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物流的看法

智慧物流的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物流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物流的看法

智慧物流的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牵引机制;物联网

秦皇岛市的发展目标有别于河北省其他内陆城市,秦皇岛市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战略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拥有较强轻重工业基础的河北省其他地级市而言,秦皇岛市虽然拥有中阿化肥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铝业有限公司等第二产业中的知名大型企业,但是由于行政区划内拥有“夏都”北戴河区、“天下第一关”所在地山海关区,出于对优美自然风光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秦皇岛市在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的选择并不丰富。本文即从如下几个问题入手,重点探讨了秦皇岛市如何选择和确定具有经济拉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集中体现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世界产业发展的置高点,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争相发展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具有科技含量高、环保效益好、能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等特点,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节能减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材料得出,哪些国家高效发展了这些产业,这些国家就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而言,我国如果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就要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普遍的看法是,我国政府定义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秦皇岛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的科技引领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等显著特点,因此,秦皇岛市在如下方面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生动力。一是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需求。秦皇岛市对于自然环境的高标准体现在:这座城市既是中国的避暑胜地,也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是城市的一颗明珠,仅以北戴河区为例,2014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2.49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9万人次。除北戴河区外,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海港区、抚宁区、昌黎县等地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山海关区更是著名的旅游景观地。由此可见,旅游业是秦皇岛市的支柱产业。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也将秦皇岛市列入“三轴”中的京唐秦轴线,秦皇岛市承接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的部分教育养老休闲等城市功能,这就要求秦皇岛市必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对于地理优势的利用需求。秦皇岛市所处的地理区位具有极大优势,秦皇岛市是连接东北经济圈和华北经济圈的枢纽,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自古就是扼守华北平原、抵御东北部游牧民族入侵的战略要地,这种情况在明朝中后期变得尤为突出,东北和华北的各种资源能源交换必须要通过秦皇岛市陆路铁路交通进行。秦皇岛市拥有天然不冻良港,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是我国实现“北煤南运”的枢纽港口,运输量可占到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50%。秦皇岛市目前拥有山海关机场和北戴河机场2座机场,虽然2座机场都是支线机场,但是一座中型城市拥有2座机场的情况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显然秦皇岛市具有海陆空的全方位交通运输比较优势。

三是对于教育文化优势的发挥需求。作为一座人口数为306万的非省会、非副省级地级市,秦皇岛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招生数4.78万人,在校生达15.50万人,人才密度居河北省全省首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坐落于秦皇岛市,燕山大学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河北省全省共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科研能力在全国高校中排名60~70位,燕山大学的里仁学院连年位于全国独立学院十强行列,燕山大学及独立学院的科学研究优势、人才培养实力对于秦皇岛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综合排名百名以内优秀高校一般都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燕山大学坐落于一所地级城市是不多见的。

三、契合秦皇岛市发展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探析

在前述列举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中,虽然秦皇岛市任选一个行业方向都会得到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这样的教学科研型高校给予人才、科研支持,但是由于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秦皇岛市发展高科技行业所需的人才集聚效应无法形成,秦皇岛市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也难以给予高科技行业足够支持。事实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单中留给秦皇岛市的选项已经不多,秦皇岛市的选择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物联网技术将会为秦皇岛市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即发展以物联网技术为内核的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相协同的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好秦皇岛市的地理区位和海陆空交通优势,在硬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燕山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去创造软件方面的比较优势,创造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四、现代物流业如何发挥对秦皇岛市经济的引擎拉动作用

现代物流业由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协同组成,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秦皇岛市地方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一是第三方物流的社会资源整合作用。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硬件基础,秦皇岛市现在已经有部分物流企业,未来可以进一步吸引规模更大、专业程度更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分发挥秦皇岛港、2座支线机场、铁路网、公路网的立体运输优势,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形成规模效应,能将零担运输转化为整担运输,降低秦皇岛海陆空运输的整体成本,创造成本优势,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二是第四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推动作用。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附加值,通过对第四方物流三种基本运行模式和其在中国实践发展的研究,秦皇岛市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参考天津港模式,即秦皇岛港凭借其港口物流优势,去补齐“门对门”运输的其他环节,去做供应链上的方案集成商。这就要求秦皇岛港必须要去大力发展足以指挥整条供应链和开展多式联运的信息管理技术,必要时需要开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或系统,秦皇岛市地方政府可以参考宁波等地的作法支持秦皇岛港。

三是物联网对现代智慧城市的契合作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定会导致先进物流技术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条形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PS和GIS技术等将会连接商品、人才、网络,这些基于提升物流效率的技术,将会最终实现人和物的互联,将会实现所谓的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是很多城市的建设口号之一,但是智慧城市仅仅是现代物流城市的一个副产品,秦皇岛在成为物流城市的同时自然会成为智慧城市。

五、结论

秦皇岛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风光在成为城市名片和固有优势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新兴产业的选择,城市中心和发展重心的向西移动就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秦皇岛市的城市定位趋向,秦皇岛市的城市规模和人口现状也决定了城市难以成为科技之都。秦皇岛市必须要利用现实情境和现有条件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在区域城市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秦皇岛市就必须坚定地利用物流硬件优势,以嵌入了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业为引擎,去创造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

参考文献:

[1]曹颖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15(08).

[2]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EB/OL].新华社,2015-05-02.

[3]秦皇岛市政府.2012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秦皇岛市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2013-04-22.

[4]姜文超.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综述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06).

智慧物流的看法范文第2篇

摘要: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小件物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有规格小、数量多以及对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这为小件货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铁路物流是我国物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长期以来只注重大宗货运市场,忽略了小件市场的开发,所以铁路货运要想在新形势下继续良好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开拓小件市场业务。作者通过对我国铁路货运现状及优势和国外铁路货运发展经验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铁路货运模式转型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铁路货运模式转型既符合铁路货运自身的发展要求也符合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需求,铁路货运模式转型将是铁路物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子商务;铁路货运模式;转型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也不过20几年,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觑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电商交易额年均增幅高于25%,网上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高于33%。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3万亿,增速达28.6%,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000万人,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消费者与企业越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联系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全球网络交易平台,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交易双方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交易过程大致如下图1所示。由图1可以发现,物流是电子商务中最接近消费者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物流服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交易的质量,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短板[1],铁路物流更是我国物流体系的短板,所以加快铁路物流发展又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铁路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进行铁路货运模式转型,即将铁路货运模式从原来的只注重大宗货物运输转向大宗货运和小件货运共同发展的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以下几点意义:有利于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铁路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增强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铁路货运的服务能力;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些年来,随着物流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我国铁路体制的改革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对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如阙丽娟[2]在新形势下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分析、郭丽红,金福才[3]在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鲍中秋[4]在铁路专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业务拓展研究、汪鸣[5]在我国铁路发展物流的思路及建议中,都深入研究了我国铁路货运的现状,也都提出了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看法,但这些看法局限于时代的约束,没有涉及到政府政策和“互联网+”等有利于铁路物流发展的内容,而且文中案例局限于某一地区不具有普遍性,没有从整体出发去考虑。本文将从铁路货运模式转型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分析,提出适合进行全国货运模式转型的建议。

1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状

1.1铁路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

我国铁路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点多、线长、面广的路网规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铁路机车也有近19990台。这说明了我国铁路具有超强的运力,但这些运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货运列车只在资源供需方之间运转,对其他线路没有充分利用;客运列车运行具有硬性成本,出现载客率低的情况就是资源的浪费[6]。据中铁快运官方宣传其拥有快运专用货车4064辆,公路运输及城市配送汽车2260辆,各类拖车、牵引车、叉车合计1.16万辆,中铁快运的现有业务会使这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1.2服务类型单一,市场占额比例低

我国铁路货运所提供的服务类型较为单一,大部分集中在大宗货物运输上,忽视了小件货运市场。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小件货运市场的潜能不断被开发出来。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快递件数为139.6亿件,2015年突破了206亿件,年增长速度在50%左右。其中2013年国内异地快递件数为65736.68万件。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铁路货运只因小件市场的空白而未能抓住机遇。

1.3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为了保证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长期稳定贡献,也保证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政府出台了《物流业长期发展规划》、《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十三五”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从上述政策的可以看出政府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此时进行铁路物流转型可以搭上政策的“顺风车”。

1.4已实行的转变措施

中铁快运是铁路货运拓展服务范围的一次成功尝试,它开拓了除大宗货物运输以外的市场。不过中铁快运主要承担的是铁路行李包裹、中小学课本和救灾物资的运输,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开拓小件货运快递市场,但中铁快运的发展为铁路货运开拓小件市场提供了经验和物质基础。同时,五定班列、直达运输和铁路快运货物班列等运输方式开通保障了铁路货运的效率。

1.595306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为了顺应时展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及顾客服务水平,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5年开通了中国铁路95306网电子商务平台。其主要职能有提供铁路货运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大宗物资交易服务和提供小商品交易服务。95306网站开通初期,12306网站货运服务功能还会保留一段时间。过渡期结束后,12306网站将主营客运相关服务业务,95306网站将主营货运服务业务,但为了便捷客户使用,二者还是会相互连接的。

1.6“互联网+”的推动

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互联网+”成为一种时代趋势,“互联网+流通”的提出是推动流通革命,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其提出的七项工作任务中有一项是加强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即加大信息化改革力度,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立,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调发展,补齐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短板。

2我国铁路货运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水平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与电子商务相匹配

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原料供应商与产品制造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实物配送职能。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也要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商务相匹配,协同运作,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然而,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铁路物流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缺少先进的软硬件基础,难以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管理,从而难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2.2在电子商务催生的小件货运市场中占有率低

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物流活动已被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瓜分,铁路物流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就必须要提供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基础,实用的组织结构、成熟的企业管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稳定的客户源、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这都是铁路货运短时间内无法比拟的。

2.3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效益。我国现从事物流活动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尤其是既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具有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极度缺乏,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2.4电子商务物流市场制度不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小件货运市场繁荣,导致大量物流企业相互竞争,但相应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难以实现对电商物流活动的监管。缺乏统一的物流准则导致物流行业乱象丛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5体系庞大不便于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铁路货运模式转型,就会使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像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复杂,层级划分明显,员工众多,导致信息和命令传达不及时,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企业来说,良好的管理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

3国外铁路货运模式的发展特点

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上世纪末计算机与通信集合的网络环境的出现,电子商务成为经济活动的热点。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也历经时间的考验,多次进行改革创新。

3.1提高货运速度,实现快捷运输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最为明显的就是对物流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法国铁路快速货物列车为满足客户需求将时速由120~140km/h提升到了160km/h,由TGV高速旅客列车改造而成的高速邮政列车时速可达到270km/h。此外,法国正打算开通客货混合高速动车组或货物专运高速动车组,以缩短货物在途时间,提高货运速度。同样,日本为了提高货运速度,已实现了所有铁路货运列车直到运输,且直达运输列车时速达110km/h以上。

3.2通过多式联运发展综合运输

为了简化运输程序,加快运输速度,欧洲国家提倡进行公路、铁路、水路以及航空联合运输。这一运输方式实现了“门到门”运输,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德国铁路联合运输网络已比较完整,铁路联合运输货物周转量占德铁路总货物周转量的19%。法国也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联合运输网络,大多数联合运输列车在夜间开行,时速可达120~160km/h。

3.3发展国际运输通道,实现区域互联互通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跨国货物运输成为一种常态,为了避免货物转运带来的时间和运费成本增加,发展国际运输通道是必然选择。加拿大铁路公司(CN)的铁路网在美国境内延伸2000多公里,其货运收入的40%来自与美国的过境运输和美国国内运输。最近,中德两国就开放两国间新铁路货运道路签订协议,该铁路在加快两国间的商贸物流速度的同时也将连接中国与西欧,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7]。

3.4建立铁路服务中心,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短板,物流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交易质量。铁路服务中心的建设将会从信息,信息查询和提供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CSC),负责国内和跨境货运业务的统一受理与分配,履行预定火车、受理订单、信息查询、接受投诉和负责理赔等职能。

3.5建设铁路物流中心

为节约成本,进一步提高效率,发达国家将中小型的铁路货运站发展成为集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减少货物在存储和流通环节的成本,实现集约化经营。20世纪80年代德国规划建设40个物流中心,形成相互联系的“货运村”。截止2013年4月,德国建好并投入使用的铁路物流中心已有35个,这为德国物流水平发展较高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8]。

4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铁路货运模式转型

4.1提高铁路资源利用率,满足电子商务对运力的需求

电子商务背景下货物以小件为主且数量多,对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物流压力将会前所未有的大。开拓小件货运市场后,增开货运列车和实行客货混运将提高铁路资源的利用率;进行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可以提高中铁快运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铁路沿线货运站发展成为现代铁路物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和设备;加强95306网站与12306网站的服务职能综合,增设快件查询、业务预约等服务;可将火车票代售点发展成为具票务购买、信息咨询和快件收发等服务为一体的站点。

4.2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与电子商务信息共享

转型后铁路货运可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9]。采用DMIS铁路行车调度系统、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OS铁路货运营销计划系统等信息系统来提高铁路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根据信息能够做出快速反应,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其他物流企业已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的情况下,铁路货运丰富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职能刻不容缓。平台职能的完善将加强双方信息的共享,紧密双方的合作,不论是在客户服务水平还是降低运营成本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我国商务部明确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在此模式下提出的智慧物流这一理念,正是要求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4.3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多的订单

4.3.1提供增值服务

除为客户提供传统物流服务以外,还可以拓展增值服务,如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实时信息变化查询;提供物流方案设计服务,根据货物的性质和客户的要求,可为其制定个性化物流方案,为客户节约运输成本;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功能,对于在物流中心中的货物,客户可以根据货物性质申请抵押,企业进行市场评估后可受理客户申请,这样有利于缓解客户资金周转困难,也有利于增强双方信任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4.3.2巩固五定班列、直达运输和快运货物班列

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和定价值是现在铁路货运中为保障货运效率而实行的货运方案,它配合铁路快运货物班列共同使用,从货运路线,发货时间和货运速度等多方面共同保证铁路物流的效率。直达运输采用专用线路运输,只停靠始发站和终点站,中途没有改编作业,这种运输方式效率极高,但相对成本也较高,运输的货物也单一。

4.3.3实行客货混运

采用客货混运方式,在载客率不高的线路和时间段,可集中安排客运列车某几节车厢进行货运活动。随着高铁的不断普及,使客运列车的运力得到解放,多余的运力可用来进行小件货物运输。这样可以降低客运列车空载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货物发送速度和降低成本。

4.3.4进行配送模式创新

JIT配送: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多为小件货物,订单总量虽多但单笔订单货物数量少,导致货物运输目的地较为分散。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成本角度考虑,就会等同一目的地货物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才会发货配送,这就造成物流时效性降低,客户服务水平下降。对铁路货运来说,可以采用客货混运的方式,提高配送柔性化,对铁路沿线货物进行及时配送,减少了货物在仓库时间和客户等待时间,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充分利用铁路资源,减少成本投入。“门到门”配送:“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相互竞争的焦点,这是衡量客户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0]。转型后的铁路货运可采取联合运输的方式提供“门到门”服务,即实现上门取货与上门送货。发货人联系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派人上门取件,然后将货物集中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将货物以最快速度发出,等货物到站后再由物流中心发出,最后派人送到收货人手中,如图2所示。

4.4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与高校合作实行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只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对高校和企业而言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铁路物流中心可作为高校学生的实训基地,并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铁路物流中心的员工也可以进入高校学习专业知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有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4.5充分利用促进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政策

我国物流体系目前发展不完善,缺少统一的行业准则和物流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物流行业的发展,但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已有的政策法规,开展自身业务。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是对以前政策的梳理和升级,目的就是从政策层面保障物流业发展。还有将在201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商物流实施规范》将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使电子商务行业各方面都有法可依,以此推动电商物流发展。

4.6根据电子商务交易量构建铁路物流网络,优化物流节点布局

我国的铁路网络已经形成,可根据历年电子商务交易量的区域分布构建铁路物流网络,提高铁路物流的覆盖面和针对性,保证铁路货运的时效性。各地的火车票代售点可发展成为铁路货运的营业站点,履行货物中转集散、信息咨询和信息收集等职能。

4.7采用多式联运与混合运输,秉承电子商务绿色环保的理念

要兑现“门到门”配送的服务承诺,就必须要实现城际物流与城市物流的无缝对接即采用多式联运和混合运输。城际间的物流采用铁路运输,城市内的物流采用公路运输,二者相结合,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符合物流活动目的。铁路与公路相比在能耗方面较小,因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也较少,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实行绿色物流[11]。这符合电子商务绿色环保理念。

5结论

铁路货运模式转型,既有国家的要求、市场的需要,也是铁路货运自身的求变。一方面,随着国家建设步伐加快,选择高铁出行的越来越多,铁路客运下降,货运运力不断释放。这让铁路不得不重新思考定位,扩大经营范围,调整主营业务,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子;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行业崛起,小件货运突出,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已被蚕食。从当前及长远来看,依靠我国现有铁路资源,加快其向现代物流转型是我国综合运输与物流体系建设的客观需求,是铁路货运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发挥铁路优势,构建和谐铁路的重要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李仕兵.浅析电子商务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81-82.

[2]阙丽娟.新形势下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4,33(7):30-32.

[3]郭丽红,金福才.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3(3):13-15,31.

[4]鲍中秋.铁路专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业务拓展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20):93.

[5]汪鸣.我国铁路发展物流的思路及建议[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4(10):21-24.

[6]周涛,王朝立.单配送中心多站点的配送优化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3):155-156.

[7]苗蕾,齐向春.国外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特点及启示[J].中国铁路,2009(8):73-76.

[8]刘瑞华.国外铁路发展现代化物流的启示[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3):61-63.

[9]曾倩琳,孙秋碧.信息业对物流业发展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9):102-106.

智慧物流的看法范文第3篇

中国家电企业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外部环境上,过去30年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了,因为过去30年GDP平均两位数,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GDP增长都是个位数,也就是我们说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经营思路、方法都需要调整。

其次,从全世界的产业格局来看,全世界排列的2+3格局,就是惠尔浦和伊莱克斯两大巨头加三星、LG和西门子,这样一个全球白电的格局短期内是难以撬动的。有很多外资品牌重新把中国市场当作一个战略市场来进入,这是从整个世界的产业格局来看。

第三,更重要的是,时代力量正在颠覆着家电行业。因为大家知道移动互联的力量在改变着很多行业,家电行业也不能例外,尤其是移动互联带来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还有一些平台化应用的出现,比如说电商的平台化、物流的平台化,可以预见未来售后服务、维修也会出现平台化,所有家电的管理环节都会出现平台化的趋势。

移动互联对家电行业最大的冲击,来自于技术、思路、工具和方法。以前它改变的是我们“软”的层面,比如流程的缩短、平台化的应用,但是这两年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的思维已经进入到家电行业里面最核心、最本质的层面,就是产品。也就是说,家电行业的“硬件”受到了移动互联的冲击,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

时代的力量大家都能感受到。

随着移动互联出现,家电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以后谁是家电行业、谁不是家电行业,这条边界越来越模糊,会有很多新的思维、新的打法。

还有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家电企业在以前美好的年华里面失去了转型升级最佳机会,我们转型升级应该在十年前就开始了,但是我们没有开始,失去了战略机会。大家意识到过去中国家电行业大规模、低成本的商业模式失效了,中国家电企业在世界产业链地位弱小,主流产品做不了,高端产品也做不了,国际化水平低,品牌走不出国门,创新产品没有。

我个人的看法,中国的家电,尤其是白色家电,跟世界产业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这是目前我们中国家电企业面临具体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四面八方,但未来给我们的机会和空间是有限的。

面对这些挑战怎么办?我认为,任何中国家电企业,包括美的,有三个课题必须要回答。

第一个,随着中国家电企业大规模、低成本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失去效果之后,我们如何培育一个新的竞争能力和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

从人工成本看,按照美的的情况,在整个东南亚,我们直接工人的成本只有新加坡比我们高,美的一般管理人员的工资跟台湾地区持平,中层管理人员已经高过日本,包括招聘的一些专业人员,高级人才的收入水平已经跟美国接轨,所以我们没有成本优势。过去家电企业成长起来就靠这样一种商业模式,现在这种商业模式失效了,我们靠什么商业模式?过去我们没有培育这样一种新的能力,新的能力是什么、新的模式是什么,要我们回答。

第二个,我们如何融入移动互联的新时代。大家都知道,基于PC端的互联网在过去颠覆了一大批行业,也涌现了一大批新型企业,现在我们正在进入基于智能手机端的移动互联时代,如今大约有8-10亿个智能手机终端。我们看好未来是一个物联网的时代,包括我们讲的智能家居、智能小区、智慧硬件,未来中国可能会出现两百亿、三百亿个智能终端。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会有新的巨头诞生,一批旧的巨头倒下。

第三个,我们必须要回答的就是,我们凭什么去全世界竞争。比如说美的提出要全球经营,你以前靠低成本去OEM、去贴牌,今天你凭什么实现全球经营呢?你是凭你的品牌能力、价值能力、创新能力还是你的核心技术优势呢?这要打一个问号。

智慧物流的看法范文第4篇

近日,由央广网、一亩田和天天果园、味道网联合举办的“互联网+农业的路径和变革”论坛在北京举办,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一亩田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天天果园副总裁陈嘉杰等嘉宾出席,共同探讨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机遇。

王小兵: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王小兵在论坛上表示,“互联网+农业”是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根本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给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农业,要用现在的管理理念价值链、供应链来武装整个农业产业,要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进行全面对接。”王小兵首先用“三个要”对“互联网+”做出了诠释,在他看来,“互联网+农业”就是要把农业加到整个互联网行业当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生产方面,互联网+物联网。打造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的自动化水平,通过农业生产环节来治理农业生产相关的环境因素, 通过对农业的生命体本身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实现农业的自动化控制。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发展节能、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动力等节本增效的互联网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是在农业流通方面,互联网+电子商务。主要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王小兵强调,农业的电子商务不能简单理解为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或者购买生产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农业产业体系,即要从过去的“以生产为中心,农民生产什么卖什么”,转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的模式上来,从根本上解决未来城市居民的购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主体扮演着不同角色,也发挥着不同作用。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一亩田、天天果园等农业电商企业异军突起。农业部门要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把区县市经营主体和京东、阿里、一亩田等大型电商平台进行有效对接。

三是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从管理上提供科学的决策,真正实现靠数据说话,增强政府、企业和生产者决策的科学性。

四是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部目前正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去年已经在全国10个省、22个县进行了信息农业试点。把农民所需要的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腾讯企业服务集于一体,把每个服务站作为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关键点来扶持。我们计划今年继续试点,从明年开始进入整体推进,准备在“十三五”期间把全国的58.8万个行政村连接形成一张大网,其实这张大网也是一个农业的大数据。

“互联网+农业会催生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产品、产业、企业和商业模式。一亩田就是一个典型。未来还会催生更多的互联网工业企业,农业大数据企业以及国外电子商务企业等。”王小兵说:“整个互联网的企业最终都是服务,服务才是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互联网+农业”的未来发展,王小兵表示,整个互联网+农业未来的前景是美好的,希望农业能够搭上“互联网+”这趟列车,飞奔起来。

张新红:互联网+农业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本次论坛上,谈及“互联网+农业”的关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用一个词进行了高度概括:融合。在他看来,互联网发展至今,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技术、网络、基础设施、渠道、媒体、产业、思维等。在这么多的属性中,不能习惯用哪个就把哪个加进去,而且,互联网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未来会有更多功能、更多属性,应该都储备进去,这样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

对于“互联网+”的对象,张新红表示,“互联网+农业”就是要把互联网的所有属性及功能与整个农业生态体系的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全要素的、全面的融合。

张新红提到,在讲“互联网+”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盯着互联网,因为我们在讲“互联网+”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不单是互联网能够简单代替的。张新红分析,这些信息技术可以分三个层次,首先互联网本身,互联网本身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具备这么多的属性和功能之外,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互联网本身也在发展,它永远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其次,除了互联网之外,还有包括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工艺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都在大力发展,也正因如此,技术仍然在快速变化,而且正在不断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此外,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考虑“互联网+农业”的时候也必须把这些技术层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并清楚意识到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可能带给我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互联网+农业’其实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全面融合的一个过程。而这些技术的创新应用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互联网+农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张新红表示。

高海燕:互联网如何重构农业生态体系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正在被重新定义。一亩田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认为,“互联网+农业”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生态体系的重构上。未来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将由平台型主导,因为其商品品类较多,交易规模较大,服务能力较强,如结算、物流、标准化、信用等,平台实际上是交易服务商,平台越强其获得的交易能力越强。

高海燕介绍,一亩田集团以“互联网+农业”的B2B模式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主要提供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撮合买卖双方完成交易。目前一亩田平台活跃的大宗采购商达22万个,在线供应商达210万个,每日有效信息量30万条,农产品品种达到1.2万种,涉及国内1972个县市,覆盖国内产地1.3亿农民。截至今年6月10日,一亩田每日平均交易金额达2.5亿元,峰值达2.8亿元。日影响交易额达8亿元。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6日,一亩田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行业观察者预计一亩田今年平台交易额将突破1000亿元。

“一亩田决不做弯腰捡钱的事,我们朝着规模一路狂奔,我们以帮助农民卖农产品为起点,但不是贸易商的模式,在交易额未达到1万亿之前,一亩田选择不盈利。我们是为了形成规模以后,来创新农业市场的规则,重新来调整这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个类似于公共服务的平台,为中国真正现代农业服务。当一亩田交易额达到万亿时,开始释放标准,制定农产品流通领域新秩序。”

“不可否认,今天的农业市场生态确实存在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流通效率低下、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等,具体表现在农产品滞销。今年5月,广西、安徽等地西瓜发生严重滞销,6月底,陕西周至大量油桃滞销,果农无奈倒进河道。”高海燕称一亩田拒绝滞销,总体上有这个能力,但不能说100%有这个能力。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今,一亩田已经利用互联网在全国解决滞销事件60多起。他认为,当前农业领域的滞销本质不是生产过剩,而是信息短缺直接导致的,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数据分析,将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问题。

此外,农业还面临着融资难、物流难等问题,高海燕指出,信用上的短缺使中国农业与金融相离很远,而没有资本和金融的流动根本不能迎来农业现代化时代。有责任有能力有效率的第三方平台才能通过利诱机制来遵守规则;对农产品电商而言,最后一公里和冷链物流是两大痛点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最后一公里,农村缺运力,冷链物流,农村缺设施。对此,高海燕有不同看法,他表示,农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业务不对称的问题,本质上是我们业务规模和物流形态之间不匹配,业务规模的利润不能覆盖物流的成本,这才是核心,而并非设施的短缺。

“一亩田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平台,我们对市场的认知从来不是来自带有空调的办公室,而是实践。我们队伍70%的人力资源都投放在农村,我们也可以叫做‘脚上沾有泥巴的电商平台’。高海燕激动地说:“ 一亩田为中国现代农业而来,为创建中国农业的新文明而来,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真正实现生产智能化、产品安全化、流通高效化。”

陈嘉杰 :生鲜电商现在要降价,提升用户体验

生鲜电商一度被誉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围绕这个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已达4000家,支撑4000家生鲜电商的是背后巨大的消费市场。

对于“互联网+农业”,天天果园副总裁陈嘉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和农业像恋爱中的男女,当双方都发展成熟后,自由恋爱一定能有好结果,尽量别“父母包办”。

现在生鲜电商很火、投资很热,但众多生鲜电商中鲜有大量盈利,几乎全部在亏损。“盈利是分分钟的事,但不是现在要考虑的,目前要做的是降低价格,提高用户体验”,对于未来天天果园的盈利状况,陈嘉杰显得很自信。他介绍,做生鲜电商没有捷径可以走,天天果园用6年时间打造了独有的“综合供应链”体系,从商品的源头挑选、运输、存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均进行严格控制,这套标准也是目前国内生鲜电商的最高门槛。

“天天果园跟今天来的很多公司都不一样,我们更偏向于消费者,更偏向于互联网,很多人说我们是水果搬运工,其实做个合格的搬运工挺不容易的,我看到99%的生鲜店真的只是搬运工而已,不会考虑去做供应链,不会把这么多的链条和国内的这些生产商做分享,我们觉得合格的搬运工应该是对上游用户,包括下游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陈嘉杰表示,天天果园是一个桥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和国外的农场协会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也清楚地了解了国外农业的产业化程度。通过学习,天天果园正在把这些好的经验复制到国内,将好的种植技术引进国内,提升国内产品的品质。

智慧物流的看法范文第5篇

作为金融创新背景的云计算时代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呈现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点。使计算技术和应用创新相互交错、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型计算模式及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呈井喷式涌现。

云是对互联网资源的一种形象说法。云计算即基于云的计算,这里互联网上的各类计算资源都可以视为云,而云计算则是通过基于网络的一系列新的计算技术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按需获取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的网络应用模式。其中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与服务资源。而云计算的模式可以实现为用户在资源共享中提供最快捷的服务。从技术看,云计算包含了为解决大数据计算问题而形成的虚拟化的系统集成配置、网络计算、Web2.0、海量数据下的存储管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等主要技术基础。云计算也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服务方式。

云计算之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资源从特定硬件中解放出来集成使用和分配,允许组织从一个控制点来管理关键的IT资源。其意义在于使满足业务需求的计算资源可以更加广泛、运用更为有效,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管理和应用海量数据,实现网络上的各类用户的各类业务资源(如知识与信息)实现实时、高效的共享与协同。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技术则是支撑云计算的重要基础平台。Web2.0平台的应用开启个人互联网时代,终端用户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个人成为网络进步的主体角色。SOA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模块化、组件化,使用户打破组织界限,实现企业内部及外部的高效协作、资源分享、分散或共同创造。使企业与商业生态环境下的各方合作伙伴、客户的流程衔接变得更加简单,多方协同更加高效。

面向公共云、局域云和私有云的云数据平台建设,以及面向海量多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使企业和其他用户拥有更多可获得IT资源的数据服务,从而提升其信息应用和决策能力,实现企业信息化新拓展。促进新兴电子商务与物联网建设,引起生产和流通领域革命性变化。由此催生出所谓智慧企业、智慧家庭和智慧城市,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生存环境。IT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共享运用,还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信息化路径,从而使等量的IT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信息化应用效果。

云计算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态

由于云计算技术带来的商业生态中各合作伙伴之间多方协同、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信息更加透明,服务在合作中更趋标准化,自主服务将更为流行,按需所取的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企业服务的可扩展性要求也越高。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给人们生存方式带来一系列改变。

商业活动摆脱时空局限。企业商业活动可以表现为资金运动、物资运动和信息交换的整体。在云计算的背景下,依靠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共享、依靠物流网的物资流通和依靠金融网的资金交流,商业活动不再依赖于时间、地点。商业活动的决策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依靠某个终端进行。信息与信用成为一切商业活动的本质。只要有信息和信用,交易活动可以依靠网络瞬间完成。

改变企业的定义。企业界定不再依靠产品、资本、场所和员工。互联网实现了企业更深层、广泛的价值联系。产品不再是企业的标志,企业通过外包可以将产品生产、销售都委托其他企业完成;资本也不是企业的界定,在资本相互渗透的时代,企业之间的资本互持,投资者的投资多元,企业资本只是企业契约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也不再是企业的界定,企业不一定要有自己的固定员工,通过劳动服务协议可以把任何环节的劳动委托给其他实体进行;场所更不是企业的界定,在互联网时代,客户日益便利地靠自助享受金融和商业服务,企业则不过成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后台而存在。甚至信息的后台也不是企业的界定,作为企业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管理,也可以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本质属性则是靠信用支撑的一组契约。

经济活动依靠价值网络生存。云计算推动产业分工深化。通过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原来靠内部完成的生产环节转由外部实现。企业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成为网络时代的特征。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靠其他的企业。企业的供应链、销售链所形成的价值链,更依赖于其信息链、物流链,并成为价值网络中的一支。支与支之间结点相联,企业则是网络中的结点。通过这个结点与整个网络相联系,而这种联系,实际上是通过相互间一组收益和风险分配的契约而存在。

合作共赢成为基本经济生态。在价值网络生存中彼此依赖性增强,个体越来越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与整体共生。相互依存而创造整体价值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价值增长的过程。这种合作是以彼此的需要和共同的价值成长为前提的。没有共同需要就没有合作,而合作不能共赢就不可长久。信誉则是支撑相互合作的前提,它决定相互合作选择的优先次序。

经济社会信息透明度增强。云计算通过计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一系列大数据技术,使我们更加便利地共享信息。这就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竞争不公平和商业欺诈。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的背景下,都能清楚地把握交易活动的收益和风险,从而都能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和风险偏好作出判断,使每一个交易都能实现合作共赢,从而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整体上增加市场主体的福利。

知识稀缺性进一步增加。在云计算的环境下,使大量信息形成共享的条件,但传播和共享的信息,主要是可编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这类知识信息的稀缺性下降。然而,海量信息的有效运用的能力,即按一定目的挖掘、组合、运用可编码信息的能力,其本身是不可编码的。在信息海洋中,你的信息灵敏性和驾驭信息、组合资源,使之创造价值的能力成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例如合格的企业家是具有这类知识的人才之一。

在同一信息共享的平台下,谁能最有效地按价值追求目标组合利用信息,谁就占有先机和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竞争更趋激烈,而创新的机会和平台更大,利用海量信息和共享数据平台下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时代的金融生态

云计算给金融业带来一系列重要改变。

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依赖性减弱。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投融资者提供媒介。银行以其强大的信用,实现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间接融通。即资金富余者将钱存入银行,而需要资金者从银行贷款,银行赚取存贷差作为收益来源。随着信息与交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大大提高了客户信息的透明度,投融资者的直接融通日益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于是债券、股权市场活跃起来。通过证券市场直接撮合成为社会融资中更加主要部分。而小额贷款机构的大量发育,也使投资者与贷款中直接联接。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由于信贷共享和投融资者之间直接融通的渠道多元化,将逐步被其他提供流动性转换和财富管理的新金融机构所取代。

银行与一般企业界限模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如支付宝、快钱等支付公司,已将业务发展到为中小商贸企业及制造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支付结算综合服务方案,乃至提供贸易融资便利,并可提供传统银行不能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客户依存度。阿里巴巴2010年就成立两家小贷公司、为淘宝和天猫上的用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服务。2012年“光棍节”一天的电商交易量超过银行交易量的总和。上海组建一家会员制的小贷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投融资俱乐部,通过规范的授信调查向会员介绍贷款,由会员认购。美国也发育着所谓人人贷公司,这种类型的利用网络技术形成的投融资撮合平台使投融资者摆脱对银行的依赖,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自己的投融资安排。

社会信用体系重构导致金融体系变革。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引起经济活动主体信息构成的变化,从而改变着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公共的信息和信用平台逐步建立起来,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为企业及个人了解关联各方创造了条件,许多中介服务机构就必须转型;挖掘信息以满足特定目标需要的综合评级和信息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经济社会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多样化,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转型,以满足金融需求变化的需要。企业借助其供应链、销售链和其他价值联系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形成新的信用共同体,从而衍生出金融体系的支付清算和资金融通的功能,引起金融体系的重构。

电子货币改变人类经济规则。在网络时代特别是云计算的背景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属性已经改变。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现在货币的价值不再对应于某种特定商品,而事实上只是一种符号,其价值取决于一系列商品货币的比值关系,取决于国家赋予的货币信用。国家事实上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购买国家债券或置换企业债务的方式,不断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总量。而货币总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后果则由货币流动速度、国际化程度、生产能力及总供求情况决定。在电子货币的格局下,一方面借助信息和信用网络,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流通速度,减少对货币流通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可交易的对象越来越多,货币成为一切财富转换的中介,从而又大大增加对货币的需求;由于作为流通媒介的多元化(如一切具有流动性的财富,如股票、债券等都可以作为交易媒介),由于信用也可以作为交易的保证,从而可以替代货币作为信用中介,货币的计量十分复杂,国家对货币调控手段也多样化,又由于货币政策可以受到其他政策的对冲,因此宏观调控也变得十分复杂。

金融服务的更加个性化。金融化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看法,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的资产收益在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各种投融资工具、各种风险分散工具爆发式涌现,以满足人们财富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家庭理财、企业理财成为社会财富配置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正是适应和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在满足主体个性化、便捷化需求方面的能力,成为竞争力的基础。

金融风险呈现系统性和全球性特征。其一,金融供求主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云计算的条件下,日益深度发展时,各主体之间彼此的依存度增加、价值关联增强,同时风险也依价值网络扩展,经济主体的风险的关联度增强,为防范风险而形成一系列产品、工具和机构,又进一步使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化,价值和风险的关联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的扩散、叠加、放大的内在机制。一时一地的局部风险,可以迅速扩展为系统性、全面性风险。其二,互联网和云计算带来的经济的全球化,使金融风险在世界发生时,一国难以独善其身。一国的风险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国际化的其他金融工具、生产和贸易的相关联迅速向全球扩展。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增加。其三,经济和金融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信息化安全成为经济社安全的最大难点、重点。一旦信息体系破坏和黑客侵入、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信息资源的扭曲和传输障碍,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金融监管不断变革。在网络2.0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价值跨时间转换,财富随空间转移,经济主体之间需求日益多样化,套利机会日益复杂化,价值联系和风险的传递也十分复杂,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越来越难以控制。由于信息共享克服了部分信息不对称,而信息的组合又形成新的信息不对称,机构仍然通过创造信息不对称套利甚至欺诈。随着金融脱媒、影子银行体系的大量繁殖、金融创新爆炸式增长,由于监管始终滞后于创新,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监管也必须随之加强。这种变革沿着三条线索进行:监督信息披露、监管资本补偿能力,监督风险传递路径。真实的信息披露,充足资本水平和有限的杠杆率,始终是防范风险的主要内容,而且越来越趋严格。而在计算资本充足水平时,对资产风险状况的评估及可能的损失、对资本的有效性及风险抵补能力,对由于关联责任可以带来的或有债务都有新的界定,并与时俱进地规定新的内容。

云计算与银行业的变革

云计算加快了银行业从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金融服务商的转型。引起客户服务方式、市场竞争与行业合作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和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在网络金融的时代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款人不断把资金从收益低的存款取出,转而购买其他收益较高的资产;企业不再通过银行而是借助发行股票、债券、票据等直接从金融市场筹资;电子货币的出现与兴起,第三方支付公司日益取代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使得传统银行作为交易网络的支付结算中心功能逐步减弱。网络商务基础上引起的网络金融服务,又使银行作为投融资中介的功能弱化。正因此,比尔·盖茨预言“21世纪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灭绝的恐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和兹维·博迪也提出,如果单就存贷款业务而言“我们需要抛弃银行,并以共同基金来取而代之。”因此,银行业必须适应信息化环境和金融需求的改变而转变。

银行客户服务方式的转变。从客户角度,自主服务成为主流。云意味着更低成本、更有效、更自主的金融服务,更新的客户体验。客户对物理网点和柜台的依赖减弱,通过网上银行、移动网上银行可以办理转账、消费支付甚至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取现和存款也可以借助各种自助设备完成,自助服务迅速替代传统的柜面业务。原本需要由银行完成的业务流程,由客户自主完成一部分或全部。由于更高的需求响应能力,借贷双方在充分的信息沟通条件下,可以自主确立借贷条件,由征信等系统实时协同,客户自主完成服务。从银行角度,银行的主动服务成为生存之需要。银行借助与客户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发掘客户的金融需求,量身定做金融产品,针对不同客户展开个性化服务。银行产品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拓展,以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为此,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开辟更广泛的内容,这样可借助金融市场更广泛的专业分工,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市场竞争模式改变。在云计算条件下,信息运用更加充分、竞争表现为深度竞争、系统竞争。例如对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云端的从采购到支付的流程处理支持,并实现客户业务流程与银行支付结算、信贷、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竞争中的主动不再依赖于单一产品或渠道的优势,而是运用一切资源的能力,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掘能力。银行将改变营销模式,可以围绕客户的关键业务与财务活动,为同类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支持,并向客户营销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客户贡献度。银行可以利用云实现行业内及跨行业的合作伙伴更紧密的多方在线协同,打破物理网点、开户行、业务资质等因素对银行业务发展的限制,从而延伸至当前无法服务的客户群体与市场。银行收入模式也发生改变,变单一的的利差收入为多元化的理财服务收益。银行不再是以存、贷、兑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商业银行,而转为综合信用和信息服务中介。在新的竞争时代,联合竞争和合作共赢成为一种普遍模式。银行的竞争力表现在作为行业资源的整合者,在产业链上扮演新的角色。而所有金融机构,依靠价值网络中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彼此相互依存。

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云计算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和公共关系的管理将引起新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社会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务管理逐步取代劳动管理,使企业经营管理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的IT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产品管理,乃至其他后援业务环节,都可以委托给具有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技能的公司进行。在改善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银行可以利用云更灵活地整合内部知识与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分配管理资源并优化流程。

系统的管理流程再造成为可能。银行的业务管理流程化操作,后台业务集中处理、制度规范流程化、流程管理信息化、审核要素切片化、岗位责权明晰化。绩效管理全面覆盖到每个组织岗位,并建立资金转移定价、模拟利润分配等管理机制。在内部资源管理上,优化配置银行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IT资源。由于云计算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产品模型、定价模型、风险管理模型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在客户管理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管理更有针对性。在云计算的条件下,银行业务处理减少了对网点和人力的依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理念得到更充分体现,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