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物流现状

应急物流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物流现状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1篇

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物流发展现状

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1、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

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2003年3月该署随同其他22个联邦机构一起并入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该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救灾规划还有相应的治安组织体系,该体系平时配合警方承担各种治安任务,在重大灾害发生时转变成紧急救灾体系遂行救灾任务。

在国内救灾方面,FEMA设有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当灾害发生时,物流管理单位便会迅速转邦紧急反应状态,根据灾害需求接受和发放各类救灾物资。美国法律规定应急行动的指挥权属于当地政府,仅在地方政府提出援助请求时,上级政府才调用相应资源予以增援,并不接替当地政府对这些资源的处置和指挥权限;当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州一级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州一级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由联邦政府提供支持。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绝大部分联邦救援经费来自联邦应急管理署负责管理的“总统灾害救助基金”。

在国际救灾方面,美国设有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fice of US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OFDA),负责处理各种紧急事务。目前,OFDA在世界范围内设有7个应急仓库,这些仓库紧靠机场、海港,存储基本的救灾物资,诸如毯子、塑料薄膜、水箱、帐篷、手套、钢盔、防尘面具、尸体袋等等,一旦某个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OFDA就会从距离最近的仓库调拨救援物资送至灾区。

2、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众所周知,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设计防灾、救灾计划,以及开展防灾、救灾演习上,日本政府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日本的防救灾体系分为三级管理,包括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各级政府防灾管理部门职责任务明确,人员机构健全,工作内容完善,工作程序明确。每级组织都会定期举行防灾汇报,并制订防救灾计划,包括防灾基础计划、防灾业务计划、地域防灾计划等。日本非常重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在每年的国民“防灾日”都要举行由日本首相和各有关大臣参加的防灾演习,通过全民的防灾演练,一方面提高国民的防灾意识,另一方面检验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机构的通信联络和救灾、救护、消防等各部门间的运转协调能力,并对各类人员进行实战训练。可以说,日本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救灾体系。

在救灾的物流管理上,日本的主要做法有: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因海运和空运受震灾影响小,所以多利用这些资源);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明确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项;预先规划避难所。平时可作他用,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灾民避难所。并作为救援物资发放点;对救灾物资进行分阶段管理,将救灾物资的配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行政单位负责,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存放和运输;配送中心24小时作业;要求军队协助进行交通管制,维护紧急物品的运输。第二阶段由物流公司负责(根据政府要求采取较主动的方式进行配送),选择车站等4个配送中心,重点关注提升配送效率;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辆次;选择2个地点作为储存性仓库。第三阶段仍由物流公司负责(但根据灾区需求采取较为被动的方式,即依据订单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减少到2个;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2辆次。事实上。日本的救灾物资管理,已经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此外,根据救灾物资性质分送不同的仓库,对社会捐赠灾区的必需物资,经过交叉转运站(Cross-docking)分类后直送灾民点,对社会捐赠的非必需物资或超过灾区需要的物资,则送到储存仓库,留待日后使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日本非常重视应急物资储备,基本形成了从国家到家庭各个层面的储备体系。

3、德国民间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于救灾物流,德国是建立民防专业队伍较早的国家,全国约有6万人专门从事民防工作外,还有约150万消防救护和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这支庞大的民防队伍均接受过一定专业技术训练,并按地区组成抢救队、消防队、维修队、卫生队、空中救护队。德国技术援助网络等专业机构可以为救灾物资的运送和供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帮助,并在救灾物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德国还有一家非赢利性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即德国健康促进会,长期支持健康计划并对紧急需求做出立即反应,在救灾物流管理中也发挥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据了解,该组织每年通过水路、公路、航空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配送300多万公斤的供给品,并利用计算机捐赠管理系统,保持产品的高效率移动。一旦需求被确定。供给品通常在30~60天内就会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避免了医药物品的库存。同时,一旦有灾难通知,德国健康促进会就会立即启用网络通信资源,收集灾难的性质、范围等信息,并迅速组织救灾物品配送到指定救助地点。

国外应急物流发展的特点

尽管各国应急物流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1、建立协调有效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各国都依据法律建立立体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物流理体系,从上到下的常设专职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严格而高效的政府信息系统及明确的政府职能和部门合作,超前的灾害研究和事故预防机制,普遍的灾害意识培养和全社会的应急培训,充足的应急准备和可靠的信息网络保障。

2、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案

由政府统一负责指挥自然灾害预防、救治的所有工作,包括制定防灾计划、定期开展防灾救灾演习、开展应急物流演练等,预案还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事先规划陆、海、空运输替代路线,如在地震灾害中,会伴随发生道路阻断、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常规道路交通将难以发挥机动灵活、“门到门”的优势,这时需要选择空运或海运等适宜的替代运输方案,实现救灾物资的及时运送。此外,还将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非政府部门纳入到防灾救灾体系中,配合政府工作,齐心协力顺利完成应急物流的全过程。

3、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

各国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灾情,对各类救灾物资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依此建立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的应急救援物资库,这些应急救援物资库平时储放应急物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迅速从应急救援物资库提取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害发生后,社会采购或捐赠的救灾物资需要汇集至应急救援物资库,在应急救援物资库分类拣选后统一配送至灾区。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早期诊断

1 肿瘤的诊断

恶性肿瘤仍是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肿瘤的标准诊断仍然依赖物理检查(如X-射线、超声、核磁共振、CT等)或者组织活检。物理检查敏感性低,对浸润性癌和小的或弥散性癌不敏感。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检测具有方便、快捷、低侵害等优点,在肿瘤筛选、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TM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且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监测复发以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1]。

2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M)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够明确的区分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针对某一种肿瘤,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进行定位;与病情严重程度、肿瘤大小或分期有关;能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肿瘤的复发;能预测肿瘤的预后[2]。

从1846年Bence-Jones发现本周蛋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以来,肿瘤标志物(TM)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63年Abelev发现甲胎蛋白(AFP),1965年Gold和Freeman发现癌胚抗原(CEA)以后,TM测定才在临床广泛应用。可用各种癌细胞和与癌有关的可溶性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一些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

肿瘤标志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癌胚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及相应自身抗体、激素、受体、酶及同工酶、血清或组织蛋白、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等其他生物分子。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为肿瘤相关抗原(Tumour-associated antigens,TAAs)及肿瘤相关抗体(Tumour-associated antibodies,TAbs)。

3 肿瘤相关抗原及自身抗体

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s)和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肿瘤特异抗原仅存在与肿瘤细胞中,不存在于其他任何细胞中;而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某些肿瘤细胞中,也存在于一些正常细胞中。然而,这种分类方式并不完美,因为没有确凿这证据证明人体自然发生的肿瘤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许多抗原最初被认为是肿瘤细胞特有的,但最终被发现在一些正常细胞中也有表达。

肿瘤起始会产生突变或异常表达的蛋白,可以作为抗原激起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这一发现,使得利用血清学方法,早期诊断肿瘤成为一种可能。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来自突变的氨基酸序列所暴露出的非自身抗原表位,也与选择性剪切、在成年人体内表达胚胎性蛋白、凋亡或坏死过程的失调、不正常的细胞定位(如白被分泌)等有关。翻译后修饰,如蛋白水解裂解、磷酸化、糖基化,也对TAAs的免疫原性起作用。

我们最初对自身抗体的认识来自于对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机制的研究。除了极个别情况,自身抗体并不是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原,而是系统性自身免疫发展进程的指征。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对细胞内蛋白反应(统称抗细胞核自身抗体,Antinuclear auto antibodies)并非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独有的特征,它还存在于其他涉及免疫系统的疾病中。肿瘤相关抗原及其相应的自身抗体可被用作肿瘤诊断与预后的生物标记。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5-3,和CA-125等)是由大量肿瘤细胞释放的可溶蛋白不同,肿瘤相关抗原与抗体可以在临床诊断数月甚至数年之前被检测到。

4 肿瘤相关抗原的研究技术

大部分自身抗体的特异性并不理想,所以选择适当的方法寻找TAA是很关键的。目前,应用于探测新TAA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重组表达cDNA克隆的血清学分析技术(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ly expressed cDNA clone,SEREX),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Serological Proteomics Analysis,SERPA)等。

蛋白质微阵列技术(Protein microarrays)成为高通量的研究蛋白质或肽段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目前也被应用于发现肿瘤抗原和分析肿瘤抗原的特性。

5 肿瘤相关抗原及其自身抗体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TAAs自身抗体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如低频性、及在大部分肿瘤中的异质性。单独某一种肿瘤相关抗原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种不足被利用一组TAAs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的方法弥补。

6 总结

由于目前主要只能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不能单凭TM超过参考范围而进行诊断;也不提倡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人们迫切得需要发现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较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血清肿瘤相关抗原及自身抗体测定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仅需几微升的血清,而且可以在更早的是时期发现肿瘤的存在,具有巨大的潜力开发为肿瘤常规诊断方法。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从事TAA筛选的研究小组,已经阐明了多组潜在标记组合,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相信不远的将来,肿瘤相关抗原与自身抗体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在肿瘤的常规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问题;改善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村物流和流通供应链

1.农村物流

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我国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还较为缓慢。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看到,我国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中还有不小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加大对信息化和物流产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农村物流也属于物流的一种,也有运输、库存、包装、流通、加工等过程。但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其物流也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点。

2.农村流通供应链

(1)农产品供应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产品。在管理活动中,季节性、分散性、易腐性等农产品的特殊情况都需要特别考虑。(2)生产资料供应链。在生产资料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从事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生产设备。在管理活动中,生产资料的固定性和分散性都是需要考虑的。(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在日用消费品供应链中,其传输对象为农民生活中所必须的日常用品。在管理活动中,产品的分散性和消费价格低,以及如何提高运输效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与特点

1.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现状

(1)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一是农村的农产品供应以对外或对城市输出为主,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农产品输送的下一节点基本都是销售地的批发市场。在农村,很少能够建立起专业的合作社制度,因此其产品的供应者大多是分散的农户。从其供应链的情况看,农民之间由于缺乏规模化的效应,因此在农产品的输出中谈判能力较弱,不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二是由于网络信息化在农村普及程度不高,电子商务在其中开展较为困难,农民也无法通过网络来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无法通过网络去了解外界对其产品的反馈信息。在其分散性的销售模式中,销售过程的监管不甚严密、标准不够统一,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时也不够放心。三是农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不长,由于物流模式上的制约,其产品浪费、变质、损耗的情况也大量存在。(2)生产资料供应链现状。生产资料供应以农民购买为主,生产资料一般以农民通过商或专卖店购买而来。从其供应链的角度看,农民购买产品的数量较少并不够规模,在价格谈判上一直处于不利位置。(3)日用消费品供应链现状。从其供应链的角度说,由于农村消费者较为分散,因此日常消费品在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经历的中间环节较多。农民对品牌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农村一直也是“山寨”商品的主要市场,因此加强监管以保障农民的消费利益十分重要。

2.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特点

(1)市场环境的特点。由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分散性较大,在流通的过程中,流通设施的数量和产品的运输、储存成本也大大增加。分散性的特征也导致很多能够在城市中存在的流通模式无法在农村实行,分散性也是制约农村流通的重要原因。在产品生产中,农村往往以单个农户或单个村庄为单位,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使其在利益上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农产品一直处于低端市场序列,其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而且农产品属于初级产品,不具备增值特性,其在产品利润的分配中,农民的利润份额相对较少。(2)流通对象的特点。农村产品流通对象一般为农资产品和农民的日常消费品,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农产品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产品在某个季节产产量巨大。产品产出的季节,流通供应链的压力较大,非产出季节时,流通供应链几乎没有产品流动。农产品一般都为自然生长的产物,因此其产量一般都较为固定,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对其产量进行自由控制。农产品在一般生产周期较大,产品在自然条件下保存时间却较短,因此在流通中对其运输的效率和储存方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布局不合理

在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中,由于缺乏对农村特点的认真研究,流通供应链节点规划不合理,很多地方都存在某地节点重复而另一地节点明显缺失的状况。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流通网点的规划没能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以快递为例,对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只能送达县城内部区域,城镇和农村基本都不在配送范围之内。唯一能实现乡镇配送的邮政经济快递,其配送速度却极为缓慢。

2.缺乏规模化效应

由于农村居住上和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分散性,在其产品的组织中,很难形成一个能够统一指挥和行动的规模化单元。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分散性增加了流通的环节,提高了流动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更不利产品的保存和销售。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民由于在受教育水平和网络上的限制,无法实现各类信息的及时分享,不能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减少流通环节和实现规模效应。

3.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

我国中西部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商业区域,商品的交换都来自粗放管理的乡镇集市,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商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农村中的物流仓储设施数量极少,产品的集中存储和运输难度都较大。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产品的集中存储,以减少流通成本。

4.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农村市场管理法规。在农村市场,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行为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多不法商贩瞄准农村市场,将其作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市场。这种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5.融资难度大

在目前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消费能力不足。在流通产业的领域就表现为流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其发展后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对农村流通产业进行投资,农村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改善

1.加快信息化建设

(1)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的方便快捷,可实现农村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避免中间环节的介入对其产生的干扰。(2)构建农村内部信息互联网络。农村的产业发展具有分散性,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整体,在价格谈判和规模生产上都不具备优势。利用网络互联,农村可通过集中生产、集中储存、集中运输,提高议价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供应链的管理中,供应链本身的服务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够实现产品的最大化收益。但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单个企业都无力承担,因此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家应统筹规划,运用资源优势,实现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3.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在流通环节中,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健全,造成农村在流通过程中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流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在流通监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孟志兴,王广斌.我国农产品物流渠道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2(4):30-33.

[2]王静.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12(2):132-136.

[3]上官绪明.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68-70.

[4]王静.我国农产品产销困境下建立物流链支撑体系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2012(1):71-75.

[5]康贤刚.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构与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87-90.

[6]张晓林,罗永泰.农产品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两头诉苦、中间喊冤”现象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5-10.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检测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29-03

Abstrac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crop quality and regulate growth.In recent years,many food safety problems were caused by the abus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fruit trees and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residue were discussed.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detection technology we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application;detection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指能调控植物开花、休眠、生长、萌发等过程的一些化学合成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2类:一类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内源性植物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植物调节剂,被称为外源性植物激素,属于农药的范畴[1]。其主要功能有调整株型、提高抗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调控发育进程、控制植物性别分化、加快根茎膨大等[2]。

植物激素主要分为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不同阶段,对植株施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植物生长的人为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浓度以及组织对激素敏感性的变化控制了植物整个发育的进程,对植物生长发育任何一个环节的调节都不是单一激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激素在同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3]。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变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据统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农产品产量增加5%~30%。目前国内外已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实现超产的重要措施。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亟需推广和应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果上的应用

2.1 苹果

秦景逸等[5]采用FA、ABT1、GGR和NAA 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苗木栽前进行浸根处理,发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新生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在富士苹果盛花末期及幼果期喷施GA3、6-BA,发现有明显地促进果型高桩、提高果型指数的作用,同时改善了果品的外观质量[6]。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时应用生长调节剂黄腐酸能显著提高苹果树体内相关防御酶系的活性,提高了苹果树的免疫力,增强抗病性[7]。

2.2 梨

库尔勒香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PBO(增效醚,包含细胞分裂素BA与生长素衍生物ORE)、PP333(15%多效唑)和复硝酚钠,可显著提高产量,降低果皮厚度、果实硬度、果实总酸含量,还可以提高果实脱萼率、红晕果率、果实还原糖含量和VC含量[8]。盛花期喷施PBO 2 000倍液,在提高玉露香梨脱萼率的同时,又不影响果实品质和贮藏性[9]。盛花期应用GA3结合2,4-二氯苯氧乙酸与萘乙酸,也可显著增加果实大小,且不造成萼端变形[10]。初花期施用PBO、萘乙酸(NAA)能提高库尔勒香梨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施用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激动素(KT)会使果实单果重降低,硬度增加。花期喷施多效唑(PP333)会降低果实的硬度、单果重、可溶性糖、可滴定酸[11]。

2.3 草莓

采用多效唑、赤霉素、乙烯利喷施香华2号草莓同时结合遮荫处理,可显著提高花期,而仅赤霉素处理可能导致畸果率增加[12]。使用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和处理浓度,还可提高草莓组培苗瓶外生根率,提高试管苗的成活率[13]。

2.4 葡萄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方面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无核化。通过外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等可以促进子房膨大,形成无籽葡萄[14-15]。石晓昀等[16]研究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对葡萄硬枝扦插生根及生长的影响,发现3种生长调节剂对红地球品种的促进效果优于藤稔品种。牛锐敏等[17]研究发现赤霉素在促进夏黑品种果实膨大的同时,对可溶性固形物及着色没有明显影响;而噻苯隆处理会降低夏黑和丽红宝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不利于果实着色。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合使用,也是提高葡萄品质的重要手段。

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与检测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果中的残留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或使用不当是引发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已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达100多种,其中应用广泛有40种左右,但和其他农药一样,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长期食用植物调节剂催熟的反季节蔬菜可能会导致人体代谢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姜 楠等[18] 对吉林省9个地区的75 份市售水果样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市售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检出率较高,由于水果中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较多,相关标准限量缺乏给监管造成了较大的难度。王 岚等[19]对比了CAC、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与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现行的限量标准,结果表明,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批准使用的种类与数量脱节,而标准规定种类和限量又与国外农产品进口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占整个试验分析过程的70%以上,其处理过程的好坏对结果影响至关重要。前处理步骤主要可以概括为2个部分,一是待测组分的富集,将待测组分从复杂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并富集以满足痕量分析所需的检测浓度。二是样品的净化,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可以降低或消除样品基质的干扰,减少样品对仪器的损害。仲伶俐等[20]采用乙腈对6种水果中的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噻苯隆、氯吡脲和烯效唑进行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样品用HPLC 紫外检测器变波长检测,可满足最新限量标准要求。黄何何等[21] 采用QuEChERS法进行预处理,选用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无水硫酸镁和十八烷基硅烷(C18)粉末净化,同时测定水果中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方法定量准确,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Mao X等[22]首次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测定梨中3-吲哚乙酸、3-吲哚丙酸、2-萘氧乙酸、2,4-D、α-萘乙酸酸和1-萘乙酸甲酯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张 旭等[23]将样品滤液过GDX 501固相萃取小柱,用水-甲醇(80+20)混合溶液淋洗,甲醇洗脱后,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检验。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

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仪器分析方法成为测定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主流技术。目前,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仪器主要有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

3.3.1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灵敏度和选择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但是对样品纯度的要求较高,若达不到检测所需的纯度,可能会因多种化合物保留时间相同或相近而得不到很好的测定结果。随着检测仪器的发展,目前多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同时检测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3.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结合了液相色谱仪有效分离热不稳定性组分及高沸点化合物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能力,能有效地分析复杂的有机混合物。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多、化学差异性大、残留量低,因而在同时分析测定多种生长调节剂残留时颇具优势[24]。蔡轶平[1]通过优化衍生条件、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选用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内标,建立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同位素编码衍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的检测方法,测定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将该方法应用测定果蔬中的植物激素含量,结果令人满意。李海艳等[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UPLC-MS/MS)测定葡萄干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氯吡脲、灭草松、玉米赤霉烯酮、2,4-D),在5~100 μ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38)。

3.3.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是物质组分微量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最早此法是用来分离用一般化学方法很难分离的植物叶绿素、叶黄素等,分离出来的物质均带色,所以命名为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具有分离性能好、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的常用手段。许庆琴等[26]采用气相色谱结合FID检测器测定了水果中萘乙酸残留量,该方法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3.6%,用于苹果、相梧、桃、疲萝以及黄瓜等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Lee等[27]采用气相色谱配备氮磷检测器测定柑橘中 6-苄氨基腺嘌呤残留,线性范围好,灵敏度高;徐宜宏等[28]选用乙腈为提取溶剂,PSA粉末和石墨化炭黑粉末结合的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品,对苹果中莠去津、甲萘威、三唑酮、西玛津、戊唑醇、烯效唑、多效唑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 种农药在0.01~5.00 mg/L之间具有良好线性(r≥0.999),该方法无需衍生,适用于植物源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检测。

3.3.4 酶联免疫法吸附法。酶联免疫法吸附法又称为酶标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快速筛查方法。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其优点是简单、快速、灵敏及价廉,能在野外和实验室内进行大批量的筛选试验,其缺点是不能同时分析多个组分,对于结果类似的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王海波等[29]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Jiang Xia-oxue 等[30]采用ELISA 测定了葡萄、梨、番茄等样品中烯唑醇的残留,样品中添加烯唑醇标准品,其加标回收率在70%~120%不等。Williams 等[31]用ELISA 试剂盒对市售柑橘样品2,4-D残留进行测定,结果有4个柑橘样品2,4-D 的含量均大于0.2 mg/kg,并用GC-MS对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ELISA 试剂盒结果一致。

4 展望

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的痕量信号分子,参与和调节植物各个阶段生长发育是实现农业增产和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保证。然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或不当使用,使得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产品中残留较为严重,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氐捉饩鲋参锷长调节机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源头,在选择生长调节剂时,应选择安全、经济、残留少、污染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在保证达到调节生长或品质浓度时,以最低的使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二是重检测,加大对流通领域的水果、蔬菜的抽检,不合格产品一经发现立刻下架并予以处罚。做到这2点需要加速对高效、经济、残留少、污染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进行研究和快速检测技术推广,从而达到少残留、快检验的目的,以保障公民食品的安全。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治疗AMI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能够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nfractrelated artery IRA),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然而在部分成功实施PCI的AMI患者中,虽然已达到心外膜冠状动脉再灌注,但没有达到心肌有效再灌注,即无复流。据资料显示每年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约为5%~25%,这部分患者梗死后早期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左室重构、心力衰竭,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福建省宁德市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6例STEMI患者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NR)的发生情况,分析急诊PCI术后发生N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宁德市医院心内科因STEMI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共计126名,男88人,女38人,平均(635±110)岁)。入选标准:AMI诊断明确、发病时间﹤6 h;或虽超过6 h但﹤12 h且仍有胸痛。AMI诊断标准:具体相见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内科学》。

12 PCI操作及无复流治疗方法 ①患者术前均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300~600 mg、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术中相应普通肝素8000~10000单位。②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TIMI血流分级、心肌显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s MBG)和TIMI血栓分级的判定及PCI术均由经验丰富的介入资质医师完成。③无复流患者均予以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400 μg以排除冠脉痉挛;血栓抽吸导管对IRA进行反复2~3次由近及远的抽吸;如无禁忌均予以相应冠脉内注射腺苷20~40 μg,替罗非班(欣维宁)20 μg/kg冠脉内应用后,继以015 μg/(kg·min)静脉泵入24~36 h。④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3 ml q12 h 5~7 d。术后口服氯吡格雷150 mg qd 7天后改75 mg q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0 mg qd,常规予以尼可地尔 5 mg tid,阿托伐他汀钙 40 mg qd 1个月后改 20 mg qd,ACEI及B受体阻滞剂个体化应用。

13 PCI术中NR的判断标准 即在冠脉病变处理后无明显夹层、血栓形成、痉挛或严重残余狭窄,根据TIMI血流分级及MBG分级标准判定NR患者TIMI血流分级0~2级、MBG分级0~1级。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以P值

2 结果

在126名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16名出现无复流,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6/126=127%。16例无复流患者术中予以抽吸导管及腺苷、替罗非班药物冠脉内应用,治疗后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 3级者12例,TIMI 2级者3例,TIMI 1级者1例。16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63%。根据表1可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表1)而症状至PCI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

由表2可知: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表2),而造影所见梗死相关动脉血栓负荷程度、病变血管长度及干预前TIMI血流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

3 讨论

无复流现象是STEMI患者PCI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这部分患者预后差,有较高的病死率。无复流的发生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无复流的发生机制涉及多方面,包括:远端栓塞、缺血损伤、再灌注损害、冠状动脉微循环的易感性。据作者的研究AMI患者急诊PCI无复流的发生率达127%,与资料显示每年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5%~25%基本相符。并且从作者的资料分析可见症状至PCI时间、冠脉病变长度、血栓负荷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在本研究中可知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中年龄、性别、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梗死相关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与无复流相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再灌注时间。理论研究认为,缺血时间越长可导致内皮的突起和膜结构的融合,从而充斥毛细血管造成管腔的狭窄闭塞。长时间的缺血,可使管腔内血栓负荷加重,导致远端微血管床水肿、中性粒细胞阻塞、心肌细胞水肿和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发生改变,且延迟再灌注致使冠脉内血栓更老化及更为机化,球囊扩张时血栓成为碎片、不易溶解,增加远端血管栓塞的危险,影响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灌注,增加了无复流的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无复流组较对照组患者罪犯血管病变长且血栓负荷重。Kirma等研究382例行直接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发生率是243%。无复流组重度血栓负荷比例高,无复流和重度血栓负荷之间有较强相关性。在AMI早期血栓中仅富含血小板,随病程的延长,血细胞不断被网罗,阻塞远端血管,使无复流的发生率升高。长病变的血管中富含更多的血栓,血栓负荷更重,并且这些血栓成分可破坏血管的自身调节,促使更多的缩血管物质的释放,增加无复流的发生率。Kirma等研究直接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TIMI血流1级以下者较TIMI血流2级者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高11倍。在本研究结果也同样得出术前TIMI血流

在PCI治疗过程中,针对无复流患者,如何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心肌细胞水平的再灌注,从而改变其预后。在本研究中介入治疗过程作者使用了血栓抽吸、腺苷、替罗非班的冠脉内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针对普通抽吸导管策略荟萃分析 2 (9项随机试验2417例患者,STEMI

参 考 文 献

[1] Costantini CO, Stone GW, Mehran R, et al. Frequency, correlat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after prim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with and without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2004,44(2):3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