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震局存在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贷记卡,是一种现代化、便利化的支付结算工具。我国公务卡的研究始于2002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探索,2007年,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并选择了7个单位进行试点,拉开了我国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序幕。按照财政部“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中国地震局于2008年初正式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开启了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地震系统公务卡改革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有效防范了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减少了日常经济业务中的现金使用量。公务卡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公务卡结算制度是以银行卡为载体,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财政国库支付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化财政支付管理制度。公务卡的出现改变了地震部门传统的财务结算方式,即将原来从银行提取现金支付的经济业务转变为公务卡系统支付。公务卡结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本质要求,就是保证财政资金在最终支付给收款人之前能够保留在国库之中,最大限度地确保资金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地震部门公务卡支付结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平台的信息来源,延伸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触角,强化了对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的动态监控,创新了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公务卡结算制度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对于地震部门财务管理和预算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近年来,中国地震局紧跟国家财政改革的步伐,顺应形势,主动作为,地震系统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作为财务管理关键环节的会计核算方式和现金支付方式,已经不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传统现金支付方式存在报销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审核难、监管缺失等诸多明显的弊端,严重制约着地震部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公务卡结算方式是独立于转账和现金支付之外的一种新的支付和结算手段,改变了传统报账中“预借现金—公务消费—结算—冲销现金”的结算模式,免除了预借现金繁琐手续,简化了报销流程,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减少了公务支出中的现金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地震部门整体运行成本,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

(三)有利于实施资金动态监管。随着财政改革进程的推进和打造“阳光财政”的现实要求,地震部门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断增强,但是会计核算中的现金支出一直游离于国库动态监控之外,而且规模不断增长。公务卡改革顺应了时代的需求,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技术手段,实现财政部门对单位零余额资金账户拨付信息和公务卡公务消费信息的动态监控,有效解决现金结算方式中存在的支付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问题,使财务部门可以全面了解公务卡每一笔刷卡支出的详细交易信息,财政部门可以实时掌握预算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向公务卡账户的报销还款信息,真正做到每一笔公务支付行为都可以从信息系统中有迹可寻、有据可查,强化了对公务消费行为真实性和合规性的监管,有效抑制和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公务支出。(四)有利于有效封堵“小金库”。传统的公务消费往往采取现金支付方式,通常程序是先开支后报账,管理和监督明显滞后,在会计核算和报销环节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导致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规行为发生。公务卡推行后,实现公务卡信息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有效对接,将持卡人的姓名、卡号、消费时间、地点、金额、支出用途、资金来源等明细纳入监控系统,有效地避免了凑票报销和多开、虚开发票等不当方式套取现金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每一笔公务支出的真实、公开、透明,强化了地震部门预算资金的监管,从制度上封杀了“小金库”,有效地遏制了腐败行为。

二、公务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务卡使用意识不强。公务卡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其便捷性和实用性不言而喻。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地震部门部分同志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误区。一是受传统结算方式的影响,部分职工习惯于现金消费和报销模式,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同志,思想较为保守,不习惯公务卡的报销流程,比较抵触公务卡的使用,甚至在办理公务卡之后没有办理激活手续,部分公务卡成为“休眠卡”;二是出于安全考虑,有的职工害怕一旦公务卡开通,就会面临被盗刷的风险,个人的信息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公务卡刷卡消费不像现金交易那么直观,有职工担心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情绪而产生“无感觉消费”。四是地震系统个别单位明确规定公务卡不能用于个人消费,加之如果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报销,还需要持卡人先行垫付还款,否则,既要承担逾期利息和滞纳金,还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职工的用卡热情。思想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使用公务卡热情不高,使用效率低下。

(二)公务卡使用范围受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刷卡消费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多数商户配备了刷卡设备,这给公务卡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地震部门面临着公务卡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一是地震部门科学考察、野外探察、断层测量等业务多数在野外开展,尤其在一些落后地区,公务卡配套设施没有同步,难以满足需求,导致科研人员不得不自备足够的现金,使用环境的限制使得公务卡的推广和应用略显尴尬;二是受刷卡产生手续费负担的因素影响,部分商家不愿意接受刷卡消费,或者事先要求刷卡手续费由刷卡人承担,影响了公务卡的推广和应用;三是由于地震行业的特殊性,受地震监测环境限制,多数地震台站地处偏远,台站工作人员公务卡使用受限,加之多数地震台站采取的是拨款冲销制,公务卡还款的时效性难于有效保障。

(三)公务卡管理制度缺位。公务卡制度的推行,是财务结算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对原有的核算方式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会有一定的冲突,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公务卡改革的深化。地震部门部分二级预算单位在接到中国地震局或财政部门下发的公务卡制度文件时,只是简单转发,一些单位仅仅依靠《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实施公务卡管理,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与公务卡结算相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实际工作缺乏操作性。例如,在财务报销时,要求应同时提交原始发票、POS单,然而飞机票、火车票等通过网上电子银行购买的票据,根本没有POS单,另外如出现POS单丢失、发票金额与POS单金额不一致或商家刷卡设备故障、消费后无法刷卡等特殊情况,实务中如何操作,需要在相关制度中予以明确。

(四)公务卡监管力度不够。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和地震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公务卡消费结算范围、报销程序、持卡人权利与义务等,然而,在公务卡实施进程中,由于地震部门个别单位对公务卡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卡不用、有章不循、有禁不止、违章不纠等问题。中国地震局对于二级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情况的监督也较为弱化,没有充分调动系统职工用卡的积极性。同时,一些单位对于公务卡结算的监督仅仅是事后监督,只有在公务支出报销结算时,相关的消费信息才能反馈至财务部门,监督手段的单一、关口前移的缺失,无法及时有效地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三、完善公务卡结算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公务卡改革推动的关键,就是要增强职工的认同感,提高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意识。因此应加强对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宣传。一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利用单位门户网站、政务管理系统、微信群、QQ交流群等现代化的媒介,开展多角度、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使公务卡结算制度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深入职工内心,消除对现金结算方式的依赖。二是开展单位与银行的互动,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细化银行对公务卡制度的宣讲和阐释,消除职工疑虑,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引导公务卡消费的推广。三是通过印制公务卡宣传手册、制度上墙、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公务卡推广和使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人人会用卡、善用卡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沟通优化环境。刷卡环境的改善是公务卡推广的重要环节,优化刷卡环境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地震部门可以收集公务卡改革以来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研究。对于需要财政、银行等部门予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协力推进。一是中国地震局可以与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加强相关的调查研究,制定公务卡实施的优惠政策。二是银行要加强公务卡系统的研发,不断完善系统服务体系,其他有关部门也应配合做好基础工作,如:增加POS机投放数量,合理设置布设范围等,不断优化服务和受理环境。三是建议有关金融机构出台扶持公务卡消费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激发中小商户设置POS机的积极性,为公务卡使用和推广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完善制度促发展。地震部门公务卡顺利推行必须要有配套的制度来保驾护航,以此不断提升公务卡使用效能。一是中国地震局财务主管部门要敦促各二级单位参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工作特点,认真完善和细化适合单位实际的公务卡结算配套制度。二是各单位制定的配套制度,最好采取文字与图表并重形式,对公务卡办理、使用、报销等环节详细说明,设计好流程图,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落实。三是制定制度要充分考虑客观事实,明确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时的审批流程。四是要明确公务卡报销时限,对持卡人报销、财务人员还款等进行时间约束,避免个人资金被长期占用或信用受损等情形的发生,努力消除职工的用卡顾虑。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范文第2篇

因为福建没有任何震感,我还陶醉在奥运会圣火在福建传递的热闹场面中,却接二连三地接到网友关切的询问声:“你那有事吗?平安否?”一个激灵,赶紧查看了新闻报道。灾难这样残酷的突如其来。大地震摇动了中国四川、河南、北京、山西等多个省市。受灾情况、受灾损失、人员伤亡现在远远无法估计。

国务院总理目前已经抵达受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开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要求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他说,“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温总理这样的好总理,不顾自身的安危而亲临灾区,亿万中国人爱戴他、尊敬他、大地震无可挽回的发生了,灾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出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

看到躺在废墟中血肉模糊的人们,看着那惊恐失魄的孩子,看着千千万万担惊受怕的群众,善良的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坚强和信心。电话、短信、网络千方百计地传递着人间真情,温馨爱心。

有时候不禁会想,现在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为什么地震局这部门就没能事先预测出有灾难的来临,而事后的说明又算得了什么了?难道中国的灾难预警体系就停滞不前了?如同虚设的存在有什么意义了?

看到生命如此脆弱,有时候也感慨,人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还不如吃好,穿好,尽情享受,潇洒每一天,别再为难自己,也没必要为生活精打细算了。可是,想归想。每天,还是条件反射地起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写自己有感的文字,看到网上朋友热心的支持,心中又充满了豪情壮志。文学之路我走得很艰难,但我不想回头,我追求我自己的理想。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吃喝玩乐,不是我所向往的,过得去就可以了。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体会

近年来,通过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逐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先进单位”,被湖北省地震局授予“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地震快速反应系统建设先进单位”。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我们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多形式、多途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仅5月份,我局就参与全县大型宣传活动2起,展出地震知识专版百余块,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回答市民咨询千余人次。通过宣传,使多数干部群众、居民学生受到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大执法力度,稳步推进震害预防。在发改局、建设局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严把抗震设防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我们对需要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确认的项目,委托武汉地震工程院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开展地脉动参数复核,再根据地脉动参数复核报告确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出具审批意见书。先后完成了县张振武小学、潘口中学、临滨公寓等15个单位和个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并为潘口电站包保移民建房发放《农村建房抗震设计图集》百余份,指导移民群众建设既美观亮丽,又具备一定抗震性能的房屋。

(三)、坚守地震监测岗位,确保全县的稳定。地震监测值班工作人员坚持

24小时不间断震情值班和节假日震情值班双岗制度,及时掌握、上报震情、灾情,为地震应急提供科学依据。数字监测仪器运行优良,数据稳定、实时地传输到省、市台网数据处理中心,测震台站波形连续率大于97%,传输延时小于5秒,连续波形完整性大于98%,达到了国家“十五”数字测震网络项目技术指标及测震分项验收细则的要求。

(四)、建立地震应急救灾数据库,地震应急能力逐步增强。面对我县特殊地理位置和地震活动形势,我们加强了地震应急救灾数据收集工作。完成了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通讯录、成员单位的职责、生命线系统应急救援方案、党政机关、公用服务区和居民信息、区域内大型水库、厂矿企业等重大工程基础数据等《竹山县地震应急救灾数据库》建设。

(五)、真帮实干开展“双联双带”活动。6月1日,由李局长、杨局长带队深入到溢水陈家铺村,了解该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为该村送去10吨水泥,帮助该村进一步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同时,对所联系的困难党员进行帮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与基层组织、基层党员的感情,增强了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我们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发放征求意见表、上门搜集、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汇总,综合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局党组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

(一)、专业技术不高。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工作较多,没有拿出专门时间和精力组织系统学习,更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地震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应该加以改进。

(二)、交往力度不优。由于受地震业务和工作经费的限制,地震干部职工参与社会公众活动较少,每年公众评议分数低,其结果是领导不满意、同志无信心。

(三)、宣传氛围不浓。防震减灾宣传还不够深入广泛,宣传经费投入不足,宣传形式和效果尤其是农村的防震减灾宣传还很不到位,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偏低。

(四)、执法水平不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还不够规范农村民居设防能力较低,民居的抗震设防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及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深层次体制上的原因,也有我局目前现实的资源条件限制。但从主观原因分析,与我们思想观念、创新意识、管理水平及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学习不够深入,工作缺乏主动性。近年来,我局发展较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些同志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学习不够深入,危机感、紧迫感不够,缺乏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少解决问题

、推动工作的主动性。

(二)、工作信心不足,眼界不够开阔。由于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体制、经费的限制,存在职能弱、体制不顺、经费欠缺的客观现实,导致工作信心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缺乏激情和魄力,前瞻性和创造力不强。

(三)、外界交往欠缺、部门协作能力较差。受原来地震监测业务工作单一性的影响以及工作经费的限制,与外界以及工作联系部门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交往,致使我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职能。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我局今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把提高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确保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1、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优势,鼓足勇气和干劲,增强工作信心,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2、争取与县委、县政府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加强于部门和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加大防震减灾工作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以我们的工作业绩来赢得社会肯定和支持。

3、继续坚持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原则,积极参加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和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地震干部队伍素质。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范文第4篇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意义:

为了大力弘扬志愿服务时代精神,展示当代青年的良好形象,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安县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立足县情,深入社区与农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创建,取得较为显着的成绩,并得到社会的一致肯定。

活动内容:

1、7月15、16日上午在定安中学枇杷文化广场设立高考填报志愿咨询点。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填报志愿拉开序幕时,由我们服务队中就读于中南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和多个专业的大学生们,热心地给即将填报志愿的学生做了填报志愿的辅导,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同学们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7月20日晚在定安中学会议室与华南农业大学实践团举办了“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交流会”。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22~24日为期三天的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做好工作安排。会上服务队与实践团双方的队员相互认识,相互沟通,为科技文化下乡打好铺垫。使服务队更好地支持和协助实践团有序地进行下乡活动。

3、7月21日下午到定安县科技局“海南县农业科技服务110”发展报告会。

通过报告会使我们了解到“农技110”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运转机制。科技局对我们将要进行的农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的调查表示大力支持,并给了我们很多有关农技方面的小手册,让我们发放到乡镇那些有需要的农户手里,并提出要派遣技术员陪同我们一起下乡实践。

4、7月22---24日科技文化下乡。

我们的三天下乡分别去了龙湖镇高林村,翰林镇昌兴村,岭口镇岭尾村。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进行环保工作,拔草和清除一些白色垃圾,中午时我们就分组入户访谈和做问卷调查,了解农户的生活情况,到了下午我们就下到农田看看农民的种植情况。

5、7月26日上午协助县地震局在电影院门口做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也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返乡大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防震减灾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海南话向过往的群众解释地质等有关知识,并发放了一些防震的读物。给人民们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6、7月26日晚在定安中学会议室做了“三下乡”工作总结报告会。

此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服务队和实践团以“当代大学生情系农村,青年志愿者关注社会”为主题做下乡总结报告。第二部分是服务队和实践团一起举办联欢会,为进一步加深两队的友好交往,也欢送实践团的返校。

成果: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我们返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深了对文明生态村的了解,同时志愿服务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力,引起了大家对志愿服务的的共鸣。服务队所取得的成果是与团队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定安县服务队和翰林分队在“三下乡”活动中,团结、互助、友爱都表现出来了,队伍凝聚力和团队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地震局存在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活动断层;识别标志;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1、活动断层的概念

断层是指岩体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且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它是节理的扩大和发展。而活动断层这一名词是20世纪初有A.C.Lawson,H.Q.Wool,B.Willis和李四光(1926)等先后提出来的,不同学者给予活动断层不同的含义,在1989年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规定:“活动断层是指第四纪期间,尤其是晚更新世(10万年)以来活动过的,并在今后人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2、活动断层的特征

人们通过对活动断层的长期研究,认识到活动断层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活动方式,继承性与反复性,长度与断距,错动速率与错动周期,隐伏性,群集与分段。

2.1活动方式

活动断层的活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粘滑性断层的围岩强度高,两盘粘在一起,不产生或有极其微弱的相互错动,从而不断积累应变能,当应力达到围岩锁固段的强度极限后,较大幅度的相互错动在瞬间突然发生,引发地震。另一种是断层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称为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层。蠕滑型断层的围岩强度低,断裂带内含有软弱充填物或孔隙水压、地温高的异常带内,断裂锁固能力弱,不能积累较大的应变能,在受力过程中会持续不断的相互错动而缓慢的滑动,达到一定强度时可引起地面破坏,如产生地裂缝、崩塌、滑波等地质灾害。

2.2继承性与反复性

活动断层的继承性是指继承老的断层而活动。活动断层的反复性是指活动断层总是沿着一定的发震面有规律的分布。这一点对地震带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2.3长度与断距

活动断层的长度与断距是对活动断层进行长度和位错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对于场地评价、设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4错动速率与周期

错动速率是指断层年错动位移量,一般用若干年总的错动量计算得到,因而也称平均错动速率,如可可西里活动断层的平均速率为1.50mm/a、0.39mm/a、7.76mm/a、6.76mm/a、3.27mm/a。而错动周期是指断层两次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错动周期也就意味着地震周期,所以,错动周期的研究对地震的预报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的经验公式为logD=0.55M-3.71(M为震级,D为位移)按断层规模估计震级。

2.5隐伏性

隐伏断层也是一类重要的断层,是指长期存在,但并未切穿全新世以来或更新地层的断层,这种断层的存在对于城市的威胁是潜在的,在进行城市选址时要准确确定这种断层的位置,尽量的避开。

2.6群集性与分段性

活动断层的集群性是指把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断层集合成一条较大的断层。分段性是指将超长断层分成若干个地震情况互不相同的地段。

3、活动断层的鉴定

活动断层的鉴定有直接测定活动物质年龄的方法和一些间接的判断方法。间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标志,考古标志,测量和监测标志,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志。

3.1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标志

地质的标志表现在地层的缺失和重复,但是由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是不重复的。青藏铁路风火山段二沟盆地北缘发育的活动断层发育有明显的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三角面的坡脚发育呈线状分布的基岩破裂带、断层崖、断层陡坎、泉水和泉华台地等,这些地貌标志对于活动断层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考古标志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地质地貌调查,研究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的断层活动状况。可以用古代遗迹定年。古建筑的错开是活动断层一个很好的鉴别标志,如某些古城墙古长城的的错开,古墓形状的扭动等。

3.3测量和监测标志

对活动断层进行测量和监测可以起到短期到中长期的预测作用,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活动断层在近期的变化情况,例如,通过对青藏铁路风火山段断裂的长期观测,可以知道该出的断裂确实是一个活动断层,并且其活动速率在0.2~0.4mm/a之间,这种方法对于活动断层的测速以及地形变量的测量具有很好的说服力。现在很多的地方对活动断层进行了监测、测量,这对于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意义重大。

3.4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志

断层的现在活动,必然导致断层带内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如断层气、放射性异常;重力、磁力、低温等物理异常。通过测量分析,可以间接作为活动断层的佐证。

4、研究方法

近些年来对于活动断层的研究日益精深,研究方法也是越来越多,研究的内容也丰富了,这对于地震的监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活动断层研究的方法有:遥感地质学、活动断层测年、地球物理学的方法。

4.1遥感地质学方法

遥感地质学方法是指通过遥感的方法对断层进行研究,从卫星图片中对断层进行研究。利用电磁波的反射理论进行图像的搜集,活动断层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线性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线性体都是断层,这就涉及到线性体的识别和验证工作。

4.2活动断层测年

活动断层测年可以确定断层存在的时间,现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放射性碳(14C)法、热释光(TL)法、光释光(OSL)法、电子自旋共振(ESR)法、石英颗粒表面显微观测(SFM)法、第四纪孢粉分析法。

4.2.1 放射性碳(14C)的方法

放射性碳(14C)的方法是通过对木头、木炭、、腐殖土、珊瑚、贝壳、骨头以及次生碳酸盐(泉华、石笋、钙质胶结层和钙结核)等中的有机碳进行的测量,测年适用范围在200~5000年。

4.2.2 热释光(TL)法测年

热释光(TL)法测年的原理是:结晶固体在其形成和存在过程中,接受了来自周围环境和宇宙中的放射性辐射,固体晶格以内部电子的转移来贮存辐射带来的能量,这种能量在遇到外来热刺激(或光照)后,又能通过贮能电子的复原运动而以光子发射的方式再度把能量释放出来,这就是热释光。自然界的沉积物中含有微量的长寿命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钾,它们在衰变过程中所释放的α、β和γ射线可使晶体发生电离,产生游离电子。这些游离电子大部分很快复原,有一部分就被较高能态的晶格缺陷所捕获而贮藏在陷阱中。当晶体受到热刺激(或光照)时,被俘获的电子获得能量就可逸出陷阱产生热释光。释放的光子数与陷阱中的贮能电子数成正比,贮能电子数与晶体接受的核辐射剂量成正比,即晶体的热释光强度与接受的核辐射总剂量成正比。在一定时段内,半衰期很长的铀、钍和钾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为恒量,结晶固体每年接受的核辐射剂量也应视为恒定值。

4.2.3 光释光(OSL)法测年

光释光(OSL)法测年的原理是:光释光法是在热释光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测年方法,其信号形成机理与热释光信号相同。不过,光释光信号具光敏感性,光释光信号在强光下,就能全部释放出来。

4.2.4 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年

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年的原理: 顺磁性物质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下,当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调节到某一特定值时,微波能量会被顺磁物质强烈吸收,称为顺磁共振。由于这一现象的本质与顺磁性物质中的自旋电子有关,所以称为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是探测物质中不成对电子浓度的直接工具。

4.2.5 石英颗粒表面显微观测(SFM)法

石英颗粒表面显微观测(SFM)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断层泥中的主要成分为碎砾和粘土矿物,碎砾主要是石英和其他矿物及原岩碎屑,其中石英是稳定的矿物,形成后不会风化变质为其他矿物,而因溶蚀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溶蚀类型。

4.2.6 第四纪孢粉分析法

第四纪孢粉分析法的原理是该法是通过对第四纪孢子花粉化石的研究,达到恢复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及古地理环境,进而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尤其可用于划分全新世松散沉积物的相对年龄,将孢粉分析法用于断层活动性研究,主要是通过鉴别断层上覆盖的第四纪地层的年代,测定断层停止活动的大致时间。

4.3地球物理的方法

地球物理目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试用的地震波的方法,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可以知道隐伏断层、大规模的活动断层进行准确的鉴定,这对于人们认识活动断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5、研究意义

现代城市的发展跟地质紧密相关,城市的选址建立在地质学的基础上,就活动断层来说,城市不能建在有活动断层经过的地方,这很容易引起城市地质灾害发生,很多跟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也要考虑这个因素,比如水厂、电厂、道路的选址问题都需要考虑到活动断层,这些设施在进行初期的规划时就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以免造成巨大的损失。尽管有的活动断层运动的很缓慢,有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并不明显,但这并不能说明这很安全,因此在进行城市的建设时必须考虑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活动断层还跟矿体的形成有关,对活动断层的研究也是寻找资源的一种方法,这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活动断层的研究对于地震的活动机理可以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现在地震和地质体活动的直接原因是活动断层的作用,而地震和地质体的活动将进一步产生新的断层,或将断层的隐伏性暴露出来,从而产生更进一步的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吴珍汉,吴中海,胡道劲,韩金良,等. 可可西里东部活动断裂的地质特征[J]. 地学前缘,2003,10(4):584-588.

[2]吴珍汉,胡道劲,吴中海,等. 青藏铁路沿线的地裂缝及工程影响[J]. 现代地质,2005,19(2):166-175.

[3]吴中海,吴珍汉,韩金良,等. 青藏铁路风火山段晚第四纪断裂活动分析[J]. 现代地质,2005,19(2):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