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改革新方案

医保改革新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改革新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保改革新方案

医保改革新方案范文第1篇

本刊上期“卷首语”刊出题为“关注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一文,在业界产生很大影响,本刊记者叶柄昌本期将对这一话题作进一步阐述。

经历了起伏跌宕,医疗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体味过政府主导的僵硬和市场主导的失灵之后,关注医疗改革走向的人们在思考第三条道路在哪里。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解决“看病难”,道理也一样。市场往往关注的是“富人的经济学”,政府关注的应该是“穷人的经济学”。

尽管医疗改革新方案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整体目标”和“‘十一五’规划”这两个关键词,我们是不是可以获悉这样的积极信号:新一轮医改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实现让绝大多数人看得起病。据悉,新的医改试点拟明年初展开,正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目前已确定4个中等城市试点。

作为一项攸关13亿人口生老病死的民生大计,医疗改革之路20年来越走越难。对于此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官方结论和“九成民众不满意”的民间调查,实在发人深思。目前的医疗体制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卫生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经济原因,全国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应住院而不住院。发改委官员也同时坦承,百姓个人负担医药费用比例过大,全国40%的城镇居民、72%的农村居民看病需要自掏腰包,而个人医疗支出比重还在不断加大。

可见,新一轮的医改,理当关注民众,关心民生,想方设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潜心研究透彻“穷人的经济学”。

首先,从医改方向上看,要明确服务对象,让绝大多数的民众受惠。国情研究专家指出,公共卫生的公平性比经济收入和财产分配的公平性更加重要,因为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个人生命的质量和谋生的潜能。即使不从道义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所有人提供起码的卫生保障也是建立一个完整公共卫生系统的前提。透过“看病贵”“看病难”年年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怀疑中抱怨医疗改革走错了方向。这也是连发17道药品降价令却不能缓解百姓看病难的深层原因。近些年来,医改在市场化的媚惑下逐渐迷失了方向,遍地开花的私立医院办成了“贵族医院”,不少的公立医院打着“特需服务”的招牌开始向富人和金钱弯腰,大量的医疗资源被少数人占用。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就医之痛的社会中低收入者,越来越困惑和受伤:人民医院的大门为谁而开?医改成功的出路何在?医院缘何只会盯着荷包把脉?

其次,从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上看,我国的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亿,但只占4亿多城镇人口的1/4左右;农村新合作医疗占到8亿多农民的21%。这意味着大多数百姓依然徘徊在医疗保险的大门外。与此同时,近年来医疗费用持续的畸形增长,已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人群,也因为个人负担部分偏高,越来越看不起病。而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变得一天比一天沉重,更有不少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可见,建立完善一套适合中国穷人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用制度形式保证中国的穷人百姓能够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治得好病,实在是当务之急,燃眉之急。

第三,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是“穷人经济学”的核心。事实上,医疗改革改来改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患者有其医”,就是让平民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个方向万万不能迷失,不可偏离。因此,新一轮医改能不能成功,取决于能不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利益。一个不考虑中低收入者利益的改革方案,结果注定将是“基本不成功”。有关国情专家指出,医改再起步,需要政府强化而不是弱化其为百姓提供医疗保障的角色意识,从而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政府应该本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保障绝大多数人看得起病,更有责任建立起医疗救助体系,逐渐惠及少数特困人群。如今,不少的人很怀念以前享受公费医疗的日子――没有什么起报点,所有的医药费都给报销80%。单位还有医务室,有什么小毛病就去拿点药,不用去医院,不用甩“红包”,又方便又便宜。实际上那时候每年也就报销几百元的医药费。现在可好,每年交给保险公司2000多元,一点回报都没有,看病买药还得另掏钱。有这种体验者不在少数,很代表“穷人经济学”中的主流思想。

有评论家认为,新一轮医改实效如何?尽管仍需审慎观之,不过,当它沿着清晰的航线一步一步接近目标,人们有理由抱着振奋而乐观的心情等待分享。

围绕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为研究透彻“穷人经济学”,人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卫生部采取了不少措施,想了许多的办法。继续进行之中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了对医院、医德和医风的监管;2006年,卫生部确立了发展社区作为医改突破口,使得医改方向再度明朗;目前,卫生部正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关于大型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大型公立医院在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有所作为……。在今年的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强调:各地市都应选择部分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转换运行机制的试点,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要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高强解释说:政府今后将不再鼓励公立医院开办高端的、大型的医院,因为,第一,政府财政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办医院,即使向银行借钱,办了这些医院,但赚的还是老百姓的钱,不符合公立医院的目的;第二,这些医院不可能办在农村,无法解决农村的看病问题;第三,这类医院运行成本高,收费也高,造成百姓看病贵。从高部长高屋建瓴的解释中,人们不难看出:“穷人经济学”的学问已经在政府部门领导的思想深处扎下了根。所有这些举措,充分说明,我们党和国家乃至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如果时时、事事、处处心里装有群众,想着穷人,在制定政策、采取决策、出台措施时真正“权为民所用,利为民而谋”,那么,占中国绝大多数的民众就会高兴,百姓就能受益,人民必定满意。

作为享受公务员医疗待遇、身康体健一族,笔者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感受不深,应该被排除在“穷人经济学”的重点照顾对象之外。但是,作为一介匹夫,有责为弱势群体疾呼,为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中低收入阶层呐喊――新一轮医改理当关注“穷人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