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 影响 教学
一、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了解体育教学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各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各项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的小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对于学习和智力发展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
2.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一是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身养性的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二是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之时,表现出的形形的运动心理阴影,并指导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精编教材,联系学生心理实际,大胆突破。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的“剧本”才可能引起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和产生共鸣。
有目的地探索体育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价值的知识内容,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运用讲授、谈话、演示、讨论和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录像、光盘等方法,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防治心理疾病。
2.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真诚的关心、爱护、鼓励学生,理解每个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谅、亲近依恋的心理关系,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带操、做示范、当体育小组长或当裁判,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达到锻炼胆量、培养能力的目的。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运动技术掌握不错,在考试中却发挥失常的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模拟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如在背越式跳高课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紧张、恐惧、担心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体育比赛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60米往返接力赛中,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成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双方队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将这种特殊的心理考验移植到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3.注重个性,全面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季节、气候等特点设置“个性项目”,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内容去活动。同时,在教学中贯彻以下要求:寓于严密的体育组织教学中;体育与德育融为一体来教学;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心理活动与体验来教育、培养。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小学生好表现、善于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给一些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如进行徒手操练习时,让学生轮流进行领操,而且可以把自创动作展示给同学看,让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学生都是好强的,为了能站在领操台上领操,而且能领好操,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老师带领同学们练习时就会认真模仿老师的动作,掌握动作的要领,而且会主动地去学习和创造。当学生领操和演示自创动作后,老师给予赞赏和鼓励,同学的掌声,会让学生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让学生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重视部分,即对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学生,多加鼓励,多给机会,强化健康心理训练;照顾个别,即对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的心理脆弱、失调的学生,多鼓励、多谈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手拉手”结伴活动等方法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
4.适度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意设置某些障碍,增加完成的难度,如在篮球跳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投篮的距离,当达到一定命中率时,增大投篮点的距离。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漠或不按要求练习时,应及时给予适当批评,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对在练习中明显偷懒或有违纪行为者,不妨采取适度惩罚,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与心理承受力。
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学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教学锲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科所2002年第8-9期
[2]叶一舵.学生心理健康机理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契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让学生在无压状态下学习
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当学生圆满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注视:“很好、真棒、你真聪明、真会动脑筋”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则用“别急、不要紧张、慢慢说、再想一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都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的强烈愿望。
二、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电动机,力争用精辟的语言,实践事例、典型趣闻等导入新课,使“导入”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同学们讲述“蓝精灵分月饼”的故事:有一天,蓝精灵的妈妈习回一个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出示月饼),蓝精灵的弟弟看见高兴得跳起来,就要分来吃。蓝精灵用刀一切(教师演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人半个(结合实物,出示图①)顽皮的弟弟嚷道:“我要多一点?”蓝精灵灵机一动,就把弟弟这半个月饼再一切(教师演示),又平均分成2份(结合实物出示图②),这时弟弟可高兴了,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同学们,你知道蓝精灵俩谁分得多吗?“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图①、②,问:蓝精灵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2)弟弟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2/4)再问:你还有使蓝精灵的弟弟更高兴的切法吗?学生回答:把弟弟这个月饼平均分成3块、4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最后问:为什么蓝精灵自己的那半个月饼不切呢?学生回答:因为蓝精灵知道切与不切都是同样多。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把1/2、2/4、3/6、8/4用等号连结起来,变成1/2=2/4=3/6=4/8。设疑:为什么相等?根据什么?这样,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精灵分月饼”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进入学习。
三、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不同见解的自由。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的核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上的向导、顾问甚至是伙伴。
在创新教育中,我校教师在营造民主教学氛围上创造了“十允许”的经验,即允许上课随时质疑问难,允许发表对教材不同意见,允许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允许简缩解题过程,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尾部,教师错了允许提出意见,不同意的允许争辩。我们还注意学生之间也要平等,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制止相互间的攻击、嘲讽和哄笑。使民主教学得到真正的落实,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优化的教学环境。
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
竞争催人奋进,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根据小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并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尽获提高。我在教授《求最大公倍数》新课后,设计了求最大公约数四组练习题(每一个学生一道题),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每一个小组完成一题,按照座位顺序依次到黑板写出得数。做得既准又快的小组为胜。我的这一设计,为学生营造了紧张愉快、和谐的竞争氛围,这样的练习既满足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让后进生燃点信心,积极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综合个人素质
小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刚刚形成,心理逐渐变得敏感,我觉得心理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教学活动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上,小学生初级心理的发展有利于未来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可提高整体综合个人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心理健康的教育,不仅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需求,而且是顺应时展的客观需要。对此,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了以下几点。
1.贯彻教材,寻找突破点
根据实际国情编辑的教学大纲,小学语文教材是其具体化表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教师对教材深入的研究与挖掘,找出用来教育小学生心理的突破点,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朗读、背诵课本之中,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小马过河》中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之间的对话,学生可以对比小马两次过河时不同的心理状态,感悟如果自身遇到困难要多思考,敢于实践,不能过于依赖别人。这样学生的感受会帮助他们自我反省,消除平时在生活中过于依赖父母和教师的行为,从而树立自立意识。又如《落花生》教学时,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们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成落花生队和苹果队,使两方在激烈的辩论中体会己方和对方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中心,把心理健康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他人,又领悟到了作为新世纪未来的人才,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理美,使学生更勇于展现自我能力,在合适的环境中恰当地表现自己。
2.着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是心灵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鲁迅先生曾说:“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可见高尚道德情操重要性。教师可通过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紧密相关的场景分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书本内容不那么枯燥,而且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心里的距离,更可以通过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领悟力。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我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制作了PPT短片播放火车开动中远去的画面,再叙述:“车轮滚滚,列车远去,载走的是人,载不走的是情。一边是志愿军,一边是朝鲜人民,他们的告别声一声叠过一声,千言万语化成了一句话――”学生朗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我和学生都身临其境,在依依不舍的深情里不能自拔,继而与代表正义、和平与善良的情感文字产生共鸣。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体会教材人物的心理,从中感染情绪而得到启发,这样在不知不觉地学习、娱乐中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3.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率。一方面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对上课不再那么抵触,思维活跃可以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教材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抑制、禁锢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主动学习提问的积极性,而且对学习质量和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文字的魅力,发挥属于语文知识独特的感染力鼓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与书本教材产生共鸣,使其人格与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陶冶与熏陶。总之,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所与把握,尽量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能力。
4.课外活动的参与
近年来,社会与学校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课外活动更能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针对小学生年龄段孩子的特征,不可能安安分分地停留在课堂上,相反,对课外未知的世界更可以产生兴趣。那么,组织课外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仅停留在师生关系上,还可以是朋友,为健康心理教育奠定基础。例如开设课外采访,让学生接触一些其他领域的人才,这样在采访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们积极心理的引导,从而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针对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阅读和写作两个话题密不可分。阅读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在教学时课堂演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5.每天一记
日记,是每位学生真情的流露,不论是烦恼、痛苦、开心都会通过笔记录下来这一时的感受。所以,多鼓励学生大胆、长久地坚持记日记,不仅可以增强独立自主意识和抗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开导、自我教育、自我批评,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由于课程的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家长之间的矛盾都在现实中得不到合理宣泄,容易形成消极的心理,这样日记就成了学生重要的宣泄口,把消极的心理慢慢释放在字里行间中,有利于学生消除消极心理,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好好地利用这一重要工具,使其更健康地发展。
总之,语文教师把健康的心理教育自然、有机、合理地融入日常小学语文课堂中是独特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材中课程类型多种多样,有的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
关键词:
美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呢?
1把握学科特点,渗透心理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课程类型多种多样,有的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我的太阳》一课中,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健康心理;在《手拉手好朋友》一课中,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心理教育。
2放飞情感,树立信心
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在美术绘画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落笔不够大胆,很拘束;有些学生在活动时,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从何下笔;有些学生则非常紧张,还没有动手画画就说:“老师,我不会画,请你帮帮我吧。”其实像以上这些小学生,他们不是不会绘画,而是他们在作画之前存在一定的疑虑,不敢落笔。长期以往,这些小朋友,往往会导致自信心缺乏,不能形成健康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作画水平,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绘画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可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创造信心。
3赏识孩子,提高学生心理水平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否者,会打击和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书要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改变评价方式与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3.1根据学生个性实施评价。评价本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评定行为,有一定的标准且要求公正合理。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作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孩子。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学生沟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时肯定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造,理解学生作品的内涵,从小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作品,不能以“像不像,对不对,好不好”作为评价标准,不能说:“你怎么画得这么难看,怎么搞的,教你这样画就是不听。”即使学生画得不是很符合教师的要求,但这是学生思想意愿的自然表现,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教师不应阻碍他们的思维表现,要赏识孩子的作品,多鼓励,多肯定,多认同,不能说有损幼儿自尊心的话。
(一)偏重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学生对心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陷入政治课、理论课的误区。
(二)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学习是为了实践和运用。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善,在心理课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检查监督。
(三)教学目标模糊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未能时刻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监控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订得过大、过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
(四)专业教师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还有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工作。
(五)缺少制度保证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其次是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第三是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采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小测试、观看心理电影、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同时利用每班的健康课,集体晨会、班队课,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潜能生转化情况登记表》《爱心家访表》等,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由学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沟通技巧和策略。
4.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①面谈。我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室进行精心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登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是自愿的。②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心理“开心”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个契机,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心理活动。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执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残障人士珍爱生命,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同时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征文活动”、“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集体晨会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保护自身做起。分男女生开展“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培训,开展校园“开心影院”,在学生中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活动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课本剧”传承了民族的文明与礼仪;“平安童谣”唱出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古诗词诵读”歌颂了上下五千年的文韬武略;“演讲比赛”弘扬了中国精神;运动会上你追我赶,凝聚团队;书画比赛捷报频传,展示风采;还有一年一度的“环保嘉年华”,“六一”文艺大汇演,眼保健操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通过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学校通过班队会活动,开展“德育讲师团”活动、“爱阅读、善表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行为品德;学校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寻找最美男孩女孩———劳动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竞技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亲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修炼,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