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监管体系

环境监管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监管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监管体系

环境监管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财务监管 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信息化环境中,计算机技术不断渗透到各大企业,企业的财务监管系统已经逐步从自身内外环境变化出发,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保证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最大限度地让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然而,财务监管是企业管理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会在此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财务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对现有的财务监管系统与监管机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现阶段信息化的要求,实现企业利益空间的最大化。

一、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认识不足

企业财务监管涉及面广,对专业有着较高要求,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是一个有着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此外,要在企业整个管理工作中贯穿财务管理,通常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生产组织、资金运作等不同方面的工作。但是,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工作缺乏足够的创新,专业技能与素养也不高,很少站在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企业发展。此外,这些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企业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监管基础薄弱

一方面,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据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仍然存在摊子大,厂址散的问题,这样导致企业很难及时地做好对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汇总分析核算等工作。此外,也很少真正进行财务的远程查询与实时更新,让企业高层在决策制定时,很少获得及时而准确的信息保障,未能将财务信息引导企业经营的重要功能得以体现。因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企业在国际上的交流合作会越来越频繁,企业需要尽快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提升企业财务的管理效率,为企业拓展更多的利益空间。

另一方面,信息十分分散。这在大中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中表现的十分显著,在业务流程、内部设计等工作上也变得很复杂。出于对各自利益充分考虑,企业管理部门一般不会及时提供自身财务信息,企业在作决策的过程中,也难以得到准确而又全面的财务信息。甚至企业内部存在着截留信息的状况,难以反映企业内部的真实信息,企业在整合信息、利用信息等方面是极为不利的。

(三)风险评估体制不完善

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在财务监管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同时要对企业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加以明确[1]。此外,现阶段仍有很多企业不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起相应的风险评估体制来进行风险评估。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体制能够对企业财务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只要发现存在越界行为,就能够及时管控好该行为,将损失降至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所以,企业财务缺少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企业的资金安全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还会让资金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

二、信息化环境下做好财务监管的对策

(一)培养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只有拥有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所以,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加大对现有财务人员商务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教育,极大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并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集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让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间融合的更好,针对企业外部客户、供应商等方面的情况能够及时作出反应。企业要充分发挥出财务信息管理软件作用,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为企业搭建起可靠的财务监管信息平台[2]。企业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持下,各项财务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共享集成,这样企业在正常经营、制定决策等工作上也能够得到更完整的财务信息。因此,在搭建共享信息化平台后,可以对财务监管系统、业务流程等信息采集分析上进行融合,企业也才能尽快实行投资风险预警系统。这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实时掌控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

(三)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因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着的,所以企业要提高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企业财务监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风险监管体系。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全面分析,对各类风险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以此形成比较健全的风险集成机制;第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各类性质、量化波动水平等进行分析,并作出最终的评估,确保能够尽快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从企业财务特点出发,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确保财务监管职责落实到具体人。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监管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务监管从职能监管逐渐向价值监管转变,企业财务信息共享范围不断扩展,财务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资金使用更加安全,“倍增器”作用更加明显,我们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监管效能的提升,为企业腾飞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

参考文献:

环境监管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政府 环境监管 对策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资源,大量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以浙江为例,乡镇企业吸收了近40%的农村劳动力,其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8%。农民收入50%来自乡镇企业,可以说,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企业进一步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对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原因解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污染损失值超过50%,乡镇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

乡镇企业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2点:环境污染。乡镇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较为分散,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管理层对环保方面重视程度较为薄弱及硬件上较难实现集中式三废处理系统,致使乡镇企业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废水方面,据统计,在21世纪初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2左右,以目前的废水污水排放看来,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每隔5年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就上升1倍;生态破坏。大多数的乡镇企业都是在农村产生和发展,而农村的生态环境是较低层次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使得农村地区对乡镇企业的三废等污染物的容纳能力极弱,这些三废等污染物对耕地、森林、水等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据测算,由于植被、森林的破坏和乡镇工业 “三废”排放的日益加剧,中国水土流失面积每年正以58.19万公顷的速度扩大。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生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养分。

二、基层环境监管的困境分析

我国环境管理机制的最基层组织是县一级的环境保护局以及相关组织机构,面临着政府部门对基层面源污染的管理鞭长莫及等弊病。

(1)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与环境监管整体力量薄弱的双重困境。县区环保部门受编制和经费制约,面临污染企业多、县域范围大、执法成本高、监管范围宽、程序要求严的现状,存在顾不全、跑不动、查不到、测不了、联系不上的乡镇企业环境监管难题。同时,基层环境监管专职人员配备比例严重不足,专职人员中“科班”出身占比低,甚至有些地方环境监管人员都是非专业技术人员,即处于“不会查”的状态。

(2)严峻的环境监管形式和软弱的基层环境执法的尴尬。我国现有24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50项行政法规,但普遍存在着规定软、权力小、手段弱等问题。目前基层环境执法部门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仅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命令两条途径。而这两条途经对于严峻的监管形势来说不够有力。若不联合其他政府只能部门,单单环境执法部门并不能真正对污染的乡镇企业实施强制措施。

三、提升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

(1)完善环境监管法律法规及标准,做到基层执法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新环保法的实施、不断健全的环境执法程序、不断修正的完善的环境标准支撑起基层政府环境监管体系。新环保法的实施是环境监管的法律依据;健全的环境执法程序是规范环境执法的纪律性和目的性,可避免实践中因一些技术性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的争议进而影响环境执法效果,可遏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完善的环境标准是环境监管的技术基础和准则,是环境行政执法的尺度,在环境监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要明确乡政府环境监管职能并规定相应职责,让基层政府对乡镇的环境负责。

(2)提高基层环境监管人员整体能力,强化环境保护的软件建设。一方面,基层环境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执法人员务必认真领会法律精神,把各项规定具体化为日常管理中可具体操作的规范,切实提升自己政策业务素质和执法操作能力,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投入力度,确保其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只有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才能提高环境执法的效率和能力。

另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软硬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使其能有效地独立行使职权,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所负担的任务相适应。强化硬件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装置,实现在线远程定量化监控,确保污源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建立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化被动的环保工作为主动,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环境突发事件处理中的优势。

(3)建立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把乡镇企业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及环保工作开展纳入地方政府年度预算,列入年度环保目标考核,将有效快速提升乡镇环境监管能力。

乡镇企业环境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乡镇污染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法律等手段,凭借强有力的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才能有效缓减、遏制乡镇污染企业的环境问题,倒逼乡镇企业良性转型,切实打开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共存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元源头,池仁勇,汤临佳.乡镇企业所有制演变路径及动因――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27).

环境监管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大气;水;噪声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expand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o analyze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ir; water; noise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不仅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分析测试技术,还应包括布点技术、采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等。因此,环境监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专业面宽,它不仅需要有坚实的分析化学基础,还需要有足够的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地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境监测已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全国。一个以环境分析为基础,以物理测定主导,以生物监测、生态监测为补充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

最基本的化学分析法在很多场合还在应用:如重量法常用在残渣、降尘、硫酸盐等的测定中,容量分析法被广泛用于DO、BOD、COD、酸碱度、总硬度、氰化物等的测定中;应用更多的为仪器分析法:如光谱分析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荧光射线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等),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等),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库仑分析法),放射分析法(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许多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已得到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气相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仪(GC-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流动注射分析法(FIA),酶免疫检测(EIA)。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S技术在环境科技上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同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并逐步迈向标准化轨道。环境监测实现了监测信息公开,环境管理政务公开,监测系统紧扣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环境监测的地位和形象。

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系统(WPMS)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WPMS可尽早发现水质的异常变化,为防止下游水质污染迅速做出预警预报,及时追踪污染源,从而为管理决策服务。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采样质量控制保证、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和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质量保证三类。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强调全程序质量控制,因此这三大类分别独立,各有其重点所在,又相互关联,表现为水质监测的全面质量制约。下面从质控流程做如下质控措施的分析:

(一)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构

体系和机构的建立是质控的基础。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规范实验室分析测试工作和全体人员行为达到质量目标的依据。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的关键是监测机构的最高领导要高度重视,正确决策,亲自参与;明确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能,做到各部门任务明确,职责分明,认真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同时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二)提高人员素质,持证上岗

人员素质是质控的保证。人是管理的主体,一个实验室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是对关键人员资格条件的规定尤为重要,只有重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搞好各类人员资格考核认证,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人员管理上一是应该配备满足其工作需要的人员,确保其承担的检测项目是具有资格的人员承担;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类专业人员都能适时接受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培训,以适应检测工作的需要和要求;三是安排调度好其工作岗位和明确职责,保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效能和质量。

(三)重视检测工作的基础环节

水环境监测工作是多人员、多仪器设备协调工作的,质量控制环节也涉及到监测的各个步骤,包括样品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标液的配置和标定、空白试验、标准曲线的制定、天平的检验、分析仪器的检定、玻璃量器的校验、试剂检查等等。做好基础工作,有利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综合分析评价提高良好的基础。

(四)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质量保证

水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从水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水样,通过测定和数据分析,推断、评级所处水环境所具有的水质特性。在样品测定中,误差总是存在,在实际分析中并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真值,测定中的数据只能作出相对准确的估计。所以定量分析的结果必然存在不确定度,需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数据处理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监测数据的记录整理、监测数据有效性检查、监测数据离群性检查、监测数据统计检验、监测数据方差分析和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综合分析评价工作在水环境监测质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及监测效益的发挥。作为最终环节,它以综合技术为手段,完成监测数据向水环境质量定性结论的转变。因此,综合分析评价技术是高层次的信息加工、分析、利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监测机构的水平。

四、声环境质量监测的具体措施

影响噪声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强度高、影响范围广,是影响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要改善城市的声环境质量,必须严格执行城市噪声管理条例,力争控制噪声污染程度。具体措施:

1.要加强车辆管理,控制交通噪声,应对主要道路实施禁鸣,并逐步扩大禁鸣范围,禁止高噪声机动车辆进城。

2.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应贯彻实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条例,按法规规定对打桩等噪声、强振动施工进行时间、地区、使用情况及设备类型限制。

3.应加强生活噪声监督管理,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城区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噪声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加强对生活噪声监督管理。

五、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责任追究制

从体制和法律机制上对环境监测质量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于因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领导工作不利,不与重视或无故行政干预,导致其下属环境监测站在质量管理方面出现重大事故的,对人为干预,修改监测数据的授意者和实施者,视其情况给予相应行政追究,或令其引咎辞职。触犯刑法的,则追究其刑事责任。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2.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保障措施

保证专项资金投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长期有效运行,保证质量管理人员和质控实验室配备的费用,特别要保证仪器检定、标准样品或考核样品购置、组织或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比对、第三方审核或评审等费用。

国家应加大质量管理科研投入,拓宽环境标准物质覆盖面,尽量开发能接近环境水样的标准考核物质,避免有的监测人员标准样品考核达标,但是分析有干扰的环境水样数据差之千里的情况。标准物质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监测人员分析环境水样的能力。

应完善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为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标准化管理尚不规范,标准的制定、修订、发行与清理等工作跟不上监测技术的发展步伐。标准的颁布发行信息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保证渠道畅通。避免标准、规范变更了,基层监测单位还不知道,还在执行旧的标准和规范。

3.提高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站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在意识形态上存在“重行政手段,轻环境监测”思想,认为监测站是纯粹花钱单位,只赔不赚,同时客观上缺乏对环境监测工作性质及业务内容的了解,故在监测站业务资金、人员配置、技术培训等方面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使得一些监测站在业务开展方面资金溃乏,技术力量不足,有心无力,不仅严重制约了监测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打击了监测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机制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过程的重要产品,其生产过程包括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是典型的个人活动,即生产者是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独立活动。环境检测部门在接受上级领导机构及第三方的公正审核性监督的同时,应完善自我监督机制,开展全程序的质量管理监督活动,完善质量管理程序。

完善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强制考评机制,以计量认证强制手段推行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通过认证工作,迫使监测站全部工作都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去。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使每一个参与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责任明晰,有据可查。如此,则大大加强了监测数据传递环节的相互制约性,增强了监测人员的相互监督性。在上级监测部门对县区级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考评工作中,应当建立一套科学、量化,能够涵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素的考评体系来考评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而不是仅局限于标准样质控考核等较单一的考核手段。

5.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环境监测工作对我国环保保护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抓好人才引进和人员能力培养工作。对于从业人员,应该加强业务水平及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提高全员的工作能力及整体素质。同时,要采取相应的职能考核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能力,督促从业人员对先进技术和技能的学习。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环境监测部门间的业务交流工作,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议,对业务技能优秀和工作积极的环境监测站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对先进高效的业务技能进行推广,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监管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前言

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是与环境分不开的,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的增强了环保的意识。重视环保的同时,也更加提高了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如果想要完善环境监测工作,那么,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得监测结果准确、客观,为制定改善环境的方法、措施带来可靠的依据,从而也能够达到环保的目的。所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不断的强化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1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技术的逐渐提高及环保管理要求的增加,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及任务也在不断的增加。一般来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关键部分,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关系到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所以,强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对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便开始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建设,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环境监测站都已经达到实验室质量的标准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环境监测机构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构建并强化更高水平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2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工作,一般来说是比较的有难度,同时也是十分复杂的。所以要求监测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素质水平,要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了解管理方面的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便需要一些高素质人才加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队伍。不过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还是比较的缺乏,换句话说这些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是很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管理方面也不是很专业,因此导致没有较高的管理效率,这样的工作人员不利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的强化。因此,如果想要不断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便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2.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依据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虽说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还不够健全及完善。如果没有足够依据的法律法规,那么便会阻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的开展,影响到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水平。所以,要充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质量管理工作依据法律开展。

2.3 缺乏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如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那么便会造成质量管理人员的任务不明确,这样的制度会造成一些员工没有较高的积极性,所以在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工作人员不能够主动的承担责任。还有一个问题是,环境监测机构没有反馈的制度,这样会影响质量监督与管理的作用,没有及时的监督,是不能够依据环境的变化及问题,及时的调整工作状况的,换句话说便是不能够及时的依据监测的结果反映情况,针对环境的问题及时的应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2.4 环境监测机构没有足够的质量管理意识

依据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一部分环境监测机构,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质量管理的意识还是不够强化,比较弱。一些监测机构的监测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实验室及监测站的肯定,一旦通过了评审,那么对待环境监测的态度,便没有监测前那般的认真,这样的态度会影响监测的结果及水平。

3 强化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及素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管理人员的水平较高,那么便会提高管理的效率,如果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那么便可能对整体的管理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不断的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比如说可以制定一些有关人才培养的计划,对质量管理人员按时进行有关的培训及教育,依据计划逐步的充实管理人才的队伍。要在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学历要求,同时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思想道德。还有,可以在质量管理机构的内部也要建立奖罚机制,对工作认真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对工作不认真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奖罚分明能够调动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构建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

3.2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如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的作为依据,那么便会对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形成一定的影响。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也能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要不断的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监测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展开工作,不断的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3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强化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还要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环境监测特点的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要规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把质量管理工作分到机构的每一个人,这样能够更加分清每个员工的职责,只有明确并了解了自己的职责,那么便不会在工作失误问题出现的时候,互相的推卸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出现工作失误也能很快找到直接的负责人,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建立机动灵活的反馈机制,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使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能够应对不同的环境变化的要求,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为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3.4 提高环境监测部门的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环境监测部门的质量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宣传、培训以及实际工作等多种途径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带动员工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因为只要质量管理的领导对工作重视了,那么便能有效的组织领导管理工作。所以每一个质量管理的领导都要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当作重点的工作对待。另外,也可以加强全体环境监测人员的参与意识,使所有员工都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在整个机构内部形成重视质量控制的氛围。最后加强质量管理机构建设,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创新管理理念。只有环境监测部门每一位成员都加强了质量管理意识,才能够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水平及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强化环境监测的质管理体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条件, 是环境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法及措施,面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比较落后的现状,需要不断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渐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加快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夏新,刘伟.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中国环境监测,2007(1).

环境监管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立法机制;革新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5-009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5.046

绿色发展思想下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助推作用。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此种情况必须予以遏制。为此,尽快完善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工作水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环境质量日渐好转。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1.1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基础且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进而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用以指导相关工作。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不足以支撑全部的环境保护工作。因此,通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使其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面支撑,进而取得重大成果。

1.2增强环境监测能力

在社会不断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生产节奏的改变,环境问题开始表现出连续性、综合性、追踪性的变化趋势,这也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从原本的周期性工作转变为连续性、综合性的监测。不仅如此,由于各种监测技术不断更新,监测设备不断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但是,部分部门单位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新技术、新设备,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阶段,不符合社会发展。因此,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部门单位的环境监测能力。

1.3促进经济发展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环保意识低下,尤其是部分污染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对环境恶意破坏,致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可以引起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约束不到位

法律约束不到位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虽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文可以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但是,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情况看,这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从这些法律条文的实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针对环境监测单位的职责、标准等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并未从细小的地方做出详细阐述。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条文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难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指导。不仅如此,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存在和国家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展开。

2.2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等级分类看,其主要是分为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环境监测单位的等级不同,在整体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职责也都不同。就国家环保部门而言,其核心工作就是规划整体的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方案,并对各省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而市和县这两个级别的环保部门主要是落实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接受省级环保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在这一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当中,各级层职权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市、县这两个层面,甚至存在一定的工作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还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偏低,地方财政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开展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阻碍,致使管理体制运转不畅。

2.3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部分工作环节,更是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高级专业知识。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具有高学历人才的占比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7.5%,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比不到10%。这一比例如果只考察县级单位,还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工作人员的缺少,是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3.1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约束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的手段,加强法律约束,才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发挥作用。首先,对环境监测工作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的定位,尤其是对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予以明确,以便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展开。其次,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的阐述,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的工作的操作流程,遵守标准等必须予以明确规范。最后,加强法律的监督。环境监测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其和法律本身的目的是一样的。因此,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说,应该法律规定中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行为、过程、结果、效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以此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可行性和可操行性的考虑。只有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切实作用。

3.2革新环境监测体制

基于当前体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必须对其重视起来,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环境监测体制进行革新,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首先,建立垂直均布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以国家环保部门牵头,以此布置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垂直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职权不清的问题,明确各级层环保部门的职权。其次,构建灵活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是导致环境监测体制运转不畅的一大原因,因此,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及时迅速。比如,可以细化各级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机制,将过去的统一管理革新联动管理,扩大环境监测司职权,赋予其一定的行政职能,加强相关工作的落实。最后,搭建第三方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机制,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透明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升其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组织公益机构和民间人士组成第三方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对各级层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顺畅运行。

3.3构建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基于当前高专业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构建一支具备高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进步。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和当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以提升现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其次,基于和当地高校的合作机制,直接从高校引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对其着重培养,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后备力量。最后,建立淘汰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逐步淘汰素质水平低的人员,补充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4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却对其形成了不小的阻碍。基于此,应该完善立法、革新机制以及构建高素质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以促进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池怡,潘见阳,徐伟.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5,(7).

[2]卫新亚.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11).

[3]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