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媒体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由于网络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依赖网络,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更是如此。根据艾瑞网的《2010年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行为调研报告》,高达75.9%的网民将互联网作为购车决策的首要信息来源,有超过九成的汽车企业认为互联网对汽车品牌的影响力有明显的放大作用。人人公司旗下全球首家基于SNS的实名制专业汽车问答网站车问网就是在认识到网络媒体对汽车品牌重大营销价值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

自2011年4月初正式上线以来,车问网既专注于汽车领域信息的权威,又将Web 2.0的互动性和真实性发挥到极致,目前其实名注册用户已达到近400万,日网页浏览量已超过100万,高峰时可达近200万。

此前中国的主流汽车网络媒体――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和垂直类的汽车网站,虽然在为企业提供信息渠道和信息量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满足不同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精准找到某类消费者方面同SNS网站相比依然望尘莫及,消费者在最终决策性环节的关键问题上还是无法得到有效可靠的答案。而SNS网站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除了具有传统网站信息的功能以外,更满足了人们对社会化网络的互动需求,用户不仅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者和加工者,其积极性和粘性均会大大提升。

数据显示,人人网的每个用户平均拥有187个好友,每个人都在人人网的平台上构建起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群,这个关系群移植到车问网上,用户可以分主题、分人群、分车型、分汽车品牌等来关注不同的好友,当车问网用户提出问题后,所有关注与之相关的主题、车型或品牌的用户都可以即时看到问题,并进行相应评论,这样既保证了问题的辐射广度,也能快速形成友好、活跃的问答气氛。车问网总经理修宇表示:“车问网会成为这样一个产品,用户有关买车的一切问题,能够在这一优质的SNS环境下获得可信赖的回答”。

3月23日,车问网全新汽车主页上线,继网罗了汽车专业问答、汽车资讯、车型参数、报价、图片等信息之后,还在人人网公共主页的基础上加入车问网特有的汽车元素。汽车主页拥有公共主页的全部功能,可以通过日志、相册等形式,把信息传递给每个关注者。关注者在人人网上会接收到新鲜事提醒,还可以通过转发将信息进行二次传播,让自己的好友看到。同时,汽车主页弥补了公共主页缺少专业汽车内容的不足,内容上包含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和车型,涵盖导购、试驾、自驾游、改装、二手车等深受关注的主题领域,让每一个关心车、喜欢车的用户都能找到自己关注的汽车或者主题。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媒体;从业者;从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11006目前,国内学界对网络媒体研究的诸多方面都在不断深入,但对网络媒体从业者的研究尚不多见。2009年7月至12月,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全国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的48家主要网络媒体,力图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呈现我国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我国网站管理者、经营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学界相关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一、基本概念及调研方法

(一)基本概念

1网络媒体。对网络媒体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广义而言,凡是借助互联网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所有网站都是网络媒体,不仅包括传统媒体与政府宣传机构所创办的网站,也包括其他行业、企业和个人等创办的网站。二是狭义而言,只有从事新闻信息的编辑、,创造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网站才是网络媒体。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具有新闻信息资质的网站才是网络媒体。

显然,狭义的理解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我们的研究选取这一界定。根据这一界定,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可以细分为两类:即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频道。

2网络媒体从业者。媒体从业者的界定,广义而言,媒体从业者是指凡是与媒体组织建立了一定人事或劳动关系的人员,以及无其他固定职业,专业为媒体写作的自由撰稿人。狭义而言,媒体从业者仅指在媒体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构建了媒体功能的内在机制,而使媒体的功能能够产生和发挥,媒体的特性能够保持的人员\[1\]。

参照此界定,我们将网络媒体从业者界定为:与网络媒体建立了人事或劳动关系的,以互联网为工作平台,对网络新闻和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经营,以及提供网络信息产品服务的人员,包括网络编辑员、网络技术工程师、网络经营管理者等等。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有新闻信息权的网站中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和经营等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具有公共服务性、自主性、知识密集性三大主要特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钟瑛,等:我国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调查分析(二)调研方法

1问卷设计说明。问卷第一部分考察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状况,即考察从业者个人特质以及对工作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资、职位类别以及月收入等六个变量。

问卷第二部分考察从业者的工作状况,分别从工作能力发挥、工作环境、工作回报及工作感知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2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说明。2009年7月至12月,问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课题组运用判断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190家网络媒体中选取了48家网站,这些网站基本涵盖了我国现有网络媒体的主要类型。

问卷调查实施,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分别负责走访,对其员工进行访问调查,同时有对网站高层的深度访谈,累计发放问卷625份,回收519份,回收率8304%,其中有效问卷493份,占9499%,即生成样本量为493。问卷分布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表1调查问卷分布表(括号内数字分别为:

所占样本量比重及样本数量分布)

新闻单位的

网络媒体

(663%)中央级新闻网站

(150%)新华网(10)、人民网(9)、央视国际(10)、中国网(10)、中国经济网(9)、中国台湾网(1)、光明网(10)、中国广播网(10)、环球网(5)地方级新闻网站

(513%)东方网(29)、西部网(11)、北方网(5)、东北网(10)、红网(15)、中国江苏网(5)、东北新闻网(10)、内蒙新闻网(13)、大众网(1)、华龙网(1)、荆楚网(10)、南方网(10)、北国网(2)、金羊网(10)、烟台胶东在线(9)、大连天健网(28)、武汉长

网(10)、奥一网(9)、京华时报网(10)、新京报网(20)、吉林电视网(2)、新华报业网(3)、大洋网(10)、深圳新闻网(9)、济南舜网(1)、哈尔滨新闻网(10)非新闻单位

的网络媒体

(337%)大型综合门户网站

(177%)新浪(14)、腾讯(20)、搜狐(21)、网易(22)、21cn(10)垂直门户网站

(28%)和讯网(14)地方综合门户网站

(132%)商都网(15)、武汉热线(10)、广州视窗(10)、黑龙江信息港(10)、沈阳网(10)、长春信息港(5)、呼和浩特信息港(5)

本次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在录入和查错清理中,对于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错误或缺失数据,采用众数来替换;对于定距和定比变量的错误或缺失数据,采用平均值来代替。

二、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

考察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状况,具体针对受访者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职位类别以及月收入等六个变量进行考察。

(一)受访者年龄

年轻化是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共同特征。超过97%的网络媒体从业受访者年龄40岁以下。其中,773%的受访者年龄处于20—30岁之间,即我们通常所称的“80后”。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48岁,平均年龄28岁。

(二)受访者性别

根据cnnic每年的调研报告,网络使用群体的性别差异虽然有所缩小,但整体而言,男性群体总是略高于女性群体。这一现象在网络从业者中同样有所体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93位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中,男性占531%,女性占469%,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者学历

网络媒体在开办新闻业务的审批中就对从业者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求有“5名以上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对非新闻单位开办新闻业务则要求10名(参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使网络媒体从业者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学历的从业群体。

受访的网络媒体从业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接近90%,而高中或中专学历仅占10%。其中本科比例高达767%,研究生占128%。可见,大学本科毕业生是网络媒体从业者中一个数量最庞大的基础群体。

(四)受访者工作年限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开放的行业,员工流动较为频繁。受访者中,进入网络媒体工作在4年以上的仅有343%,4年及4年以下的占据了657%,将近三分之二。从业者工作年限短,直接反映出他们的工作经验相对会比较缺乏,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推断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会相对比较高。

(五)受访者职位类别

根据网络媒体实际从业状况,我们将其职位类别划分为6大主要类型:内容编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职能支持、产品运营。

受访者职位类别分布中,网络编辑人员最多,为671%,占到近七成;技术研发类员工其次,占124%;其余四类——市场营销(69%)、职能支持(49%)、产品运营(47%)、客户服务(41%),其员工比例较为相近。

显然,网络编辑是媒体网站从业者的核心群体。早在2006年,有专家估算我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在300万人以上,且需求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2\]。比较我国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总量近100万,网络媒体编辑人员已经从规模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2005年3月31 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公布了10种新的职业,网络编辑就为其中之一。调查还显示,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类别与性别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从表2可见,技术研发和客户服务两种职业类别的男女比例差距最大。从事技术研发的男性是女性的3倍多,而从事客户服务的女性则是男性的3倍多。卡方检验也表明,性别的职业类别有显著差异(p=0000)。表2网络媒体从业者性别与职位类别的关系(%)

职位类别性别男女合计内容编辑622727671技术研发18356124市场营销736569客户服务196541职能支持613549产品运营425247合计100010001000(n)(262)(231)(493)χ2=26494df=5p=0000τ=0014

(六)受访者月收入

本调查受访者中,月收入最低500元,最高20 000元,平均月收入3 6072元。收入在3 001~5 000元之间的人最多,占到375%;2 001~3 000元之间的为227%,而2 000元以下的也达到了246%;5 000元以上高收入群体

为数较少,占152%。

这与之前的预测有所出入。2008年《财富时报》撰文预测2010年最赚钱的十大职业中,网络媒体人才名列第三,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至12万元之间,即月收入应该是在8 000~10 000元之间。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薪酬并没有预想的高,但高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8月7日的《关于上半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说明》,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 440元,而网络媒体从业者收入2 000~5 000元之间最为普遍。

(七)小结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是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典型代表,其基本状况显示:网络从业者普遍年轻化、高学历;其职位以内容编辑占主导;其性别以男性略占优势,技术与管理职位则更为突出;大多收入水平中等偏上。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潜力无限的从业者群体。

三、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状况

对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状况的了解,我们从其岗位职权和能力发挥、工作回报、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以及从业者对自身工作的感知与评价几个方面来调查。

(一)网络媒体从业者岗位职权和能力发挥

从业者工作岗位的责权是否清楚,岗位对其能力的发挥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从业者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到网站的工作绩效。我们对此从从业者对就职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的满意度、从业者对自身工作职权与能力发挥的认可度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关于从业者对就职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557%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己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持“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态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只有82%调查对象表示非常不满意与较不满意。

关于从业者对自身工作职权与能力发挥的认可度,调查显示,618%的被访者“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自己的工作职责与权力很明确;515%的被访者“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自己在岗位上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仅有分别为103%与134%的调查对象表示“较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

我们对不同岗位的职能满意度进行比较,将它们从高到低分别赋值51运算,发现从事产品运营工作的被访者对自己的工作职权和能力发挥的认可度最高,均值分别达到了413和404,高于其他职业类别的各项认可度均值。从事职能支持工作的被访者对工作职责与权利的认可度最低,为338,这应该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时常需要跨部门工作有关。从事技术研发的被访者对才能发挥的认可度最低,为336(如表3所示)。整体而言,网络媒体从业者中技术研发类人员更多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触发我们思考:媒体网站的技术创新仍有较多上升的空间。表3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工作职权及能力

发挥的认可度均值比较

内容

编辑

(n=331)技术

研发

(n=61)市场

营销

(n=34)客户

(n=20)职能

支持

(n=24)产品

运营

(n=23)对工作职责与权

利的认可度均值367351379365338413对才能充分发挥

的认可度均值346336353360346404

(二)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回报

工作回报包括薪酬与福利、学习与培训、个人发展与价值实现等项内容,其中薪酬与福利是激励员工最为重要的手段。调查显示,355%的被访者对就职网站的薪酬体系“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434%被访者对就职网站的福利待遇“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对两者“较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的分别都占到205%。虽然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的人数大于非常不满意与基本不满意的人数,但是总数远在一半以下。涉及自己的薪金待遇和工作付出的相符性时,不满意的比例更有所上升,达到了272%。网站员工薪酬与福利的改善显然应该引起关注。

关于学习与培训,这是保证企业与员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网站争先领先的重要基础,互联网是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朝阳行业,学习与培训的意义尤为重要。调查显示,被访者对网站学习与培训的认可度相对较高,477%的被访者对就职网站岗位培训持“非常认可”与“比较认可”的态度,643%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对两者持否认态度的分别占171%与75%。

关于个人发展与价值实现,调查显示,601%的调查对象“非常同

”与“比较同意”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尊重和重视;633%的调查对象“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477%的调查对象“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自己很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

进一步对工作回报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测量被访者对薪酬福利、提高能力和晋升空间三项指标的重视程度,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分别赋值51,计算其均值,发现被访者最重视的是提高能力,其次是薪酬福利,再次才是晋升空间(如表4所示)。这说明,网络媒体从业者大多数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十分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网站管理者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表4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薪酬福利、提高能力和

晋升空间的重视程度比较(n=493)

提高能力薪酬福利晋升空间均值445436420标准差073073086

(三)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压力

接受调查的网络媒体从业者大多感觉工作压力较大。513%的从业者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占85%)或比较大(占448%)。感觉工作压力较小或者比较小的不足10%,仅占77%。

比较不同职位类别的工作压力,我们将工作压力从非常大到非常小分别赋值51,比较其均值,结果发现,不同职位类别的从业者工作压力有所不同。产品运营类的被访者工作压力最小,均值为309;其次是内容编辑类的被访者,压力均值为349,其他依次为职能支持类、客户服务类、技术研发类。压力最大的是从事市场营销类工作的被访者,其压力均值达到382(如表5所示)。表5不同职业类别的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

压力比较(n=493)

内容

编辑

(n=331)技术

研发

(n=61)市场

营销

(n=34)客户

服务

(n=20)职能

支持

(n=24)产品

运营

(n=23)工作压

力均值349362382355354309总体均值351

进一步对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将他们设置为工作难度、同行竞争、社会环境、工作强度以及其他,结果发现:工作强度是最大的压力来源,占373%;其次是社会环境,占239%;再次是同行竞争占164%,工作难度占154%,其他,包括自我要求、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工作任务、经济条件等,共占69%。

(四)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具体来讲,包括办公硬件环境、工作中信息沟通、工作配合情况等。关于办公硬件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523%的被访者对办公设备是满意与比较满意的,595%的被访者对办公室条件是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即一半以上的被访者对自己的工作硬件环境表示满意,仅分别为127%与115%表示较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

关于工作中的信息沟通情况,调查中被访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无论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还是相互沟通都较为满意,其好评率(包括“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率)分别为:655%,627%,558%(如表6所示)。表6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工作中信息沟通

情况的认可度(%)(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可以和上级进行任何工作

问题讨论1994562765316100网站在传达重要信息方面

具有效率1874402727724100网站内部沟通能得到及时反馈1623963458314100

关于工作配合情况,我们从从业者自身的工作配合、从业者与同事和部门工作配合、从业者对上级工作的认可三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业者自身的工作配合情况。759%的被访者表示自己能较好地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80%的被访者表示会较为主动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57%的被访者还能积极地向上级提出好的参考方案,803%的被访者对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评价较高(如表7所示)。可见大多数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身的评价较高,认为不仅能够很配合地完成本职工作,还能积极献言献策。表7网络媒体从业者自身的工作配合情况(%)(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能不折不扣地完成 指派的任务2585012013704100您能主动地向上级汇报

工作情况2585421682804100您总是能向上级提出好的

参考方案1424283814504100您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

得很好2215821741408100

其次,同事和部门之间的配合情况。调查显示,795%的被访者比较或非常认可自己与同事之间的配合,584%的被访者比较或非常认可部门之间的配合(如表8所示)。

再次,从业者对上级工作的认可,大多数被访者对上级的工作予以好评。对上级的工作能力(指导和协调)好评率最高,为746%;对上级的激励能力(鼓励下级的工作热情)好评次之,为704%;对上级的权责平衡能力好评率再次之,为659%(如表9所示)。表8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同事和部门工作配合

情况的认可度(%)(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的同事能与您紧密合作2355601871008100其他部门能够与您所在

部门良好配合1424423028924100

表9网络媒体从业者对上级工作的认可度(%)(n=493)

非常

同意比较

同意一般较不

同意非常

不同意总计您的上级会给您必要

的指导和协调2175292133406100您的上级会注意协调

下级权责的平衡1974622765510100您的上级会鼓励下级

的工作热情2314732275118100

(五)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身工作的感知和评价

“对工作的感知和评价”,指从业者对自己工作的总体认识和评估,它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热情与忠诚。我们将这种感知和评价细分成以下几个维度:工作成就感、企业文化认同、长期效力的意愿等,用五级量表分别进行测量。

关于工作成就感,521%的被访者工作成就感较强(取值为4及以上),其均值为351(如表10所示)。表10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成就感(n=493)

非常强(高)非常弱(低)

(分值由高到低)(%)54321总计

(%)均值标准差工作成就感1503713597941100351098

关于企业文化认同和长期效力的意愿。931%的被访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打分在3及以上,均值为379;913%的被访者对长期留在本网站工作的意愿打分在3及以上,均值达到了385(如表11所示)。可见,大多数网络媒体从业者对自己就职的网站持较高的认同感,并且忠诚度较高。表11网络媒体从业者的企业文化认同和长期

效力意愿(n=493)

非常强(高)非常弱(低)

(分值由高到低)(%)54321总计

(%)均值标准差对企业文化的认同1835292193434100379090长期留在本网站

工作的意愿2334911896522100385093四、结论与建议

(一)网络媒体从业者较为年轻,且普遍工作年限较短,加强培训尤为重要

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年轻化,体现在从业者年龄的低龄化。773%的受访者为“80后”,年龄最小者仅为20岁,最大者也只有48岁,平均年龄28岁。较之传统媒体从业者,平均年龄347岁,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3岁\[3\],网络媒体从业者显然年轻很多。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年轻化必然导致工作年限较短。被访者工作年资在4年及4年以下的占据了657%,将近三分之二。年轻与工作年限较低,一方面给网站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造成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因此,网络媒体在从业者队伍建设上,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各方面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思想与道德教育。

(二)网络媒体从业者工作压力较大,对工作岗位发挥其能力的认可度有待提升

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状况整体评价良好,但工作压力普遍感觉较大。513%的从业者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而且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强度。对工作岗位发挥其能力的认可度为515%,对网站不同岗位实现其能力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是技术研发类人员的认可度较低,因此媒体网站在注意给员工适当减压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三)网络媒体从业者对工作环境较为满意,但对薪酬与福利满意度不够高,对岗位能提升其能力最为看重

从业者对其工作环境评价较高,对网站硬件设置、人际关系都较为满意,但对网站薪酬与福利满意度不够高,认为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人数不足一半,分别为355%与434%。在各类工作回报中,网站员工最为看重的是能力的提高。因此网站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重点要放在提高待遇与更多创造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机会。

(四)网络媒体的工作重

仍在“内容”

“内容为王”的竞争法则在网络媒体时代依然适用。网络媒体从业者中数量最大的就是内容编辑,比重达到了671%。而且互联网未来发展对内容编辑的需求有增无减,据调查,全国人才的缺口近100 万,其中网络媒体的人才缺口为3万~5 万人\[4\]。而网络编辑的职业化使该职业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五、本研究的不足

本调查采用的是非随机抽样,所以最终的结论不具有总体的推论性,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的某些突出特征。本调点在于对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的把握与描述,对于原因、影响等解释性问题未作过多深入研究,今后的调研会在这些领域进行跟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李贞芳、刘瑛对本文亦有所贡献,特致谢!)参考文献:

\[1\] 李丹林.论中国媒体从业人员的权利保障\[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9).

\[2\] 谭云明.网络编辑:引领新媒体大发展\[j\].网络传播,2010,(4).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人才;产业发展;供给分析;培养机制

一、网络新媒体兴起与行业发展

(一)网络新媒体的涵义

网络新媒体(Internet New Media),又称为“网络媒体”、“新媒体”或“第四媒体”,是指继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期刊(纸制媒体)等传统媒体之后,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和卫星等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及其他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形态。作为传播技术进步的产物,网络媒体以其巨大的信息负载能力、数字化技术、超时空传播等卓越的优势成为媒介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从媒介进化过程来看,“新媒体”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媒体形态,而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革新,传统媒体也在不断自我分化和创新,孵化出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形态,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已成功构建新媒体4i框架,即利用自身传统报业优势打造出手机报(i-news)、数码杂志(i-mook)、公共新闻视屏(i-street)和电子报纸(i-paper)四大新媒体。

(二)我国网络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媒体产业始于1994年因特网的接入服务开始。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猛,短短15年时间就从当初单一的网站建设“热潮”发展到如今初具规模的产业。2005年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培育和推动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先后建立了多个动画产业基地和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更加刺激了该产业规模的增长,如2005年12月31日,首个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在北京大兴区成立,如今已初显集聚效应:30余家新媒体及其相关媒体机构已入驻园区,项目投资总额将超过20亿元;50多个电视栏目在基地录制,800多部的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已经完成300多部动漫作品的创作;50多家国内外电视台已把节目制作间落户在这里。

此外,从新媒体的受众规模(网名数量)来分析,如图1所示,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简称CNNIC)统计,2000年至2008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速度逐年加速,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9%);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年增长率为41.9%,这说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产业正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新媒体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

此外,2005年以来我国无线网络媒体业务(WAP)也在迅速成长。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我国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网页数量约为2.6亿个,特别是随着我国移动多媒体和3G网络的实现,通过手机、移动电视等数字终端来接收和传播信息会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2月底,我国使用移动通信服务的用户已达6亿5978万,占全国人口的48.5%。此用户量比比2008年2月增长了16.73%。这预示着网络媒体正从“有线网络”向“无线网络”延伸和拓展,其发展已从最初“新经济”现象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

二、我国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分析

我国媒体产业正处于大分化和新整合的关键时期,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其惊人的技术革新速度和产业增长规模使得该行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内高校作为新媒体人才的主要供给主体,成功应对这一挑战首先需要对自身供给现状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

(一)新媒体人才供给的高校规模分析

从1995年开始,国内的广播电台、报刊社、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纷纷上线组建门户网站,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媒体研究和教育机构的极大关注,不少高校开始进行网络传播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研究并尝试进行网络媒体专业教育,总体数量经过短暂的平稳增长后于2003年开始大幅攀升,如图2所示:

1996年,仅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一所院校率先在全国招收22名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全国也只有7所高校设立网络传播专业;到2003年发展成为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10多所。然而,截至2005年,国内开设有网络新闻传播专业(方向)的新闻院系却猛增到110多所,而且近些年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这说明:第一,网络新媒体人才备受推崇,属于行业的“稀缺资源”,供需缺口增大。第二,近几年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新媒体专业教育市场出现泛化趋势。事实上,这种泛化现象对传统的媒体教育市场是不利的,它使得媒体人才培养环境有所恶化,整体人才质量有所下降,致使输入市场的人才参差不齐,所学技能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导致人才供给难填企业“胃口”而出现“相对过剩”。正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在“2006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所言,为了人才先行,有些学校在没有条件,不了解市场和这一产业学科的前提下盲目上马,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

(二)高校新媒体专业办学模式分析

由于国内高校对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新媒体专业的院系所设置不敢大张旗鼓,多采取依托学校传统媒体院系的办学资源,采取挂靠方式进行办学,专业与相关院系所的设置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如图3所示:

第一种途径是从增设专业方向开始到试设新媒体专业再到开设系所和研究中心的途径,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艺术系和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Digital Media Research of CUC)、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与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等;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先设置新媒体研究中心(部所)到开设研究生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再下行延伸,开设本专科相关专业,如中国美术学院首先于2001年9月组建了新媒体艺术中心,在此基础上再于2003年6月设立了“新媒体系”。

(三)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层次分析

目前高校对于媒体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层次,在研究生层次中以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博士研究生培养占总体比重非常小,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高校通过专业挂靠培养一些技术型专科人才。各层次比例如图4所示。

其中,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10多所;具备硕士生办学层次的有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广西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科研单位30余所;博士生培养层次的高校仅有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专业新媒体传播方向)等几所。不难发现,当前新媒体高层次研究型教育急需加强,尤其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产业运营和新媒体未来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型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上。

(四)新媒体专业培养模式差异性分析

1、培养目标定位差异性。突出表现在偏文和偏理的院校在新媒体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技术型人才(技术主义)和人文艺术型人才(产业主义)定位之争。

2、课程设置体系的差异性。以本科生为例,我国不少知名高校就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倾向性,如表1所示。以上5所高校在网络传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代表3种典型:第一类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其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总共19门,传统新闻学方面的课程有13门,网络信息传播方面的课程只有4门,课程设置特点是以传统新闻学训练为主,以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第二类以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其总课程20门,其中互联网应用技能技术方面的课程9门,占课程总数近一半,课程设置突出特点是以互联网应用和技能训练为主,以传统新闻学训练为辅;第三类以复旦大学为代表,其16门专业核心课里,网络类课程只有2门,和传播学有关的课程有7门,其他课程大多以新媒体人才综合素养教育为主,如组织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课程体系突出以传播学训练为主,以媒体综合应用能力为辅。此外,高校对新媒体课程名称及所含内容也颇有争议,如将“新媒体基础”称之为“网络传播学”(南京大学)、“网络传播原理与应用”(复旦大学)、“电子传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媒体导论”(清华大学)等多种。

3、培养方法的差异性。由于新媒体是一个新兴学科,其培养方法上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尽管不少高校都在呼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大实训模块的比重,提出“课程外包”、“实地教学”等主张,但是这些方法大多因为办学条件不足、跨行业合作机制不完善、教学难以管理等原因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优化新媒体人才供给,调节供需矛盾的途径

(一)强化对新媒体办学市场的监管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而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准公共物品。作为这一物品的最终供给者,政府拥有对高等教育市场供给进行调节和监管的权力。当前新媒体人才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人才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些年高校“培养热”造成的,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完整的新媒体人才办学资质审核标准,对高校新媒体专业的办学现状进行全面核查,整顿现有办学市场并对后期申办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严格把关,设置准入门槛,控制办学质量,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营造更加规范的教育环境。

此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传媒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媒管理主要靠方针政策和行政手段进行,有关传媒的法律法规数量相对较少,应当针对当前媒体产业发展新趋势完善传媒法律法规体系及依法管理的制度,这样行为能够对新媒体教育市场具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二)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导入市场需求管理

尽管需求管理是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但它对于企业剖析市场需求以及调节生产具有重大实践价值。需求管理是一个包含市场需求调研、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生产调节、产品需求反馈4个环节的循环管理活动,如图5所示。

需求管理可以实时发掘市场需求信息,通过调研和信息反馈一方面可以准确获取“售出产品”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识别市场新需求,快速做出反应以调整生产线,制造新产品满足新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培养的人才也早已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优化配置,高校培养出的“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直接决定该校的未来发展,因此,现今高校的职能已不能简单停留在培养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培养的学生市场竞争能力。要实现这种转变,除了更新教育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对于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媒体专业教育而言,本文倡导的市场需求管理就是调节人才(包括新媒体人才)供需矛盾、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高校管理上如何导入人才需求管理呢?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来实现:

1、在高校设立人才需求研究中心,建立职能机构,专门从事人才(包括新媒体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信息处理工作,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及时地扫描和监控,对输出的人才开展调研反馈,评估培养成果。

2、实现人才需求中心与学校具体培养部门(系部)数据共享,确保人才需求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到具体培养部门,其信息流程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高校设置人才需求中心后,该中心与各具体培养部门(系部)的数据信息交换是双向的。第一类数据交换是关于市场需求新信息的交换:一方面,研究中心将新媒体行业人才需求新信息和新媒体教育市场信息定期向本校承担培养任务的系教务机构和招生部门反馈,系(部)教务机构再传递至相关教研室并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报告并报教务主管部门审批并下达执行;另一方面,研究中心将信息输出到招生就业部门,并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的调整并下达执行。第二类数据交换是内部调研需求信息的交换:相关系部教务机构和招生就业部门也需要定期将培养信息和就业信息以及调研需求输入研究中心,由中心根据部门调研需求指令组织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再次反馈到需求提出部门。

3、人才需求中心的调查方式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进行。定期调查包括定期召开已就业学生座谈会、组织媒体用人单位联席会等方式。调查既可以通过在门户网站上设立调研窗口进行网络抽样调查和电子邮件调查,也可以通过电话约谈、电视会议等方式进行,还可以针对性地与相关媒体咨询公司和公关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委托调研和构建数据交换机制。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规范课程体系,实行层级模块管理。针对当前新媒体专业课程设置种类繁多、专业课程开发不规范的现状,当务之急是尽快构建高校间沟通合作机制,在规范课程设置、开发相关核心教材等方面密切合作,通过举办新媒体研讨会和论坛等活动加强国内外高校成功办学经验交流和学习,对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核心课程内容及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等领域展开广泛探讨,使新媒体课程设置趋于规范化。新媒体专业的理论课程模块可以按照基本素养课程、新媒体专业课程(包含实训课程)和综合能力塑造课程3大部分来构建。现以本科为例,如图7所示。

总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分体系,以本科四年为例,人才培养随着学年的递增而实施不同的课程模块,其培养的目标层次也在不断由学科基础层向专业中心层以及综合提高层上升。大学第一学年主要修学基本素养课程,属于学科基础层次,包括大学英语和数学和政治等基础课外,还包括如新闻学导论、传播学概论、计算机基础等媒体基本理论课程;大学第二学年主要修学新媒体理论和技术课程,属于专业中心层,包括网络新闻采编、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动画等;第三学年的综合能力塑造课程及第四学年的实习模拟属于综合提高层,能力塑造课程包括新媒体运营管理、媒体市场营销、传媒法律、财务管理等课程。

2、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总体来说,新媒体人才培养包含3个重要过程:基础理论教育过程、实践教育过程、研究和再学习过程。基础理论教育过程指系统性的大学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这一过程主要完成新媒体的理论教学,过程创新点是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在明确教学目标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新媒体教育会涉及到网络和软件技术、媒体管理以及法律等非媒体专业课程,需要做好这些跨专业师资的调配和协调工作,开展诸如跨系研讨会来集体探讨新媒体教育问题。实践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实验室教学、协助科研活动、创新竞技活动和实习活动等过程。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新媒体相关的竞技、设计、成果展览和推介等活动,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研究和再学习过程是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自我研习前沿理论技术以及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来更新知识、提升从业技能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这一过程容易被忽视,但这是新媒体教育过程创新的重点。

3、拓展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新媒体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强、变化速度快的新兴产业,对人才技术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应重点放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关键在于探究实践教学新方法,而实践平台是构建实践教学的基础和硬件,它直接决定了新媒体人才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效果,因而创新实践教学应该从如何搭建完善的实践平台入手。当前新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践平台”的缺失或管理机制不完善,如果将为数不多的实验实习课程和学术活动等同于新媒体实践教学的全部内涵是不准确的,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来构筑融合性的“实践平台”,如图8所示:

内部平台建设可以通过课堂仿真教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园竞技及学术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产业基地建设来完成。在高校内部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硬件”。其中校办产业园建设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国内高校由于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条件限制而在此方面还少人问津,但产业园建设具有重大的长远价值: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氛围;有利于产学研结合,便于开展新媒体研究及成果转化;为外部合作创造良好通道,有利于引进高端媒体机构、高端项目和高端人才,为新媒体产品的代工生产提供便利。外部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以及高校与科研培训机构合作3个平台。其中,校企平台可以为实训基地建设和新媒体产品“代工生产”提供支持,通过新媒体专业合作办学、参与内容制作和媒体管理运营;校际合作是便于教学资源互补利用,包括教学实验设备和优秀师资调配等方面;扩大与媒体科研机构以及媒体培训机构合作是便于新媒体项目协助研究、新媒体人才单项技能培训等业务开展。总之,新媒体人才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更需要一个复合型“实践平台”。

4、构建继续教育和再学习机制。众所周知,在我国会计行业,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技术不断变化,为了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适应变化的需求,我国政府通过委托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一年一度的综合素质继续教育和资质年检。从实践结果来看,这项举措效果斐然。那么,新媒体行业与会计行业具有相似的特征,都是技术不断革新的行业,如何使现有的新媒体人才保值增值并满足行业变化的需求,建立继续教育机制和资质定期审查制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事实上,当前不少媒体从业人员也正在为自身技能滞后于时代而四处问道,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委托或授权相关机构包括定点高校、私人培训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关于新媒体行业的正规化继续教育制度,构建新媒体人才再学习机制。

四、结束语

新媒体竞争实质是媒体人才的竞争。如何在媒体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探究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具争议而又必需认真探究的课题。在历时半年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力求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猎取相关研究的最新资料,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却发现一些当初很“新”的资料已经悄悄变得些许陈旧,新媒体发展之快令人叹服,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更是时不我待!本文主张从宏观层面入手规范办学环境到微观层面进行创新培养模式、导入需求管理等两大层次来优化人才供给,这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更需要实践中进行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1、付荣校,杨福康.网络传播与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闵大洪.网络传播学科发展报告[R].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

3、王灿发.中国新闻人才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2006(2).

4、徐晓波.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J].今传媒,2007(8).

5、李永晖.北京大兴区新媒体产业基地初显集聚效应[N].文化创意产业周刊,2007-06-25.

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1).

7、2007年中国WAP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简版)[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5).

8、张芹,黄宏.高校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3).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战教学;电子商务

关于电子商务的人才之缺,单看团购网之间的“抢人大战”便可见一斑。2011年5月,拉手网、美团网、窝窝团之间就掀起了一股“抢人”大战。先是拉手网华东大区全体核心骨干共200余人集体跳槽窝窝团;随后,又传拉手网重庆站60名员工也集体投奔新东家。此后数日,微博上又曝“美团网华东区总监带领300名员工集体离职”的消息,这还只是电商缺人的冰山一角。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说明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模式,中国电子商务公司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据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200多万人。这种需求的不断提升必然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网络营销,更是为了适应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

一.网络营销与网络营销课程

网络营销(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就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

网络营销学属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理论多、各部分内容的关联度小,网络营销技术层面的内容又十分枯燥,而应用方面的内容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网络营销岗位分析

(一)网络市场调研员

根据企业职责需求制定网络市场调研计划,搜集网络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研方法并予以实施,整理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1.能承担资料与数据的基础性处理和分析工作,如座谈会、深度访谈内容的整理、数据报告准确性的核对等;

2.能协助或独立完成问卷/访谈大纲的设计、执行,完成调研报告的编写等;

3.熟练使用EXCEL、PPT等办公软件及统计软件;

(二)网络推广

我们通常所指的网络推广是指通过互联网的种种手段,进行的宣传推广等活动,确切的说这也是一种互联网营销的一部分,即通过互联网这类的推广最终达到提高转化率。简而言之,网络推广就是一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推广,包括SEO、SEM、网站联盟、网站广告等等。通过网络推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道,针对网络推广岗位,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1.根据本企业具体需求,能独立策划和编写网站推广方案

2.能负责网站搜索引擎优化(SEO)工作,及邮件群发、论坛营销、网络信息群发等网络推广工作

3.能在百度、GOOGLE平台上进行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投放及广告帐户日常监控

(三) 网站运营经理(主管、总监)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各大企业开始探索网络世界,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能够掌握运营技术,可以帮助网站取得效益的网站运营经理却很少。即使是在运营良好的网站中,真正系统学习过网站运营技术的人也不多,许多人靠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对网站的经营缺乏系统的认识。针对网站运营经理岗位,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企业网站的整体网络推广、网站开发、项目运营的规划方案。

2.能招募、组织、培训网络营销团队,进行企业网络营销方案的整体实施。

(四) 网络客服

网络客服,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客户服务工作,是网络购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细分出来的一个工种,跟传统客服的工作类似。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客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针对网络客服 岗位,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1.具有客户服务意识和销售技巧

2.对在线销售和电子商务具有浓厚的兴趣和遇事坚持不懈的精神

3.对淘宝网工作有较深的认识和工作经验

4.熟悉淘宝的各种操作规则,通过淘宝的相关软件进行网店的日常管理,如:分类、上货、发货、评价、售后查询等; 熟悉淘宝及支付宝操作流程(商品管理、交易流程、支付流程、评价系统、投诉系统等);需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5.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敬业精神,能在压力下工作。

三.网络营销教学探索与实践

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迅速提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就需要尽可能地利用现实和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1.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

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并随时更新课件。在课堂内适度加入视频资料,让同学们通过视频直观地了解电子商务发展动态和运作方式;在网络平台上操作,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操作技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经常更新教学案例

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关注最新网络动态,结合相关的知识点配以相应的网络营销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和针对性特点,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上,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课前五分钟内容,该内容可以是视频、网络最新词汇、新闻、图片等,但必须跟课堂内容有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3.网络营销课堂实训

本门课的设计是一周四节课,两节理论两节课堂实训,针对每周的课堂实训,我设计了一些上机作业。网络营销的工具包括互联网上所有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的平台和渠道,比如说网络社区、博客、E-mail、新闻组、搜索引擎、即时聊天工具等,这些是网络营销课堂实训上必须讲的内容,一般是在相关的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通过在线演示各种工具的使用来解读工具的使用、特点,阐述其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网络营销的上机作业就是这些工具的实际操作。

4.网络营销试题库的建设

网络营销试题库包括整本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从如下方面进行试题库的建设:

(1)成立题目编写工作小组。按照教学大纲章节要求,由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分工合作,统一布置课程题目的整编。

(2)广泛组织材料。一方面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实践撰写题目;同时要求学员根据工作实践,每人至少撰写一套题目,成为试题库资料来源的主要部分

(3)严格筛选验收。课题组成员对所收集到的试题资料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筛选

(4)加强入库管理。对经过筛选合格的题目,进行统一编号收入试题库。

5.任务驱动式教学

每次课内实训,教师会布置一个任务,这个任务首先是教师教,然后由学生练习,学生展示,学生讲评,小组讨论,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而是要他们自己去体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出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学生做的不是作业,而是作品,他们的作业都发到世界大学城,通过网络的平台出去,每个人都可以查看,这样督促大家不要抄袭。

四.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教学设备更新的速度慢,教学效果很难评估

首先,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批网络营销模拟实训系统,学生通过操作这些模拟平台,可以不出校门就能了解现实岗位的操作流程,但是由于实验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学生的网络营销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电子商务是一个更新很快的行业,这对网络营销的教学也带来了挑战,学校有实验室,但是软件更新速度赶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没有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没有满足需要的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就会更难。

(二)教材更新速度慢,跟不上网络发展

学生对网络营销知识的学习都要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的专业核心课程,网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行千里”,因此网络营销课程是内容发展变化较快的一门课程,这种特点对网络营销教材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状是: 较材的更新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导致一些淘汰的教学内容和软件仍然出现在教材中,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需要,给课堂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

五.小结

网络营销是一门网络营销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高度融合的学科,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是随社会需求而变化的,教学的理实一体化也是高职教学的核心,网络营销的这些特点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本门课的教学实战性教学进行了探索。本人也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艳.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专题实训的设计与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374-375

[2] 张秀英.高校网络营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2011(4):188-189

[3] 朱信言,肖峋.网络营销岗位能力分析与实践教学建议.教研,2011(5):51-52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如今,随着户外广告的迅猛发展,户外广告有了更多的概念,早已突破了形式单一的店招式广告牌类型,出现了更多的新型户外媒体,还包括了一切设置在“室内户外”的商业广告。例如地铁站广告、电梯广告、厕所广告、写字楼和卖场里出现的液晶电视等等。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户外广告正在告别粗放,进入优化与盘整的新发展阶段。

户外广告现状

近几年,户外广告在中国市场发展极其迅速。我国的户外广告整体投放自2004年以来表现出明显上升的特点。其在2008年和2010年的上升尤为明显,分别较上一年上升65%和32%,2011年户外广告市场也呈现了较快增长。2011年我国户外广告投放总额达51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LED户外电子显示屏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2.1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35.5%。

户外广告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行业规模短时间之内的不断扩大上,还体现在新兴户外媒体形式的“快速”推出及被市场认可、接受。而与“快”相伴相生的就是“高”,户外广告业的高利润、投资的高回报、整体行业的高增长。加之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各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强,种种因素激发着户外广告行业的超速增长。

随着人们旅游和休闲活动的增多以及高新科技的广泛运用,户外媒体已成为广告主的新宠,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传统电视、报纸和杂志媒体。户外广告正在以它独有的方式征服消费者,在新的时代展现着新的魅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户外广告大有可为。

企业2012年户外广告投放情况

根据《广告主》杂志此次调研报告显示(图1),在本次调研的企业中,有76%的企业有户外广告投放,以大型电商、计算机及通讯产品、食品饮料类企业为主,他们认为,户外广告有效地覆盖了广大白领一族出行范围,以最直观的方式长时间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是品牌塑造的重要方式。借助精英人群的口碑效应,大大增强了消费者对于品牌好感度,有利于将品牌影响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此外,还可以与网络等媒体进行很好的互动,以整合的方式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放大。没有户外广告投放的企业为24%。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市场覆盖范围较小,这些企业主要在网络媒体及地方电视台投放广告。这其中以传统家具企业、垂直电商类企业等为主,也有部分新兴的品牌;由此可见,户外广告仍是企业进行广告投放的重要媒体,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并列组成重要营销渠道,是整合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2显示,2012年广告主户外广告投放比例各部分相对比较均衡。从图2可以看出,2012年,34%被调研企业的户外广告投放在10%以下;27%被调研企业的户外广告占整个广告预算的10%-20%;33%的被调研企业的户外广告占整个媒介预算40%-60%;没有企业的户外广告占整个媒介预算超过60%。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户外投放比例低于20%的企业高达61%,超过总数的一半还多,研究发现越是大型企业在户外广告投放的比例越是趋于10%-20%,如蒙牛集团、三星电子等,这些企业在广告中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户外广告投放占比较高的企业以建筑装饰、文化娱乐为主,此外还有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

合作过的平台

在主要与那些平台过选项中,有户外广告投放的企业中有高达38%的与分众传媒合作过,华视传媒以28%占据次席,其次是白马户外和高铁传媒以24%并列第三位,德高、凤凰传奇、航美传媒、华铁传媒、TOM户外、大贺户外分别是22%、12%、10%、4%、2%、2%,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41%的企业选择其他户外广告媒体平台,例如郁金香、鼎程传媒、奥神传媒、利达等。随着户外广告市场的升温,以及户外媒体在融资方面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广告传媒企业投入到户外媒体中,在竞争的加剧的同时,让广告主在户外广告投放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户外广告投放效果

广告主的满意度是衡量广告投放效果的重要指标。在针对户外广告的整体效果评价中,在本次调研的有户外广告投放的企业中,比较满意的企业为32%,满意的为62%,另外6%的企业表示对营销效果不满意,没有企业表示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满意以上的高达94%,总体来看,企业对户外广告效果还是非常认可。

根据记者调查访问中,认为户外广告的优点有主要有:视觉冲击力强,到达率高、影响范围广,其次为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和全天候展示等。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户外广告存在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需要较高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户外广告的形式决定了其不可能用太多的广告语对产品进行描述或用绚丽经典的图片来衬托其产品,这就对广告创意和艺术表现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户外广告必须拥有绝佳的创意表现,才能让受众眼前一亮,吸引受众的注意。不少企业反映缺乏新颖的广告创意是其进行户外广告投放面临的主要问题。

②效果难以评估

与其他媒体相比,户外广告的千人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各类户外广告形式的大量出现,消费者对户外广告形成了免疫力,经过时并没有关注身边的广告,实际达到率值得怀疑。户外广告媒体的宣传效果评估依然是企业头疼的问题。

③成本高

户外广告的影响力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直接的关系。人流量大的地段如火车站、地铁换乘站,繁华商圈,其户外广告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好的广告位稀缺,成本过高也是企业反映的问题之一。

企业2013年户外广告投放计划

在企业2013年户外投放预算的调查中,有6%的企业表示会大幅增加(20%及以上),22%的企业表示会稍微增加(20%以下),保持不变的为58%,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表示会稍微减少(20%以下)和大幅减少(20%以上)分别占4%和6%。表示会减少投放的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化媒体、微电影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吸引了大批目标消费群体,从而将一部分广告投放预算转移到新媒体上,将在新媒体上进行尝试;而另一部分企业则认为尽管新媒体异常火爆,但在效果评估等方面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实际效果任存在疑问,还不如将预算投在效果不错的户外广告上。

未来发展趋势

①与移动终端相结合

随着智能手机和终端的日益普及,如何将户外广告与受众随身携带的手机关联起来成为众多企业的思考。目前,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在户外广告中植入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交易。例如2011年,1号店推出了“无限1号店”,率先在北京和上海的公交站和地铁站上线,通过在户外广告中加入二维码,为消费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购物场景。在不久的将来相信这种形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

②注重品牌形象宣传

户外广告的除了进行产品营销外,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展示企业实力,塑造企业形象。走访的一些企业表示,户外广告特别是大型广告牌因其大型高空的特点使广告格外醒目,同时延续性较好,对于建立、提升、维护企业品牌形象的作用非常显著。未来在广告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将侧重于品牌形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