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何谓团队及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就是一群人同心协力用群体的智慧结合成巨大的创造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实质上就是项目管理者的联盟。
团队精神是什么?集合大家的脑力共同创造一项智能财产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将远远高于个人智慧和个人的创造力。这种神奇的东西源自于潜在的人类心智潜能它被情感丰富而被技术束缚。一群人全心全意地贡献自己的创造力将产生巨大的力量。结合的创造力由于这一群人的互动关系彼此激荡而更加复杂。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之下领导变成人际互动的“交响乐指挥”辅助并疏导各种微妙的人际沟通。沟通顺畅能使思想在团队中充分交流传达并形成最佳效果,这就是“团队精神”。
团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团队精神”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推崇。比如现在就流行一种团队应聘的新方式。就是在企业招聘过程中,以一个组合、一个团队来接受企业的招聘,承担一个项目。利用集体的合力来完成工作。
二、高效团队的要素及特征
团队是由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构成的。
(一)团队的内部结构团队规模。
根据社会公平理论,每个人都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贡献和收入的平衡问题。团队成员的各种能力。包括:技能因素、个人成为团队成员的条件。团队角色。团队由许多角色构成:队长、评论员、执行人、外联负责人、协调人、出主意者、督察。这些角色各司其职,在自己的位置上为团队的工作负责。
(二)团队的外部环境
包括组织结构与权利机制。它们是:组织战略;正式规范;组织文化;组织中人员的甄选、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组织的环境。
(三)高效团队的特征
有效的领导和工作开放的沟通。取长补短和相互信任与尊重。团队成员是相互依赖和互动的,他们共同完成任务。共同目标。团本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成功与否。高效的工作程序。团队有责任和义务,并根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对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控制。持续地学习。
三、高效团队的建设策略
首先是尊重。一切的前提是尊重,不懂得尊重人,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个尊重不是来自“人人生而平等”的一般概述,而是来自于坚信“只要是个人,就有比你自己强的地方,就有用”。这个尊重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出来、感觉得到的,比如说,守时、守信、虚心听取意见等。而最大、最可贵、最有效的尊重就是信任!这体现为对团队成员的合理授权和委任。
其次是沟通。把情况了解上来,把影响施加下去。好的沟通就像一个灵敏有效的神经系统,又像是机件运行的剂。沟通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聊天、娱乐、文字记录等。聊天也是工作。因为,那不是乱聊的,尤其在时机和话题的选择上。目的是拉近距离,融洽气氛,了解情况,施加影响。
第三是服务。这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尽可能地把自己是领导、有权发号施令的念头压下去,把监督、控制等字眼压下去。更多地想的是对这个团体的责任,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工作最终要靠整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来完成。要立足于服务,给团队成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组织者的任务是把台子搭好,让团队成员把戏唱好。不要担心会被抢了风头,不要吝啬在上级面前肯定团队成员的成绩,更不要邀功于己,诿过于人。要让团队成员放手工作,“错了,责任是我的,对了,功劳是你们的”这句话,不但要说,更要做。这里讲的服务,既是工作上的,也是生活上的,都很重要,都要尽可能细致、周到。服务做好了,管理基本上也就到家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不等于迁就,应该有原则。
第四是协调和组织。也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实际上,作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和工作内容,这是和尊重、沟通与服务连在一起的。把前几项做好了,协调组织基本上就是个水到渠成的问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方面,一是要注意实际情况,因人就势;二是要注意尽可能多地、合理地授权,管得越少越好。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教学团队;质量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67-02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teaching te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s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s example
LI Wei1 WANG Zi2 ZHANG Jing1 BAO Haiying1
1.Colleg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College of Develop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600,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roject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explore teaching resource. In addition, it can drive combination of old, mid-age and young teachers for teaching work, and enhanc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crease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other function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CM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CM teaching team; Quality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学团队建设”被作为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3]。高等院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已有3年。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被评为首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多年的团队建设实践中,作者深深的认识到,团队建设离不开多年的专业积累、良好的学缘结构、合理的梯队层次、深厚的专业文化内涵。本文就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本团队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
1 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学专业是于1998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药用植物专业调整为中药学专业,在农业院校中属首创专业,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学科。团队建设的基础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药用植物专业。在原有特色基础上,外延有所扩大,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弥补了原“药用植物专业”的局限性,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药用植物与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中药炮制的研究,而且还能从事中药制药研究、中药药理与应用研究及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药用植物、药用菌物、药用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团队根据农业院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制订了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领域中从事中药制药高级技术与生产管理型人才;培养药品质量控制、检验和安全用药的药师型人才;培养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中药学基础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应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团队建设依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团队带头人负责制订团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制订团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各课组(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各课组长负责制订本组的建设内容和发展规划,本组团队成员的学习、交流及讨论等日常工作;团队成员个人完成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
2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4-5]。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水平,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专业交叉明显,老中青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上体现了传帮代。
团队组建以来,一直坚持“人才立足,师资第一”的建设理念,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到目前为止,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团队积极改善师资结构,努力形成合理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从2004年开始,团队接收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对具有硕士学位继续深造的教师,团队鼓励到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近3年来,团队接收毕业生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外校毕业生比例高达85%以上;再者,团队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强化学科建设,构建不同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鼓励骨干教师积极争取省部级教改课题,促使年轻教师在校级教改课题立项,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团队中的专任教师的授课水准。团队新近教师,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授课前均需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正式上岗授课。多年来,团队一直探索双语教学,将重点放在教师的外语培训与继续教育上。每年组织团队教师到国内相关研究机构、 重点大学进修学习。
通过上述措施,使团队师资队伍不断强化,整体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3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重,体现农业院校团队建设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基本规格及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农业院校“中药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团队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3-7]。
吉林农业大学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首创中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最初药用植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随着中医药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农业院校优势与特色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创办50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在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团队及时掌握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使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此外,传统的中药学高等教育以四年学制本科为主,专业教学计划侧重于活性物质化学分离,加工炮制,制剂分析及配伍应用,对中药采收,种植(养殖)非常欠缺。团队结合农业院校课程开设的先决条件,在前期基础课程中,融入了《农业气象学》、《土壤学》、《遗传学》、《植物与植物生理》等农业院校课程强化中药种植(养殖)的重要性,在课程后期继而开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育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上述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农业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构建出完整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团队一直完善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同时,增设一些服务于专业课,且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如药用植物学、药用菌物学、药用动物学)以及有关生命科学的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继而完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教学,这能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前沿的生命科学知识,与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融合,团队的课程体系能够给予本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中医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选修课程辅助专业课程设置,团队尝试开设“中药养生与食疗”、“中药药膳”、“药用植物高产理论”、“中药安全生产”等选修课程,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课程体系。围绕中药种植(养殖)、研究与生产、开发与利用,将新近的研究成果补充道选修课、讲座课。最后,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等3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更加提高了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实现了《中药学》省级精品课,《中药鉴定学》省级优秀课,《中药制剂分析》校级优秀课。
4 着力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复合型人才。首先,通过入学专业教育及基础课理论教学,强化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技能打好基础。其次,强化专业基础课技能培训,团队担任的重要专业课程,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分析及中药药理学等,通过改进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技能,最终采取过筛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再者,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药用植物分类实习、中药鉴定与中药学实习、中药炮制学实习、中药药剂学实习及中药药理学的综合性实验等,不断强化学生识别药材、加工药材、中药制药与开发等能力。本团队培养的毕业生生能够熟练掌握近300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鉴别特征和功效,学生头脑中对重点的药材形成了从资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鉴别、功效、药理作用到制剂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最后,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设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对复习、巩固和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团队结合学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及早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综上所述,多年来,“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期为农业院校开展药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11):10-12.
[2] 汪维伟,王亚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 9(6):774-776.
[3] 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79.
[4] 李玉梅.高校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66-167.
[5] 李晓菁,刘小丹,李卫东.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1,27(4):10-13.
[6] 薛俊,刘会,林志东,等.注重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融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药学教育论坛,2010,12(30):93-94.
关键词:能力素养;目标体系;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36-05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因此,做好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从团队概念引申而来,自身有着服务教学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课程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
(一)教学团队的目标和作用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1]。课程教学团队着重系列课程建设,而专业教学团队着重专业建设,其作用不仅是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2],更重要的是增强专业办学能力,提升专业教学科研实力。
(二)专业教学团队的特征
高绩效的教学团队一般规模较小,成员控制在12人以内为宜[3]。对于课程教学团队,据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申报指南显示,团队人数原则上以5~7人为宜[3],而根据经验,专业教学团队一般10人左右。
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由生产和传播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并以学科
和院校为单元划分矩阵式工作结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者总是处在学科维与院校维交叉的基层组织之中,并且主宰学者工作生活的力量是学科而不是所在院校[3]。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系列)课程建设的主导方向,而应服从于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部署,这是课程教学团队不具备的特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与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以免造成投入分散、建设重复,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新近设立的本科专业,各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还处于建设初期。针对教学团队的组建目标和工程造价专业特点,教学团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实践能力
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由于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内容设置均是基于工程实践的专业技能训练,并注重与后续实践环节的衔接,因此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以及从实践中来、服务实践的团队建设特色。
2.坚持学习型团队建设导向
作为新兴专业教学团队,更应着力探寻新知识与新见解。学习内容主要指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教学科研的积累。通过整合学习、工作方法,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力,体现个体价值,使团队绩效大幅提高[4]。
二、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能力素养指标体系
针对教学团队的内涵,以能力素养为着力点研究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依据能力素养重要性次序依次强化训练团队成员能力素养,解决教学团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能力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层次分析法分析模型,将教学团队的组建目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目标层,根据教学团队的定义,划分为“学术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六个子目标。子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能力素养的提升。不同特点的教学团队,能力素养侧重有所不同。根据教学团队的内涵设定工程造价专业能力素养指标,构成方案层C(图1)。
(二)能力素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1.指标设置与教学团队内涵的一致性
教学团队内涵是能力素养指标体系设置的依据。为了从精神意志层面发挥成员主动潜能,完成团队总目标,设置“敬业精神”指标;为了突出教学团队作用,结合团队工作内容,设置“教学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指标;根据教学团队“服从于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部署、统筹考虑、整体推进”的特征,设置“协调能力”指标;根据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设置“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和“团队学习能力”指标。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以教学团队内涵为依据设置的能力素养指标符合教学团队的目标、作用、特征和组建原则要求,在本质上与教学团队内涵一致。
2.子目标与能力素养对应关系的合理性
依据各项子目标的任务构成,将能力素养指标体系(图1)准则层B进行任务分解,得到“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分解”(图2)。
经分析,各项任务能够通过与之对应的能力素养提升来实现。例如,“科研和社会服务”子目标的任务“学术研究”可以通过提升科研能力、团队学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实现;“社会服务的提供”和“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可以通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学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来实现。将上述能力素养合并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分别与子目标“科研和社会服务”建立对应关系。以
此类推,建立能力素养指标与子目标的对应关系。子目标层即“能力素养指标体系”(图1)准则层B,能力素养指标即“能力素养指标体系”(图1)方案层C,于是,B与C之间通过目标分解的具体任务建立了对应关系。
回顾构建过程,目标分解符合教学团队定队建设的实际情况,任务贴近教学科研工作实际,能力素养能够支撑相应任务的完成。因此,子目标与能力素养的对应关系合理。
经上述分析,图1所示的“能力素养指标体系”符合教学团队内涵和逻辑关系,具有科学性,可以作为研究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措施的分析模型。
三、教学团队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
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图1所示的能力素养对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
(一)层次单排序
利用1-9比例标度法构造两两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A(相对于总目标A,各准则相对重要性比较),如式1所示,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工程造价教学团队而言,能力素养的重要性依次为C4>C1>C3>C6>C5>C2,即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敬业精神>教研能力>团队学习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在众多能力素养中处于突出地位的研究结论是合理的,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四、教学团队能力素养提升措施
对照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从专业与技能素质、敬业精神、自我学习与自律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素养提升。
(一)提升专业与技能素质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工程造价团队建设最重要的能力素养之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
一是,鼓励教师青年教师到985高校、211高校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和为工程服务的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好学院的科研鼓励政策,积极申报与承揽纵向课题,提升理论水平。
三是,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实践,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计量与计价工作。以横向研究课题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提升自身计量计价技能。与此同时,将实践成果形成教学题库或编著高水平教材[5]。
四是,以指导学生专业竞赛为突破口,提高自身计量计价软件操作水平。
(二)坚持不懈地培育敬业精神
通过层次C总排序计算表(表1)可以看出,对于ωB5和ωB3,即“教学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敬业精神尤为重要。
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教学团队内部要准确设定岗位目标,强化职业责任,不断优化职业作风,全面提高职业技能,使每位成员都要牢固树立职业理想,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三)强化自我学习与自律能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通过团队学习传播学校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愿景而自主学习、主动工作、真诚奉献,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团队组织。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创造力的群体,各成员之间共享教育信息,共享学习成果。组建学习型团队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团队的学习力,体现团队价值,增强团队创新力。
1.通过目标的设立,鼓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前提。建设学习型团队就是要通过倡导、鼓励、奖惩等方式,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自愿、自主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实现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
同伴互助是建设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关键。只有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限制、激励、帮助和监督每一位成员都能从事学习活动,保障全程学习的顺利实施。
3.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和讲学
专家引领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有效方式。经常邀请一些教育学家、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来校讲座,借助他们的专业眼光、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指引学习研究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可定期将骨干教师派出去考察,拓宽渠道,搭建学习平台,触摸名校脉搏,感悟名校内涵,更新观念,从而带动团队内涵发展。
4.加强研究工作
加强研究是提高学习型团队生命力的“发动机”,因此,团队负责人要积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
(1)专题研究,深化学习。结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常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活动,增强学习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既突出重点,又保障质量,使教师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6]。
(2)课题研究,引领学习。强化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学习,以课题促进学习。
五、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于专业办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了基于能力素养提升的建设思路,并按照量化分析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更好地按照工程造价教学团队的组建原则,打造满足实践性和学习型特点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2]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8-140.
[3]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龚彦,吴诚敏.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独立学院学习型团队组建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27-29.
[5]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等.教师素质提升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21-23.
[6]曾勇,隋旺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4):24-26.
Research 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based on ability and quality promotion
HAO Peng, LI Jinhua, REN Zhit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关键词:相长;电网规划;团队建设;措施;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43-02
“相长”理念源自《礼记・学记》的成语“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本文主要研究面向配电网规划方向的工程、教学与科研三方面相融、相长的综合团队建设课题。
一、综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行业电网规划现状与需求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电网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确、合理地电网规划及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基建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国网公司到县级供电公司,对电网的建设都非常重视,投入资金逐年递增,特别是“三集五大”改革之后,县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运行更坚强、更优质、更精细的配电网。为此,各地县公司都以2010年为规划基准年,2015年为规划水平年,2020年为远景展望年,编制了当地的“十二五”配电网规划,并着手开展每两年一轮的配电网滚动规划,但是因技术力量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规划,配电网规划的深度不够,含金量低,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部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大为降低,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整体规划相矛盾,特别是配电网内各变电站不同出线之间手拉手供电、同一个变电站不同出线之间的手拉手供电,以及按乡镇地域、高速路、铁路等分区供电项目未能统筹考虑。部分项目设计标准低,未预留足够的扩用回路,特别是变电站的出口处占用线路通道,严重影响日后的负荷增长需求,导致线路通道无法开辟,最终造成重复投资,费工、费力、费资金。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建设一支精干、高水平的电网规划团队来解决。
2.高校电网规划方向与教研脱离联系
目前,国内本科高校研究电网规划各类课题的学者及成果颇多,但严格来说与工程实际联系的程度不高,很多成果对地方尤其是县公司电网规划的指导意义不大,课堂教学上往往也仅限于理论层面。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电力类专业,教学安排侧重于电网规划的步骤,并能结合旧例开展常规性的电网规划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能力,然而却存在着因研究不够深入、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规划方案水准不高等弊端。严格来说,目前电网规划业内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不足现象严重,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全方位的团队。
3.电网规划工教研相长,相得益彰
在现已明朗化的电网兴建的大背景下,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建立一支工程、教学、科研并重的电网规划团队,意义非凡。首先,团队基于地方电网规划工程开展科研工作,课题致力于优化网络结构、解决规划难题等,易产出实用性强、效益明显的科研成果;其次,这些科研成果反哺于工程实际也必将大大提高电网规划水平,很大程度上将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与经济性;再者,团队结合地方电网规划开展教学工作,使得课程组织与课程设计更有针对性,缩小学生的所学、所会知识与工程实际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综合团队建设目标
1.团队能力与素质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打造一支围绕电网规划而开展教学、科研、工程服务等工作,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教学能力出色、科研成果显著、工程质量优良的高水平团队。
2.团队结构目标
根据高校及行业的实际情况,一支稳定的电网规划工程、教学、科研团队人员应为15人左右,其中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应为10人左右,来自企业规划专责的兼职教师3名,来自高校科研专家的特聘教授2~3人。学历与职称方面,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应达到8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2~3人。
3.团队成果目标
(1)整合优化系列课程内容,打造优势专业。根据工程需求,紧密结合高校电力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推进电网规划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与优化系列课程内容,突出电网规划教学点的“厚基础、宽结构、强实践、重能力”特色,建设省级精品专业1门,优秀选修课3门,促进专业品牌构建。
(2)构建“工程=学习”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地电力系统每两年一次的电网滚动规划工程,并以此作为专业学习的“大作业”,探索“工程=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树立教学团队成员具有工程职业能力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提升团队整体科研水平。团队基于地方电网规划工程开发科研课题,以专业带头人担当责任人,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专家在学术和教学中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团队成员接受不同风格的学术熏陶,结合他们在电网规划工程的不同环节中担当的任务,进行专项学术探讨,年发表达5篇以上高水平论文,并有若干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立项,解决若干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网规划与电网建设相融合”,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电力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整合以配网实训中心为重点的实训资源,扩大综合性实训的内涵与范围。结合电网规划工程,建立校外电网规划实习基地,并规范化管理,通过工、教、研互动,为电力企业解决规划难题,建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课程设计实训与校外规划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培养打下基础。
(5)建设高水平教学资源库。整合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团队成员合作编写一本电网规划相关的、充分体现电网规划最近科研成果与发展动态的高校教材《电力系统规划》,并开发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建设一套贴近工程实际、适应性强、成本低、学生欢迎的辅助讲义,编著一本指导工程实践的科技书《配电网规划实务》。
三、综合团队教学与研究方向设计
电网规划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及电源发展规划对输配电系统的主要网架作出的发展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网规划”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其内容主要是:
(1)原始资料收集准备,包括用户用电需要、电压要求、供电可靠性要求、负荷分布、变电站站址、环境要求、上级电网规划等。
(2)确定可能的电网规划方案:根据资料进行主干线路规划,以最小路径、最少线路、给定负荷率、“N-1原则”校核或许可条件等来计算,进行规划布线。
(3)经济性评价:在论证各可行方案对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供电电压的要求及对未来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经济性评价,计算各可行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
(4)确定最佳电网规划方案。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总揽全局”的原则对上述步骤方法进行讲授,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训练,以达到教学与工程“零距离”的效果。
而作为教学水平与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催化剂――科研则应就规划工程中复杂、模糊或方法争议的、易被忽视的某些具体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反哺于课堂教学和工程应用。基于现有的电网规划工程经验和研究基础,团队建设过程中应从以下某个或某几个方向开展研究:电力负荷预测的理论与方法选用,数据的处理技术;电网网架建模方法、网架抗灾变能力分析、网架重构优化;电网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以;多目标多阶段电网规划的数学描述、模型与求解;电网柔性化规划与智能化规划在工程中的实操;电网规划成效的技术、经济、社会评价体系。
四、综合团队组建运行的方法与途径
1.确定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无疑是电网规划工程、教学、科研综合团队的领军人物,也是团队组建运行的基础。学术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三高”,即师德境界高、教学能力高、学术水平高,确保其“领军性”;其次是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独创的见解和准确把握行业动态的能力,确保其“推动性”;再者是要求具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确保其“聚能性”。基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现状,常受制于学校经费、地理位置、名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在外界选聘到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故而应着眼于在校内挖潜,确定学术带头人。
2.组建结构合理的成员队伍
作为配电网规划工作专项的重要力量,综合团队成员的选定也尤其关键。团队负责人应致力于对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兼备、钻研精神与合作精神兼具的优秀人才的选拔,根据可选对象的专长、优势、潜能按多样性和互补性原则进行组建,对可选对象的职称、职务、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进行有效搭配,并适当考虑社会资源拥有量的因素,形成一支既有团队带头人(负责人)又有日常管理人员、既有教学骨干又有科研骨干与工程骨干的,结构合理、具备上升潜能的配电网规划工作团队。校外人员可以采取引进高职称高学位人才、聘请客座教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主要方式进行补充。
3.实施良性的运作措施
(1)构建“科研引领、工程依托、教学促进的三位一体”的团队运作模式。
(2)定期召开团队专题研讨会,发挥团队优势,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
(3)组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经验,提升团队整体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4)有计划地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取证考试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实践教学能力。
(5)结合工程并深度融入工程,积极申报科研、教改课题,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综合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1.建章立制,重视、支持鼓励团队建设
学校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提高对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制订科学合理的有关综合团队建设与管理的配套政策,在资源、资金等方面支持甚至倾斜,鼓励综合团队在工程、教学与科研方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2.科学筹划,建立完善、动态的柔性考核机制与体系
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将会对团队运行、团队成员贡献进行合理、公正评价,也将是平衡团队成员利益和矛盾、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精神,并进而实现团队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有力措施。考核体系应完善、全面,针对综合团队的考核,宜以绩效考核为主,反映整体效率,即应注重教改成果、科研成果及其对学校的贡献大小。而针对团队成员的考核,则应公平公正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成员的工作态度、业绩、勤勉、水平等(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察和客观评价,作为实施奖惩、利分配益和聘任晋升的有效依据。同时,由于综合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定位不同,因此考核体系应注重柔性考核,即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要求应因人而宜,不能一个模式或一个标准、“一刀切”地进行考核。
3.搭建平台,加强综合团队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团队建设的精神目标和纽带,它将无形中凝聚团队成员的精神力量,激发团队成员进取的动力。作为团队负责人,应致力于搭建一套工程、教学与科研相融、相长的交流平台,如:建立团队网站,实现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工具,保证及时沟通交流与文件传输;组织团队活动,形成既和谐共处又良性竞争的氛围;开展主题讨论与听课交流,促进取长补短激发创新。作为高校管理者,则应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中充分考虑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与环境氛围,如:在办公楼设立团队专用的小会议室研讨室或学术报告厅(室),在校园内适当安排小茶亭、咖啡厅等,积极创造团队合作和活动的平台。
六、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配电网规划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建设既是电力行业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为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为配电网规划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的建设打造“相融相长”的平台,促其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3):23-26.
1、6校都已建立专人负责的领导小组;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团队建设且团队建设合理科学;领导架构及团队建设情况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枣林小学未见领导架构及团队建设情况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公示、实验小学在每个办公室内均张贴)
2. 6校均有学校2019上半年习惯养成工作方案且方案合理科学、操作性、落实性、评估性强;均完成学校三个团队习惯养成2019年上半年具体培养目标及考核细则;(仲宫中心中学有三个习惯班级养成教育评价表;南山实小有各年级的习惯培养目标及考核细则;仲宫中心小学有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的具体活动配档表、活动方案及考核细则;)
3. 6校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QQ群、微信群定期推送“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仲宫中心小学和实小宣传工作力度大;锦绣川中学和枣林小学宣传工作欠缺)
4. 6校均组织学生开展了至少一次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且有过程性材料、照片、总结齐全,活动开展实效性强。(仲宫中心中学有誓师大会、家长问卷、三个习惯拍客团简报;南山实小有家长开放日、植树节、南山大讲堂、少队礼仪、学雷锋活动;仲宫中心小学有德育讲堂、家委会第二次会议、学雷锋系列活动、植树节、文明礼仪小名士评选、课前一支歌;西营中学有衍学旅行活动、班级文化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