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营销教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能力目标是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提出为了搞好能力目标教学,笔者认为要树立能力优先于知识、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手段的教学观念,并着重做好综合任务、单项任务和教案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技工学校 ;市场营销 ;能力目标; 教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工学校是社会各行业一线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与企业需要的对口人才呢?就这个问题,笔者做了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的培养目标
笔者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时发现,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企业最看重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专业应用能力,即在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它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即刻能用”的应急需求;自学能力,即在发展变化的市场形势下,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的能力,它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统筹兼顾”的用人需求;创新能力,即扭转局面、开辟经营新领域的能力,它能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用人需求。由此可见,具有岗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是学校培养的目标。
二、能力培养目标的理念支持
1.能力优先于知识
传统观念认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作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老师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津津乐道。可现实中往往有高分低能的案例,这说明职业者仅仅停留在拥有知识的层面是不够的,必须具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才是王道,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是能人。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要目标,紧紧围绕学生能力的提高展开教学活动。
2.能力在实训中形成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不可以传授的。企业家郭台铭说“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训练中练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实践训练任务的刻意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练就岗位胜任能力,促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3.能力与职业岗位活动无缝接轨
为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就应该成为学生的能力训练标准。学校依据企业职业岗位活动设计教学任务活动,其实就是将岗位工作活动搬到学校,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中训练职业能力,实现用人单位与就业者在就业上的“零对接”。
4.能力培养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效果好不好,要看学生学习兴趣高不高,是否主动完成任务,而不是看教师的“讲”课水平高不高。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组织、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设计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
从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他们多在市场营销工作一线的服务或推销工作岗位上。这些岗位有共通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求,即寻求商机、构思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确定价格、促进销售的能力。本着“适用够用”和卓有成效的原则,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应该围绕训练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展开,而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渗透在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过程当中。教材上讲授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它无法直接转换为专业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促使专业应用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从始至终的训练,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以下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论述。
1.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确定综合训练任务
根据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笔者经过反复推敲斟酌,设计了一个大型的综合训练项目,项目名称为:××产品营销策划方案。项目设计的思路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的××产品经营遭遇困难。为了改善经营现状,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营销策划。这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这个任务指派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市场分析、优化产品、改善销售渠道、科学定价、促进销售五个方面入手,制订出策划方案。在方案的策划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充分的训练。这样的一个综合训练任务,笔者在开课之初就开门见山地向学生说明清楚,明确指出他们的市场营销课程学习都是围绕这个策划方案来进行的,并且定出学习目标,即课程结束时,每个学习小组都应完成本小组的策划方案,方案的优劣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评价。
2.课程教学单项设计——落实具体训练内容
在综合训练项目的总体框架下,笔者以市场分析→优化产品→改善销售渠道→科学定价→促进销售为主线设计具体训练任务,具体有12项:捕捉市场机会、甄别市场机会、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产品组合、开发新产品、选择销售渠道模式、建设销售渠道、识别定价因素、定价、识别促销方式、选择促销方式。这些单项任务都是综合训练任务的子项目,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工作流程,都是将现实中的营销工作转换成为教学实践活动。随着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实现从单项能力向综合能力的提升。单项训练任务的设计,也使笔者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改造有了依据。与职业岗位活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点被保留下来,作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智力支持,不相关的知识舍弃不用。
3.课程教案设计——能力目标是指挥棒
每一项单项训练任务都需要若干次课来完成,每一次课都有能力目标,每一次课都是一体化设计。下面展示能力目标教学建立前后的两则教案。(1)价格分析(以知识为目标)。教学目标:了解价格的定义,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讲解价格的定义,说明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列举定价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原因。布置作业。(2)价格分析(以能力为目标)。教学目标:经过学习,能够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对具体产品的定价进行分析评价。课程导入:你认为目前企业的产品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吗?请给予分析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对现有产品定价分析评价不足,引出影响价格的因素。学生运用新知识对产品价格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价。布置作业。第一种教法是典型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它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知识为目标,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课堂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猛“灌”,学生无动于衷、兴趣索然、消化不良,教学分离,师生形同陌路。第二种教法是能力训练教学的创新模式。它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能力训练为主,知识的引入不是由知识体系引出的,而是由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引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带着使命感和成就感积极完成任务,教师推波助澜,师生互动,相得益彰。其实,基于能力训练的职业教育,就是不能从概念出发,要打破以前“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即教师要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总结经验,建构知识。
四、能力目标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大学的课程体系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都围绕着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提高人才的质量水平[1-2]。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相关研究发现移动电子商务有着较高的行业需求,其改变了传统电子商务经营方式,提出新的岗位需求与职业技能[3-4]。我们结合岗位调查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R邓刂逝嘌?和能力培养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同时针对课程规划进行调整[5],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能力评价几方面进行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现培养目标。
1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随后采用实践检验的方式对移动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规划,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1.1 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由两部分组成:文献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文献,了解我国行业研究现状;社会调查,对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调研,了解岗位需求情况。
1.1.1 电子商务行业研究可视化分析
通过收集和汇总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现状与电子商务的应用[6]、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策研究联系密切[7]。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相关研究发现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电子商务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8-9];同时,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同物流创新有较高联系,并且物流创新同跨境电子商务与商务对策研究联系密切[10-11]。因此,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商务决策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此基础上也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说,移动电子商务将是电子商务的重点。
1.1.2 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分析
对大连市周边企业进行岗位调研,通过调查发现移动电子商务岗位有设计开发类岗位和策划运营类岗位。设计开发岗位要求掌握Web前端开发技术、交互设计技术等,策划运营类岗位需要掌握产品策划、运营数据分析、网络编辑等,由此可见移动电子商务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应该掌握必要的技术能力。
1.1.3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目标
学生需要理解移动商务与应用领域的结合创新趋势,并通过分析学习资料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见表1。
1.2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由可行性分析、课时安排、教材选取、授课方式、考核方式6部分组成[12-14],教师可按照该流程对移动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设计。
1.2.1 可行性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够实现能力培养。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修课程统计,发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页设计、营销管理等相关能力以及学习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对教学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学校提供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成立移动电子商务教研团队,为该门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师资。从以上3方面来看,具备了教学的可行性,能够开展课程。
1.2.2 教材选取
进行文献检索共得出中文核心文献1.2万,其中移动电子商务图书25种。组织专职教师A、B、C进行教学研讨,最后得出文献[15-18]4本教材;组织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进行二次评审,按照教学目标与本校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参考教材,确定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我们经过多次研讨得出移动电子商务时间能动性较强,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
1.2.3 课时安排
为考查学生实际应用情况,需要安排学生活动实践,在学时分配上采用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的方式。本次实践由一个完整的移动商务策划贯穿整个学期,具体的学时安排见表2。
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可将该门课程分为移动商务概述、移动商务技术基础、移动商务价值链模式、移动商务安全、移动商务支付、云计算、移动商务信息服务、移动娱乐、移动学习、移动商务应用10部分。具体课时安排与重难点分布见表3。
1.3 专家访谈
1.3.1 专家选择
本次专家访谈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方式进行,由于环境限制选取本校教师5名、校外教师3名,教师具体情况如下:副教授,数据分析团队成员;副教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团队成员;副教授,网站策划与运营团队成员;副教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专业教师;副教授,物流工程专业教师;副教授,供应链管理教师。
1.3.2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移动电子商务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设计、课时安排、理论与实践比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6方面的设计[19], 可参考表2与表3设计教材、教学内容题目、理论与实践安排题目,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闭卷考试、项目实践、大作业3种考核方式,选取讲授教学、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采用录音的方式记录。
1.3.3 访谈分析
1)学时安排与理论实践比。
每周2学时或者4学时,或者采用单双周上课的方式,故学时为32学时、48学时、64学时。大三上学期还开设移动平台建设、市场营销等课程,故选取32学时。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有其他项目实践,应适当降低实践比例。移动电子商务类课程需要以理论为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对课程的设计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课程内容需以实时事件为依托。关于课程内容的访谈汇总见表4。将实践学时调为4学时,缩短实践学时的比例,将学生的项目实践更多放在课外。
3)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单一的理论教授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移动电子商务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平时考核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末考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平时成绩评定由学生考勤、课堂发言、三级项目、课堂作业4部分组成;终结性考核在题型上需要多元化,加入案例分析和模式设计的题目。教师可按照能力要求比例设计期末能力考核评定表,见表5。
2 移动电子商务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及学习安排,教师制订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收集教学资料,编写教学进度安排,进行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为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2.1 形成性考核分析
我们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与描述统计。在统计过程中没有出现该项为0 的学生,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结合能力考核标准得出的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环节表现良好,3组实验超过半数的学生为B级,超过1/4的学生为A级。本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较为合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同时,采用应用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项目策划能力。
2.2 终结性考核分析
单项选择与填空题的频次变化情况较为相似,仅有1~2名学生的成绩为C。案例分析选项频次波动范围较小,策划设计类题目较案例分析类成绩较差,半数以上学生能够运用移动商务思维设计商务活动。论述类环节有15名学生能够达到B级以上成绩,有3名学生成绩为D,占整体的12.5%。
通过考核分析发现,学生掌握了部分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并且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仅有少数学生能够运用移动电子商务进行策划,部分学生不能够运用移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商务活动。
2.3 回归分析
我们采用极大自然数估计的方式对各项考核成绩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线性建模的方式构建学生能力考核模型。统计发现本次建模的准确度为0.95,具有较高的模拟系数。
(1)课堂表现、实验1对整体影响程度较高,需要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也应提高对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学习,减小学生之间由技术带来的差异。
(2)考勤、三级项目、实验2与填空类项目回归系数较为接近,且系数值较低。学生上课情况良好,能够按时完成平时作业,故学生在该环节表现良好。
(3)在终结性能力考核项目中,各能力指标的回归系数较为相近,由此可见考核标准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较为符合。本次终结性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题型的选择、内容的选取符合考试要求,既能够涵盖较多知识点,又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4)三级项目的预测系数与贡献度分别为0.39、0.308,可见本环节在整个考核中占据重要位置,与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均衡,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计划。
3 结论与建议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研讨方式制定的教学计划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有效降低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工作量,此外经过多次论证研讨确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时设计和动态式教学内容设计。结合教学效果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文献资源质量保证。在进行文献研究时,应确保文献质量与数量,尽可能多地收集文献资源,根据内容、主题等进行文献筛选,确保选取的文献与研究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2)多种研究方法?C合使用。使用文献研究得出的更多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研究热点等,而课程所教内容更多的是教学管理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