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教案

思想政治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案

思想政治教案范文第1篇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一)学生性格特点鲜明、文化基础薄弱、理想信念有待坚定

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性格特点十分鲜明。他们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以自我为中心。文化基础薄弱,生源参差不齐。有的来自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有的来自职业高中,还有的来自中专毕业生,总体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一部分人学习能力偏低,学习困难,知识面较为狭窄、单一。受各种因素的不良影响,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身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公德意识,功利性强,精神动力不足。很多学生认为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就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不学无所谓。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目光短浅、心灰意冷、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虚度光阴、心理空虚、理想丧失、信念动摇。

(二)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如何,关键在教师。目前,在教学中仍然是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加之部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有限,教学手段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缺乏创新性、互动性和吸引力,不能及时答疑解惑造成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三)实践教学薄弱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从实践环节去寻找出路,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实践教学操作难度大、投入经费多,而有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又较少,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薄弱的局面。即使开展实践教学也只是注重调查,忽视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缺乏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二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案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培养和渗透高职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的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高职高专学生学情的现实制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强调理论、轻视实践,强调灌输、轻视研讨着重接受、忽视发现,重视教师、忽视学生的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不强。从总体上看,课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不强,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仍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因此,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增强学生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探讨和研究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在商业、管理和医学领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基于此,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贴近大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够进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易于被大学生接受。

(二)案例教学法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正是对当代认知心理学这些基本观点的一种应用。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案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才会乐意学习、自主学习,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三)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组织设计、呈现介绍、分析点评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妥善的协调,及时的归纳总结。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对教学案例有透彻的理解、精辟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促使教师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应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结合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意义,教师应该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同时也存在着案理分离、讨论实效性不高,设置问题不够合理等现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选择、充分利用。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精心选择编写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第一,教师要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要深刻领会“主体性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晓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要密切关注时事动态,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知识,把握时事的发展趋势,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第三,教师要具备熟练的教学本领。它表现在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理论水平等方面。案例教学法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必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第四,教师要精心选择、编写典型案例。案例教学中潜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教学团队、教学网络和音像等,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精心组织。

(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或学生口述有关事实,既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又不够直观生动,难以将案例描述清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能够使案例教学具有趣味性,内容不单调、空洞,使理论课教学由简单片面走向丰富全面,由被动机械走向主动选择,由呆板抽象走向形象直观,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本节教学相关内容信息的主动性、参与性。

(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它不仅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尤其是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课前案例的收集、组织、编写、采用到课堂教师的展现、学生的阅读、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在这样一个信息海量、信息对等的社会,教师掌握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也是有限的。要想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教学案例,需要学生的动态支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体中和生活的亲历中提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社会热点案例素材。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走向社会的热情,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熟悉相关背景和知识,认真阅读、独立分析、做好课堂发言的准备。课堂中,可以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共识中得到启发。通过引经据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交流和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还是一个有待完善的过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学生的创新性。同时,教师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真正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职学生愿意上、喜欢上、听得懂、听进去,真学、真用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思想政治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学; 审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3-03

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1]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深刻认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或形成了一些不良倾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与实践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学科源流

案例教学有着特定的学科渊源。①案例一词大约已有100年的历史,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将普通法视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渊源,把案例作为归纳法律原则的原始材料。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他认为,改变忙于个案跟踪学习的现状,引导受教育者摆脱从案件到案件的经验式思维,法学教学应通过研读具体案例、推广个别决策来归纳与总结法学的理论逻辑,通过对法律规则的一般化理解进一步把握美国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实质。1910年,美国所有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

继法学院之后,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一些工商管理行业人员走进课堂展示管理问题,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最初,案例教学在法学与商业教学的应用上进展较为缓慢。1919年,受过正规案例方法训练的德汉姆担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他认为,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在管理情境中有被加以运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德汉姆的努力推动下,案例教学在哈佛商业教育中不仅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建立了具有规模的案例教学管理系统。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从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逐步运用到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传入我国,成为各门学科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一股案例开发的热潮。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传授教育对象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并由此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于通过案例资源的开发应用,设定、模拟、重现、复制现存的生活场景,引导、激励、帮助学生介入案例场景并积极参与讨论或研究,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并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组织的情境性。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们编制案例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应能够比较客观而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和大量的细节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教学,依托案例探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达成获得新知、自觉学习的美好愿景。

教学目标的内隐性。在案例教学中,教育者不能简单而直接地向教育对象说明教学目标,而应在营造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塑造教育对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转化。案例教学既包括以教育者、教育对象互动为特征的外显学习,更包括大量的以不知不觉接受为特征的内隐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充当了教育主客体理解教育环境和分析教学内容的触媒,案例在经过教育者精心选择、设计并呈现之后,案例教学将可能由有意识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无目的的、自然发生的教学事件。教育者能否有效主导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分析案例,通过案例研讨不断丰富对知识与学习本身的理解,成为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的行动指向。

教学效果的生成性。由于案例是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引申的范例,面对同一个案例,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预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学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本质上,案例教学不只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有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单向讲授不同,案例教学不在于刻意寻求唯一不变的答案,而在于以案例为教学载体创生一种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持续发展。案例教学体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其要旨在于通过启发式、亲验式学习分享案例分析的信息和结果,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与学的矛盾生成转化中实现思想认识的同化与顺应、跃迁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现状

在学科的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05方案”实施以来,各地高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效。[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编写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建设网络案例平台以及开发多媒体教学案例取得了丰硕成果。案例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成为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培养了一支擅长案例教学的教学团队,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操作模式、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积累了案例媒介的多样化、案例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案例资源开发的课程化等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成果和经验奠定了基础。

然而,综观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有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存在着被简化为事例论证,泛化为生活碎片,固化为教育程式,异化为灌输教育的突出问题。

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由于在案例教学中缺乏方法论意识,一些教师将案例教学机械地理解为举例说明,案例教学被简化为事实和材料的堆砌。作为案例教学被简化的表征,许多无丰厚思想理论内蕴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为教学案例。由于案例不具备现实性、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失去了学科个性,不能发挥主导课堂生活和引领课程文化的作用,案例教学甚或变身故事沙龙、小品欣赏,游离了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视域。

在案例教学的简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固化出一套刻板的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维应变力,不能充分考虑和处理思想理论与案例的合宜性与复杂性,使得案例教学成为万能的例证教学。长期的程式化案例教学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不仅带来了教育者的审美疲劳,使他们无从获得课程生活与专业成长的情感体验,也因其忽视了案例教学的深度开发而产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劳。在传统的思维惯性支配下,一些教师仍然将受教育者当作知识接受的“容器”,只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常常将结论作为教条和约定,用灌输和辩驳取代沟通和对话。或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忽视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或随意拔高与任意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将牵强附会当作理论注释,使案例蜕变为艳丽而浅薄的课堂花絮。

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深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教育程式,只有通过创建流动的课程生活,引导受教育者体验和感悟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深层意蕴,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智慧,促进受教育者关于课程知识的内化。案例的精心选取、多维应用、立体呈现及其过程评价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价反馈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

努力把握案例折射理论逻辑并反映思想理论内涵的总体性。“案例”不是“事例”,而是具有一定情节和理论逻辑的事实与知识,包含着具有真实性、问题性、目的性、典型性、陈述性等诸多要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表达、阐释、追问,分析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些案例应当是“能够说明、证明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观点以及制度、方针、政策科学性和理性,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认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内涵和理论逻辑,它可能是反映社会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的“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也可能是反映社会矛盾尖锐化和对抗程度及其病根和问题所在的“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还可能是预示着社会矛盾发展趋势的“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并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5]

充分实现案例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思想教育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是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包含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因此,一个案例要成为有效的教学触媒,必须能够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将读者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熟悉环境中”[6]。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案例在充分利用中活化为丰富的教育生活并物化出崭新的思想观念,教育者必须培养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方面的教育智慧,精心构筑以教学案例为基本元素的课堂生活。尤其是,在案例的表达上,不能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在案例的呈现上,要采用精品课件、教学故事、大众传媒、网络媒介等多样化的载体,使案例真正成为“教学心灵的故乡”。

深度开发案例创造教育生命的生产性。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和认知失衡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课程体验,案例教学不仅要激活概念与理论,还要在交流研讨中增添新的理论内涵,使最初的理论得以深化、延伸。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知结构发生改造和重组,并各自从案例方法的运用中获益。[7]案例的深度开发反映了案例教学的生产性特征,为了创建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教育者在案例教学中将面临着理论争鸣、思想交锋、社会矫正等复杂的教育冲突。随着案例教学的发生发展,教育者必然要总结和反思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情况。这些反思和总结促进了现存案例的分蘖再生,形成了以既有案例教学为支持的新的教学案例。一个作为“教学问题源泉”的案例经历着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教学案例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深度开发中转化为“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8]。同样,正是这些被深度开发的案例,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意识,丰富着受教育者发现学习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系。

注 释

①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可以溯源到古代的教育实践。如,祖嘉合认为,“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车胤萤囊”;邹文认为,庄子是案例教学的鼻祖(参见:祖嘉合.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2(11);邹文.简析庄子的案例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9).)。而从学科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视角进行溯源,教育学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原点,现代法律和工商管理无疑是案例教学的学科渊源。

参考文献

[1] 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 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52.

[3] 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4] 姚洪越.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4-66,73.

[5] 侯惠勤.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10):3-5.

思想政治教案范文第3篇

1 充分发掘档案这一社会资源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具有原始记录属性和信息属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属社会资源。内容既有人物,也有事物;形式既体现为物质,也表现为精神。著名学者钱学森认为,档案是一种信息,其地位和作用比能源、材料更重要,这在直接依赖于信息产生、扩散和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档案除了具有机关工作的有效工具、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等一般功能之外,还有其他文献所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

一是凭证作用。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这一点不同于其他文献。档案之所以具有凭证作用,是由档案形成的特点和档案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档案是自然形成的,这种形成的自然性,决定了档案记录历史情况的客观性,档案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从档案自身的物质形态上看,它保留了当事人的历史真迹,如亲笔手稿、印信等。有些文件还保留了当事人的声音、形象,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档案是确凿的真凭实据。

二是参考作用。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这是因为档案不仅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而且也反映了实践活动的广度,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察往知来,视兹故帙”,对档案的参考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

三是教化作用。档案的功效,大体上可分为社会和经济两个层面。其社会功效,除了档案利用过程中的资证作用和本身所具有的参考作用,更多的就是教化作用。档案记录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可以世代流传,资治通鉴。人们翻阅档案,必有所获。具体生动、真实、深刻、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档案史料,使人既获得感性的体悟,也获得理性的认知。通过编研,深层次地开发档案的教育资源,准确地反映历史与国情,从中看到国家、集体甚至一个单位发展的过程,展望集体、个人与中华民族荣辱息息相关的历史。利用档案资料著书立说或举办展览,通过本单位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起到教化作用。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促使着档案的社会服务日趋完善,在其不断完善的同时,对档案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随之不断显现。

2 切实做好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

档案的开发,体现在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研发。重在通过采集、加工、存贮和输出,把档案承载的文化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提供给利用者,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具有隐蔽性特点,其价值呈潜在状态。档案潜在价值的挖掘,需要通过有效的开发。

其一,建立专题源库。档案的文化内质,很多情况下须借助档案文献编纂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因此,要充分依托网络优势,构建基于馆藏档案的教育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的档案信息库。对馆藏档案贮存的信息按“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加工、提炼、升华、浓缩,将原来零散的档案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开发出档案中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整理出名人、专家、教授传记、廉政建设典型、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事迹、艰苦创业的好典型等,编辑成有较高价值并且有教育意义的专题史料。

其二,开设陈列展室。每个地方或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相应地产生大量的文字或实物材料,而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特定地理环境由特定的人物形成的,真实详尽地记载了其兴衰变迁轨迹,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由于所反映的在当地或该单位曾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档案价值非一般可比,故而有必要落实固定场所通过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来加以固化。来自档案的专题展览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前者内容、选材、板块应较为宏大丰富,形式和展地应相对固定;后者可定期或不定期,内容、选材、板块及展地可结合节庆等灵活举办,形式多样,规模不拘。档案素材专题展以原始、客观、真实见长,体现出与受众的贴近度。通过情景氛围的创设,实现思想的熏陶和教育的潜移默化。

其三,完善民间档案。伴随天灾人祸,大量官府档案流散民间。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戏剧等更是日渐式微,濒临失传。一些带有家族和个人印记,又能反映时代、文化变迁的族谱、日记等对研究中国历史变迁有着重要价值的档案也长期得不到有效收集、整理。这些本应归档而散落于民间的档案和民间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补充,对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不可或缺,应予以重视并切实拿出举措。可采取政府出资,或政府与民间组织、个人共同出资创建民间档案馆(室)加以收藏和管理。但是,不管以何种方式,政府对民间档案管理都应监督指导,同时,法规上对其所有权及服务收费标准须作出明确的规定。

其四,重视私人收藏。随着民间档案价值的挖掘,开始有更多的人注重民间档案的收藏。如,有人收集火花、邮票、像章、某个时代某一专门生产工具等。这些专题收藏是国家档案馆无法做到的。也正是这些人的“收藏”,弥补了官方档案的不足,为大众了解一个时代、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历史作了重要补充。所以,应立法鼓励民间收藏,允许其在合理的范围内收取适当的服务费用,同时,要对民间收藏整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3 正确发挥好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档案用于教育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自从1955年第一次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以“档案教育”作为议题以来,导致了普通公民对档案产生极大兴趣。近十年来,西欧经常去档案馆的普通公民增长了63%,而在我国近年来这一数字也不断增加,显示出档案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档案教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一切载体,运用一切教化资源,对国民进行传统优秀思想的教育,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侧重于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格的养成。

其一,要通过档案了解个人情况。充分利用原有档案材料,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个人档案是其本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关系、交往情况的全面记录和综合反映,伴其变动,终其一生。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体现个人信息的凭证材料,并透过它们全面了解其过去的情况和经历,尤其注重其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二,要学会借助档案维权。在信息共享社会,人们在参与社会民主化管理中,应有档案意识,并善于借助档案维护自身的权益以及实现个人权益的救济。我们合法权益的维护,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既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又能为纠纷双方所接受。因此,要在维权过程中注意发挥档案作用,及时查阅档案资料,查找可靠凭证,根据档案记载和有关规定办理,以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其三,要学会巧用档案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于说教,要面向社会实践。要借助于身边的名人在大家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适时地举办史料翔实、表现方式生动的个人纪念展览。通过其照片、讲话录音、活动录像、手稿、书刊、资料、实物等珍贵史料原件进行形象的榜样教育,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境育情”的教育方式,同样可适用于对民间馆藏、私人收藏的参观学习。学得活、学得实,就定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案范文第4篇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运用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道德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教师必须适时适度地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把握住“用活教材内容与活用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教材的需要为立足点,又要以学生的需要为落脚点,做到尊重教材而不仅是“教教材”。

案例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加强师生与生生的互动,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二、如何选取案例

(1)时代性。选择案例需要教师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背景,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因此,选择的案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社会疑点、统计数据等。一方面,学生对新近发生的事情会有较高的关注度,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情境中来;另一方面,具有时代性的案例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

(2)思想性。案例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的主旋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选用案例时不能以猎奇为标准,不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唯一标准。教师无论是对正面案例的分析与赞扬,还是对负面案例的反思与批判,体现学科特点的“思想导向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选择的案例是个别的,却能够通过个别反映某类人或事的共性,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蕴含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把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虽然不具有现实性,但却是经典案例,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进一步挖掘,让经典案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讲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时,教材选用了的案例。教材对的分析,更多的是强调为什么先攻打锦州,以突出教材中所要阐述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教师通过三大战役和决战形势图、影像资料让学生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设问:我军为何首攻锦州?攻打锦州时为何要阻击、监控、围困其余敌军?攻克锦州后主力为何回师沈阳?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将对这一案例的分析贯穿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始终,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相对完整的案例理解这一理论。

(4)贴近学生。案例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案例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进而能够主动地分析、研究蕴含在案例中的理论观点,对所学习的理论内容具有认同感。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有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案例选择与使用的能力。案例的选择需要教师日常教学案例的积累和对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前提下,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才能够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案例的使用则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深入挖掘蕴含在案例中的丰富内容,让案例与教学内容很好地融为一体。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使其能够充分地发表见解。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真正地活跃起来;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不偏离主题。

参考文献:

[1]曹旭东.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5,(8).

思想政治教案范文第5篇

专题讲授中的案例教学

在专题讲授中,案例案例教学的作用是通过依靠“形象——受教育者兴趣和情感——受教育者信念和信仰”的心理机制得以实现的。具体地说:(1)运用具体的生动而形象的案例, 消除学生因理论的过度抽象所产生的厌倦情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接受意愿; (2)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情景得以具体化,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表现, 矫正因过度的理论概括所产生的种种疏忽;(3)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强化其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原理、观点的信仰。

专题讲授中的案例教学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和课堂的案例教学模式。二是怎样把选择的案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我们运用的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即把案例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文字、图片,也配合视频播放,效果十分理想。三是教学案例的运用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不能在课堂临时发挥、信手捏来。事实上,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同教师备课的其它教学内容一样,教学案例的开场白、结尾的总结、所需时间等等都要在课下安排好并非常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特别要在总结评述这个环节上要多下功夫。常言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教师将一个好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后,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辟的点评和总结。这是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的关键环节。

理论体验课中的案例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体验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体验教学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选择或创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现实背景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图片、实物的参观和有关人员的解说,得到某种信息,获得某种感受,产生某种体悟。其运作过程是:情境选择——参观考察或走访——询问答疑——获得信息——触动情感——激发联想——产生感受——心得体会。例如,可结合专题要求去某些相关行业实习;结合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结合形势政策的要求和优良的民族传统参加公益劳动或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等等,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宜安排在节假日或教学日的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教学进行前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以班级为单位确定1位社会实践负责人,社会实践负责人负责学生选题的组织与协调工人作。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一系列实践学习的选题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原则上以4—6人为宜,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实践课题,并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和其它相关准备工作。

(3)每个模块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结束后,选择相应选题的学生应以PPT的形式将社会实践结果在课堂上给予展示、讨论并提交给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