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尤其近几年曝光出“三聚氰胺”、“地沟油”、“山寨食品”,食品安全相关新闻总能引起人们的恐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食品消费大头,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事关村民的人身健康与切身利益,直接影响村民生活质量,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重要作用。如何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有效性,进一步规范农村食品市场,各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引起重视。

一、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淅河镇位于曾都区的东大门,距市区8公里,版图面积278.8平方公里,人口15余万,下辖43个行政村、5个社区。淅河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于每年7月-10月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较好落实,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但是该地区食品安全基础薄弱,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周期较短,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一)食品生产环节问题

一是农村地区存在较多生产白酒、食用植物油、豆制品等食品小作坊,小作坊未按生产规范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原辅料进货验收、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出厂检验及销售等4项台账记录不全,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严;二是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严重违法行为;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工厂设备简陋,“五防设施”不健全。

(二)食品流通环节问题

农村食品销售者在食品采购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及索证索票制度,记录销售台账也不规范,未主动向配送食品的上游食品经营者索取许可证书和销售票据;农村食品销售者未定期开展自查,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三无”食品,“傍名牌”,假冒伪劣食品乘机流入农村市场。

(三)食品消费环节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隐患突出,未及时备案,食品原材料采购比较随意,食品操作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二是农村小餐馆、农家乐、家庭厨房分布广,数量大,监管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达到食品安全量化等级;三是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卫生条件差、流动性大、无照无证经营,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二、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为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经营违法违规食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农村食品生产者大多是加工小作坊,生产者文化程度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经营者采购商品时未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使不合格食品乘虚而入农村食品市场。第二、农村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理性维权意识,在购买食品时未索要发票,未查看食品标签,买东西图便宜采购劣质食品,在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后不知采取什么渠道举报投诉。第三、农村食品监管不到位。一是监管力量薄弱,执法人员不足,以淅河镇为例,淅河镇管辖人口15余万人,辖区内农村加工小作坊18家,农村食品店139家,小餐馆285家,实际食品安全执法人员仅3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二是多部门监管出现重复监管,交叉监管,监管空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城管、工商、食药监、农业多部门,部门沟通不畅,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检测不及时。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缺乏食品检测设备,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手段落后,监管人员只能从外观、包装、索票索证进行检查,无法检测食品质量,有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第四、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力度不足,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制度不健全。淅河镇食药所每年举办“12331”、“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食品免费快检、食品安全知识咨询、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展览等形式,传播科普饮食理念,提升公众辨别能力、自我保障能力和社会监督能力。但是宣传活动多集中在镇区,针对农村地区的宣传较少,农村地区老人与小孩食品安全知识严重欠缺,食品安全宣传范围应更广泛宣传对象应更具体。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

(一)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完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将生产经营违法违规食品企业纳入黑名单,及时在监管平台进行公示,真正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二)增强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大力宣传及普及食品安全及法律法规知识,充分利用广播、农村宣传栏、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尤其向老人及儿童宣传教育如何识别过期食品、三无产品、假冒伪劣食品。

(三)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准入门槛

基层监管所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行政审批流程,对新开办食品企业做好现场审查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四)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

有效整合执法力量,食品监管、工商、质检、公安、农业等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予以打击,加强综合整治,保障群众饮食安全。特别是辖区内小餐饮、流通小摊贩的监管,不能部门单打独斗,各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规范小摊贩经营行为,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五)发挥群众力量形成监管合力

通过制定一定的有奖举报制度,发挥和依靠群众力量,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调动基层网格员、食品协管员、村干部积极性,有利于及时掌握基层食品安全信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六)提高农村食品监管水平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执法人员,引入技术人才,调动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提高基层食品检验检测水平,加强技术投入,改善检查设备,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实效性,三是促进执法人员与周边地区、上一级监管部门的交流学习,提高执法能力及业务水平。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监管

一、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食为民之天,人之生,离不开食之安,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社会面前的头等大事。农村乡镇集市随处可见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问题:“康帅傅”牌的饮料,“奥丽奥”饼干等模仿大众熟知品牌的各种食品;零售一毛至一元、添加大量色素和香精的儿童食品;还有包装上没有任何标示的散装食品,小作坊生产的无任何说明的米粉面条,以及穿梭于扬尘尾气中的小推车无证经营流动小吃店等等。单从台前销售这一环节就有如此多的问题,更勿论这些食品的幕后生产过程及其环境又有如何多的安全隐患。

如此隐患重重的食品充斥农村市场,很大部分原因是这些食品价格低廉适应农村消费者重价格、轻品质的食品消费观念,同时农村消费者文化水平与消费安全意识有限。农村食品市场的落后给以部分伪劣食品可趁之机,许多在城市商店和超市无法上架销售的伪劣食品转而涌向农村市场,以其低廉的价格占有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法律对于农村市场和食品的监管有相关规定,未能在农村食品市场得到有效运用。

二、现有食品监管立法

现有法律中,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规定于下面两部法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法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同时,农产品销售企业对其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此外,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后,有关单位和人员负有及时采取措施和报告的义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法。该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建立分段监管体制,由卫生、农业、质量、工商、食品药品等部门进入到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中进行监管,以促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该法还创设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据此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三、现有监管体系在农村食品市场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原因

(一)立法层面。我国立法不完备,现阶段我国并未制定适合地域特点的地方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于食品生产经营的质量和监管要求也没有区分城市与农村两种情形,这显然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而且针对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配套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基本法也只是建立了制度框架,还没有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行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二)执法层面。一是难监管,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监管区域广,而各监管部门由于人员、经费不足,导致监管周期较长,并造成监管盲点。另外,监管职责涉及的部门众多,分段监管制度,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为只协调、不管理,那么可能导致重复执法或者相互推诿的情况。二是立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仅依靠现有的几部法律法规,监管执行存在很大难度。另一方面,许多落后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本地的财政收入,许多执法部门主观上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此外,部分基层监管执法部门忽略其职责所在,执法存在偏差或者以罚代管,甚至腐败执法,导致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得不到有效执行。

(三)农村消费者难维权。农村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他们对食品的标准不了解、不重视。而且由于食品本身的特性,许多不安全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是无法直接在第一时间发现,所以很多时候农村消费者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再加上其经济上的弱势地位,信息闭塞,文化低,能力有限,维权成本高,也导致农村群众不愿维权。

四、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一)完善食品安全立法

美国从1906年开始立法,将食品安全纳入其法制化轨道运作;德国更早,其食品法历史可追溯到1879年,迄今关于食品安全的各种法律法规多达200多个,涵盖了食品材料生产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源远流长,而且相关法律和监管体系在与时俱进地不断修订完善。我国应学习上述国家的经验,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为依据建立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步健全和完善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应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的立法工作和完善工作。

(二)构建有效可行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有效可行的监管机制应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各负职责,而政府监管部门应该明确分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同时,还应加大对地方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统一协调、指导的力度,避免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纠纷,以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由此构建多方协调的良性监管机制。政府监管部门还应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而对于进入司法审判程序的食品安全案件不仅要执行行政处罚,还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此外,还应当加强建设农村食品监管制度的创新,比如在乡村划区驻点监管,在村民委员会设立举报点,经常性巡查结合重点检查等,更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三)加大对农村食品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任何法律发挥其作用,执行都是关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违法成本过低也是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论食品的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都会远远低于其所获得的利润,故即使法律规定了食品安全要违法赔偿,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和现象依然屡禁不止。因此,应当建立严格的农村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一方面追究被监管对象即农村食品各环节负责人的违法犯罪责任,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使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得到足额的赔偿,也使食品生产者、经营者丧失再次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对监管部门忽略其职责所在、监管不力,以罚代管,或是腐败执法等行为,要按《食品安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和《刑法》追究其责任。(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洋.浅析《食品安全法》的监管体系[J].法制与社会,2009.

[2]李长健等.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来.

[3]柳思维.经济大国“问题食品”事件出现与食品市场监管创新的深层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范文第3篇

工商总局:确定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把农村食品市场作为强化农村市场监管的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将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其整治重点是:加大对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加大对农村城镇、集镇、乡村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庙会和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经营食品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经营秩序;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摊点、小餐馆的监管力度,狠抓重点场所和经营者的整治,严格规范经营行为;加大对消费者反映强烈和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的监管,突出抓好粮、油、肉、蔬菜、酱油、食醋、禽蛋及其制品、饮料、糕点、奶制品等品种,切实保障食品质量,严格规范食品质量准入行为;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以及利用农村作掩护印制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

同时,国家工商总局还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发挥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点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加强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及时受理和处理农民消费者投诉、申诉和举报。

农业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07年,农业部在全国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为农民办理16件实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将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着力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抓好源头治理,强化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的规范使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同时,农业部还将加快推进标准化示范县(农场)建设,启动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推行包装标识制度,抓好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害化学物质行为,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保障。

商务部:“三绿工程”下乡净化农村市场

商务部对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散装食品比较多,有超过50%的农村市场经营散装豆制品、散装干果、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有超过30%的市场销售散装酒、散装酱油、散装醋;供货渠道不清楚,三无产品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有一定市场;部分市场没有配备速测仪、陈列冷柜和保鲜设施等。

为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商务部等13个部门决定要把推进“三绿工程下乡”(“三绿工程”指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通道)作为当前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消费安全问题,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农民,树立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农村食品经营者和食品供应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合法经营;引导农民利用法律武器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食品安全卫生 监管 博弈

1、引言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的出台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问题,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奶工程”、“营养午餐”等一系列政策。但近来出现了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触目惊心,如果广大连食品安全卫生都无法保证,那么食品营养健康又从何谈起。而且广大农村中小学因为交通不方便等问题,往往成为监管的盲区。这说明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监管已经刻不容缓了。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地区经济不发达,基本上还未出现像许多城市学校的餐饮服务社会化的现象,即将学校的餐饮服务承包给社会上的商业性团体或个人,而是由学校自主经营,盈亏由学校自己负责,在学校食堂里面工作的基本上也都是老师家属,为了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故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的营养和健康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原理,构建博弈论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2、对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

2.1 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与农村中小学食堂之间的博弈模型构建

从博弈论角度进行分析,在此次博弈的过程中参与者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农村中小学食堂(因为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主要就是农村中小学食堂提供的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以下简称食堂)两方。在此次博弈中,参与者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下面将构建相关博弈模型来分析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的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具有监督农村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责任,如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就会很好,食品监管部门会获得收益R1(社会的赞誉、群众的支持、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等),同时产生的监管成本为C;如果监管部门,不仅会受到相关上级部门的处罚,而且由于食品安全造成的社会危害,其社会声誉降低,此时的失职成本为R2(各方的指责,上级领导的处罚等)。综上可知,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为:监管,不监管。

而食堂可能为了减少成本而投机取巧生产劣质的、不安全卫生的食品,取得的经济收益为F1,;食堂也可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恪守道德底线,严把质量关,提供合格的安全卫生食品。此时,取得的经济收益为F2(显然F1>F2)。所以食堂的策略为:提供安全卫生食品,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

当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监管部门不监管时,食堂获得的经济收益为F2(F2

当食堂不提供安全食品:监管部门不监管时,食堂可以获得收益F1,此时由于监管不力,受到各方指责乃至上级领导部门的处罚,监管部门收益为-R2:监管部门监管时,食堂获得经济利益F1,支付罚款F3,而监管部门获得肯定R1,获得食堂罚款F3,付出监管成本C.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监管部门与食堂之间的收益矩阵:

2.2模型分析

2.2.1纯纳什均衡分析

当食堂提供安全食品时,监管部门的最优策略是不监管,但这时食堂的最优策略是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当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时,监管部门的最佳策略是监管。监管部门监管时,食堂的策略取决于F2与F1-F3的大小比较。因为F2和F1-F3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确定,故此时不存在纯纳什均衡。

2.2.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

接下来再分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设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为P,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概率为q,分别求出监管部门和食堂的期望效用函数,然后对p、q求偏倒数并使之为零。可得到如下期望函数的均衡解为:

p*=1- ,q*=

这是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没有哪一个组合对双方是最优的,博弈双方以不同的概率选择策略,最后达到均衡。此时,监管部门以p*的概率进行监管,而食堂则以q*的概率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

2.2.2.1 从监管部门监管的均衡概率p*分析

此时显然,R1,C,R2,F3会对p*的大小产生影响。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增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收益(如增大对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奖励等),减小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检测手段的高效化和准确化,制度方面的优化等),增大对监管部门的渎职处罚,增大对食堂提供不安全卫生食品的处罚力度,均可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认真监管的积极性。反之,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2.2.2.1 从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均衡概率q*分析

同理可知,显然F1,F2,F3会对q*的大小产生影响。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各种手段使得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利润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食堂提供劣质食品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提高对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处罚力度,均可提高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积极性。反之,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3、结论

结合现在农村小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和上述的分析,要解决现在农村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要加大对食品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的惩罚力度,努力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并重、疏而不漏,让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2.积极努力降低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经费问题,建立完善农村小学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体系,对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给予更多的重视与经费支持。

3.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应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的监管中来,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要尽量做到有举报,就有查处。

4.应加大对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惩罚力度,建立学生食堂卫生安全黑名单,并即时向公众予以公示。

5.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对学校提供的食品从原材料到上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M] . 上海三联书店.2004: 3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范文第5篇

一、健全监管体制,切实加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

今年,我们把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县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成立大会。全县12个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镇长任主任),300个行政村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任组长),初步健全了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二是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根据我县实际,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承担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三是县政府还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万元专项经费,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县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得到逐步确立和完善。

二、完善“三网”建设,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蔓延的势头,我们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了食品消费安全监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一是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建设进展加快。今年,我们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食品流通企业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目前,已建起了10处乡镇综合日用品超市,发展日用品便民超市118家,计划两年内使全县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今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签订了《20__年度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10月份,我们又制定下发了《20__年度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不断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网多用的办法,利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在原有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聘任了62名乡镇工作区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12名村支部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0月份,又组织人员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共培训580余人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格局。

三、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

我县以深入实施“食品准入工程”为基础,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实现了食品质量监管从“以打为主”到“以防为主”的转变,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一是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率先在全市开通了12315申诉举报网站、食品监管网站,录入了全县所有生产、经营食品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建立了食品监管网络分布图,及时食品监管信息以及查处销假售劣的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及时对销假售假的单位进行曝光。二是实现了12315进村,到今年7月底,在我县30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12315联络站和联络员,实现了12315进村率100%,实现了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的重心的下移。三是不断加强对基层食品经营户的经济户口的管理,在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区域设立食品保障监控点4处,有效的规范了城乡尤其是农村食品经营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