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75-01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如何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来加强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并实现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环境优美且设施完备的最终目的,这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可有效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文化是人们在职业以外,进行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而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社区、村委会、街道级的群众文化工作与活动,对于实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加强群众与政府间的密切联系,还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这是各个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化产品的越来越丰富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获取效益的途径,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与深化,文化已不可能单独脱离而实现发展,而是摒弃传统抽象作用并与经济融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经济魅力,为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任务,通过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新农村农民的各项技能与本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思想认知,让他们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结合农业产业与市场经济来推动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进农村“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新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味与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有感情的人文关怀下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养成勤俭爱国、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引导他们转变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断加强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实现。另外,农民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通过文化活动传递的法制教育与政策教育知识,农民丰富了对富民政策信息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充分提高民主意识,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通过行使自己的民利来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农民的民主意识,有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实现“村容整洁”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民,而农民群众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与参与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重要目的,通过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文化活动来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创造意识,在实践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精神文化建设,而且帮助农民群众更深一步了解与认识卫生常识、疾病传播及预防知识等相关的卫生知识,以及循环利用、科学种田等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培养具有良好卫生意识的新型农民,实现真正的“村容整洁”。

二、如何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而促进新农村健康快速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来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与生活宽裕,并推进乡风文明与管理民主以及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与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此,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建立专门的文化协调组织机构,通过加强领导来强化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起文化活动举办的积极性,综合提高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努力开创与构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格局,通过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宏观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起所有可参与建设的团体、机构或个人,创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新格局。(2)在产业化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并培育新农村群众文化市场,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已有设施、设备与人才,有目的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将文化、科学、经济等通过创新方式结合起来,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综合提高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水平。(3)提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将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区域中心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合理纳入城镇建设总规划范围内,利用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广播、文化中心及图书馆等建立农村文化网络,通过良好的互动关系来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另外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投入,将文化建设的支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科学、合理的的文化活动能积极开展,进而才能起到良好地效果,综合提高新农村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的目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落实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与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还有效强化了村容整洁目的,实现农民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总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文化建设方面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要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岩.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华章,2009(16).

[2]冉江平.发展群众文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J].新重庆,2006(07).

[3]陆敏.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探讨[J].才智,2009(29).

[4]李晓伟.论乡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第2篇

事实上,民众的公共意识是不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公共意识的培育不是市场经济应该和能够承载的职能。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仅仅是民众利益主体意识的觉醒,但利益主体意识并不必然带来互利共赢的公共诚信意识,如果没有能力及时在全社会构建起诚信的社会体系,这样的利益主体意识越膨胀,最后很可能带来的是一个有民众无公民的社会,是一个残酷无序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民众民主诉求意识的不断提升,如果没有科学的政治制度安排,这样的政治诉求越强烈,所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可能反而会更大。

所以,GDP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国民公共意识的提升和社会的成长。三者之间要形成正比的关系,有赖于社会建设中执政党的领导智慧、动员能力和组织艺术,有赖于政府的高度负责和职能更新,有赖于中国社会各种积极力量的相互协同,有赖于公民的积极参与。

而其中一个需要执政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必须担当的重大责任就是,中国社会建设中的公民教育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建设基础的基础,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根基。当然,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近现代中国制度的变革和嬗变所带来的很多纠结和焦虑,从根本上说几乎都缘于中国人公共意识的缺失,缘于中国国民教育特别是公民教育的缺失。这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痛心疾首的教训。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是社会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这是世界上所有走向现代化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当今的社会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体系做支撑。一个经济强大而公民教育落后甚至缺失的国家,一个绝大多数民众公共意识淡漠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

公民教育,不是民生意义上的教育普及,不是仅仅让孩子们有学上,更不是简单的升学率,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学校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接受这样的教育。公民教育体系从教育理念、目的、内容到具体的教育形式,所关注的不仅是在国民教育中让孩子们掌握一般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的公民人格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道德说教,更要紧的是给孩子们开辟可以仰望的星空并教会他们如何对照自己心中的道德律,是让孩子们明白作为公民应该拥有的权利义务,并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担当其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知识、有能力、负责任的成熟政治公民。当中国社会的绝大多数公民个体,经过公民教育的培育和洗礼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公民时,中国的社会建设才有希望得到实质性的进步,并由此获得持久的社会发展动力。

一句话,没有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有合格的成熟的现代公民个体,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建设、治理与创新的美好愿景。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第3篇

一般认为,劳动者(或劳工、职工)权益是就业前、就业中和失业后的权利集合,它又可划分为个体劳动权(包括就业权、获得报酬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技能培训权、社会保险权和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以及集体劳动权(包括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和民主参与权,主要通过工会组织行使权利)。许多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靠廉价的土地资源、相当低的劳动标准和环境标准来吸引资本,这就形成了“趋劣竞争”(race to the bottom)的局面。我国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廉价劳动力不仅是中国产品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也是吸引海外资本的最大因素,这个局面短期内不可能改变。而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天然偏好更不可能改变,所以一些企业相应地就倾向使用更长的劳动时间、更大的劳动强度、更低廉的小时工资、更马虎的生产环境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没有强制性的劳动标准及有力的权益保障,劳动者的状况必然每况愈下。

一段时期以来,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人们较多关注产权(资本)和经营权(管理)的改革,而对如何尊重和保障劳动者权益、如何防范资本内在具有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倾向等问题关注较少,进而导致一些地方的劳动(劳资)关系出现紧张,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当前,许多,多是因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付补偿金过低、企业重组改制人员分流下岗等问题处理不当所致,几乎所有比较激烈的诉求和抗争都是围绕着劳动者权益受损展开的。因此,劳动者维权不仅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也是社会健康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动权方面占有特殊位置,尤其对于非公有制企业,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夏,沃尔玛深圳国投百货有限公司晋江店职工依法成立工会组织。以后各地多家沃尔玛门店组建了工会,这无论对一向拒建丁会的零售商巨头沃尔玛,还是更多采取观望态度的外企私企来说,都产生了不小震动。这一事件在国内引起了许多议论,被认为是工会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重大成果,是工会组织建设的重大突破。2007年春,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在广州的连锁店末执行我国地方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严重侵害非全日制劳工权益的情况曝光,舆论沸沸扬扬。全国总工会要求当地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各地工会积檄协助地方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有关企业用工行为开展检查。2008年冬,重庆、三业、深圳等城市出租车司机因不满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租金过高,以及有关部门打击黑车不力等问题,积怨爆发,先后发生集体罢运事件,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当地主要负责人出面代表政府与出租车司机座谈,比较稳妥地平息了事态。针对出租车企业“空心化”(劳动关系虚化)等问题,全国总工会通知要求推进出租车企业组建工会,从签订劳动合同人手,规范和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建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劳动(劳资)关系是构成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而和偕稳定的劳动关系取决于劳资双方力量的大致平衡。劳动者必须也只有依靠自己的组织――工会才能获得与资方谈判、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力量。可是,我旧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至今没有组建工会,人数高达近2亿的农民工人会情况更不容乐观。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工资。劳动安全无保障等侵权情况屡禁不止。劳动者个体无法与资方进行谈判,就不得不采取上访、静坐示威等方式,乃至酿成。

目前我国工会面临如何适应劳动关系新变化,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艰巨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会逐步突出维权职能。新《工会法》(2001)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2004年全国总工会确立“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2005年全国总工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强调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着力点,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进行维权。工会十五大(2008)通过《中同工会章程(修正案)》把以上内容写入总则,体现了中国工会发展改革的新要求和广大劳动者的殷殷期盼。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劳动者维权的关注。1999年,“体面劳动”(deeent work)又被确定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当前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确定了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四大战略。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了工作场所的民主参与、三方机制和社会对话制度,而集体谈判正是实施这些制度的基础。近年,全国总工会联合世界工联等组织连续举办“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北京)国际论坛,围绕“提高工会组建率的对策与措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工会与消除贫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移(农)民工人权益”、“促进社会对话”、“可持续发展、体而劳动和工会的作用”、“科学发展、体面劳动和职工权益”等议题展开讨论与合作。

在我国,无论何种所有制的企业,工会都应是职工利益的表达者、职工权益的维护者。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离不开各级工会依法履职、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积极作用。

一是必须切实履行基本职责。根据新《工会法》的规定,工会必须把自己的基本职责确立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既要积极参与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还要以劳动关系协调者的身份开展工作,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帮助职工提高维权意识,开展职工法律援助活动,等等。工人有组织地通过工会来表达合理需求,有尊严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并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没有组织的劳动者,不可能响亮地提出利益诉求,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维权。但现行有关法律条款的表述仍然比较笼统,特别是没有针对违反工会法的责任追究。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第4篇

试点座谈会:明确方向,制定规划

在中医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家中医药管局医政司许志仁司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许司长还就推进中医电子病历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希望无锡市中医医院等试点单位发挥积极作用,尽快建立完善结构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电子病历体系,引导和帮助临床提高疗效、质量和效率,切实把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会议明确建立中医电子病历协作工作机制,下设办公室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四个协作分组,由无锡市中医院承担电子病历协作组牵头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与此同时,许志仁司长在自由讨论环节强调:中医电子病历必须突出中医药特色,并且要为提升中医药疗效作出贡献。中医电子病历要成为中医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检验、实施、优化的平台。

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以及无锡市人大副主任曹锡荣,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韩晓枫分别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和无锡市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和亮点。无锡市中医医院王彬夫院长作为试点单位代表就中医电子病历试点工作进展与成效、目前存在问题、建议与做法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也结合中医电子病历实际就各自领域的的信息化建设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培训班:

解读“十二五”规划,交流思想

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唱艺术;公共文化服务;感受;组织者

1前言

合唱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历来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参加合唱活动能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励,激励进取、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同时,合唱艺术以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场的艺术效果,使其参与者和听众在排练、演出和聆听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整体文化素质和音乐艺术修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大面积进行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合唱艺术的熏陶,共建和谐社会,应多创造并组织各种类型的合唱排练、比赛等艺术形式,让更多的市民能亲身感受、“零距离”接触、聆听和欣赏合唱艺术。倾听合唱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对此,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严良矣泄精辟的论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就音乐而言是以合唱来衡量的,合唱艺术的社会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合唱是文明与智慧的标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第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第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第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合唱艺术能感染更多的观众,这是因为合唱艺术本身是团体协作所达到的效果。高水平的合唱,既需要有高水平的合唱队员和高水平的钢琴或乐队伴奏,更需要具有高水平的组织者和德艺双馨的指挥者。而构建和谐社会与合唱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和谐的社会,既需要有高素质的市民,又需要有高素质的政府首脑、机关,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各行各业,只有这方方面面十分协调地高速运作,构成一个和谐的、文明的、高层次的整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社会。因此,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群众合唱艺术的组织者与辅导者,更知自身的责任,有义务为在本地区不断的提高群众性的合唱艺术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这也是群艺馆作为本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之一。

近年来,在新疆昌吉地区,群众性的业余合唱活动呈现出逐年高涨的趋势。它越来越受到更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的高度重视。这种日益高涨的群众性的合唱艺术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陶冶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了文化艺术素质,这对昌吉地区“以德治国”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昌吉地区群众性的业余合唱活动,首先是建立在各部门各行业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协助指导、众多音乐爱好者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在多年的合唱辅导与排练中,在众多的合唱队中,其队员绝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音乐(主要是声乐)学习,识谱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合唱的演唱经验,普遍存在“直、白、浅、横、挤”的发声问题,尤其是在各声部的配合、音色融合统一以及节奏、强弱等表现能力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他们往往热情非常高涨,关心集体,排练出勤率高,虚心学习,互相交流,加之大多数合唱队都聘请了有经验的合唱指挥和声乐老师来辅导,从而使得群众业余合唱水平进步飞快,各单位在近几年的合唱比赛中,几乎都有以无伴奏的形式,进行四声部的曲目参赛,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并在区、州级的合唱比赛中程度不同地取得了好成绩。

2合唱是一门群体艺术形式合唱是一门群体艺术形式,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具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合作精神,“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的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毁掉一切”。合唱是由两个以上声部相互配合,协同进行,有着“纵”“横”的声音关系,和声与旋律有机地组合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从指挥到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是合唱舞台的主角,而合唱队每一个人的那种凝聚力和“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是创造合唱艺术作品的灵魂。合唱中最重要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觉也都是建立在群体共同感觉的心理基础上的。据说西方社会学家把合唱看作是社会的一种稳定结构,它可以连接不同阶层的民众、沟通文化情感、化解社会矛盾、昭示共同信仰等。因此,在组织合唱与辅导中,也应该必须注意到合唱艺术所带来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更加明确自己在辅导合唱的过程中对建设和谐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合唱训练中,首先要分清自己所要辅导的合唱团的群体类别,合唱群体的类型较多,如:大学生合唱团、少年合唱团、老年人合唱团等社会结构比较单一的合唱团,但更多的是一些机关单位和社会自然团体的合唱团,合唱团体,它不是一种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社会地位以及角色的区别,合唱队员相互平等,只要具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就能以相等的地位加入其中,每一个人的工作同样的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毁掉全体成员的共同成果。所以这个群体也就具备了共同的利益与观点,因此,作为组织者就必须要求自己所辅导的合唱群体要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较高的行为一致性,从而达到成员与群体的目标相互一致,发挥出合唱群体的最佳功能。那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合唱群体,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音乐素质等进行不同的训练与选材,以达到其最佳的效果。

3体会和看法

一是在合唱排练前,要重视对合唱曲目的选择和确定。选具有思想健康、有新意、有艺术感染力,适合所要辅导的合唱群体演唱的合唱歌曲,是发挥、展示合唱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前提,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活动的合唱比赛中,选材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歌曲选对了,能调动和激发合唱队员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合唱队的艺术实力,并且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反之,没有根据自己所要辅导的合唱群体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任意选材,就会遇到不少的困难,造成合唱队员情绪消极,从而就不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二是排练者要满怀激情地去调动合唱队员的艺术想象力。在排练中,首先要认真分析歌曲的主题意境、时代背景、情感基调、处理手法、演唱技法。尽快缩短与队员的情感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排练气氛,使合唱队员在排练的示范中理解自己说要唱的歌曲意境,激发起演唱的希望和热情,尽快地进入其“音乐角色”。

三是要重视指挥在合唱中的作用,以指挥为中心完成合唱的艺术创造。指挥要以情激声。当指挥的双手由双肩稳稳地推向合唱队员时,作为指挥自己首先要进入歌唱状态,深呼吸到支点,手心对着合唱队员轻轻地歌唱,调动合唱队进入积极兴奋的状态。借助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把情感意念倾注在指挥者的双手和表情上,通过细微的手势变化,呈现音乐的情态,刻画音乐意境,使合唱队员的声音统一在特定的情绪里,以达到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创造出合唱整体的完美与统一。

四是要重视乐队的配合。乐队伴奏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合唱水平的发挥。在群众合唱中,除无伴奏合唱外,都应该有好的伴奏。无论是钢琴、手风琴还是乐队现场伴奏,都必须与合唱队形成一个相互和谐的整体,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群众合唱可塑性强,艺术潜力大,尤其是成年人,理解力、感受力非常丰富,容易与指挥产生共鸣,在音乐层次、声音力度、音量强弱等方面辅导者处理得当,就一定会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以上不难看出,一个好的合唱整体,必须要有一个认真、负责、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辅导者与组织者,才能够达到其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