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税的主要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营业税 增值税 效应 分析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转型要求,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系统性税制改革,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为避免改革冲击全国宏观经济运行及现行财政体制,应当重视其联动效应,并积极应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成制度的完善,以实现改革的根本目的。
一、“营改增”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一)上海市“营改增”试点概况。
营业税、增值税都是流转税,其共同特点表现为税源充足、和稳定的财政收入,这两者也有区别之处,那就是营业税以营业收入全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增值税以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我国1994 年税制改革后,形成了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征的格局。上海市“营改增”试点,执行的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涉及的行业范围仅限于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鉴证咨询、有形动产租赁、物流辅助),而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列举的建筑业、销售不动产、邮电通信业等领域以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将来要覆盖的服务业没有涉及,这充分体现出国家“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从整体来看,新纳入试点的省市都沿用了上海试点方案。
(二)根据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进行纳税人分类。
为了保证试点行业“营改增”改革后税负不出现增长,在现行增值税13% 低税率和17% 标准税率的基础上,新增6% 和11%两档低税率,以这是上海试点方案的主要特点。在征税行业中,租赁有形动产等采用17% 的税率,交通运输业采用11% 的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采用6% 的税率。与此同时,根据应税服务年销售额的标准,将试点纳税人进行分类:年销售额超过500 万元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用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确定应纳税额,纳入整个增值税抵扣链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 万元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用不含税销售额乘以3% 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国家还出台了不同地区、不同纳税人以及不同业务之间的税制衔接规定,明确了现行部分营业税免税政策在改征增值税后继续予以免征,并对税负增加较多的部分行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以保障税制改革平稳过渡。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上海试点工作进展平稳有序,成效好于预期,各界反映良好。
一是减税效应明显。试点行业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明显下降,降幅为40%;试点行业一般纳税人税负有增有减,整体减负,有2/3 的一般纳税人税负略有下降;原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因取得试点单位进项税抵扣而普遍降低。
二是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改革从制度上解决了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重复征税问题,为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公平的税制环境,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意愿更加显著。试点以来,新增试点户数累计达到3.1 万户,其中50%是新增加的服务业企业,他们主要集中于鉴证咨询、文化创意和研发技术等行业。
三是促进企业转型和创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客观上增加了先进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形成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不少制造业企业利用因减税而带来的收入,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主动实施主辅分离,母体企业主业得以做大做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有力支持和促进了服务贸易出口。通过对国际运输和研发设计服务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技术转让、技术咨询、鉴证咨询等实行免税政策,增强了试点企业出口服务贸易的意愿,提升了上海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关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探索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作用。例如,科内尔(Kneller,1999)认为,消费税的定义是非扭曲性税收,科内尔认为消费税并不能降低经济增长效率;韦德曼(Widmalm,2001)对1965 ~ 1990 年23 个OECD 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行了考察,发现在税收收入中消费税有促进经济增长的趋势;史蒂文(Steven)、舒曼(Schoeman) 和范汤德(Van Tonder,2005) 运用1960 ~ 2002 年南非关于税收和经济变量的数据分析税收组合的经济增长效应,表明降低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有利于经济增长;阿诺德(Arnold,2008)通过引入税制结构指数实证分析了不同税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明消费税较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强。国内学者对税收的经济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税种的定性分析。比如:王韬、萧艳汾(2009)探讨了增值税收入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增值税税收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原因;王琦(2006)通过协整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营业税、增值税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韩仁月(2011)通过豪斯曼检验税种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在税收中性条件的约束下,增值税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显著,而存在重复征税弊病的营业税对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娜.营业税改增值税影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国际商务财会,2012,(3).
关键词:税收政策;经济增长;定量评价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也是国家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的经济杠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税收政策是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一大重要因素。税收管理政策的落实,可以让企业的发展后劲得到有效强化。对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进行探究,可以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增加要素供给的政策
(一)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从资源开发的有关问题来看,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下,开发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被看做是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1]。我国对矿产、林木和水土所收取的税种属于国家资源税收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不同资源进行分类收税,也是我国税收政策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在一些资源相对贫瘠的地区,税务部门在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会对这一地区的资源税税率进行适度降低;而对于一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有关部门通常或通过设置高税率的方式来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环保新单位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和从不同的治理污染单位入手对税率进行调整,也可以让资源得到合理化的开发利用。
(二)资本增长
资本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资本形成过程所涉及到的储蓄、融资、投资三方面因素[2],相关部门通常会对借助以下几种措施对税收政策进行优化。第一,降低所得税比边际税率、减免存款债券等的利息所得和开征高档消费品消费税的措施是对储户的储蓄意愿进行提升的有效方式。第二,减免金融业的所得税和商品税,减免投资担保领域的所得税和商品税的措施是刺激融资的有效方式,第三,在“营改增”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对消费性税收领域可能出现的资产二次征税问题进行有效避免的基础上,通过对内资、外资企业的税收制度进行调节的方式,促进内外资企业的共同投资。因此,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让税收政策在资本增长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三)劳动供给
劳动力的保障作用,可以被看做是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税收政策与劳动供给之间的关系来看,前者也可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劳动者个人素质的作用[3]。从税收政策在就业压力的缓解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来看,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调整对个体户的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税收政策的优化,也让进行培训的单位税费负担得到了有效减轻。这样,企业中的培训员工的增加,会让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对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的优化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税费的征收过程中提供教育方面的支持,是对社会公民的素质水平进行提升的有效方式。劳动力卫生方面的税费政策的优化,可以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科技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日益明显的重要作用。高科技研究成果的运用,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科技发展的支持,是税收政策作用进行发挥的重要方式。从科学技术的研发程序来看:国家有关部门在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将科学技术研究所得收入视为非营利所得收入,也可以为一些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产品提供免税政策。针对科研组织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所开展的投资行为,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对税收措施进行优化的方式,对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保障。在科研结果的应用阶段,有关部门也可对一些应用新技术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
(五)企业的自身发展
在经济领域,企业可以被看做是经济增长的实践者和推进者,也是生产要素发挥自身作用的主体力量[4]。为了让税收政策更好对企业发展提供帮助,针对一些新开设的企业,税务部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采取一些所得税免税措施。为了让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税务部门可以在对不同行业的税务负担进行公平设置的基础上,对税收环境的公开度进行强化。这样,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借助税收手段的运用,对企业战略制定工作的明确性和高质量性进行强化。
二、加快市场需求的税收政策
(一)刺激消费
消费需求是市场需求的一大主体要素。从收入、支出、实用性和市场性等方面入手对税收政策进行优化,可以对居民的消费进行有效刺激[5]。对此国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优化。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基础上,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进行提升,国家在现阶段推行的“营改增”政策就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措施。第二,中档水平税收政策的改革是对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提升的有效方式。对卫生、保险、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税务支出进行强化,也可以让储蓄急速上升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第三,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借助税收政策,对住房汽车的消费比例进行调整,进而在对服务业的税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居民在文化娱乐业的消费需求进行充分调动。
(二)刺激投资
投资对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对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从企业的盈利状况入手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优化,进而通过税收政策与投资减免等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投资进程进行加速。
(三)刺激出口
产能消耗作用是产品出口的一大重要作用。产品出口也是降低商品价位、改进商品质量的有效方式。税收政策的优化,可以通过对商品的出口速度和出口质量进行提升的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一)税收分类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
从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对我国经济变量的定量影响来看,资本所得税的经济增长效应要远远高于其他税种的效应。从与之相关的实证分析的分析结果来看,在资本所得税税率由36%降至20%的情况下,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以上升2.29个百分点。假设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取消了资本所得税这一税种,消费税、劳动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就成为了公共支出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税收政策与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可以达到14.26个百分点。如果让劳动所得税的税率为0,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会上升0.11%。在劳动收入税取消以后,经济上升率也会提升0.11%。从分类税收一社会福利损失之间的关系来看,在资本收入税率由36%变成50%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损失所带来的影响,相当于消费总量降低了34.95%。资本所得税的取消,对中国社会福利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相当于居民消费增加了132.89个百分点。在劳动所得税税率提升至20%的情况下,社会福利的损失相当于消费总量降低了10.17%。劳动所得税税率的取消,相当于居民消费增加了9.22个百分点。在结合边际回报率、垄断利润和工资水平等因素对分类税收、资本积累、劳动供给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消费税率愈高、消费的机会成本愈高,因而消费税率也会对家庭选择消费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总体税负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
我国的税收政策与社会的福利事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6]。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税收制度、福利与经济三者之间的作用是我们所无法忽视的问题。从上述三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幅度愈大,消费水平愈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因而福利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与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幅度之间符合。但是在社会总体税负高于社会基本税负的情况下,经济正常程度与经济增长利润之间存在的不均衡性的问题就会给福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有关部门在福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总体税负与基本税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协调,以便让税收政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发挥。对政府收入的比例进行降低,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方式。结语税收政策、税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国家在构建税收体系的过程中所无法忽略的问题。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结合,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从税收分类等因素入手,对税收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严成,龚六堂.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J].世界经济,2012,(4):41-61.
[2]喻春霞.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04-205.
[3]杨春雷.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2):272.
[4]李忠.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5]张毅.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外部性 环境税 税收制度设计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质量日益恶化的环境已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鉴于此,许多学者已经提出我国要开征环境税。本文试图借鉴国外有关环境税的经验,设计一套适合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用以指导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环境税收制度设计的难点
税种的选择和引入的次序。开征环境税必须具备普遍性,将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一切生产经营行为均纳入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就我国而言,目前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所以,环境税收制度的税种选择应该不能过少。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征收成本等因素,而且开征环境税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只能是根据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和环保政策目标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目前我国尚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理论,更不用说实际征管经验,因此,要解决环境税收制度设计的第一难点,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
税率设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难点。在环境税收制度设计时,我们用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设计了次优环境税率,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如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的排放量、企业的利润和消除污染所采取的行动等,在确保这些问题的数据都真实的情况下才能根据理论上的设计得出最优的税率。而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环境税款的专用问题。目前的许多研究者认为,环境税款应当专款专用,应当用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但是,即便真的如此执行,也伴随其他相关问题,例如,按照相应的税收理论,认为税收款项应该进行统筹安排,不宜过于具体化,只有如此才能提升税收款项的使用效率。对此,税收款项的使用效率和环境税款的专用问题也就产生了冲突。而目前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还较为缺乏。
税种、税率及税款应用设计的国际经验借鉴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环境税的具体设计和实践经验也不同。目前,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是我们当前以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同时环境不能再忍受这样的破坏和浪费速度,我们的环境税收制度还相当的不完善。我们需要在设计具体制度的时候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瑞典与荷兰环境税税种选择经验借鉴。瑞典与北欧邻国一起,是欧盟第一批在环境保护领域发展和实施经济手段的国家,在环境保护中广泛运用了环境税、费和其他众多的经济手段。其主要特点是税种集中,注重级差。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4年对其成员国作出的评估,瑞典实行了约70项以市场为基础的手段,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运用最多经济手段的国家。而荷兰在世界上一直以环境优美著称,近年来,荷兰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他的环境税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手段。这两个国家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是环境税收制度税种的选择方面。参照瑞典和荷兰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过去对环境污染的收费情况,近期可开征以下税种:燃料税、水污染税、废物税和噪音税。
美国的税率设计。美国是世界上环境税税率设计比较合理的国家之一,其在具体的环境税率方面的设计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第一,对于化学品损害臭氧层的征收消费税。在此种税收方面,是按照相应的不同的化学品进行确定税率,而这个税率以某个基础税额以及调整因素计算而来,计算方法为以基础税额乘以该类化学品臭氧损害系数。第二,和汽车相关的税收。在美国,和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是环境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油税来说,不同的州之间的差距比较大,目前的税率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除了汽油税之外,美国联邦政府对卡车使用者征收消费税,其税率为12%。第三,资源开采税。资源开采税是环境税收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国各州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州总收入的1%以上,其税率比较高。第四,环境收入税。其税率为0.12%,其实行比例税率,税率比较低。在目前我们还不具备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我国环境税税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设计我国的环境税税率。
波兰专款专用性质的环保基金制度。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环境税款的应用来看,波兰专款专用性质的环保基金制度值得我们借鉴。波兰从1970年起就有了环境税与资源税,当时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污染者调整其行为。像大多数中东欧的转型经济一样,波兰主要依靠一套环境标准与环境税、资源税相结合的混合系统来处理环境问题。就环境税的应用来看,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税率调整的污染税为环境保护投资筹集资金,并采用了资源税和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税收手段等措施来鼓励环境投资、资源再利用与绿色产品的消费。环境税的收入被用来对污染削减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90年代,波兰的环境投资开支有了大幅度地增长,其原因被认为主要是专款专用机制,而不是税收本身。
我国环境税收制度设计路径探析
建立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相关建议。首先是加强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当前,我国应对排污费收取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征收环境保护税,将征收的范围从“排污”扩大到所有环境污染的行为,并且提高征收的标准,将环境税收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加大征收力度,对于违反征收规定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依法按照法律规定予以严厉惩处。完善我国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既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兼顾我国具体国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是设计和完善环境税征税的管理系统。针对环境税的技术性比较强,征收难度大的特点,为了提高环境税征收管理水平,必须设计建立科学严密的征收体系,建立一套正常的环境税收征收管理程序和工作平台。应建立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组成的环境税收工作平台。以国家税务总局为核心,国家环保总局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税务总局设立环境税收司。专门负责全国环境税收的政策制定、征收与监管工作;在各级税务机关(包括国税局和地税局),设立相应的环境税收部门。负责本地的环境税收政策制定、征收与监管工作,并负责与环境保护部门相协调。
再次是保持我国环境税征收的稳定性。现代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设立环境税,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国的许多企业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较而言普遍具有较大差距,企业的实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若环境税征收过高,势必增加企业的成本,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所以税率不应太高。
健全完善环境税制相关配套措施。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说建立上述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环境税收制度就等于可以付诸于实践了。从理论设计到现实的实现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
一是建立环境会计系统。在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已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较大程度的破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将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建立企业环境税收制度已经成为目前促进企业关注环境问题的重要制度。企业环境会计系统的建立应包括:企业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研究;环境资产会计的研究;环境费用会计的研究;环境效益会计的研究;环境会计报告研究;环境会计法律法规研究。
二是培训环境税收人员。环境税收制度的组织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涉及多个部门、多门学科,尤其是税收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其工作量十分巨大,同时,对于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污染排放的测量等工作涉及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及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在征收环境税收的过程中,对税收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懂得基本的税收知识,还必须懂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才能保证税收工作的高效进行。所以,我国目前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税收队伍,要针对队伍培训的需要专门编写培训教材,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环境税收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环境税收征收工作的需要。
结语
我国环境收税制度的设计应从如下方面进行:从制度的功能上来说,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应该是激励型环境税,完善现有的环境税费制度,具有税收特点和功能的收费制度改为相关税种,规范其征收,不具有税收特点和功能的继续以收费的形式发挥作用;改革相关税种,提高其绿化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然后全面提高我国税制的绿化度。本文为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提供一种思路,为未来我国环境税收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税;排污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税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5.5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125-03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也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不少发达国家把税收看做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政策措施,税收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切实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有必要探索国外环境税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后制度。环境税是20世纪末在国际税收界兴起的概念,至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我国国内把环境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环境税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筹集环境保护资金而征收的具有调节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行为相关的各个税种及相关税收特别特别措施的总称。如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以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规定。狭义的环境税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针对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行为课税的特别或独立税种。如硫税、碳税、能源税等。本文将从狭义的环境税层面探讨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
一、开征环境税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1.大气污染。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64.4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7.9%,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4.7%。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因此,大气污染是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
2.水体污染。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长6.9%。主要污染物有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化肥、农药等。《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全国地表水污染严重,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检测断面中,Ⅰ至Ⅲ类、Ⅳ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
3.固体废弃物污染。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长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塑料包装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至全国各地。我国对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水平比较低下,主要方式是掩埋和焚烧,不仅达不到应有效果,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目前,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流90%收到严重污染。
(二)排污相关的政策功能及其症结
1.排污费制度。排污费是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按规定缴纳排污费,包括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1982年7月1日《征收环境排污费暂行办法》开始实施;2003年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作了较大修订,沿用至今。虽然排污费制度是我国目前针对污染的最主要的政策制度,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征使其有以下不足。
一是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对行为主体产生逆向调节。按照庇古税理论,有效的收费标准就是使收取费用等于污染产生的外部效应(通常以污染治理费用衡量)。虽然我国的排污费制度在2003年被修订一次,但是治污成本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收费标准为0.63元/千克,而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平均治理成本为4-6元/千克。如果排污费标准远低于治理成本,将造成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对企业的行为产生逆向调节作用,
二是排污费征收范围窄,对行为主体调控不全面。现行排污费只限于对生产领域征税,但是外部性不仅存在于生产领域,也存在于消费领域。如汽车排放的尾气,家庭使用的含磷洗衣粉,洗洁精等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伤害。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数据显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还少大于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再者,排污费的收费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国企中,对于民间小作坊如小炼油厂、小化工厂、小造纸厂等监管收费不足,但是大企业的污染净化工作往往做的比小企业好,换言之,恰恰是民间小作坊等这些被排污费征收过程中排除在外的企业才是最大的污染源。所以,排污费的征收并没有完全覆盖全部污染源。
三是排污费属地方行政性收费,征收刚性不足。现行的排污费收费程序是排污者申报和环保部门核定,有些地方的排污费征收主要依靠企业申报,申报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因为排污费属于地方行政性收费,就可能出现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留意而放松对排污费的征收和监管。表现为,因为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部分地方有截留、挪用排污费的现象。虽然后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禁止将排污费用于环保部门自身建设上,但是总是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现象发生。其次,由于地方GDP是考核政府官员业绩的重要指标,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不惜引进外来污染严重的工业以及放纵地方内部的工厂的污染问题,以追求高产量、高收益、高GDP总量。“协商收费”以及“人情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2.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科斯定理,通过明确界定产权并进行市场交易,实现将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因为借助市场的力量在交易,所以排污权交易制度比排污费制度更具有效率。90年代,我国为了控制酸雨,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2001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顺利实施中国首例排污权交易。2007年11月10日,国内第一个排污权交易中心在浙江嘉兴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排污权交易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虽然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机制、经济杠杆调动了排污企业治理污染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离最大化的发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作用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市场环境缺乏。排污权交易需要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以往开展的排污权交易,大部分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交易,而是大多在环保局的行政协调下完成。在试点探索阶段,交易实施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排污权交易成本较高、交易市场繁杂,高素质专业人员比较匮乏,这些都影响着排污权交易的开展。
二是技术支持不足。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涉及面广,与总量控制、污染防治、项目审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多个部门工作相关;同时技术性也强,涉及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法、环境资源初始价格、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区域环境容量测算等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明显不足,对排污权交易政策的有效实施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是政府干预的存在。在一些跨地区的排污权交易中,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强行介入交易过程,用行政命令禁止排污权指标向其他地区转让,严重干扰了排污交易。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实施排污权交易会提高企业环境成本,而限制排污就等于限制生产,影响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国外环境税发展及经验借鉴
(一)美欧国家环境税发展过程及现状
美国:从1971年提出向硫化物征税的概念至今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主要有对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汽油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和费用(如卡车、拖车消费税,轮胎税等)、开采税、固体废弃物处理税(费)、二氧化硫税、环境收入税等,还有较多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从征收管理看,美国对环境税的征收管理非常严格。它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缴入财政部,财政部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基金预算和信托基金,后者再转入下设的超级基金。由于征管部门集中,征管手段现代化水平高,因此,在美国,拖欠、逃漏环境税的现象很少,环境税征收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该国环境税以重点突出、制度配套的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荷兰:是OECD国家中征收环境税较早的国家之一,主要特点是以小税种为主,大都是专门目的税,专款专用。另外,荷兰在制定环境税时充分考虑到对同一种产品的不同消费行为征税将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大都对影响环境不大的行为作出一些减免税的规定,较好地发挥了保护环境的功能。荷兰特别为环境保护目的而设计的税种主要包括:燃料税、能源调节税、铀税、水污染税、地下水税、废物税、垃圾税、噪音税、超额粪便税、狗税等。其次,该国基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征收目的和条件方面的不同,在环境税的征收管理上赋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灵活性,并充分协调了税务部门和各环境、资源部门的配合,保证了荷兰环境税征收的高效率。
波兰:作为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波兰从1970年开始设立环境税和资源税,开始设置的税率较低,主要为了激励污染者调整其行为,不能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作用,更多是为环境投资和防治污染筹集资金。后来,该国对环境税进行了改革,主要依靠一套环境标准和环境税、资源税结合的混合系统来处理环境问题,并且提高了主要污染税税率,征收广泛。除此之外,波兰还通过特别环境基金将税收收入返还企业和市政当局专款专用,促进了环境投资开支。
(二)国外环境税的经验借鉴
在分析了上述几个国家的环境税制度后,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国借鉴:
1.渐进式改革原则。一方面是指税种引入的顺序问题。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已征收排污费污染项目如二氧化硫、废水、固体废弃物已具备比较多的征收经验,加之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监管技术以及国外相关的经验借鉴,先选择这些污染项目开始征税更加合理。另一方面是指税率的逐步提高。多数情况下,要取得显著的环境保护效果,税率必须确定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倘若让税率一步到位,公众可能会接受不了,还可能大大降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先选择低税率,然后随着治污技术的进步逐步提高,直至最佳水平。
2.整体税负不变原则。环境税的征收会带来“双重红利”原则,即环境税收不仅增加污染的成本,有利于解决保护环境的问题,同时也能用来筹措收入以缓解或弥补经济中其他税负扭曲的福利损失,降低其他税种的收入,进而提升整个税制本身的效率,改善社会福利。为了真正实现双重红利原则,就要求我们能切实的保持企业和个人的整体税负不变,比如我们对汽车排放尾气征收环境税,就适应的调整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使得整体税负保持不变。
3.税收返还激励原则。上文提到的波兰通过特别环境基金将税收收入返还企业和市政当局专款专用的做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直接返还,也就是指税务部门先按“污染者付费”原则向排污企业征收环境税,而后视企业所能够实现的条件,将纳税人缴付的环境税税收收入全额或部分直接退还给纳税人。还有一种间接返还就是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而是相应减少纳税人的其他税收,如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合理的税收返还制度不仅可以实现效率激励和社会公平,还可以缓解环境税实施的社会阻力,减少污染治理企业的环境成本。
三、我国环境税税制设计的构想和建议
(一)环境税税制要素设计
1.纳税人。环境的纳税人应该包括在我国境内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环境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包括所有自然人和法人。
2.征税范围。每一税种实施的条件各具特色,推进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污染税中的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前者的执行成本低,公众也比较容易接受,其对降低硫的排放量成效也较显著。而二氧化碳税要求的条件相对较高,要想有效就要制定较高的税率,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必须考虑污染的跨国性,需要国际协作。所以推行一般先从前者开始。同时考虑到我国环境税征收经验的缺乏以及对污染源检测和监管技术的落后,所以本文建议先把重要污染源以及过去征收排污费的污染项目作为环境税的征税范围。如如二氧化硫、废水、固体废弃物等主要污染物。
3.计税依据。环境税的计税依据应是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但是对于有些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不好监测的情况,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对污染产品征税,以污染产品数量为计税依据。比如,为了减少燃油、煤炭、天然气、汽油等化石燃料所致的二氧化碳,既可以针对它们所致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来征税,也可以针对这些化石燃料的估算的碳含量来征税。所以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实际排放量或者相应污染品的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4.税率。确定税率的依据主要是污染物的治理成本。本文借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三部委拟定的税率:SO2和固体废弃物的税率为2元/公斤,废水(污水)的税率为1元/吨,CO2的税率为10元/吨。同时,对于不能准确测量和监管污染排放量的小作坊企业以及排放生活污水的家庭来说,可以估算其排放量,采取定量缴税的原则。
5.税收优惠。环境税的征收是特定目的税,是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税的实施效果不应该设置很多的减免税。但是介于我们上文中提到的税收返还的激励作用,我们可以考虑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鼓励企业进行有关的环境保护研究和开发,对研究控制污染的新技术和生产污染替代品给与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废物再利用,对垃圾回收项目给与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对防治污染设备的投资,以获得最好的治理污染效果。
6.收入归属及使用。环境问题既包括地区性问题,也包括跨区域、全国性的问题,甚至还有国际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上进行设计。从中央角度看,应制定各地环境条件的评价规则,以及对应于不同环境状况分别设置的差别税率,应将国内跨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纳入中央的管理范围,对于涉及国际合作的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共同措施。同时,应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征税自,但必须严格管理,明确限定范围。不可否认,环境治理的任务主要还是在地方,所以,应该采取中央和地方共享,但是地方占大头的共享税政策。
(二)环境税实施建议
1.协调好部分污染物排污费、环境税以及排污权的作用和关系。费改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忽略排污费在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没有列入环境税的污染项目,我们依然应该按照排污费的标准严格征收和管理。同时,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我们抑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碳税的征收将发挥比环境税更有效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协调好环保部门和税务部门的合作关系。环保部门作为多年来排污费的征收部门以及环境治理的管理机构,在经验上、技术上都能为税务部门提供良好的协助。而税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都使得环保税比排污费更具调节作用,更能胜任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我国“环境卫士”的角色。所以,环境税的征收要求环境部门和税务部门的紧密合作和支持。
3.协调好环境税和其他税种的配合关系。环境税征收需要和其他税收如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增值税等进行协调,尽量维持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不变,以实现环境税的双重红利原则,最大化环境税的作用。
印度经济继续扩张
三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化进程加速。三季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1.9%,其中制造业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2.4%和2.9%。二是消费需求较旺。消费类产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季度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非耐用消费品增长14.1%,提高7.8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增长16.8%。三是价格继续上扬。前三个季度批发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4%、4.6%和5.1%,但仍处于政府调控目标范围内。四是房地产发展势头猛。据7月份统计,过去一年半期间,印度土地价格上涨了30―100%,房地产股票价格上升了20倍。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加过快,上半年住房贷款增长54%,商业地产贷款增长104%。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八个城市共有219座购物中心在建,总面积达6600万平方英尺。
受需求增长过快影响,印度经济快速扩张,物价持续上涨,信贷规模较大,房地产热度不减,股市连创历史新高,经济已显露出过热迹象,预测2006年度经济增长超过8%。为此,政府采取了几项调控措施:(1)加快升息频率。2006年已连续4次提高利率,目前,隔夜贷款利率上升了175个基点,达到7.25%。(2)加强信贷监管。对商业银行和分行的房地产贷款情况进行逐个监控,特别加强对贷款增加过快银行的跟踪监测,及时发出警告。(3)放宽美元投资限制,减轻房地产投资压力。个人用于海外投资的美元额度上限从2.5万美元上调至5万美元,印度共同基金的国际投资额度从每年20亿美元上调至30亿美元,外资持有印度国债的总额上限从20亿美元上调至32亿美元。但从目前情况看,政策效果还不明显,10月份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呈继续扩大趋势,今后政府有可能进一步加息。
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
三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增幅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5.7%。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生产增速放慢。三季度制造业生产增长10.6%,增幅比二季度放慢2.1个百分点,电子业、生物医药、精密工程及化学业增长均放缓,但运输设备和半导体生产大幅增长39%和33%。二是内需旺盛。由于房地产市场回暖,三季度建筑业增长2.3%,增幅比上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是2001年6月以来第一次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建筑合同总值同比增长1.6倍,远高于二季度的36%。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1%,增幅比上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出口增长放慢。三季度商品出口增长11.4%,比上季度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非油品类商品出口增长7.4%,回落10个百分点;油品类商品出口下降1.2%。四是物价小幅上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7%,服装及鞋类、食品、住房和教育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1.8%、2.1%和1.6%。五是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三季度失业率2.7%,比上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增长2.5%,交通通讯业就业人数略增0.1%。
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带动新加坡经济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三季度国内需求同比增长8%,增幅比上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制造业和服务业商家普遍看好经济前景,贸工部已连续四次上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但是新加坡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从外部环境看,美国调整房地产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可能造成外部需求下降,三季度新加坡出口增速已经放慢,外部需求增幅比上季度回落了3个百分点。有关研究机构也预测,2007年半导体世界贸易增长9.2%,低于今年的10.4%。另外,国际油价依然处于高位,防止禽流感疫情扩散不容掉以轻心,国际贸易失衡等因素也依然存在。从国内看,半导体工业存货增加,短期内不利于电子工业生产的扩大。三季度衡量短期经济活动的综合领先指数(CLI),在连续攀升七个季度后首次出现下滑,预示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明年消费税将从5%提高到7%,对居民消费也会有一定负面影响。由此判断,新加坡经济增速将放慢,贸工部预测2006年经济增长7.5―8%,2007年增长4―6%。
香港经济表现良好
三季度香港区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增幅比二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5%,是2003年三季度以来最快的季度增幅。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一是内需扩大。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12.7%,增幅比上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其中机器、设备及电脑软件支出大幅增长22.4%,提高9.6个百分点。私人消费增长4.4%。二是外需强劲。在中国大陆出口强劲推动下,三季度整体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9%,增幅比上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8.6%。三是通涨水平温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就业市场继续改善。三季度失业率4.7%,接近5年来的低点,就业情况已经连续12个季度得到改善。
三季度香港经济表现良好主要受投资和出口强劲增长的带动,投资达到2000年四季度以来季度最大增幅,出口也扭转了二季度增速放慢的势头。股市上涨,就业情况改善,居民收入提高,物价水平温和,加上访港游客增加,推动私人消费稳定增长。自2003年中期香港经济复苏以来,经济增长连续12个季度显著高于过去10年3.9%的平均增长率。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豪宅价格上涨过快,已接近1997年出现泡沫时的水平,政府发出警告,希望银行能严守70%抵押贷款的上限,做好风险管理。总体看,香港经济增长动力较强,政府预测全年经济增长6.5%,人均GDP有望突破1997年最高峰时的水平。
韩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
三季度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继续了二季度经济增长放慢的势头,增幅比上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速减缓。三季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6%,增幅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10.9%,回落0.5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看,设备投资指数增长9.8%,增幅比上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出口货物装船指数增长15.4%,提高1.7个百分点。在连续加息的作用下,私人消费增长放慢。三季度,消费品贸易指数同比增长2.1%,增幅比上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家庭平均消费支出增长0.7%,回落3个百分点,其中文化娱乐支出从去年同期增长9.3%转为下降3.3%。物价水平比较温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失业率3.3%,比上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由于投资和出口增势依旧较强,韩国央行继续维持全年经济增长5%的预期目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