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震的应对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产品创新 产业链 资讯系统
一、对中国it行业的影响
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其中,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等日本优势it产业,在这次地震中受损较为严重,加上电力供应、运输受到的影响,中国 it产业链都因为这次日本大地震而出现波动。地震以及由此造成的电力、交通不正常将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日本相关电子产品的产能,进而对中国市场造成影响。例如,地震导致半导体生产设备需要重新校准、调整,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一段时间。地震带来的交通问题将影响原料供应和产成品输出,将很有可能造成一些电子产品全球市场价格的波动。
二、我国it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it行业,制造、加工等低级业务占据主流,拥有核心技术产品的企业非常少,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几乎全部依靠日本的企业,而这一现状使得我国it行业赚取的利润极低。
(二)我国it行业产业链定位错误,长时间依靠制造加工的微薄利润来维持企业的发展,而不去健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丧失了定价权。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解决我国it行业依靠加工制造赚取微薄利润的现状。我国it行业长期从事利润最低环节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it企业必须进行产品设计,拥有核心技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产品设计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创造力,也就是对产品进行创新。产品创新的流程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种只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也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企业进行这两种创新是相当复杂的,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依靠企业自身难以完成,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措施:(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其次要健全我国it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夺回我国it行业的定价权。以下是产业链价值与各环节的关系:
从上图看出产品的制造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最少的,二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都可以为企业提供比制造更高的利润。健全产业链的具体措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资讯系统做整合。利用资讯系统把it行业的6+1系统建立起来就像,然后卖给it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它是龙头企业,它有所有的数据,会根据资讯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的要求,按照标准化、规格化的要求将所有的数据全部输入零售、批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产品设计,同时还有制造,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输入的结果,可以迅速在三个月之内,建立起一条玩具的产业链。它是龙头企业,最后又负责维护这条产业链,这个不需要任何新的投资,你也不需要再建新工厂,一切都是旧的,只是加了一条商务系统,一个电子商务系统,你把整个玩具的产品全部聚在一起,这对我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it行业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只要直接上网,使用这个系统就可以了,过去企业进货可能两个礼拜的时间,要打电话,发传真,进货还要验货、卸货、等货,但是企业一旦透过这种电子商务系统整合之后,你发现过去你15天,今天只需要15分钟。这种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成本的降低必然导致了企业利润的上升。
所以说中国it制造业最有效率的出路不是简单的搞产业升值,而是在大部分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无法升值的现实情况之下,通过资讯系统的建立,向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业资本取回销售定价权的做法,来寻求出路。而这种取回定价权的做法,就是把你们产品所有整条产业链,包括产业设计、原料采购、销售等等产业链和你的制造,透过资讯系统进行高效的压缩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提高利润的结果才能够有效的拉动中国经济。
综上所述,我国it行业一要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二要控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我国it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梅新育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03月13日01:53
[2]滕瑾 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4月25日01:04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不良地质
一、不良地质的类别
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主要会遇到以下六种不良地质灾害:
(一)塌方。塌方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塌方是指建筑、山体、路面、矿井、隧道等因非人为因素产生的自然下塌的现象,在公路隧道施工时经常会碰到隧道顶部突然坍塌、隧道壁松动等情况,这种情况轻则产生工程损失,重则伤及施工人员与通行人员的性命,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为危险的不良地质灾害。隧道塌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山体本身的稳定性不高,且施工人员对隧道的稳定工作没有做好。
(二)涌水。涌水是公路隧道施工中第二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涌水是指隧道下的地下水极速涌出,从而破坏隧道的现象。涌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隧道的施工破坏了山体结构,导致山体压力不均,使地下水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井喷。
(三)偏压。偏压是指隧道的两侧对称位置压力不均。偏压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山体两侧很难保持平衡,导致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从而使得隧道两侧压强不同。
(四)岩爆。岩爆是指开挖隧道时,开挖部位周边的岩石发生爆裂的现象。岩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隧道施工时的爆破打乱了周边岩石的结构,使脆性岩石发生爆裂。
(五)断层。断层是指地壳岩石因受力产生过度的形变,从而引发地壳岩石的破裂且破裂面两侧产生位移的现象。
(六)岩溶。岩溶现象主要出现在山区的溶洞中,岩溶是因为岩体受到岩溶水的腐蚀而产生的。
二、对于不良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
(一)塌方的预测方法。塌方尽管是一种突发现象,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会发生塌方的隧道主要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隧道开挖后隧道顶部的岩石不断剥落甚至破裂;二是在固定好隧道支架后支架钢筋出现扭曲变形,并且喷射的混凝土出现破裂脱离的现象;三是测量到的变形速率居高不下,或者变形值突然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经常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觋测,看是否有前文所介绍的现象,以此来预测是否会发生塌方,也可以通过分析测量到的形变速率与形变值进行预测,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测量方法进行预测,如微地震学测量法、声学测量法等。
(二)涌水的预测方法。任何隧道多多少少都会存在涌水的问题,涌水的预测关键是要对涌水量进行预测。涌水量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参照其他类似地貌、根据水平衡原理、利用地下水动力公式、使用数值方法进行预测。
(三)偏压的预测方法。偏压隧道的预测是最为直观的,由于偏压是因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导致的,在隧道施工之前,可以先观测山体的形态是否近似对称,若不对称,则可以采取山体两侧的土壤及岩体进行密度分析,并注意测量山体两侧的压力值,以此来预测隧道是否会出现偏压现象。
(四)岩爆的预测方法。公路隧道施工之前可以先使用超前钻孔对山体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的结果分析山体的岩体结构、岩体性质,以此来预测公路隧道施工时是否会发生岩爆。’使用地质雷达、红外线、岩体电磁辐射监测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微重力法、数值分析法,如塌方预测一样使用声学预测法和微地震预测法进行预测。
(五)断层的预测方法。在公路隧道施工之前应对山体及山体下的地壳迸行断层探测,断层可以通过浅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地质雷达和井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并可以结合李四光教授的断层参数预测预报技术进行断层预测。
(六)岩溶的预测方法。岩溶的预测要综合各距离区间的预报结果进行预测,距离在两百米以上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地质素描法、地质作图法等;距离在三十米至两百米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声波反射法、深孔水平钻探法等;距离在三十米以内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地质钻探法、地质素描法、红外线探测法、地质雷达等。
三、不良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一)塌方的应对措施。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现象时,应及时进行补救,以免导致施工人员的伤亡以及隧道塌方程度变大。对于小型的塌方,应该及时固定隧道支架,重新喷射混凝土,使用临时支架直至混凝土凝结稳定,及时处理塌方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对于大型塌方,应在塌方部分使用钢拱架进行固定支撑,在钢拱架外侧使用钢筋网二次加固,并及时快速地处理塌方产生的建筑垃圾,然后分三至四次输送混凝土形成护拱,在塌方部位完全固定时才可进行下一步公路隧道的施工。
(二)涌水的应对措施。对于涌水的应对措施要分成两个方面,并且两个方面要同时进行,一个方面是排水,可以通过钻孔徘水、导坑排水、井点排水和深井排水排出涌出的地下水;另一个方面是一止水,可以通过注浆止水法进行止水。
(三)偏压的应对措施。对于偏压较严重的隧道可以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工艺、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反压护拱施工方法、减载反压技术、洞外注浆固结法和护拱技术进行施工。对于一般的偏压隧道,可以通过加强隧道体的稳定性来抵抗压强。
(四)岩爆的应对措施。首先,在选取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容易产生岩爆现象的位置,在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将隧道开挖方向设置成与最大地应力方向平行,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设置合适的隧道形状以分散地应力。在公路隧道施工时要注意加强隧道体的稳固性,改变围岩的物理性质,使围岩变成非脆性岩体,还可以通过钻孔泄压法、巷道切割槽缝法等方法分散地应力。
(五)断层的应对措施。对于出现断层的隧道,应该通过微震爆破技术、综合控制爆破技术进行爆破开挖,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钢架支护与超前支护,通过半断面微台阶法、上下断面顺序开挖法进行施工。
(六)岩溶的应对措施。对于小型溶洞,可以使用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填充,对于小型的隐伏型溶洞,应该使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注浆;对于中型溶洞,可以采用岩溶管道处治技术进行旅工与治理;对于大型干溶洞,可以采用托梁+板跨方案、钢管群桩加固方案、桩基托梁方案、填筑方案和跨拱方案。
四、总结
公路作为我国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应对公路包括公路隧道的施工提起高度重视,对于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塌方、涌水、断层、岩爆、岩溶、偏压等不良地质灾害,要有先进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流畅的进行。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风险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逐渐地发展和壮大。工程复杂程度在提高,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存在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导致工程事故频发,如表1所示。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建设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尽最大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要对工程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全面综合的分析,积极提出或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工程的影响,保障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
(1)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发生的风险,主要有地质灾害,比如沉降、塌陷等;自然灾害,比如台风、地震、水涝等[1]。这些灾害发生具有广泛性、集中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轻则会毁坏设施设备、影响工程结构及质量,重则会造成工程损毁、人员伤亡。这些灾害的发生难以避免和控制,此类风险因素往往会让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处于被动的状态。(2)项目业主监理工作时常会因为业主的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带来风险。项目业主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施工队伍安排不合理,有时候在工期赶、施工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很难甚至根本不能胜任工程要求的施工单位进场,一旦工程出现问题,项目业主便把问题和风险都归到监理单位的身上;第二,资金不到位,造成项目进度延误,业主还常把责任都推给监理,借口监理单位进度控制不好为由,推脱支付工程延期监理费用,使得监理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三,工期不合理,业主常盲目压缩工期,由于工期过短,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工程管理严重不规范,给监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监理工作难以在正常的秩序下展开,留下很多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第四,盲目的干预,在项目业主与监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了监理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力,可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很多事情业主往往会擅自、随意地做出决定,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做出过多的干预,有时还会剥夺监理工程师应有的权利和义务。(3)施工承包商施工承包商对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实施者,如果承包商发生了失误,那么监理单位也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一些承包商资质不够,专业技能不高,所承包实施的工程往往会出现施工进度慢、资金成本超支、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有时候监理人员在做监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导致监理人员的工作非常繁重,施工也很容易会出现问题。有些承包商缺乏职业道德,对合约的履行不严格甚至弄虚作假,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收买监理人员,让监理人员放松管理,对他们使用不合格施工材料、施工质量差、合约履行不够等等问题视而不见,导致监理单位常常需要承担责任风险。有时候承包商会把自己承包的工程转包给其他人,而其他的承包商为了谋取利益,在施工时往往会偷工减料、施工不规范等等,根本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加大了监理人员需要承担的风险。(4)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自身引发的监理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职业道德风险。个别监理工程师失去道德底线,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自私自利,逃避道德的约束,导致公司承担相应的风险。第二,工作技能风险。一些监理工程师缺乏专业的工作技能,在进行相应的检查时,对存在的隐患或者问题没有及时发现,造成后期工程出现安全隐患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第三,内部管理风险。工程监理应该要做到明确管理目标、有效的约束、合理的责任分工等等,因为忽视有关制度的建设而导致内部管理不当,没有科学的监理流程,这样工作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发生事故的风险。第四,资金风险。一直以来,监理单位对监理费的收取标准都比较低,低标准收费导致监理企业经营吃力、人员素质下降、发展水平低等现象。特别是遇到素质诚信比较差的项目业主或者委托方时,很难收到监理费,严重制约了监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
2.管理工程监理风险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协调机制目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个是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企业内部设有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由于关系到自身利益以及企业利益,有可能会降低安全标准,放松管理要求,而政府部门或安全监督机构由于受编制和经费的制约,很难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的监督,所以安全管理体系还有一些漏洞。相反,监理人员常驻在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发生的事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在施工过程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能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如发生比较严重的情况,还能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能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如图1所示,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调机制。(2)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质量与安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措施能有效地保证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在没有安全感的场所中工作,那么他们根本无法安心工作,对劳动生产率以及工程施工质量必定会有所影响,不仅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到了威胁,而且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安全监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3)有利于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一个管理良好的工程就要有安全保障、无安全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算是优良工程。反过来,如果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极大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安全生产体现了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而安全监理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在建设工程中安全监理能有效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3.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1)环境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针对环境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洽谈建设工程的监理合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气象资料,了解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做好灾害的设防工作。灾害预控性设防可以根据灾害的类型以及当地几十年前最大级别的灾害进行设防,除了对塌陷、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进行设防外,还要配置预警设施如广播、对讲机、报警装置等等[3]。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些预控制度如抢险、设备管理、经费使用等等制度,有效减少灾害对施工现场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2)项目业主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了解业主的诚信情况,签订合同的时候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严格执行合同,履行合同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业主做出违反合同的事项或行为,要及时提醒和制止,如果业主对监理的要求有所改变,那要及时调整合同,预防业主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和业主的关系,了解业主的意图、期望以及价值观等,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3)施工承包商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坚持全程、全面的监理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对发生的情况要严格按照合同来管理,确保工程能按时按质、安全地进行。同时,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承包商,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力帮助,处理好与承包商关系的同时也要掌握适当的尺度,不受承包商的利益诱惑,做出违反道德的行为。(4)监理单位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公司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防止因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引发的风险。其次是增强员工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意识,让他们在工作时能保证质量、规避责任风险。同时建立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制定好规章制度,严密控制工序质量,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法行为,洁身自好,减少市场不规范行为的影响。
4.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中,监理单位在开展监理工作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各样、多方面的风险。在这过程中,只有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对风险因素积极进行识别,并科学地分析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开展监理工作,履行监理职责,实现监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赖跃强,杨娟,徐蕾.工程建设安全监理方法与实践[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07):103-108.
[2]方骐.建设工程监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J].商品混凝土,2013(05):108-109.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 重点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73+.13文献标识码:A
案例: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600MW机组脱硝改造工程。
此钢支架是为支撑脱硝反应器的。脱硝反应器本体加催化剂总重1000吨左右。为了和电厂锅炉烟道配合,反应器本体放在高度38.6米。支架总高度52.6米。在17米高度支撑通往除尘器的烟道。此种荷载大、高度高的支架如果不合理设置垂直支撑和水平支撑,梁、柱会很大而且整体稳定性也会有问题,用钢量更是大。还有在材料选择中也须根据荷载和高度、风载及地震烈度做合理选择。支撑因为受稳定性控制,选Q235的材料合理。梁、柱由于荷载大高度高,如果用Q235材料钢材用量很大,反而会增加自重。这样会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比如会增加土建费用、增加制作成本和安装成本、增加起吊重量、构件大增加安装难度等等。但是如果选择过于高强的钢材也会存在不合理因素。比如构件断面小了虽然满足强度要求了但又不满足规范长细比要求,影响结构稳定性,所以要加大截面。这样材料的高强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设计不合理的表现。
1.钢结构设计过程
1)判别是否适合钢结构。在做设计时要结合钢结构的特点以及工程造价,看项目工程是否适合钢结构。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
2)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桁)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结构选型时,针对不同建筑的特点,选择合理经济的结构方式。结构的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的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的影响范围,使其以最直接的线路传递到基础。
3)截面的选择。结构布置完成后,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设预定。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
4)结构分析。结构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
5)构件设计。材料是构件设计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对于构件设计非常重要。比较常用的是Q235和Q345,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经济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可选择Q345,刚度控制时,宜使用Q235。
6)节点设计。节点设计师钢结构设计的重点,在结构分析前,就应该对节点的形式有充分思考与确定,按传力的特性不同,节点分刚接,铰接和半刚接。
7)防锈蚀与防火。钢结构因其自身的特点对锈蚀和高温(火焰)具有敏感性,因此对于周围环境存在这两种情况的时候,必须做好钢结构的防锈蚀与防火。
8)图纸编制。①图纸的编制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在设计图中,对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技术数据、材料选用及材质要求、设计要求等均应表示清楚,以利于施工详图的顺利编制,并能正确体现设计的意图。②施工详图。深度须能满足车间直接制造加工,不完全相同的另构件单元须单独绘制表达,并应附有详的材料表。
2.盲目照搬国外钢结构设计方案
许多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虽然多采用的是国外优秀设计方案,但由于钢结构设计人员在制定结构设计方案时不够科学,用钢量过大,因而导致钢材用量过大,脱离了实际钢结构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和建设实际,没有做到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积极适应。此外,对于国外设计师而言,由于其对我国的地震及风荷载等许多实际情况并未深入了解,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设计过程中的许多方面不合理。
应对措施:应当对我国的地震及风荷载等各方面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和掌握,在进行钢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以我国具体情况为依据,对设计进行不断完善,优化抗震设计,确保维持原建筑地质风貌的同时,减少钢材料的使用量,从而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3.设计过程中未对施工荷载及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
对于许多钢结构设计人员而言,由于其多数终日埋首于办公室中,并未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参与钢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因此导致许多设计人员并不了解钢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对现场施工荷载等考虑得不全面甚至遗漏,而导致设计数据不准确甚至是错误,与实际需要相差较大,埋下了结构上的安全隐患,同时设计出来的施工图可行性也较差,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导致施工造价的大幅度提高。
应对措施:对于设计相关人员而言,应深入到钢结构具体施工过程中,这样才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了然于胸,设计过程中也才能够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确保结构构件的可靠性及施工的可行性。
4.设计过于保守或超前
由于我国钢结构设计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因此钢结构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仍然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环节。很多钢结构设计人员由于缺乏设计经验,因而导致设计过程中不恰当地进行设计标准的提高,或任意进行所设计安全等级的降低,导致在钢结构设计时或太过保守,或过于超前。这些都不利于钢结构的设计以及结构的整体可靠性。
应对措施:必须注意定期进行相关设计技术水平的培训,及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和新的结构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尤其是对复杂钢结构的设计,必须深刻理解规范规程中的设计参数及其安全等级要求,以便从根本上确保结构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5.钢结构设计深度远远不够
许多单位的钢结构的设计者水平相对较低,所承接项目的设计人员多数是刚毕业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手,因此导致设计过程中一味照搬程序,忽视了关键节点的设计和校核,所设计的构件布置图往往仅为一些单一的线条图,忽视了十分重要的“节点设计”,只简单地采用一律全焊接节点,对于节点形式及构造是否合理、应力计算是否符合要求欠缺考虑,甚至掌握不清,造成安全隐患。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因而导致给加工厂的施工图设计要求不够明确,最终往往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质量事故发生。
应对措施:严格规范钢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程序及计算内容,提高所设计项目施工图应具备足够的计算深度要求,细化关键节点设计,对于设计深度不够的不予审核发图,落实各部门的设计职责及设计人的责任制,从源头上狠抓设计深度的要求。
6.项目层层转包导致钢结构质量的大幅下降
由于钢结构的设计项目经过了层层的转包,各设计院设计任务繁重,钢结构部分,不仅设计困难,但且费时费力,收费却较低,因此很多设计人员不愿进行此方面设计任务的承接。有些人员对于钢结构设计而言经验相对较少,且设计市场较为混乱,因此会转包给市场其他无资质设计部门,因此导致不少因钢结构设计质量不足而出现的多起倒塌事故的发生。
应对措施:相关部门应对钢结构设计项目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严格资质的管理工作,杜绝钢结构设计项目的层层转包,同时,应加大钢结构的设计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钢结构的设计质量。
7.结语
钢结构因其强度较高、自重较轻,且工业化程度较高等一系列优点而在各大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材料等各方面因素,加强钢结构整体及局部的稳定性,确保钢结构的设计质量,从而推动钢结构在建筑等多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同时,要重视对钢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洋排放低浓度核废液后,韩国一度提出此举可能违反国际法。日本外相则表示,排放不会立刻带来问题,是否就此事先向有关国家通报,由日本自主判断。笔者认为,日本在福岛核事故处理中负有一系列国际法义务。虽然排放核废液是否必要与合理,取决于许多事实因素,在日本未向国际社会作出充分、全面、准确通报前尚难断定是否违反国际法,但日本最起码应确保各相关国家的充分知情权。
根据一般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日本有义务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对于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活动,应事先评价其可能影响,并观察、测算、估计和分析其影响。在获知海洋环境有受到污染损害的迫切危险或已经受到污染损害时,应立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其他国家及各主管国际组织。相较受自然灾害造成污染而言,日本主动排放核污水,理应更积极履行上述义务。
关于是否可以将核废液排放入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核安全公约》和《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未做明确规定。但日本排放核污水客观上造成污染的转移,加大了对他国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对于可能造成跨界影响的事故,当事国负有通报义务,这在国际法上是明确的,这是对当事国最基本的法律和道义要求,是外界判断日本应对措施、手段是否合理与必要的客观条件,也是相关国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影响扩大的基础。有关国际条约措辞不尽相同,但都要求当事国应向可能受影响的其他国家及时、充分地通报有关信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此作出了原则规定。《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对通报的内容和程序规定得更为详细。
日本遭受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打击,值得国际社会同情。但日本核危机仍在发展之中,核物质在大气、海洋中的扩散、影响非常复杂,是否会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不能由日本单方面认定,此类跨境核危机也无法由日本单独应对。日本在处理国内危机的同时,应该推己及人,充分考虑事故可能对他国产生的影响,全面履行相关国际义务,采取一切必要、可行的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同时争取其他国家的理解和合作。作为最基本的义务,日本应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通报核事故处理情况及对其周边海域的影响,在作出排放核废液等可能涉及跨界环境损害的重大决定前,审慎研究、及早通报,必要时与受其影响的国家进行充分协商。作为近邻,中国对日本核事故的处理理所当然地表示关切,并有权根据事态的发展采取进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