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便民、利民、助民、安民为出发点,认真贯彻民政部“推进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的工作要求,全面建立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为社区居民创造幸福、传递幸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目标任务

以居民群众满意为宗旨,引导广大社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融入度,把社区打造成居民的幸福港湾、温馨家园,实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

(一)建设和完善服务平台。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导向,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规范服务方式,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设施、残疾人康复设施、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设施、文体活动设施以及“一站式”办事大厅、“老少活动家园”等项服务设施。要在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紧紧围绕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围绕创建“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设计服务项目,开展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提高社区综合平台的使用率,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和满意率。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社区管理“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为目标,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要认真总结前期经验,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工作中来,在辖区内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在各楼道张贴宣传资料,向居民发送网格化服务宣传信息,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清晰划分各网格的整体示意图,张贴清晰记载网格人员编号、照片、联系电话、服务范围及工作职责等内容的服务公示栏,张贴服务流程图等,利用社区远教平台播放网格化服务有关知识,上门入户走访,向居民发放联系卡,营造浓厚的氛围,促进网格化服务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积极赢得居民的支持和参与。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将党的建设、综治、计生、社会事务等工作统一纳入网格内,在各网格内设立网格服务员公示牌,上面标明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服务范围及工作职责等事项,确保网络全覆盖,做到服务零距离,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为促进网格化服务高效、长效运行,镇、社区要不定期组织对各网格“四位一体”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将其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开展民意测评,并依据评定结果对优秀者适当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积极、责任不落实、群众满意度低的网格员进行问责,与绩效工资挂勾,使服务更全面、更彻底、更到位,让广大居民真正受益,让“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三)加强民主自治建设。按照“四有”(有平台、有制度、有组织、有活动)标准,开展“市民主自治示范社区”评选活动。并将以此为抓手,在社区深入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全面提升社区自治建设水平。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11月)。各社区要制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于11月28日前报县局并立即组织实施。

2、推进阶段(2014年12月至2014年3月)。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县局及时开展督查指导。

3、评估阶段(2014年4月)。县局对创建活动进行评估总结,待市局验收后进行通报。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幸福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对创建成效突出的社区县局将进行通报表彰;对创建活动组织不力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二)拓展品牌建设。要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针对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服务品牌,力争达到“一居一品”。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范文第2篇

近年来,__区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强劲态势,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特别是恶性案件大幅下降,刑事破案率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各个敏感时期均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和突发事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根本任务,着重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等方面下功夫。

__区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征地搬迁的教育疏导、重点人员的稳控和劝阻及领导干部的下访和接访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一是采取“三个活动三个机制”措施,把维护稳定工作贯穿于矛盾纠纷从引发到结束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不失控、不漏管。“三个活动”是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大调解以及领导干部的下访和接访活动;“三个机制”是“五个一”包案机制、研判机制、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地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去年全区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__x件,化解成功__x起。如化解了历时__年的__x涉诉执行积案,妥善处置了__x学校学生意外死亡家属阻挠学校正常上课的突发事件、多起医患纠纷事件、多种多样的讨薪事件等等,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综治维稳中心,在村(社区)成立综治维稳站,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突出治安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突发性事件联处”的工作机制,同时,把基层派出所领导安排在街道挂任副书记,派出所干警挂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公安的捆绑工作责任制,在基层一线集中开展社会管理服务、集中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三是把服务大局作为鲜明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突出政法部门在第一线工作的要求,组织协调推进民生路网、高速铁路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在20__年的征地拆迁工作中,__x区没有出现群体性冲突事件。

二、坚持把提升公众安全感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近年来,__x区先后开展了打击传销、“两抢一盗”、赌博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同时,大力推进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等建设,印制了__x万份《致__区居民一封信》发放,把预防、打击传销以及预防“两抢一盗”等内容放在信里面,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区平安。并着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织牢治安防控的“三张网络”,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

一是“专职治安巡逻防控网”。 20__年我们再次招聘了__名协警,加上原来协警员,使我区协警和警力的比例达到1:1。招聘的协警专门用于组建机动队,在公安民警带领下,负责在重点时段以__区主干道、商业广场、金融网点、道路交叉区域、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案件多发路段以及治安复杂部位全天候开展治安防控巡逻。

二是“社区义务巡逻防控网”。区辖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都分别组建了各种有特色的义务巡逻队,每天佩戴红袖章在街巷开展义务巡逻。__办的义务巡逻队以电动车代替自行车开展巡逻,__x办成立了由__人组建的__x义务巡防队等等,一些社区也以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分子、老党员老干部等为义务巡防活动的中坚力量,指引和领导群众自发、自觉、自愿参与义务巡防工作。

三是“街巷防控网”。以“十户联防”为载体,以各街巷为单位,每相邻十户为一组,以各个居民小区、街巷相邻的十户群众为一个联防小组治安单位,由十户人进行联防联保,自我保护。并大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把基层治安防控延伸到各个小街小巷。同时,明确要求由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包干单位门前路的治安巡逻,做到单位包路、路有定人、人有定责,不符合要求的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目前,全区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____个。

三、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等新举措。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所有的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海城区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开展了社区网络化管理工作,把社区划分若干网格,以每300户为一网格,设立网格员对网格进行管理,网格管理包括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登记、社会服务、矛盾调解、治安稳定、违建巡查等内容,构建起“‘网’住社区大小事,解决问题不出‘格’”的科学管理新体系。更好地发挥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 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__x个服务管理站,组建了一支__x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实名采集、登记、录入“全覆盖”信息化管理。建立流动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前移,在收集信息同时为群众服务。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范文第3篇

绿色杏花岭

荒丘裸岭,黄土漫天。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曾经是严重制约东山地区发展和太原市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问题之一。建设绿色东山、宜居东山、富裕东山,是杏花岭区人民共同的梦想。

2010年,一场大规模、高标准的生态建设攻坚战在东山地区打响了。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杏花岭区已在东山地区完成长沟、牛驼寨、杨家峪、榆林坪四大重点片区绿化,累计新造林6.2万余亩,提档绿化3万亩,种植各类苗木605万株。曾经的山庄头垃圾填埋场,已变成风景宜人的森林公园;东坪垃圾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正在实施。东山地区从南到北的一条绿色长廊已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区林木绿化率由三年前的23%提高到33%。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委书记魏民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省、市“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战略部署,杏花岭区将东山生态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变。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杏花岭区初步打造出种苗研发、高档盆花种植、苗木培育和花卉种养交易四大基地,以花卉苗木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农业产业框架基本形成。至“十二五”末,全区花卉苗木产业产值将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提前实现翻番,使东山绿得更有内涵、更有希望、更有创造力。

现在的东山,对当地38个行政村的农民朋友而言,已成为一个蕴含着绿色财富的美丽家园;对杏花岭区63万人民而言,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摇篮;对省城420万人民而言,已成为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杏花岭区在太原建设“蓝天白云之城、青山绿水之城”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宜居杏花岭

杏花岭区是山西省城太原市的旧城区,老建筑多,老街巷多,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多。2010年,杏花岭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小街巷集中连片改造作为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提升城区品位的重点。杏花岭区委书记魏民说,到目前为止,该区已累计完成了9个片区的综合整治。仅在2012年,就实施了坝陵北街、同乐苑等5个片区的综合改造,涉及小街小巷57条,惠及居民8.8万人。以现代化为基干,特色化为神韵,人性化为根本,这些片区现在已全部成为环境优美、风格各异、内涵丰富的精品街区,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艰难而富有争议的工程,但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人居环境和居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有效途径。当前,杏花岭区迎晖苑、路景苑等18个棚户区和七府坟、小枣沟等6个城中村改造正在加快推进。2011年,剪子湾村在全市35个城中村改造中率先完成整村搬迁,村民全部喜迁新居,新村建设正在进行。大东关街104号院棚户区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动迁工作;一年之后,回迁楼主体封顶,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杏花岭速度”。

社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基层阵地。近年来,杏花岭区按照“环境一流、设施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标准,完成了10个精品社区和35个标准化社区建设。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强化了社区的基本服务功能,更为开展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务创造了条件。同时,杏花岭区把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初步构建起“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的组织体系,社会服务管理正向着精细化、信息化和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和谐杏花岭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杏花岭区积极推进“百校兴学”和校舍、校园安全工程,区实验小学、第一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五一路小学、新建路小学、后小河小学改扩建工程全部完成。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名列全省第一。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将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提前完成。各项社会事业也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使全区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群众利益无小事,办小事就是做大事”,这是杏花岭区秉持的理念。杏花岭区委书记魏民讲到,在民生问题上,他们通过解决群众的一件件小问题,换来了全区社会更加和谐的大效果。针对困难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困难家庭多、矛盾纠纷多的区情实际,杏花岭区启动了“访贫问寒送温暖,排查矛盾大接访”活动,副科以上干部全部参与其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排查化解矛盾。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已救助困难群众2万余人,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领导干部“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活动中,全区26名市管干部全部深入到社区、农村,深入到百姓中,短短两个月时间,提出124条促进当地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化解了24个问题,走访慰问困难家庭106户,为基层、为群众解决了66个困难问题。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范文第4篇

从春秋时期的且兰国到如今迎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福泉已走过2300年历史,从青铜器时代到今天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福泉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十二五”期间,福泉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7.19%的速度递增,经济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收入以年均27.21%的速度递增,2014年成功突破2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32.59%的速度递增,2015年达到467.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1.95:47.56:40.49调整到10.11:44.83:45.06,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全面小康创建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8%,在黔南州率先获得“全省同步小康示范县(市)”“全省同步小康达标县(市)”称号。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建设小康福泉

福泉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全省主基调主战略和黔南州“三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不断积蓄发展能量。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夯实。围绕煤电磷、煤电铝“两个一体化”,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推动铝资源精深加工。建成二甲基亚砜、有机胺脱硫等50余个循环经济项目,形成肥料、饲料、食品、医药、电子全层级磷化工产品体系。福泉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90家,实现总产值833.26亿元,先后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黔南国家磷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被评为“全省十大样板示范园区”。

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建成瓮马高速和西环线,基本形成“五纵五横”路网骨架。人民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投入使用,福泉花园等城市综合体和金星小区保障房、城北廉租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与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有序开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村组延伸,牛场镇被成功打造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

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山地特色农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万康乐”“金谷福梨”等一批市场反响好、消费者青睐的知名农产品品牌。积极实施“185”助民增收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成功打造“福蕴山水诗画江边”新型农村综合体,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两张国家级名片。

各方建设成效显现。在全州率先启动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总法律顾问、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改革试点工作纵深推进。推动殡葬改革向乡村延伸,成功承办全省、全州殡葬改革现场观摩会;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机构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69.48亿元,人才总量达3.04万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研发伴生氟碘资源回收、湿法磷酸净化、电子级磷酸、有机胺脱硫等300余项先进技术;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成功引进国电福泉电厂、龙源烟气综合利用、兴发化工二甲基亚砜、m鑫石墨机电等项目,吸引瓮福集团、天福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等一批大企业集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40%,年年超额完成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绿色福泉

工业上实现节能减排。突出抓好煤电磷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成龙配套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闭淘汰邦泰(贵州)铁合金有限公司2#矿热炉等技术落后生产线,完成川福燃煤锅炉技改、m鑫石墨换热器建设,建成天福锅炉烟气脱硫、龙源有机胺脱硫制硫酸等节能减排项目;工业“三废”利用成效突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作示范基地”。

生态上实现共生共赢。启动“绿色福泉”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现代生态高效农业、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围绕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合理设计可视区域荒山荒地、周边农地等景观种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56%;抓好瓮福磷矿、福泉磷矿矿山及城镇周边可视砂场复绿工程建设;启动古城沙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加强高车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保持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2%,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51%。

强力推动社会治理

建设平安福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福泉中学等一批学校建成使用,深入实施“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改善工程,完成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顺利实施十五年教育计划。稳步推进卫计事业,综合医院、市二医改扩建等医疗卫生项目有序开展,实现乡村卫生院、计生服务站全覆盖,人口计生实现“双降”。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实现8个乡镇(区划调整前)减贫摘帽、6个贫困村出列、4.36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日趋完善社会保障,新农合参合率达99.06%,参保率率先在全州达90%以上。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群众安全感测评从2010年的全省第29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1位。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途径、新办法,顺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八连冠”。

同时,启动总法律顾问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参谋员”“智囊团”作用。推行权力清单公开,明确事权责任主体,简化办事程序。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整合社会第三方调解资源,赋予社会第三方调解法律效力。推进“一村一栏、一校一橱、一企一窗”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古城福泉

被称为“亚洲磷都”的福泉其实还是一座古城。2000多年后,春秋时期的且兰国夜郎竹城墙下出现了“花飞如雪”的万亩梨花,距此几十里外的银杏王、茶花王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还有被茅以升称为“西南桥梁之冠”的葛镜桥、中国十大道教圣地福泉山、“能在有雨的太阳天洒下金子”的“洒金谷”,以及流淌着文化余香的西南联大遗址等,“十二五”期间为福泉市带来89.1亿元的旅游收入。

当前,福泉市正实施“产业化升级旅游”战略行动,深入挖掘“一城一山一峡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文化内涵。立足“一中心三板块”规划布局,加快推进雄镇楼、三丰文化主题馆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景区古街、古墙、古道等景观打造,不断丰富福泉古城文化元素。以古城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放大“福蕴山水诗画江边”新型农村综合体品牌效应,加快“金谷春雪花海双谷”“龙昌龙井奇树奇泉”“竹王神韵魅力凤山”等景区建设,协同打造“黄丝―双谷―松江―龙井―蛤蚌河”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带。

加强城市运营管理

建设智慧福泉

以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暨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53.3%。完成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建设,推进划行归市工作,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投入逾6亿元实施30余个小城镇建设项目,逐步建成一批风情小镇、工矿小镇、宜居小镇。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力争将基层的农村服务社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融合发展。全面实施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福泉“一点通”、协同办公“一网通”的“六个一”信息惠民工程。

社区网格化治理特色范文第5篇

1、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任务。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奋斗目标为34亿元,同比增长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奋斗目标为27.2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财政部门收入目标为5.5亿元。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抓好省级专项资金竞争立项及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2、大力推动产业经济转型。不断完善园区设施配套,打造千亿工业园。培植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支持精细化工、新型电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认真落实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高效利用2亿元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调度资金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投入支持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上市提供财务、政策、资金等支持。

3、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加大投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农产品品牌开发。推进优质柑桔、高效茶叶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东商贸物流中心,加大投入推进国际商贸城二期、农产品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促进新的城市商贸圈形成。扶持红花套物流园、枝城煤配中心等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支持创建省级旅游名镇。

5、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支持村镇建设“以奖代补”工程实施,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构建以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为基础,以宜居村庄为落脚点,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

6、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不断完善财政扶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等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和节能减排财税激励机制,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7、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力争2013年被财政部教科文司列为财政教育改革与管理的联系点。

8、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救济体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工作,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和增加就业。

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乡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和分配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全面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加大对血吸虫病、艾滋病、计划免疫等重大疾病防控支持力度。

10、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支持广电传媒、印刷包装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品牌提档升级。

11、支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足额保障政法经费投入。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等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解决疑难问题专项资金管理,支持化解突出问题。支持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支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

1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小农水”重点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强化工程。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中低产田、低产林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中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区建设,利用插花扶贫专项资金推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13、加强乡镇财政所管理。实施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深入推进乡镇财政所垂管工作。巩固“乡财县管”改革成果,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责任和专管员考核奖惩各项措施。加强专管员必备信息库建设,不断完善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软件,力争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14、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及完整性。强化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规范预算指标管理,增强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强化预算监督,形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15、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加大公务卡应用推广力度,建立规范的财政专户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决算工作机制。

16、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创新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国有资产处置、经营收益。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和经济实体脱钩改制。加强乡镇闲置资产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力争国有资产管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加强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17、狠抓增收节支。完善财税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财税部门、乡镇及相关单位的协税护税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源调查及分析,进一步探索政府非税收入税式管理,完善收入增长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18、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开展财政政策、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加强预算收支、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监督检查,将会计监督检查同“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强化财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深入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

19、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考核指标和办法,总结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成果,扩大资金绩效评价范围。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和效率。力争2013年我市被纳入全省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0、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构建领导、监管、执行机构三位一体,监管与执行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加强采购信息公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采购模式。探索实施批量集中采购模式,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

21、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提高财政资金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试行评审项目再复核制度,改进评审方式,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准确率和约束力。

22、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细化预算公开内容,强化“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及时公开重大财政专项支出。

23、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推进财政信息化大平台建设,实现财政内部业务、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部门间的信息贯通,加强财政信息安全建设。力争全省财政核心管理软件推广工作在我市试点。

24、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加强财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继续开展财政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理,规范财政执法和财政监督行为。积极开展财政“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和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争创“全省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综合能力水平

25、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重点,以“四城联创”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财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系统文明创建水平,确保两个基层财政所进入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行列,局机关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6、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把青年干部培养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制定青年干部培养办法,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青年干部的党务、政务、业务和服务工作能力,创新青年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27、创新机关效能管理。开展绩效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实现。深化治庸问责活动,从改进调查研究、信息宣传,精简各类会议、文件简报,狠抓效能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切实改进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