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流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物流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流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协调运作

一、应急物流特征分析

应急物流建设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紧急事件,其特征与紧急事件特点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关于应急物流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1.突发性应急物流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而这些紧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应急物流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它需要根据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的具体情况,快速制动,能够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支援,从而对灾害产生的危害进行降低,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随机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征,这就导致应急物流发展过程中,随机性较强,它需要很对于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人们在对自然灾害预防过程中,只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控,但是无法对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发生形态进行把握。例如在汶川地震爆发之前,专家们虽然预感到了地震,但是却无法准确认定,从而导致汶川地震发生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在进行抗震救灾过程中,面临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需要结合灾区情况,进行物资供应。这种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也给应急物流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紧急性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并且重大自然灾害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在进行救援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较好的把握。应急物流针对于重大自然灾害的特征,必须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应急物流能够在第一时间运输现场,从而对灾区人民进行有效救助。从这一点来看,应急物流紧急性较强。4.多主体性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人们在抗震救灾时,不单单包括了政府机关,还涉及到了医院、社会、普通民众等多个方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全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对其进行了救助。可见应急物流建设,需要对其多主体性的特征予以把握,从而对救援物资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快速地运输到救援现场。5.经济性较弱应急物流建设,主要考虑到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应急物流具有紧急性的特征,其必须快速制动,这就使其对物质价格的考虑降低,以时间作为主要考虑点。

二、当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急物流预案欠缺考虑,在实际抗震救灾过程中,组织系统的能动性较差,导致物流资源整合面临一定的困难,限制了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尚未建设健全的应急物流预案在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理过程中,我国会成立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并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建设完成后,需要对灾区情况进行考虑,并且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较为仓促,导致物资运输效率降低,不利于快速地进行救灾,势必会导致灾害区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较大的问题出现。同时,应急物流建设缺乏预案,导致物资采购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存在。缺乏应急物流预案建设,无法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进行发挥,导致应急物流体系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快速制动能力较差。2.并未充分关注组织系统的作用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临时救援组织的重视度较高,缺乏对常设机构作用的关注,导致在救灾时,原有的组织结构作用未得到发挥,可能影响到组织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缺乏有序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独立性较强,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3.分配渠道限制急救作用的发挥在进行赈灾物资分配过程中,分配渠道较多,导致配送效率较低,从而使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未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多渠道的物资配送体系应用,导致调配的秩序较为混乱,使得调配成本增加,调配效率降低,给应急救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面向重大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刘姝麟孙丹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本论文属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大自然灾害下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控制研究(15GLE10)部分研4.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程度较差智能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未得到发挥,人工管理模式仍占据主要地位。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由于忽略信息系统管理的效率性,导致应急物流管理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难以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无法发挥资源最大化配置优势。

三、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分析

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对于应急救灾的重要性,能够做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监控,并能够对灾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为救灾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该关注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使相关信息进行告诉传递,从而为应急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1.组织体系建设在进行应急救灾过程中,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组织效率得到较好的提升,能够形成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的应急组织模式,能够对应急救灾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要注重对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协调,能够构建一个权威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对应急救灾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保证应急救灾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组织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构建应急物流预警办公室,这一办公室的决策机构为各级国家政府。各级国家政府在应急预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各个部门的职责,能够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生险情后,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保证应急物资供应工作能够更加及时、可靠。第二,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能够对应急物资运输救灾地区进行有效指挥,保证物资快速运达,以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下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公室、应急物资配送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办公室,保证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快速制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就应急救灾工作进行较好的协调,从而对灾情进行有效控制。第三,构建完善的组织协调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完善,可以从建立一种由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国家组织协调机构--省级组织协调机构--市级组织协调机构--县级组织协调机构,国家组织协调机构对省级组织协调机构进行控制,省级对市级进行控制,市级对县级进行控制,这种层层控制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各个部门在进行物资运输和救灾管理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储备体系建设结合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特点来看,其具有紧迫性和随机性的发展特征,为了保证快速地针对于灾区情况进行救灾工作,需要对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工作予以把握。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预知性,能够对灾情进行分析,并结合预先储备、临时采购、接受援助的发展原则,保证物资获取快速、高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需要设置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采购中心和应急物资接收中心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职能需要明确化,以保证其在应急救灾过程中,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1)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主要针对于储备物资进行管理和储存。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会根据可能发生的灾情情况,进行日常的物资储备,一旦在发生灾情后,能够派上实际用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要注重提升物资储备规模,改变原有的规模小、来源单一的问题,使救灾物资准备更为丰富,以满足救灾发展需要。(2)应急物资采购中心应急物资采购中心的建设,针对于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而言,当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存在救援物资不足的情况,需要根据储备计划和实际情况,事先进行物资采购。同时,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启动紧急采购程序,保证物资采购能够具有较好的效率性,并且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预知性和预防性特征。(3)应急物资接收中心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不单单需要考虑到常规的物资储备和物资采购,也需要对救灾过程中的社会各界捐助物资进行较好的接收。应急物资接收中心的建设,针对于接收的物资进行快速分拣、分级、包装等工作,保证接收的物资能够快速地运输到灾区。除此之外,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以中央政府作为核心,各个地方政府进行辅助,保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同时,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时,要注重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到救灾工作当中。3.信息化建设加强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应急物流系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时,要注重对原有的物流运输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对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满足救灾实际需要。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GPS系统和遥感系统进行应用。GPS系统主要包括了主服务器、路由器、用户三个部分;遥感系统涉及到了GIS服务器、服务器、防火墙三个部分。GPS系统和遥感系统需要结合,对网络进行利用,保证数据信息有效的传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了日常管控、决策辅助、信息基础、重大危险源控制等系统,以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优化,从配送线路优化、配送内容优化、配送资源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提升物资运输的效率,使救灾物资快速抵达救灾现场。

四、结束语

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组织结构建设、储备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保证应急物流体系能够快速制动,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关系到了应急救灾过程中,能否对灾情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并根据灾情信息,快速地进行应急物资运输,保证灾区人们能够得到物资,维持正常的生活。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以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参考文献:

[1]黄晓凤,孙丹.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5:58-59.

[2]田昊.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01:96-97.

[3]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J].理论月刊,2010,04:87-89.

应急物流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管理类型

港口应急物流,是指突发性事件影响到港口甚至港区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时,以提供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①近年来,随着北部湾港口的快速发展,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受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关注,其主要应急类型有:一是生产安全应急。近年来,随着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国投钦州电厂、中粮公司等大型公司集聚北部湾港口,北部湾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上升,进出港口船只数量逐年增加,这就使得包括危险货物事故、机损货损事故、火灾事故等在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二是自然灾害应急。台风和风暴潮对北部湾港口而言是每年都会发生多次的事情,所以这种类型的应急管理是常规性的应急管理;三是港口安保应急。这种应急管理主要是针对和恐怖袭击。

二、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管理组织

一是组织结构。北部湾港口应急管理组织结构是在广西应急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体系下的一种直线式组织结构,在广西应急管理办公室下直接管辖北海、钦州和防城三个市级应急管理办公室,三个市级应急管理办公室又直接管辖三个港口管理局,港口管理局再直接管辖港口应急办公室。同时还设立了包括地质灾害、风暴潮、海浪、海啸灾害、海上搜集和溢油等多个应急指挥部。这种组织结构使得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管理的统一性比较强。

三、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原则

一是注重事前预防。所谓应急就是当出现突发事件时而采取的应对措施,突发事件的特征就是突发性,事前没有多少征兆,所以很难提前准备,所以应急物流体系的设计应该注重事前预防,结合国内外发生过的应急事件的经验及处理方法制定比较健全的应急预案;二是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需要应急的突发事件都是具有较大破坏性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带来更大范围和更加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所以港口应急物流体系的设计不能以经济效益第一,而是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三是多方联动原则。在港口应急事件的处理中,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不能延缓,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方式均快于水上运输,所以在港口应急物流体系的设计中要综合公路、铁路、航空和水上等多种救援方式联动救助,并形成有效的港口联动应急救援网络。

四、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体系构建

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体系由五大系统组成,一是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二是应急物流运作系统;三是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四是应急物流辅助系统;五是应急物流资源系统。其五大系统基本结构见图1。

图1 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体系

五、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活动

北部湾港口应急物流活动主要由应急物资采购、应急物资运输、应急物资储存、应急物资流通加工、应急物资配送和应急物资回收等几个环节组成:

一是应急物资采购,应急物资采购具有量大、时间短和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所以一定要预先选定好优质的物资供应商,制定好应急采购计划,保证应急物资采购的有序、足额和及时;二是应急物资的运输首先是要保障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而港口部门平时不可能有相应数量和种类的运输工具,所以要在指挥中心的协调下,联合相应部门联动应急。其次是在应急当中,情况突发多变,运输路线情况也多变,所以要有灵活的运输线路决策系统来选择应急路线;三是为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和满足救援现场的需求,经常会需要对救援物资进行分拣、包装、加工等一系列活动;四是为了使得救援物资得到充分的保证救,储存大量的应急物资是一个方面,但是也会造成应急成本太高,所以需要找到一个均衡点,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又保证救援工作的经济性;五是配送中心应根据应急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对应急物资进行配送,并加快其流动性,尽量避免交叉配送等不合理配送;六是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救援物资应该及时清洁、维修和回收,提高回收率和修复率,将不可修复物品的处理成本降到最小。

注释:

①郭亚飞.港口应急物流系统运作预案及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张广进,陈波.我国港口安全管理机制研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

[2]贺世红.我国港口应急物流研究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3]贺世红.广西北部湾港口应急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4(8).

应急物流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配送 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应急物流配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现过程中,应急物资的配送是核心环节。能否及时、准确地将相应物资输送到目的地,处理好整个供应链的问题,是应急物资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结合应急物流配送的特点,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对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根据救灾物资配送的特点及所涉及的环节,其配送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1.建立救灾物资收集中心和配送中心

2.选择救灾物资配送方案。物资调运方案的选择包括供应点选择、运输线路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选择等。首先应根据救灾中心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物资配送中心,确保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相连的路径连通概率和运行可靠度高,保证救灾物资从应急物资供应点及时送到救灾中心,分发到灾民手中,尽可能将灾区损失降到最低。在选择了合适的配送中心后,可确定配送系统中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之间的最短路径。应急决策的最显著特点表现为时间的紧迫性,因而时间是选择配送方案的第一目标,该方案应使物资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到达应急地点。至于其他边界条件,可根据其对物资运输影响程度大小定出等级,运用固定系数加到路径长短中进行综合考虑。其次,在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尽量节约费用,避免浪费。亦应考虑经济性,尤其是物资的采购环节。在此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在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应该做出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3.应急物流通道建设。对应急物流而言,首先应该加大常规通道的建设力度。其次,要下大力度开展非常规通道交通设施建设。

4.应急物流配送网络设计。采用汇集配送中心、中转站、救助中心的扁平化的三级网络结构。应在突发事件周边地区的救援物资供应密集区建立汇集配送中心。

汇集配送中心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点。

救助中心应选址距离目标救助对象居住区不远并且拥有大型空旷场地。中转站应选址在紧邻事件发生地区的交通枢纽,但不应设在受灾区域内。各中转站之间有相互连接的运输通道。

5.救援物资的供应。需要根据本地自然社会环境,评估易发性突发事件,建立针对性的物资储备库、点。

需优化救援物资储备结构。物资储备可以采用自营仓储与合同仓储相结合的方式。

6.应急物流的流程。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与级别,评估受灾群众所需要的救援物资种类、数量,筹措救援物资,征集运输工具,建立与突发事件分级分类相对应的应急物流网络,组织救援物资供应。再根据救援物资需求的紧迫程度组织配送运输,可直供的物资将直接运往灾区内的各救助中心。救助中心在分发物资同时,还要收集灾民对救援物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便于救灾指挥中心根据运力约束,制定后续物资配送计划,协调解决救灾物资的供需平衡问题。

7.救援物资的发放。救灾物资发放应遵循“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向灾民发放救援物资,物资发放以政府组织为主;当受灾群众不缺乏基本生活物资时,可以根据进度发放最需要的物资,物资发放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委托社会慈善团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发放。

8.指挥体系的建立。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9.高效、发达配送体系的建立。(1)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且可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2)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3)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4)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组织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5)做好应急物流配送的对策:①吸收物流企业加盟 ;②确定配送等级,采取灵活配送方式 ;③重视应急物流配送中的逆向物流 ;④建立配送绩效评价体系 ;⑤做好应急物流配送的法制法规建设,加强配送体系的监管力度

三、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物流行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一国经济水平的标志,而应急物流作为整个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但关系到整个行业体系的构建,更关系到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走向。综上,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机制。

参考文献:

[1]欧忠文 李 科 姜玉宏 王会云 甘文旭: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05,9:93-95

[2]孟 参 王长琼: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物流技术,2006(9):15-17

应急物流体系范文第4篇

套高效科学的应急物流配送和可执行机制。

关键字: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是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应急物流体系与普通物流体系就总体结构和规划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区别。但相较于普通物流和配送体系,应急物流和配送更关注对于突发物流和配送货物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制度。如何建立基于“应急”状态下的资源调度和物流配送机制是“物流应急配送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所谓“应急物流配送”的真正本质。

电力行业物流配送应急配送体系的预案机制与保障机制

1、应急物流配送系统预案机制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围绕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电力物资的运输特点,按照科学的原则,建立起点、线、面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应急实战中即要有标准化的执行策略,又要依据的不同实况变化,实施特殊策略,发挥灵活多变的重要作用。电力行业因关乎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等重大利益,其应对突出事件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所以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的建立一定要非常慎重并把它提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和更强的执行力层面。所以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可执行力就成为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要考虑的关键和重点。

2、应急物流配送应急机制构建的重要因素

从整个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的建立结构而言,电力行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或部门,物流配送中心,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应急响应的启动机制,整个应急机制中人,物,流,信息等节点或环节成为整个应急机制的重要因素。

3、应急物流系统的保障机制构建

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加强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应急物流配送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应急物流配送体制的效能,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必须发挥好政府职能的力量。

①构建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

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是指在非应急状态下,储备和筹划好应急状态下的预案联络通道,这个通道是常备的,一旦出现应急物流配送事件,该通道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启动,并很快进入高效运行之中。电力企业与交通管理部门,政府指挥部门,物质供应部门等等日常的协调机制和通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到了应急状态下,才开始考虑通道的建立。所以应急物流配送机制中要特别注意非应急状态下的资源储备,除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外,物流网络的信息沟通、联络和保障通道,与运输通道管理方的联络通道,指挥人员的储备和任命通道等等,只有在非应急状态下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才能在应急状态下做好保障工作。

②应急物流配送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信息的实时化流动,是保障应急工作灵活调整和响应的必要条件,应急物流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人,流,物,信息等等资源的最佳融合,作为一类特种物流,要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来全面考虑,将决策,信息,资源,人力,执行,运输放到一个大盘中综合考量。建设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将运输工具、运输线路的选择,物资储备的规划和决策,情况收集分析,物流计划拟制,物流供应链关系划分,物流业务组织与协调应急救灾工作等全部纳入信息化系统。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手段。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它同样是一个数据仓库,可以将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运力、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存储收发能力、适时更新,随时获取与处理。

③应急物流配送联动机制与危机处理

完善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多部门快速响应、适时沟通、执行迅速、处理及时;适合实战的应急物流预案。应急物流配送指挥中心以及参与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指挥人员的快速到岗,应急执行人员的迅速到位,基础保障工作的迅速启动,这一切都不是一己之力,也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做到的。只有建立起高效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才能最快,最全面,最有效的组织起应急物流的配送工作。

详细的危机处理办法和细则。要在平时做好应急培训工作,人员保障工作,方案筹划工作,网络建设工作,物资储备工作,实战演练工作,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处理应急事物,储备应急物品,如:防滑链、应急照明、车载手机充电器,GPS卫星导航系统、VOIP网络电话,要加强物流企业对车辆的调度控制,物流企业与司机、与货主之间的互动和联动,以便在最早的时间内作出最快地响应。

二、电力行业应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急配送系统

针对应急状态下的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响应,通常会有一个应急指挥中心全方位协调和指挥各方面的工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是与应急指挥中心全面配合协调的针对应急物流配送的专业指挥中心,其权责应该极度明确,运作高效敏捷、响应迅速、专业性强、保障能力强;拥有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的工作理念。

1、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及监管跟踪体系

由于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进一步说,组织各级物流中心、电力供应商并通过一张覆盖于三级配送体系中任意一级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统一协调的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和管理工作。灾害发生时,通过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因此,应急物流首要的、也是紧要的任务是先把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建立起来。这个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在这个信息平台里,本身可以反映出有哪些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商企业在应急系统里,它们有哪些资源,灾区有哪些需求,同时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也可借助这个平台的信息和进行基础建设。另外,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将这个网络平台与应急物流指挥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2、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及监管跟踪体系

由于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进一步说,组织各级物流中心、电力供应商并通过一张覆盖于三级配送体系中任意一级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统一协调的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和管理工作。灾害发生时,通过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因此,应急物流首要的、也是紧要的任务是先把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建立起来。这个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在这个信息平台里,本身可以反映出有哪些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商企业在应急系统里,它们有哪些资源,灾区有哪些需求,同时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也可借助这个平台的信息和进行基础建设。另外,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将这个网络平台与应急物流指挥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三、总结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任何应急行动中都起着核心作用和扮演关键角色,是任何应急行动的根本因素;影响应急行动的关键;实现应急行动高效运作的核心;是成功应对任何应急行动的基础。此外,确保快速响应、行动敏捷;加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动态监控的原则也是我们必须重点考虑和研究的重要因素。没有快速,敏捷的响应机制,一切应急都变成了应缓;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的工作,应急工作就变成了着急添乱工作;没有动态监控的反馈体制,一切执行就变成了不考虑效果的盲目应付;电力行业一定要紧紧围绕自身行业特点和物资运输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最高为原则,关注和研究应急物流配送的细节因素,做到全面细致的规划,快速的响应,高效的运作。

参考文献

[1]帅国让.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第18期

[2]楼言昌.尽快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思考. 《决策咨询通讯》2010年第05期

应急物流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应用

设备采购的信息都会出现在采购物流管理活动中,如果用计算机管理采购物流活动,务必涉及到信息的存储、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处理,以及网络通信的技术处理。换言之,也就是说:设备采购的一切信息和信息技术处理,都会被采购物流管理体系所应用。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的关系,是一种共存、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互相关联,融于一体的关系。

一、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优势分析

1.信息技术是物流的重要功能,信息技术提高了物流各个功能环节的效率。例如:在运输环节中,由于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地面运输车辆和水运船只进行精确的跟踪定位,同时还提供交通气象信息技术、异常情况报警信息技术和指挥信息,不仅确保了车辆、船只的运营质量和安全,而且也能进行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化组合、运输网络的合理编织,大幅度提高了运输效率。

2.信息技术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由于使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各环节功能之间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批量传送,特别是各部门、各种运输工具、各种类型单位之间的横向数据交换。这就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功能有效地衔接和整合起来,发挥了物流系统整体和综合优势。

3.信息技术提升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整体效益。由于有了互联网,充分利用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等信息系统,把生产企业、批发零售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企业、金融信贷企业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联系在一起,及时、准确、批量地交换有关数据,并使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机地连接起来,提升了整体效益。

二、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类型

1.条型码和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POS)。货物的条码化是建立整合供给链的最基本条件,它是实现仓储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作为POS快速准确收集销售数据的手段。货物的条码化可以是为公司内部系统使用的,也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与外部具有通用性。

2.电子定货系统(EOS)和增值网(VAN)。继续以零售商为例,当货物下降到重新订货水平时,电子定单由门店的POS系统自动下达到公司的主机,从所有门店来的定单周期性地由公司主机归集,然后由公司仓库或由供给商发送定单。这种大批量的能力对零售商和供应商都有利:零售商具有了较大的采购能力,供应商可以大批量地销售。VAN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它可以支持EOS和公司的物流管理系统,使得从供应商到物流中心,最后到门店的整个供给链的活动能以电子形式交换信息。对地理范围分布广阔的零售商,卫星数据的连接是必须的。

3.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EDI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双向通过计算机交换标准文件。要使计算机能够通话,必须建立自有的通信网或利用公共通信网(增值网),要使计算机相互“理解”,必须有网络接受的协议或句法,因为顾客与供应商使用的软件一般是不同的,必须把文件信息转换成标准格式或句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标准要适当超前。

2.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速启动现代物流产业的人才教育工程,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21世纪物流产业大发展中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企业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一是要加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教育;三是要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第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四是推行从业人员职业或岗位资格管理制度。

3.建设我国的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 I S,G P 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