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物流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萍乡;示范工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75-02

0 引 言

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于2012年2月14日,规划指出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地方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提升地方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增强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能够助力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基于此,江苏、浙江、山东、云南等省等地纷纷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设规划。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萍乡市成功上榜,更体现了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期待。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城市的感知能力,并使得这种感知更加深入、智能。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次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所以有效开展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极为迫切。

1 萍乡发展物联网的思路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的特性为背景,建议以“终端带动,创新驱动,应用推动”的方式发展物联网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物联网产业链上游制造类企业,利用沿海制造业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引进;针对中游加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投入,进行基础建设;下游则进行项目推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通过终端应用的带动实现物联网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2 对萍乡发展物联网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

2.1 利用沿海制造业产业转移,进行物联网产业链配套建设

和传统的通信网络产业链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物联网产业链上游新增了RFID和传感器,而RFID和传感器正是给物品贴上身份标识和赋予智能感知能力。此类产业也在积极向内陆转移,比如相关上市公司深圳远望谷,公司RFID技术下游行业应用广泛,前景广阔。远望谷成功竞拍昆山两地块拟建物联网产业园,并与银川物联网产业园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同时有意向进入中部地区。目前,远望谷和哈尔滨威克在铁路市场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处于铁路RFID行业龙头,同时已经在畜牧、酒类防伪、图书、烟草领域取得进展,并在车联网、物流、能源等领域积极推进。基于萍乡特有的煤炭能源特性,开展能源RFID的合作是很有希望的。

2.2 加强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管理精细程度和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为目的,推动物联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在工业生产过程监控、仓储物流、城镇化建设下的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1)工业陶瓷产业链终端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物联网产业在传统工业陶瓷产业的应用,将带动整个产业向节约化、精细化转型,推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工作,有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地的建设依托于龙头工业陶瓷企业应用的JIT生产流程整改及ERP信息化建设系统,在此基础上扩大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整合工业陶瓷产业链的资源。基地覆盖工业陶瓷产业链上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配送,与网络紧密相连。利用各种传感器,交换工业陶瓷产业链上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信息的数据,实现对工业陶瓷产业链上各种物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提高企业和行业的信息流转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利用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工业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创新应用方法。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花炮安全生产服务平台

花炮产业是传统的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萍乡的花炮产业存在大企业少、小企业多的状况,由此产生低质同构,助长无序竞争,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难以有效对花炮质量监控。此项目将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面向花炮生产交易服务领域,将RFID技术嵌入花炮产品的生产、装配、供应、流通等各个环节,连接鉴定机构、生产者、运输机构和终端购买者,借助RFID技术促进花炮的安全生产和溯源。

(3)智能物流应用示范工程

煤炭产业是江西萍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煤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一体化的煤炭物流,把物联网技术融入到煤炭物流中势在必行。针对物联网和中部煤炭物流的概念、特点,分析中部煤炭物流与物联网进行对接的必要性,在结合萍乡煤炭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思了江西省利用物联网发展煤炭(中部)物流的主要途径。

现阶段煤炭物流中存在问题,表现在仓储和过磅环节中存在效率低下、人为因素干扰严重的问题,运输环节存在偷盗置换、交通拥堵、运输利用率低的问题。此项目建立物联网在煤炭中部物流领域中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围绕煤炭中部物流行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利用感知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技术融合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对物联网技术在煤炭物流关键环节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GPS/GIS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计算以及声、光、电、温度、压力等各种物理特征传感技术的车辆识别、智能过磅、视频监控、GPS定位、电子封签等具体应用形式,形成基于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公共服务。

赣湘国际物流港可实现萍乡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培育,对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入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具有重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利用物联网技术能提高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可以引入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当当等电商企业入驻。物流港作为电商的中南区域配送中心,可以减少电商单独建设配送中心成本,同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体系。

2.3 应用物联网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建设智慧城市的政策建议

(1)加大对物联网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创新产业投入

开展物联网应用的前期投入比较大,特别是在萍乡传统行业中利润低的领域,成本就会成为物联网普及最主要的障碍,要推广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使用,尽量降低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成本很重要。

(2)加大对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融资力度

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推动建立和完善银行、企业信息平台,着力优化物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应用物联网产品的投融资渠道;可以采用利用担保、贴息等方式, 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传统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

(3)发挥财税政策对促进物联网应用的作用

研究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用足、 用好、 用活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中的应用。

(4)加快引进和培养物联网创新人才

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软件、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多方面技术有关, 需要复合型高端人才和技能人才,这样的人才资源目前还非常匮乏,而高校还很少开设特定专业、特定课程来开展物联网人才培养。萍乡市工科高校应加快部署如何依托原有专业培育发展物联网新兴学科专业, 主动设置物联网相关专业和课程。企业应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加快培养造就物联网实用技术人才。

3 结 语

萍乡作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单一且尚处于加工、组装的地位,企业生产技术高技术含量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更多地表现为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上,未能真正体现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特性。在传统的支柱产业中,工业陶瓷的科技含量仅有15%,水泥和烟花炮竹仅有10%,电瓷仅有9%,平均利润较低。因此,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

参 考 文 献

[1] 钱志鸿, 王义君.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 [J]. 电子学报,2012(5):1023-1029.

[2] 王家耀,刘嵘,成毅,等. 让城市更智慧 [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79-83.

[3] 张广开, 孟红玲, 孙艳梅,等. 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河南科学, 2012(2): 83-87.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现状

1.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杨子江(2010)提出物联网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认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对生产的节能减排进行全程监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体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老龄人护理需求。朱小妹(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各农作物领域应用传感器,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李卢一(2010)基于对物联网研究现状的把握,探讨物联网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李胜广(2010)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第四代生产业,提出生产业发展的4阶段模型,其技术维度依次为数字计算机、微机、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在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贾凯(2005)搭建了物联网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刘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温平(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幅,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报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维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查询和追溯。朱帅(2010)在“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技术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此外,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物联网自身发展进行了研究。焦泉(2010)阐明物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路。宁焕生(2010)提出中国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结构(RFID-MP),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顾晶晶(2010)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杨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物联网企业应用基础框架,该框架利用射频标识构建的物联网对企业产品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SOA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张云霞(2010)对物联网领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适合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于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赵昱(2010)展望了物联网对物流活动的影响。王继祥(2010)提出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包括: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属于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管理组织的主导企业,物联网催生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专业化“物联网服务商”。戴定一(2010)认为物联网时代的“智能”是基于网络的,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数据中心”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存在“商务模式”运作等困惑。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薛飞(2010)提出把物联网融入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利用物联网在不同物流园区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利的网络结构。王晓亮(2010)提出物联网可用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客票防伪与识别、站车信息共享、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及仓库管理。物联网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罗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设计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项目)应用于供应链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发挥优势物联网助力春运,实现车票实名制管理。王烨(2010)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荆心(2010)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俞灵(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联网体系结构规划设想。AntonioJ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用于检测过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标签物流中泛在计算的应用。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讨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李旸(2010)提出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影响。毕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研究。张佶(2010)提出物联网提升纺织供应链管理水平。周受钦(2010)提出“物流装备物联网”的概念,即物流装备智能化加上传输网络及管理系统与运营系统。

1.2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召回)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2对物联网的认识

关于物联网的现实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联网的重要性,学术界和企业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本文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政府关注都不再是问题或者障碍,同时随着突发事件、消费者便利性、企业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满足基于智能物体处理与互联的网络需求。当前关注的不应该是物联网的机遇,而是如何引导、创造物联网市场需求。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军事、医药、应急体系中率先开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从而为未来物联网的普遍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关于物联网的本质(或者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

物联网技术包括信息、网络以及IC技术,这些是业界公认的,同时物联网还是一项经济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要成为真正“物物相连”的网络,前期投资非常大,在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实践可能要面对高投入低产出。此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弱化其经济学效用分析。随着未来物联网呈现为“泛在网”,物联网将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控制区域物联网的经济运营就成为经济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4]。物联网“泛在网”的万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2物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物联网的性质和运作类似电子商务,都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商务环境。物联网具有服务(应用)功能,因此可将物联网划分为第4代生产业[5]。物联网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主要反映为新的产业链,其实用性和盈利性必须得到关注和体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研究应侧重经济学角度,即引导、扩大规模性的需求。在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确立与发展中,政府发挥着引导作用,可促进在国家公共领域(交通控制、应急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和管理对程序性的事务实践的应用,为未来民用、市场化的物联网实践积累经验。

2.3物联网表现为一种网络集合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的集合。其中信息网络是万物信息流的载体,物体实体网络是万物发生关联时的实物移动网络,其部分与现有物流网络重合。物联网运营的目的是万物智能处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体控制是过程,物体处理是结果。物联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其信息网络和实物网络都是物联网运营的经济网络。在物联网运营中网络应发挥实物信息沟通与实务移动功能,规模经济是物联网物流的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物联网规划上应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3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将物联网看成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的产业来看,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就较明确了。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如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支持物联网各种物的移动(处理)活动,同时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以及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表现为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联网的运作

物流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之一,RFID、EPC技术也都在物流领域有实践应用。在物联网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产业结构和商务模式下,物流发挥着实物流通的基础设施、派生需求与支持服务的作用。物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万物相连,实现对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中对物的智能处理要求物是移动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等支持物的转移与暂存之间的协调,甚至会需要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物联网物的智能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由物流节点与运输线路构成的物流网络是物联网运作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的价值不是表现为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各个行业的参与和应用。物联网应用需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提供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老人护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个行业物联网运作的本源性需求,这些智能管理相应地产生物的操作,例如转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动,并继续派生出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物联网任务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动,物流表现为物联网运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实现物的迅速流转,物流管理在物联网运作中亦发挥服务支持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流通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因而基于制造产业的物联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将成为企业信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物联网的服务支持表现为:一是在具体节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物流活动,支持物联网的具体物的操作,二是通过物流外包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三是跨区域物流的物流企业协作,以降低服务成本。

3.2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其所到之处皆有可能成为物流服务的市场或者潜在市场。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服务市场表现在3个方面:1)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芯片制造、工程实施、平台建设与系统运维的逐步推进,将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涉及大量的物资采购、安装,随之将产生巨大的物联网工业物流服务需求。2)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不是孤立的网络或平台,应用是其根本,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的这些应用领域都涉及物的智能处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3)基于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新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6]。当前与未来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侧重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例如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高服务质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动满足特定领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协作来降低物联网的运作成本。

3.3物联网与物流网络结合,实现物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的目的是追求物的智能化处理,是通过标识物体属性、识别属性、转化为信息、采集信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发出指令等动作实现的,最终达到对物体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信息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2]。物联网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因此,物联网运作是具有经济性的管理活动。虽然物联网管理的媒介是信息,但是管理的对象是实物。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处理是借助互联网络实现的,而具体到实物的智能化管理则需要借助物流网络的支持。物流网络作为基础设施,保障物品流通过程中的集中存储、集并运输与共同配送的组织与操作,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优化目标。对于物联网应用企业而言,适宜的物流管理外包与物流网络的完善,可以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运作,从而降低整个物联网应用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或应用,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拓展[7]。物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将需要的物品相连,并将智能化的操作指令反馈于物品,其运作与物流网络密切相关。物流网络包括3个层面[8],即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组织网络,它们与物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负责物品的识别和信息采集。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构成,其是物品流通活动与物流活动的载体。物联网感知层需涵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各个节点与线路,从而同时获得物品在流通过程和物流过程的初始信息和过程信息。物流信息网络不仅传输物流信息,同时与供应链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互,其与物联网中的网络层相吻合。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而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协调与统一的平台。物联网应用层为物品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必然需要物流组织网络中各方的参与与支持。简而言之,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物物相连,物流网络构成物联网运作中实物操作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网络“三网合一”,三者协作共同实现物体智能管理的目的。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 射频识别技术(RFID) 航运物流 航运信息化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针对业界广泛存在的集装箱运输安全隐患,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1 物联网在实际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业务量越大、节点越多、服务范围越广,经济效益就越显著。

1.1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1.2物联网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如航运与港口码头等。

1.3 物联网的本质和技术架构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简称 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物联网在航运物流产业的集装箱对外贸易的发展

2.1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航运物流集装箱的快进快出,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迫使中国航运物流信息化的提速。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航运物流服务水平。

而货主可以通过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线服务平台,实现电脑或手机实时查询,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已装箱的货物位置和安全情况,双方同时计划将向外贸企业、物流公司、银行、保险、港口推广此项业务。港口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双方今后会共同做这方面的工作,促进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实现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并且可以快速获得提单,提高结汇速度和贸易资金周转率;航运企业则可以实现运力的科学调配,拓展自己的服务网络。

在航运物联网构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领域优势、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很强的研究实力。并在VTS、AIS、公网三网融合通讯、海洋溢油监测、船舶航行状态监控、航道环境、水深地貌动态监测、水下目标快速搜寻、智能船闸,以及交互式车载多媒体信息终端及服务平台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研究成果。但这些先进技术会被用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航运物流成本。

集装箱码头在信息技术方面投资,从最基本的航运物流无纸化办公到整个作业线的实时管理,从无线通讯到光学字符识别、航运物流射频技术、GPS定位技术,许多刚走出实验室的新技术在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找到了用武之地。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快猛发展催生了航运物流信息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2.2航运物流产业布局调整、航运物流一体化加快步伐

航运物流一体化的前提是航运物流信息一体化,经济发达促进航运物流交通发达,交通航运物流发达促进经济发达,二者互为促进。航运物流集装箱的快进快出,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迫使中国航运物流信息化的提速。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航运物流服务水平。航运物流无人码头采用的信息技术包括 差分卫星定位技术DGPS ,防撞技术Anticollision 、自动纠偏技术Auto-steering等等。

2.3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动因

(1)全球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信息化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外贸经济的迅速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渐成为当今航运的发展方向,集装箱业务在港口业务中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同时集装箱装卸、堆存业务日趋标准化,集装箱业务正朝着类似流水线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下, 集装箱码头操作必然采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提高码头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装卸效率、合理利用堆场。因此,全球集装箱码头已经成为各种尖端信息技术的应用舞台。集装箱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集装箱码头作为整个世界航运界网络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对信息技术有着同样的渴求。

(2)庞大数据处理量和追求航运物流效率驱动

大规模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处理的庞大数据量用传统的手工或简单的电算化程序已经无法及时处理,必须采用融合了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性质的实时交互式作业航运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才能满足大规模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堆存、收发箱及受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因此, 新建集装箱码头初期便确定采用什幺样的信息系统, 并保证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实施和码头建设同步进行。

(3)合资航运物流码头为引进技术提供渠道

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合资为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打开方便之门。航运物流合资码头的合资方多为国际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和船公司巨头, 他们积累了多年码头和船公司的管理经验,容易为合资码头所接受,他们也积极将优秀的航运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入合资公司。这些航运物流系统本身已经融合了世界先进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先进航运物流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是迅速提高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管理、实现与国际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接轨的推进器。

(4)争做世界级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雄心

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吞吐量雄居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和密切的国际交流,决定了中国集装箱码头经营者们已经揭开了国外码头的神秘面纱,已经走过了航运物流模仿阶段,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并探索更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新问题,力争在航运物流信息技术上高出一筹,已初露世界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领头羊的端倪。

3发展集装箱RFID系统技术航运物联网的必要性

3.1集装箱RFID系统技术领先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标志着中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预示着在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的技术进步,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整个世界集装箱运输货物的安全性有所保证,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提升集装箱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

3.2发展航运物联网路必要性

综合航运物联网各方面的情况看,中国航运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联网发展时期。众所周知,物联网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业务量越大、节点越多、服务范围越广,经济效益就越显着。

面对中国航运物流业发展大势,构建物联网势在必行。物联网推广应用要同时进行、互相促进,港口物联网时代就在人们眼前,结合航运自身的特点,走好自己的航运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通过口岸电子政务平台和港航电子商务平台保持一致,以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为港口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效率的新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将落户码头,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依靠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会越来越大,建立一个e航运物流系统,促进整个航运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

(1)航运物流信息化带来管理现代化

随着航运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航运物流码头管理人员普遍认识到,如果航运物流管理到位,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效益将更加明显。最简单的例子如由于人员素质和培训欠缺,很多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用不上;职工仍习惯于纸面航运物流信息传递;有些完全可以根据系统指令执行的工作,却任凭员工根据自己的习惯执行;同样的航运物流系统,同样的船,配载合理性却大相径庭,等等。因此,航运物流信息化需要经营管理的航运物流现代化和航运物流规范化。从长远看,航运物流码头的硬件投资和航运物流信息投资都是有限的,需要航运物流码头经营者向资源管理要效益、向航运物流人员管理要潜力。

(2)航运物流自动计费管理

航运物流集装箱涉及到很多收费点,包括――航运物流过路费、集装箱相关费用、仓库服务相关费用和其他费用。针对航运物流客户的计费方式复杂多变,单纯依靠人工计费比较费时和费力,并且容易出现差错,借助航运物流自动计费管理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航运物流成本,实现航运物流费用明细化管理。

(3)口岸单位加强航运物流信息合作

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信息化顺利发展需要有口岸环境的同步发展来支持。随着航运物流EDI在航运界的普及,全球船公司和码头公司已经实现了航运物流信息共享,缩短了运输周期。但码头公司和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部门信息共享仍然欠缺。尽管每个口岸部门都有适合于本部门的航运物流计算机系统,但面向客户的信息各有各的规范,没有统一标准,影响了口岸航运物流信息处理效率,大大影响航运物流航运集装箱货物流转速度。若能实现航运集装箱船公司、航运集装箱码头、海关、检验检疫各单位之间的数据标准化和航运集装箱信息共享,可以想象,即使在没有新增投资情况下,整个口岸环境和码头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4)物联网EDI在航运集装箱应用将更加广泛

目前,物联网EDI标准作为联合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制定的国际标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随着航运集装箱物流业流通加快,货代、船公司、码头、箱站等物联网EDI使用内容将更全面、应用也将更加广泛,逐渐辐射到航运集装箱费收、结算等。EDI传输形式也正由点到点的专线模式发展为Internet模式,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国际互联网、服务器等电子系统和电子航运集装箱商业软件运作的全部航运集装箱商业活动,包括利用电子邮件提供的通信手段航运集装箱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我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加工基地,航运物流业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全球物联网体系,正在逐步覆盖全球。

4物联网信息技术在航运港口上的应用

2010年7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0)了《IS0/PAS 18186:集装箱一RFID货运标签系统》文件。这一国际规范的,标志着中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预示着在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的技术进步,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港口物流领域已在通向物联网“理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船舶计划、堆场计划和现场指挥调度方面的强大功能,打造先进智能化港口目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操作效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稳定、高效和可信赖的服务。

4.1 物联网RFID技术据推动航运物流进步

航运港口是国际物流的集散地,是国际海运的交通枢纽。航运港口的建设和安全保障,是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但是,价格、速度、安全保障、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一直是困扰港湾发展的要因。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以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航运物流信息化推动港口管理现代化,使航运物流港口组织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集装箱RFID系统可以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结合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实现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变革,也就是实现集装箱物流信息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变革。

4.2航运物流业全力推进信息化技术

IS0/PAS 1 8 1 86已经是准国际标准了,这是第一个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由中国人提出并积极推动的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能使集装箱物流伞程更透明,可帮助货主及时掌控运输动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能使集装箱物流各环节的安全更可控,并具有追溯性,从而防止货物失窃,提高货物的运输质量;能有效增强政府对物流伞过程的监管,提高国家安全水平。实现集装箱物流从过去的告知到感知的转变,实现两个港口之间的信息交互,现了从装箱点到收货人之间的全程在线的进化,实现了客户被动从港口、船公司等处获取信息到主动感知,实时掌控集装箱物流信息的物联网,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积极进行航运信息化技术创新、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航运信息化业务创新、航运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四大航运信息化创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航运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预计随着通信网络、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的快速融合以及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一轮技术革命即将到来。届时,信息网络的大发展将使物流网络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物流将更加便捷高效。因此,航运物流企业必须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在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节点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网络化。

(2)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物流服务的实质是为客户提供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即根据客户要求“准时送达”。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和节约物流费用。随着物流网络的发展,对航运信息化业务流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物流业务国际化条件下,航运物流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在精细、专业、特色、高效、新颖等方面下功夫,加强供应链管理、航运信息化网络管理;努力加强航运信息化成本费用控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航运信息化业务创新。大部分物流服务属于生产,随着物流网络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业务属于生活服务。物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均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航运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客户要求,努力进行业务创新,在完善技术装备和物流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进行品牌建设,以质优价廉和多种多样的服务品种赢得客户、赢得航运市场。

(4)航运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与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相比,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调整和转折时期,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应努力向世界一流航运物流企业为标杆,认真寻找差距,加快航运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航运信息化经营机制变革步伐,建立现代航运信息化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航运信息化公司体制,从全网络、全业务运营的角度梳理航运信息化管理流程,实现航运信息化集约化一体化运作。

5展望物联网在未来航过物流中的发展

航运物流方面,航运物流集装箱或大型货物的在线跟踪监控可能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港口物流方面,港口物流收费系统、港口物流货物在线调度、港口物流货物陆路RFID系统等是今后物联网大展拳脚的领域。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以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航运物流信息化推动港口管理现代化,使航运物流港口组织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了航运物流装卸过程的无人化,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使生产、外贸企业还是国外的货代、采购商都可以通过金牌订舱即时了解各地运价与船期,更准确地安排运输、生产以及核算成本,形成极具效率的科学体系,可以降低物资流通环节成本5%-30%,大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巨大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IS0/PAS 18186:集装箱一RFID货运标签系统》文件 2010年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而在物流商会举办的“四信”教育实践故事会上,我们也亲身感受了他们的故事。

追逐梦想篇

追梦现代物流,是一批企业家的执着追求。过程中,他们心想一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迸发。在宝寰供应链股份(上海)有限公司就有这样一群追梦人,他们以《转型路上春色美》讲述了他们的追梦之旅。在故事中,他们说道:这里聚集着一批有志于追梦现代物流的创业者,回想我们曾经的寄托,回望我们蹒跚的脚步,我们欣慰收获却了无抱憾。很多时候,我们总在想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物流究竟是什么?其实,物流就是一条生活的河流,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昼夜不歇的流淌着。只不过,需有这样一群人乐此不疲的跋涉在这条河流上,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由此及彼的流转,从而快捷而美好我们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港口物流为主导地位的物流行业开始在宝山地区大量的繁殖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逐步形成了一个以集装箱和钢铁物流为主的庞大的产业集群体。但庞大的体量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行业管理体制混乱、业务社会化程度低等等。直到2013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浪潮席卷而来,物流商会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在调研和汇总了区内物流行业整体情况后,一个提升行业能级、抱团创新发展的思路逐渐在许宏伟会长的脑海清晰展开。而宝寰供应链股份(上海)有限公司也是在那时应运而生的。

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让崭新的“宝寰”以“大整合”推动“大项目”合作建设,抱团整合中推进各家企业能级提升和转型发展。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群追梦人如何切切实实地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他们在曲折的路上探索向前、艰难行走,终于开启一条“传统物流经营者+互联网企业运营”的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我们还看到了他们正在做一个有着无限市场潜力和无限可能性的事业,在追梦旅途中,他们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相信万事皆有可能。

企业文化篇

“长期以来,我们信奉:客户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客户的需求是我们的创新服务。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文化力构建起我们健康的骨架,扎实推进。真正把供应链的链条连好接好,共同维护好客户,做到合作共赢……”当我们还沉浸在追梦者激情澎湃的话语中时,故事会的另一头,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戏再次将我们拉回。

这次故事的主角是云丰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经历了12年的不断历练、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正充满朝气的一步一步向前扩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文化力一直是云丰人引以为豪的公司财富,热诚企业文化打造、热心社会民生帮扶,已然成为公司上下的行为养成。在它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云丰人性化管理理念,“诚信可以赢天下”的诚信法则。云丰的文化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上千年的亲情文化传统,决定了在中国进行内部员工管理,不能单纯的制度化,而要在亲情文化基础上强化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多年来,云丰坚持“6s”管理,循序渐进的抓管理,就是告诉员工怎么样去做人,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己的人。

而云丰的企业文化也给予我们启示:企业文化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一致认同的,是带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的行为是人的行为”,企业的企字是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止。如果人没有作为了,企业就停止不前了。

社会责任篇

社会责任是中国历朝历代商贾一以贯之的信念和品格。在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用行动体现了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勇于肩负社会责任的思想境界和高洁情操。在物流商会,也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毫不犹豫地扛起“社会责任”这个担子,用真心做慈善,用真情结善缘,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回馈社会关爱的至真情感。

上海建杨物流有限公司和董事长刘建明是诠释“社会责任”主题的不二人选。在2014年马年的第二个工作日,物流商会里一群热心的企业家走进社区开始了一场温情的结对活动。一批家境困难的孩子各自依偎在与其认领结对的企业家身边,高兴地憧憬着又一个无忧的新学年。然而,刘建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结对的孩子家庭状况真的很糟糕:孩子那来自外乡的母亲,不堪贫困早已改嫁他人;父亲待业在家精神不振;有病的奶奶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一家人生活得很清苦。而看着身边懂事而乖巧的孩子,刘建明心里暗暗的寻思着,应该好好的再帮帮这个家庭。于是,在结对仪式结束后,他主动找上门去对孩子的父亲说:“打起精神来,从现在起,你就是我建杨物流公司的荣誉职工了,我每月会按时让人送来1500元,帮助你们改善生活。”至今,每到20日这天,建杨物流就有专人代刘建明将1500元送去结对家庭。有时,需要外出考察或出差了,刘建明总会关照公司财务,给那位“荣誉职工”的钱款不能误了发放时间。

智慧物流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化知识管理

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仅指储存和运输的概念,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

1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1.1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1.2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1.3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justin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justin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1.4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

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2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物流

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管理对象主要是业务信息,即显性知识。但信息管理只能“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不能使信息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自身知识的作用而成为更有效的行为。任何员工接收信息后,必须结合自身经验、教训,经过思考方能做出行为决策。对于同种信息,不同人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可见对企业决策起实质影响的是人的经验、教训以及思维方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是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无法收集的。同时,物流员工也难以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借鉴、倾听员工获得的教训,参考最好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专业知识进行知识复用和知识创新。因此,为了给物流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隐含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不仅要将它以可见、规范的形式在物流系统里传递,还要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隐藏的隐性知识。这种管理理念的转换要求管理对象从以显性知识(业务信息)为主转向以隐性知识(自身知识)为主,即转向知识管理。

2.1知识管理的概念

关于知识的定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ker)指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information)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单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另一位学者车驰曼(churchman)认为,“将知识设想或看作为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出去;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归纳出,知识来源于信息,但信息必须结合人的自身知识及实际行为作用,才具备延伸为知识的基础。以信息表现出来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等。同时,知识还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形式,这与下文提到的知识管理的交互性是一致的。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是:“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欧勒锐(daniele.o’leary)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发掘、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1】更明确的说,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人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

2.2知识管理的物流系统以隐性知识为主导

知识管理中,人力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前文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要素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

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知识管理的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它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2.3物流知识管理的功能创新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物流知识管理相对物流信息管理在功能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5】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特征、合理配送路线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

第二,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实时faq”(realtim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

第三,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

此外,物流知识管理在功能创新方面,还表现在: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4】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检测出微弱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动人力和信息资源对不测事件做出有效反应,获得最大效益。

2.4与客户知识交互的供应链物流系统

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也就是各环节大多注重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知识积累,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

物流系统与客户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还能够发挥物流员工和客户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隐性知识,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直接为物流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产生物流效益。

以订单流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能够保持订单流的畅通无阻和实时更新。通过使用知识管理软件,企业能够与其顾客分享业务信息,供应链系统中的零售商、分销商可以登录基于internet的知识库,发现他们所需的订单信息,同时,制造商对与分销商达成的折扣协议执行情况也了如指掌,如果这些交易的订单处理业务能合理的在供应链物流系统里流动,则能给制造商带来好几万美元的成本节约效益。【13】订单跟踪系统就是以订单流为核心,加强供应链物流系统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实例。订单跟踪系统将制造商的物流系统,包括各子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制造系统、运输系统等的业务信息有目的的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联接,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组织能在线、实时地查看订单处理进程,查询订单信息,并将意见和变更信息反馈给订单跟踪系统。此外,对于请求变更订单的信息,物流人员也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物流业务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

在物流行业中,联邦快递已经实现了订单跟踪业务,这更加说明知识管理的知识交互功能在物流实践方面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订单管理对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并尝试建立订单流与客户的交互系统。物流信息化正逐步引入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其核心思想优化企业物流。

3第四方物流--物流知识管理的实践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外包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但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却力不从心。虽然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但从地区、国家的整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其次,物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而第三方物流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11】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来来管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以及处理合作双方的信息并使之发挥效益,这个组织就是第四方物流。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首先提出第四方物流的概念,[8]笔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知识管理在物流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物流知识管理实践应用的典型实例。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源自“strategicsupplychainalignment”byjohngattorna)。此外通过比较“图3第四方物流运作流程”和“图2物流知识管理”可以看出,第四方物流管理思想与知识管理大同小异,均涉及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4促进物流信息化向知识管理转换的途径

4.1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

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物流信息数据库管理、物流信息传输网络化和标准化、物流业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各地库存资料和经营资料,在经营活动中做出与实际相符的决策【6】。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物流信息化中,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只实现了技术层面上的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化,企业才能在此基础上走向物流知识管理。国外一些知名公司如微软、施乐早早就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而我国企业大多还处在实施物流信息化的阶段,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已刻不容缓。

4.2注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其核心活动就是将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互相传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这种传播体现在企业各个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知识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成。显性知识体现为业务信息,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更易于沟通和分享,例如库存量、供应商资料、网点布局等;但隐性知识不容易表达出来,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螺旋”观点提出了知识创新的四种模式:即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以及从显性到隐性。【2】这种观点表明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是知识创新的必然历程。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可以使植根于人头脑中的技能、经验等被相关成员分享,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物流系统内得到共享,其他成员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2】或用它来将显性知识如业务信息转换为隐性知识,这些更新后的隐性知识再转换为显性知识,一个良性循环的知识创新系统由此形成。同样,在此良性循环系统中,隐性与隐性、显性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互换和传递活动也时刻存在。换言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同于螺旋上升的体系,知识在此体系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物流企业必须发现物流系统内外的知识螺旋活动,提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换,创造有利于转换活动的环境,采用各种激励、辅助手段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4.3加强人才培养

从物流信息化到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人的自身知识的作用。物流知识管理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丰富的物流知识,而目前国内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人才很少,因此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必经之路。企业不仅要以人为中心,建立和创造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员工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还应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

4.4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物流知识的收集与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物流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物流企业应该努力把知识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中,把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要领概念注入到所有业务流程中去。而不是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覆盖全公司的信息技术构架。【10】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的识别、处理、共享、再利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这与物流信息的收集、利用具有很大区别。前者需要人的主观作用,如识别、创新;后者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

业务流程重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主管(cko)来促进物流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主管结合企业物流现状,创建知识管理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并组织实施;知识中心在cko的管理下,保证知识收集、加工、共享与创新的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物流各环节提交知识,知识中心为其分类、审核、存入知识库;物流成员可依据权限登录知识库查询所需知识。施乐公司的知识收集与利用的业务流程是:施乐公司的技术人员记录下他们用来解决难题的窍门(tips),并提交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有关记录就被存入一个知识数据库中,并与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应文档相连,这有助于及时扩充和更新服务手册的内容,而且其他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及时利用这些经过认可的实际经验;技术人员可以在电子公告牌上浏览信息,可以在知识数据库中查询有关技术服务的指导信息,还可以通过膝上型电脑、只读光盘获得专为技师们提供的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

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

3.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

4.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情报学报,2000年4月

5.王涛,汝宜红,郑凯.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6期

6.许.物流信息化与物流流程重组.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年3月

7.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

8.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