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废气的定义

工业废气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废气的定义

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第1篇

1、标准适用范围

GB4287-2012只适用于“纺织染整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也就是说不适用于“接纳纺织染整工业企业废水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站)”。

2、术语和定义的增加

相对GB4287-92,新标准GB4287-2012主要增加了对“标准品、排水量、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定义,其中必须注意的是,排水量是“指生产设施或企业向企业法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含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而GB4287-92中的排水量“不包括冷却水及生产区非生产用水”。

3、水污染物控制指标的调整和提高

相对GB4287-92,GB4287-2012不仅大大提高了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色度、氨氮、硫化物、苯胺类、六价铬”等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控制要求,而且增加了“总磷(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总氮(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可吸附有机卤素”等控制指标,同时取消了对“铜”(目前纺织染整企业已不再使用含有铜化合物)的控制指标;为了广泛适应于全部行业并与其他行业接轨,将“最高允许排水量(m3/百米布)”控制指标调整为“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标准品)”。

4、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解读

4.1、GB4287-2012定义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是“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印染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上限值”,并制定了“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纱线、针织物,精梳毛织物,粗梳毛织物”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当实际生产产品不同时,需要根据FZ/T01002-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进行换算。

4.2、GB4287-2012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只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如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必须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具体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4.3、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使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具体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时水污染物的确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如果以上文件没有明确说明,不建议监测以下水污染物指标:①六价铬:主要来源于不绣钢滚筒印花(属于淘汰工艺,已基本不采用)和毛印染工艺中可能采用的重铬酸钾助剂。②硫化物:主要来源于硫化染料,因为有毒属于淘汰染料(部分企业还在使用)。③二氧化氯:主要来源于漂白中的亚漂(用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氯漂白),同时GB4287-2012中采用的《水质二氧化氯的测定碘量法(暂行)》(HJ551-2009)”测定方法,也“适用于亚漂设备及含有大量亚氯酸盐的废水”;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一般的实验室也不具备HJ551-2009的实验室计量认证能力。

6、废水处理后回用水水质要求

纺织染整工业项目要求低浓度印染废水经处理回用于生产,回用水水质要求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并可参考“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09)”中“7废水回用工艺设计”,该技术规范中明确了回用水用途和水质要求。

7、其他(印染定型机废气中油烟废气的监测与评价)

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第2篇

摘 要:采用AHP与综合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通过AHP方法选取了13项敏感因子建立了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了6个城市对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6个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等级,计算结果与相关记录一致,证明该方法适用于评价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最后,分析各个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的主要成因并给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综合模糊评判;脆弱性,PM2.5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5902

1 引言

脆弱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全球环境生态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频繁出现的一个较新的概念,脆弱性分析也是目前环境科学,灾害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刘燕华、李秀彬等除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脆弱生态区的可能影响外,重点研究了经济开发对脆弱生态区的影响,他们较系统地阐述了脆弱性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世纪80年代灾害研究由致灾因子论向脆弱性研究转移,众多学者达成一致,脆弱性是理解灾难本质的前提,也是防灾减灾过程中人类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自然致灾因子很难掌控,为降低灾情损失,减少承灾体脆弱性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PM2.5(也称大气细粒子,指的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μm的悬浮物颗粒物)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可以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内,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同时PM2.5也是灰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由于PM2.5的危害和影响极大,因此对于大气颗粒物进行来源分析,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正确的评判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并进行分级,可以了解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成因,为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在脆弱度指数计算公式中经常涉及不同的指标权重确定问题,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平均权重,专家打分,AHP层次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其他统计方法。本文通过将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提出城市面对PM2.5脆弱性的评价方法,并通过计算全国6个城市的脆弱性程度,来具体分析脆弱性成因和提出防治建议。

2 评价体系和方法简介

2.1 层次分析法

AHP方法通过引用层次划分的理念对问题进行一定层次的分解,从而达到对问题清晰的描述及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脆弱性研究而言,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可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通过AHP方法确定不同层次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从而得出各个层次对于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的影响程度。

2.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对于方案,人才,成果的评价,人们的考虑往往从多种因素出发的,而且这些考虑一般只能用模糊语言来描述。然后通过模糊数学提供的方法进行运算,就能得出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而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从评价过程进行模糊的运算过程,通过对非线性的评价进行量化综合,从而得到可用的量化结果,使得评价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3 基于AHP的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综合模糊评判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AHP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体系主要分为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评价体系的AHP模型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两个主要部分。

3.1 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层次模型构建

PM2.5的污染特种主要有:时间特征,空间特种,区域特征等,其主要来源有:二氧化硫的二次转化,工业烟尘排放,工业粉尘排放,机动车排放等。同时要参考总结的国际灾害、学界对弱性定义:(1)强调承灾体易于受到损害的性质。(2)强调人类自身抵御灾害的状态。(3)综合定义。脆弱性是指人类、人类活动及其场地的一种性质或状态。从脆弱性研究的角度来看,Cutter把脆弱性的研究分成三个主要类型:(1)对于脆弱性可以将其看作是暴露性;(2)将脆弱性理解成社会因素;(3)将暴露性与社会性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或者区域结合在一起。参考以上研究内容,在考虑城市环境、污染源、暴露性及城市自身的抵抗和恢复能力等方面,确定13个指标参与评价。本文兼顾可操作性和可比性选取和制定了一套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目标(A) 评价因素

(B) 权重 指标(C) 权重

城市面对

PM2.5

污染的脆

弱性评价

指标

自然因素 0.2797 年平均空气质量优于或者等于2级的天数(C1) 0.2698

(B1) 年平均气压(C2) 0.1276

年平均降雨量(C3) 0.5462

年平均风速(C4) 0.0564

人为因素 0.6267 年平均工业烟尘排放量(C5) 0.0617

(B2) 年平均二氧化硫排放量(C6) 0.1122

城市植被覆盖率(C7) 0.0660

年平均机动车数量(C8) 0.2568

年平均工业粉尘量(C9) 0.4231

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C10) 0.0802

预防恢复 0.0936 年平均废气处理费用(C11) 0.7855

(B3) 居民医疗指数(C12) 0.1293

居民受高等教育指数(C13) 0.0852

3.2 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1)针对问题建立相应的层次结构。

(2)构造判断矩阵:在完成了层次模型构建之后,因此需要决策者参照上层准则对下层准则的相对重要性且依照1-9的标度理论进行判断形成两两主观判断矩阵C。

(3)层次权重排序,导出权重集:

对于n阶判断矩阵C,按归一化得=(cij),其中ij=cij/∑ni=1cij(i,j=1,2…n);计算=(1,2…n),其中i=∑nj=1ij;对归一化,导出权重集W=(w1,w2…wn)。

(4)一致性检验:C.R.=C.I.R.I. ,C.I.=λmax-nn-1。

3.3 模糊多级评价模型

首先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在结合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模糊变换,最终得到各个子体系的二级模评判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设立因素集合X={x1,x2,…xn},xi表示某评价对象的指标因素,根据实际需要将评语划分成为m个等级,记为Y={y1,y2,…ym}。

(1)划分因素集X。对于因素集X={x1,x2,…xn}划分,即xi={xi1,xi2,…xiki},i=1,2,…n。xi中含有ki个因素。

(2)单因素评判。对于每个xi={xi1,xi2,…xiki},i=1,2,…n的ki个因素,按初始模型做综合评判。设xi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为Ai,xi的k个因素的总的评价矩阵为Ri,于是:其中Bi为xi的单因素评判。

Bi=Ai*Ri=(bi1,bi2,…bin),i=1,2,…n

(1)

(3)多因素综合评判。多因素综合评判结果:B=A*R,即因素X={x1,x2,…xn}的综合评判结果。因素集X={x1,x2,…xn}的重要程度模糊子集为A,且A=(A1,A2,…An),则X的总得评价矩阵R为:

R=[B1,B2,…Bn]

(2)

4 评价结果及结果分析

4.1 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评价结果

首先利用AHP方法得到评价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选取六个城市:北京,天津,重庆,合肥,芜湖,马鞍山的2011-2007的《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值进行专家打分,结合表1中指标权重值,计算这个六个城市的评价指标,再采用模糊评判法,构造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评判。根据专家意见,将评价等级划分为:极度脆弱,高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四个等级。

下面以北京为例:根据AHP指标权重和专家打分结果得到北京的一级指标重要程度模糊集A,二级指重要程度模糊集B,和模糊判断矩阵R。如下:

A={0.2797,0.6267,0.0936},B1={0.34,0.05,058,0.03},B2={0.06,0.12,0.02,0.42,0.26,0.12},B3={089,0.07,0.04}

R1=0.40.20.30.1

00.10.40.1

0.40.40.10.5

00.10.30.6 R2=00.30.40.3

0.10.40.40.1

00.10.50.4

0.60.30.20

0.50.30.20.1

0.10.30.40.2

R3=0.30.30.20.2

00.20.10.7

00.10.20.7

首先进行单因素模糊评判,有式(1)可得,北京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因素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

W1=B1*R1,W2=B2*R2,W3=B3*R3,则W1=(0.368,0.308,0.189,0.135),W2=(0.406,0.308,0.266,0.088),W3=(0.267,0.285,0.193,0.255)

接下来进行多因素模糊评判,由式(2)可得:W=(0382,0.305,0.273,0.117)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北京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为极度脆弱。同理可计算得出其余五个城市的脆弱性等级,如表2所示。

表2 6个城市脆弱性等级

极度脆弱 高度脆弱 中度脆弱 轻度脆弱

北京 0.382361 0.305847 0.23763 0.116777

重庆 0.236911 0.342593 0.290731 0.139555

天津 0.376991 0.211417 0.252667 0.158923

合肥 0.221103 0.33882 0.300696 0.146933

芜湖 0.176559 0.144521 0.304765 0.374155

马鞍山 0.158768 0.254873 0.308361 0.278934

4.2 结果分析

根据PM2.5污染的特点,引入能够反映城市特点工业污染源和城市自身净化污染的能力等指标来评价脆弱性。这使得各个城市不同的发展程度之间具备可比性,而且此类人为因素正是城市面对PM2.5污染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方面。脆弱性的分级体现了这几个城市的脆弱性差别,针对计算结果,本文还对各个城市的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为将来的城市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见表3)。

表3 各城市脆弱性成因及对策分析

等级 城市 脆弱性成因 发展对策

极度

脆弱

北京 北方城市,降雨量较少,风沙天气较多,导致可吸入污染物较多;机动车数量巨大,大量的尾气排放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工业排放的废气虽然不大,但是投入用于废气处理的费用较少,增加了有害气体直接进入空气的可能性。 严格控制机动车车辆出行;加强对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减少沙尘天气;加强对于工业废气的处理力度,鼓励低能耗低排放的工业;

天津 北方工业城市,不仅降雨少风沙大,而且其工业发达,导致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都非常大,但投入用于废气处理的费用也很大;城市森林覆盖率低,导致了城市自身进行空气净化的能力较弱;机动车数量也较多。 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更要防止周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不仅要对于传统高排放高耗能工业的改革,还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机动车数量实施控制。

高度

脆弱

重庆 西部城市,雨水多风沙极少;但是其工业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均超过天津和北京等地;虽然投入处理工业废气的力度极大,但是同时由于其机动车数量也多,且属于山城,导致空气流通不易,所以其脆弱性等级较高。 需要协调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建设工业废气的产生;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减少机动车排放。

合肥 中部城市,自然条件良好;合肥的工业废气排放及机动车数量均属于较多但是低于重庆,天津和北京,但是由于其森林覆盖率低下,用于废气污染处理的费用较少,同时医疗条件和人口素质都低于以上城市,故脆弱性等级依然属于较高范畴。 工业产业较弱,在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注重发展绿色行业,有效的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加大城市绿色建设和废气处理的力度;

中度

脆弱 马鞍山 属于中小城市,自然条件良好;工业较为发达,故工业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较多,且处理力度不如大中型城市;机动车数量少;但是其医疗条件和人口素质较低。 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合理利用自身条件,加速经济发展;同时加强教育和医疗。

轻度

脆弱 芜湖 自然条件优良的中小城市;工业一般发达,故各类有害气体排放较少;机动车数量较少,且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是和其他中小城市一样,医疗和人口素质较低。 发展潜力大,需要合理利用自身资源,防止出现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发展方式;提高人口素质和医疗条件。

结论

本文通过AHP与综合模糊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并且充分的反映各个不同城市的脆弱性特点及其规律,为其今后的城市建设和污染治理提供建议。

但是由于影响城市面对PM2.5污染的脆弱性评价指标有很多,而且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本身的局限性,仍然有待提高。同时,本文中城市面对PM2.5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脆弱性的评价涉及各个方面,本文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和13个指标。在实际评价中,仍然有很多因素起到影响。例如:地面扬尘,城市未来规划,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等等。如果想要得到更加准确和完整的评价结果,就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丽,王晓婷,王辉.脆弱性内涵、评价与研究趋势综述[J].中国渔业经济,2010,3(28):161169.

[2]刘燕华,李秀彬.脆弱性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石勇.灾害情景下城市脆弱性评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滕恩江.中国四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3):238242.

[5]邵龙义.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0,(1):2426.

[6]杨洪斌,邹旭东,汪宏宇,等.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3):7782.

[7]郝明途,林天佳,刘焱.我国PM2.5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2):5867.

[8]王志娟,韩力慧.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5):122126.

[9]王玮,汤大钢.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1):15.

[10]朱先磊,张远航.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15的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5):15.

[11]T. L. Saaty,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International ournal of Services Sciences, 2008,1(1):8398.

[12]谭跃进.系统工程原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13]叶珍.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14]黄辉军,刘红年.南京市PM2.5物理化学特性及来源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11(6):713722.

[15]沈珍瑶,杨志峰,曹瑜.环境脆弱性研究评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3):9194.

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保定市;绿色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

一、绿色GDP的概念、内涵和核算方法

绿色GDP概念在1993年联合国统计署(UNSD)正式出版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中正式提出的。绿色GDP的含义有:一是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要在一个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下进行,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符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求;二是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应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保障生存环境的良好循环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这一定义,联合国统计署开发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中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为:绿色GDP是在传统GDP的基础上扣除GDP的获得对当年度自然资源损耗成本和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值等两项负面数值后所得。

二、保定市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

目前在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时,普遍都以SEEA的核算体系为框架,将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成本作为扣减项目计算的主要出发点,对具体扣减项目略加调整。结合保定市的环境资源特点,笔者认为保定市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应该合理地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优先领域进行,不必单纯追求完整全面的绿色GDP核算数据。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考虑到保定市自然和环境的特点,结合保定市现有统计核算体系,笔者得出保定市绿色GDP的核算公式:绿色GDP=传统GDP―自然资源损耗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

三、保定市2010年绿色GDP核算

(1)自然资源消耗成本。自然资源耗竭损失价值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消费和耕地损失、水资源消耗、鱼类资源过度捕捞所造成资源损失。对地下矿产耗竭损失价值的计算采用雷明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估算中自然资源价值估算方法―净价法。取各类资源实际恢复费用和理论恢复费用的平均值进行计算。耕地资源耗竭损失价值是当年耕地损失量与耕地单位面积净收益乘积与当年一年期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的比值(2010年保定市耕地单位面积净收益为2.87万元/公顷,年期存款利率2.5%,通货膨胀率4.9%)。2010年保定市煤炭消费总量为988.25万t,包括燃料煤消费量和原料煤消费量。石油、天然气消耗量分别为8.09万t和10344万m3。渔业产值67301万元,渔业中间消耗为31466万元。耕地面积减少300公顷。结合上述数据可得保定市2010年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为120012.8万元,其中地下矿产资源损失71192.7万元,占资源耗竭损失的59.32%。(2)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对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核算方法采用恢复费用法,得到废水(仅工业废水)的治理成本是4.2元/吨;废气单位治理成本,即工业SO2的治理成本是1262.64元/吨,工业烟尘的治理成本是272.2元/吨;一般工业固废的治理成本是50元/吨,危险固废的治理成本是1150元/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成本是30元/吨。2010年保定市工业污水排放量17866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07765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3984吨,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161749吨。工业烟尘去除量1384577吨,工业烟尘排放量14652吨,工业烟尘产生量1399229吨。一般工业固体固废产生量为446.85万吨,危险固废产生量为1.29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6.00万吨。综上,在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核算中,环境污染损失成本为158453.3万元,废水治理成本75037.2万元,占污染治理总成本的47.36%,废气治理成本58510.09万元,占污染治理总成本的36.96%,固体废弃物治理成本24906万元,占污染治理总成本的15.72%。(3)保定市绿色GDP计算结果。保定市绿色GDP=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其中自然资源耗减成本120012.8万元,环境污染损失成本158453.3万元,保定市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2050.3亿元,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绿色GDP为2020.5亿元。2010年保定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4%的部分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取得的,属“虚增值”。

本文针对当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对保定市2010年的资源环境损失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知,虽然保定市绿色GDP指数为98.6%,指数较高,但其量化的资源环境损失为29.80亿元,表明2010年保定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环境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环境污染损失较严重,废水和废气的治理的成本占到近八成。自然资源耗减量较大,表现为地下矿产资源消耗过度,鱼类过度捕捞。

参 考 文 献

[1]高敏雪,许健.资源环境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贸易增长模式;环境污染;外向型;内源型

中图分类号:F1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8-0034-06

收稿日期:2010-03-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东部地区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发展尤其迅猛。作为我国的两个贸易大省,广东省与浙江省的进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的前列。然而,伴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浙、粤两省的污染物排放同样保持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本文通过研究贸易增长模式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利用具有明显贸易增长模式差异的两大外贸强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比较不同贸易增长模式对环境的影响。

一、两种典型的贸易增长模式

对于贸易模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贸易模式的理解。本文从贸易增长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一)广东“外向型”贸易增长模式

“外向型”模式指主要通过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并以加工贸易为主来发展经济,推动本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其核心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广东外贸增长中,对出口贸易贡献最大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由表1可以看出,20世纪开始,广东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已超过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外资企业投资广东从事加工贸易居多,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已占其出口总量的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加工贸易大省,如机电产品和设备的加工制造,原油加工业等等(高敬峰,2004)。其贸易增长模式主要特点是:外资企业出口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出口中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产品结构层次高(张小蒂、李晓钟,2006)。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广东这种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并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增长模式被称为“外向型”出口模式。

广东毗连港台,交通运输方便,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和政策的优势,促使广东较早地向外向型经济发展。且有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腹地,大量农村劳动力待转移,因而有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另外,最早开放和设立的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以及后来设立的汕头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使了大批企业到该省从事加工贸易。

另一方面,广东重化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由于资源、基础设施以及市场等方面的限制,相当一部分的国产产品的质量和供应达不到出口产品的要求。为了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与质量,增加出口,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和更新换代,政府鼓励开展“两头在外”业务,提出“利用加工贸易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这也是广东“外向型”贸易增长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浙江“内源型”贸易增长模式

“内源型”经济是指主要依靠本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推动本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经济发展模式。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以“草根经济”著称。其中温州等城市是典型的依靠内源型经济发展起来的地区(钱方明,200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浙江省外贸出口突飞猛进地发展。由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出口70%以上是由本土企业创造的。实践证明,浙江集体、私营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成长性好的特点。这些企业是开拓国际市场较活跃、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张小蒂,2003)。

浙江外贸增长模式中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经营灵活的企业机制,反应灵敏的贸易结构和具有浙江比较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品结构。浙江一般贸易在出口中占绝对地位,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浙江一般贸易出口182.58亿美元,占出口的比重为79.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3个百分点,跃居全国第一(张小蒂,2003)。2006年浙江省的一般贸易贡献了全省90%的顺差。与广东出口商品不同的是:在浙江出口商品中,纺织、服装等轻纺产品占半数以上,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形成了以轻纺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郑恒、黄波,2003)。可见,浙江省贸易增长模式主要特征是:民营企业出口占主导,选择一般贸易为基本渠道,加工贸易比重低,产品层次相对较低(张小蒂、李晓钟,2006)。相对于“外向型贸易增长模式”,这种由民营企业主导出口的贸易模式被称为“内源型”贸易增长模式。

二、浙、粤两省出口与环境差异比较分析

(一)浙、粤两省出口情况比较分析

广东省与浙江省作为我国的两大贸易大省.两省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的前列。从表2我们也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出口总额一直领先于全国各省,并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浙江省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世纪开始,其出口总额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也一直保持在第四位。总体上看来广东省的出口总额要大大超过浙江省。

图1是1992-2008年浙、粤两省出口总额的增长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两省的出口总额绝对差距还不是特别大,本世纪,广东省的出口总额大幅度增加,明显超过浙江省。

(二)浙、粤两省环境状况比较分析

学者们通常运用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来反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代价,鉴于统计资料上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和数据时限的长短,我们选取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作为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张梅,2002),下面对浙、粤两省的出口与环境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比较不同贸易增长模式对环境影响的差异。本文根据浙、粤两省1992-2008年的数据进行统计,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

为分析不同贸易增长模式下出口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分别选取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来综合分析两省的环境状况。首先采用废气排放总量从总体角度反映两省环境成本,其次采用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从总体角度反映两省环境成本,进而比较两省不同贸易增长模式下出口对环境的影响(许士春,2006)。

从图2(废气排放总量)可以看出浙、粤两省的排放量明显呈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的废气排放量明显小于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末(自1998年开始)浙江省的废气排放量绝对值略小于广东省,但两者差距明显小T90年代初期。并且浙、粤两省污染情况的增速也不容小觑。

从图3(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可以看出浙江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基本呈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

至本世纪初广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大致呈现递减趋势,2002年开始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迅速。

三、出口对环境影响的计量分析一以废气为例

计量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来分析出口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来自出口的冲击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进一步解析(金雪军、卢佳、张学勇,2008)。

模型将选取废气排放量作为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来分别对比两种不同贸易模式下出口对总体环境成本的影响。总体环境成本分别采用文章第二部分所采用的废气排放量指标,出口变量用地区出口总额来表示。另外引入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控制变量。采用浙、粤两省1992~2008年的年度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

(一)模型设定与估计

该模型主要从废气角度来分析两省总体的环境负担与其出口之间的关系。所以对广东省选用lngdg、lngdx和控制变量lngdcap进行分析。相应地,对浙江省选用lnzjg、lnzjx和控制变量lnzjcap三个变量(变量说明见表3)。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以后发现|ngdg、lngdx、lngdcap、1nzjg、lnzjx和lnzjcap均为非平稳序列,经检验lngdg、lngdx、lngdcap、lnzjg、lnzjx、lnzjcap的二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采用差分后的平稳序列进行模型分析。根据VAR或VEC模型的定义,对广东省和浙江省的总体环境成本与出口的关系分别建立模型如下(金雪军、卢佳、张学勇,2008):

(二)脉冲响应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即期和远期取值的影响(高铁梅,2006)。从图4可以看出浙、粤两省的废气总排放量对于来自出口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的响应情况有明显区别:广东省的废气排放量对于来自出HiE冲击从第2期开始有较大的正的响应,随后逐渐增加,第3期时达到最大。浙江省的废气排放量对于来自出口的正冲击在1期没有响应,1期之后才产生响应且相对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出口对环境的冲击较大,出口的增加会在第2、3期内给环境带来较大的负担。而浙江省的出口增长,在短期内对环境并没有明显影响。

(三)方差分解

从图4的方差分解图可以明显看出广东省的出口对环境成本的解释力在1期没有解释力,随后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将近50%的水平。而浙江省的出口对环境成本几乎没有解释力。两者差距甚大。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浙、粤两省的出口对环境的影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影响方向。广东省的总体环境成本在以废气排放量为指标的情况下在2期开始对来自出口冲击做出正向响应;浙江省的总体环境成本在以废气排放量为指标的情况下在1期均没有对来自出口的冲击做出响应,但其总体环境成本对来自出口的冲击在2期做出了轻微的正向响应。

2.影响程度。从脉冲响应来看,在以废气排放量为指标的情况下,广东省对来自出口的冲击做出的响应幅度大于浙江省。说明广东省的出口变动对环境的影响明显比浙江省大。即广东省的出口增长带来环境负担增加,且影响相对较大;浙江省出口增长对环境总体影响较小,且长期看来影响变化也不大。从方差分解来看,出口波动对于环境成本波动的解释力,广东省明显比浙江省高,两者差距非常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广东省出口对环境的影响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外向型”贸易模式,在以废气做指标的情况下,出口的增长带来的环境成本增加很明显,并且出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都较大(在50%以上)。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超过60%,而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已超过70%,结合图4中的脉冲响应结果,可以看出广东省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出口企业,综合广东省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超过60%,可以说明广东省外资企业存在“环境成本转移”的可能性(许士春,2006)。“环境成本转移说”指的是如果将廉价的初级产品在国际间的流动视为环境成本从进口国转到出口国的“生态流动”,那么更自由的贸易将带来越来越多的环境成本转移(金雪军、卢佳、张学勇,2008)。环境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可以看作是牺牲其他国家环境来改善本国环境的一种手段。如造纸业这类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高的高污染行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废气排放量的角度来看,城市空气污染指标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颗粒物。以原油加工业为例:原油加工业排放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有挥发酚和硫化物(如S02)。这种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广东省)出口原材料,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广东省)加工,将产品加工过程产生的环境成本转嫁到发展中国家的现象,与“环境成本转移说”类似。

(二)浙江省出口对环境的影响

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内源型”贸易模式,出口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从表2、图1、图2、图3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出口总额与广东省相差较大,但其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与广东省差距却不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而从图4中的脉冲响应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出口的增长对其环境影响甚小。所以外资企业的环境成本转移带来的环境代价并不明显,“环境成本转移”效应较弱。

虽然浙江省出口对环境成本的影响较弱,但从前面分析可知,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环境成本较高。因为浙江省的加工贸易比重相对较低,其出口主要以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且以一般贸易为主。说明浙江省的环境成本主要不是来自出口行业,而是可能来自国内贸易以及其他重化工业产品的生产(马涛、陈家宽,2005)。而且非出口行业所带来的污染相当严重。浙江省非出口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不强,往往过于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营路线。因此,尽管浙江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重不高,出口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相对薄弱,但是中小民营企业所从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通过计量分析,对浙、粤两省的实证结果对比发现: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外向型”出口模式,出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通过结论分析可知广东省外资企业的“环境成本转移”假说是成立的。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内源型”出口模式,出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说明浙江省的环境成本主要来自中小民营企业等非出口行业。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三)协调出口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节能减排;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2文献标识码: A

大气污染,即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的大气质量范围之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它们的数量和存在时间都有可能对人、植物及物品、动物、材料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最终会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任何物体造成可视的危害。

一、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

1、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8年的209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948万吨,减排143万吨,减幅6.8%,其中生活污染源减少116万吨,高于工业污染源,减幅达23.3%;烟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445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070万吨,减排385万吨,减幅26.5%,其中工业污染源减少326万吨,高于生活污染源,减幅达27.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32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991万吨,减排330万吨,减幅达25%。

虽然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有所降低,但大气污染仍然很严重。据专家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平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的60%左右。

2、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呈现出良好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严重,污染类型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颗粒物仍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人口在100万~200万的特大城市最重。酸雨分布面积变化不大:1995~2000年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有所回升,总体变化不大。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初见成效。近年来,酸雨控制区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呈减少趋势。但是,在全国可监测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还不到1%。

3、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却又接踵而来。20多年来,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主要针对一些常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十一五”期间,减排工作中,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大气主要污染物仅有二氧化硫一项,进入“十二五”才增加了另一项减排控制指标氮氧化物。虽然通过努力这些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是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大气污染程度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近期多个城市和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一记重锤。氮氧化物污染急剧加重,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二、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1、生活污染源:城市居民、机关和服务性行业,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煤烟、油烟、废气等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厌氧分解排出的二次污染物和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废气。

2、工业污染源: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工厂迅速增加,而大气污染的来源也迅速增多,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如化工厂向大气排放的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和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炼焦厂排放的酚、苯、烃类和化纤厂排放的氨、二硫化碳、甲醇、丙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粉尘。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等种类不同,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如:由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农药厂、造纸厂等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烟气,含有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及碳黑、卤素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3、交通污染源: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是主要来源之一。飞机、汽车、船舶排出的尾气中含NO、NO2、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HC)、CO2、铅氧化物、苯并芘、多环芳烃等大气污染物。而且由于汽车汽缸结构不好,燃烧不完全,以及使用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等,在燃烧排放的尾气中,还含有大量污染气体。

三、大气污染的对策: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上来说,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上来说,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1、正确评估大气环境容量

1.1、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就是根据大气的自净规律定量定时的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保证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大气环境容量的限度中,合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在控制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中,合理的利用大气容量是可行的。治理时,应优先考虑这一可行性措施。

1.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年的实践证明,集中控制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最有效措施。在我国,我国以煤烟型的污染物为主,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二氧化硫。因而,我们实行集中控制是一个很有效的举措。而对于局部污染物则采取因地制宜,采取分散防治措施。

2、废气的控制与治理

废气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废气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2.1、利用各种除尘设备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重力除尘技术、惯性力除尘技术、离心力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电除尘法等等。

2.2、采用气体吸收塔以及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气态的大气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净化法、燃烧净化法,冷凝净化法等等。

2.3、基本原则:第一、城市建设和工厂选址,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第二、改进燃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第三、植树造林,净化环境。第四、减少流动源的废气排放。第五、在城市逐步实行集中供热。第六、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

3、废气的综合利用

废气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一定是不好的,废气中也会有一些有价值气体可以循环利用。废气中有一些是具有利用价值的,应集中回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能够把资源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4、大气污染的法制宣传与管理

污染的法制管理十分重要,要向群众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如;每年进行一周的环境保护宣传,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的法律知识。而且,对待各个企业工厂要坚持依法管理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要进行教育和加以处罚,以致拘役判刑。不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还给我们一个绿色的家园。

5、开发环保新能源,以代替化石燃料

我国幅员辽阔,可利用资源甚多,我们可以利用多种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新的、可再生的、环保的能源。这些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大气的污染,尤其是在温室效应方面。

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必须牢牢抓住中国梦这个主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应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的进行创新,使不可再生能源具有长久的承受能力。整治环境污染,把废弃物转化成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在节约能源上下功夫,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我们应担负起每个人的职责,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共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天齐等主编,环境保护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7,1999重印(43~47)。

[2]张力军主编,环境保护知识读本[J],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2(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