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环粘结;活塞清净性;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TE626.32 文献标识码: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ght Duty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Ring Sticking and Piston Cleanliness Test Bench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est Method
JIANG Chao-gui, XU Guang-ye, SUN Xiang-lan, GUO Chang-wei
(PetroChina DaLian Lubricating Oil R&D Institute, Dalian 116032,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light duty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ring sticking and piston cleanliness test bench and the test method were introduced. The selection of test equipment, the determin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key components, and the design of the circulation of the test bench, the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each engine test bench system,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est conditions, the evaluatio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 were involved. The light duty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ring sticking and piston cleanliness test bench and the test method were established.
Key words:light duty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ring sticking; piston cleanliness; evaluation method
0 前言
柴油机在燃料型动力机械中,是最节省能源的。柴油机比汽油机的燃油有效利用率高出30%以上。随着柴油机制造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欧洲汽车市场持续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欧洲已将柴油机大量用于轻便汽车及小轿车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柴油轿车不仅具有高效、经济、有益于环保及面向未来的特点,同时在高速性能、加速性能、操作性能、乘坐舒适性和噪音方面已经完全可以与现代汽油机相媲美,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目前,在最注重环保、经济性的欧洲,柴油轿车的销量已迅速超过轿车总销量的40%,部分国家已超过50%。在国内,伴随着我国轿车家庭化和进口原油的增加,燃油价格的上涨,人们在保证实用、环保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性,市场对更具经济效益的柴油轿车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我国已经将柴油轿车作为我国未来轿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04版ACEA发动机油规格中, 将轻负荷柴油发动机油与汽油机油合并为一个规格,即A/B系列,共有A1/B1、A3/B3、A3/B4、A5/B5四个规格,并在A/B系列规格的基础上推出具有环保概念的C系列产品,共有C1、C2、C3三个规格,同时还增加了重负荷柴油机油的E系列,并有相应的台架试验方法。评定轻负荷柴油发动机油的主要台架有:
(1)CEC L-56-T-98(XUD11BTE)、CEC L-93-04(DV4TD)中温分散性台架。
(2)CEC L-51-A-98(OM602A、OM646LA)磨损、粘度稳定性及油耗台架。
(3)CEC L-78-99(VW DI)直喷柴油机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台架。
而我国在轻负荷柴油发动机台架评定、用油规格方面至今还是空白。
随着我国柴油轿车数量的增加,柴油轿车所用油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要发展直喷柴油发动机用油,就必须拥有评定该发动机用油的技术和设备。全套引进直喷柴油发动机活塞清净性及环粘结评定台架大约需要40万美元,同时因为油品规格的快速发展,发动机台架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使得引进的台架存在落后的风险。送样到国外去做,虽然不再承担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费用,但高额的评定费用以及较长的评价周期,不仅使产品研发成本难以承受,也不利于研发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更不便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和仲裁。 因此,自主建立直喷柴油发动机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台架,将节省时间和资金,填补我国评定该型台架方面的空白,为直喷柴油发动机用油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评定手段。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只引进台架的关键部件,其余部件在国内配套完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国外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油评定台架及试验方法。该台架经过设计、安装、调试及试验油样的评定,已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
1 台架的建立
1.1 试验发动机的选择
用来测试的发动机是CEC L-78-99试验方法指定的、最新的德国大众公司生产的GolfA3系列柴油发动机。发动机为VW 1.9L/81kW直喷式、四缸、采用涡轮增压、带中冷的柴油发动机。VW TDI发动机是一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柴油轿车发动机,具有功率大、低排放、低成本、低油耗、长寿命、低噪音等特点,排放达到欧Ⅳ标准。发动机的型号及技术参数见表1。
1.2 试验发动机的安装
1.2.1 EGR阀和排气歧管
连接EGR阀和排气歧管之间的连接管路被移除。在排气管处产生的管孔用金属板密封。
1.2.2 发动机安装位置
发动机将按照下列方式安装到试验台架上:
(1)曲轴沿着轴向向飞轮边偏2°。
(2)气缸沿着径向向排气边偏15°。
如果试验记录报告中存在水平安装,即和曲轴重合(成0°处),这种情况是可以的。安装时可以使用特定的法兰或相关的传动装置来完成。
1.3 冷却循环
标准的冷却循环在试验中做了如下修改:当断开机油回路和自动调温装置旁路时,试验台架的一个水/水热交换器代替冷却器,用一个合适的试验台架控制设备来控制温度。
1.4 机油冷却系统
与机油滤清器连接的标准的油/水热交换器与评定台架的冷却系统分开。用一个合适的试验台架控制设备控制温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见图1。
1.5 中冷器
用适当的热交换器来冷却增压空气。建议使用气/水热交换器。增压空气的温度将用适当的温度调节器来控制。
中冷器前后最大压差是6 kPa。
1.6 进气系统
使用标准的进气系统。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质量流量计、涡轮增压器、中冷器、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的调节阀。
1.7 排气系统
使用标准的或者能够控制排气背压适当的排气系统。
1.8 曲轴箱通风/窜气测量
曲轴箱通风是从气缸盖通过空气滤清器连接到进气系统,符合标准发动机的布局。漏气测量必须连接到这个封闭回路上。建议:使用能够连续测量的流动速率测量系统,例如在管口的地方测量。
1.9 燃油系统
在燃油系统中安装一个适当的热交换器,使燃油温度得到准确的控制。回油线也应该与热交换器相连。
1.10 冷却风扇
涡轮增压器和排气管系周围使用外部冷却风扇。
1.11 活塞冷却喷嘴
活塞冷却喷嘴可以通过喷嘴顶部螺钉中心的“WAG8.8”来识别。活塞冷却喷嘴见图2。
1.12 试验测功机的选择
测功机主要用于对发动机进行转数、扭矩和有效功率的测试及性能试验、耐久试验和型式试验。尤其适用于各种试验台架,对发动机、整车及其部件进行不同工况的运行和试验。根据VW TDI柴油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1 kW,额定转速为4150 r/min,最大扭矩为235 N•m(1900 r/min)的要求,以及发动机与测功机特性曲线匹配要求,选择杭州奕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技术水平先进、测量精度高的WE32H水涡流测功机。
1.13 台架流程的设计
经过调研,详细了解、分析和研究了国外标准的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评定台架的原理、构造和性能。学习和掌握了评定台架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等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评定台架。评定台架流程见图3。
1.14 发动机的控制系统
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是由配电箱、发动机控制仪表、发动机仪表、发动机电脑及线束组成。按照CEC L-78-99(VW)试验方法的要求,在国内开发满足试验要求和控制精度的发动机控制仪表。安装配电箱。在评定台架相应部位安装测温仪表、热电偶、测压仪表、传感器。建立仪表控制台,使得发动机的转数、扭矩、系统各部位的温度、压力等试验参数得到准确有效的控制。建立超温、超压、超转数、超扭矩报警系统和超压、低油压、超温、超转数自动保护停车系统,安装了评定台架探头监控系统。
1.15 燃料油
我们将含硫柴油(硫含量0.4%左右)与-10号军用柴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制,调制后的燃料油标准满足CEC RF-90-A-92(S含量:0.25%~0.30%)的要求,其质量指标见表2。
1.16 完整的发动机评定台架
按照CEC L-78-99试验方法的要求,建立VW TDI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评定台架。安装好的发动机评定台架见图4。
2 开机调试、试运转
所建台架及仪表操作系统组装完毕后,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在确保无误后开始送电、送油,开机试运转。试运转是按照CEC L-78-99试验方法要求的磨合试验条件及正式试验条件在所建台架上进行发动机试验。其目的就是考察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及仪表控制系统对发动机各个参数控制的准确性。
在按照正式试验条件考察发动机的过程中,反复观察和检测所建评定台架系统中的每个部件的实际使用性能,及时解决和处理评定台架在试验过程中暴露的设计缺陷和个别部件出现的问题,调整好报警以及自保停车系统。按照CEC L-78-99试验方法要求的试验条件,在累计100多个小时考察发动机的过程中,台架运行良好。
3 试验方法研究
3.1 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包括发动机的磨合程序和正式试验程序。
3.1.1 磨合试验程序
发动机的磨合试验程序见表3。
根据重量法记录耗油量(当油箱中油的温度大约在100 ℃、保持1缸活塞在上止点位置时开始排放机油,排放机油15 min)。
3.1.2 正式试验程序
在发动机磨合试验程序结束以后,安装一个新的机油过滤器。按照方法要求在15 ℃时,向发动机内加入大约4.5 L试验机油,同时还要额外保存0.2 L新机油。发动机正式试验条件见表4。
(1)第一个阶段开始冷却液出口温度从(90±3) ℃降到(30±2) ℃需要在(7±1) min时间内,第二个阶段开始从(30±2) ℃升到(90±3) ℃需要在(3±1) min时间内。
(2)第一阶段开始油箱温度从(145±3) ℃降到(40±3) ℃需要在(15±1) min时间内,第二阶段开始油箱温度从(40±3) ℃升到(145±3) ℃需要在(6±1) min时间内。
(3)第一阶段开始转速和扭矩值要在1 min内达到,第二阶段开始转速和扭矩值要在2 min内达到。
(4)所有其他条件参见表4,从每一阶段开始要在15 min内达到。
3.2 评价方法
3.2.1 环粘结评分
本方法环粘结评分,依据SH/T 0264附录E1和E5进行评价。
3.2.2 活塞清净性评分
本方法活塞清净性评分,采用DIN 51 361,尤其要参照DIN 51 361第二部分。
3.3 参比油标定范围
参比油标定范围见表5。
3.4 参比油试验
按照CEC L-78-99(VW DI)试验方法的要求,购买参比油 RL206进行标定试验,共进行两次参考油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6。参比油RL206试验前油样理化分析、第一次试验后油样理化分析、第二次试验后油样理化分析结果见表7。
试验结果表明,参比油清净性标定结果均在方法要求范围内,同时也说明台架试验有较好的重复性。
3.5 通过标准
ACEA A3/B4轻负荷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通过/失败的标准见表8。
3.6 发动机试验
选用大连油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编号为0601-D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见表9,0601-D试验油理化分析见表10。
试验结果表明,研制油满足ACEAA3/B4轻负荷直喷柴油机油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台架指标要求。
4 结论
(1)建立的VW DI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台架的整套硬件设备在运行中平稳可靠,建立的计算机控制试验程序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控制。
(2)通过标准油的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建台架校机运行平稳、可靠,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评价结果满足标准油标定指标要求。
(3)通过参比油的评定,表明建立的台架及试验方法在油品清净性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
(4)通过试验表明,该试验台架的建立满足CEC L-78-99(VW DI)标准要求。
(5)VW DI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台架的建立及试验方法的研究,必将对我国自主研发高档轻负荷直喷柴油发动机油以及柴油发动机油规格标准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6)直喷柴油发动机环粘结及活塞清净性评定法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送审稿待批。
参考文献:
[1] Passenger Car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Ring Sticking and Piston Cleanliness Test(VW 1.9 Liter Turbocharged Intercooled DI Diesel Engine.CEC L-78-99)[S].
一、合理性检查的概念及作用
合理性是指审计对象内在关联关系的逻辑性及审计对象与环境之间关联关系的逻辑性;合理性检查即是对这些关联关系的逻辑性存在与否的检查,是建立在合法性检查的基础之上的内涵性审计工作,对于确定审计方向,降低审计成本,强化审计监督有突出的作用。
二、审计中应特别予以关注且充分运用合理性检查手段的几个方面
(一)发票中存在的合理性关系。
发票由购货单位、项目、数量、单价、金额、出具时间等要素组成。审计人员进行审查时,首先,应对一张发票合法性进行审查,即是否属于合法的凭证,其次,应对其的内在关联关系进行合理性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如实地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是否有虚构业务发生过程及结果的可能。发票中的合理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票的项目与单价、金额之间的合理性;
2、发票的出具单位与发票经营项目的合理性;
3、发票的出具日期与发票印制日期的合理性。
(二)资产与支出之间的合理性关系。
有电脑才能有电脑耗材支出、有耗油设备才能有油料支出等等,这些资产与支出之间存在的最基本的合理性关系,同时,支出的金额也与其相应资产的性能、使用情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关系,如:以一台耗油设备为例,其满负荷运转(按日开动24小时计)日需1 000元油料支出,按此计算,该设备全年油料支出不应超过36.5万元,若经统计,该设备全年油料支出超过36.5万元,则审计人员对此异常现象应倍加关注。资产与支出之间的合理性关系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
1、实有资产与消耗材料种类之间的合理性;
2、实有资产与消耗材料金额之间的合理性。
(三)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合理性关系。
为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现行企业对大宗支出多有计划、有预算、有审批意见,审计人员应索取(或自行计算)并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预算资料,以引为依据对比企业的实际支出,找出其中存在的异常变动。如:对某施工单位的项目支出超预算支出达10%,而其他支出均属正常,对于这一异常应加以重视,是砂石材料现场管理不善造成浪费、或是未办假退料而虚增支出、或是个人侵吞企业财产等。
(四)本期用生产用机器设备折旧数额与本期产品产量之间的合理性关系。
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用设备方可计提折旧,因而,本期设备折旧费的计提情况,实质上反映的是本期设备的使用情况,同时亦可据此测算出本期利用该设备生产出的产品产量(因设备的生产能力是一定的),这说明本期生产用机器设备折旧数额与本期产品产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一关联关系以判断企业本期折旧费的计提是否合理、企业是否有销售未入库的产品的行为和个人是否侵吞企业财产等错误及舞弊行为。
(五)预提与待摊费用的合理性检查。
很多企业采用预提或待摊的办法达到少纳税或制造虚假业绩的目的,对于这种隐蔽性很强的会计处理单纯对其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进行审查是很难发现其漏洞的,如某企业本期预提大修费支出10万元,那么如何确定该企业在修费的预提是否准确呢?首先,了解该企业历年大修费实际支出额占该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其次,了解该企业固定资产中新旧资产的构成情况;最后,掌握该企业本年已实际列支的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数额,只有通过上述合理性检查分析审计人员才能得出该企业本期预提大修费10万元是否合理的结论。
论文摘要: 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面临着诸多难点,其中就存在指标操作难度大、评价标准模糊的问题。为避免这一难题,本文拟就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考核指标应具有的一般特征作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在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上的一些观点。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以谋求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的审计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和揭示经营管理中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帮助企业挖掘经济效益潜力,提出管理和改进措施,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一是把握企业自身特点,开展以减少损失浪费为目标的效益审计;二是围绕生产经营中心薄弱环节,以挖潜增效为目标开展效益审计;第三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为目标开展效益审计,切实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点看,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事前,主要审查计划、预算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促使未来的经济活动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为有效;二是事中,通过把经济业务的实施情况与事前的计划和预算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预算,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三是事后,对已完成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 国有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决策,它包括对管理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恰当;决策过程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与本单位目标的实现有关;管理人员素质及管理质量等进行评价。审计过程中应坚持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相结合、长远效益与近期效益相结合、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结合、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等原则,根据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投入产出法、预测法、查询测试法、对比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效益审计,其主要内容有:
1.1 生产经营决策、计划审计
(1)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程序、方法、结果以及生产经营目标和方案进行审计,评价生产经营决策是否适应市场经营变化的要求;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务等资源的利用是否达到最佳化;
(2)审查生产经营计划、利税计划目标、产品成本目标、各种经营包干指标和产品质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制定,是否先进可行,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总目标;
(3)审查、分析和评价生产经营计划的合理性、先进性,计划编制是否有科学的程序,内容是否全面,指标与指标之间、产供销之间是否综合平衡;
(4)分析、评价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
1.2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益审计
通过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评审,项目投产及资金收回效益的评价,促进投资效益的优化。
(1)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参与投资项目方案的选定工作,做到事前审计监督;
(2)对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及决算情况进行审计;
(3)对已投产项目的投资回收情况、达到设计能力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投资项目的效益、工艺技术的合理性及先进性。
1.3 生产组织优化的效益审计
(1)审查企业是否合理组织生产,对资源及产品结构是否做到优化,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2)审查主要生产装置的利用率及装置达标情况;
(3)审查、分析、评价生产任务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制定了合理的生产方案和消耗定额;审查综合商品率、生产装置率、能耗、主要原料单耗、产成品的合格率、优级品率、废品率,“三废”治理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4)审查技术标准的合理性与效益性;分析评价生产技术和工艺管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征体系的完整性、效果性;
(5)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的主要生产装置(设备)与全系统在生产能力、效率、产品品种和质量、动力、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三废”治理、利用等方面的配套情况;找出制约企业提高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节能降耗的薄弱环节,提出挖潜增效,增收节支的途径和措施。
1.4 科研开发及应用的效益审计
(1)审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新市场开拓计划,是否与企业的长期或近期的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
(2)审查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可行性和效益性;
(3)审查对科研开发资金的应用方向及其配置的合理性,是否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5 物资管理的效益审计
(1)审查依据生产建设计划和消耗定额而编制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及批量进货的经济性;
(2)审查采购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以及进货渠道,评价物资采购成本,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审查物资的管理、验收、入库、出库、发放、使用手续是否健全,管理是否严格,是否做到物尽其用。
(4)审查物资储备是否实行了定额管理,制定的定额是否合理,有无超储积压情况,分析造成超储积压的原因;
(5)物资报废及损失是否按规定管理,查清报废及损失的原因;废旧超储积压情况,分析造成超储积压的原因;
1.6 成本费用管理的效益审计
(1)审查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升降原因,寻找降低成本费用途径;
(2)审查成本中各要素所占的比重及变动情况,分析产量、品种、质量、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对其变动的影响并找出原因;
(3)审查单位产品成本是否合理,将本期单位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目标成本、上期实际成本比较,是否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4)评价成本控制,是否有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1.7 利税目标审计
(1)汇集、审查、分析当期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报表资料;
(2)从产品结构、产量、效率、质量、成本、销售实现等方面对当期利税实现进行评价分析;
(3)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预测结果,分析、评价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案的合理性、效益性及影响实现企业利税目标增减的因素,提出挖潜增效的措施,预测全年可能实现的利税目标;
(4)对实现利税的滚动性预测,对确保利税的生产经营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1.8 资金利用效果审计
(1)审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分析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2)审查各项流动资金占用情况,分析流动资金占用的合理性,评价流动资金使用效果。
1.9 销售经济效益的审计
(1)审查、分析销售数量、价格、税金、成本费用和品种结构等因素变动情况对销售利润增减的影响;
(2)审查企业是否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开拓,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对新产品新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否进行了预测;
(3)审查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分析违约原因及造成的损失;
(4)审查销售计划、商品流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库存商品的合理性。
1.10 经济合同的效益审计
(1)审查经济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计划的要求,是否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2)审查经济合同签约方的法人资格及授权权限、资信、经营范围及履约能力;
(3)审查经济合同的经济、技术上的效益性和可行性;
(4)审查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及其执行结果;
(5)审查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1.11 长期投资效益审计
(1)审查投资项目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及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和手续是否健全;
(2)审查投资各方投入资金的及时性、真实性、合法性;
(3)审查投资企业的资产使用,经济效益及利润分配情况,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
(4)评价投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监督和检查投资企业中止或终结时的财产清理及分配情况;
(5)审查股票、债券的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及效益性。
1.12 外委外协项目的效益审计
(1)外委外协项目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业的现有人力、物力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产品、设备、技术的优势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需要外委外协的项目是否贯彻价格优先、质量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
(3)审查外委外协项目有无检查和验收制度,并评价其执行情况;
(4)审查外委外协项目预决算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无高估冒算、多报工作量、重复取费等情况。
2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主要参考标准有:
(1)国家的政策法规及颁布的有关技术经济标准;
(2)控股公司或上级部门下达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本企业(含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针、生产经营计划、规章制度和控制制度;
(3)合同协议或承包经营责任状规定的有关条款;
(4)本单位同期和历史先进水平;
(5)国际、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6)投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预定值。
笔者认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方面,一般涉及获利能力如利润、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替代性财务目标包括销售额、现金流量等。
(2)客户方面,一般包括客户满意程度,原有客户的稳定程度,新客户的加入,在目标市场的市场份额等。
(3)过程程序方面的评价指标,如投标成功率,安全指标,项目绩效指标,项目完成指标等。
(4)学习成长方面的指标,如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指标,提供新服务、新产品收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员工合理化建议的数量,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度等。
总之,国有企业 经济效益审计是深化企业审计的重要举措和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进行定量考核,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入剖析重点环节与问题,充分揭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岩芳.企业经济效益审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一、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理论阐释
按照我国现行的审计体系,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可将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而正是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构成了外部审计。所谓外部审计,是指那些由独立于被审计之外的专门机构或部门进行的审计行为。
(一)政府审计
国家审计,亦称政府审计,是指以国家法定审计部门为主体进行的审计工作。它的实质是国家的政治制度之一,借助法律赋予其特殊的经济监督职权,依法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金融机构等被审对象进行财务财政收支活动、执行财经法纪情况以及经济效益性等方面的经济评价和监督。作为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之一,国家审计其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和综合性。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代表国家和人民,通过层层递进的国家审计机构,综合评价各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有权要求被审单位按照审计结果进行强制整改,以保证国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民间审计
民间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以独立执行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体进行的、对企业集团的有关经济事项所进行的审计查证业务。它起源于经济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由于其自身能力或企业股权较为分散等原因,雇佣专业经理人来执掌企业的经营权对企业进行管理,但为了评价企业管理层对其职责的履行情况和保证企业的经济成果不被管理层非法窃取,委托独立于企业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通过独立地审核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以及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因此,民间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被审计单位的主动委托才能进行,并要求更强的专业性来应对企业的各类违规造假措施。
二、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主体与对象不同
显而易见,国家审计的审计主体是以审计署为核心的各级审计机关,其进行的审计活动主要是针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金融机构的。而民间审计的主体则是注册会计师和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它更多地是对经济组织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型以及反映经济活动的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独立的审核检查、评价和鉴证,它的审计对象不涉及国家政府机关,金泫雨各类经济组织。而国家审计的审计对象更多地是各级政府机关、国家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国有资产的单位。
(二)审计目标不同
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审计目标有明显区别。国家审计的审计目标是通过审计被审计对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时发现我国行政体系及国有经济单位内部的经济问题并借助国家权力强制整改,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政治廉洁、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民间审计的审计目的则是通过对被审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合理保证其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型以及反映经济活动的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公允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型以及反映经济活动的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为企业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参考,进一步维护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减少因错误和舞弊导致的经济波动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三)审计涉及的关系主体
国家审计从性质上来说更多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借助国家权力对各级政府机关、国家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国有资产的单位进行经济检查和监督,因此国家审计只涉及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两方关系人;而对民间审计来说,从笔者上文所介绍的民间审计起源就可看出,民间审计并不像国家审计那样只涉及审计主体与审计对象,它由于企业所有者的委托,??管理层的经营成果进行相应地审核、评价和鉴证,因此它涉及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被审计企业、审计委托方。
(四)审计工作的具体依据标准不同
由于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的特殊性,他们开展工作所依据的具体标准就不尽相同。作为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国有金融机构进行的审计,国家审计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并辅以各项部门规章,特别是《国家审计准则》中明确了国家审计的目的、依据、含义、适用范围及对国家审计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进行国家审计工作所依据的最基本具体准则。然而民间审计关注的是除国家政府机关之外的经济组织,且大部分具有盈利性质,因此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在开展具体的民间审计业务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作为最基础的行为标准,并辅以各项财经法规,它们一起构成了民间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而《独立审计准则》也成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衡量的权威。
(五)独立性不同
国家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人事独立四个方面:各级审计机关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各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由政府提名但需由相应地人大常委会任命;各级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不参与审计对象的各项经济活动同时审计机关的工作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情况不受政府机关的干扰;同时审计机关日常运转和执行国家审计工作的经费是独立列入财政核算的。民间审计的独立性却与此截然不同,作为审计主体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同时独立于被审计企业和审计委托方,《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方在接受业务时与被审计方、委托方无任何经济瓜葛,且其进行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最初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中,因此客观上不会出现由于其他两方操纵审计经费来影响民间审计工作的现象。
(六)审计职权范围不同
国家审计是由国家权力授权的审计行为,他代表国家和人民,要求被审计对象必须接受国家审计,一旦出现违反国家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要求被审单位强制执行审计整改决议,具有最强的强制力和权威性。而相对来说,民间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接受审计委托而产生的,他没有任何震慑性的权利来作为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其被审计单位也是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缔结审计合约的方式来自愿接受审计,目的是为了增加自身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一旦被民间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存在错误舞弊或存在不符合合理性、效益性的业务,注册会计师出具整改意?但是否进行整改还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自身,注册会计师本身无法强制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只能通过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方式,来告诉财务信息使用者该被审单位存在没有解决的审计问题。
三、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联系
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之间尽管存在上述许多区别,但他们的联系仍然不可忽视。
(一)二者执行的业务内容既相互融通又相互依赖
民间审计是对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调整,从而促使作为审计对象的各国有或私人企业能够有健康的发展进程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政府审计在对政府部门财政收支进行经济监督时,也会涉及到对与其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情况的调查,甚至会用到民间审计留下的相关资料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政府审计工作。二者相辅相成,从企业与国家行政单位两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影响市场秩序的不良因素,让国家拥有一个廉洁有效的行政系统,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更好地态势发展。
(二)二者具有互补性
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各自都存在缺陷,但作为外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者显然是互补的。国家审计虽然从制度上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事实上,我国的国家审计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即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而行政上仍受本级政府负责人的领导,且各级审计机关的负责人虽是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但需本级政府进行提名。因此,国家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并没有完全独立开来,在开展国家审计工作时难免会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制约。而民间审计是完全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委托方的,但由于是委托产生的审计关系,存在收取经济报酬。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难免会遇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的情况,甚至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都要受到经济报酬的制约,这不符合审计初衷,严重影响了审计结果。但国家审计却不存在这一问题,他借助国家权力开展工作,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配合相关工作,且审计机关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报酬问题,其审计结果不受经济方面因素的制约。甚至可以说,国家审计由于其具有的特殊强制性,是保证民间审计结果的“最后一道防线”。由此看来,二者具有互补性。
关键词:全面预算 问题 措施 研究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简介
(一)什么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什么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需要理解预算在企业中的含义。企业预算是指通过一个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对企业间的财务、实物和人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企业的全面预算是指通过管理和考核的方式,在预定期限内对企业的财务、实物和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安排的组织规划方法。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就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准确具体的指标以及科学合理的预测决策来保证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状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大环境里,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这为我国的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2001年后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和便捷的吸收了许多外国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大多企业也都开始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来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经营品质,保证了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但由于大多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层性理论研究,实际运用能力欠佳,致使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具体的表现有,在预算中数据指标不明晰且不全面;实际操作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进行专项监管;在对预算的项目的选取上存在偏差;预算编制科目不够多元化;还有预算监管力度不够,纪律性缺乏、员工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出现。
二、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帮助企业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战略性,价值导向性,牵引性的特点。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指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对企业的财务性资源和非财务性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将这一制度运用于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划分各部门职责范围和操作方向,配合积极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让企业的每一分子都成功加入到为企业发展目标的战斗中。
(二)帮助企业实现对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协调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健全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企业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要积极的参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日常经济活动中来,同时明确责任问责制度,将职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明确预算中的各项参考指标,认真做好这些数据指标执行前与执行完毕的审核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有,得出解决办法,最后将信息反馈到相应部门,及时做出调整,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三)更加高效的对企业各单位进行考核评鉴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中,根据对预算的完成度来核考各单位和部门的业绩优良状况,并随之设立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奖惩和激励制度。这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有效的规避单一时间制的上下两期的考核制度的误差。这种业绩考评从横纵两个方向出发,既参考了时间轴上各项数据变化,也审核了客观环境变化的因素,使企业在管理上更具备主动权,更能积极有效的对各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评鉴。
三、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监管职责不到位
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企业的各个监管部门都没能按职责尽到其职能,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遭遇滑铁卢。企业各项日常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预算制度的确立与实施,都需要各有关部门配合,特别是监管部门的有效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让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各部门和单位间执行出现过多的随意性,进一步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设立,使得各项工作都难以展开,预算也会与实际发生款项有所出入。
(二)没有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
企业缺乏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不利于各项预算款项安排的具体,更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的重大阻碍。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点,预算管理的工作大多也并入在其他部门之下,主要以财务部门为主。这样一样不仅繁化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也导致其他部门不能有效的参与到全面预算工作的进程中来。这些缺失的环节,会让企业的预算规划缺乏合理性与实际性。未了加完善的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控制中心,并且把企业的各个部门相关经济活动规划入内,让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发挥到该有的作用。
(三)预算方案设计不够长远
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具体贯彻,长期与短期计划得以沟通与衔接。如果编制全面预算没有有效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同时,在设计预算方案时,缺乏科学合理预算依据,会局限预算方案的长期发展,浪费企业各项资源。预算方案设置不合理,致使企业各项日常经济活动不能有效衔接,将会引发企业各种潜在危机,加剧企业风险,阻碍企业长久发展。
(四)企业预算制度不完善
预算制度的不完善也是我国各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西方国家的预算编制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算法,而我国大多企业的预算编制都采用简单的加减算法,程序过于单一,其结果往往也会与实际相差甚大。这种传统的编算模式,不仅不具备科学合理性还丧失了一定的民主性,严重影响着企业预算方案的确立和实施。
(五)预算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
预算的考核是针对企业各部门执行预算完成度的标准,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中的管家一环。在实际考察中发现,大多企业考核的目标单一的以财务性指标为准,这种考核标准缺乏灵活性和合理性,过于武断的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这对于大部门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不合理的,且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态度,最终影响工作的完成效果。
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考核规章
相关部门按要求严格实施监管职能,让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经行。同时还需要完善考核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发生。完善的预算考核制度,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制定出应对的具体措施,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二)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该有其相应的管理部门,不能单一的把预算工作交给财务部门。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心,把各部门各环节的预算活动统一规划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控制力度,合理的协调各部门预算方案的实施。保证了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民主性,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载体。
(三)预算编制规划要符合实际且具有远瞻性
企业的预算编制要结合企业战略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各项数据使预算方案更具远瞻性,避免短线的资源浪费。企业的短期规划要与企业的长期规划紧密分析,查看两者间是否会存在矛盾,是否互相牵制,避免企业经营活动时因为某一方的缺失而影响全部活动的进行。这正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立的目的。
(四)增强企业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改变单一的加减预算编制模式,善于借鉴西方的预算编制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各项变量数据具体化、合理化,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精准性。
(五)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企业员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员工的工作成果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企业的员工考核激励制度是否合理和民主,对企业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员工考核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六)强化预算的执行
切实发挥预算“标杆”的约束作用,把预算控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逐级细化,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