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社会资本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11-02

一、社会资本和农村社会资本相关理论

资本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指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物质资源。社会学家则借用这个概念表述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而带来的资源。最早将社会资本纳入社会学研究范畴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包含于个人关系网络中的资源集合体,它和个人在群体中的联系有关。美国社会学家帕特南在其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在书中,帕特南还特别提到了信任的重要性。他将信任看做社会资本必不可少的要素,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能够产生社会信任。同时,他特别探讨了社会资本与合作之间的关系。而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则认为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本。

中国是个讲人情和伦理的社会,人们的大部分行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得到规范。先生提出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概念,人们的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根据亲疏远近逐渐向外推移。但是,随着市场制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思想的冲击,差序格局已经有所打破,利益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远近的判断。帕特南将互惠规范当做社会资本的要素,它是内化的规则。曾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农民最大的毛病是“私”,他们不愿意去管闲事。在当代中国农村,血缘的亲疏已不是判断人际关系的绝对标准,人们还会考虑建立某一关系时,是否能达到互惠和互利。在农村这个相对封闭型社区中,成员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要维持一种持续的互惠互利关系。

规范对于现在我国转型时期的农村尤其重要。在传统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的当下,某些居民会产生一种道德迷失,他对之前所遵守的“礼法”,即内化的规范产生种种质疑,一个标准化的约束会纠正他思想中的偏差,规范他的行为。

由此,笔者将信任、人际关系网络、互惠互利原则及规范作为农村社会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农民直接参与了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独立的小农生产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取得对等的谈判权。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共有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4.6万个,入社农户300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即平均每个合作社有67户农户。由此可见,从规模上来说,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曹锦清教授曾得出农民“善分不善合”的结论,不少学者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我国农民目前已呈“原子化”,很难将其组织起来。孙立平将原子化的含义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人际网络关系的单薄;二是在追逐自己利益时, 是以个人而不是以群体的形式行动的。

三、农村社会资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

(一)信任、人际关系网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任与人际关系网络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我国乡村社会是“熟人社会”,长久以来相对封闭和较少流动的环境使其形成了“熟人信任”。这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信任是一个较小的高度信任圈。而对亲缘关系之外的人,人们的信任度很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合作社多是由农村精英,例如生产大户、基层干部、杰出的外出归来的打工者所创建的。这是由于他们作为农民的杰出代表,通过自身长久的努力在农村社区中获得了较高地位,形成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人们对于近在咫尺的精英会产生较高的信任度。利用自己的声望和村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更容易发动群众加入合作社。这就降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初期从亲缘网络中融资到从非亲缘网络中融资这一转换的难度。同时,在农村社区中,普通村民的同质性较强,同外界的接触较少,他们与其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没有太大差异,而农村精英大部分处于农村社交网络的顶点,他们所结交的精英人数也远多于普通村民。同时,由于他们和外界的沟通比较多,视野开阔,对于合作社的了解也多过普通村民,又拥有一定的外界资源,这都提高了他们创办合作社的可能。

在农村这个面对面的社会中,每个人接触的都是他熟悉的人,他们对每位农村社区成员都有自己的评判,对其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他们会选择那些和自己有共同价值观的成员。社员加入合作社之后,通过同其他社员之间沟通和交往,产生信任,并随着交往的深入和频繁信任的程度也逐步加深,他们之间的同质性也渐渐增加,协调度不断提高,能够逐步产生对其他成员的认同感,形成集体意识和共同的意志。这样,社员对合作社才会产生实质的归属感,达成一致的集体性目的,才有利于合作社内部的团结。

(二)互利互惠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仅有对带头人的信任是不够的,农民还需要对将成立的组织——合作社产生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社员对未来合作社发展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预期,并且这种预期要高于加入合作社的成本。他们需要有人将加入合作社的“好处”一一计算出来,展示给他们看。对于他们而言,加入合作社其实是一种交换,双方所交换的利益至少要对等,这就是互利互惠原则。受制于资金方面的缺乏,目前绝大多数的合作社都采取买股入社的政策,假若某些合作社门槛太高,超出了村民的支付能力,村民不会选择入社。在笔者调查的吉林省长春市某一苗圃合作社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该合作社的入社方案是社员至少占有一份股份,一万元一股。这对当地很多家庭来说,几乎达到了年收入的一半,虽然从长远来看,入社三年就能收回投入股金,并且未来收益还有可能增加,但他们仍然没有考虑入社。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考虑万一投资失败,对家庭的打击太大。不仅在入社成本上,在合作社的收益返还上,也要兼顾社员的利益。对社员来说,若合作社做出的社员利益分配的决定不公平,损害了社员的利益,那么他们会将合作社定为非互惠主体,取消信任。同样,作为理性的行为人,社员可能在某些时候受利益驱动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这就需要合作社将这一原则制度化,把互惠互利作为社员之间、社员与合作社之间行为的准则,约束社员的行为,同时,社员也能据此监督合作社的运行。

互利互惠不仅仅体现在社员和合作社之间,也适用于合作社之间的交往。目前我国的合作社日益发展,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不同类型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包含了种植、养殖、畜牧、农机、土地流转等各个方面。这些合作社可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促进彼此的发展。笔者在河南省清丰县调查时就发现了这种良性的竞争。该县的某一养牛合作社,通过与其他合作社的合作,先是收购了该县几乎全部的玉米秸秆作为牛饲料,避免了秸秆的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又和该县的另一个食用菌合作社合作将每日产生的牛粪卖给此合作社当做肥料,取得了部分收益,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互利互惠是使合作社发展壮大,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遵守的原则。

(三)规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我国农村社区中,有些传统的道德约束仍高于法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往的是熟悉的关系网络,遵从的是从祖辈沉淀下来的规矩,这种规矩是非正式的,我们又称之为礼法,无须宣之于口,具有社区居民默认的管制力,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但是,我们无法保证这种看不见的礼法是否对每一位居民来说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或者说我们并不清楚它被每个人同样的理解,有时这种偏差会损害社区的秩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中,这种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合作社的要求对立。我们必须有正式的制约手段来防止有危害合作社行为的发生,并形成规章制度,我们要保证所有社员对于这些规范制度的理解是同样的,它们的制约力对于全体合作社成员也是一样的。

不仅社员要遵守规范,合作社也要遵守规范,这个规范是社会中的大规范,即合作社要接受政府的管理,日常交易行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政府主要是依法保障合作社的财产及其运营的外部环境,包括监管合作社的行为以及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自我国开始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基层政府一直在做合作社的引导工作。他们会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合作社一定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但这种支持和倾斜并不能干预合作社的正常运行,否则将导致其作为独立经济主体地位的丧失,损害其利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某些政府部门因精力有限,在牵头成立合作社后,无暇顾及料理,使合作社处于松散的状态,失去了活力。在规范的制约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维持良性的合作关系,并充分运用政府的规范和支持,保证合作社的良态运行。

四、结论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论在形成还是发展过程中都不能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出于对人际关系网络的信任,农民才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在市场谈判中的地位,降低市场风险,它也能帮助农民增加社会资本,提高其集体意识和对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对农村社区的归属感。坚持互惠互利原则能够帮助社员和合作社稳固和扩大交际网络,以更小的支出获得更多的收益。作为一种规范,社会资本能够减少社员在与合作社融合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约束政府与合作社沟通时的适度管控,保护合作社的独立经济地位。我们通过人际关系网络、互惠互利和规范这三种形式衡量社会资本能量的大小,当社员投入这三种形式的社会资本,他们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回报。

【参考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范文第2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自2008年施行至今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引进平衡计分卡这个概念,使得在运行这个制度能立足于全局,更加完善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本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现状和问题、平衡计分卡与它可行性和意义,最后给出建议。

关键词:

BSC;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1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现状

1.1会计部门和财务工作人员

1.1.1会计部门

会计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一个重要的财务部门。我国的合作社里的会计部门的要求是根据会计业务需求来设置会计账簿以及必要的会计人员。而那些没有这些条件的合作社也可以通过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核算,从而达到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但现实合作社中,大多数合作社选择的是委托记账机构或者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记账,拥有自己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却寥寥无几,更有些合作社甚至没有独立会计核算部门,也没有委托记账。

1.1.2财务工作人员

对于合作社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具有综合会计素养的人员。对其最基础的规定是及时登记会计账簿来保证日常的会计核算。把两个或多个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即合作社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不能由一人担任,从而达到出纳不管账目工作,而合作社的会计不插手现金的目的。然而,大多数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并不具有综合会计素养,财务人员学历大都处于大专以下的学历,有些财务会计人员是无证上岗,对于定期会计培训的财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这些合作社财务工作人员是不符合制度规定的。

1.2会计账薄设置与会计核算情况

1.2.1会计账簿设置

会计账簿,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对于会计报表而言是编制其最根本的依据。一个比较完善的会计部门,其会计账簿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必要的明细分类账。而大多数的合作社只有现金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很少合作社建立备查账。对于会计账簿设置还是很不齐全的。

1.2.2会计核算情况

对于合作社中的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五大类的项目,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这五大类又具体分了37个会计科目,这些科目能够满足较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简单的业务,能够为会计人员操作提供便利。但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会计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是这些科目不可以核算和解决的。

1.3内控制度与盈余分配情况

1.3.1内控制度

农民合作社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保证其资产安全完整以及合作社社员的利益。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合作社对借贷业务控制、对销售业务控制、对采购业务控制、对货币资金控制及存贷业务控制。然而,大多数合作社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甚至有些合作社还出现一些内控问题。这些问题说明合作社对内控问题还是不够重视。

1.3.2盈余分配

合作社通过盈余分配激励每一位社员,也通过这个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其中,它是合作社分配制度的核心手段。对盈余分配顺序也做了详细的规定,他要求合作社中有可分配盈余时,应该先弥补上年度亏损,其次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再把计算应付盈余返还,这一计算额度是由社员和本社之间交易额决定的,且这种返还比例至少在60%以上。最后才能把剩余的盈余并且进行返还,这个是在扣除前两项分配之后的盈余部分。再把这剩下真正的盈余按照每个社员在整个合作社所占的份额进行分配到位。在合作社里,绝大多数的合作社采用按交易量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采用股金分配的合作社少之又少,很多合作社按交易额分配远远低于60%。

2BSC与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结合可行性及意义

2.1BSC理论简介

平衡计分卡的英文是“TheBalancedScoreCard”,简写为BSC。它作为企业战略执行的工具首先强调应当建立一个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体系,在战略的指导下形成企业绩效评价总目标,根据总目标来细分企业战略目标,然后平衡记分卡把绩效评价总目标转化为四个方面来考核的绩效指标,分别为财务维度、顾客维度、核心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利用这个绩效评价体系来考核和奖惩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目标,从而充分调动企业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2.2BSC运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合理性分析

2.2.1平衡计分卡的价值取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相一致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目的为了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这个过程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是因为他们二者有相同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他们能够相依相存的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的价值取向是与BSC理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同的。这理论认为企业要为股东、债权人、企业内部人员、顾客、供应商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谋求福祉,而不仅仅为所有者谋利益。

2.2.2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为平衡计分卡提高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价值取向相同表明平衡计分卡能应用于农民合作社的重要前提,但这种价值还需要通过外在的制度形态相协调。我国为了合作社能够健康的发展对其进行许多政策指引,如2006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12月制定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及各省也推出一系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法。这些制度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应用平衡计分卡有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2.3BSC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结合意义

基于BSC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而言,能够在原有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上进一步把合作社战略目标考虑进去,将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人员根据这一战略目标运用到财务会计制度中,提升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分解他们到学习和成长维度中。平衡计分卡把战略放在中心位子,从战略高度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目标,使得整个合作社每个成员都为这个目标努力,从而有利于战略目标实现。

3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建议

3.1加强BSC理论的宣传教育力度

平衡计分卡对于大多数合作社而言,它是一种先进的战略工具。这种工具能否有效的贯彻和实施有赖于对它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大力宣传来减少运行中的阻碍,使得合作社的社员更加了解这个工具所带来的好处,以获得大家的认同。这一工具的实施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层支持,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对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基本特点以及它与之前工具的区别的介绍来提升社员对这个新概念的认识。

3.2完善农民合作社自身人才开发管理机制

人才是农民合作社能够更好发展的源泉。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基于BSC理论需要有一批素质高的人才做保证。基于BSC理论要求合作社的每个岗位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人才,从而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效率。相对于大城市,农民合作社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所以我们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他们能够进入农村,帮助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自身也要营造出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环境来吸引人才。合作社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要求财会人员定期接受会计知识培训,以保证他们与社会接轨,增强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制度操作。

3.3健全农民合作社内控制度和分配机制

合作社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降低组织成本,避免合作社经营的风险,提高合作社财务的效率。合作社应当建立合理的会计核算,把责权具体分配到人,防止投机行为发生,也避免合作社共有财产被私人占有,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其次,对收支都实行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最后,合作社的会计和出纳必须有两人分别担任,从而把会计账务和库存现金分开进行管理,及时记录发生经济业务。合作社分配制度建立首先应当为每个成员都设立社员账户,其中包括成员入社时的出资额以及各方赠与和政府财政的补助,让社员的公积金和交易额都能清晰细化给每个社员。其次,合作社可以提取少部分的公积金来降低合作社经营风险,从而扩大合作社发展资本。最后,合作社应当先按照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额的比例返还,然后按其返还总额必须大于可分配盈余的60%分配,从而把成员与合作社利益联系起来。

作者:徐文婷 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共荣,沈玉萍,刘颖.基于BSC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会计研究,2014,02:64-70+95.

[2]国鲁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2011,05:3-6.

[3]李尚勇.农民合作社的制度逻辑———兼谈其发展存在的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1,07:73-81+1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发组成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国家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有l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规模的扩大,预示着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向新的台阶。但由于合作社的理事长一般都是由农村中的种养大户和长期从事农产品贩运的大户担任,他们中绝大多数对财务核算和管理流程一知半解,财务管理混乱、核算不规范、原始凭证手续不齐全等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及时加强管理,将严重影响合作社的生命力。2008年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对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工作,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才能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活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以农业生产者为主体,以专业化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为纽带,以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在农户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实行资金、技术、生产、供销等互助合作的民办经济科技服务组织。它的财务活动就是合作社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实质就是合作组织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合作社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和收入分配四个方面。

第一,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筹集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合作社可以吸引社员投资,向银行和信用社借款等筹集资金,这表现为合作社资金的收入,它是合作社资金运动的起点。

第二,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合作社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把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取得盈利。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便于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还没有对外的投资活动。

第三,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合作社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支。合作社要进行生产首先要采购原材料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合作社将产品销售以后,便可以取得收入,收回资金。

第四,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活动:一是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利润。这表明合作社有了资金增值或者要依法纳税;二是用来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三是要向社员分配利益。

二、安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基本情况。截至2009年11月,安宁市规范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4个,2008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000多万元,入社社员850多户,带动农户5,5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安宁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特等农业主导产业,包括茶叶、水果、蔬菜、食用玫瑰、生猪、畜禽、蚂蚱、乡村生态旅游、农机作业等10多个主导农业产品。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施行以后,对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财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财会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2009年8月至11月,笔者对安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第一,很大一部分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建账,由供销社基层社记账;第二,有的将专业合作社财务与村的财务混在一起记账,没有单独核算;第三,建账的大多只是一本流水账;第四,有的虽然建账但没有按财务规定科目入账。合作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间,也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加强内部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分析,积极寻求解决措施,规范财务行为,以提高合作社竞争力,促进合作社长足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总体上看,财务管理工作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合作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间。财务管理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由于其经营活动较少,造成收入低下,合作社不愿意也承担不起专门聘请会计人员而产生的成本;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比较落后,对于财务知识比较欠缺,很难识别财务公开的真实性,也就起不到监督作用。

2、具体上看,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财务管理制度等环节存在问题

(1)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会费、股金、从结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来自银行和信用社的借款、接受国家财政的直接补助、他人捐赠等。造成合作社资金筹集困难的原因有:一是许多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定按社员身份同等投资的,造成投资额有限;加之社员通常需要以现金形式得到更多的返还金;二是由于合作社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对外交易量少,盈余少,再加上合作社普遍存在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以落实等问题,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要求,限制对合作社发放贷款。

(2)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资产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等,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很少有对外的投资活动。对于合作社的资产管理,一些合作社未制定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导致对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缺乏有效控制。如一些合作社缺乏对货物流通的必要账簿记录,从而不能将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信息一体化。

(3)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存在收益分配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制定不合理,甚至合作社社员对这三个概念理解不清楚,混淆不清。导致不少合作社把付给社员股息当成是股金分红,而实行股金分红,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二是一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收益分配制度,对社员不进行利润返回,从而违犯了办社宗旨和相关法规。

(4)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无章可循、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或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合作社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没有定期向社员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和经营成果;多数合作社成员财务知识比较匮乏,即使公开合作社财务状况,也是只公开几笔数字,而没有详细公开具体内容,许多成员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同时,外部监督也没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弥补资金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想方设法扩大筹资渠道,使筹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样化,弥补资金不足。一方面应适当调整原来的分配制度,形成按交易额分配与按股分配并存的格局。即合作社生产经营产生的盈余,提取一定的公共积累、风险基金等之后,归全体社员所有,并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产品交易额比例与按股金比例并存进行分配,从而提高社员集资入股、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尽可能扩大股金来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信用工具,广泛地在合作社外融资。譬如,争取国家农村政策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借助证券信用,像工商企业发行债券一样发行合作社债券等。

(二)依法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专业合作社必须按《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规定,明确合作社内部岗位责任制,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签收、审批和内部稽核制度。首先,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根据专业合作社的不同形式,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合作社的核算流程,如收购环节的核算、加工环节的核算、销售环节的核算等;其次,按制度规定实行岗位分工,规范货币资金审批使用程序。货币资金收支实行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收支业务,对重要或额度较大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再次,实行现金管理双人监督制。现金收付必须有两人以上签字方可生效。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管理,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私设“小金库”。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是按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齐配财务人员,做到责、账、钱、物相分离,实行理事长、监事长双笔联签和监事会民主监督制度;二是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亲属不得在社内担任会计、出纳、保管等相关工作;三是财务人员要实现聘任制,理事会在聘任人员的时候要严格把关,挑选思想好、业务素质优、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四是主管部门要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使合作社财务人员均能持证上岗。

(四)健全收益分配制度。一个好的分配制度是合作社的灵魂,既是社员努力工作的核心激励手段,也是合作社吸引非社员加入的关键制度安排。要明确合作社是社员的经济组织,合作社的宗旨是为社员谋福利。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制度是实现社员收益的重要手段,搞清社员加入合作社应该得到的各种收益至为关键。贯彻《合作社法》中有关收益分配的规定,并根据本社的特点,合理确定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和股息的比例。根据该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制度不同于企业,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专业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并量化给每个成员,计入个人账户,这是合作社在财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的比例分配给社员。这说明按交易量(额)的比例返还是盈余返还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途径;第三,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另外,要分清盈余返还、股金分红、股息这三个不同概念。简单说,社员作为顾客(供应商和消费者)应该得到盈余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三者收益各自占的比重,由合作社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决定。初创阶段,股金分红的比例高一点,可以吸引社员的加入;发展阶段的关键是稳定,利润返还应该成为分配制度的主角。如果合作社中社员缴纳的股金数量较大,在合作社总资产中的比重较高,股金分红就应该占较大的比重,反之,则应该着重进行利润返还。

(五)实行财务公开,强化监督机制。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应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充分体现全体成员的参与权、知情权。每个合作社在制定章程时,都应当明确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以便于成员的监督,体现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宗旨。要将成员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定期接受业务指导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的专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走上长久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安宁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瑜,贾宪威.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8.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同样,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目前,三庄在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上实现了村财镇管。由于农民合作社在我国的农村的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农民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自愿成立的经济性组织。目前,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经涵盖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方面。

二、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目标特殊

与传统的具有经营性质的企业不同,农民合作社是以“服务最优化”为目标。由于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管理与自己使用,因此,农民合作社往往是以“服务最优化”为目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二)财务关系不稳定

由于合作社是农民自愿加入的,因此其财务关系并不稳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在经营成果较好的年头他们往往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在经济效益不高的年头,由于希望将经营风险向合作社转化,因此此时他们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较高,由此可知,农民合作社的财务关系变化可能性较高。

(三)财务管理比较复杂

由于在整个的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若想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成本。也就是说,很难在合作社的各个社员之间公平地进行成本以及利益分摊,因此,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鉴于三庄实行的村财镇管制度,导致其农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复杂。

三、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以及审计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对保证某一组织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状况有较高的监督作用,但根据调查我们发展,目前的农民合作社往往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尽管部分农民合作社有会计核算制度,但其会计人员配备不够齐全,没有达到应有的监督效果。此外,作为财务管理中另一重要环节——审计,农民合作社也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根据需要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三皇虽然在制度上规定要每月进行审计,但由于审计制度不健全,其审计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这种情况不利于农民合作社的资金透明化管理,合作社社员财产流失以及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提高。

(二)管理风险大

一般而言,农民合作社的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农民合作社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带来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农民可以自行选择留在合作社和退出合作社决定的,在追求服务水平最大化的条件下,无法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合理分配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第二,由于农民合作社所处的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财务风险。农民合作社主要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设置,而农业自身具有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农业本身的“发散性蛛网”模式导致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风险的提高。第三,由于农民合作社提供的商品的特殊性带来的风险。根据凯恩斯定律我们知道,农产品作为一种弹性较小的必需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没有起到很大的影响,而农民主要以提供初级农产品为主,因此,在经济形势变动的较快的情况下,其财务风险较大。

(三)对社员没有进行定期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的经济模式发展较快,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农业逐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从对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来看,农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很少组织合作社社员培训,导致农民本身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现如今的知识体系不匹配。此外,农产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这无疑阻碍了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发展。

四、提高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农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法》等内容完善合作社内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此外,应定期对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向社员进行公示,保证信息的公开性。此外,对于社员应该加强培训,从而保证社员对财管管理制度有初步了解。

(二)规范分配制度,制定较为完善的分配方式

依据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合作社的分配方式不完善,不能够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一套良好的分配制度,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对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自身经济水平的提高。

五、总结

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合作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应该积极解决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尽管目前,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管理人员以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未来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波.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及建议[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4(8):47-48.

[2]李小雨;刘德道.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7).

[3]李文英.解决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6(Z1).

[4]郑卫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范文第5篇

张树旺:河北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农牧局总农艺师。

用张树旺委员自己的话说,他既管着农民的“菜园子”,又管着市民的“菜篮子”,所以他讲起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来都能头头是道。谈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他认为,农民实行合作化,生产实现标准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而且农民“抱团取暖”总比单打独斗力量大、抗风险能力强。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还任重道远。

“菜园子”结构要调整

农民都看到了种菜收益要比种粮高,但是2011年大白菜、洋葱、大蒜、生姜、甘蓝等都出现了滞销,张树旺委员说,这些菜都是大面积种植集中上市,很容易出现问题。今年什么菜贵,明年就一窝蜂种什么,最后导致市场上的蔬菜品种单一,上市集中,价格低、波动大。市场经济下的生产并不是无序的,我们必须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生产的计划性,这样才能避免农民盲目无序的生产。

调整蔬菜的品种结构同样可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张树旺委员说,现在我们的蔬菜品种结构存在着较大问题:大路菜多,精细菜少。这几年豆角的价格一直很稳定,这说明精品菜的销售是有保障的。种植精品菜,就需要发展设施农业,变一季生产为多季生产,既能体现特色,也可以实现增收。

合作社运作要名副其实

不管是对市场的预测,还是种植技术的积累,合作组织总比单一农民的力量要大。张树旺委员认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很有必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直接解决农民销售难问题,一个人办不了的事情通过合作组织、专业人才来解决,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把自己的蔬菜输出,比农民个体的力量要大得多。

张树旺委员说,真正的合作社要有专人去搞,不单纯要有形式,更要有实质的内容,比如建立专业性的标准园,打药防虫等都要统一管理,这样蔬菜的质量有保障,也可以促进销售。农民实行合作化,生产实现标准化,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但目前很多农民合作社的运作不规范,带动能力、组织能力不强,可谓有其名无其实。农民还是一家一户原始的生产状态,这样很难保障质量和安全,很难走上品牌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根本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形式。

要想从生产的源头规范很难,农民的组织性、合作性不强。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和经纪人的建设,要加强对合作社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使其适于合作化生产的要求,把农民组织起来,更要有能力把生产组织起来,能及时给予农民技术指导,还要对市场进行预测预警,把产品推向市场,卖出高价钱,这样才能真正团结和调动起农民。

张树旺委员说,合作社的发展任重道远,目前没有严格的概念,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合作社真正发挥其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培养外向型经纪人

经纪人在蔬菜的销售上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多地方的经纪人都是“地头经纪人”。张树旺委员说,地头经纪人不是把菜拉出去,而是不出家门,仅仅把菜商引进来。地头经纪人走不出去,对外面信息了解少,对老百姓明年种什么市场指导性不强;信息不灵也造成对市场价格不清楚,完全依附于外地菜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