系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的物流体系,呈现出基础差、环节多、效率低、无体系等特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建立符合城镇化建设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支撑体系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建立现代城镇化物流支撑体系,有利于推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拉动消费品的外销能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农村城镇化,使二元结构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更加统一。建立城镇化物流体系还有利于加快城市与农村物资交换,实现经济社会中的功能互补。此外,城镇化进程中现代产业的集聚和发展需要有现代的物流体系与之配套,而具有现代物流基础的城镇化集群,对产业项目的引入、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和推动能力。城镇化建设只有通过产业引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实现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效应,才能形成产业延伸发展,带动消费和第三产业,从这一角度来看,物流支撑体系可以有效地带动城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

问题诸多

虽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物流支撑体系的作用日益被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政策法规缺乏协调统一,整体规划管理水平偏低。目前,各地物流规划与政策出台的积极性很高,但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中央各部委扶持配套的相关政策协调性不够,中央、地方很难形成协调、联动的合力,社会资源利用不足。城镇规划水平不高,目标定位不明确,可操作性不足,缺少有效手段。这也使得参与其中的物流主体片面规划自己的基础设施,缺乏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协调综合规划。

现有物流管理体系、体制相对滞后,缺乏相关数据。物流管理体系涉及行业较广、部门较多,管理和职能不匹配,很多体制性难题有待突破。如物流统计工作,因其出现较晚,缺乏基础数据,与物流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也尚未建立,同时本身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在物流规划中由于统计数据偏差等问题而使建设、设计出现失误。

城镇化带来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规模的提升,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物流体系作为城镇化建设中的支撑体系,其相应的配套服务并不完善,亟待加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逐年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消费者对生鲜产品、冷冻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更加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这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整体来看,在向城镇化现代物流转型的时期,建材家具物流、IT物流、纺织物流、家电电子物流、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细分领域都面临着完善、升级以满足相应需求的任务。

解决途径

物流体系与城镇化建设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却是不争的事实。必须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首先要从政策层面予以重视,科学规划物流网络布局。政府要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最大范围地覆盖城乡,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要准确评估城镇物流规划的层级定位、建设规模和辐射范围,纳入区域物流整体规划体系,有效配置物流资源。政府要及时出台用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的城市应根据本地实际,尽快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从体制改革、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调整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物流业的振兴和发展。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流基础支撑运行。随着城镇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需要加强对公路、铁运、水运、空运等不同性质的物流平台的总体协同布局,搭建现代化物流网络和节点,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网络规划同步进行,为物流支撑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引进规模物流企业入驻,发展共同配送与第三方物流,建立适合城镇化合理规模和有效辐射半径的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