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改革的措施

课程改革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改革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改革的措施

课程改革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学基础 课程改革 实训 措施

1 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设置的目的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财会专业所开设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注:“会计学基础”课程在不同的院校,其名称会有所不同,如“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等)主要是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设置的方式,具体来讲,即:分别开设“会计学基础”课程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课程(注:“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课程在不同院校,其名称会有所不同,如“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实训”等,但其内容几乎都是一致的,即为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在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手工来进行会计基本账务处理的方法和技能,而设置这门手工会计实训课程的理由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1 便于学生学习和充分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是讲解关于会计学原理的基础课程,是其他财会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但是,由于会计学原理本来就是很抽象的理论,当初学者刚刚接触时,由于没有感性的认识,常常会感到较难理解,特别当讲解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和“会计账薄的登记”等教学内容时,如果仍然停留在课本而不进行纸质凭证和账薄的手工操作的话,那么学生学习的结果往往就是似懂非懂。因此,有必要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以便使学生将会计学理论与会计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也为后续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为“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现在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取代了手工会计,但是会计电算化毕竟是以手工会计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学习完会计基础理论就直接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即便能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一般账务处理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理是不会很明白的,特别对于手工处理账务和计算机处理账务的异同点是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必定是模糊的、抽象的。因此在课程的编排上,必须将手工会计基础的模拟实训课程放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开设。

1.3 掌握手工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必需性 目前仍有不少小企业还是采用手工会计来做账的,总会有学生去到这样的企业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手工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将“会计学基础”课程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课程分开设置的弊端

鉴于以上三点,会计是一门原理很抽象但其实践性、操作性又很强的学科,而“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教授学生采用手工来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实训课程,因此,财会专业设置这门实训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目前将“会计学基础”课程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课程分开设置(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设置)的方法是存在弊病的,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如当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关于“记账凭证的编制”和“会计账薄的登记”等章节的内容时会感到很抽象,此时,难免学生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吸收这部分的知识,这样就有可能与实际工作产生偏差、甚至是错误,那么,如果等到以后学习“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课程时再进行纠正就不大容易了。②分别设置“会计学基础”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两门课程所花费的学时数肯定要比将两门课程合并所花费的学时数多,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③高职教育的理念是“突出职业技能和应用技能的的培养”,显然,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设置的做法是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的。

3 会计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简而言之,目前多数院校开设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是需要进行改革的,而本人对于此门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将“会计学基础”课程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此实训专指手工会计的基础实训,以下同)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即采用真正将会计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3.1 教学内容分模块(或分项)。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先讲解会计学原理,然后立即进行该模块的实训,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实操相穿插的办法;当所有单项模块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安排一个模拟企业连续两个月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的实训。具体章节可以做如下编排: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实务中对文字、数字书写的要求及实训;第五章,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实训;通用记账凭证和收款、付款、转账凭证和的填制方法及实训;原始凭证的黏贴方法及实训);第六章,工业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包括月末结转利润的业务)(注:本章要求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边学边做,包括相关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记账凭证的编制等);第七章,会计账薄(会计账薄的种类;建立和启用会计账簿及实训﹝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账页格式的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会计账簿的登记及实训;更正错账的正确方法及实训);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重点: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及实训;第九章,对账、结账方法及实训;第十章,存货的盘存制度和财产清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实训);第十一章,会计报表的编制(重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实训;第十二章,装订记账凭证实训;第十三章,模拟企业综合实训(某模拟企业两个月的全盘账务处理,包括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资料的装订等全部会计处理程序)。

以上所指的每一项“实训”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从学习、练习到熟练掌握的过程,同时,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对待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态度以及学生完成实训的作品等给予其该门课程的成绩,要注意分值设置的合理性。

3.2 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或高度仿真的票据、单据等原始凭证以及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即要求所采用的模拟原始凭证的内容、格式、大小等与真实的原始凭证相差无几。在目前的许多会计理论教材中,举例时通常采用对经济内容进行文字描述的做法,这显然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合,因此,给学生进行实训的资料必须采用与真实原始凭证相差无几的票据、单据等,这些原始凭证还必须印制有与实际相差无几的业务印章和会计核算印章。不过,由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可供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使用的高度仿真模拟资料非常之少,因此,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自行编写实训教材,教材中的经济业务难度可稍微简单些,以帮助初学者尽快理解和掌握会计学原理和会计账务的实操方法与技能。记账凭证、账薄和报表等资料可以在文具店购买或自行印刷。

3.3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于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资料中文字、数字的书写、会计账薄的登记、结账的具体操作方法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加以严格要求。比如:有些学生在填制凭证和登记会计账薄时害怕写错,于是用铅笔写,或者先用铅笔写,然后用水笔描一遍,教师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应该及时予以制止,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掌握并熟练会计工作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能,不要害怕写错,如果写错了,就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更正(如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会按照规范来进行会计操作,将来毕业后一工作就能够得心应手。

3.4 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强化学生在会计实操过程中的审核和监督意识,比如在不分岗实训(注:分岗实训将安排在后续课程“财务会计”里),即学生一人承担不同工作职责和岗位(如出纳、记账、制单、复核等)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编制完记账凭证后互相审核凭证,并在记账凭证上签上复核人的名字,还要以此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一;当学生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必须提醒学生现在是以“出纳”的身份来登账的,让他们意识到身份的转换。

3.5 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针对实训的某些具体细节予以指导。此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6 在相关模块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错误的实训资料,如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或者填制错误的记账凭证,以及登记错误的会计账簿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核和监督意识。

3.7 本课程设置为144-180学时,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或者分两个学期完成,即一年级的第一和第二个学期。

课程改革的措施范文第2篇

解决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积极疏导,也需要国家和社会从财力上支持,舆论上大力引导,帮助这些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一、消除自卑心理,重塑自信人生

农村学生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甚至节节下滑。在不断受到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和同学的嘲笑下,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尤其是大型考试之后,看自己的成绩靠后,就认为自己“笨”,因而产生焦躁和自卑心理。

欲胜人,先胜己,克难抗卑,奋起直追,增强自信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引导问题学生搬走自卑之石,重塑自信人生呢?

1.要正确看待成绩,不以成绩论成败。要相信自己,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差而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更不能总拿自己的成绩跟优秀学生的成绩比。要懂得成绩只是对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检测,不能代表未来,分数低并不意味着你在其他方面能力差,也不能说明你未来就比别人成就小。

2.要认真总结,分析成就差的原因。也许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许是家庭的影响,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当,也许是由于考试时太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是试题太偏太难。在分析了成绩差的原因后,也就能以良好的心理面对现实,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3.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退一步讲,就算自己学习基础差,经不懈努力,成绩徘徊不前,也不应破罐子破摔。正确的方法是分析原因,改进方法,轻装上阵,争取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因此,我们不必庸人自扰,更没理由轻视自己。

二、调控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学生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生活照顾和关爱,在学习中出现心力疲惫,注意力游移,出现“走神”现象的主因不外乎有三点:一是单调刺激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内容的单调和枯燥;二是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三是由于精神劳累引起的疲劳效应。基于对学生精力分散原因的分析,学生可以采取集中注意力的三步调控法:

第一步,当意识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走神”时,学生应自我提醒,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第二步,要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按既定的学习计划学习;第三步,持之以恒,继续学习,重点突破直到完成。

掌握上述调控之法,改变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一点争取全线大捷。

三、科学减压,保持心理健康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学校在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之下,应制定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师生的管理,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农村学生自然会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加大,心情紧张。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学习压力过大,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烦躁心理,甚至讨厌学习。因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1.引导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只有科学安排时间,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2.要正确认识教师对自己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学生要认识到教师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学生多掌握些知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即使教育方法和方式有一些问题,也应体谅教师的拳拳之心。对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心结也就随之而解了。

3.还有注意同学情谊,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一个班,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要敞开心扉,彼此交流,把心中不快和不解之事向同学说说,同学间互相鼓舞,共创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宽松友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爱心减压,成就美丽人生

农村家长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受穷,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家长在平时难免唠叨,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烦躁心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心烦意乱。家长期望子女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为人父母者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业,又要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不应恶语相加,而应心平气和地分析没有考好的原因,鼓励孩子走出受挫的阴影,鼓足干劲,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课程改革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研究 数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Higher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in New Situation

YANG Xinyu

(Mathematics Department,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Baicheng, Jilin 137000)

AbstractHigher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arly a century, since the higher mathematics entered into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iming higher mathematics content of the old, incomplet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inefficient, ign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ability and so on, made a number of appropriate reform measures.

Key words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高等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本科学,是教育部制定的工科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面临着压缩课时的巨大压力,而后继专业课因为内容不断更新致使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自近一个世纪高等数学传入我国以来,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当前高等数学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备、教学方法低效、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等。虽然近几年一些高校针对这些问题做了系列改革,但是大部分高校只是流于形式,改革并无实质内涵,收效甚微。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并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使得高等数学的教学不能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新生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加之在高考之后的长假中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使得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难度重重,很多教师认为大学新生自律性强、听课认真,在讲课时照本宣科,每节课的内容既多又深,导致学生知识被动的去听,很难产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Einstein)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M・克莱因也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教师应该介绍知识点的相关历史背景。”

事实证明,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从定理到定理,从计算到计算,除了技术还是技术,那么会使学生产生“数学是枯燥乏味的”的错误观点。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科斯特勒(Koestler A)抨击高等数学教材为“将人类的探索过程归结到一堆干巴巴的定理”。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Freudenthal H)也批评到“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课中引入数学史或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如在讲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时,教材中只有几个定理和相应的例子,但是这个法则背后的故事却是发人深省。17世纪时,英国数学家牛顿(Newton)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发明了微积分,而当时法国的年轻人洛必达也非常渴望学会微积分,但当时全世界只有5、6个人会,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学。1691年秋,上帝开始眷顾洛必达,瑞士著名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n.Bernoulli)来到巴黎,洛必达很快的认识了比他小6岁的伯努利,并拜其为师。其时,伯努利刚刚博士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对洛必达的慷慨欣然应允。在伯努利的悉心指导下,洛必达仅仅在4个月内就掌握了微积分的内容。在1692年伯努利回到瑞士,但依然与其保持联系。富裕的洛必达为了自己在数学界大放异彩,在1694年与伯努利作成一笔交易,即洛必达每年付给伯努利300英镑,但伯努利须回答他的所有问题并将自己的新发现及时告诉洛必达。此后伯努利将自己的发现――型极限的解法告诉了洛必达。洛必达将这一结果归功于自己并将之记载入自己的新书《无穷小分析》中。虽然伯努利在洛必达去世后公开声称型极限的解法是自己发现的,但已经于事无补了。

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对洛必达法则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想伯努利解决的到底是怎样的问题呢?教师则可给出其信中的两个例子:

(1)(2)

2 教师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2.1 教师要因材施教

因为各专业对数学的基础要求不同,所以要选择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老一套的教材,清一色的教学大纲,一成不变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针对不同专业,国内出版了很多优秀的高等数学教材,基本可分为四类:理工专业类、普通专业类、经济专业类和文科专业类。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法。

对于理工专业类。需要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较深的教学内容。深入的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教师要注意基本理论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原理,并结合大量的习题、例题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类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较强。在授课过程中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如用几何中的锥面理论建立炮弹准确度的方程;运用微元法建立几何和物理中的数学模型,介绍Fourier级数在处理滤波问题中的应用等等。

对于普通专业类。这类专业学生主要以工科教学大纲为基础,其内容可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做出相应调整,着重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对于经济专业类。此类学生的数学培养需要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同时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经济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建模、系统设计工作和经济分析的经济数学复合型人才。在授课时要多与经济中实例相结合。建议教师讲授一些相应数学软件,若Excel、Matlab,可以提高学生对数据处理的直观理解和操作。

对于文科专业类。文科专业的后继课程与高等数学基本没有关系,在工作岗位上也极少用到,所以开设文科高等数学主要注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和能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需要有较好的观察力、理解力和判断力,数学恰好可以培养这些能力。于文科生而言,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使其更好的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在教学内容上并不是简单的在理科教材上删减一些章节就可以的,还要考虑到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连贯性。授课要以知识点的背景历史为主,计算为辅。教师要注重对问题的分析,建立适当的模型,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2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机和目的

对于每一门课程,学生首要关心的是学后有什么用,如何去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绪论课的讲解,在讲课前说明高等数学这门课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一章前面的绪论课十分重要,它直接介绍这一章的内容、背景和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很多教师不重视绪论课,在第一堂课甚至每个新知识点都是直接讲解内容,导致学生听了几节课之后仍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习好这门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靠板书讲解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教师若适当的使用数学软件或实物模型,学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函数的极限时可用软件Matlab或flash演示函数收敛的动态过程,再如讲变上限积分时,也可借助软件Matlab或Mathematica实现面积变化的动态过程,这样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的知识点就会变得直观明了。

此外,教师可以进行网络教学,它通过集中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具有灵活、稳定、质量高、可持续人机交互等特点,易于学生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若同时与远程教育网络相配合,可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教师要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是为了应用于人类社会,数学更是一门这样的学科,教师在教授概念和定理的时候更要注意知识的应用领域、前景和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教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与实际问题连接的桥梁。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数学实验课。钱学森教授早就指出计算机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数学的内容体系也逐渐由计算转向应用。目前世界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数学软件。数学实验课的开放,将抽象的数学与软件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时将更直观,印象更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教师要注意选择教材,精心备课

针对不同专业,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材。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中教师也要博览群书,多方面参考课程相关书籍,由于高等数学的大力改革,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教材。如美国Harvard微积分联盟编著的教材就非常有创意,他们引入了所谓的“4原则”,即:每个概念都要用到图形、文字、数值和代数的方式加以呈现。再如由杨军先生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的《工科数学》非常适合工科专业使用,里面举了很多工科方面的例子,并有相应的数学实验。对于理科专业,由李大华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的《工科数学分析》是一本非常合适的教材,书中加强了微积分的理论基础。

6 结论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要注意内容教学与方法教学的结合,注意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内容改革,更是知识体系的改革。课程改革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我们要继续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的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投身到课程改革和科研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质。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白城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32号

参考文献

[1]李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大学数学,2007.8(4):20-26.

[2]萧树铁.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J].数学通报,2002(9):4-9.

[3]刘楚中,罗汉,李小沛.工科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1):56-59.

[4]张奠宙.未来展望:2010年的中国数学教育[J].数学教学,1999(1):1-2.

[5]李明,郑巧仙,尚禹.浅谈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J].大学数学,2004.4(2):35-38.

课程改革的措施范文第4篇

大学数学考试模式考核方式一、引言

大学数学主要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这三门课程,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要求学生必须切实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分析能力,但作为检验手段的考试,目前大多数院校仍主要以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而这种形式过于固定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突击式”学习的状况,学生对知识掌握得非常肤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思路方法都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而无法做到灵活应变,举一反三。

这就需要变革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使得考试真正成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素质的作用,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继而“会用”的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团队在近几年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增加了每章完成后的阶段式测试,并且尝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成绩综合测评,彻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二、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措施

1.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学生对考试的畏惧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而让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给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学生不得不把基本的数学知识点理解透彻。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的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每个学生被抽到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时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评分占总成绩的30%,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试题采用学生自选分级模式

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大学数学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相应不同,而一份试卷如果难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对一部分学生很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试卷主体仍然按照知识点的要求和分布情况进行出题,即基本题占70%左右、提高题占20%左右,较难题占10%左右。不同的是,在占20%的提高题方面给学生增加选择。比如,增加自选题或者两道题目中自选一题,这就是分级。具体的,可以设置A级题为10分,B级题为6~7分(若分为三级,则分数分别为——A级10分,B级7分,C级5分),学生只能在每个级别中选做其中一题。这种考核方法既解决了试卷难度的问题,又解决了试卷中基本题分量不足的问题,对于数学类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院校,这样的试卷模式为其面临的是否同卷考核的问题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3.数学小论文模式

平时的测验还可以尝试与传统笔试不同的考试形式——数学论文,这种论文并非真正科研意义层次的论文,而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深人理解以及对知识与方法善加整理后形成的一种报告形式。这种论文可以是一个知识点涉及数学方法的总结,如单调性应用的总结——证明不等式、证明根的唯一性及证明函数存在反函数;再如,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的证明方法有零点定理、罗尔定理、函数单调性等。论文也可以是对于一个核心知识点构成的小的知识体系的总结,如分段函数段点处的极限、连续性、可导性和分段函数可积性的讨论总结;再如,积分计算中偶倍奇零性质在一元函数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二元函数线积分、三元函数面积分中的应用等。论文还可以是一道典型数学题的多种解法,等等。这种考试形式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重新整理、归纳和组织,从而在较高的层面上高屋建瓴地系统掌握大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复习。

4.应用数学建模考题模式

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而且应用题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是考试的重点。而数学建模的试题正是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将对模型的求解转化为计算机可计算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所以,可考一些涉及因素稍多些的建模应用题,让学生建立模型并转化为平时常做的运算,具体计算可不进行,也可将应用部分单独考试。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的数学建模练习,作为平时测验的成绩。比如,往届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导弹打飞机问题、台灯最佳高度问题等,只要用些微积分知识就可以解决,较好的考察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各专业也可根据自身特点来做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卷考试模式

高等数学通常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对老师、教材、教学方法都不熟悉,很难看出课本中各例题间的联系,即自学能力较差。此时的阶段性测验可以安排开卷考试,允许学生考试时翻阅教材及相应的参考资料,不熟悉教材就难以完成考题。所以,开卷考试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促使学生看书自学的最佳动机,使学生体验到看教材及相应的参考资料是取得好成绩所必需的和有价值的。在这种需要的支持下,久而久之,看书习惯会培养学生总结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的成效

我们在平时的阶段式测验时常常会根据每一章的特点,选取上述模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综合运用,以考察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和考核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学数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一部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消极学习的状态,让数学基础不同、对于大学数学课程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够真正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考试也不再只充当让学生谈之色变的“惩罚武器”,而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的有效手段与检测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杰,徐中海.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实践[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1-153

课程改革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初中数学;问题;改进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借此展开研究。

1.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重视程度不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一套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吸收,那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起不到切实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教法改革上,却忽略了对学法的指导。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却不能做到有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如何提高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不是十分关注。

(2)课堂提问存在误区。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经常不停地向学生问问题,有的教师甚至将问题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虽然这样能够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是却又使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而且有些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提出的问题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学生根本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充分掌握。

(3)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没有做到科学分配。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利用不合理,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板书示范。这虽然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替代教师的讲解,根本起不到示范的作用,学生对知识也不能扎实地掌握。

2.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解决对策

(1)将问题解决和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数学研究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渗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有意识地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一种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对教学问题进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起到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设计,首先应该做到提问要有针对性,应该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其次,提问要有趣,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应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最后,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主动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而且在教与学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