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从依靠工业驱动转向依赖知识经济,知识产权成为占据竞争制高点以及参与财富分配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知识产权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尝试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及地方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所启迪。

知识产权战略就是以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健全和完善知识管理体系,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的转化与应用,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

在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及地方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所启迪。

一、国外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在近十年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面多是基于国家、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重在探讨知识产权制度与其创新战略、提高竞争优势、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从以卜几个方面展开:

(一)从国家层面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KeithEMaskus(2002)认为知识产权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复杂的,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是起促进作用或是阻碍作用要视国家的具体环境而言。CIPR(2002)认为支持建立有力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刺激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此外,JohnHagedoorn,DanielleCloodtandHansvanKranenburg(2005)对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对国家研发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伙伴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具有相对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司会选择研发合资伙伴而不是合同伙伴。Haley,GeorgeT(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外商直接投资有紧密的联系,弱的知识产权制度将会阻碍外商直接投资,或者使得FDI朝向风险较低的经营项目。而Glass,AmyJocelyn,andKamalSaggi(2002)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与FDI的关系研究建立了一个内生创新的产品周期模型,并且发现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发展中国家对于FDI具有负面的作用。

(二)从产业层面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竟争优势、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GrindleyandTeece,op,cit;K.G.RivetteandD.Kline(2000)通过对知识产权对经济影响的新价值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在高技术行业成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不断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

Hall,BronwynH.,andRosemarieHatnZiedonis(2001)通过对半导体行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的实证分析研究,强有力的表明,在半导体行业每一美元的专利研发费用的产出在不断的增加,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国外学者从不同的产业方向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III:究:DietmarHarhoffandHronwynH.Hall(2002)分析了全球化妆品和洗漱行业的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指明无形资产在工业化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知识产权在企业战略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国家的品牌根据不同的战略理念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7aynel.Clarke&Paul"Itirner(2003)通过对澳大利亚生物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框架,研究知识产权战略与生物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实践提高生物技术行业公司的竞争力;AnnetteVandenBosch(2009)通过对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对保持艺术家收入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并且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在越南对国家艺术市场、文化产业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从企业层面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MarkusReitzig(2004)通过对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知识产权主要通过三个重要途径帮助公司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临时的技术指导,保护商标品牌,帮助形成产业标准。

GaryPisano(2006)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速度和方向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从创新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中成功的获得了利润,对今天的全球竞争,资源的开放具有更大影响。同样,TimothyO''''Hearn(2008)通过对公司成功的知识产权战略与经济绩效的研究也发现,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赚取利润具有巨大的影响。

此外,PaulGemneraad(20''''10)考虑到市场背景和创新战略的经营实战,知识产权组合的管理需要遵循创新战略的指导,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框架体系,通过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战略的整合,可以帮助个人和公司更好的工作,用最低的成本去管理专利组合,并且获得最高的内外部商业价值。

二、国内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知识产权战略不仅作为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其作为经济主体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按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学者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主要从国家、区域和企业三个维度L展开的。

(一)从国家知识产权角度研究

徐明华(2003)探讨了基于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新模式及其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指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应对国际竞争新模式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或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其在全球化经济中进行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的地位。孙宏飞(2009)通过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的战略实施中效果的研究,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并且逐渐成为了世界市场L国家之间竞争和博弈的对象。可见,很多学者认为知识产权战略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焦捷(2008)全面研究了知识产权战略和“走出去”的战略的关系,系统阐述知识产权管理对于全面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走出去”国际战略的深远意义,并且探讨了知识产权对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做作用。

(二)从区域知识产权战略角度研究

李玉壁(2005)指出知识产权与产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效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知识产权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有限性,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新型工业道路的实现。因此,形成知识产权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杨光明((2007)探讨了区域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明作为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高级形态,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扫一造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城市、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而罗爱静,龚雪琴(2010)对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知识产权战略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秉赋的比较优势需要形成良好的战略匹配,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发展。

(三)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角度研究

王黎萤,陈劲,杨幽红(2004)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出发,探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发展,三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共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标准制胜”。强调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田颖男、朝克、陈旭娟((2010)通过对知识产权战略资源重要性的分析,结合内蒙古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和管理现状,总结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经验,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的方法,对企业如何将知识产权战略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知识产权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法定垄断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所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可以超越自然资源和时空的局限,充分整合和配置其它资源,这是核心资源能力转化的高端竞争。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探索,认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学者还有王闻萍(2008)、袁俊(2004),韩国华(2004)、王中(2005)、谢丛(2006)等。

三、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简评

国内外学者对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大量的有价值成果,对后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知识产权战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优势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国内的研究相比较国外的研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1、国内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不系统,并且研究内容更多的是对国外先进战略的介绍与启发上,缺少科学的实证研究和深入的案例研究。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 知识产权 战略管理

21世纪,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深入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其相关因素,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等,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一、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识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 K. 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

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回顾,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尚未深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抵御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华 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Michael.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3]Dan McCurdy, Marshall phelps. Why Execlusion is not profitable[J].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2, 26(11):56~59

[4](日)斋藤优:发明专利经济学[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5](日)高桥明夫 魏启学译:日立的专利管理[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6]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7]何 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 平 马 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10](日)儿玉文雄:发明专利经济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研究数量;研究内容;现状评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5-0138—04

一、企业知识产权研究量化分析

(一)文献选取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行业标准全文数据库、国外标准数据库、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德国Springer期刊数据库、英国Taylor&Francis期刊数据库10家数据库为文献源,以首篇文献出现时间1980年到2010年为起止时间,并设立“题名检索”为检索项。

鉴于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本文主要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下文主要以核心期刊为例)、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文献为依据。

(二)样本分析

在题名检索中,笔者分别以“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为检索词进行题名精确检索,三类检索词首篇文献出现时间统计显示(见表1),我国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始于1980年,12年后,我国学者开始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研究,20年后,学界开始关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

下面以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首篇文章出现的年代为时间段,对表2~表5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到十四大召开前的1991年(见表2)。其间发表篇名为“知识产权”的论文总数为205篇,没有以篇名为“企业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为检索词的论文,各年份发文增长率亦正亦负,增幅缓慢,表明国内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企业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还没有开始。

第二阶段:从十四大召开的1992年到2000年(见表3)。相比上一时段,此间数量明显增多,共发表篇名为“知识产权”的论文4730篇,为第一阶段的23倍,各年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论文的层次出现质的飞跃——2000年开始出现关于知识产权的博士(7篇)、硕士(39篇)论文。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关注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此间共63篇,仅占研究知识产权论文总数的1.33%,说明此间学者研究视角开始转向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与知识产权研究相比较,可谓凤毛麟角,而且这个时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还没有受到关注。

第三阶段:从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到2010年(见表4)。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持续上升,尤其在2005年以后,数量快速增长,达到几近或者超过1992--2000年发表的论文总量。此间有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一方面,说明国内学者越加关注知识产权的研究,另一方面,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这一阶段,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的优秀硕士论文始于2003年(见表5)、博士论文始于2008年;研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优秀硕士论文始于2007年,截至2010年底还没有博士论文出现。

二、企业知识产权研究的主要观点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源,以“企业知识产权”为检索词进行题名精确检索,共检索到文献964篇(期刊918篇,优秀硕士论文43篇,博士论文3篇),而分别以题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_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企业知识产权经营”、“企业知识产权融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等为检索词进行题名、精确、在结果中检索,检索结果显示,排名前三位的是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为题名的检索,且分别为227,172和166篇。由此可知,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研究企业知识产权以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战略问题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学者们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既有宏观上的,也涉及微观领域。

(一)关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保护策略、对策和战略,也有学者以区域、行业和企业内外为视角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

研究保护策略、对策和战略方面。例如,李正华从对外策略和内部策略展开研究,认为从企业对外关系的发展方面分析,对待知识产权问题应当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具体包括合同界定、依法确权、及时备案、停止使用、制止侵权等策略;从企业内部关系的理顺方面分析,具体包括获取信息、有效创新、严格保密、知识管理策略等。孙斌、吴松强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思想、方法,建立了知识产权所有企业与侵权企业之间的三阶段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及侵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在对模型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知识产权利益各方的博弈关系,提出了政府及知识产权所有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知识产权保护费用,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王立诚等人在分析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管理机构薄弱、人才缺乏、技术秘密保护不力、知识产权流失较重、知识产权情报工作开展不力等)基础上,提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以区域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为视角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例如,王惠珍的《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问题探讨》,王秀丽、郭燕的《服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杨宝明的《国内软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调查分析》,林勇的《论农作物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张东风的《河北民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段瑞春。的《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应对》,杨拉克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丁永豪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等等。

(二)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

学者们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知识产权最优制度的设计、专利情报检索、专利技术图等方面的微观理论研究;有关知识产权制度的交易成本、社会福利、经济学分析的研究;在国家层面上,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差异,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研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尤其是跨国企业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研究。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冯晓青教授。总结和概括了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包含的内容,他认为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是围绕有关专利技术开发、专利申请、对员工的发明奖励、知识产权的归属、知识产权的运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内容,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内容已与日常的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相连。戴励盛认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内容已与企业日常的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相连,有知识产权的地方就有知识产权管理,管理的涉及面也非常广,所以很难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具体化,但如果从具体管理措施角度理解就直观得多,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知识产权管理可分为专利管理、商标管理、商业秘密管理等,每一类又有具体的管理措施。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关系,戴励盛认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正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更进一步,是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更高形式的体现。正如何敏所说,“在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知识产权战略无疑具有全局性的意义,能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更具主动性、技巧性”。冯晓青特别强调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是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既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一般地说,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落实后者的保障。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已成为企业管理学领域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涉及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的研究。高永琳认为,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大致分为集中管理体制(如IBM公司)、分散管理体制(如东芝公司)、按行列管理的体制(如佳能公司)。这3种管理体制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是处于总公司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与技术部门、经营部门密切联系,将授权后的知识产权工作全部汇集在此统一管理,成为总公司的智囊部门。金芳运用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从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美、日企业及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行国际比较,提出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制度建设两个重大课题,依照我国实际提出了推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进程,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的构想,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罗琼/A9)则结合法律与管理两个学科的不同特点,从专利、商标、著作权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人手,来研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外部、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的各种制度的具体内容。金哲主要针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作管理的问题研究了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体系。

另外,还有学者以行业为视角进行研究。如牛淑鸿、石巍针对造船企业的特点,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外部机制为视角,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优化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建设性对策。

(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

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竞争战略的核心内容。越是发达的国家越重视知识产权战略。自1979年美国前总统卡特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后,知识产权战略就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通过大规模引进和消化欧美先进技术,实施“技术立国”战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后来,日本启动了知识产权政策,促使其从“技术立国”到“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转移。

国内部分学者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现有6篇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面的综述,分别为李培林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综述》,黄微、王琳娜、孙骞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述评》,李铁宁、罗建华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文献综述》,孙伟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评述》,邹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综述》和李倩、刘桦林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综述》,可见,学者们意识到从整体上梳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培林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概念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相关研究和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划分研究等不同层面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列举了国内学者如万迪、冯晓青、吴汉东、陈美章、范再峰等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概念的不同表述,认为虽然学者们有不同表述,但其内涵基本一致。他对学者们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研究。一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国内经验的总结,主要涉及经济、贸易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战略等,范围涉及高科技、民营等各类企业。他从战略制定主体的不同和系统、商业运作模式三个层面归纳分析学者们对不同战略类型的表述,最后提出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几点不足,即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对如何将个人所有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而形成知识产权,研究得较少;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成果不多。

黄微、王琳娜、孙骞在对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学者们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宏观、微观及相关研究几个层面进行梳理分析。赞同李培林的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没有确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的观点,另外指出目前研究还存在着在法律层面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较少,多数是从企业管理层面进行研究以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实际应用成果研究较少等方面的问题。

李铁宁、罗建华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类型和实施战略、专利情报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价方法、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层面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竞争的角度将知识产权战略分类研究、专利情报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模式、知识产权战略价值化和投资战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评估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能力的贡献大小。而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资源和能力形成的核心竞争力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

孙伟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系统回顾和评述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的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以知识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三大类观点。

邹杰通过对国际、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分析人手,阐述知识产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如何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李倩、刘桦林分析了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介绍、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现状,提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对策,如增强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制定规范的知识产权制度,实行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促进政府把知识产权从企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等。

三、企业知识产权研究现状评述

综观理论界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属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包括迄今为止已经出台的《专利法》、《商标法》等),另一类则属于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方面的(包括目标、程序、措施等)。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多集中在企业管理层面,在法律层面的研究较少,尤其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更少。

虽然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但没有将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营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还没有提出一个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完整框架,使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理论之间缺乏内在的统一和联系。而诸多国外企业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企业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认真考察创新型国家的企业政策法规(如美国在1980年制定的《史蒂文森——怀特勒创新法》、1982年的《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德国政府在1978年出台的《中小企业科技政策的总体构想》;日本于196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以及韩国的《小企业科技创新特别法》),可以看出,在上述政策法规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条款,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另外,从国内制度政策层面上看,现有的涉企法律及政策较少涉及知识产权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滞后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受制于知识产权”已带有普遍性,迫切需要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方面的理论指导以及政策扶持,从目前研究来看,尚没有专门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政策方面的研究,现行的企业政策(法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偏重于要素供给、市场净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能力(知识产权建设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政策非常薄弱,即存在着政策结构功能的失衡性问题。

第二,存在政策过程(体制)的多元性(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的部门有多个——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局,国家版权局等)问题。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创新

2014年年底沧州市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五城”建设,开启了绿色崛起的“沧州模式”。沧州“五城”建设,首先是“创新之城”建设。创新是突破城市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是一个城市保持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解决沧州经济实力‘大而不强’的关键所在”。“创新之城”建设是推进“五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动力引擎,是沧州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之策。

一、知识产权战略在“创新之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战略是通过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知识产权战略在“创新之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激励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需要一定人力财力的支出,企业创新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收回成本,更是要获得利润的回报。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创新主体以一定期限的垄断权,允许其排他的独占的实施其新技术,或者通过有偿许可或转让的方式让他人实施其新技术,从而让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变为现实。知识产权制度的这种安排与设计会极大地激励企业创新,当然也会激励其他类型的主体投入到研发创新中,从而在全市形成一个创新的良性循环和氛围。

(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创新的效率

科学家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亦如此,也总是在前人的创新成果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专利权制度既授予了特定创新主体一定期限的垄断权,同时又对他们的新技术进行了公开。这样对于其他人而言,就可以及时地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创造,避免了重复研究,提高了创新的效率。

(三)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

创新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束之高阁的创新也毫无意义。只有把创新付诸实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体现创新的价值,实现创新的目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通过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如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制度,在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搭建一个法律的平台,促使创新成果技术得到最大的利用和实施,既给合作的双方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又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营造创新的环境

在全市营造创新的环境主要是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及时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来实现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但授予权利主体垄断权,同时又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与打击。这样的制度设计既可以打消知识产权主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实施新技术和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又可以打消其他企业一心想仿制的念头,从而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搞研发创新上来。最后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氛围,营造了创新的环境。

二、在“创新之城”建设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路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市知识产权意识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沧州搞好“创新之城”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这就首先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营造一种重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分三个层面进行。首先在市领导和相关的公职人员阶层展开,通过专门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就可以影响沧州市的一系列和知识产权有关的决策决议。其次针对企业的领导展开,使他们懂得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让企业保持良性发展的关键。最后面向社会公众展开,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全市营造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

(二)强化政府职能,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提供便利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政府可以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构建强大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便利大家获取最新的技术,既避免了重复研究降低了研发成本,又加速了创新技术的流转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这是实现专利技术供求信息对称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法律咨询,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缩短有效申请的时间,提高申请的效率。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的执法水平,坚决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权利主体充分实施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三)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政府公共政策体系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知识产;保护;战略;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Dg23.4 [文献标识码]B

党的十以来,坚持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思想指导,成为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原经济区地处黄河中下游,依托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地理等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经济特色、产业经济结构合理的经济带。中原经济区自2012年批准设立以来,河南、河北等地,积极构建以知识产权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强区战略。特别是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全省覆盖的唯一省份,在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中,取得的成果、成效十分显著。因此,本文立足于对河南、河北等地在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中的发展现状,就“十三五”规划,中原经济区如何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一)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行动,知识产权保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构建知识产权发展的新局面,关键在于依托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面部署,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行动,为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发展局面。通过“双打”专项行动的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执法联查活动,对制售假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类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为经济区知识产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组合拳”营造发展环境、净化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2015年,河南省出动5千余人次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活动,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36起。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机制化,已成为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发展及保护的新亮点。

(二)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扎实推进,构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中原经济区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涉及河南、山东等5个省份,在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构建中,各地着力于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搭建,为战略构建及推进,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专利战略引导计划”、“重点专利项目择优扶持”、“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等,为知识产权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全方位、多视角下的发展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一直强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密切合作,在专家、人才的组织学习、战略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交流。支持优秀自主创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表彰并鼓励重点专利项目,促进专利技术实施转化,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成立于2000年的我国最早的民营原创动漫企业――郑州小樱桃卡通艺术有限公司,就是依托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形成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色、自主产权创新驱动的优秀民营动漫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驱动力。

(三)企业自主创造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发展的主体,增强自主创造、保护意识,是知识产权战略性发展布局的重要基础。企业在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意愿更加强烈,在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当前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重要体现。仅以河南为例,2015年,全省专利机构32家,通过机构专利申请8021件,同比增长25.6%,这充分表明,在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基于广阔的市场前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性发展布局的重要力量。

二、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优势及意义

(一)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优势

1.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

中原经济区在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和周边对接的发展布局之下,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依托经济发展优势,构建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更加契合当前经济转型、创新性发展的内在需求。2015年,河北省生产总值29806.1亿元,同比增长6.8%;河南生产总值37010.25亿元,同比增长8.3%;两大省份生产总值高于全国6.9%的增速。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南、河北的产业结构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2015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的12.3∶52.932.8调整为11.4∶51.3 34.7,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的产业增加值呈现出显著性增长。在强大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之下,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性发展有了更加完备的物质条件。

2.地理区位优势

中原经济区地处河中下游,涵盖了河南全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首先,中原经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巨大的市场潜力、深厚的华夏文化,让其地理区位优势一览无余。在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划》中,明确了以郑州为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郑汴洛都市区,在铁路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为中原经济区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打造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带;其次,资源优势也是地理区位优势的重要体现。河北钢铁集团、中铝洛铜、开滦集团等,这些大型资源企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一直处于中原经济区的领先地位,对于带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推动力。

(二)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已走过,“十三五”规划迎面而来。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中原经济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对于构建更具创新力、更具活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河南、河北及山西等部分市县,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离不开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作用。首先,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实力,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占比。充分依托中原经济区的优势,逐步转变中原地区知识产权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形,将区域经济中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激发,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其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经济下行压力释放,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良性转变的重要基础。再次,在五位一体的发展指导之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突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消除单一依靠重型产业结构发展的形态,在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更加显著的驱动力与吸纳力。

三、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策略

(一)以科学发展为思想指导,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战略构建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中的政府、企业,都应明确职责、清楚方向,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下,将创新力激活,将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到位。首先,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在科技研发等领域的投入。政府应发挥好导向作用,在政策扶持的同时,提高知识产权申请、高新技术认证等评价指标的时效性,通过产业政策的扶持、发展整体规划的落实,促进企业参与科研创新的主动性:其次,建立完善的专利转化奖励机制。知识产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实现专利转化,是战略发展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资助、扶持和奖励,为企业实现创新资源整合,提供了更加广泛且切实有效的支撑。

(二)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文化服务公共平台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是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目前0.5%的人才占比明显小于欧美发达国家的6%。因此,要基于经济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求,在知识产权队伍建设上,要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确保执法队伍等的建设。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推进,依托于文化服务公共平台等的搭建,为战略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通过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模式,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强化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体系,明确文化服务在知识产权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科学规划与布局,积极推进专利产业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