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卫生防治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业危害 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健康监护 劳动防护用品

职业健康和生产安全是处于生产劳动一线的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只有保障劳动者的安全权益,才能激发劳动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承担职业卫生主体责任,为员工构建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健康。笔者,就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谈谈新新形势下应如何提升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

1 职业卫生管理问题分析

职业卫生管理意识薄弱,企业领导不重视,用人单位责任不落实;职业卫生防治机构未建立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未能有效的预防职业健康。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未做识别与分析,职业危害场所未充分辨识,日常监测不到位,职业健康监护不够完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员工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2 职业卫生管理防治措施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方针。很多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所以职业卫生的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加强职业卫生防治的意识,防治职业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职业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各部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职业病防治技术。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治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防治组织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同时,企业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加强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管理。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定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对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对生产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发现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要求是,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二是在职业危害场所的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三是设置的警示标识和载明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等内容的警示说明;四是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设施、药品。五是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六是要加强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

加强职业卫生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公司在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时,将职业卫生纳入检查项目,对现场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限空间等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情况、员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采取整改和治理措施。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危害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职业健康监护将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公司应根据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确定职业危害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对体检发现的异常应予复查、处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本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禁忌体检,发现职业禁忌证人员应及时处理、报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加强职业卫生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水平。一是要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二是要对员工开展职业健康意识培训及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培训等,使员工了解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及相关应急预案,积极主动采取防护措施,拒绝无防护措施的有害作业。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的防线,企业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其发放标准,配备适宜的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及定期检测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管理,使员工养成自觉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证正确佩戴。

3 结语

总之,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企业应要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和管理体系,在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健康监护、宣传教育培训和劳动防护用品等方面,全面提升企业的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保护员工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奇,杨德敏.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及对策的概述,职业与健康2005年8月第21卷第8期.

[2]张恒,黄关麟,王丰.石化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探讨.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年第二期.30-32.

[3]雷玲.微电子工业的职业卫生[J].劳动医学,2001,18(2):113灢116.

[4]沙焱,何家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探讨[J].巾围职业医学,2008(2):45-47.

[5]张敏,李涛,等.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标准解读[J].劳动保护,2006(7):15-18.

[6]叶方立.职业卫生与可持续发展[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0(4):23-27.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范文第2篇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公司监督、部门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2、公司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由职业卫生管理组负责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

3、公司的负责人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4、制定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

5、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检查实话情况。

6、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7、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8、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按照《建立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10、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1、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结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范文第3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巴彦淖尔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巴卫字(2020)12号)文件精神、《巴彦淖尔市2020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方案》,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我局针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2020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方案严格要求各用人单位自查,现就检查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坚持“预肪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监督检査,进一步规范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使我辖区内有害作业场所逐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劳动职业卫生权利,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

二、执法监督检查范围和重点

1、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存在着粉尘、噪音、高温、毒物等职业卫生问题突出的企业。

2、生产工艺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作业场所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入不足,个人防护措施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的企业

三、执法监督检查内容

1、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设置工作部门和专职或兼职的专工作人员,建立职业防治管理制度,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代高毒,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

3、依法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制度情况,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情况,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4、在工作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6、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能力;按要求为劳动者配置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7、、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或可能遗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要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要善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8、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在企业生产产品成本核算中按单位产量确定适当的职业病防治经费,主要用于职工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等工作支出

9、企业和劳动者要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要有职业病危害相关的告知;企业要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

四、执法监督检查时间和工作步骤

(一)开展自查时间:2020年11月20日-30日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范文第4篇

为了正确处理改造施工和生产同时进行的矛盾,确保改造施工和生产作业的安全,着重做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动火作业审批》、《临时电审批》等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2、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加强施工队伍施工前和施工后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后方予以上岗,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真空现象的发生。

3、通过修订《外包服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协议》强化对承包商的管理,落实承包商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控,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4、不管大小的项目,由双方事先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双方同意后在安全措施落实后再开始施工;

5、及时总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抓紧工程进度。

六、健全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

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009年下半年公司组织人员对QHSE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并请专家进行了外部审核,建立修订了各类安全质量标准化文件,对提升我分部的整体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各部门通过内部培训、宣传等方式对质量、环境及安全方针进行了宣传贯彻,确保了全体员工对质量、环境及安全方针的理解和标准化贯彻落实。

七、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为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和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公司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9年8月对20余名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岗位一线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查体。同时为各个岗位的员工配备了适合的劳动防护用品,确保了员工的身心健康。 八、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事故隐患。

为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促进各项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发挥安全职能“监管”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各项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查设备,看有无漏油跑气、部件失灵、损坏现象;查电气运行,看各种防雷、防静电装置是否良好;查消防器材、设备,看齐全、有效情况;查训练,看操作是否熟练、迅速。从而保证了我们的安全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九、安全绩效

在2009年公司安全 十、存在的问题

1、个别员工对安全工作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存在事故与我无缘的麻痹心态,工作中违犯劳动纪律,存在侥幸心理。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使其从思想上重视起安全工作。

2、09年分部内安装、改造、施工等项目较多,外来施工单位人员水准参差不齐,工具装备良莠不齐。为此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我们要加大对外来施工队伍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谁负责生产,谁负责安全”,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一、2012年安全工作规划

为确保2012年无事故灾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分部将继续巩固成果,在新的一年工作中重点做以下工作: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2、突出重点,继续深化安全生事故隐患的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3、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特种设备等各类突发险情,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职责和要求,编制岗位应急响应预案。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事故处理能力和应急技能,组织一次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活动。

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做好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定期组织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健全员工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杜绝发生职业病。 5、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保证外来施工人员和公司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

职业卫生防治方针范文第5篇

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持续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前夕,我省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全省仅有4所综合医院、1个传染病院和一个产院,有医师226名,床位455张,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此起彼伏,连年不绝。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达到8812个,较1949年增长了58倍;有卫生人员18.33万人,较1949年增长了37倍;医院床位12.52万张,较1949年增长93倍。新农合提前三年实现全省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无到有,覆盖率达到80%。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三项主要健康指标:孕产妇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44.88/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290‰下降到2008年的19.58‰,人口期望寿命由建国初期的40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达到了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农村卫生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前三年实现全省覆盖。建国60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60年代中期全省基本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70年代开始,先后持续开展了农村卫生事业重点县建设、三项建设(乡镇卫生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农村卫生健康工程建设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备配备、人才培训等。截至2008年底,全省有乡镇卫生院1733个,人员2.96万人,有村卫生室2.41万个,乡村医生2.94万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5月开始,我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2007年我省新农合县(市、区)已达104个,覆盖农业人口2765.38万,提前三年完成新农合制度全省覆盖,成为全国第三个全覆盖的省份。我省创立推行的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和“报销直通车”工作模式,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卫生部的肯定,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农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预防保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60年来,全省各级认真贯彻党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及地方病、结核病、麻风病、艾滋病等防治机构,配备购置了相应的防保设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疫情监测、报告、防治措施不断完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知识,实施免疫规划和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由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1312.42/10万和15.82/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40.22/10万和0.3/10万。一些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省在成功地消灭了天花之后,先后消灭了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鼠疫,基本消灭了白喉、疟疾。炭疽、麻风病、狂犬病、破伤风等发病也得到了基本控制。连续15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毒株,艾滋病、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不懈地开展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主要地方病危害基本消除。取得了抗击非典、防控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疫情的重大胜利,面对重大洪涝和地震灾害,成功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

爱国卫生蓬勃开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从50年代初期开始,爱国卫生工作就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建立健全了爱国卫生工作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在“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及“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指引下,各级爱国卫生组织紧密围绕不同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了以防病灭害,“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改厕、改灶、改畜圈、改造环境),健康教育,治理“脏、乱、差”,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镇(村)、卫生先进单位,农村改水、改厕、推广沼汽及控烟和“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等为中心的各项爱国卫生工作,对改善城乡卫生状况,除病灭害,移风易俗,保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功绩。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宝鸡和西安2个国家卫生城市,建成延安、咸阳、渭南、铜川、韩城、汉中6个省级卫生城市,建成神木、礼泉、柞水、千阳、杨凌等12个国家卫生县城,命名了高陵、户县、乾县、蒲城、扶风等28个省级卫生县城。宝鸡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卫生县城全覆盖,建成了西部首个“卫生城市群”。全省累计改造农村卫生户厕280.5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7.52%。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坚持科教兴医战略,医学科技教育成绩显著。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从保护人民健康出发,高度重视医学科技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医学科技教育规模和水平不断扩大提升。针对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的实际,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方针,为全省各级培养了大批医学科技人才。1994年开始实施《××省医学教育1245工程》,到2004年“工程”结束,全省乡镇卫生院有38479名医生达到了中专以上水平,80%以上的县达到了卫生部乡村医生教育的合格标准。到2008年底,全省17所高等医学教育机构中,全日制本科院校4所,医学类大专教育的院校10所,年招生规模达13000余人。全省现有医学专业研究机构6所,附设研究机构44个。围绕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癌症、器官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乙型肝炎、地方病防治以及西部农村妇幼营养监测与微营养素干预研究。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全省共建设医学重点学科26个,优势医疗专科56个。针对我省疾病谱的特点,优先发展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地方病、病毒性疾病、老年病以及生物技术等学科和项目。建国以来,全省先后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4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87项,推广适宜技术100余项。近10年来,我省医学科研工作发展迅速,科研课题立项逐年增长,研究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多学科联合项目及重大项目数量也迅速增长。已初步建立了门类基本齐全、比较完整的医学科研体系,科研机构和研究能力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中医药事业在继承创新中快速发展。陕西是祖国医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素有“秦地无闲草”、“秦地多良医”的美称。然而,在解放前夕,陕西全省却没有一所正规的中医医疗、科研、教育机构,中医药事业走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工作,1955年西安市成立了3所中医门诊部和1所中医医院,揭开了陕西中医史上新的一页。1956年和1959年陕西中医研究所和陕西中医学院相继成立,标志着陕西中医科研和教育工作开始步入正轨。特别是党的的召开,迎来了陕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春天。2002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省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同年6月,省人大颁布了《××省发展中医条例》;2007年10月,建立了以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卫生厅、人事厅、财政厅等21个厅局为成员单位的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8年4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5月,省政府召开了“××省发展中医药大会”,把中医药发展列入“民生工程”之中,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截至2008年,全省共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182个,较1978年增长了26倍;中医药人员20286人,较1978年增长了2.56倍;中医病床达12571张,较1978年增加了19倍。全省中医机构数居全国第5位,中医病床数居全国第8位,中医执业人员数居全国第11位,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医药大省。

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卫生工作已经很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从80年代初期开始,卫生改革工作逐步列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我省卫生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一是打破独家办医的格局,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医,解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二是改革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以及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在医院内部推行院科两级核算管理,解决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的问题;三是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院、站、所、校长负责制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解决效率和效益问题;四是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总体目标,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开始,未来三年陕西将投入368亿元,用于解决当前医药卫生的突出问题,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实现医改的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