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物流运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国家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关键词】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数据;平台构建;信息服务
一、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叫好不叫座,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平台提供的综合服务能力不够。通过分析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发现大部分平台只是一个具备会员系统的提供车找货、货找车的信息门户网站,对物流服务的撮合与优化功能较弱;同时,信息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鱼龙混珠,物流交易量较少。因此,用户对平台的黏度较小,平台对用户发挥的效力也很有限。所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上,一定要抓住用户“痛点”,解决用户问题,提高服务强度和服务能力。
其次,平台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不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及客户的桥梁,不但要实现信息整合、信息共享的基本作用,更要实现信息反馈、信息解读、信息挖掘等功能,满足用户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比如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物流方案设计、优化,物流政策解读、技术咨询,信息处理与挖掘等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平台价值。
第三,平台运营无法实现可持续性。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平台在运营时,其盈利点的定位不够长远,很多平台将运营的盈利点定位于会员费、信息费、广告费等等。另外,诚信问题是平台运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很多物流信息平台都采取了一定的监管措施以服务于客户,比如实名会员等,但是,惩罚和约束措施比较欠缺,造成了用户对平台交易的信任感不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进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必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利用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的优势,构建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紧扣“多样化服务”、“智能分析”及“持续运营”3个关键点,提高物流信息服务综合能力和用户黏度。
二、武汉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框架
1.平台定位
湖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对冷链物流服务表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与巨大的冷链需求相比,武汉市冷链物流发展总体来说相对落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资源严重不对称,“有冷无链”和“冷链断链”现象时有发生。为打破这一僵局,构建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被提上日程。
武汉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各级用户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因此,其直接用户包括湖北省各种生鲜农产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的冷链物流部门或子公司以及中小型农产品销售企业;间接用户包含了通过平台获取服务的各类社会用户、政府管理人员、系统的运维和管理人员等。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信息平台提升生鲜农产品经营企业采购、加工、生产和流通效率,优化物流成本,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最终成为助力食品安全这一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工程重要环节。
2.平台总体功能
从总体上看,武汉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在规划时,主要体现了3个方面的功能:第一,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功能。该功能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必备的基础。通过充分整合各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加快物流速度,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成本及车辆空载的浪费;第二,物流服务的监控与预警功能。通过对冷藏车及冷库等物流设施设备温度、湿度等基本信息的实时监控、跟踪和预警,保证农产品在储藏、加工、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第三,深度服务与智能决策。为了满足平台服务大众的基本目标,同时兼顾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该平台在具体功能设计时,既体现了公共性,又要体现其专业性和个性化。为客户提供网络谈判、物流方案自动匹配与推荐、物流信息深度分析与挖掘以及与平台智库专家进行咨询与交流等服务。该平台功能模块的组成既包含了面向普通用户的基本功能,也包含体现平台智能性的特色模块。
(1)平台基本功能模块
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主要为供应链上下游普通用户服务,支撑一般物流业务需求。大体分为仓储服务、货运在线和公共信息服务三大部分。
仓储服务的基本功能模块有仓储基本信息、信息、租赁交易、业务查询。仓储基本信息模块主要供用户了解仓库基本信息,比如仓库类型,大小。信息模块主要供用户仓库的供给和需求信息。租赁交易实现供需双方在资源匹配的时进行的一种物流服务的电商行为过程。订单管理模块可用来实现仓储客户出入库订单的对接。
货运在线的基本功能模块有冷藏车基本信息、信息、在线交易、在途跟踪。冷藏车基本信息模块主要供用户了解冷藏车的基本信息,比如冷藏车类型、载重、车牌、车龄、油耗、定价等,是用户选择冷藏车需要了解的最基础性的信息。信息模块主要供用户冷藏车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在线交易实现冷藏车的预订与运费的支付功能。在途跟踪模块主要用来实现用户对货物在途环节的监控功能,防止中途“断链”现象,同时为在途车辆提供温度、油耗、湿度等参数的预警功能。
公共信息服务的基本功能模块有用户管理、系统管理、专家知识库、政策解读与技术推广。用户管理主要是用户进行自我信息维护的模块;系统管理主要由管理员进行系统信息维护;专家知识库里提供了在冷链设计、冷链规划、冷链系统优化、农产品加工和研发等方面的企业、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了其个人特长和成功案例的介绍,用户如果有需求,专家作为平台专家团队成员可以与其进行深入交流与服务。政策解读和技术推广主要是发挥平台的媒介功能,引导冷链行业的健康发展。
(2)“智慧物流”的特色功能模块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趋势下,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基于此,该平台功能在设计的时候,还设计了一些较为深入的专业化的特色模块,包括仓储服务中的仓储方案推荐、库存优化,货运在线中的零担整合、路线优化,公共信息分析中的专家智库、信息挖掘、统计分析等。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在仓储服务中,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不同的仓储方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用户为了找到合适的仓库往往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谈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为了使用户可以更高效的选择合适的仓储,该平台设计了仓储方案推荐模块。该模块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条件进行组合,比如配送需求,冷库需求、分拣需求等。仓储方案的推荐通过平台积累的数据,对需求条件和和相关资源信息进行自动的匹配,计算出符合条件的仓库详细信息以及对应的价格成本,为用户选择仓库提供参考。同时,该功能还可以增加客户双方的在线电子谈判功能,为供需双方的进一步了解提供服务。库存控制与优化是影响仓库成本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系统对用户租赁仓库的利用率和出入库流水信息,结合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为用户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以提升用户的仓储效率。
由于湖北省是重要的冷链产品消费地,所以冷链产品“进多出少”,所以,冷链货运中常见的一个尴尬问题就是“有冷无链”现象。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出现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然而,如果需要最大化的发挥冷藏车的运力,就需要零担整合的能力,这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冷链物流市场上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零担整合功能,将为客户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货源数量与冷藏要求进行匹配,生成最优化的零担运输方案。而路线优化,可以通过长时间对车辆的油耗、车况和性能的分析,为冷藏车规划最优线路,使冷藏车在运输途中的动力成本最小化。
平台上日常运营累积的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这些大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客户偏好,整合社会资源,提前备货,避免迂回运输,过远运输,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运输成本。这些信息分析的结果还可以辅助政府科学的制定物流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引导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武汉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施
“平台”是指基础平台,主要表现形式是传统的门户网站。除了作为平台供求信息和政策信息以及物流前沿技术和动态等,还主要承担通过信息网络、EDI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信息处理系统和平台的对接,在线业务的跟踪与处理,实现与专家智库的交流与咨询等功能。
“微信公众号”,是当前平台信息推送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与用户互动交流、进行信息反馈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微信公众号可以推送平台相关技术、信息到用户终端,保证用户对平台最新动态(包括门户网站和应用两个载体)和行业前沿的实时跟踪;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号,还方便用户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价和交流。
“应用”,即APP软件,是平台处理实际业务的主要载体,也是构建整个服务平台成败的关键。武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中,在第一期已开发了基于安卓系统的“智冷汇”APP应用软件,实现物流服务供求信息的、检索、自动匹配,跟踪及预警等基本功能。后期将进一步扩展其功能,并开发基于IOS系统的版本。
四、武汉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方式
1.目标客户
目前,很多的平台在推广时,一味的以发展客户为主,而不关注发展后的客户是否是活跃用户。但平台的持续运营,主要依靠的是长期具有一定物流需求,并在平台上稳定交易的、对平台具有一定黏性的活跃用户。为了降低平台在运营中的推广难度和客户管理的复杂度,保证客户具有一定的活跃性,平台在服务对象上可以借鉴当前北美规模最大的物流平台服务商Nestivo的成功经验,将平台的目标客户定位于武汉市具有冷链需求的货主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因为在物流业的生态链中,货主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处于链条上游,具有较强的主导作用,它们关联着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和服务商为其服务,抓住上游的大型货主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就可以顺带聚集起下游大量冷链物流需求客户。
2.收费模式
会员费对于早期建设的很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来说,是其主要收入方式之一。但是,平台的持续运营主要应该依靠其提供的优质服务和增值服务。因此,对于系统的公共,可以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以增加客户对平台的了解和黏性,体现平台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但对于系统的增值,所有客户均需按照定价进行费用的支付。由于对于物流服务需求的大型货主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将其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对接,因此,要收取一定的对接和维护费用。
3.盈利模式
一般来说,信息平台在建设初期需要依靠政府引导资金进行搭建,后期运营授权企业或专业公司管理,实行自负盈亏、政府监督的方式。在武汉市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和专家智库提供给平台会员各种增值服务,公共信息服务模块中详细信息获取的服务费以及“智慧”服务模块中的大数据分析、零担整合、仓储方案推荐等功能都将成为其盈利点,保障平台的持续发展。另外,平台还可以通过网络广告费、专家线下指导咨询等方式盈利。
4.监管机制
诚信问题是平台运营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一套系统的监管机制,不但要有审核和评价机制,还应该有配套的考核、约束、惩罚等处理制度,有信用预警及交易风险评估等保障机制。不但需要线上服务,而且需要有线下服务点,来处理平台中的各种问题、申述、数据维护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平台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和物流交易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本文对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如何发挥大数据与移动互联、云计算的优势,建设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充分挖掘平台的智能分析与智能决策的作用,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并从供应链优化的角度更好的提升物流效率,优化物流成本,增加平台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本文认为,平台的可持续化的运营,还需要从标准的建立、制度的补充以及信用考核策略等多方面进行完善。总体来说,只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更深入、更全面、更安全、更准确及时的物流服务,才能保证平台的可持续的运营和发展,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古贞,高兆亚.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探讨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
[2]朱韵.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问题探析[J].时代金融, 2014(7).
[3] 阎永哲,陈钧浩. 构建宁波港口物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
[4] 朱艳.物流信息平台商业模式的国外经验借鉴[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
[5] 王柏谊,孙庆峰.大数据时代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与建设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6(3).
2010年6月,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武夷一卡通平台、数字营销平台及武夷随身游等四个方面内容的“智慧旅游”项目启动建设;2011年,南平市党政信息化平台正式启动,在发挥信息共享功能,有效减少工作中的复杂环节,有效促进部门联动、提升服务水平;2012年5月,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项目通过验收,180多家医疗机构已接入平台;2012年6月,延平区的“林业三防”信息化项目被福建省林业厅列为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项目。2012年8月,南平市115个乡镇、24个街道与中国电信所在的县市分公司签订了“智慧街镇”合作协议。
加快构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作为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形态,从本质上讲,一种极具创造力的新型城镇,主要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等方式,促进体制机制及运营模式创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及城市运营成本最低、效率更高、价值最大。显然,智慧城市要具有创造性,能够显示出智慧,首先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对城市中的人和物能够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以及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挖掘。
在南平,根据正在推进的“数字南平.宽带工程”,到2013年底,将会实现南平市新增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12万户,新增固定带宽接入用户15万户;城市地区20M宽带覆盖率超过95%,农村地区接入带宽提高到4M;启动南平及各县市城区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改造,完成南平主城区及重点县市城区NGB接入网改造,实现接入带宽达到30M,全市新增 NGB接入网覆盖家庭15万户。同时,下一代互联网升级工程也在这里启动,到2013年底,实现所有骨干网支持IPv6,网络设备及安全产品全面支持IPv6。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与城镇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过程中,重点立足于为数字电视用户提供标清数字电视、高清数字电视、互动点播、基于机顶盒浏览器插件或中间件的数字资讯、生活服务、教育、政务信息等信息平台应用及其他提供民生服务的双向业务应用。如今在南平,数字电视用户发展超过30万户。
在高科技安防领域,完全基于宽带网的图像远程传输、监控和管理的全球眼业务,为实现安置点的安全提供保障。以福建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项目为例,森林三防监管信息系统整合了“三防”系统平台(防火、防虫害、防盗),建立统一的指挥平台。系统通过全球眼采集的视频实时输出到指挥中心大屏上,可对生态公益林、国有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一体化监管。护林员配备天翼对讲机终端可以进行应用遥感、地理信息识别、卫星定位、对讲功能、访问系统,工作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办公,及时、准确的获得森林防虫与林业相关的信息。
提升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信息化水平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通过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三方面来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为此,南平政府在各区县、以及部分乡镇以南平市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基础,相继启动政务服务平台,陆续建立镇级信息应用平台,完善12345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劳动用工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文化运营中心建设,为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农民等提供基于网络的“公益+商业”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宣传”数字一体化平台,助力农村信息化建设。
在下辖乡镇,配合完成福建省三农服务网县级全覆盖工作,新建若干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实现南平市村级信息点和信息员全覆盖。积极开展远程教学试点,大力推广PC端备课、电子化授课。借助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加强家校信息互动,优化学生管理方式。
南平政府应急主管部门在信息化管理领域,重点关注公共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整体管理,以及针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在必要时接管下级部门的应急智慧所涉及到的所有管理活动和相关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平市延平区西芹寸,目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水文、气象和全球眼视频实时监控,已经满足了移动时对水情信息、雨情信息、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等实时汛情信息的查询需要,实现不论是在固定场所还是在运动过程中,不论何时、何地,防汛工作者随时都可以与防汛信息中心进行交互通讯,为防汛工作者提供了真正的全方位移动指挥办公手段。
两化融合服务企业信息化
对于位居闽北武夷山脉地区的南平市的经济发展来讲,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环境的渗透作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为突出,智慧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物流等环节的应用更为迫切。对此,南平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专门制定“智慧工业园区”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客户专业打造智能厂区、智能酒店、智能商铺、智能物流四类“智慧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老百姓提供“智慧生活”公共服务信息化项目。
在物联网的背景下,目前关于“智慧物流”公认度较高的定义是指将传感网、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强大的中央处理器,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机器设备、人员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这种途径,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进而达到“智慧”状态。
具体到技术应用中,智慧物流综合运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传感器、云计算等新一代的IT技术。
庞大体系张弛有度
智慧物流体系就如同人体中的“血管”,有着不同的角色与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企业智慧物流像是毛细血管,它是新旧物质交换的场所,即微循环系统。企业需要通过物流系统将产品与服务送往外界,而精细化服务的实现需要持续创新。企业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存储、包装、运输、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慧化。
一些物流企业斥巨资引入智慧物流,将各种物联网的感知技术与食品仓储配送结合,实时了解食品的温度、湿度、库存位置、配送等信息,打造食品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只要拿起货架上的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等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普通市民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真正成为可感知的物流系统。
区域智慧物流层面。好比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这一层面的关键在于打通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快速流动的智慧物流网络。这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最终实现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
例如,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单是海信,就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挑战。于是中远物流采用了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了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物流成功地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国家智慧物流层面。这一层面就像是由心室发出的动脉血管,将新鲜血液送至人体所需各处。它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标准和规范、产业发展规划等,培养智慧物流人才,鼓励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物流发展“国九条”,从税收、土地政策、公路收费、物流体制改革、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及重点发展领域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针对以上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给予扶持。
问题与隐忧凸显
近年来,我国的智慧物流取得了高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尤其伴随着国内大型电商对智慧物流的大力投入,众多企业显然已经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未来商业竞争的制高点和第二利润来源。比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易迅等纷纷投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其物流服务除了保障自营商品的准时送达,还会向更多第三方商家开放,利用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更多的商户和消费者。根据2012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全年中国社会物流产业总额达到160万亿元,增加约为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全国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
信息化水平低。智慧物流产业的核心在于信息化,而对于应用信息技术的物流企业来说,其应用的层次比较低,仅仅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的处理上。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亟待进一步发展。
物流成本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迅速,但物流成本也一路攀升,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12年全国物流产业运行报告指出,2012年全国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物流费用占到全年GDP的18%。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通常为8%~10%,中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1倍~2倍。对于中国偏高的物流比重,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为企业节约出近4000亿元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和加快发展物流产业,运用何种路径和技术等诸多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现今兴起的智慧物流会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破题之策。
物流增值服务薄弱。增值服务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目前,国内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配送等服务,物流企业收益的85%都是来自这些常规。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很缺乏,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物流经营模式不完善。我国主要有三种物流经营模式:自营物流、协作物流、物流外包。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都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具体表现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纷纷建仓库、买车、招募物流人员。这种自营物流经营模式有很多弊端:首先,物流企业自己采购各种物流设备,成本高且设备利用率低;其次,物流企业不能集中资源优先保障自己核心业务的发展与突破,无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再次,大部分物流企业采用的这种自营物流经营模式,容易造成信息闭塞,缺乏与其他企业的交流沟通,不利于企业对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由此可见,转变物流经营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行业标准缺位,核心技术缺失。一方面对标准缺乏研究,另一方面是物流标准化体系比较庞杂,导致物流行业标准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信息化业务标准的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很多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遵循各自制定的规范,导致企业间、组织间和平台间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共享,各自为营的情况比较普遍,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之间数据难以交换,难以做到兼容和信息共享。另外,我国在关键技术方面,除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发的传感网在相关领域处于领先之外,其余均是一些日本和美国大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如日立HITACHI、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INTEL、IBM等。
产业发展对策
智慧物流涉及的对象包括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从业人员、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智慧物流建设应设法满足相关对象的以下具体需求:
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需求。尽管一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仍有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日常业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希望通过信息化改造,采用物流企业管理软件改善对物流业务流程的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物流用户希望能推动电子商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网上支付平台,积极开展网上配货、网上跟踪、银行卡结算等业务,使物流业务逐步实现网上交易。
建立统一服务平台的需求。目前,物流行业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服务提供者,如车源/货源查询、GPS跟踪定位服务、集装箱位置查询、船期查询、货物状态查询、车辆/人员信息查询等,但这些独立的服务提供者存在获取服务困难、维护成本高昂、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为实现对服务提供者标准的统一和服务接入的统一管理,让企业能够通过一个入口即可使用多方服务,服务提供商可按照中心提供的标准改进自身的服务,并进行注册和。物流企业则可通过服务交换中心上的服务列表获取所需的一个或多个相关服务。
提供决策支持、行业监管的需求。智慧物流还为管理部门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包括从业人员、物流企业、物流基地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危险品运输管理;并通过对各个平台、企业、场站的业务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形成各种行业统计报表,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从毒姜事件到老鼠肉掺羊肉兜售,从农夫山泉事件和40吨病死猪肉流向餐桌事件,一再触碰着民众敏感的神经,也给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难题,而智慧物流的发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硬件”支持,使食品、药品等生产链的全过程透明化。正如“要致富先修路”一般,现在如果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必须从打造智慧的物流开始。智慧物流可对食品从农场到超市货架的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环节进行监控(包括冷链物流的温度检测与控制),对食品的来龙去脉进行记录与追溯,让食品说话,让消费者放心,让监管者有据可查。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智慧物流的发展影响着大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小到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面临着广阔的需求前景。但其目前的发展状况与其应有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促进智慧物流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商业企业、物流企业三者合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转变服务理念。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物流服务理念,树立现代的物流服务意识。也就是说,国内物流企业除了提供诸如仓储、运输、配送等基本的物流服务之外,还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各种物流增值服务。物流增值服务的范围向上可以延伸到采购及订单处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以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信息服务、库存控制决策建议、物流方案的规划与选择、教育与培训、货款回收与结算等。从而不断地完善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使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比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于2012年推出的“211限时达”、“次日达”和“极速达”等个性化物流配送服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物流配送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额外利润,不失为转变服务理念的一个范例。
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信息化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购买以及更新,这是前提和基础。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之后,物流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物流技术,比如条码、GPS/GIS、EDI、RFID和EOS等。此外,物流信息化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全国性甚至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物流企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物流企业要与不同的行业打交道,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共享。
创新经营模式。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升级,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破除过去那种“小而全”的经营理念,把物流业务外包作为未来的经营模式。即物流企业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进行生产,减少不必要的费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也能按照物流企业的要求合理进行生产。
比如大家熟知的家电企业海尔,生产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检验时间长,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于是海尔将零部件的检验和入库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企业的生产中就重置了检验这一环节,减少了大量库存,其目前只有3天的库存量,库存资金也大大减少。海尔从2010年年初开始实施物流发展计划,仅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收效就十分显著。同时,海尔也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内部配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供应商。第四方物流是指不参与具体物流活动, 只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设计、资源整合、经营管理、信息共享、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或供应链方案,并以此为交易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第四方物流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以高于第一、第二、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提供物流服务,是对物流环节、信息技术、物流理论完美结合的高层次物流服务模式。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行业中崛起若干有行业影响力的第四方物流供应商,为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处于智慧物流的产业链最顶端,有了他们的参与智慧物流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宁波市在发展第四方物流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宁波因其良好的港口资源,卓越的对外贸易成交量,以及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经济关键地理位置,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物流的潜力城市之一,也因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2008年11月,在宁波电子口岸的基础上,宁波市政府、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宁波海关、宁波国检、宁波港集团、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宁波分中心等单位发起组建了以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为主要产品的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维护和运营管理,并于2009年3月正式运营。2012年,宁波市“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获评中国十佳智慧城市典型案例。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辏,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美誉。今天,襄阳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成为连接武汉、随州、十堰等地“汽车产业走廊”,已初步形成整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目前,襄阳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襄阳基地为主体,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构成的配套体系。
“IBM卓越云计算中心都是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来建设的,所以能够很快落地并投入运营。”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云计算与移动互联总经理朱绍康告诉记者。
以襄阳的华中卓越云计算中心为例,智慧物流成为该云计算中心的第一批应用。这是因为襄阳当地的整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必然需要强大的物流支持。如果没有服务平台,很多汽配企业与汽车厂商的对接就会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据介绍,目前多数汽配企业在承接厂商的产品需求时,从接到供货通知到实现供货,最快也要7天,而同样的汽配服务,德国宝马公司只需要2天。
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当然不会由某个公司凭一己之力完成。IBM华中卓越云计算中心就是由IBM与襄阳市人民政府、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软通动力)、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共同合作,由IBM与软通动力共同组建的灵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本地化运营,以“中小汽配企业服务云平台”、“物流集散云平台”为起点,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为襄阳本地及华中地区中小企业群提供信息化服务。
在加快物流等行业信息化的同时,中心还会吸引更多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加入到中心中来,拓展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多方共赢的业务形态。目前,该中心就引入了IBM-CEBEX Cloud Synergy软件企业孵化中心作为“IBM卓越云计算中心”的一员,从而帮助华中地区众多创新中小企业借助这个平台发展和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