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作效率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在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浓厚的环保意识,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文明,学校领导充分意识到,绿色学校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学校两个文明建设,素质教育深化的重要标志,学校成立了“绿色学校”领导工作小组,形成一个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管理的全方位创建管理网络,并且还制订了“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及其他各工作计划中,要求各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创建意识,定期进行研究,开展各项活动,分工到人,落实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绿色环保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二、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强化绿色意识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厚的氛围。为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观看环保录像,布置环保宣传橱窗和环保宣传标语牌,出环保专题黑板报,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举行环保讲座,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植树护绿”“保护地球母亲”“珍爱生命之水”等教育,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进行环保宣传,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
三、立足学科渗透,深化环境教育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十分注重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每学期我校有近三分之二的班级会选择“美化我们的校园”“水污染调查”“节水节电从小事做起”等一系列环保课题进行活动。
环境教育课的教师都能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讲课时能联系实际,并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动手操作,调查研究,撰写环保论文,利用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参观师专生态园,体验种植、采摘,将学校教育向社区家庭延伸,提高环保的责任意识,学生参与环保教育活动的普及率达到100%。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科学、社会、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环保渗透教育工作,各学科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出力,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情。各学科形成合力,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能自觉地运用知识去关心自然,保护环境。
四、扎实开展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在做好环保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做到寓教于乐。我校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环保行为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3月12”植树节我们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参加“植树:爱绿、护绿”活动;“3月22日”世界水日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主题活动;“4月7日”世界卫生日,组织学生卫生大扫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对学生进行保护地球母亲,美化校园环境的教育,向学生宣传保护益鸟;“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我们还利用班队活动这一主阵地,让学生围绕这些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主题班队会,通过各种形式环保征文比赛,环保板报评比,美术环保作品赛,设立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实行卫生包干责任制等,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自觉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我校曹克俊、朱雁伟、孟世宏等老师编排的音乐剧《假如天空没有小鸟》获市“环保世纪行”活动一等奖。
五、加强校园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今年,自我镇被列为2014年全市重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镇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坚持着眼于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要求,以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现场会议为契机和动力,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强力推进和完善了镇区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亮化美化等各项工作,着力提升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形象。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是硬化连通了深圳援建项目两桥、两纵三横路网的部分断头路;二是顺利推进-----道路工程。总投资350万元,改建全长850米,宽12米,其中车行道8米,水泥路面,涵洞3座。埋设双面雨水管道800米,全面实施主道硬化工程,铺设完成人行步道;排污管道930米,配套完成树池180个,三是完成镇区主街道房屋风貌改造35户;四是----项目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包括--科技培训中心、茶文化博物馆、旅游接待中心、茶叶研发中心等)和-----有限公司新厂改建项目已全面动工,其中,-----有限公司新茶厂已完成主体正在装簧;五是全面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长260米,宽3.5米)。同时,完成了---村--河水景打造工程184.3方,完成清理河道200米;六是镇区路灯安装共设计130盏,目前已安装105盏;七是----农贸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在---政府办公楼后新建---农贸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大棚2000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已到位资金100万元。目前已动工建设;八是强力实施了-----客运站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为7.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三级客运站一座,总投资400万元。目前已完成客运站业务用房主体工程和院内场地平整工作;九是正在抓紧协调推进---输油管线---镇区改线工程。2015年开工建设投资约1亿元的输油管线改线工程,为小城镇建设腾出约20公顷的建设用地。目前,改线工程图设计正在进一步科学论证和设计当中;十是已完成---房屋风貌改造81户,即将启动实施---二期道路硬化及附属工程;十一是制定了--镇区镇容和环境卫生等相关管理制度,强力落实责任,划定完成了镇区道路交通标式标线、停车场,统一规范设计了镇区店面招牌,会同工商、交警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镇区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力度。目前,镇区市场、交通管理规范有序;十二是------行人台阶步道,---路景观步道、观景平台、栏杆、路灯等设施的修复完善及绿化,镇区北出口景观平台、亭阁灯饰安装等镇区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工程已全面完成;十三是积极争取在----东北部,距镇区3公里的----内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总投资1459.56万元。十四是已全面完成了全长390米,宽11米,其中车行道7米,水泥路面,雨水污水管道及照明、绿化、交通、无障碍设施配套齐全的阴坝村内道路改建工程;十五是为缓解---镇区交通压力,全面提高镇区交通通行能力,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积极争取立项修建以--镇--村为起点,途径---村,终点为---村,最终与镇区远期规划的停车场连接的饶镇公路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经过初步踏查,正在论证阶段。
在培养学生环保观念,创建绿色学校方面,我们学校脚踏实地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保持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由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建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根据青岛市绿色学校标准把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学科教育渗透,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等工作,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如今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季长青的花草树木,虽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新和典雅。
(二)精心设计,让“创绿”工作蕴涵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1、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作用,召开以环保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讨论怎样去做保护环境的“小天使”。
2、在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召开“我们共同的家园”队会,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组织开展“环保”绘画比赛、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等活动。还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主题内容,举行书画展和环保手抄报比赛;
3、各中队设立“绿色区角”,适时“绿色班级”的评比。
4、开展“弯腰捡”活动,师生们已养成“弯弯腰”的好习惯,学校的环境保持整洁有序。
5、组织队员们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擦洗街道护栏,张贴的小广告等,给花草当保镖;向社会人士发出环保倡议书,使人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卫生。
6、发动小队队员,利用废品搞小发明、小制作,培养队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分类收集垃圾,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把所得的钱存在班级的“绿色银行”中,培养队员的爱心,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7、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绿色学校”专栏,宣传绿色环保的有关知识,及时反映学校创建工作的最新情况,接受师生的有关建议。
(三)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校要求各学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教学中见缝插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加强对学生进行节水、植树、防污染等环境教育。在课外,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学科特点写出环保渗透论文,使师生满怀激情地用心用笔去谈环保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四)加强环保行为教育,提倡绿色生活时尚。
环保是一场绿色变革,环保是一种自然回归,环保更是一种生活时尚。学校把绿色环保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结合起来,如教育学生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建议妈妈用无磷洗衣粉等等。在校园,教育学生争当绿色小先锋,课间不追赶打闹,减少噪音。爱护学校一草一木,文明礼貌,也是一种绿色行为。为创造良好的班风校风,为创建绿色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课堂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学生所接受的环境教育,从表层开始深入到了内心,再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今后的设想:
1、发挥地域优势,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及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社区党总支十分重视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法律宣传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员化解居民矛盾、维护社区稳定的作用。几年来,积极化解了房屋拆迁、环境卫生、低保待遇、邻里矛盾等民间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98%。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缓和居民矛盾,秉公调解,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和谐。
第一社区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采取引导、扶持、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和方式,做到一人一档,底数清,责任明。每季度由责任人对其进行面对面思想帮教,促进转化,同时帮助解决就业等生活困难问题。顾硕是年度劳教释解人员,在社区的帮助和教育下,他能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性活动。
为进一步确保辖区内安全稳定,社区还充分发挥由辖区民警、居民委工作人员及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组成“五组一站一队”工作网络,参与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义务治安巡逻员每天佩戴标志在居民区巡逻,足迹遍布了社区的每个角落,他们风雨无阻宣传法律知识、排解矛盾、化解纠纷,每月25日反馈收集情况,已形成制度。特别在重大节日期间及特殊敏感时期,对重点人有不良动向的,及时汇报,社区立即采取调解和稳控措施,并将其稳控在居住地。几年来,第一社区已成为无上访、无重大安全事故、无恶性治安案件的“三无”社区。
五年里,局直第一社区的普法工作任重道远。局直城建局、分局司法局领导多次前来检查工作,了解普法动态。遇到新问题,在精神和物资上都给与了指导鼓劲和大力支持。社区在普法材料内容上做到精全齐,这29本普法内业材料,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说明了他们工作的丰硕成果。
五年普法,居民群众男女老少法制理念增强,主动学法守法,违法乱纪现象基本杜绝。社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从根本上杜绝了“法盲”的存在。
五年里,社区共评出了文明家庭、五好家庭40余户,这些家庭又以点带面,自觉学法带动了更多的人员守法,社区干部与群众通过共同学法,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普法成果显著,居民群众在社区活动室娱乐增智,男女老少在广场公园活动健身,社区生活一派和谐景象。
通过深入开展“”普法工作,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既享受权利又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逐渐树立,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大幅度减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社区树立“小社区、大文化”的发展战略,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20余场次,使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向省级绿色学校全力冲刺
(一)建立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本学年开始,学校在“2006~2007学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向省级绿色学校全力冲刺,争取完成创建任务。为此,学校在组织和管理机构上予以落实,成立了叶炳森校长任组长,包括全体校务委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及环境教育、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宣传和档案资料等专项工作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创建工作。
(二)制订创建工作方案
学校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并以文件形式颁布,编制订工作进程表,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明确落实到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学校要求各部门将创建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计划,予以认真落实。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度,根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进程,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个别工作迟滞或效果不好的部门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或批评。
(三)积极落实创建任务
1.制订了《关于节约用电的通知》、《关于饮用水的管理规定》等一批旨在体现绿色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规章制度。
2.制定并实施《吴川三中学生成长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开展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推动了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化与发展。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作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的学术报告和科普讲座,学校创建工作在权威人士的直接指导下取得明显成效。
4.学校组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到其它省级绿色学校参观学习。派出管理人员参加一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培训学习。
5.学校开展了以治理食堂黑烟和污水,净化、美化和绿化校园为重点的系列工程。在各建筑物加装水电表,对全校各部门水电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定量分析,将制水房的生产的余水用于初中部教学楼清洁卫生,以节约水电能源。
学校在对办公用品及宿舍区清洁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科学测定的基础上,通过严格控制,减少发放,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四)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为完成绿色学校创建任务,学校拨出了创建活动专项经费,并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改造环境设施投入了相应的的经费,主要用于改造学校厨房和餐厅、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编印和订购环保教育教材及有关书刊以及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二、继续深化环境教育
(一)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渗透环境意识
学校除按照国家标准开设环保课程外,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如语文科的可选取有关篇目《向沙漠进军》、《大自然的语言》、《物种起源》等进行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校内定期举办环保专家讲座,加强校园网
“绿色学校”栏目的建设,在校园广播站定时播出环保专题节目,在宣传橱窗定期出版环境教育专版,利用各年级和班级的墙报、板报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这些做法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增强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二)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文明习惯
学校注重养成教育,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尤其是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参与课室、卫生责任区、绿化草地和阳台花草等清洁卫生和养护工作,培养和强化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自然、爱护资源的良好习惯。结合国情教育,在师生中开展节水节电活动,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通报制度。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常识,培养师生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和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师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形成良好风气
各年级组织开展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初中举办了“热爱地球,和谐环境快乐校园,绿色未来”环保创意表演赛、高中部组织开展了“从珍爱水资源的开始,爱我共同的家园”环保宣传活动和环保征文活动。各年级还组织了环境教育主题班会、团会、队会,开展环保活动,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收旧利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