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资本计划

经济资本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资本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资本计划

经济资本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内容;问题;优化

一、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

1.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定义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环节,其是个动态的持续性的管理过程。经济资本管理是指将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衡量风险的指标,在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以及范围确定的前提下,通过经济资本来对风险资本的扩张进行制约,在能够确定获得一定回报的基础上将经济资本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使得银行的效益、风险以及发展速度能够相协调。从经济资本的定义而言,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涵盖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

2.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经济资本的计量、经济资本的配置以及经济资本评价。

(1)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的计量是指商业银行在事先给定的风险期限以及执行水平范围内,通过各种技术模型来对涵盖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要求的经济资本额度进行计量,也即指在确定已知风险分布的基础上对非预期损失进行计量。从一定程度上说,经济资本计量其实就是一种风险计量。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经济资本计量主要就是对这几种风险进行衡量。经济资本的计量不仅要从商业银行整体层面上开展,还要在银行内部的各个业务单元中进行。在整体层面上经济资本的计量主要是用来衡量银行是否有充足的资本来弥补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非预期损失,在各个业务单元层面其主要是作为经济资本分配以及绩效衡量的主要依据。

(2)经济资本的配置

经济资本的配置也是经济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资本的配置主要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战略以及风险计划作为依据,通过年度计划、风险计量、限额管理以及参数设置等方式将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分支,从而提高商业银行整体以及各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经济资本配置的目的是在一定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寻求收益的最大化。经济资本配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商业银行的资本预算过程,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从风险到资本占用的业绩评估过程。

(3)经济资本评价

经济资本评价是指商业银行以经济增加值以及资本回报率为核心来建立一种风险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对银行的业务部门以及分支机构等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经济资本评价属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一种形式。

经济资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其通过对经济资本的计量、配置与评价,将银行内部的业务资源等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最优平衡。资本对银行的意义在于同时满足盈利以及安全的需要,经济资本管理成功的实现了这一目的。

二、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需要良好的银行企业文化、管理文化以及员工文化作为支撑,其涉及到的环节广泛,部门众多,对管理理念的要求比较高。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之后经营管理理念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惯性思维的影响,加之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我国的大多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仍然使用规模控制来进行信贷管理,风险敞口的控制仍然是通过行政命令对指标层层分解下达的方式;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支行在经营管理中仍然缺乏资本约束业务发展的理念,大多数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些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容易产生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的冲动,对国际上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各种规定与技术缺乏了解和应用;另外,银行各层级对经济资本配置以及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均衡,从管理层到下面的业务部门和分支结构呈现出逐层弱化的趋势。银行的基层管理员以及工作人员对经济资本管理的认识非常缺乏,这导致经济资本管理工作难以展开。

2.开展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数据有待完善

经济资本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基础历史数据,从而从数据中分析出未来风险的变动趋势。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的银行至少要有连续7年的违约损失率数据和连续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我国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比较晚,加之利率市场化暂时还没有完全放开,大多商业银行开展现代风险管理的时间都比较短,缺乏充足的历史数据,对各类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缺乏适应,导致难以使用国际流行的各种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首先,我国国内的外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比较差,银行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只能依靠内部的评级数据。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还存在很多缺陷,评级体系中的财务数据不够全面准确,信用评级结构与客户的风险等级往往不匹配,经济资本管理的计算基础比较薄弱;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水平比较低,其计量和分配大多采用系数法,且会计核算和风险预警评级系统不完善,商业银行自身制定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不够准确。

3.经济资本管理配置与业务营销不协调

经济资本管理中强调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也重视资本回报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约束,从而促使银行能够在风险与收益中寻找平衡点,在贷款审批以及产品定价等方面更加严格审慎。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营销机制没有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要求而完善。例如,一些信贷项目对经济资本需求比较高缺仍被银行纳入高端客户行列,例如基础设施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等;银行对小企业的支持不够,信贷积极性不高。另外,一些没有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对风险和成本的控制力度低,给其他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带来很大的业务营销竞争压力。

三、优化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1.树立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

经济资本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和完善,更重要的体现在管理理念的提升上。商业银行一定要树立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在银行内部各个层面上树立对经济资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经济资本管理工作的推行创造良好的内部氛围。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管理层以及员工的培训教育,让其深入理解经济资本的内涵和意义,并对考核指标以及具体操作手段等进行熟练掌握;其次,商业银行要让全体员工了解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经济资本管理不仅仅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其还是银行提高盈利能力、提升股本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帮助银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打造高素质的银行运营管理团队

经济资本管理涉及到银行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过程,需要有强大的运营管理团队作为人力支撑,包括经济分析师、金融工程人员、计算机技术工程师、财务专家、计量统计分析师等。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就要不断培养打造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具备丰富银行运营经验的管理人才。另外,银行还要不断引入和培养一批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快推进经济资本管理的进程。

3.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通过上市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发行次级债等方式不断补充资本充足率,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达到较高水平。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补充资本充足率方面大多采用的追求总量的方式,而忽略了资本结构的优化,这种依靠规模扩张尤其是信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会使银行陷入资本金不足的困境。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在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从而推动银行走上一条资本节约型的道路。商业银行应该将经济增加值以及经济资本回报率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4.再造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再造银行业务流程主要是为了优化银行在成本、质量以及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能力,以流程的再造为核心对银行的组织架构进行全面的再设计,为经济资本管理奠定完善的组织基础。其中,业务流程的再造是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银行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体系。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主要是以总分行制为主要模式,商业银行应该以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为依据再造银行组织架构,充分协调好“分权”与“集权”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面向客户并以强大后台作为支撑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商业银行总行应该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承受能力,以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为方向,以制度化的方式将经济资本配置和管理方法、流程等予以落实,从经济资本的预算、配置、监督、绩效考核等具体方面对各个业务部门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将经济资本管理以具体的业务方式推行和实施。

5.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加快内部评级模型开发

目前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逐渐推广开展,经济资本管理的数据建设以及模型开发还都处于起步阶段。经济资本管理模型的设计涉及到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来源渠道多样,数据的运行程序非常复杂,对银行的数据建设以及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所需要具备5年或7年的历史基础数据来估计违约率。根据国外银行开展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来看,其都具有强大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例如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以及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能够对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进行处理,并调整账面收益水平,进一步对经济资本占用以及回报的情况进行显示。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历史数据质量不高,尚不能为内部评级模型的建立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因此,商业银行要尽管做好基础数据建设,要各个业务层面的风险数据等进行搜集和统计,并结合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与银行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我国银行使用的经济资本计量以及配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国勇.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金融,2011(06).

经济资本计划范文第2篇

文章基于A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从A集团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A集团财务资源的优劣势、多元化经营和资本运作的经验和不足,然后提出资本运作推动集团多元化经营配套的思路、模式和路径,为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同时A集团资本运作的模式和经验,可以给同行业的企业以启迪,对行业资本运作提供一种借鉴,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关键词】

A集团;多元化经营;资本运作

随着多元化企业集团的蓬勃发展,资本运作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重点研究领域。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极具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初Williamson对联合大企业进行研究时提出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之后许多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跟进研究,使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日趋完善、成熟。其理论以成为研究集团内部资金配置的主要理论[1],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提升企业集团的绩效。而一些学者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会制约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Stein认为联合大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从外部资本市场融资[2]。Grtner等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有本质区别,表现在:在内部资本市场中,公司总部拥有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在外部资本市场范围内,出资者并不拥有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这一特性也就决定了在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差异点[3]。20世纪90年代中国也开始研究这些理论,结合中国自身特点,然后运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理论建模;二是文献综述;三是实证检验;四是案例研究[4]。企业经营多元化是美国专家安索夫著的《公司战略》中提出的企业4个基本的经营战略之一。

其内容是指企业通过新产品的开发,进入新的市场,也称为产品线扩张战略,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5]。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为适应企业发展壮大所需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已逐步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6]。A集团公司作为X省能源战略实施和能源发展、改革、创新平台,肩负着保障X省能源生产、安全、利用能源优势带动X省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文章在分析A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和资本运作情况的基础上,基于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探讨资本运作的模式和效应。同时A集团资本运作的模式和经验,可以给同行业的企业以启迪,对行业资本运作提供一种借鉴,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A集团多元化经营分析

(一)多元化经营模式A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投资和并购等多元化方式,逐步建立起以电力、油气为能源主体性业务,以煤炭、产业园区、能源装备、能源科技、能源贸易为能源支撑性业务,以金融、引水工程、信息化工程、国际化及其他业务为能源协同性业务的发展业务构架和格局。A集团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电力生产及销售、煤炭生产及销售、能源物资贸易和其他四大板块,以及对其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多元化经营分析A集团组建后将X省目前现有分散的、固化的存量资产进行了整合,以电为主转化为以能源为主,集团实现了向省域大型龙头企业迈进的重大跨越,成功地为X省掌控了一批电力、煤炭资源,形成了“以电、煤为主,相关多元发展”的集团化业务板块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水电、火电、新能源为主的电力板块,及煤炭、油气等能源资源开发,同时积极推进国际能源合作及高端电力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的集团化业务发展格局。

二、A集团资本运作分析

(一)资本运作方式A集团2012~2014年采用的资本运作方式包括:1.股票收购。收购X上市公司股票,持有上市公司不低于4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实现借壳上市。2.发行债券。发行了点心债、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债、私募债、理财直融。3.银行贷款融资(含集团担保的贷款)。4.融资租赁。5.投资组成金融服务公司。6.其他融资方式。

(二)资本运作分析A集团通过认购X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成为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主要目的是在市场化原则下,拟通过上市平台,进一步深化国企业改革,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资本运作能力,全面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与效益。在保证集团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加快A集团的产业发展建设,实现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从而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通过债券的发行,A集团用较低的成本募集资金,提高了集团权益资本比重,有效降低了集团的资金成本,改善了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了集团资产负债率。将资金投入到在建项目的运行中,加快了项目的建设,使项目能尽快的投产,促进了集团的发展。但是,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举债规模逐年增大,资金筹集与投放的匹配与节奏,风险与收益的控制与管理,长期偿债压力增大,资本运作经验不足等是需解决的问题。基于集团发展战略和资本运作规划目标,强化集团资本运作的团队建设,优化集团资本运作的人才,通过高端人才汲取更多的外部合作机会,引进先进的资本运作经验来快速提升投资并购的项目经验与专业能力。通过外部专家与机构的培训及情报共享,扩大集团资本运作人才的视野,加快人才对创新性知识与先进经验的吸收,来逐步提升资本运作人才的核心能力,全面推进集团资本运作的整体水平。

三、资本运作推动A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思路

(一)A集团实施资本运作的思路随着A集团的不断发展,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公司控股项目建设的推进、参股项目的注资和贸易业务的发展,公司债务和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根据公司的规划,未来几年公司仍将有较大规模的资本支付需求,预计公司仍将维持较大的融资规模。所以要靠自己实现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战略,现有的财务还难以支持,集团只有强化集团资本运作,优化集团资本运作人才的建设,通过资本市场推动多元化发展实现战略目标。

(二)资本运作推动A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模式1.以“主动的资本运作”为目标,充分发挥集团化管控效应。集团制定的战略,要围绕“发掘投资机会、强化融资能力、价值管理增值”,加强协调和研究策划工作,把重点工作转到形成优质项目、发现投资机会、运作上市。各公司执行战略,要围绕“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经营增值-效益最大化-做强做大主业”,提出实事求是的投资项目计划和商业计划,多渠道吸引优质合作伙伴,把工作重点转到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发掘投资机会、资产增值增效、经营业态创新上。2.集团管控推行精细管、扁平化管理模式。在集团管理中,要推行扁平化,精干队伍,减少管理层级,积极分工合作、重组资产、协调利益,从日常工作、项目中解开来,有效推行绩效机制和财务考核。3.实施集团总部风险控制委员会及投资决定委员会工作制度。A:在进行项目投资时,要调动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用建立融资退出渠道为出发点,实施高水平项目策划及实施方案和二级公司体制的论证选择,严把投资项目决策的操作实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B:进行资本市场对接时,中介机构要提供专业的、全面、稳定服务,条件具备时集团应组建“投资决策委员会”,引入国内外外部专家,专业、科学决策,同资本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同优秀公司、企业家全力合作,以利用资本市场多元机制优化和整合经营。C:进行风险控制时,建设集中统一的监督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成立“项目内核委员会”,加大监督力度,近量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风险防范。4.直接融资平台打造优质资源以实现双优上市。A:直接融资平台直接融资平台主要有出售或回购、公开上市、清算等形式。上市是集团资本运作的最佳选择。B:在优质增量上市时,先积极培育,后择机注入在以后的项目投资上,解决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动态平衡,对低风险的经营性业务进行开发。因战略需要外,项目投资应该转移到能够上市或注入上市的投资项目为重点。C:存量上市时要优化,应该先构建通道,然后再带动整体在对集团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时,应确保对既有的板块和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通过对优质资产的重组整合,努力打造上市直接融资平台,建构上市通道,为以后的资本运作打下基础。D:“两化融合”产融结合与资产证券化产融一体化是集团产业、金融业通过股权、资金、人事等进行内在结合或溶合。资产证券化是直接融资平台打造和优质资源掌控并举的最终形式,体现在鼓励项目公司积极打造上市平台,还要充分利用上市平台经营、融资、风险规避、价格发现的功能。应实施“合作战略”建立广泛的“经济统一战线”,积极发展多元化营。探索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多元化经营等多种方式,开创条件解决多元化经营问题。同时寻找优秀合作者,利用合作者的专业技巧,发挥各自优势以取长补短。E:全面构建“资源-资产-资本”模式,即资源资产化模式、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资源资产化。有效利用X省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产业板块和所属骨干企业,为培育出盈利能力强、产业规模大、投融资渠道通畅的产业及平台打下基础。资产资本化。对掌控的优质资源进行重组改制,对有效资产进行整合。资产证券化。积极打造直接融资平台,进行多方融资,提高集团的融资能力和产业规模,有效推动集团资产的快速扩张。

(三)资本运作推动A集团多元化经营的路径A集团资产大致有3种资本运作方式。一是可以上市优质资源的上市,二是不适合上市的优质资源采用能源产业基金等资本运作模式,三是通过金融资产的发现功能培育PE项目。

(四)资本运作推动A集团实现的目标1.建立A集团资产-资本的循环机制。作为X省政府所属最大的能源平台以及市场主体,A集团属下有很多子公司,集团应根据各个子公司情况,分别整合发展各板块资源,适度相关多元,稳步产融结合,做强核心业务,在制定资产经营规划时,增强内部资金池的作用,形成资产-资本的良性循环机制,建成稳固健全的资金产业链,以促进集团的长远发展。2.实现A集团能源金融控股集团的目标。当前X省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地方金融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省市两级持有的金融牌照单一,金融业人才储备、管理经验都非常少,资产规模较小,还不具备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的条件。A集团将来产业运营发展,当务之急是通过资本运作培育和搭建金融业务平台,扩大金融投资领域,拓展金融牌照和金融资产规模,最终成为X省的能源金融控股集团。3.实现A集团价值最大化的目标。A集团经过几年的发展,按照战略角色定位划分为三大功能性板块,即:能源主体业务、能源支撑业务、能源协同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内部资产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理清业务发展重点,建立项目筛选机制,最终实现主业优势突出、辅业支撑有力、其它业务高效协调发展的能源产业多元化组合布局。同时,利用香港国际自由港及金融中心的资源优势,成立了全资二级子公司香港X国际有限公司,将大力发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国际贸易、服务咨询等几大业务板块,并优化融资渠道和条件,创新资本运作和金融投资模式。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的关系,在保证集团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从而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四、结论和展望

经济资本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经理人资本;资本价格

国有企业经理人是具有法人资产委托经营权的特殊人力资本,对国有企业经营有决定性作用。深化对国有企业经理人资本特性的认识,合理对其人力资本进行价格量化,充分调动国有企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国有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特征及其重要性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热门话题。人力资本论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强调企业的资本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组成,而且认为人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是根本性的,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和灵魂。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最重要的不是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社会负担沉重,而是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的投入。

人力资本是指才干、知识、技能、资历、时间、健康和寿命等,其决定因素的能力大小需要通过努力后天获得。其主要特征是人力资本和所有者的自然人不可分离,具有主观能动性,生产效能由自身决定,追求资本自身的增值和收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经理人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首先是具有法人资产委托经营权的特殊人力资本,在当前国有出资人即股东缺位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依法拥有法人资本的使用权经营权。其次国有企业经理人资本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中最具有领导性的资本,其资本产权清晰,人力资本的产权属于经理人自身,能够为自身带来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因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还拥有企业内其他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再次是必须为所有权主体经理人本身带来剩余价值,只有它为经理人自身带来剩余价值,让经理人从被雇佣的简单商品的地位转变为谋求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才不至于关闭其积极性,在其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才能保证了其他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后是专用性和团队性,经理人人力资本由于专业、特长、岗位等不同,具有专用性,经理人需具有高度的自信和敬业精神、坚定的意志力和竞争意识、持久的创新精神以及敏锐的潜在利润捕捉能力,他们具有某种专门技术、工作技巧或拥有某种特定的信息,在企业外部难以发挥经济效能,退出企业将会给本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其单个人力资本应用范围狭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相互依赖协作,而不是被动的协作,国有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之间为了获得合作的超额利益(合作行动的总收益与单独行动的总收益之差),谋求共同发展和共同利益,主动合作建立企业内部契约,其活动是合作博弈的过程。

因此,国有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体现、激励状况事关国有企业的兴衰成败。

二、国有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体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资本以薪酬方式体现,积极性的激励水平令人担忧。据调查,国有企业经理人对激励方式的不满意率达48%。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严重不公平的分配机制,它极大的损伤了经理人的经营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这种薪酬现状,使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和价格严重背离,导致部分经理人心理和行为变异,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得使自己心理感到公平的“灰色收入”,或者在离任前基于对自己所做的贡献没有得到合理的待遇补偿时铤而走险地“自我奖励”,违法获得物质利益。据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政策性亏损和宏观经济变动造起的亏损企业仅为总量的占10%,而因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亏损竟达80%左右。在国有企业亏损的同时,企业经理人的经济犯罪现象严重。

三、国有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量化

(一)国外企业经理人资本价值量化

美国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通常由基本薪金和年度奖金、长期激励计划、福利计划构成。长期激励计划有股票期权计划、期股计划及现股计划等。一般每年一次或两次由各公司薪酬委员会参照市场行情确定。德国、日本企业经理人以年薪制为主,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有较高的利益分成收入,同时享有比一般员工优厚的福利。香港、新加坡等地采用和美国类似的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量化方式,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其中各部分的构成比例有所不同。

(二)国有企业经理人资本量化要求

国有企业经理人资本价值量化使薪酬发展为人力资本价格,由简单的按劳分配量化为按劳动与资本相结合的分配,即从仅得到按劳动力价格变为按人力资本价格分配,使经理人凭借自己的劳动得到劳动力价格的同时能按本身的人力资本所有权分享企业剩余价值,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体现公平。从根本上激励经理人增加自身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经营企业水平,实现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目前国有企业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已经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已发行股票但还没有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经理人心目中理想状态的薪酬构成依次是基本薪金、奖金、住房津贴、医疗、保险、交通津贴、学习进修机会、一定额度的交际应酬费用、企业内部股份和其他。以上因素应作为经理人人力资本函数的基本变量域。目前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年度人力资本价值一般通过其薪酬体现,主要模式有:基本薪金+津贴+养老金计划+奖金;年薪计划;基本薪金+年度分红计划;基本薪金+津贴+养老金计划+风险收入等,没有客观动态地体现经理人的人力资本及其变化,因而难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国有企业经理人资本价值量化

人力资本特别是经理人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基础价值、福利性和非现金价值、短期激励价值和未来动态价值构成,应有相应的定价机制系统和制度保证。

1、经理人市场记录系统确定其基础价值。基础价值在此是指劳动力价格,与个人绩效非紧密相关,受市场因素影响,一般是指经理人劳动力的最低生活保障薪酬,作用只在于维持经理人的简单再生产。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它与经理人所在企业的规模、行业、效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等有关,经理人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自然经理人劳动力价格也就越高,薪酬委员会通过对经理人以往业绩及声誉等的记载,统计分析确定其价格,建议劳动力价格占全部人力资本价值的比例一般为10%-20%。

2、社会制度环境系统确定其福利性价值和非现金价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等要求,确定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计划、交通补助、住房津贴、带薪休假及学习进修机会等福利性价值和非现金价值。建议占全部人力资本价值的10%-20%

3、业绩考核系统确定其年度人力资本短期激励价值。通过经理人人力资本的作用,即经理的能力和努力等按年度通过相应的会计准则,利用现代评价方法,如: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EVA等,对年度经理人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确定即期奖励性的短期激励价值,建议其占全部人力资本价值的15%-30%,同时安排其长期激励计划,确定经理人下一年度或更长时间段内动态价值。

4、资本市场和公司价值确定经理人人力资本未来动态价值。现代公司激励理论认为经营者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对经营者有强激励作用,国有企业经理人在取得剩余控制权后,强烈要求取得剩余索取权。因此在国有企业中积极推进股权激励计划,让其人力资本价值和公司价值变动紧密联系极其必要。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38000多家国有或国有控股工商企业,其中中央企业169家,其经营业绩对我国经济发展仍有决定性的意义,提升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长期业绩,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必须同时增加国有企业经营人人力资本价值。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已有部分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在继续推进已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同时需对各类国有企业建立相应的期权机制,使国有企业经理人持有一定比例的本企业产权,才能通过资本市场和公司价值确定经理人人力资本未来动态价值。

四、结论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提高人力资本对全部资本的贡献率,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特别是具有特殊性的经理人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承认并认真研究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并将其与其他资本一样作为企业资本构成的一部分,使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实现其资本价值,才能充分发挥经理人的积极性。

本文对经理人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化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应有劳动力价格、津贴、风险收入、期权股票和公司价值构成,对进一步探讨经理人价值、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及国有企业股份结构多元化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徐振斌.国有股权激励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物价,2006(3).

3、方庆煌.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长期激励机制分析[J].经济师,2007(2).

4、谭劲松,黎文靖.国有企业经理人行为激励的制度分析:万家乐为例(上)[J].管理世界,2002(10).

经济资本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 全球化 自我创新 危机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马克思那里是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大发展和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经济已经是时代的特征,我们要想在全球化中远离经济危机、独善其身,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社会主义中国要如何才能保护好自身,不会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太大的干扰和影响,建设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在二战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第三次工作革命作为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在这一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也进行了一定的制度调整,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甚至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还吸收了一些属于社会主义的内容,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但是不管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什么样的调整,资本主义的性质都不会改变,只要资本主义还是以私有制为其制度的核心,那么资本主义就不可能脱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矛盾圈子,因为资本主义在私有制制度下的分配调整只能是一种折中的方法,没有办法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真正地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主要着重研究全球化水平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怎么样影响全世界,而在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中作为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中国,又将要怎么样才能调整好自身,使中国在经济危机中得到稳定有序的发展。

战后的资本主义大国,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占领了时展最前沿的技术要素,这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制度上出现了封锁技术出口的禁令,因为一旦其他国家可以享受工业革命的成果时,其他国家的发展也会突飞猛进。由此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在技术上占优,就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技术转移,对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由本国生产出来产品再寻找发展中国家去进行销售的情况一定不会再出现,因为此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出口技术和资本就能获得高于自己生产再销售的利润,因此,对于熟练地运用自己制定的经济游戏规则的大国而言,利用资本到各国去投资再销售到当地或其他国家,甚至于自己的国家一方面能获得超额的利润,还能使得本国的环境保护取得较大的进展,赢得本国人民的支持。

但是在时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美元主导的经济中,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继续享受全球其他国家为其生活成本买单的同时,只有处于一种赤字的状态或是外贸上入超的状态才可能实现,因为一旦美元通通地收回到本国,美元就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了。与此同时,资本的输出就会更多地表现为美元的输出,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发行到全世界各地,同时由于金融业的高度发达使得外汇等各种市场发展得比较完备,美元在各国形成的储备定然要找到一个出口,对于全球最发达的市场而言,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有投资价值了,因此,当前的许多经济危机已经发展到了金融危机的水平。

危机一方面表现为直接的,另一方面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的国家也是如此。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会有相互间的贸易,这些贸易的涉及面广,哪怕是一些发展水平一般的国家也可能有许多的投资在国外。这两个方面的情况使得全球化中的经济危机不仅演变得影响面大,而且是更多地集中在金融和资本层面的危机,这些危机比原来的经济危机危害性要更大,因为这种经济危机下的通货变化情况往往会使一个国家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

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今,已经从普通的一国范围内的生产相对过剩演变成了资本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加之当今市场化和全球化水平进一步加快,资本会寻找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去获利。所以当前的经济危机在全球化的影响是更值得关注的。

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已经走出了一条与过去传统意义的社会主义不同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探索是需要极大的经济智慧和政治智慧的,事实证明,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实践是成功的,是符合设想下的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探索原理的。

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坚持要开放,这使得中国的发展中充满了全球化的因素,从中国的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以外贸水平为标志的。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相当高了,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这一变化说明中国一方面参与世界经济的水平在提高,同时也说明中国面临全球化的经济危机时要更脆弱了,因为依赖了外国的发展比依赖国内的发展要更多。

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可以看到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在经济上陷入低迷的时候,中国的外贸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改革和发展是需要一定过程的,中国要调整经济经结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中完成,因此,要把经济发展从有失偏颇的“两架马车”转变为比较正常的“三架马车”面临的不仅仅是中国普通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的问题,还有中国企业在进出口上的利润如何在国内实现的问题。中国的发展确实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时刻,这一时刻要求中国做出比较深刻的调整。

中国由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手笔的国家转移支付投资,使得地方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本,中国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巨大的投资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是否会引起预后的通货膨胀,会否使得中国的其他的消费被压缩。从2010年的消费数据看来,中国的CPI已经出现了大幅的攀升,这意味着中国进行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期。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当然是为了从危机中摆脱出来的直接政府投资,但是更重要的是,导致此次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到来,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决策有可能会出现较大水平衰退的判断,而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是不管如何说,中国做出的投资决定是和全球化下的经济危机密切相关的,没有此次金融危机就不会有中国的大手笔的国内投资。

虽然还有一些国家还没有完全承认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但是通过此次的危机发展中的中国的表现,应该会使这些国家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水平有更新层面的认识,中国的市场化水平有了更高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全球化的经济危机更容易影响中国的经济,要从多方面地了解中国的全球化参与水平,这样就不会出现对中国面对全球危机时的误判。

中国的全球化水平和取得的成就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要正常地处理好中国在全球化中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就要对中国的制度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要对中国的全球化参与程度有更多的调查,使得中国真正地搞清楚如果世界上发生经济危机,中国会受到多大的影响,这样才不会使得中国在开展自救时矫枉过正,误伤本国的经济命脉。

中国由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了市场经济的市场的资源配置由市场进行调节,这种调节会使得政府能进行一定新的定位中,而不是既从事运动员,又从事裁判员,这样的经济制度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具有高度有效的宏观调控能力的,这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及时性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具备的。从此次各国的经济宽松政策的运用上来看就能明显地看出这种区别,中国可以快速地作出政府投资的策略,使得经济在全球中最快速地恢复过来。

正是由于中国有这样优势,中国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全球化的经济交往中可能面临的巨大危险。如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这使得许多企业受制于其他国家的技术输入,中国一方面要争取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因为自我研发的速度毕竟不可能赶上已经研发出的速度,如果一味地拒斥国外技术,而试图自我快速研发,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自我创新也必须要加快,中国对于自我创新的制度设计还有较多环节需要完善。这两者是不能忽视的。中国的全球化的地位在现在已经占了很大的份量了,特别是国内生产力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的今天,既要看到中国的成绩,也要看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的不完善。

最后,要加强对内影响评估。如果没有对于全球化的经济危机的评估,中国做出的决策不可能达到比较精准的水平,这样会对中国的预后影响很大。如果一旦由于没有对经济影响作出评估,而是认为国外的经济危机还不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会使中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错失发展的机会。反之,过份地估计经济危机的影响也可能全使我们出现后经济危机的一系列后果。这些都是我们要警惕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经济危机:部分论述[M].人民出版社,1974.

2、刘明远.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结构与变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吴大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4、谭清美,王子龙.区域创新经济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

经济资本计划范文第5篇

晋城市的经济转型,经过了一个由思想转型到产业转型的曲折过程。近几年来,国际资本也在纷纷涌入,山西晋城在发展煤化工新型产业的转型中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打破“一枝独秀”畸形格局

晋城市是全国和山西的煤炭基地,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是靠不断扩大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提高煤炭直接外销比重来支撑的。1985年,全市煤炭产量2248万吨,1995年煤炭产量达到3549万吨,煤炭产量和外销量分别以4.67%和4.74%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市煤炭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达到67.16%。

这种过度依赖煤炭资源消耗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不仅造成了煤炭产业一枝独秀的畸形产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和创造,导致部分地区煤炭资源枯竭,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破坏,给全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煤挖完了怎么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晋城市干部群众便围绕这个难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泽州县、高平市等县区还进行了“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的大胆探索,并上马了一批地面企业。但因资源依赖的陈旧思想没有破除,这些地面企业没有做强做大,一些企业又返回了煤炭产业的老路。近年来,随着国家煤炭产业的关停整合,一些规模不大的煤炭企业被迫关闭,经济转型的课题再次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

一场影响晋城今后发展的大讨论再次展开。通过讨论,晋城市干部群众形成了共识,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晋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指导思想。

围绕指导思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近年工作的“五个突破”,即:着力提升产业素质,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快发展服务业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多元化与集约化并行

煤炭优势短期离不了,长期靠不住,但在经济转型中,还将担负着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晋城市经过关小改中建大,强强联合,组建区域性集团,推行轻型综采、综采放顶煤、滑移支护、悬移支护等先进采煤技术,推进煤炭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

全市共关闭矿井1000多座,保留385座,正在整合关闭的120余座,最高单产由30万吨上升到1000万吨,年产量由2248万吨增至7867万吨,工作面回采率达到80%。

在整合煤炭企业的基础上,晋城市大力扶持替代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利用现有的煤炭资源发展电力和煤化工产业,“以化肥为基础,大力发展碳煤化工”,打造全球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高浓度氮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发展煤层气产业;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三产服务和旅游产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化工化肥产业已成为领跑晋城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全市发展起规模以上煤化工企业15家,产品有合成氨、尿素、甲醇等30多种,主导产品尿素已建成10套装置,生产能力达到292万吨。培育壮大了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巴公化工工业园区、北留周村电化工业园区和高平西部化工工业区园区。2008年煤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6.6%,化肥产量约占全国的5%,年消耗煤炭300万吨,占全市煤炭产量的3.8%。

国际资本入驻

近年来,晋城市在转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以抽保采,以采促抽,以抽保用,以用促抽”的办法,吸引大企业投资开发煤层气。

晋城市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层气总量达6.8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1.77%,全省的68%。过去资源观念狭隘,仅重视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其他资源开发不力,引进不多,煤层气产业也迟迟发展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