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工作的经济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范文第1篇

一、课程背景、定位和建设要求

“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与管理”针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在开课之初就以介绍的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以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课程主要阐述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实际流程和基本管理知识,能够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加工与焊接、部件的调试与装连、整机产品的总装总调等过程,能熟练利用电子仪器检测器件和电路,掌握电子设备的制作和维修技能,了解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与应用方法,正确识读和编制工艺文件,具备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

本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生产企业中的产品测试、焊接、装配、检验、工艺文件编制与过程控制、质量和现场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情境为参照,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最终建设成为一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和行动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依据建设目标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按照工作过程来改革和序化教学知识,课程内容排列上需要兼顾学生心理的认知顺序和职业行为的工作顺序。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需要着力解决课程内容的取向、取舍和排列问题,增加经验性、过程性和策略性的知识,删减部分概念性、陈述性和原理性知识,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因为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课程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都是串行的,因此本课程的内容编排将是一种串行结构。这样,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课程建设需要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与行动体系的实践经验,通过批判性反思和体验式的实践过程,转化为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资格,而这种能力和资格往往与具体的行动情境紧密相关[1]。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方面,本课程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岗位调研与分析后,将课程划分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四个学习子领域,即电子产品的检测与焊接、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电子产品的调试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每个学习子领域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和熟悉生产管理等职业能力的目标。学习子领域根据项目背景来设计不同难度等级的学习情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并配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学习情境工作过程分析表等教学文件。课程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来设计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提供详细的引导文,全面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加强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独立完成工作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学习情境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材料、使用工具、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等。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实施,其中,资讯、计划、实施、检查阶段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辅助者,只有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才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决策、评估中,教师必须参与到每一个组,及时提出合理建议和作出公正的评价[2]。每一个学习情境都采用闭环方式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并为下一个学习情境的开展提供经验。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校内生产性实训时,设计采用真实的生产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六人左右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这样就将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有效地解决了大班制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教师在车间主要充当车间主任与技术主管的角色,进行整个车间的生产组织、日常考勤、过程监控、反馈处理、技术咨询、故障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让学生身为企业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真实生产环境里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强化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产品意识,也提高了教师的操作技能和现场管理水平。校外顶岗实习则选择与本课程紧密关联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生产设备和企业的现场生产与管理,获取直接的工作方法和生产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来组织实施。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建丰富的学习情境库,可以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如项目引导文、技术参考资料、教学PPT、电子教案、现场视频资料、工艺文件、练习题、检查单、评价表、反馈表等,并组织成课程网站的形式。学生可以直接在课程网站学习,教师与学生实现网上教学交流。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和行动化教学法设计

完整学习过程的目的在于获得对事物处理时的完整性行动,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情境化和行动化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整体性学习过程的形成,从而使得学生在与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或互动的交流中,将新的信息和反思与自己已有的行动能力联系起来,并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中扩展其所获得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情境化和行动化的教学还要使学生灵活应对职业中和职业外的生活情境,以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得到继续开发。从社会学角度讲,基于职业情境的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更多地使学习与生活世界紧密相关。从教学论角度讲,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认为信息的获取、概念的形成及观点的建构总是与通过行动获得的经验紧密相关,行动导向的教学更加注重范例性、生成性、发现性的学习原则,更多地采取跨学科学习、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四阶段教学法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和行动化教学法,它们均注重对行动计划、行动过程、行动结果的反思[3]。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授,始终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对知识技能获取过程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教法和学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为克服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本课程设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和行动化教学法。例如,项目教学法中,师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以进行教学活动。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本教学法一般分为五个教学阶段: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纳或成果应用[4]。又如,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教师干扰,可以把过去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材料转化成声像制品,或开发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和工作过程的引导材料,供学生自主决定和参考,这称为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材料包括任务描述、引导性问题、学习目标描述、质量监控单、工作进度计划、工具和材料需求表、专业信息来源指示单、专业杂志、文献、技术资料、劳动安全规程、操作说明书以及基于企业内部经验总结的辅材料等。本课程还可采用行动导向的四阶段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明确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为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讲解学习内容的意义,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工作过程的积极性;教师示范阶段为教师演示工作过程,讲解工作要求及操作程序,告诉学生怎样做;学生模仿阶段为组织学生按教师示范的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在必要时解释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教师观察学生模仿的过程并得到反馈信息。其中,学生通过对于整个工作过程的模仿建立起最初的行动协调框架,以便将来独立完成工作;练结阶段为学生在已经建立的行动协调框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作为本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还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双休日工程、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和培训讲座等活动,搭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利用开放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学生在课外任何时间都可到实训室中制作和调试自己的作品,熟悉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及时解决学习及制作中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和行动化教学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依据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岗位调研与分析后,根据课程的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则着重解决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和行动化问题。本课程的部分实践教学条件还在建设完善过程中,整体教学设计也可以推广和借鉴于其它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以促进本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范文第2篇

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好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且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质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有重要影响。从当前的具体情形看,国内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给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路径,以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让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增强。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路径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财政体制的改革对现有会计的核算方式提出新挑战。以往的核算标准早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其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转变传统的核算方法,这样才能让行政事业单位得到较好的发展,才能使其会计基础工作顺利的、规范的进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作用

1.可以让会计管理的部门职能得到具体发挥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要求对单位人员的管理和机构设置进行完善、优化,因此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可以对会计人员、会计管理的岗位及机构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分工,还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促,从而让会计管理的部门职能得到具体发挥。

2.可以让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优化,能够让单位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完善、强化。比如可以对会计凭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让会计归档、整理的水平得到提升、让会计账簿的管理得到完善。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

3.可以对单位中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求会计部门应该对单位的整体预算执行、资金管理、财政收支等情况进行监督、有效管理,这样才能让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顺利开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工作内容缺少规范性具体表现在:会计账簿的管理比较混乱,对账目进行记录的时候比较随意,资金支出和固定资产采购等没有及时记录在账簿中,致使账簿的记录和财务账面间存在较大差距。没有对原始的凭证进行完整记录,有的费用支出及报销没有相关说明,还会出现发票与劳务的发生地、单位的注册地不相符的情况。此外,对经济合同的管理没有做到规范化,单位在对合同进行签订、结算、执行时,会计部门没有及时对合同资料进行备案,导致核算滞后、财务信息失真。

2.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缺少合理性

因为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其会计管理的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会计体系,这必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效率、水平低下。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人员的配备方面缺少合理性,会计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不明确,缺少轮岗体系。且单位没有重视会计的管理工作,会计工作者的学习机会、培训机会较少,因此会计工作者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进行造成严重影响。

3.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不到位,尤其是自收自支的单位,其会计基础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不能对会计体系、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致使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阻碍,还限制了单位中会计管理水平的增强。

三、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措施

1.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增强对会计基础工作流程的管理

首先必须让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得到确保,保证账目和具体的情况一致,尤其是在资金收支和资产流动方面,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其次对于会计管理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必须在账目凭证中将原始的凭证标注清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出纳、制证、核算、记账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审核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使合同的签订、结算、执行工作可以顺利进行,防止发生不必要的风险。最后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款项的问题时,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及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使单位中的财务情况得以明确,防止出现因款项不明确而导致单位出现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

2.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增强会计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在内部设置系统的、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保证会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进而让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及质量不断增强。同时,应该提升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能力,根据会计工作中的规范标准来严格要求工作人的行为,设置人员轮岗制度。定期对会计工作者进行培训,让会计工作者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必须将单位中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当作培训重点,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3.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

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必须加大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让单位对其进行改造,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此外,监督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单位中存在设立小金库、没有设置会计账簿等违规的现象,必须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违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四、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对单位自身的整体工作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现在,国内正处在对事业单位机制进行改革的阶段,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管理的部门一定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完善、监督,进而增强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素质,让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红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2,734(37):765-767.

[2]刘东.探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4,89(25):546-548.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范文第3篇

摘要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主要的构成成员之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公路运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公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带动整个公共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增加公共交通事业的创收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作用

公路运输行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讨论,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各行各业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更为高效的管理,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公路客货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高效快速的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客户开始下单时,就要对客户的个人资料和具体要求进行系统的登记录入,生成有效的信息条;在接收货物时,要对所接收到的货物进行仔细的清点,检查无误之后才能进行包装扫码,以便登记;在车辆调度时,要根据运输里程、货物体积,确定合适的车辆并确保车况良好;在送货结束后,要对客户的信息档案进行整理落档,如果遇到投诉能够及时地调动信息档案对各个够环节进行检查核对,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地进行调解、处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

信息化管理对于各行各业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全新的机遇,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巨大革命。公路经济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受现代信息技术巨大优势的吸引,也是时代的要求。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作用众多,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1.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促进资源优化。

信息化管理对于各行各业所起到的作用,最直接的无疑就是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海量的信息储存和高速的网络运行速度,迅速地汇拢、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使公路运输企业在其运营中能够迅速地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外界信息,以便及时地对自身战略做出调整。例如:对于企业外部资源的整合而言,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市场状况做出及时的评估,迅速的获取有关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拟定最佳方案,减少企业的盲目投资和资源的浪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迅速地抢占先机。

对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而言,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公路运输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与统计分析,通过对每一阶段工作绩效的评估考核,制定出绩效发展表,在该表中企业绩效较高阶段和较低阶段一目了然,各个部门就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找到解决策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公路运输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优化行业内部资源,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长久发展。

2.提高服务质量,奠定客户基础。

对公路运输经济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客户信息更加的清楚明了,从而在客户中形成一定的口碑。随着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客户对于货运、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公路运输竞争对手增多,发展困难,如果服务质量还不能发生质的提升,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对公路运输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客户运输货物的动态追踪,使货物能够顺利的从发件地点运至收货地点。即便是出现客户投诉现象也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根源,为客户满意解决问题,让客户放心。公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时查询货物进程,不但提高了行业服务质量,也全而地激发了公路运输的价格优势和速度优势。无论是哪个行业,服务质量永远是留住固有客户、开拓新客户最好的“招牌”,公路运输经济更是如此,信息化管理方式从根本上奠定了公路运输的客户基础。

3.汇总风险信息,降低经营风险。

在我国公路运输简便灵活,覆盖面也非常广。不同于其他行业,公路运输需要承受更多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尤其是受天气状况和路况状况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地掌握这些风险信息,对公路运输经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就自然风险而言,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寒冷,多暴雪,经常出现大雪封路的现象;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水,容易引发山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这些天气情况和路况信息,汽车很容易被封在运输路上,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就社会风U而言,当公路路段处于维修中时,如果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地做出路线判断,公路运输多会因为绕路问题而增加经济成本。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对这些风险信息进行及时汇总,在实际的公路运输中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以规避风险,降低公路运输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信息化管理对于公路运输经济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要对信息化管理的具体途径做出分析,以便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经济效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化管理的巨大优势,引起了公路运输行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公路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对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合理建议和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步骤:构建关联式的信息管理网络。

在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中,信息网络的构建是首要的也是基本的步骤。没有信息化的管理网络,公路运输经济就谈不上信息化管理。虽然很多的公路运输企业已经构建了公路运营的信息管理网络,但是大部分信息管理网络仍然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构建,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外部信息基本上没有被录入在信息网络内。交通运输行业在构建信息管理网络时,要加强对相关行业的了解,以关联式的信息管理网络为构建目标,为公路运输行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使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符。

2.关键步骤: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客户群是公路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公路运输业要想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以客户要求为主导,构建客户信息管理体系。企业只有尽可能的满足客户要求,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工作安排,才能吸引客户自愿的投资,提高公路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构建客户服务系统就成为了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步骤。例如:在客户服务体系中,可以针对客户需求设置客户界面,客户能够在该界面中查询到自己的货物档案和需求信息,从而得到最系统、最人性化的服务,做出公路运输的选择。这些“软服务”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

3.完善步骤:制定信息管理的评估体制。

对公路运输经济实行信息化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完美无缺。这就要求构建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评估体制,对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地发现整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进行及时的纠正。信息管理的评估体制要能够对行业某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实现信息化管理与公路运输的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促进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公路运输经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对于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推进作用。对公路运输经济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对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路运输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针对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展开分析,阐释了会计基础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政府各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视。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会计电算化成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是保证单位财务工作秩序和会计电算化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不断提高单位各层面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手脑功能的延伸,具体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其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由财会专业人士运用财务软件,向计算机发挥指令去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层次,它将电子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技术融为一体,使人们分享了通过全球网络传递的会计信息资源,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模式、数据储存形式和处理程序,增强了信息化与会计环境的互动,将会计数据覆盖的范围扩大,并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更新,使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深化了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操作的改革。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于1996年,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大规模的普及运用开始于二十一世纪初。任何一门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广都有其两面性,虽然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但也带来了让人不悦的负面问题,过去,财务人员通过重复的手工操作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而应用会计软件后,计算机对数据的快速处理使会计人员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以致于忽略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不同程度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混乱的会计工作秩序并影响了会计监督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者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以认真而审慎的工作态度,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避免和减少会计差错,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

二、电算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根本条件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工作统称为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如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编制、审核,会计档案的归档,计算机的软、硬件兼容、资料保管、数据安全和保存,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会计监督的程序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完整都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决定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得规范,就能保证单位内部会计事务的质量,保证会计资料使用者获悉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权益。

(二)规范的会计核算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首要层次

混乱的会计基础工作会造成信息无用、数据不准确、财产不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扰乱单位内部正常的管理秩序,造成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要建立并严格遵守良好的会计工作制度,会计人员应当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数字与相关实物资产、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款项的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提供的各项会计资料进行逐一落实,务必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规范,使各项会计工作符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无误地进行数据计量、登记帐簿、编制财务报告,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

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起完善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在电算化环境中,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保证获得高质量会计信息、减少甚至杜绝国家财产的流失、实现各单位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使单位领导的分析决策能力得以提高,并有效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政府部门的各个单元都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尤其要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会计信息获取渠道,保证输入计算机的每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手工记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欠缺,迫切需制定出台一系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使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四)系统、规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是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廉政建设的需要

会计的重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手工记账时期会计人员埋头于繁琐复杂的数据计算而无暇顾及会计监督,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有效开展,政府各部门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严格的会计监督。行政事业的每项事务都需要消耗财政性资金,中央要求各单位执行“八项规定”,做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因此,决策层必须适应和利用新的网络环境,制定并遵守新的会计监督制度,接受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会计人员要恪守职业操守,做到清正廉洁,不屈从迎合领导的错误决定,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降低单位运行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财政体系及市场运行秩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运用的根本保障,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内部职工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位领导在对各项工作授权的同时明确责任,一经发现违规问题,及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将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纵深发展,确保单位各项社会公共事务正常、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计划工作的经济性范文第5篇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目标,以“三抓”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三增一稳”、“六个加快”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五大战略”,着力发展四大产业,积极实施“六个十”重点工程,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至10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85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同口径增长17.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增长7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610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87元,增长12%。

(一)积极探索工作重心转移的路子,招商办工业,开发建城镇,城市经济支撑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按照握紧拳头、重点突破的思路,在抓好农村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工业发展和城市开发,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步伐有所加快。

一是千方百计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空间。按照“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原则,坚持民营化取向,通过资产转让、依法破产等方式,对全县未改制的16户企业进行全面改革,目前全面完成改制的4户,正在组织实施的10户,讨论制定方案的2户,印务公司、糖酒副食公司等企业通过改制盘活,生产经营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城东工业区建设为核心,多方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各类工业项目17项,已开工10项,到位资金4292万元。招商引资6000万元新建了恒兴果汁有限公司,建成1.5万吨浓缩果汁生产线,9月4日正式投产,至目前已收购等外苹果2.26 万吨,生产果汁3100吨,完成产值1680万元,实现税金118万元,增加果农收入680万元。全面盘活现有企业,扶持啤酒公司、鑫元棉纺织公司、煤矿等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至10月底,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  570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 5.9%。

二是科学规划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坚持多渠道融资,加快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罗长路、泾崇路改造、二期农网改造、二期人饮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完善功能和提升层次为重点,集中实施了泾崇路改扩建、城东小区开发、中山林公园建设、北新街延伸等重点工程。县城整体形象得到改善。城东住宅小区今年新开工住宅楼15幢,完成投资235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市北扩工程已完成河堤治理,县城安定大桥动工修建。农村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今年共开工各类小城镇建设项目91项,已建成70项,完成投资6200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不断优化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南北购销公司、迎春服饰公司等重点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吸纳温州客商投资600万元建办了全县最大的万家和超市。新建的粟园食品厂生产经营势头较好,荔堡镇非公经济小区建成千吨蔬菜保鲜库、肉食加工、杏脯加工生产线。全县新增个体户519户,新增私营企业10户。

四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按照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景点体系、加快纵深开发的思路,田家沟生态风景区“五一”前正式营运;王母宫瑶池景区开发拉开较大规模,圣水池建设等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王母宫石窟维修工程开工建设,温泉理疗中心建成,泾州大云寺博物馆建设项目已签订了建设合同。至10月底,共接待游客24.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694.3万元。

(二)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民增收措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坚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果菜草畜产业开发。全县新建果树经济林3.35万亩,落实果实套袋3.06亿只,果品总产达到10.8万吨。今秋在重点乡镇规划加工型澳洲青苹基地2.4万亩,向企业+基地迈出了步伐。以南北部设施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种草养畜,全县完成种草3.2万亩,饲草留床面积达到22.97万亩,新建各类暖棚圈舍1188座,新增暖棚养畜1.32万头(口),设施养畜总量达到16.2万头(口)。种植各类蔬菜7.5万亩,“泾丰”牌泾早洋芋、脆红参胡萝卜、泾州大葱等蔬菜品牌通过了国家商标注册。

2、围绕强化产业化服务,大力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平裕康果品公司、王村果袋厂、荔堡杏脯加工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投运,累计建成生产服务型、中介流通型、产销一体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6个。

3、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获得夏秋两季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3.7万吨,较去年增长5.5%,其中夏粮总产达到6.04万吨,增产4.5%。

4、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至10月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可望完成全年增收计划。

5、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9.15万亩,完成三荒造林7万亩。全县恢复维修水利工程56处,新建人饮工程14处,治理河堤1800米,联丰灌区改扩建和易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加快小康建设进程,大力推行“生态型”、“城郊型”、“田园型”、“产业型”四种发展模式,全县新建小康屋1700多户,改扩建4000多户,形成了党原丁寨、王村墩台、玉都康家、泾明吊堡子等一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三)切实落实发展抓项目措施,强化项目建设,广泛招商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齐抓共管”的思路,拓展前期,加快在建,扩大招商,规范管理,以农产品深加工、特色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为依托,共储备各类项目179项,全年新开工及在建项目65项,完成投资2.36亿元。省级林木良繁中心、五里铺节水灌溉、城关镇排水排污等项目已全面建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泾川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农村能源工程等项目通过检查验收,中小学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小麦条锈病综合试验站、田家沟坝系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立足现有企业盘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内外并举,多渠道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全县共确定招商引资项目52项,目前到位资金7257万元。

(四)积极落实新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狠抓财源建设,财政工作运行平稳。

至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占年预算数3800万元的81.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占调整预算数69%。坚持开发新兴产业,培育后续财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新上财源项目4项,3户市列重点财源企业实现利税449.1万元,同比增长45.4%。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足额入库。进一步调整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罚缴分离制度和专户储存的管理规定,加大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财政工作运行良好。

(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变化。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了吴焕先烈士陵园、官山林场生态建设、田家沟水土保持、县博物馆历史文化5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民活动。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资3753万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了泾川一中学生公寓楼、科技实验楼、泾川二中教学楼、传染病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达到279人,居全市第三,应届毕业生重点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政府、教育、农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电视、网吧抗干扰系统和全省首家远程医疗诊断系统,开通了人民网甘肃视窗泾川频道和泾川旅游网站、果业网站,信息化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清查专项治理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全员责任制,扩大村(居)民自治试点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建立并推行了利益导向机制。

(六)坚持执政为民,多方筹措资金,办成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

经过努力,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得到办理落实。积极实施农村人饮二期解困工程项目,建成了玉都摆旗、飞云王家咀等4个跨区域水厂和王村徐王、泾明雷家沟等2处人饮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2790户。积极开展泾川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学生公寓楼、餐饮中心已全面建成,科技图书楼完成了主体工程,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持续推进排危建校工程,全县21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动工改造,建成了合道中学等4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在党原西联、太平何家、红河田赵等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整修砂化道路40公里,新修暖棚牛舍800座、暖棚猪舍50座,建成集雨水窖396眼,新建维修学校4所,新建人饮工程1处,使2780人稳定解决了温饱。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912口,配套完成改厕、改厨、修建太阳能暖棚846户。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巨荔、高太等通乡等级公路路基整修改造27公里,柏油罩面15公里。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城关镇排水排污工程,县城环境进一步净化。

今年全县经济建设运行态势良好,进展比较顺利,这一切与老干部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年的经济运行中,许多离退休老干部提出了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帮助我们解决了经济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我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加上今年遭受霜冻、干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增收效果不明显;计划生育工作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整体水平仍有差距。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运行困难。止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加上今年实行农业税制改革,降低农业税、取消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全县财政收入形成了很大缺口,财政运行步履艰难。三是项目建设渠道狭窄。由于政策划限,致使投资渠道狭窄,争取项目和资金难度较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困难较大。今年全县未改制的16户国有企业全部实施改制,年内将新增下岗失业人员1480人,改制企业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存在较大困难。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005年,初步确定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创造性地落实“三抓”措施,大力推进实施“五大战略”和“六个加快”,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立足县域特色,大办特色工业,加大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努力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县。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抓好新建项目的达产达标和现有企业的发展,努力提高企业效益,全力抓好恒兴果汁、颗粒粕饲料、万吨果蔬汁生产线的达产达标,实现增产增效,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分层推进的原则,持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嫁接改造力度,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企业,实现企业整体退出。进一步抓好已改制企业的规范完善,逐企业梳理解决遗留问题,提高改制质量。坚持把城东工业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兴办项目、培植工业增长点的基地,全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大张旗鼓引进工业项目。

(二)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努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综合开发,以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持续抓好城镇综合开发。全面实施县城北扩工程,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路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科教园区建设,加快实施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等项目。加快安定大桥工程建设进度,确保5月底前通车投运。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突出抓好城东住宅小区、东大街开发、环城西路、北路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围绕产业开发、市场建办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以小康屋建设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三是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走招商开发景点的路子,集中精力抓好大云寺博物馆、王母宫景区、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和温泉度假区建设。

(三)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推进果菜草畜产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壮大果品产业,扩大基地,建办龙头,依托恒兴果汁公司等企业,大力推广澳州青苹等名优品种,年内新建优质果园3万亩。做大做强畜牧产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优质牧草4万亩,启动丰达草业公司,加快草畜产业开发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扩大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退耕还林、水保世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意识,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经济政策,按照“争取一批、建设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扎实搞好项目调研论证;切实抓好垃圾处理、现代农业示范、节水灌溉、河堤治理、中小学危房改造、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重点项目的争取;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墩台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项目支撑、产业配套的集中突破区。进一步创新项目投资机制,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工程管理,整合项目资源,合理配置项目,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努力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