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管理会计重要性策略

管理会计也称作是内部报告会计,即把企业当前和以后的资金运作作为对象,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同时给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和高层管理者制定相关决策的依据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管理会计,它已经超越会计从业者所从事的单纯计数、记账等实质性工作本身,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形态。但是,现实会计界也存在着很多不道德的行为,比如假账泛滥、违法乱纪、谋取私利等情况不胜枚举。下文将重点从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一探讨。

一、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1.针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标准

当前的管理会计职业活动主要涵盖政府、企业、税务管理和审计相关的活动。而对于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体系没有得以明确和完善。目前,只有审计方面的注册管理会计师在制度体系方面所做的规定大致比较规范。虽然从本质上而言,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强制性的,但是以目前情况看,大家的自律意识等还不是很强,需要通过一些法律体系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并且刻不容缓。

2.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当前由于一些管理会计从业人员自律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在一些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参与会计资料和信息等的造假,对一些账目进行虚报、谎报,甚至是随意篡改。这影响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决定,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除此之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比如会计行业中较为严重。

3.相应的监督机制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很多由于监管不严所导致出现的违法情况,致使管理会计从中钻漏子,加之这些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使自身的约束能力降低。除此之外,当前的财政、审计和税务监督的标准不统一,甚至相矛盾,大都自成体系,但他们在功能上相互交叉,这样导致各种监督体系不能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最后,国家的法律对管理会计行业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现象等的泛滥。

二、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解决当前的会计造假等现象意义非凡

现如今,管理会计行业当中的造假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去追随这种时尚。会计造假现象主要集中在管理会计工作中,所以加强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可忽视。一个优秀的管理会计应当具备“德、能、公、廉、勤”等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社会服务。所以职业道德建设从管理会计从业人员这个主体出发,可以从源头上遏制造假现象等的发生。

2.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意义非凡

在当前的经济资源的配置中,除了相关的制度体系从中起宏观调控作用以外,人作为直接参与者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这其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将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的程度和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由于人的主观意识所导致的会计造假行为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之所在。

3.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树立会计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功不可没

在当前社会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攀比主义、拜金主义等成风,而在这种风气中滋生的弄虚作假、现象极为严重,这对会计行业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社会公信力也直线下降。如果加强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从源头上扭转人们和社会对于会计行业的看法,使会计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加强。

三、加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解决策略

1.管理会计自身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建设

加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管理会计人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落实点首先要放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努力和建设方面。从这一点而言,会计人员要在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等方面多做努力,把对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转换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克己奉公、恪尽职守,培养作为一名管理会计所应有的原则性、坚韧性。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制

这是加强和完善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所不可或缺的环节。会计职业道德的落实主要依靠的是管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而非外界的强制执行力,从这一方面而言,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制定和颁布应该由会计行业的相关部门来制定,而不能由政府部门等直接出面来制定。当前的管理会计行业不仅体现的是经济活动,而且体现的是一个行业所拥有的信用度。因此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加强法律监督体制

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不仅要靠个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外在的监督体系也不可或缺。只有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法律的制裁,才不会让更多的管理会计人员心存侥幸心理,钻法律的空子进行一些非法活动。但目前来看,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所以建立一套操作强的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可知,相关部门和管理会计从业者自身已经意识到职业道德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善。但从现状而言,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力度进行关注和投入。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但只要大家能够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整个管理会计行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建威 谭静: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年11期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们的道德建设只有与我们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就是我们当前进行道德建设总的背景和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道德观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依据和最终方向,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令人可靠的理论基础。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整体,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

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道德导向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以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正确的道德导向,引导人们辩证的认识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正负影响,分辨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是善,怎样做是恶,从而促进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道德进步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使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完善。

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原则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持续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和劳务交换都必须坚持“守信”原则,不以坑蒙拐骗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到的前提。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每个公民都应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培养自身的诚信品质,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用来维系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增强公民自身的道德意识。良好道德的养成,需要靠教育来灌输,靠教育来培养和树立。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自觉做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使道德真正深入人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进步。

道德建设应与法治相结合。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也是法律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要有严肃、健全的法制作保证。用法律手段维系社会信用、严肃市场行为是维护市场诚信原则和制度权威性的重要手段。德治与法治的整合是实现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德素质;和谐社会;思想品德;素质

当前,科技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这样前卫的社会,和谐理念迎面而来。和谐社会已经是多元化社会的关键,而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道德体现出来,具有道德良知的和谐社会是一种促进和谐以及人际发展的社会关系以及精神氛围。所以当前我们的思想观念就要形成与道德理念、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和凝聚力。目前,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大家越来越注重素质的提高。并且在素质不断增长下和谐社会不断的建立起来。作为时代性的我们更加注重和谐社会以及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形式共识,并且努力去展示道德价值。

1、构建和谐社会,树立道德建设新理念[1]

在和谐社会中,道德是我们的精神自律也是调节人们一切利益的根本。目前,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冲破了传统的社会空间。同时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以及行为变的多样化,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就要建设新的道德理念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公民道德建设就要解决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以及新的理念。用实际情况来审视我们的道德情感。所以建设新的道德理念已经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来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构建新的理念主要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科学求实,互相促进的新理念。同时要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灵魂,与时代进步,共同发展。新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们要务实、尊重他人。当前,我们都知道,道德高尚才是真正的高尚。也只有道德才能更好的维护他人的利益。所以在科学发展以及经济快速转型的今天,积极的的发展以及创新道德理念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自身价值以及我们的人格变的富有生机。

2、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拓展自身素质

和谐社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人际关系的和谐。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下才能构建我们利益的和谐,最终构建社会的和谐。所以当前的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要拓展自身的素质。和谐社会道德的核心主要就是诚信与爱心。在一个和谐社会中有了诚信以及爱心才能充满希望。诚信与爱心正是我们自身素质需要拓展的一个方面。如何拓展我们的自身素质是我们的根本。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拓展我们的自身素质。

第一,积极拓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性内容。在构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本着诚实守信的状态,并且要认识建立讲信用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同时还要打造市场的主体,调动个人讲信用的资源,不断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对象,形成全面道德教育。[2]在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构建和社会已经是当务之急。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公民道德建设对象,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上的一些群体,如一些创业人员、工人、军人、干部等道德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积极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力量以及宣传工作,动员他们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为和谐社会出心出力。新的和谐社会要求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道德精神,特别要关注一些苦难群体。切实的让他们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

3、构建和谐社会道德新模式,展现和谐社会新风貌

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构建过程中,为了迎合时代,就要对道德建设有一个全心的展示。当前,对道德模式的普遍创新是关键,公民要结合传统的模式有针对性的创新公民道德理念,从而展现和谐社会新风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要加大思考力度。首先我们要在教育上入手,现在的人才培养要多元化,可以将一些思想道德教育贯彻到教育当中,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是首选。其次,大家要互相监督,从多方面着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道德观,从身边的小事来展示自我道德风范,从而增强道德行为。最后要在文明传播上入手,可以以广大媒体以及有效的宣传手段为主体进行综合宣传,让我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水平。和谐社会在道德思想的规范下到处都开满鲜花。

4、健全和谐社会道德新体制[3]

公民道德水平在和谐社会中非常重要,只有公民在道德素质全面革新的状态下才能构建和谐社会。道德是用实践的精神来展示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这种方式指引我们去前进,那么为了始终去维持这种关系,我们就要健全和谐社会道德新体制,可以从多种角度着手,例如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可以从道德行为上按照规则来创造性的弯身社会关系,同时也要完善社会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只有全面努力,共同健全新的道德体制才能保证人们的道德思想进步。

5、总结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道德的根本准则是我们生活中的根本,一个具有思想道德的人备受大家尊敬,一个具高素质的人才备受企业亲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共同努力,共同遵守最根本的道德规则,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那么我们就从现在开始,反思自己,明确自己,从身边开始。让高素质、高道德的行为以及思想围绕我们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1]李国春. 高校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之我见[J]. 教育探索. 2007(05)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目前海南省全民参与生态道德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公众和企业对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还不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较差,全社会还需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加强生态道德意识的普及。应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对全体公民进行生态道德的宣传与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生态道德意识,明确认识到保护生态是道德和高尚的。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认识到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是人类文明的主旋律,将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进程。通过群众性的广泛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把与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密切相关的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逐步变成全体公民的责任意识,并外化为自觉行为。应当从幼儿园开始,在学校各个阶段都开设生态道德知识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对各个阶段的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同时,应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以及市区街道、居民小区的有关人员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训,再通过他们对自己所在的地区进行宣传和教育。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等也应当开展生态道德专题宣讲活动,利用大众传媒和网络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知识普及,使生态道德的意识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承担道德责任并履行道德义务的理性生态人。

    2引入绿色生活生产方式,促进生态道德深入人心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道德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既定的目标。国际旅游岛生态道德才能真正实现其目标。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实际情况,应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引导全体公民走向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是要树立个人的“绿色”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态的个人生活消费方式,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二是要树立企业的“绿色”生产观。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对生态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加大对传统工业的生态化科技改造,普及太阳能建筑技术应用,建设绿色建筑示范省。三是要树立政府的“绿色”执政观。各级党政部门应把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绩纳入考核内容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生态发展观,提高在社会实践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严格依法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依法保护和管理生态核心区和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热带雨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开发森林旅游,积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旅游。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统一;途径

G647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德法兼治”的办学理念,是推动高校教育创新、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德治校,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育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标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认真实施《教育法》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加强德育的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大力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开拓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在校园内真正形成和保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和风尚。以德治校,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同时加强德育也是有效的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保证,二者是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的。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普及教育法规的重要性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发展从新思想新观念中受益,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的渗透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对高校教师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基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以言立行,更应该言传身教,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不断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精神文明氛围的重要保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保证。政府和社会一直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使得广大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

2.高校普通教育法规的重要性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有力保障。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手段,约束着教师队伍的言行举止,以一种威信力来告诉教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能说。通过普及教育法规,杜绝不良风气的腐化侵蚀,维护校园的民主法治、清正廉洁和安定和谐。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化,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法律作为保障和后盾。高校依据法律规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来制定高校发展的目标,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1]。

二、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相结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师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高校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上。高校要建设好和谐校园,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又得借助道德力量去倡导以德服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互结合,是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有力保障。

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进行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关键。二者统一于完成办学根本任务、实施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与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德治校,开展教师道德建设,弘扬正风正气,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德治”同“法治”一样,也是生动具体、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在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实施德育和开展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严格执法执纪和对违章者的惩戒,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德育工作就不会令人信服,收不到实际功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实行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在正确认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关系基础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发展进步,这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与时俱进的一个具体表现[2]。

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高校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的具体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我国当前的治国策略,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建立一个道德健全、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目标。高校的责任就是为社、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守法公民,从而不断推进社会向前发展。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我国高校改革的现实要求。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法制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高校建设中出现了不少矛盾。要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矛盾,既要依靠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自我调节和约束,又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管制和保障[3]。也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普及与教师道德建设的提升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高校的发展和改革。

2.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教师道德建设是教育法规的现实基础。道德规范作为调整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规范,通过人的内心活动和理想信念起作用。高校教师的师德状态决定着当前高校建设的现状。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更好的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育法规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的本质是高校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律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高校的管理、教学、服务工作。师德是高校建设的基础,法律的立意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师德建设。作为规范高校建设最权威的强制手段,法律为以德治校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行使职权时,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办事,不能任意越权或违章办事。同时严格履行法定的义务,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在广大师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从一定意义讲,在学校工作中,管理也是一种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照章办事,本身具有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可以从正面对管理和服务对象,特别是对青年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做到这一点,要靠管理和服务人员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素质,这又是平常教育和修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讲,“法治”不能脱离“德治”这个基础。没有优越的道德环境条件,法律法规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自觉的执行和遵守,“法治”就是一名空话。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普及教育法规相结合的主要途径

1.树立高校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的思想认识

高校在管理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向教师宣传以德治校,是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大力宣饕婪ㄖ涡#是维护高校权威的必要表现。让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才能保障高校建设平稳、顺利、有序的发展。

2.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并培养教师的法律意识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使高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为后盾和保障,约束教师们的行为举止。在教师中大力宣传教育法规知识,不断增强教师们的法律意识,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发展。在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增强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努力培育教师同现代法治文明相一致的平等意识。

加强高校法制教育还应当密切与师生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条件具备时可以组织实施现场普法教育和基层活动实践,参观看守所以及劳教劳改现场,通过犯罪人员开展现身说法,编写合适的法律知识普及读本,还可利用宣传栏、校报、手机报、网站、微信平台等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对高校已经设立的法制教育必修课加以重视和改进,加强配备师资力量,做到课时充分,学习扎实,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结合实际,以求达到良好的普法教育和宣传效果。

3.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师道德水平[4]

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确立明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在教师队伍中找典型、树榜样,提倡教师向典范学习,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教师们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教师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4.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教师要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渊博的学识做学生的表率,以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传授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成才,这是法律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要义。因此,依照法律赋予高校教师的任务、责任和义务来开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教师教育与管理的新理念。

四、结语

高校师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一协调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教育法规相结合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和长期任务,已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教师在提高自身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构,不仅有利于教师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即树立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二者结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初亚楠.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建设[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08―110.

[2]杨桂清.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J]. 高等教育,201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