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管理的作用

仓储管理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储管理的作用

仓储管理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供销 仓储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供销和仓储物流作为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仓库订货、产品出入库、货物装卸等环节,这些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并且具有信息量大、不易操作、信息内容繁杂等特征。因此企业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供销及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向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在总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一、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现状

1.信息化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供销存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

2.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相对孤立,缺少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到供销存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①

3.供销存系统设计存在盲目性

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供销及仓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应用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相脱离,甚至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盲目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或者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到位,导致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RFID技术设计出一套企业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

1.RFID基本原理

一般,RFID系统由RFID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个部分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到读写器的范围之内,标签内置天线获得感应电流,经过升压电路升压后,感应电流为标签提供能量。同时,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测到数字信号,被送入到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标签将内部存储的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调节器传到读写器,读写器进行信号的解调和解码,最后送到后台系统处理。

2.系统设计与应用

(1)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在货物入库之前,管理员事先将待入库的物品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在物品将要入库的时后,相关人员通过前段软件对待入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并根据清单对物品进行入库前检查核对。同时粘贴对应的RFID标签,然后让物品通过设置在门径处的固定式阅读器,通过RFID标签核对信息。如果有错误警报,则退回该物品,核对完成的物品由仓库人员上架。②

(2)出库管理

仓库的相关人员通过前端软件对待出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通过系统数据库查询物品的具置。将物品下架,出库时物品通过门径处的同定式阅读器,同时阅读器通过天线读取物品上的RFID标签,对物品信息进行核对识别,正确出库,否则做退回处理。

(3)库存管理

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处理的是营销业务过程中的供销和仓储活动,而且业务的发生具有时序、动态、并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库存量的变动,任何入库、出库业务都会改变销售商品库内存量,库存量的变动制约着销售业务的开展,因此,这些变动必须得到及时的反映。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盘点、库存修改等,通过手持阅读器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盘点,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根据盘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货物位置的调整,对物品进行货位调整后,将调整后的物品货位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以便对货物位置信息更新;退货管理,对退回的货物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

三、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建设存在盲目性,设计孤立,缺少整体性。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供销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淑敏.关于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13).

仓储管理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H692.3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的仓储管理的发展状况

仓储管理是指将自己的物品和商品拿到特定场所进行保管的行为,它对物品存取、存放过程起着监控作用,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能够调节人们生活中的供应和需求,实现各类产品的整合,对整个物流系统起到优化作用的仓储管理行为叫做“有效仓储”。我国的仓储技术历经了两个大的阶段,最早是人工管理阶段,随后便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和机械化阶段。我国的仓储管理技术水平近年来已经更加成熟完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仓储管理已经实现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第二是仓储业务收入明显增加,业务范围增大。

二、仓储业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仓储业在电力系统管理中的问题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无突出优势、不定的规模、无明显效果和利用率太低这四个方面,仓储业在这之间存在的问题很大,还导致了很多闲置着的库存资源,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就表现在库存设施的闲置与设备的重复配置上,仓储业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仓储管理技术发展严重失衡

很多企业对仓储业管理知识并不了解,在提高仓储业信息化的管理道路上走得很艰难,有的大单位对仓储管理比较了解,并且拥有先进的仓储设备,但是很多小单位没有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味效仿别人,盲目跟风,累积一大堆问题,在建成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仓储管理的自动化要求低,更有甚者干脆忽视了仓储管理技术,完全靠人工操作来实现仓储作业,如此严重的失衡状态让人忧心。

目前,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推进慢、信息水平低下、起步晚的特点,照这样的状态延续下去,仓储管理不可能得到任何发展空间,由于管理技术的严重失衡,各供电单位之间也拉大了物流信息化的差距,这种混乱的现象给国网公司的管理也造成了很大困难。

缺乏有仓储管理经验的人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仓储行业也是如此。仓储管理要想得到发展,必须具备专业的操作型人才,这对于仓储管理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电力系统上,智能化仓库在最初新建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开发与维护,没有专业的人才来对其操作,装备都成了摆设。

仓库布局混乱

各大供电单位只顾建立自己的仓库,并没有注重仓库的合理布局,他们建立仓库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并且数量多,分布混乱,造成在某些地区仓库过多而有些地区仓库明显不足的情况。

三、改善仓储管理现状的措施

仓储管理是衔接整个电力系统供应链的纽带,它能够有效控制发货和库存的数量,还能保证进货的流畅,这就避免了整个系统秩序混乱的出现,这更加凸显了仓储管理的作用,仓储管理的优化是必要的。

仓储布局合理化

仓储的布局都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带,电力公司应该利用信息量发达,交通便利等优势,对自己的仓储管理方案迅速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把整个布局重新梳理一遍,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还要提高仓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做一些必要的技术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物流体系。

坚持仓储管理技术的完善与革新

仓储管理支撑着整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仓储业的现状必须要依靠以信息化为指导的先进技术来改善。以往的人工操作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现代社会要求仓储管理形成自动化、网络化的模式,对仓储管理的改造要透彻,实现标准化的仓储管理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注重业务流程的优化。新型仓储管理系统的功能一定要更强大,实现仓储管理与其他环节的完美对接。

重视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专业技术型人才对于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相关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员工一对一的培训模式,打造一批专业性极强的仓储管理技术人才,实现仓储管理的高效能利用。

(四)创新管理模式

仓储管理模式过于陈旧是我国仓储管理业中的大弊端。仓储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叫做库存管理,就拿库存管理来说,仓储业在对它的管理上应该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能停滞不前,单位要推出全新的仓储管理策略,做到各个环节之间运行流畅、和谐。

完善仓储管理的标准

仓储管理应该得到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为了实现仓储管理的规范化,我们的眼光就要放得长远,不能把思维仅仅局限于国内,仓储管理还应该做到与国际接轨,它的参数制定标准要按照国际物流的标准参数来设定。由于国内的仓储管理标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那就只能通过学习来改变现状,吸取外国的仓储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结合具体单位的具体情况,打造出最标准、最适合自身的仓储管理系统。

拓宽仓储管理的服务范围

仓储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进行经营机制的转换,这要求对闲置资源进行开发,设备的利用率要得到相应提高,资产存量要被盘活。将闲置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放置在市场中,增强信息服务内容,拓宽仓储管理设备信息的交流方式和渠道,让行业跟行政区域之间不存在任何界限,给仓储管理市场更大的空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七)新型信息平台的建立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日益凸显,只是原有的信息化仓储管理尚未成熟,还需要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建立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达到仓储信息网络和公共信息网络结合的目的。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只有提高了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仓库的利用率才能得到提高,仓储管理对于库存的集中控制也就更好把握。

结束语:

电力仓储管理经过改革后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摒弃过去的仓储管理的传统思维,创新仓储管理模式,培养新型的技术管理人才,实现仓储的合理布局,完善仓储管理的标准,将公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仓储管理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仓储管理的改革一定要一次性做到位,把这些一一实现之后,电力仓储管理就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李云川.现代仓储业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1(18)

仓储管理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化仓储企业 财务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国内石油化工市场逐渐紧密联系,我国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原油以及衍生产品进口日益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进口原油2.54亿吨,据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作为石化行业重要的中间环节,石化仓储行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仓储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仓储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企业的财务绩效分析作为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在注重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过程,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升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

一、传统财务分析与财务绩效分析的比较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B.M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Leopold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洪国赐等认为,财务分析以审慎选择财务信息为起点,作为探讨的根据;以分析信息为中心,以揭示其相关性;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以评核其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比较分析法中运用绝对值分析法、定基分析法、环比分析法等;比率分析法中主要应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等。随着分析工具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模型和方法,如杜邦分析体系、EVA经济增加值、ABC作业成本法等。

(二)传统的财务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财务报表等企业对外公布的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有用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容易,但是信息量较少,以财务数据为主。

2、由于充分使用了财务数据(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相对指标(各类比率),分析结果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综合上述优点,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可以对经营成果进行行业比较,公允考量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三)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

与此同时,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1、数据来源过于单一。数据来源局限于财务数据,没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积累的大量非财务数据。尽管非财务数据不容易取得,但是未有效地积累、整理、分析企业的这些数据,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2、分析结果对经营者、所有者的经营决策帮助有限。经营者很难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果来制定针对企业具体经营问题的对策方案,且信息相对滞后比较明显,仍然不能满足做出相应决策的信息需求。

(四)财务绩效分析介绍

传统的财务分析必须进行延伸,使其能够上升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删选并构建起决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体系。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的内容是以企业绩效为准绳,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为支撑,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分析报告内容格式不固定,形式比较灵活,在分析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为加强生产经营某方面特殊需求,经过深入了解分析后增加专题分析,得出决策需要的信息和依据,为指导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属于企业内部资料。财务绩效分析更偏重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五)财务绩效分析延伸的内容

1、立足企业绩效,切合企业发展战略。作为财务绩效分析,要把立足点放在企业绩效上,一切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就绩效论绩效,使绩效脱离了战略轨道。

2、多方利用生产经营数据,深入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在财务绩效分析的数据来源中,要重视生产经营数据的使用。在所有的企业信息中,生产经营数据与生产经营最直接相关,是生产经营活动发生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如果说以货币单位为表现方式的财务信息能够使不同企业相互沟通和相互比较,那么以其他多种计量单位为表现方式的生产经营数据就是企业真正个性化的价值内核。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财务绩效分析才能够切实深入地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3、要专题专析。针对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的专题分析讨论。这种专题的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且在数据使用和分析方法运用上更加具有灵活性,且不会影响已有的财务绩效分析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石化仓储企业财务绩效分析体系指标

(一)石化仓储企业特点

仓储管理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益;物流;轨道客车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01-01

对于轨道客车制造企业而言,物流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精益物流的思想逐渐为大多数管理者所重视。物流作为精益生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与精益生产系统保持一致,所以实施精益物流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1 精益物流的含义

阐述精益物流前必须明确两个概念:“精益生产”和“精益思想”。精益生产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少消耗、快速反应市场的生产模式。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适合所有行业的理论,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称之为精益思想。精益物流指的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非增值的浪费、提高客户满意度。

2 精益物流在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内的实施

2.1 确立5S现场管理理念,提高物流管理规范化

5S现场管理法,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每个层次的5S对规范都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促使员工对所管料件进行重新的规划布局,做到分区管理,垛码整齐,标识到位,干净整洁。保障物料流转快捷顺畅,库房存储有序,装卸自如,无死角和盲区。

2.2 SQDC展板推进物流可视化管理

SQDC展板也叫做精益生产看板。是体现安全、质量、交付、效率、人员等方面的业绩进展和问题,起到目视化管理的作用。利用SQDC看板,让安全信息、物料质量、存储情况、配送及时率等信息进行共享,实现班组目视化管理。让员工知道工作目标和方向,知道出现过的异常现象和事件,知道取得的成绩。同时,通过维护班组自然情况、考勤、奖惩以及绘制班组各成员工作量、收货及时率、发货及时率、帐物相符率图,增加SQDC看板可视度。根据实际值和目标值的关系,查明影响班组配送率的原因。发现问题逐个分析改善,使物流的配送率逐渐提高。

2.3 自动化立体仓库,加快物资存取节奏,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高层货架存放物料,以巷道堆垛机为主、并结合出入库周边设备来进行作业的一种立体仓库。实行货格管理,充分利用空间存储近千项物资。自动立体仓库是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系统工程,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按照管库员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

2.4 建立物料存ζ教ǎ扩大长大物料存储面积

物料存储平台属于大型物料存储料架,适合A、B类物料的长时期的存储,在平台上方便人工搬运或机械作业,存储面积在原有库房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两倍,形成上下可存储料区,下方除了可以实施小箱体之间的距离立体堆垛,同时还可以搭建货架实现各种托盘的快捷存取单元货格式管理,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减低存储空间。

3 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内部改善

3.1 探索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打造现代仓储物流作业格局

探索、研究、学习并运用现代化物流前沿技术,整合现有物流技术力量,成立物流技术工装组,力争在物流技术层面做到四个突破:一是制定仓储物资保管保养标准,减少或杜绝仓储损耗和损失。二是设计物流存储运输一体化工装。攻克重大料件高层堆垛的工装设计,解决平面存储占用库房面积的难题。三是从供应链角度研究到货物料的运输、包装问题,以减少中间环节拆箱、集配,加大流束流量为目的,实现物流流转高效快捷。四是学习仓储物流先进技术,如条形码、物联网等技术,紧密跟踪并谋划运用现代化物流前沿技术,打造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作业格局。

3.2 全面推进生产配送型物流向精细效益型物流转变

物流职能定位要实现从当前的生产配送型物流,向降本增效的精益型物流转变。一是继续加大供应商直供力度,减少中间环节直供工序,同时,从供应链源头抓起,规范采购物料到货包装,以生产订单工序作业为依据,指导供应商物料包装规范。在物流作业环节上,最大限度减少拆箱作业、数量分拣所浪费的时间,减少流束,加大流量,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二是强化物流主体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

3.3 工序物流引入“第三方物流”管控模式,降低物流人力资源管控风险及成本

引入“第三方物流”承担工序物流等非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运力及物流资源优势,形成竞争态势压缩物流费用和成本,规范并提升工序物流管理。同时,辅助业务的剥离,有利于车间释放生产管理资源,有利于物流集结力量致力于物流管理能力建设。基于长远考虑,推行第三方战略可以减少公司长期人力资本投资,抵御公司产能规模变化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汪玉春.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管理创新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

仓储管理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物流成本供应链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企业经营环境和运作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80%以上的企业经营的产品需要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上销售。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费用支出也不断增加。中国仓储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45.3%的企业感到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领域,重视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并把目光从原来简单的成本消减转到综合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市场变化使得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物流成本成为必要。

一、物流成本的内涵及特点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费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涉及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市场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包括了从需求预测、场地选择、采购、运输、仓储及库存管理、客户服务乃至逆向物流等供应链所有环节。

从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来看,企业物流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成本的分散性。企业的物流总成本分布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之中。由于物流活动是一系列运输和仓储状态的转换过程,使得物流成本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又分布在企业外部的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物流管理运作的这种跨边界性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物流成本测算的难度。

2.物流成本的隐含性。在传统上,物流成本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成本费用常常被分解到企业的产品成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中,我们很难看到物流成本费用真实的全貌并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成本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3.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物流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特征,即改变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要使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增益,必将对系统中其他要素产生减损的作用。这种现象在物流各功能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的成本增多。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费用筹划时就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费用,试图降低物流活动中的某些特定成本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并不是最优的,这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总成本。

二、从供应链角度审视物流成本的必要性

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的物流成本具有隐含性和效益背反的性质。同时,企业的物流活动与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产品分销商、服务商和客户等众多个经营主体有关,物流成本不仅发生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还发生在企业与各相关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界面上,因此,必须从各经营主体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考察物流成本。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业务协调战略,整合供应采购、生产制造、分销配送和服务等作业环节,在实现对顾客需求即时响应的同时,实现最少的库存和最低的整体运作成本。

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供应链的角度考察物流成本的必要性:

1.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的物流成本。目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和物品的实体与价值变化有关的费用,表现为企业会计核算资料中的一些与物流活动相关的费用记录。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考察物流成本,则除了在本企业内发生的上述成本项目外,还要考虑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服务商和客户等众多个经营主体为了和本企业共同完成经营对象的实体与价值变化而发生的有关支出,包括时间、资源,以及与可持续经营相关的要素投入,例如,外部形象与信誉,与外部客户的良好关系等。这就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资料更准确,更全面,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全貌。

2.优化供应链伙伴的关系。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评价物流成本,不是仅仅以实际消耗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进行成本的测算、分析和控制。这样就可以将发生的成本费用追溯到产品、顾客或渠道,从而准确地反映各种产品、顾客或渠道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从而优选产品、顾客或渠道,建立良好有效的供应链关系体系。

3.合理分摊费用和效益。分工协作的现代生产使得一些活动的实施成本和效益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配比是不均等的。比如产品的包装和条形码的制作的投资主要由供应链上游企业承担,这些企业虽然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但这些收益与供应链下游企业的所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下游企业却没有或很少进行这方面的投资。再比如,信息共享可以给整条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带来效益,但由于信息主要来源于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就要耗费一定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来采集、传输和处理信息,而上游企业则不需要进行太多的相关投资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收益。鉴于此,一些企业一般不愿意进行供应链活动的变革,这将会使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受到损失。因此,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评价物流成本,通过追溯成本的资源消耗和责任人,以及各参与方的收益,为成本和收益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合理分摊提供依据。

4.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的竞争力。由于物流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性质,单个环节、单一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供应链物流活动的高效率。企业要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间,仅仅本企业的物流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站在系统的角度,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水平,通过协调与供应商、分销商、运输业者以及顾客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各相关企业物流作业链的无缝管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等: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宋华: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Martin Christopher,John Gattorna.Supply chain cost management and value-based prici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