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卫生危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落实党和国家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保护从业人员健康权益,实现全县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治理范围与内容
(一)治理范围
此次专项行动的范围为工矿商贸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是矿山开采、石英砂加工、石材加工、冶炼、箱包加工、玩具制造、皮革加工、制鞋、家具制造、五金电镀、电子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生产企业,特别是产生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
(二)治理内容
此次专项行动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2.职业健康(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
3.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4.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教育;
6.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
8.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和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9.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10.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情况;
11.淘汰落后技术,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情况;
12.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配备与从业人员的管理;
13.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情况;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三、组织机制
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安监局、县人劳社保局、县总工会、县卫生局等任成员,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各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县卫生局:负责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卫生)监督检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县安监局:协同做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安全监督检查,协助调查处理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县人劳社保局: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总工会:负责群众性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
金磐开发区、新城区、工业园区以及各镇乡人民政府:配合做好辖区内工矿商贸领域的生产经营有产生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的排查和治理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12月底前)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专项行动组织机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措施和要求,认真进行部署。县安监局、卫生局、人劳社保局、总工会于12月上旬组织召开协调会,对专项行动做进一步部署。
(二)自查自改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
各部门和各镇乡组织、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认真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问题要立即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一律停业整改。要落实整改责任人,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和要求,落实整改资金,限期整改到位。
专项行动工作小组会同各镇乡人民政府、金磐开发区、新城区、工业园区组织治理对象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教育。卫生、安监、人劳社保、总工会等单位要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书,落实企业在职业病危害防治中的责任主体地位。
(三)检查复查阶段(2010年4-8月)
各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复查,对其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并对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同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依法停产整顿或者提请政府予以关闭。尤其是对非法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和异地转移违法生产企业以及擅自恢复生产的有毒有害加工企业,要认真履行职责,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依法予以取缔和关闭。
(四)检查总结阶段(2010年9-10月)
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督查和总结。对督查中发现的组织领导不力、专项行动走过场的予以批评;对工作不认真,因治理不到位而发生群发性职业危害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对此次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并予通报。各单位专项行动总结于2010年9月10日前报县卫生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职业危害防治事关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把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建立和落实职业危害治理责任制,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职业危害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积极组织开展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明确治理责任,制定治理措施,落实治理资金,确保治理效果。
(二)突出重点,依法治理。在全面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要结合我县实际,突出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依法进行治理。要把治理工作与促进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和各镇乡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强专项行动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建立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和信息沟通制度。要加强专项行动工作机构之间的联系,加强部门沟通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地区联动的综合治理局面。
【摘要】为了解某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健康,调查某企业概况、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在岗接害工人职业性健康体检情况,现场监测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 该企业有较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消声除尘装备,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工作帽及防尘口罩,无配备耳塞;粉尘浓度监测合格率为63.6%(7/11);噪声强度监测合格率为72.7%(8/11)。接害工人体检率为98.85%(430/435),未检出职业病;体检正常率为91.2%(392/430);心电图异常、X线片异常及白细胞降低人数分别占参检人数的7.0%(30/430)、1.4%(6/430)及0.5%(2/430)。提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严重,缺乏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工人的职业性健康体检不规范。
【关键词】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建设也随着快速发展起来,建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泥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其带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也日益严重。为深入了解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笔者于2011年4月对某水泥生产企业的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与评价,并结合该企业2010年度接害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兰州市某水泥厂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1],对该企业基本概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已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进行了调查。接害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查。
2 结果
2.1 企业基本概况 该水泥生产企业始建于1941年,2006年该企业重组改制,年生产水泥量150万吨。有生产工人435人,每人每日工作8小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石渣尘、硅石尘、煤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等,其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
2.2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计划,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证。有较为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3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该企业配备了消声除尘装备,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工作帽及防尘口罩,无配备耳塞。但存在个别工人工作期间不按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的现象。
2.4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2.4.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原料磨、球磨机等工作场所共采集粉尘样品11个,测定粉尘浓度在4.0--12.0 mg/m3,其中,7个点合格,合格率为63.6%。超标点4个,包括2号窑和3号窑的原料磨各1个点及包装车间2个点。
2.4.2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在原料磨、球磨机等工作场所 共设置噪声监测点11个,噪声强度在80.0~125.0 dB(A),其中,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72.7%。超标点3个,包括水泥磨车间的球磨机1个点、2号窑和3号窑车间的原料磨各1个点。
2.5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该企业对430名接害工人在本企业医院(取得职业性健康检查资质)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为98.85%(430/435),未检出职业病。430人中,392人各项检查项目均正常,正常率为91.2%(392/430)。
38人体检结果异常,其中,心电图异常30人,X片显示肺纹理增粗6人,血常规异常(均为白细胞降低)2人,分别占参检人数的7.0%(30/430)、1.4%(6/430)、0.5%(2/430)。
3 讨论
粉尘是水泥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有关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屡见不鲜[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接害工人X线片异常率(1.4%)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与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较好,职业病防护措施到位,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63.6%)高于其它企业有关。但仍存在个别工人不坚持佩戴防尘口罩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要继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接害工人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监测和接害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从各个环节保障劳动者健康。
噪声是水泥行业存在的另一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叶炳杰、江世强等人提出水泥生产线噪声危害比粉尘危害大[3]。职业噪声对人体最直接、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属特异性危害。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听力损害,还能引起神经行为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变化、心电图异常、心脏负荷改变等。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接害工人心电图异常率(7.0%)高于其它异常项目。提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因接害工人工作场所较密闭,另一方面,企业未配备耳塞,不利于工人防止噪声危害。此外,调查还发现,体检项目中无听力检查,提示,企业管理人员对噪声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要加强企业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定期进行噪声强度监测,进一步改善劳动者工作环节;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定,进一步完善体检项目,增加电测听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参考文献
[1] 金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83-184,232-233,488-489.
[2] 刘银镖. 某水泥厂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6-2507.
[3] 叶炳杰,李津,李希彬,等.现代大型水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3)::34-35.
[4] 刘玉君,覃静. 玻璃厂高温和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1):28-29.
某炼钢厂小扁坯生产线已建成投产,该生产线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为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我们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级调查。
1内容与方法
1.1 监测内容及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对小扁坯生产线8个岗位进行分级,内容包括粉尘、噪声、高温及毒物。具体岗位及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表1 小扁坯生产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略)
采样连续测定3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高温除外)。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3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1.2分级方法 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超标倍数。依据上述指标将粉尘作业岗位分为0、Ⅰ、Ⅱ、Ⅲ、Ⅳ五个级别[1]。测定等效连续A声级(Lw)、接噪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时间(Ls),依据I=(Lw-Ls)/6计算I值,以指数范围分级,将噪声作业岗位分为0、Ⅰ、Ⅱ、Ⅲ,Ⅳ五个级别[2]。确定毒物危害程度级别、记录有毒作业时间、计算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依据上述指标分别计算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有毒作业时间权数(L)、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按D×L×B确定有毒作业分级指数(C),以有毒作业分级指数C为依据,将有毒作业岗位分为0、Ⅰ、Ⅱ、Ⅲ、Ⅳ五个级别[3]。调查接触高温时间,计算WBGT指数(℃),将高温作业岗位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4]。
2结果
对小扁坯生产线6个粉尘作业岗位的粉尘测定结果(mg/m3)分别为:喂丝机 7.04、大包平台7.66、中包平台6.28、副跨吊车4.43、中包准备区2.02、ZW-250搅拌机1.31,各岗位的粉尘浓度均未超标,分级结果均为0级。
对小扁坯生产线6个噪声作业岗位进行了分级,结果见表2。表2 噪声作业岗位分级结果(略)
本小扁坯生产线6个噪声作业岗位分级结果均为0级。
对小扁坯生产线6个高温作业岗位进行了分级,结果见表3。表3 高温作业岗位分级结果(略)由分级结果可见,6个作业岗位WBGT指数值均未超过25℃。但因本次测试季节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生产线无供暖设施,考虑到拉矫区、大包平台、中包平台黑球温度较高,如在夏季测试,预测应属于高温作业岗位,具体分级结果目前无法确定。
本次共对小扁坯生产线3个岗位2种毒物进行分级,结果见表4表4 有毒作业岗位分级结果(略该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2种有毒物质均为Ⅱ级,且3个有毒作业岗位2种毒物的浓度均为超标,分级结果均为0级。
3 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
小扁坯生产线浇注平台操作岗位和拉矫切割区设置完善的防治热辐射的设施;连铸二冷室设有蒸汽排出装置,将其产生的大量蒸汽排出厂外;主厂房的屋盖设纵向和横向间断式采光及通风天窗;连铸机操作室、电器室、计算机房均设置空调系统(4台CFD-21W型冷暖风机);工人值班室、液压站、低压配电室等作业场所设有采暖、吊扇、壁式轴流换气扇,以实现防热防冻;浇注平台、中间包维修区、结晶器维修区等处设有移动式轴流风机(2×2000/1700m3/h)’可实现局部通风降温;水泵房仪表操作室设有隔音设施;小扁坯采用的动力设备(如风机、水泵)等均为节能低噪声设备,均采用减振降噪接头(如二冷室的排气风机等);设有完善的平台、低平设备吹扫、洒水点;作业人员均配备有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隔热服、防护面罩等。
4 建议
该生产线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本次职业危害分级表明其总体作业环境较好。但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1)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及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转。(2)在炎热季节,为高温作业岗位的工人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不得高于15℃。(3)一氧化碳、氟及氟化物属于高毒物品,按照国务院第352号令《实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要求,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进行定期监测。
参考文献
[1] 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分级标准[S]
[2] 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规范[S]
[3] 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标准[S].
关键词:钢桶;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钢桶主要用于化学品、油、涂料、食品油等工业及生产必需品的储存,根据市场分析,200L钢桶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某公司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优势,决定在现有的厂房内扩建一条200L钢桶生产线。
1 现场调查
1.1 工艺及危害调查
通过对200L钢桶生产线进行现场调查,生产线主要工艺可分为桶身成型、天地板成型、卷边与成品3部分。
(1)桶身成型:利用剪板机按照固定尺寸对钢板进行剪切,通过卷圆机将钢板进行卷圆,通过电阻焊焊接机对桶身进行焊接成桶型,并对焊缝进行压延,使焊缝平整,并对桶身两端进行扳边加工。
(2)天地板成型:采用冲床在钢板上进行冲压,使天地板成型,对天地板进行预卷边,同时在天板上进行大小法兰冲压,形成桶口和螺纹。
(3)卷边与成品:采用脱脂液、磷化液对桶身和天地板表面分别进行磷化处理,表面处理完后通过烘箱进行烘干,烘干后通过自动喷涂设备对桶内进行喷涂并干燥,通过卷边机将桶身和天地板进行卷边组装,再通过涂装设备对桶身外表面进行喷涂、烘干,并进行密闭性检查。
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例举如下:
(1)桶身成型工段操作工人接触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
(2)天地板成型工段操作工人接触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
(3)卷边与成品分为表面处理、喷涂、卷边3个工序完成,其中:
1)表面处理工序操作工人接触磷酸、氢氧化钠、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喷涂工序操作工人接触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正丁醇、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3)卷边工序操作工人接触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
1.2 工程防护设施调查
通过对现场防护设施的调查,已设置的防护设施如下:
1.2.1 防毒设施
(1)整个生产过程采用流水线作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现场工人以连续巡检的作业方式为主,直接接触频率低。
(2)表面处理采用密封式喷淋处理设施,在密封仓内通过喷头喷洒表面处理液,达到表面处理的效果。
(3)调漆房内设置侧吸式排风口,与车间外离心风机连接,将调漆时产生的废气排出车间;喷涂区域设置密闭式自动涂装房,通过机械臂对桶身进行喷涂,涂装房内设置局部排风设施,形成负压,防止有毒有害气体逸散。
1.2.2 防噪声设施
(1)噪声较高设备集中布置,采用隔声罩对噪声较大的冲床进行隔离。
(2)调漆间隔离布置,采用低噪声的输送泵,降低噪声源强度。
(3)因该项目为金属加工类行业,金属碰撞的产生噪声,且难以避免;生产线上通过压缩空气提供动力,形成空气动力性噪声,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整个车间整体噪声高。
1.2.3 防高温设施
采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工人巡检为主,远离烘箱等热源,烘箱、烘房等产热设备外布置隔热材料,并设有通风装置,将产生的热气排出车间。
1.3 个体防护调查
所有工人进入车间佩戴3M 1110噪声防护耳塞,喷涂工序工人另佩戴3M 6200+6001CN防毒半面具、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2 现场检测
针对各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连续3天的现场检测。采用HS5618A积分声级计对噪声进行现场检测,采用PC-A个体空气采样仪针对化学物质进行空气采样。共计采集噪声样品数30个,化学物质样品数75个。
3 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所有检测点化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GBZ 2.1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本次共检测工作场所10个岗位(含30个检测点),结果均发现其中9个岗位噪声不符合GBZ 2.2国家职业接触限值[4]的要求。
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一线工人体检率为90%,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患者。
4 综合评价
现场检测结果发现车间内噪声超标岗位较多,但根据工人体检结果可知,已采取的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等基本有效,已设置的防毒、防噪声、防高温工程设施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采取的个人防护用品基本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和《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的要求。
5 讨论
该项目行业分类为金属制品业中的金属包装容器制造,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2],确定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建设项目。
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工程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检查等基本符合标准的要求。同时应维持车间的管理,让工人坚持正确佩戴耳塞,加强职业健康检查,体检应全员覆盖,同时积极开展岗前和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
参考文献:
[1]黄德寅.检查表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运用 [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03):237-238.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S].2012(31).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控制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97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该公司为电动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浙环发〔2011〕47号《关于印发浙江省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验收规程和浙江省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验收标准的通知》要求,企业对现有公司厂区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产能为年产600万只电动车用蓄电池(含极板)。本次技改的主要对象为厂区内所有的生产车间和相关辅助生产设施,其中生产车间包括浇铸车间、机涂车间、包装车间、化成车间、1#组装车间,辅助生产设施包括配电房、氧气房、乙炔房、车间南面生产辅助用房、办公楼、食堂、污水站、固废仓库等。
2 工艺流程及检测分析
2.1 生产工艺流程
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先浇铸正负极板,再将铅膏分别分别涂覆在正负极板上,后经固化、化成,之后进行分片、磨片生产极板成品。将做好的极板成品进行包片、焊接成极板组,然后封盖干燥,再加酸充放电,最后包装成品入库。
经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尘、铅烟、硫酸、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乙烯、乙二胺、煤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011年7月15日-17日,本机构对上述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现场采样和检测。分别对工作场所噪声、工频电场、WBGT指数、粉尘、铅尘、铅烟、硫酸及三氧化硫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乙烯、乙二胺等有害因素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使用仪器、检测条件、检测点设置和检测频次均按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有化学有害因素、粉尘、高温、工频电场的检测结果均合格,6个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超标,其余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均合格。
由此次检查结果可知,本次评价对本项目作业场所的化学有害因素铅尘、铅烟、硫酸、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乙烯、乙二胺,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标准的要求。其中配酸制水间配酸、机涂车间合膏、涂板线进出口的硫酸及三氧化硫的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1#组装车间二层装配车间注胶和干燥出口的乙酸丁酯、苯乙烯和乙二胺的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
2.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本项目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情况,设置了一系列通风防尘、防毒设施,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见下表。由检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设置的防护设施基本是有效的。对于噪声超标的作业岗位,应加以整改。
表1工程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2.4个人防护用品
本项目用人单位为生产车间工人配置护目镜、安全防护鞋、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毒半面具、防毒全面具、防噪声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每个车间设置了防护用品存放柜,用于存放以上各类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噪声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均能满足本项目的使用需求。
2.5应急救援
2.5.1应急救援设施
本项目的应急救援措施主要是针对使用硫酸的车间和场所,可能发生硫酸泄漏,造成硫酸及三氧化硫吸入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化学性眼及皮肤灼伤采取了应急性补救性措施。建设单位分别在使用和储存硫酸、硼酸、氢氧化钠等刺激性、腐蚀性化学品的车间和工作场所设置了应急喷淋洗眼器,服务半径内在15m以内;在配酸间和化成车间分别设有应急物品存放柜,应急柜内放置防酸服、防毒全面具、空气呼吸器等应急防护用品。在配酸间和废酸储存间设置了轴流风机用于事故通风。
2.5.2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
本项目针对硫酸泄漏事故制定了相关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演练。
2.6职业卫生管理
本项目用人单位成立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部门和生产车间的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厂的职业卫生的领导工作。
公司设安全职防办为公司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机构,承担职业卫生管理职能,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本项目用人单位已制订和颁布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台帐,并按浙江省卫生厅下发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帐》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以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组织设施。
2.7职业健康监护
2011年3月11日-25日和2011年4月23日-5月30日,分批组织了642名工人到有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195名工人为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447名工人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尿铅。技改复工后的在岗人员为490人,均已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2011年3月11日-25日和4月23日-5月30日的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职业禁忌症10人,尿铅高于正常值的42人。这52名工人该用人单位未予录用。
在岗期间体检结果显示,疑似职业病3人,需要复查对象69人。这些员工企业在组织进行一个疗程排铅治疗后,已分两批进行了复查,复查结果有15人尿铅高于正常值。用人单位对这15名员工进行排铅治疗,并批准其在家中休养。
3结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