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结题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行业电子商务联盟 供应商评价 多目标决策
一、引言
行业电子商务联盟就是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联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即以共享式电子商务平台为纽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而形成的具有同业经营、地位平等、优势共享等典型特征的一类特殊企业联盟,其典型代表有:全球网络采购联盟GNX、世界零售业联盟WRE、航空联盟EADI等。
目前,行业电子商务联盟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并快速发展,据统计,WRE 2006年网上交易额达8500亿美元,大型零售商成员达64家,供应商达10万多家;我国2006年行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000亿,其中40%左右的中小企业是通过行业电子商务联盟方式开展的,如中国化工网Chemnet、中国化纤网、中国蚕丝绸网等在业界也因为联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知名度。
行业电子商务联盟具有全球化、信息透明度高、专业性强、松散耦合等特点。信息透明度高意味着许多供应商担心价格压力、边际效益等而不愿加盟;行业联盟为基于本体与XML的多供应商信息交换模式成为可能;松散耦合使得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价格、质量等因素还要考虑联盟平台上供应商的历史绩效、合作能力等因素。因此,对行业电子商务联盟供应商的选择具有特殊性不能参考一般供应商的选择机制与模型,而是结合联盟特点、供应商历史绩效、违约风险等诸多因素基础上进行供应商的多目标选择与优化。
本文首先分析了面向行业电子商务联盟供应商选择问题,得出了影响联盟内供应商选择的诸多因素;然后建立了面向行业电子商务联盟的供应商多目标决策优选模型,并进一步用具体算例证实了上述多目标决策的优选模型。
二、问题描述
行业电子商务联盟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联盟公共平台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供求等各类信息,联盟平台使得如供应商价格、供应量及制造商的购买价格、需求量等信息透明度较传统供应链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买卖双方的搜索成本,使得买卖双方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卖者或买者,如一个联盟平台中有m个供应商与n个采购商,那么就存在mn种买卖映射关系可能。
但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对供应商和采购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是随着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供应商和采购商更可以双方的协同商务、双赢,“沃尔玛和宝洁”就是这方面的经典案例;但不利的是,由于“私人信息”变“公共信息”,供应商担心投标价格、供应数量等被其他供应商所利用,常常信息信息失真,导致供应商选择范围、信息处理量过大;同时,由于信息失真、不对称,对供应商了解不完全,供应商选择风险性增大。
因此,对面向电子商务联盟供应商选择必须结合联盟的特征,仅靠人为主观判断或传统供应商选择方法是不可能的。为研究方便,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面向电子商务联盟的供应商选择中如下6个方面信息要约假设与约定:
1.制造商的要约,制造商根据自己的需求向电子市场发出要约(RFP, Request for Proposal)在要约里采购商详细地说明所需要的产品一般为零部件信息,如类型、数量、质量要求等。
2.供应商能力数据库,该数据库由行业电子商务联盟平台管理者建立,该数据库详细地记录了参与该联盟平台每一个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包括能供应的产品种类与质量,最大的供应能力等信息。
3.供应商回应要约,供应商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对采购商的要约进行回应,在回应中供应商应详细地说明所能提供的产品种类、单价和数量,以及质量与质量检测办法等。
4.合约谈判模板,合约谈判模板既是采购商与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的地方也是采购商与供应商最终达成协议后自动生成电子合约的地方。
5.供应商历史绩效数据库,由于在联盟平台上,采购商对供应商直接接触很少,因此采购商对供应商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历史绩效的考查。每当供应商履行供应合约后采购商如实地评价供应商的表现,并将结果保存在该数据库里,该评价结果可被其他采购商将来利用。正是因为该机制的存在,大大地减少了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
6.供应商选择决策模型,在满足要约要求的前提下,采购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尽量使自己的费用最小,并同时参考待选供应商的历史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即通过建立一个面向行业电子商务联盟的供应商多目标优选模型来指导采购商进行决策。
三、面向行业电子商务联盟的供应商优选模型
1.符号说明。为了便于对模型的理解,对多模型中所采用的各种符号进行说明。
SD-满意度指标,该指标从总体上反映采购商对供应商履行合约的满意程度它由三个子指标组成,即准时发货率、质量合格率与售后服务率。
DR-准时发货率,用来反映供应商发货的准时程度。如准时发货率指标为0.98,表示2%的货物出现了延迟交货现象。显然准时发货率越高采购商的满意度越高。
QR-质量合格率,用来反映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情况。如质量合格率为0.95,表示供应商95%的产品经过采购商的检验是符合要求的,质量合格率越高制造商的满意度越高。
SR-售后服务率,当制造商对供应商提出售后服务要求时,供应商能够有效地响应要求并完成服务的比率,售后服务率越高采购商的满意度越高。
CB-合作能力指标,用来反映采购商对供应商基于联盟平台合作能力的评价,它由两个子指标组成,即订单可视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OV-订单可视性,用来反映供应商在履行合约过程中能够向采购商提供订单状态的程度,如订单可视性为80%,表明在80%的过程中采购商能够查询到订单的状态,订单的可视性越高采购商对该供应商的合作能力越认同。
QB-快速反应能力,用来反映供应商对采购商要求的反映速度高低,如果供应商能够与采购商通过信息技术保持紧密联系,供应商的反应能力就较为快速。
Dj-为j 产品(部件)采购商每月的平均需求量。
Ri-为供应商i的月供应能力。
Q-采购商管理供应链的经费预算。
M-采购商每增加一个供应商而增加的管理费用。
α,β-分别表示采购商因对供应商不满意而造成的单位损失、因供应商合作能力不足而造成采购商不得不需要额外增加的单位管理费用。
Pij-为供应商i 的j 产品(部件)的报价。
Xij-为采购商向i 供应商采购j产品(部件)的数量
Yi-表示采购商是否采购了I供应商的产品(部件),取值为1 则表明采购商选取了i 供应商作为供货;否则,取值为0则表示没有选取I供应商供货。
2.面向行业电子商务联盟的供应商多目标优选模型。定义1采购商的满意度指标,其中wk为第k 笔订单在所有订单中的金额比重,0.4、0.4、0.2 分别为准时发货率、质量合格率与售后服务率的权重。需要指出的是,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如两两比较法、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等。由于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于权重是如何确定的,因此不失一般性我们假定准时发货率质、量合格率与售后服务率的权重分别为0.4、0.4、0.2。
定义2供应商合作能力指标,0.4、0.6分别为订单可视性与快速反应能力指标的权重。
以一定的时间段作为采购商的规划期限,采购商在决定供应商与分配采购数量时会尽量使各种费用最小即:
(1)
在公式1中,第一项是供应商的管理费用,第二项是采购商对供应商不满意而导致的利益损失(这项费用似乎应归在第三项中,因为采购商对供应商不满意肯定是因为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导致的),第三项反映的是因供应商合作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额外费用增加,第四项是采购商的采购成本。在费用最小化的同时采购商还必须满足一些约束条件:
(2)
(3)
(4)
在上面的约束条件中,式2 表示采购数量必须要满足需求,式3 表示从某一供应商的采购总量必须不大于其供应能力,式4 表示供应链的管理费用必须不大于预算费用。
3.模型求解分析。从该模型可以看出,采购商在进行产品采购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价格Pij、供应商供应能力Ri等决策变量,而且还要考虑中变量决策变量满意度SD、供应商合作能力指标CB、采购成本m等决策变量。通过求解上述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就可以得出最优的yi与xij即作出最优的供应商选择与采购决策。
从模型可知,目标函数是在满足式2、3、4的约束下,实现式1中采购费用的最低。因此,在采购中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不一定被选用,而是在综合平衡报价、合作能力、供应商信誉等综合因素基础上作出的最优供应商选择决策。
4.算例。假设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共有3 家,它们的历史绩效数据{供应能力(Ri),满意度(SDi),合作能力(CBi)}分别为供应商1{100,0.90,0.85},2{350,0.98,0.95},3{400,0.91,0.90}。供应商2的历史绩效最好,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供应商2 但该供应商的报价相对较高,因此制造商在决策时应在历史绩效与报价之间权衡,以作出最优的决策。
例如,供应商供应3中商品的报价分别为供应商1{4.50,4.20,4.80}、2{5.20,5.20,5.50}、3{5.00,5.10,5.30}制造商对三种产品的采购量分别为100、200、300,即D1=100,D2=200, D3=300,其他参数分别取以下值α=10,β=8, m =50,Q=1500。把上述数据代入上述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Matlab 编程求解结果从各个供应商中分别采购数量为供应商1{0, 0,0}、2{100,100,150}、3{0,100,150},采购商从三个候选供应商中选择了两个供应商(第二个与第三个供应商)。尽管供应商1的价格非常低,但由于其历史绩效不是很好(在联盟平台上信誉不高),采购商并没有选取他作为自己的供应商。一般来说,信誉低的供应商其报价也低,而信誉高的供应商报价也高。本文的模型综合考虑了供应商的风险(信誉)与成本(投价价格),使采购商在选择供应商时能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四、结束语
随着行业电子商务联盟的发展,如何在联盟平台上优选供应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由于联盟平台内买卖双方的松耦合、信息不对称性、专业性强等特点,联盟平台上供应商的选择不能简单采用传统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本文在分析了供应商历史绩效、合作能力、供应商供给能力、销售商数量等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行业电子商务联盟的供应商优选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对供应商的优化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晓波:“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结题报告.浙江省电子商务协会咨询项目,2005
[2]赛迪网:2005年~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及投资机会研究年度报告,2006,3
摘 要:近年来,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场的号召下,在政策的指引下,纷纷开设了软件及应用专业。那么已经开设了十几年的专业该怎么改造来追随市场,保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呢?该文作者结合所在珠海一职校的工作经验,立足珠海本地计算机软件应用行业及企业的现状,探析了该专业改造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专业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54-02
一、现阶段本地计算机软件与应用专业的就业前景
珠海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市政府确立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目标。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第二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4.8%,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7.2%。为了配合信息化技术发展要求,珠海市建立了国家级软件园区――南方软件园,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产业发展,为珠海的软件产业发展和创建打下牢固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环境的建立,为各行各业的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在“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也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五年内还将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势头,与之关联的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人才需求量增大。同时,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应用日趋广泛,对软件的需求日趋提高,根据2010年珠海市人力资源部门统计数据,全市12000多家企业对网站开发测试、网络管理、网络编辑等岗位需求缺口达3万至5万人,其中,适合中职生就业岗位约占10%,岗位数达3000至5000个。
珠海市中职软件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的数量约为200人,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专业毕业生在珠海及珠三角的软件、网络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领域有足够的就业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提供市场所需的人才,保证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专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对本专业进行合理改造。
二、计算机软件与应用专业改造的具体实施建议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改造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可依托当地计算机软件应用行业及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进行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再进行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笔者所在专业已与锐捷网络和神州数码等相关软件技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进行了订单培养项目合作。
(2)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合作,高质量展开“3+2” 形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当地计算机信息产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笔者所在软件技术专业班级已有两届学生通过“3+2” 模式升到大学。这种模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追捧,也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对软件技术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以就业岗位为基础,完善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对软件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每学年由专业建设小组展开企业岗位需求调查,研究在新形势下,软件技术工作岗位的需求变化。借鉴企业人才培养经验,使学校拥有与行业企业相接轨的课程体系。在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应尽量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精品课程
依托当地IT行业及企业共同研发精品课程。笔者所在学校已与金山软件公司、同望科技公司、锐捷网络和神州数码公司、唯康通信技术公司、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共同开发精品课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1)构建与企业工作岗位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内容,降低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场景的差异。
(2)推进和完善“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教学方法改革,将课堂延伸到企业中,直接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将企业元素引入学校,建立企业工作室,真正将生产实践内容融于课堂教学中。
(3)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式教学方法,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训练”的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形式,改革师生之间“我教你学”的知识传授模式,实现“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借助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平台,使学生和教师的 “教、学、做”有机结合。
・专业建设・中职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专业的改造与探索
(四)学生的评价模式改革
制定融合企业元素的评价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借鉴企业质量管理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具体工作可分为:
(1)设立教学(实习)过程质量监控点,展开评价、考核工作;对学生进行以综合能力为依据的全面评价,包括除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外,还包括学生的职业素质、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他人的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行业资格证书评价学生成绩。如:“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局域网与网络操作系统”之类的课程可实行“以证代考”。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考证,视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的相关级别,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奖励,并替代对应科目的考试评价。
(3)以技能竞赛的成绩当作学生成绩评价依据。通过组织本专业群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以竞赛成绩作为学生专业成绩的依据。
(五)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改造的重中之重。根据本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构建一支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老、中、青”教师三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1.有效实施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准确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本专业相关企业和产业岗位群所需,以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来实施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根据实施项目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工作岗位场景式教学所需,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通过参加专业认证考试等模式开展业务学习,鼓励专业教师考取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认证证书。
根据本专业发展趋势,每一名专业教师均应进行前沿学科的研究学习,设置一个主攻方向,确定一个以上的前沿学科专攻方向。
2.科学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有效构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本专业具备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优秀教师能脱颖而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加强专业课题研究,申报和参与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在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等一系列活动中,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业务领导才能。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选派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科学有效培养。全部青年教师均有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健全青年教师培养的监督、考核制度。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比赛活动。
4.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
创新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兼职教师激励机制,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分工与协作,共同参与教学研究、标准制定、培养方案优化、实训项目开发等工作。
三、结语
专业改造是一个持续的、发展的工作,只要不断要求进步,结合各自当地经济现状、产业结构,每所学校都会找到适合本校的专业改造方案,相信我们计算机软件与应用专业会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员工。
参考文献:
[1]叶振龙等.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软件产业蓝领人才的可行性分析[J].2003(10).
一、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类型
工商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该专业的许多课程,诸如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本身来源于客观的管理实践;第二,配合专业就业实际而设计的课程,强调工商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与实际管理问题的个别性、典型性相结合。
1.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空间分类
校内实践课程,是指利用校园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开设的实验课程。工商管理的校内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验、上机、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等。主要是指由专业任课老师指导的实验课程、设计课程,比如“电子商务”“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等等都有大量结合计算机实验室的实践课程。校外实践课程,是学生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完成的实践课程。结合不同学习阶段的整体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物流管理专业设有“市场研究”域市场调研与预测)实践课程,营销专业设有“营销诊断与策划”实践课程。
所有工商专业修读基础课程后二年级有“认识实习”修读专业基础课程以后三年级有“专业实习”迈入社会前四年级好有“毕业实习”此外另有其他各种类型的校外“社会实践”4个模块。培养总体素质的“社会实践”是结合学生思想教育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虽然没有列入规范的专业课程体系,但在不少高校在课程改革后,已经把它归入学生毕业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
2.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性质分类
按照不同性质,可把实践课程划归为“基本模块”“拓展模块”和“创新模块”3部分。“基本模块”结合本校现有实验设备,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拓展模块”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立,主要包括大课堂和校园竞技比赛。为了
密切高等教育与企业管理实际的关系,举办一些企业家论坛、企业家讲座式,邀请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到校园开设大课堂,扩展学生的视野。为了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为了使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学习,拓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举办创业比赛、营销大赛、网页设计大赛、企业资源规划大赛等等。“创新模块”是与社会和企业的共同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的实际的工作能力,从选题选点开始,进行体验、设计,最后提交报告,从未完成课程学习。
二、工商管理实践课程质量管理的问题
实践课程有别于传统理论课程,在执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质量管理的特殊性。
1.质量管理过程的分散性
工商管理实践课程广泛的内容和分散的执行形式,决定了质量管理过程的分散性。实践课程过程不同于课堂教学,除了一些集中的实验课程,相当部分的实践教学其核心过程由学生个体或者学生小组内部进行,老师不能在同一环境中控制教学质量,而是需要分散进行质量控制,由此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相同的教学要求下表现出来的课程质量效果也具有个案差异性。实践课程的分散性使教师无法及时地发现个体差异,及时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在一个由团队进行的完整课程设计中,不同的同学具有不同的优势,动手能力有差异、合作能力有差异,给团队的评价难以体现个体差异,也导致教师难以具体、精确地发现个体同学的问题,及时校正教学误差,提升教学质量。
2.教学效果反馈的滞后性
实践课程由于教学过程的分散性,过程跟踪具有很多困难,很多时候教师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在评阅学生提交的课程报告时,才了解其课程质量的效果。
课程设计的教学是拟出其设计计划、任务书、进行方案研究和设计、撰写设计报告;专业实习是选择实习岗位、投入实践工作、撰写实习报告。这些实践过程都以学生为主导,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估更侧重于学生提交报告后老师给予的评价。因此,有时候出现学生利用广泛的信息途径帮助自己完成报告来获取高分,并未全心投入实践,也未能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而言,教学效果反馈的滞后,使课程进行的中期无法及时掌控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只能被动接收结果,无法纠错,无法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3.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依赖性
些实践课程需要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实验设备,另外一些实践课程需要依赖社会力量,诸如服务单位、企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企业和实践单位提供实践空间、实践项目、工作岗位,还需要专业人员、校外导师进行辅导和指引,不同的教学环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扩招的背景下,也要考虑要减少大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企业的干扰,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和承担课程的教师需要对实践平台和环境进行评估、选择、管理和控制。
4.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不稳定性
在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督导听课、现场教学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课程初始到结束各个阶段的教学质量比较均衡。但相当部分的实践课程必须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定的路径推进,其过程无法重复,同时由于对实践平台的依赖性,学生的实践受制与实践对象等实际情况,不同环境条件下学习的收获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导致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三、工商管理实践课程质量控制的模块化
在课程性质分类的基础上,明确工商管理实践课程模块,推行模块化管理很有必要。我们把所有的工商管理实践课程归为“基本模块”“创新模块”和“拓展模块”3部分。
1. 基本模块管理
“基本模块”结合现有实验设备,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具体而言,是对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实验课程内容和校内课程设计,在充分挖掘和整合学院实验设备潜力和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性与根据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在关联性,依据系统论思想和方法,统一修正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验内容、实验模式、时间配置、教师安扫^并组织完善、修订任务书和实验指导书。同时制订实验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条例及质量保障措施。
2. 拓展模块管理
“拓展模块”主要包括大课堂和校园竞技活动等,可以作为实习环节的前期教育。按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组织企业家、职业经理、学生创业者以及专家到校园开设大课堂,举办讲座。为了使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学习,拓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举办创业比赛、营销大赛、网页设计大赛、企业资源规划大赛等等。拓展模块可以直接与实习相结合,在一定的拓展积累基础上,到相应的企业做进一步的调研,然后完成实践报告。如果受认识实习条件制约,还可以直接把拓若干次讲座课堂及其他实践活动,申请进入实践实习第二阶段,通过规定的资料搜集完成报告。
3. 创新模块管理
“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选题开始,经构建框架、设计、模拟和评价等环节完成。全面、系统地总结、检讨前阶段分散与集中的存在问题,可进入嵌入式专业实习模式。包括两种途径,一是深入、广泛地引导本科生参与教师横向项目作为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的结合进行创新,可提高教学质量。企业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相结合,还可以对课程的某些经典内容加以创新,使之富有新意。二是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企业利用实际经营经验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同是相对稳定的实践环境使教师对学生实践中的问题更为明晰,基地实习对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具有优势。
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套依托学院固定教学实习基地、同时有效利用教师横向课题单位的实习实施措施和规范方法及保障制度,以及制订相配套的实践环节过程管理条例。
四、工商管理实践课程质量控制的层次化
1.实践课程质量控制框架
实践课程质量控制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实行多元控制,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由于实践课程的分散性特征,尤其是创新模块和拓展模块,比起课堂的理论教学,学生自我管理程度大大提升,而教师的控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
基于实践课程的效果反馈的滞后性和质量的不稳定性,需要找出“关键质控点2确定质控反馈支点,实现有效控制。即在不同的阶段安排和设计关键质量控制点,把管理分为计划、过程和成果3个层次,(图1)管理全面和有效地提升课程。
2.计划的质量控制
对于学生而言最基本的自我质量控制在于实践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对课程形式和要求等规范的了解。创新和拓展模块,包括科学的任务书的编制,其要素包括目标选题、实践内容、实践路径等内容,这是重要的前馈环节。计划阶段也是团队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疑问组构团队,也可以根据班团组织管理的便利组构团队。在团队准备时,同学们要以各种形式提出问题,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设计任务书。
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需要课前进行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准备,包括实践指导书的编制和实践课程教学目的设计,比如拟定开放性的设计课题,提出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对于团队设计的任务,教师给予的帮助主要是任务的意义和创新度、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和最佳路径等方面的指导。
教学管理部门,包括学校教务部门和基层教学管理部门,在计划控制阶段主要承担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管理,根据实践环境安排工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的平台,同时完善和编制课程规则、质量规范,并进行适当的效果评估。具体而言,包括制定实验室工作规则、实习工作细则,对实验教学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给予明确规定,使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3. 过程的质量控制
过程控制,是把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控制上,对实践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严格和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现教学质量控制的超前性和主动性。创新模块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主体,其自我质控包括3个关键质控对象,一是执行规范,如果实践过程过于随意,容易导致实践的虚假、空泛和无效;二是工作日志、周记,工作日志或者工作周记记录实践过程,是学生进行内部监控的依据,学生可以随时根据工作记录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和修正问题;三是任务的修正,实践课程具有实践环境的依赖性和实践过程质量的不稳定,学生发现原法进行的时候,需要进行任务某些内容或着路径的修正。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纪奉活动控制和变更的任务评估。实践i致教师控制的难度,无论是个人实习纪律和规范必须遵循。如果指导书[理规范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的秩序,教业上的关键因素管理,包括对关键技学生、关键团队的控制,保证学生自兰课题,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和事件,对一些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帮助他们对需要修正的任务进行评估和引导。
管理部门在此环节,承担重要的教学质量纠偏和阶段性关键成果管理。需要畅通各种沟通渠道,并通过质量信息的采集进行质量监控。包括对校内外教师的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进行监管,通过重要的规模的变更任务进行控制管理,对代表性的关键成果进行管理,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质量偏差进行有效的纠正。
实践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执行力,影响到最后完成实践课程的效果,如果过程控制无效或失败,将导致最后课程质量控制的无效或失败。做好过程控制,才能克服教学效果反馈的滞后性,更好地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4.成果的质量控制
实践的成果表现形式是实践报告,包括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结题报告。报告清晰记录实践的结果、结论,将是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报告是质量控制最后一个关键质控点。
学生在实践工作的后期,逐渐进入成果总结的环节。学生需要利用第二个层次实践过程的记录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所达成的目标,所完成的任务,按照课程报告的要求,用合适的语言、适当的篇幅对实践的收获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初期任务书的内容,指出没有完成的任务或未能解决的问题,指出后续工作需要进一步关注的若干方面。报告的质量是实践课程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报告的重视程度、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此层次中,教师承担成果验收、评价的角色。教师需要从三个程度进行评估,一是完成任务的程度;二是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程度,;三是报告质量的层次。基础、拓展和创新三个不同模块的实践课程三者的权重将根据模块的任务要求各有不同。
对于团队的成果质量控制,还有一种方式是“成果演示”课程设计的团队可以进行成果交流。在成果交流环节中,创新团队把自己的课程报告进行演示、,创新团队允许其他团队质疑并保留答辩的权利,在此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得到一次信息的共享和自我优化的机会。演示答辩后,教师的评述是给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揭示,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管理部门的重点在于对“关键成果”的评估、记录,需要建立优秀课程设计、优秀实习报告、优秀项目结题报告或者创新设计的模范数据库,并据此修正和完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一些偏离了教学目标的实践设计,也应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界定和惩戒。管理部门需要把握成果管理的时机,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决策、调节教育质量控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