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成为了企业及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是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推动现代化高校建设,促进国家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高校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涵,从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问题及对策

现代意义的精细化管理思想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由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很多大型企业例如日本丰田、中国海尔等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将探讨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1.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分析。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本质上与企业并没有很大出入,就是要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将高校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按照质量标准规范来处理业务,通过考核控制,结合数据化、标准化以及动态化处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2.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首先,相对于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由曾经单纯的静态核算监督向动态经营管理过渡;其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还体现在岗位职责分工上,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中对于岗位职责分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职责分工变得更加清晰细致,并且要求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来对其绩效进行分析;最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融合于财务管理之中,其信息化程度更高、技术性更强。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实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十二五”之后,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之下,高校的财务管理也正向着集约式管理发展,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部门,高校财务部门必须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变革,只有这样,高校财务管理才能真正符合时展的趋势,才能跟上我国高校改革的步伐。

2.实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高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粗放到精细,是中国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校是国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管理方式对整个社会中企业单位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必须提高,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其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从高校整体精细化管理要求出发,实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也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3.实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特点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在新时代中表现出了更多的新特点,首先,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出现了变化,由实现传统收支平衡转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绩效最大化。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资金来源向多样化发展,其筹资融资由传统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市场化的资金筹措,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高校内部的经济业务正变的越来越复杂,其业务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多样。

三、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原则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全员参与原则、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原则、持续改进原则以及严格终端控制原则五项。第一,全员参与原则,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从而充分发挥财务人员以及高校整体工作人员的潜力,发挥个人能力,实现整体管理的提高。第二,管理是系统工程,要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也要建立一套目标、制度、文化结合的管理系统。第三,沟通是管理的重要部分,信息化原则,就是要将信息及网络技术引入管理中,从而实现高效沟通、实时控制、条理化检索等。第四,有生命力的管理系统才能不断适应时展,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也是精细化管理“精益求精”理念的内在要求。第五,严格终端控制原则就是要防止业务过程中执行偏差的出现,保证财务工作者严格按照目标及规范工作。

四、高校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探析

1.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对于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非常重要。高校可以通过成立精细化组织管理机构、开展动员营造氛围、征求意见制定细则、优化整合现有制度、整理数据等工作,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开展做好准备。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工作者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础单位,要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将财务工作者的素质提高。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持续的素质训练,提高财务工作者业务素质;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内外结合,将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上去。

3.强化预核算管理。预算改革之后,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虚假平衡、考核机制失效、收入内容不全等。此外,高校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账户设置不合理、审核传递环节不畅通等,这些都是是阻碍高校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以对自身整体发展做出总规划,然后对自身业务进行全面分析,使预算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环节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处理;强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基础工作质量,实现细致的预核算管理,实现精细化的会计核算。

4.构建财务信息平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财务软件,财务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种单纯引用相关软件以提高单项工作效率的方式只是会计电算化阶段,其数据较为分散、财务报表合并效率差;风险分析、决策系统等依旧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综合型财务信息平台,有效地将各个财务软件结合起来,使财务管理形成闭合的管理链条,实现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以平台为基础,实现标准化的数据运行,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有需要的部门中,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会因为达到某一管理目标而停止发展,高校在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管理发展的持续性,持之以恒,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从而持续地为高校管理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郭小玲.谈图书馆工作中的细节服务[J].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2]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3.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等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的对象,其中管理的对象众多,主要包含的是管理中的每个成员、每个组织、每个程序或者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安排,实行规范化、专业化、严格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精”,即工作要突出重点,明确主线。二是“细”,即覆盖全过程的环节要全,同时应具备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工作机制,才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重视细节、重视事件发展的过程、重视事件本事、重视事情结果落实情况、重视事情的质量以及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细节上力求精益求精。

具体来说所谓“精”注重的是质量和标准,做到精确,精准,精心,从学校领导的层面精准把握管理的各项要求;“细”的要求则是注重细节、注重基础、注重实践,注重服务,做到细致,细心,细腻,从学校每位教职工做起,对工作,对学生细致入微。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高等教育面向的是即将进入职场社会的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是,高校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资源的需求,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差。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普遍对学生工作教育理论的研究滞后、对学生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掌握不好,导致在工作上将思想教育局限于政治教育这一单一目标,过于注重抽象的理论教育,注重于外在的形式,缺乏对服务对象的精确把握和对服务成效的细致检验。 高校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如何实现高校精细化管理

(一)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首要坚持的就是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和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把“质量与效益同步,投入与产出平衡”作为科学性原则的重要指标,趋利避害,使精细化管理实践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探索与研究。

2.人本化原则

管理的本质,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的过程。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于人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更为强调以人为中心。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管理主体的核心――师生作为管理的中心,把师生的利益和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3.制度化原则

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校要建立规范的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促进高校的发展。

4.全员化原则

高等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校中每一个成员都作为管理的对象,不仅如此,每一成员也作为管理的参与者,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参与者。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认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是体现全员智慧力量的观念。二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需逐步发展并长期完善的过程观念。要求每位师生都应立足于本职,着眼于长远,强化过程,注重细节,合作双赢,创新发展。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与人本管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优秀的组织他一定具有完善的制度,在完善的制度下才会有高效的管理效益。所以提高组织中人的素质就能更好地贯彻学校的制度,促进高校的发展。

3.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人去执行都一纸空文。所以制度一旦制定就是怎么去执行,执行好那么制度就是有效的,合理的。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好那就是无效的制度。高校在制定好相关制度的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对此项制度的执行做跟踪管理工作。

4.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高等学校就更为突出。高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教师、学生。要进一步树立教师作为主导这样的思想定位,相关的政策制度都要为这个这一这题思想服务。也要明确学生作为高校的“产品”最终要推入市场和其他高校“产品”进行竞争,所以如何学生这个“产品”的质量,是管理的重点。

5.分层分块管理的精细化

学校由各个不同职能部门构成,各个部门之间如果职权不明,那势必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各个部门应该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权力和职责。最高管理者要善于放权,让这些部门管理者有较大的积极性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精细化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1]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任职教育院校来讲实验室更是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任职教育院校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任职教育院校提高教学能力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在分析精细化管理基本特征、实施要点的基础上,针对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精细化管理[2]源于科学管理,强调通过细节的管理,实现生产出精品、管理讲精益、员工求卓越的生气勃勃的局面。精细化管理[3]是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理念,有时又称为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指管理活动的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细致化。精者[4],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2)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2][4]。作为一种高效、集约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有以下特征:

一是强调数据化、精确性。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精确性则是数据化的应有之义,在每一个细节上均应做到数据化、精确化,这些数据化、精确性的资料则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非常关注流程的简洁、集约、流畅,优化流程、减少浪费始终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三是强调持续不断改进。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要从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四是强调领导力建设。强大的执行力、合适的战略性管理等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是有强大的领导力,精细化管理强调对领导力的建设,为领导力的建设从制度上、措施上、方法手段上创造了平台。

五是创新。精细化管理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而创新则是自我改进的永恒主题,包含把小事做细的精细化管理则强调“非数据不精、非创新不细”。

2.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1)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原则。一是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则指“唯精惟一”,不仅强调组织的专业化,而且强调个人岗位的专业化。二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逐渐、连续的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改进。三是造物即造人。就是把人的进步和组织当中相关人员的幸福看成这个企业、这个组织的使命之一。

(2)精细化管理的四种手段。一是规范化。规范化指给组织及其成员提供准确的流程、程序、岗位和制度。具体说流程和程序是做事的规范,岗位和制度是有关于人的规范。二是标准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再往下才是标准化。就是把反复、长期的事情,从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的角度来考虑,变成非常容易的一些标准。三是数据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尽可能数据化,具体实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标准数字化,再一个是考核的量化,再一个是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尽可能做到标准的数字化、考核的量化和管理数据库建设的完备。四是信息化。信息化最主要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速度极快;二是信息化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从规则角度来说,会使流程和程序固化[2][4]。

二、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1.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着眼创新、重在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新一轮军队院校教学评价目前已全面展开,其主体多元、分类指导、注重过程、简便易行的主要特点包含很多精细化理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提出要求为:系统配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达到总部建设标准,满足教学训练需要,管理规范,保障到位,开放运行,利用效益高。在考核指标上明确:教学装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完好率

从评价要求来看,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已迫在眉睫。

2.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任务转型期实验室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全军十六次院校会议对全军院校任务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原有实验室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承训任务需求;为第一时间形成承训能力,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通常采用的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造一切条件进行实验室建设;在这种外延式建设背景下,建设效益、建设质量都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整个建设模式都属于粗放式建设。

(2)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性不够。从建设层面来讲,谁来建、为谁建、怎么建的问题没有厘清,业务机关和建设单位在实验室建设理念上存有差异,业务机关的建设理念、思想无法有效贯彻,建设单位任务面广,无法集中全力进行实验室建设论证,为建而建、机关帮建的思想一定程度存在。从管理层面来讲,没有统一的使用规范和现场管理标准,在管理使用层面上随意性比较大;使用单位存在把实验室当做“自留地”的观点,实验室开放、共享严重不足。

(3)信息化手段应用依然短缺。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建设和使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同时无法全面准确掌握实验室建设、管理状态数据。

(4)绩效评估体系尚未成形。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施绩效评估,是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评估通常结合体系评估进行,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但实际按指标体系实施评估的几乎没有。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精细化

1.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建设与管理流程。

(1)制度先行是规范化的前提。在精细化视角下实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最基本的是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一系列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按照从上到下的模式,明确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个人与组织的职责、建设使用流程等规范,为建设和管理提供模板,规范建设和管理过程。

(2)固化执行是标准化的基础。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精细化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把制度落到实处,在制度制定之初在强领导力的保证下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以“僵化”的思想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使按规定办事(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制度固化执行下去。在固化执行的基础上,对可操作性、易执行性、能复制性比较差的制度进行优化,从而制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流程。

(3)流程再造是精细化的必然目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初级阶段,由于教学任务、实验技术、管理技术等都是动态更新的过程,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必须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持续对各类流程进行更新改造,把过程管理、流程再造的理念固化入建设与管理全过程。

2.以数据化、信息化为依托,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确化。

(1)指标数据化是精细化的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各要素指标的数据化是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标准化内容上实施建设与管理目标的数据化,为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细管理奠定基础,要对所有建设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使指标能够量化评估。

(2)过程信息化是精细化的高效平台。过程信息化的前提是各类建设与管理指标的数据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过程信息化可以动态掌握各类指标动态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为流程再造提供决策依据;其二,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监控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类物资的状态,实现“互联网+”模式的实验室资源设备的动态管理。

3.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实现建设与管理成效持续改进。

(1)实施绩效评价是精细化的必由之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水平如何,必须通过一定方法手段进行评价,评价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延伸,是对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测定,对建设和管理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目前管理领域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实施绩效评价,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域实施绩效评价主要指对照建设目标和管理流程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建设完成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常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采用不同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侧重建设目标、经费预算、建设效益等方面的评价;管理过程的评价侧重使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方面的评价。

(2)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有效评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于实验室建设过程的评价重点从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等两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经费、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五个二级指标,立项论证、项目目标、物资采购、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经费执行、产出数量、产出质量、经济效益、教学效果、可持续性等十一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评价重点从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综合管理等三个一级指标,实验室利用率、仪器设备在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共享、实验室规划、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卫生等十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制定评价体系时,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明确细分评价分值和评价标准,并对评价实施明确怎么评价、结果如何量化进行明确,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持续改进是实施绩效评价终极目标。绩效评价的实施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实施评价的过程,实施评价的过程既包含对建设和管理内容的评价,又包含对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评价。对内容的评价是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的基础;而对评价的评价是对评价有效性、科学性的验证和改进。无论是对内容还是对评价的评价,整个过程都包含持续改进的思想;持续改进既包括建设与管理内容、方法的改进,又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改进。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样没有固定的模板,持续跟踪管理领域先进理念,以“互联网+”的理念为基础持续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法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样是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汤军,陈勤,王贵勤,曾晓荣.试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9-10.

[2]许世宏.精细化管理理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探企业;精细化管理;策略

具体来讲,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基本原则为精准、细、严,结合制定的各项制度与标准,贯彻风险控制,对企业各个管理单元科学组织,保证能够高效协同运行,扩大运行效益,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背景

经过不断的发展,物探企业在较大程度上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经济总量与经营收入,内部市场、国内外部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企业总量扩张的阶段性目标基本上实现。但是,需要清晰认识到,总量扩张的基础上,成本费用出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制约到经济效益的提升;虽然增加了收入,但是经营难度却在不断加大。针对现阶段实际情况,物探企业明确了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积极贯彻实施精细化管理,促使经济运行质量、整体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做大需要通过总量扩张来实现,而只有通过总量规模型转变为规模效益型,方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二、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意义

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与国际石油石化市场波动。现阶段,世界金融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需要较长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石油石化市场的波动有效应对,需要精细开展所有业务,借助于精细化管理,促使发展质量、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只有坚持精细化管理,方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油田物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想实现,需要对发展方式切实转变,稳定、协调、持续发展;而现阶段最为主要的工作为加强管理,有机贯彻与实施精细化管理。此外,管理现代化的推进实施,基础内容也为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全面加强,可以对企业管理升级起到促进作用,提升管理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效益,促进石油物探企业获得健康稳定进步。

三、油田物探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求

(一)完善制度建设

要对规章制度管理的归口部门有机明确,结合实际情况,对制度管理机构科学完善;大力制定和修订制度体系,对现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清理,且在企业发展计划中加入制度制定与修订等方面的内容,在体系文件中加入管理性制度文件的内容,健全与完善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规章、标准与流程。

(二)做好基层建设

将创先争优等活动积极开展下去,大力建设优秀班组,对班组教育培训、基础管理、作风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强化,将示范队(站)、标杆队(站)等打造出来。将基层建设管理体系落实下去,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对岗位责任制度体系有机完善,对岗位工作标准进行明确,对基层工作流程有机规范,结合制度要求,科学管理基层基础资料,促使基层基础水平得到提升。

(三)狠抓队伍建设

将企业内部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深入开展员工培训教育,提升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大力建设员工队伍,对队伍结构、机关人员配置等合理优化,对一二线人员比例合理优化和协调,促使企业结构性矛盾得到逐步缓解。健全考核机制与薪酬分配机制,体现公平性原则。通过动态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将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

四、物探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内容

(一)创新观念,增强精细管理理念

要创新观念,提升精细管理的战略地位。首先统一生产与经营,避免过多的投入,出现对生产速度过度追求,经营成本遭到忽视的局面。其次统一安全与经营,对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与科学处理,充分利用现有的 HSE 管理模式,细化安全管理方法;充分认识到经济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安全生产的实施,两者具有互相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有机统一技术质量和经济效益,既要将工程技术服务良好的提供给甲方,同时将技术质量成本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有机平衡两者的关系。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大力完善

依据审慎原则,对企业总体收支预算科学制定;构建全过程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有机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费用。对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有机构建和完善,其发挥载体作用,保证可以顺利实施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其中,有关职能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预算目标、预算程序等合理确定;成本控制依据成本预算目标开展,在制定过程中,需要有机贯彻导向性原则,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促使企业管理得到有机强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预算目标,同时贯彻超前性原则,能够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重视成本过程控制,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随时对比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将其存在的差异及时找出来,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修正措施,从而顺利实现目标。在企业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勘探项目成本,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改变以往大部队勘探的作业模式,充分发挥效益导向作用,合理优化施工安排组织,促使勘探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成本消耗得到减少,继而提升经济效益。此外,要对市场分析与勘探项目经济论证工作有机完善;技术部门在对施工设计方案编制的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分析项目的盈亏,预测不同方案的费用支出及盈亏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积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研制先进设备装置,提升物探生产效率;做好成本管理事后控制工作,对比发生成本与预算目标,结合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成本。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地勘单位在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后,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网站、宣传栏等平台,特别是通过各类会议、简报、文件等多种形式,对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要求、步骤进行集中宣传。只有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本质、重要意义和预期成效等重点内容,被单位领导、中层干部和全体职工认真领会、充分理解、形成共识以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重点、重要环节和工作流程才能得到程度较高的落实,才能获得更大的管理成效。精细化管理重在管理的过程,在每一个管理环节里都会有所体现。这就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立足于自身岗位,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体现在每一项实际工作上。

二、从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入手,构建规范的管控体系

地勘单位首先在全面分析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运作模式构建内部控制规范,逐步完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职工行为等规章制度,在预算和成本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构建全面、规范、严格的制度体系。在管理控制方面,要结合地勘单位的发展特色、目标任务,研究制定细致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并做到及时反馈情况,不断纠错纠偏,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1.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要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测算确定单位的全面盈亏成本费用指标,建立成本分级控制的资金收支预算模式,将所涉成本项目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操作部门。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以国家出台的有关生产标准、规范和流程为基本原则,结合地勘单位的行业特点、生产标准和工作要求,组建成立高规格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以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消除人的不稳定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地勘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检修检查、安全培训、岗位作业等安全管理制度,从“人、机、物、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和能力,推进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系统流程精细化和安全细节管理精细化。

4.创新风险防范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制度。地勘单位在企业化运营的环境下,机遇前所未有,风险也不可低估。要科学分析外部环境,增强决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实现对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的有效防控。全面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等风险化解应对策略,促进地勘单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就是以制度为依据,最终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效益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基础管理不断规范细化,严格执行。要针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及时反映研究应对办法,不断完善、随时补充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构建既科学规范又容易操作的制度体系,使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和动态管理中不断创新,推动精细化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为抓手,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地勘单位在不断完善企业化管理体系的同时,要严格落实职工岗位责任制,细化各项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的考核,及时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跟踪制定改进方案,使精细化管理工作体现在每个岗位和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评估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对于成效明显的部分要大力推进,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要以标准和制度体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并根据条件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建立起“人人有标准、事事有考核、时时有规范、处处有监督”的长效机制,不打折扣地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从而实现管理和效益双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