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学的前景

微生物学的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学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生物学的前景范文第1篇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 ,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是意义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 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

4.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二、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 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生命起源的教学,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气氛,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聘,各种表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例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 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再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学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园形滤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3.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主观意向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由于幻想的结果超越现实太远,有的甚至很难实现,所以人们往往把幻想同不切实际等同起来。其实许多幻想并非是真的不能实现,而只是受制于人的认识水平,才被人舍弃的。培养现实的幻想精神,对于开发智力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在生物教学中,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幻想的问题。如讲完新陈代谢以后可提出如下问题: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 新陈代谢越缓慢其寿命越长,为了提高人的寿命,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三、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 、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 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 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发挥等。

1.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在学完家兔的知识后,让学生考虑有哪些因素可以使家兔死亡。没有食物可能饿死,没有氧气可能憋死,心脏坏了可能死,神经受损可能死,失血过多可能死,积毒过量也可能死,人杀可死,狗咬可死……。再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 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2.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针对基因分离规律,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这个实质,可以变换成:在高茎DD和高茎Dd,哪一对是等位基因?为什么?基因型不同为什么表现型相同?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怎样分离的?又如,针对自由组合规律,围绕等位基因互相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个实质,可以编写多种习题:根据子代同一对相对性状的表型比直接推知亲代基因型;根据亲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据子代基因型组合数推知亲代基因型等。

3.引申发挥

引伸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如果要学生引伸发挥的话,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引伸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就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逆常规和重点转移等。

1.逆向反转

逆向反转包括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和因果关系反转。下面仅以因果关系反转为例来说明逆向反转。因 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例如,当生物学家研究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之后,认识到转录是指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有人就想既然能够以DNA为模板来合成RNA,那么能不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呢?1970年发现某些致癌 病毒中有一种酶,叫逆转录酶,在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够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2.背逆常规

背逆常规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逆反健身就是背逆常规的一种表现。逆反健身是指一种反人体正常状态的锻炼方法,如倒立、倒吊、倒走等。人们平常大都处于直立状态,此时头脑供血受阻,氧气、养分供应不足,以致于神经系统易疲劳;同时,长时间直立行走、正坐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疝气、痔疮等疾病。有人通过练习倒立、倒吊,居然效果显著。一方面,倒立使头脑供血增多,新陈代谢加快 ,疲劳随之消除;同时此举还能强化胸腹腔内脏周围的支持组织的功能,防止胃下垂、肾下垂、下肢静脉曲张 、疝气、痔疮等因重力影响形成的疾病。

3.重点转移

微生物学的前景范文第2篇

0引言

微生物学可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影响,研究价值较高,这也使得微生物教学成为各院校中普遍开设的学科。在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下,对微生物教学起到了限制作用,使微生物教学难以发挥应有效果,甚至使学生对该学科出现抵触心理。基于此,本文对激发学生兴趣的发放进行分析,通过合理措施,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科成绩。

1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微生物世界十分神奇,且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探索还远远不够。在微生物教学中,教师能力、教学方法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部分教师教学死板、生硬,使学生难以提起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多媒体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多媒体可以有文字、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对微生物知识进行展现。例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形态各异,学生区别和记忆起来较为困难,在多媒体课件中能够对各类菌原结构形态进行动态展示,使学生对其运动状态有更直观的了解,便于记忆,学习效果更佳。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微生物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课件。

2教学知识应具备实用价值

病原菌有多个种类,对病原菌进行讲解时需要涵盖大量理论知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可?v解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的致病菌,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上述疾病进行预防,不但可以获得知识,还能学到生活经验。

另外,还可以对致病菌引发的临床症状进行讲解。例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引发因素主要是使用被污染的肉类或乳制品等,症状有持续发烧。大便不成形,呈黄绿色,个别患者有皮疹出现。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葡萄球菌对食物造成污染,使毒素产生,人食用后发病迅速,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恢复也相对较快,通常恢复只需一天左右的时间。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为大肠杆菌中毒,大便成水样甚至有血出现。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大多因食物过期肉类引起,发病较为缓慢,大约在食用后十二小时或者几天以后发病。肉毒杆菌毒素具有麻痹神经的作用,因此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呼吸无力等。教师在微生物教学中加入类似知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并能采取相关措施缓解症状。

3采取科学的微生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微生物学科而言,它包含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方面内容,且实验操作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微生物教学方法,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微生物实验教学大多由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学生只能观看,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很难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易使学生没有参与感,打击学生学习热情,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使实验的作用难以发挥,无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对此,需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给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而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对学生错误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通过自己动手参与,不但可以使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也能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4结合古代微生物学实例开展教学工作

众所周知,微生物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学中的很多研究成果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益处。在微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微生物学意义和价值进行讲授,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科有正确的认识,重视微生物学的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我国早在隋朝,就有了不直接饮用生水的意识,并认识到喝烧开之后的水可以有效预防感冒以及倡导疾病,这就是对微生物知识的运用。在汉代之前,在酿酒中便只使用曲。在制曲中利用某些有利条件,使霉菌以及酵母生长,他们具有糖化以及发酵酒精的功能,曲酿酒能够使酿酒中的糖化以及酒精发酵过程连续交叉进行,在当今时代将这种酿酒方法成为复式发酵法,这也是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我国的名酒茅台,善酿等就是运用复式发酵法的典型例子。另外,在古代农业中也有运用微生物学知识的体现,例如在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对微生物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地肥力,对有机肥料进行制造,有机肥料的制造就需要对微生物活动进行利用。

微生物学的前景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资源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3个方面入手,对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自20世纪以来,自然资源的保护及有效利用引起了人们空前的重视。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核心部分。其中,微生物资源拥有其他生物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有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其具有生产速率高、生物转化活性强、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因而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现代应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效地服务于人类。资源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通过具体的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了解课程相关理论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并将各类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2]。但是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严格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实验步骤逐项进行,整个实验过程缺少操作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机械化实验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提高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笔者对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慎重选取实验教学内容

资源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为核心,涉及生物化学、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等的交叉学科,其实验内容的总体要求是熟练掌握资源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面向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资源微生物形态特征的识别、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微生物检测、以农作物下脚料为培养基的食用菌栽培以及与生物前沿技术相接轨的前瞻性实验等教学内容。

资源微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就是要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识别相关资源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保健剂以及相关食品与药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开设了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对农业生产及医药、食品行业中常见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进行培养、观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识别和绘制农业生产等相关领域常见菌类个体形态图的能力,掌握不同微生物类群的菌落特征,使学生对资源微生物的特性有感性的认识,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对于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院校来说,将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实验作为重点内容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加强学生对资源微生物的开发应用能力,实验中应当开设像微生物菌种培养与保存、食用菌栽培、微生物代谢调控及微生物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等实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另外,在微生物培养实验进行过程中,要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微生物检验检测方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发展迅速,作为该学科基础的微生物学只有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才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在设置实验内容时应该考虑将一些简单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内容,如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等,作为提高实验并加入到资源微生物学实验中。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弊端的修正,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培养严肃的实验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3,4]。为了改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2.1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准备工作繁多是资源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之一。以往每次实验前大量的洗刷、包扎、灭菌培养基的制备、溶剂配制等工作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而学生在实验中坐享其成,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实验,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刻,效果不佳。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准备工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验中,有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也利于他们产生长时间自觉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实验负担。

2.2严格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验基本技能是实验完成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巡回检查,随时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亲自示范、及时纠正,不放过任何一个不规范的细节操作,严格要求实验纪律,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踏实规范的科学实验作风。

2.3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教师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的一种书面评价方式。规范的实验报告应包括预习报告、过程报告和结果分析报告几个部分。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先对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检查;实验进行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如实、客观地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不管实验成败与否,实验后都要认真分析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加深记忆。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仔细批阅写出评语。不规范的报告要指出问题所在,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均利用挂图使学生客观、感性地认识微生物。但是资源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非常微小,非肉眼所能见,教师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描述、解释也不能取得到好的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掌握,甚至在观察微生物形态时找不准正确的观察对象。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融为一体,实验中教师可以边播放多媒体资料边讲解,以解决传统教学中解释不清的教学难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另外,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能够使学生直接地明晰抽象的微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上述实验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会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激发他们上好实验课的热情,削弱其实验依赖性,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确立其实验主体地位。通过改革后的实验课教学,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严格的实验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及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参考文献

[1] 陶思源.本科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4):211-212.

[2] 陈宏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81-382.

微生物学的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微生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40-02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特色。《应用微生物学》的专用教材较少,目前我们选用的为洪坚平、来航线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应用微生物学》[2],该书不仅论述了微生物资源在工农业、食品加工业、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通过许多微生物发酵实例介绍微生物应用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适应教学大纲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由于受课时所限,无法对每章节内容进行精讲,所以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例如,“微生物的分离及纯培养”、“培养基及其制备”以及每个章节中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在微生物学基础课程中包含相同内容,在本课程教学中可作删减。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增加实用性强的内容。例如,在“动物益生菌剂”章节教学中,可增加介绍“有益菌菌株分离筛选”的方法及目前已经商业化的益生菌剂(如酸奶及用于辅助治疗婴幼儿肠炎的酪酸梭菌等),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学以致用。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最新研究动态。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近些年《应用微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菌种快速鉴定、基因克隆表达、荧光-PCR、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应用微生物学》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而书本知识往往在学科发展动态上有所欠缺,因此,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应向学生讲授更多的有关科学前沿动态的知识。在讲授过程中,针对书上的有些知识点进一步查阅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做到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例如,我们讲到“微生物与能源利用”时,我们补充了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利用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能成功生产出一种生物柴油,而且得到的生物柴油与传统柴油几乎一样[4]。在讲到“微生物与制药”时,我们又补充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在胰腺肿瘤靶向治疗中所扮演的民族英雄“”的角色[5]。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最新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要点,并对学生起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微生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学方法不好,常常会使学生造成很多错觉。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类通过五官吸取知识的比例分别是: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0%,所以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信息高达90%[3]。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同步输出,解决了如何高效利用视听感官学习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充实,思路清晰,图文并茂。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关于工艺流程的内容,通过插入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不但增强了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在教室中就了解到工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及设备,在教学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对于教学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依靠自学基本能消化的内容,如“微生物肥料的种类”等,要提前将题目布置给学生,鼓励他们课下查资料、讨论,然后派代表在课堂上讲解,最后教师对所讲内容加以总结补充。这样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口语表达、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组织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的邀请校内外从事应用性微生物研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报告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的最新进展、动态和前景,也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科研工作,实现了课堂与课下的良好互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元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考核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必须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在课程考核中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注重能力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作业、资料查阅和课堂讨论等情况评定。设置平时成绩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平时上课和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灵活的进行能力考核。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笔者通过不懈努力,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克服了由于课时较少给《应用微生物学》带来的不利影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继续探索,结合本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体系,使《应用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真正跟进本学科的发展,真正适应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素英,陶永清,张明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228-1229,1232.

[2]洪坚平,来航线.应用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孙序琼.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与信息素养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87-88.

微生物学的前景范文第5篇

演讲前老师对学生要适当的要求和规范:一、演讲顺序按学号进行,男女生轮流出场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避免了乏味单调。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几个水平较差的学生连续演讲,用一位学生的话来说也算是一种调节,让同学们看到了不足,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

二、演讲内容不限,但要有感而发,不无病

演讲内容不限,能使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内容不限也并不排除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偶尔来一次命题演讲或即兴演讲,这样可以调节气氛,使演讲更加丰富多彩,引人人胜。有人担心内容不限会不会导致观点偏颇甚至错误以至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于前一种情况,我认为这正是求之不得的教育机缘。通过师生间的评论总结,孰得孰非,一目了然。对于后一种情况,润物无声般的良好氛围,会保证演讲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 三、演讲要脱稿,讲评不可少

严格要求学生演讲时要脱稿,以求对所写内容的消化吸收。这一点非常重要,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至于演讲的形式等,则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给演讲者以鼓励等作用。

四、灵活掌握时间

一般来说,演讲只需三到五分钟,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问题上,应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懂弄透。演讲后的评论,甚至渐渐发展成的争论,则将演讲推向。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学作文,先学做人”,这种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争论,不仅积累了素材,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了提高。

五、讲评重在鼓励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疑的题目、一段引人人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一张从饭店借来的招贴画、一件自制的小道具、配乐演讲、双人合作等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六、创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各显其能

在演讲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评论方面,教师都要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允许出错,鼓励发表不同见解。老师以身作则,带头点评,然后请两位学生点评,使学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