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贵阳市;建设节水型社会;重要性
一、贵阳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贵阳市位于贵州中部,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总面积8034km2,总人口370多万;贵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7mm,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45.15亿m3(含地下水转换为地表水13.6亿m3),可利用水量为15.2亿m3,水资源利用率为33.6%,人均年占有量为1287 m3,远小于国际缺水警戒线1760 m3,属于缺水城市。贵阳市是贵州省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也面临作水质型缺水的问题;全市共有98条河流,有三分之一的河流已被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的占五分之一,其污染程度已到了人、地无法“饮用”的地步,生活污水占50%以上,而处理率不到10%,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由于最近几年,贵阳市的降雨量减少,绝大部分水库只能在汛限水位以下蓄水,在枯水期有的水库蓄水甚至到了死水位,水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运行。在工农业和城镇生活取、供水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快速增长,贵阳市水资源短缺日益严峻,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要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水型社会有利于贵阳市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构建和谐贵阳。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预测,我国2010年供水设施单位投资约8元/m3,污水处理约为10元/m3,而节水仅需3元/m3,相对于调水和治污,节水不仅成本低,而且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贵阳市是工程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相对严重的城市,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技术的滞后,水质型缺水也在困扰着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预测,贵阳市城区(不包括三县一市)2010年需水量达173万吨 / 日,缺水60万吨 / 日,2020年需水量将达222万吨 / 日,缺水93万吨 / 日;要解决好贵阳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及对策
1、建立“节水中求发展”的现代工农业和第三产业
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不容忽视的重点,要建立“节水中求发展”的现代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并明确其发展方向,强化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用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工艺技术改造和节水器具的使用,提高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循环用水,减小万元GDP耗水量。在工业方面,减少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降低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在农业方面,杜绝“大锅水”造成的水资源大量浪费,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减少高耗水作物,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在一些山丘比较多的乡镇,可以通过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通过人工集流汇集雨水,存放在小水窖中,作为第二水源。在第三产业方面,可以大力推行循环用水;例如:在洗车服务业,完全可以采取循环用水技术;据估算,洗干净一辆车,如果不使用任何节水设施设备,大约需要用水750升,如果使用高压水枪,大约需要用水250升,如果使用循环设备则只需要用水125升,使用循环水洗车与不使用任何节水设备洗车两者相差了6倍。
2、加强水政执法综合伍队建设
依法治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由之路,要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治水管水向全面依法管理转变,充分发挥水政监察执法队伍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的作用,针对现在贵阳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水政执法综合伍队非常必要,建立这支队伍的意义和作用有:①可以监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可以应对在执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克服在过去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人员少而给执法工作带来的影响;②可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维护水事活动秩序,提高水政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③有利于执法人员集中统一,执法力量和强度大,克服了执法大队多,人员分散,执法力量和强度不大的现象。其成员主要由各区、市、县相关部门以及各水库管理单位具有执法经验的执法人员组成。
3、加大水利法规的宣传力度,建设良好的节水文化
从立法的角度看,我国已经有了《水法》关于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原则性规定以及一些配套的法规与标准,但是,我们在水利法规宣传方面还有很多欠账;宣传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以实际行动,紧密联系我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水利法规的宣传;要跟上现代水利发展的步伐,要让人人都参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徒法不能自行,要将纸面上的法律变为人们的实际行动,使节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成为政府管理的基本理念,成为企业的生产目标。我们不能只是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才对水利法规进行宣传,我们要把水利法规的宣传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要狠抓不懈,要让天天都是“世界水日”,周周都是“中国水周”。
建设良好的节水文化,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建设良好的节水文化就非常必要和重要了,要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提倡节水型的文明消费,积极推进节水文化在我市的形成。例如:可以借助电视广播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宣传;可以在社区宣传栏上、户外宣传牌上、公交车上等张贴宣传画进行宣传;可以在一些社区建立用水协会,在一些部门和行业,建立部门或行业用水协会;可以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进行节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等。
4、加快“中水”利用专项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中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利用“中水”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可以开源节流,实现污水和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②、可以为城镇供水开辟第二水源,降低“上水”(自来水)的消耗量,③、可以解决“下水”(污水)对水源的污染,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的不足,④、可以作为地下水回灌用水,补充超采严重的地下水。例如:在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喷泉等都可以大量使用中水,以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益,减轻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工会;建筑;重要性;发展措施
引言: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工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建设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加强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教育和团结广大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企业工会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工会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中通过工资收入得到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没有职业、种族、教育程度上的分别,均有参与到工会组织中的权利,任何组织都不能进行阻挠。但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很多其中始终存在着工会组织建设落后、工会职权弱化等问题,使工会发展陷入到困境之中。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工会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工会组织建设严重弱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积极体制中主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发展的目标,一些不能创造利润的单位则会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工会组织建设被无视。与此同时,近年来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很多企业都在面临停产,企业工会建设之中存在很多困难。例如:企业改制之后将工会组织合并,还有一些私营企业严重忽视工会组织,甚至根本没有工会组织,为了达到精简结构的目的,很多企业单位将工会组织合并或者撤销,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工会的职能发生了弱化。
2.管理中存在严重缺陷
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工会的管理模式以主、跳块结合为主,在工会属地化管理中,很多地方都取得了相应成绩,但是始终存在着众多问题,例如:有上级组织要求一些企业建立起工会,但是众多企业都是一番推诿,他们多数不愿意建立起企业工会,还有一些企业工会建立之后就算万事大吉,几乎不运行工会组织,导致企业工会形同虚设。
二、企业工会建设发展措施
1.工会组织要大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当好“黏合剂”
工会应当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起到“黏合剂”的作用。针对企业中职工队伍的思想实际,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树立共同的理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培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共谋企业发展。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工会作为企业最大最活跃的群众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网络,广泛的群众基础,独特的活动方式,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首先,组织职工开展高雅、文明、参与面广、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职工情操,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将组织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台球赛、春季职工长跑等体育活动,充分展示职工的活力与激情;组织职工郊游活动,展示职工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要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创建“优秀职工之家”、“模范职工之家”的活动,建立职工评议建家工作制度,增强工会凝聚力,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3.大力提高职工职业道德素质
大力弘扬企业精神,不断激发职工树立忠于企业、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团队作风,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开拓创新、务实求精的科学态度,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积极作用。要坚持以服务生产、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主线,在职工中加强企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宣传贯彻,使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管理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人才理念等在职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提高工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在进行工会建设时,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才能,从而达到管理目标,提升企业工会的服务质量,赢得更多职工的信任。提高工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管理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从而减少管理问题,让职工能够通过工会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工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为工会输入更加新鲜的血液,在工会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工作中能够加强工会的党建工作,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为职工群众提供良好服务,满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本着对企业、对员工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站在广大员工的立场上来为他们解决问题,维护他们的权益,让他们感受到工会给予他们的关爱。
5.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无论国有企业如何改制,都要深入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确保在改制中工会组织不断层、工会工作不断线,坚持不能随意撤并工会组织或将工会工作机构合并归属到其他部门。
6.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工会组织应该紧扣企业发展的主题,紧跟时代步伐,在求新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首先,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面对企业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掌握和运用好法律武器,用法律知识去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其次,在工会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工会工作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更好地把握工作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把当前企业工会的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再次,工会组织要立足大局,依法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三、结语
总之,企业工会工作是一项与职工紧密相连的工作,肩负着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重任。只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切实做到尊重职工、关心职工,帮助职工发展、关爱职工身心健康、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才能在构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的进程中,更好的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健杰.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发挥企业工会作用――访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杨洪林[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5:55-63.
[2]张蕾.论工会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4,08:20.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226-02
一、前言
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在现代社会对大学生高要求、高标准的压力下,高校大学生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而高等院校也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模式的改革[1]。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等院校应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顺利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二、社会实践的内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与理论教学相适应、以实践方式来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2]。具体是指高校大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在一定理论指导和依据下,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在与社会人士切身交往的同时,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快地了解本专业工作内容和企业标准,并认识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实践中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各种能力,最终顺利进入社会工作的角色中。
大学生社会实践既可包括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学实习、军事训练,也可包括假期参加的各种兼职,本文所探究的社会实践仅指在校大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现场,了解国情、锻炼自己的各种实践活动,这也是狭隘意义上的社会实践。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特点及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执行者是大学生本人,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可加强学习自主性,活动内容丰富,方式灵活,通过亲自动手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3]。
1.提高学习自主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通常安排在大学课程结束后,有的学生开始找工作,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计划,自行选择实践的内容,并自行与社会企业联系,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就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独立意识,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计划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加强学习自主性,这正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
2.内容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高校院校提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教育中十分必要。恩格斯曾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由于社会中每个人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有人学得快,一点就通;有人则需要慢慢思考才能掌握。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有着潜力或特长,因此现代化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用单一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不能满足复杂化社会的需求。社会实践可使每个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内容,进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每个学生的实践目的更加明确,主动性更强,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鲜明个性。
3.使学生广泛地与社会接触。大学生走向社会必须要学会与人打交道,社会实践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当学生准备进行社会实践时,首先需要自己去联系实践单位,通过与陌生人面对面交流,与社会近距离地接触,切身体会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获得在学校课堂中无法取得的宝贵资源,在具体的环境中更好地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大学生实践是由学生本身选择,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工作岗位,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在自己感兴趣或有意向的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践,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状况,还能够更好地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提取精华,融会贯通,通过大量的实践知识,便可以提高操作技能能力,毕业后就可以更快地融入工作中。
四、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学校提倡,学生自主完成的一项开放式教育形式,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实践工作,做好一定的监督、指导工作。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学校相关部门应做好动员工作,提出实践要求和目的,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社会实践的兴趣。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执行者,大学生更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为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以及明确社会实践的目标[4]。
1.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向留在实践单位,这就需要大学生学会抓住一切外在机遇,通过自身努力,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虚心向前辈学习,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主动把握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机遇。
2.对于社会实践期间的福利或补贴,希望大学生正确对待,认真权衡能力培养与赚钱之间的关系。赚钱固然重要,但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新人而言,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应届毕业生,想要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实力雄厚,才会稳立于企业获得高新职位[5]。
3.大学生社会实践通常是要在企业磨练,这就需要他们了解企业与学校生活的区别,在企业实践期间,不能像在学校那样散漫,必须严格遵守所在单位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以正式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当然,作为一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酌情考虑。但是,不论是在实习单位,还是在社会集体生活中,都要学会尊重前辈,并与同事能够和睦相处。
五、总结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阶段,将大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提早熟悉工作环境、了解社会,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和个性完善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12).
[2]潘玫杏,初世红,沈一桥.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3]马奇柯.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J].湖北社会科学,2003,(4).
[4]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正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针对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 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力不断恢复和再生产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维持社会平衡稳定发展的基础。这个问题不是劳动者个人所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个别企业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由国家出面,主要由社会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来解决。随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现在进入城市的人口需要谋生,需要衣食住行,这就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加以妥善解决。这一切表明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本身产生的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也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 建立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主要就是通过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而实现的。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细胞组织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与市场竞争主体,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及时地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和策略,这就必然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动和调整;同时由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作用,这一切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和部分劳动者失业。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缓解因破产和失业给部分劳动者造成的收入和福利的损失,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3 建立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一般的安全或保护系统,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没有社会基本制度属性的,它可以存在与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又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总是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劳动者之间互济互助合作关系的表现。它通过对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通过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和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4 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 终身教育体系 构建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11-01
1 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知识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终身教育已经从简单的概念落实为实实在在的教育体系,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从目前来看,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中,知识经济成为了发展的重要特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知识的作用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全民知识水平成为了重要课题。由此提出的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深深契合了这种发展实际。所以,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对知识经济的发挥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1.2 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提高了全社会的人员素质
通过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全社会都对知识经济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社会的人员素质都得到了切实提高。从这一角度来看,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全社会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
1.3 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随着社会总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程度在不断加深,在这种现实的需求下,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要对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有全新的认识,要从社会总体发展规律的教育去重新看待,并积极推动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取得成果。
2 高校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高校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智力保证,也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开展方式。在目前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了开展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的地位会日益凸显。从目前来看,高校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场所
高校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除了培养正规高等人才之外,还肩负着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场所的职责,高校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正在社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高校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处于提供场所和资源的角色,其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2.2 高校是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校拥有重要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在全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高校成为了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元素。随着我国高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高校对社会终身教育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所以,高校成为了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
2.3 高校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培养了众多高等人才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日趋完善,所培养出的高等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教育职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正是有了高校培养出的众多高等人才,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得到维系和提高,社会终身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所以,高校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3 高校在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考虑到高校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对终身教育体系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我们要对高校在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并积极发挥高校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保证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成功。从目前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来看,高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校促进了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
由于高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构建社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高校丰富并完善了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形式,其次,高校提高了社会终身教育的整体质量,再次,高校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3.2 高校推动了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推动了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使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保证整体性和完整性,保证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取得积极的构建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对高校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有足够的了解,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3.3 高校为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智力保证
高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进行社会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与高校结合之后不但可以共享其资源,还可以利用高校这一有利平台不断提高社会终身教育质量,保证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性。所以,从作用上来看,高校为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提供了智力保证。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高校在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想取得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最佳效果,就要对高校加以正确利用,不但要发挥高校的促进作用,还要将高校作为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所以,我们必须要对高校在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发挥其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福臣.论发挥普通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7-28.
[2] 高体健.论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2(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