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小学教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内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明显不足。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很多小学教师均未接触过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化训练。其次,部分教师在教材应用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由于对教材难以透彻地理解,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环节缺乏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同时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难以有效地掌握,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针对解题方式和方法直接点出来,严重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甚至部分教师还错误地认为小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自己进行探究,只能直接灌输,然后任由其自己消化。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对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尊重和体现等,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都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人教版数学教学为例,求15除以5的值。该题实际上就是把15进行平分,共得5份,求每一份的值;将整十、整百以及整千除法,有效转换成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除法运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事先准备15个粉笔,自己动手摆放,从而得到答案。该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可将所学到的知识、技巧等,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帮助他们将简单除法巧妙地应用在大数的除法计算之中。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压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创设。笔者建议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并为此创造一个新型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比如,在百分数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个喜羊羊与懒羊羊的故事,即懒羊羊非常想吃蛋糕,于是它去了蛋糕店,第一家优惠20%,第二家打八折,懒羊羊感到非常的困惑,因为它不知道哪家的蛋糕卖得便宜一些;这时喜羊羊走过来告诉它,两家蛋糕同样便宜,懒羊羊问一个是20%、一个是八折,怎么会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通过这种方式,可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轻松。
3.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较之于其他的学科,比如,语文、英语等,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表现为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等,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而言,显得非常困难。比如,“小明家里投了保险,其中家庭财产保险金额为10万元,期限是5年,若按照0.6%的年利率计算,则小明家需缴纳保险费多少钱?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地趋向于生活化,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当不断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主体地位;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转换过程,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完全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缺乏灵活性,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由于没有对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解题方法的灵活性不强。教师只是一味地想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够。整个教学过程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并不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再加上基础没有打好,升入高年级以后,学生很难再跟上数学的进度。
2.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
从教学方法上讲,虽然有的教师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还存在盲从和形式化的情况,没有注重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有好奇心重和多动的特点,要想让小学生在学习上集中精力,除了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以外,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丰富多彩。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教学基本局限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计划也大多根据教材进行总结。这种搬运工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仅仅是一种知识灌输。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对数学没有兴趣,从而限制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分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上数学课,在课堂中踊跃回答问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他们抽象的思维能力,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2.合理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优化设计课堂问题,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增强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注意提问的方式,对学生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能挫伤他们回答问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问题上要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迅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解答学生的困惑,做好教学的反思工作,不断构建新的知识框架。
3.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数与代数”,要贯彻多样化的算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多样化”教学方式是面向群体的,教师要不断进取,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范围,辩证地看待数学教学,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新课标推行的前提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模式、方法、内容。教师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研究精神和良好的数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反思教学法 小学数学 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却往往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1]。
一、案例分析
1.《退位减》的反思教学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一课,一位年轻教师新授这节课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流程上看,较顺利。但是从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位年轻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简单记录了这样几句话:上完了这节课,感觉非常好。可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2]。
2.《角的初步认识》的反思教学法
教师上完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及时记录了这样的课后感想: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学生过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称也比较明确。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拉动活动的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老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
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3]。
2.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这是写课后反思的重要原则,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
(2)真实性原则。在教学研究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
(3)针对性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成为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4]。
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新波.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2]冯秀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9:4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方法
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和数学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从侧面指出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详细深入的了解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意义,并以此为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理论依据,积极优化数学教学,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也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首先,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重视缺乏和故步自封致使数学教学单调枯燥,学生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数学知识有些抽象,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并且需要大量运算。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简单,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原因的限制,因此对于数学知识难以快速完全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学生负担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探索知识,掌握知识的有趣过程。这本能让学生非常喜欢和投入其中,但却由于负担重致使学生对于数学丧失兴趣,产生应付心理。学生负担重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布置大量的习题给学生做,教师的这种行为致使学生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做作业,作业负担大,对于数学的兴趣也被打压了。其次,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很容易让家长忽视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身心特点,一味的要求学生提高成绩,刻苦学习。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致使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对数学学习形成反作用。学生负担重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还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教师没有正视与学生的关系,也造成了数学教学中的缺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认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就可以了,很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这种状况致使学生知识理解不透彻,个性发展受到阻碍。
二、使数学教学更合理更优化的方法
1.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知识也有些枯燥并且难以理解。教师如果死板的按照课本进行教学,毫无新意,学生的听课和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也就无从保障。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加数学教学的新颖性,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改进教育思想,巧妙地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促进数学教学的合理优化。例如,教师在教授加减乘除知识时,教师可以扮演售货员的角色,让学生扮演顾客,通过货品的价钱计算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生活与教学的相结合能够让学生觉得数学更亲切更有趣,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学生对于数学积极性不高和理解有碍的主要原因。与言语和课本相比,具体的物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应当充分采用数学道具,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通过有效方式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更简单的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思考多创新,努力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大家认识各种几何体时,正方体可以选魔方,圆柱体可以选奶粉盒,长方体可以选黑板擦。这种具体的物象可以让学生更简单直接的接受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3.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他们还应当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仅掌握教师教授的固定知识,还要学会思考,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自主思考不仅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增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本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进步。例如,教师在讲授减法时,告诉学生4-3=1,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还有几减几等于1,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可以锻炼学生。
4.加强师生互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模拟动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25-02
1 前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它不仅有了星火燎原般的广深普及,而且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师生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在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方式手段、提升质量效益、开发内在潜能和促进实践创新等方面产生势不可挡的变化,这恰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时至今日,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掀起一股热潮,并且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发展态势。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如何从多媒体动画模拟技术的巧妙应用中获取“红利”呢?这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实践课题。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技术
增强数学课程趣味,激发儿童学习热情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群体不仅以形象性思维为主,而且是“唯情趣一族”,他们对情趣化学习有着十分强烈的依赖心理。与“双语”等学科相比,数学及其课程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概念理解、公式运用、数据计算和问题解析等方面,然而这些对于许多儿童缺乏相应的趣味性、幽默感和吸引力。有鉴于此,如果仍然采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传统教学方法,想要从根本上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又谈何容易呢?
与之相对应的是,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借助于模拟动画技术的独特优势,如音像结合、动静自如、直观形象、操作便捷等,能够较好地“美化”数学内外形象,更好地“趣化”课程教学活动,非常有利于迎合并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趣”的活泼心态,从而在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中赢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益。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教师把生活中的人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搬”入电脑,并利用Flash技术让其运动起来,而且公路、学校跑道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助燃儿童思维火花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式,积极引入或创设丰富多元的良好情境,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对于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提升教学质量效益大有促进和裨益。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内容时,有教师运用多媒体模拟动画技术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旅途劳顿、饥渴难耐,师父让悟空去寻找一些充饥解渴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兴冲冲地说:“师父和沙师弟吃1/4,八戒吃1/3,我自己吃1/6。”八戒一听,随即喊了起来:“猴哥,你明知我肚子大吃得多,却分给我最少,自己却吃得最多。这不公平!”悟空哈哈大笑:“八戒,你真是个大大的呆子…”
动画暂停,教师提问:“这个时候悟空为什么说八戒是个大呆子?”个别学生在家里为同样的事情和爸妈争执过,但说不清楚其中原因,大家很感兴趣,也多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趁势揭题:“只要学习了‘分数的大小比较’,你们就会知道八戒真是呆得太可爱了……”模拟动画充分发挥了“一石激浪”的作用[1]。
显示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儿童数学思维 新的义务教育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有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把一些概念、法则和原理等抽象东西,努力通过图像和动画等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帮助学在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中建立表象、深化认识、强化记忆,从而在三维目标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
如教学“周长”“面积”概念时,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形,其“周长”在不停地闪动。一会儿,长与宽的交接处自行裂开,先是左边的宽向左慢慢倒下成水平状,接着上面的长向上方旋转,再与右边的宽形成直线,继续向右边慢慢倒下同样成水平状。最终长方形的四条边就形成一条“线段”。就这样,长方形“周长”表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驻留下来。再于配乐声中,长方形被从左向右逐渐地填满色彩并不停地闪动,其“面积”表象也会由此形成。这看似简单,却非常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2]。
点拨疏导思维困惑,增强儿童学习信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一定的思维困惑。如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既难以用语言描绘清楚,动手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对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信念确是一种不利因素。有鉴于此,教师若是借助多媒体模拟动画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出“切割”“旋转”“提取”和“拼组”等动态性过程,不仅可让学生在化难为易中一目了然,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尤其对于那些基础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和情感心理脆弱的能生来说,既非常重要又十分必要。
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后,对于计算半圆的周长,由于惯性思维力量的影响,许多学生未能考虑到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之间的区别,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而出现失误。正因为如此,教师可借助模拟动画技术来展示半圆图(其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再稍加提示,学生就会从中清晰地明白“半圆周长的组成部分”。如此而为,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状态[3]。
运用教学评价环节,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及其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活动,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更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在小学数学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情况的评价多是通过口头褒扬、学分评判等形式来体现。尤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口头表扬和鼓励往往显得很单调,甚至难免存在虚于应付的形式主义意味。
多媒体模拟动画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数学课程的教与学环节,同样能够运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激励的活动之中。比如,哪个学生(或学习小组)能够很快地回答好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或者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作业,就让他(他们)从模拟动画中优先挑选小动物,并授权为它们“命名”,什么“聪明机灵的小猴子”,什么“憨厚可爱的小猪”,什么“威风八面的小老虎”,什么“善于合作的狼群”,等等。这种极具幽默的“激趣促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创优争先的良好心态和精神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模拟动画技术的积极引入和充分运用,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增添无限的风采和活力。只要坚持开发并善于运用,有理由相信二者之间的融合与优化将会开放越发娇艳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赖艳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数学空间与图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