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成本控制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1 建设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现状

在我国,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实行了十几年,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监督的这种制度,得到了工程建设方和投资方的认可,已经成了工程施工中的必备环节。但是监理制度在当初制定的时候,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近些年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工程监理制度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工程监理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发展,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性逐渐显露出来。在工程监理的实际操作中,要想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就要抓住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不要仅仅依靠规范制度,而是通过对要点的控制达到对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

2 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原则

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2.1 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

监理工程师在建设工程监理中必须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组织各方协同配合,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业主与承建单位虽然都是独立运行的经济主体,但他们追求的经济目标有差异,监理工程师应在按合同约定的权、责、利关系的基础上,协调双方的一致性。只有按合同的约定建成工程,业主才能实现投资的目的,承建单位也才能实现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取得工程款和实现盈利。

2.2 监理工程师承担的职责应与业主授予的权限相一致

监理工程师的监理职权,依赖于业主的授权。因此,监理工程师在明确业主提出的监理目标和监理工作内容要求后,应与业主协商,明确相应的授权,达成共识后明确反映在委托监理合同中及建设工程合同中。据此,监理工程师才能开展监理活动。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监理单位全面履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承担合同中确定的监理方向业主方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委托监理合同实施中,监理单位应给总监理工程师充分授权,体现权责一致的原则。

2.3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原则

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监理全部工作的负责人。要建立和健全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就要明确权、责、利关系,健全项目监理机构,具有科学的运行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形成以总监理工程师为首的高效能的决策指挥体系。

2.4 综合效益的原则

建设工程监理活动既要考虑业主的经济效益,也必须考虑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工程监理活动虽经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才得以进行,但监理工程师应首先严格遵守国家的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既对业主负责,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只有在符合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条件下,业主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

3 建设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3.1 混凝土质量和开盘判定

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是要按照国家标准(GB50204-2002)执行的,对于第一次使用混凝土的配比需要做开盘判定。来鉴定其配比要求是否达到规范,验证其工作性能是否达标。第一次对混凝土进行配比的时候,各原材料的比例一定要按照设计比例严格执行。例如砂子、水泥、水和石子的配比,一定要按规范执行,不可以随意变动。混凝土配比完成之后,需要取试块进行工作性能验证,保证混凝土配比完全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固体原料的用量可以通过称重计量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加水量就不太好计量了。因为混凝土配比过程中的水是逐渐添加的,是一个动态的量,这就比较难把握。所以,在进行大批量混凝土配比之前,一定要按照设计比例进行试验性配置,并进行混凝土开盘判定。判定质量合格后,记录好固体原料和加水量,并严格执行固体原料和水的比例,保证工程施工的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

3.2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

国家关于建筑施工用混凝土做了硬性规定,要求建筑施工用混凝土必须在现场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并将取样试块及时送检予以见证。对混凝土取样的时候,负责取样的技术员要对试样进行标识和封志,要求见证员和取样员同时签字确认,并保证试块的真实性。工程监理公司要对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工作进行全程监控,保证试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在施工现场中,要想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全程见证是有困难的。原因在于混凝土取样后最终送检的中间过程时间长,环节多,不能随时做到见证。并且,混凝土取样的试块需要存放在固定地方保存,如果保存不好,容易对最终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混凝土试块取样失去意义。混凝土试块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局部混凝土的检测,判断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合理,判断混凝土质量是否达标。如果取样的试块检测不准确,容易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所以,在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中,要做好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工作,在取样到检测这一阶段,大力推行见证制度,真正实现全过程见证。

3.3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的及时性

按照国家关于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试块需要检验其强度是否符合标准,因此就需要对混凝土试块按照养护标准进行养护。目前国家对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时间为28天。在实际施工中,一般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都要比实际工期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工程进度比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出具时间要快。如果等到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出具之后再进行施工,可能就要发生工期延误,这主要都是由国家对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时间引起的。目前可以研究如何缩短混凝土标准养护时间,将养护时间缩短为14天或者7天,通过对比分析来确定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提高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的及时性,使混凝土试块的硬度检测符合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程序。除此方式外,要想及时获得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试验报告,就要在工程施工之前采集混凝土试块,在时间上予以提前,保证施工时及时获得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所以,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中,要保证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的及时性。

3.4 钢筋的取样及试验

钢筋的取样试验和混凝土取样试验一样,也需要在全过程进行见证。对钢筋进行取样的时候,通常取钢筋头。钢筋头的取样一般在材料进场的时候就要进行选取,取样后送到检测实验室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判定钢筋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同样道理,钢筋的检测试验报告也会出现不及时的问题,原因在于检测实验室任务量大,接到钢筋头并不是第一时间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其次,钢筋头的检验项目多,检测报告填写的数据繁琐,导致了钢筋头的检验报告不能立刻出具,一般都有延后现象。钢筋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能,马虎不得。在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中,要对钢筋质量进行重点监控。施工中对钢筋的质量控制要做到材料进场之后,马上对钢筋进行取样检测,争取第一时间拿到钢筋检测报告,保证工程施工中使用的钢筋性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总结

建设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如何保证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就要把握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要点,保证工程质量在监理的有效监控之下。虽然工程监理对工程施工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工程监理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工程施工中处处按照规范标准施工,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因此,把握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EPC 工程总承包 设计阶段 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同时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总承包单位应从其项目设计阶段出发,对项目工程设计阶段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其成本控制内容包括设计费用、采购、分包费用、设计变更费用、竣工结算费用等。但是其成本控制重点在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其成本控制对项目投资可行性影响率为70%以上,因此,强化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的控制工作很重要。总承包单位必须掌握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特性,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将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在正常水平。

一、 EPC承包模式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

方案阶段控制要点。主要是根据工程项目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情况,方案设计图纸以及各个项目造价预算书来进行成本控制。设计初期控制要点。按照除此工程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设计进行初步预算,整个预算如果被批准,就成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大重点。设计后期控制要点: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对初期设计预算进行修改,这阶段设计成本控制较为复杂,仅适用于工程量较大的项目。施工设计图控制要点。按照施工图纸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进行预算,对与初期设计预算进行对比,其预算不能超过初期设计的预算值。注意必须采用已经中标的施工图来进行预算,并将其作为施工单位承包合同费用和工程结算费用的凭据。

二、 EPC承包模式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以“成本主导设计”为控制理念

有些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常常以设计主导成本的观念来对设计阶段成本进行控制,导致设计单位在成本控制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和责任。所以,笔者主张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确定之前,让工程建设成本成为工程设计方案经济效益评估重要依据。当工程项目经济方案明确后,工程处于设计细化阶段,让成本来主导设计,在设计细化部分间调整成本资源。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效果,成本预算人员必须根据工程项目设计情况,进行及时的预算,并深入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以防止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的超支。

(二)价值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1、价值工程定义

价值工程主要利用工程项目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把设计技术与设计经济相结合,在工程项目最短寿命时间里,使得工程项目发挥应有的功能。价值工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注重工程项目功能的分析,以满足用户对工程项目功能的需求为出发点。其二,重点分析工程项目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由于两者关系较为复杂,应利用系统的理念与方法来分析工程项目的价值。其三,注重工程项目使用周期的成本费用。其四,必须加强与各个部分的沟通与合作,并按照程序行事。当中的“价值”代表工程项目工程及功能实现所需费用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V=F/C,其中V代表价值;F代表功能;C代表成本。按照上述公式可以取得多种提高工程项目价值的方法:保证工程项目功能不变,以降低其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工程项目功能来降低成本;当工程项目成本不变时,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功能;工程项目成本稍有上涨,其功能大大提高;工程项目功能稍有下降,其成本大大降低。

2、价值工程成本控制步骤

成本控制准备阶段。首先,对涉及工程项目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其次,合理选择控制对象。由于价值工程分析工作量较大,指标运算较为复杂,因此,必须采取重点分析的措施,明确其控制对象。对象分析法主要由ABC法、层次法等。再者,收集工程资料。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及其使用周期费用资料进行收集。工程项目功能研究阶段。对工程项目功能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工程项目各项功能间的联系,并优化功能比。功能研究内容包括功能概念、功能收集整理、功能评估。功能概念研究就是依据所知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功能进行简单的概述。功能收集整理,根据功能间的联系进行收集,并画出其功能关系统计图表,作为功能评估的依据。工程项目开发阶段。运用模糊目标法对工程项目开况,制定工程项目完善方案,并明确工程项目完善方案。工程项目发展阶段。其一,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定性进行研究。例如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对原有方案中的工期和费用可行性和使用寿命费用可行性进行完善,保证工程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其二,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首先,明确工程评估标准。将工程评估标准制作成为表格,对各项评估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各项要素在工程评估中的重要程度。其次,将各项评估要素进行矩阵排列,并对各项要素进行有效的评分,从而得到工程方案的评估总分。再者,按照各个方案评估总分高低顺序进行排列,选出最优的工程方案。

3、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的优化作用

由于同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不同,其造价也会不同,如何选出实用性好且成本较低的设计方案,成为EPC承包模式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点。通过价值工程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选择,可以对设计阶段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某栋综合型工程建筑物应用了多种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功能主要包括面积系数、楼板类型、结构体系、墙体材料以及暖通电气等,这些方案的工程造价都不相同。这时就可以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分析,以选择实用且建设成本较低设计方案。

(三)限额设计成本控制措施

1、限额设计定义

EPC承包模式下的限额设计主要是设计人员根据工程项目合同、工程项目范围及工程项目总成本预算结果,对工程项目施工图的设计进行控制,在符合施工合同的基础上,实行成本分配的方法来控制工程项目设计,严格控制工程项目设计技术,防止不合理设计变更现象的产生,将工程造价总成本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限额设计控制措施

其一,合理选择设计方案。由于工程项目投资局限在设计投资限额范围内,如果工程设计方案或者其某项费用预算超出设计投资范围,要将其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果在设计预算编制结束后,才发现设计投资超额,然后再进行费用控制,就会影响到工程设计的进度,降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设计方案的选择很重要。对设计变更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工程项目设计变更主要是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完善设计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以保证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工程项目设计变更是不能当作项目中期付款的凭据的,应按照施工合同来决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设计变更的不同,损失费用也有所差异。研究表明,设计变更发生早,其损失费用也相对较小。因此,尽可能在设计阶段进行设计变更,以防止设计变更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影响。对设计变更进行动态控制,将其与施工现场签证情况相结合,并对合同台账和采购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 结语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最为重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成本超支进行事前控制,有效防止工程项目成本超支现象的产生,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成本预算人员和设计人员要共同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孔祥坤.EPC工程总承包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 2010,9(01):89-90.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范文第3篇

(一)中小服装企业概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中小服装企业的主要情况可以概括如下:

(1)中小服装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多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且多在县城或二级城市。近年由于这些地区能源、劳动力及土地成本的上升,企业正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

(2)国内市场成为中小服装企业“主战场”。人民币升值和服装纺织类出口配额取消的双重压力,让我国原本依赖出口的一批中小服装企业,将国内设定为抢占市场份额的主战场。同时我国人均服装消费比例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内销品牌零售优势将保持良好增长。国内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3)服装业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整合时代来临。面对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已成必经之路。中小服装企业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主体,比重达到90%以上,对我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但是,现在市场上充斥众多无序竞争的小厂,这些厂规模小,产品具有附加值低、多同质化,扰乱了市场。可以说,这些现象的存在和中国服装业现存的低端形象,与资源整合不力有很大关系。因此,我国服装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资源整合的行业洗牌。

(二)中小服装企业生产特点 我国中小服装企业多为服装加工制造企业,其资产总额一般在4000万元以下,职工数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000万以下的。它们多是市场现有价格的接受者,议价能力低,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其生产特点如下:

(1)生产量大,产品档次低。我国服装在2003年的年销售量就达到了127亿件。其中中小型服装企业的销售量占50%以上,但产品整体档次不高,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近90%,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少。

(2)产品为小批量、短周期,适应服装市场的快速变化,但是规模效益低。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3)缺乏自己的品牌,重模仿轻设计,设计投入缺乏,不注重细节,外观没有特色,服装面料缺少新品种,没有领导时尚潮流的能力。

(4)盈利模式以为他人加工为主,自主开发设计的产品少。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多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出口多为中低档商品。

二、中小服装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服装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服装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成本组成的划分比较一致。一般将成本的组成划分为5个方面:一是服装的面料成本(约占成本的60%左右);二是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三是水、电、机物料、交通运输等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8%);四是管理、营业和财务费用(占成本的6%);五是产品外加工费(占总成本6%)。也有企业把成本按照生产流程划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设计成本;二是材料成本;三是生产成本;四是销售成本。

(2)在成本控制方法上大多采用标准成本法。首先,确定服装成本控制的标准,包括成本计划指标、费用支出限额、费用开支标准、材料消耗定额等。其次,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经常把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两者间的差异,出现差额时,及时找出原因,为纠正偏差提供数据信息。最后,要定期总结成本控制工作,考核成本指标,分析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并定期修订成本控制标准。

(3)在成本控制观念上多遵循传统模式。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局限于企业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忽视对其它成本的管理与关注,缺乏战略性管理的思维,使企业未能采用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

(4)在成本预测上多采用以产定销的方式。企业的销售部门在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确定产量。但是有时没有对产品的销售方向进行准确定位,造成产品在市场上没有销路。

(二)中小服装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如下:

(1)单纯依靠降低成本,而没有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的方向转变。在成本效益上的分析不足,使产品的竞争力反而下降,成本控制与企业的战略相脱节。

(2)生产过程中浪费严重,控制薄弱。采购面料时,在价格上分毫必争。但面料入库后,从剪裁、到切片、再到生产线几个环节损耗较多,使得当初节约下的成本,在此阶段付诸东流,平均面料损耗率达6%,高于大企业的3%水平。

(3)成本控制中顾点不顾面。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将成本控制重心放在生产阶段。主抓这项工作的也是生产部门和会计部门,其他部门则较少协同。而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和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也很重要。

(4)成本控制方法落后,成本核算数据不精确。大部分中小服装企业还只限于将产品数量作为成本动因。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这种方式就不能准确地反应产品成本。如小批量、工艺复杂的产品由于材料搬运、生产准备的耗费及单位直接机器工时的差异对成本的影响就不能如实反映。

三、中小服装企业成本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主要有两点:

(1)按目标成本法定位好产品的设计成本。服装产品80%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合理设计对成本控制很重要,从中小服装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产品设计阶段结合目标成本法来控制其将来成本是比较可行的。以标准成本法比较,目标成本法所需要的数据更容易获取,也更能体现企业的个性特点。目标成本就是产品预定价格减去税金和目标利润后所能接受的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成本=产品预订价格×(1-税率)-目标利润

公式中,产品预定价格是根据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水平确定的市场接受价格;目标利润是根据产品预定价格乘以国内外同类产品销售利润率或企业以往同类的售利润率而求得的合理利润。目标成本确定后,就要测算产品的设计成本,它反映了产品在正式投产后的成本水平,它应根据设计的技术定额来确定。

产品设计的成本测算应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设计成本大于目标成本,利润就会减少甚至亏损;小于目标成本利润就会增加。当设计成本超过目标成本时,可采用价值工程法,通过产品功能的比较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直至有了可靠的措施,保证设计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限度内才批准方案。

(2)确定较优的工艺方案。设计阶段之后要进行工艺方案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完成后,要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工艺方案,研究用什么方法进行加工制造。同一产品设计,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案,这就有必要对它们从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成产品加工工艺的成本控制,就是从经济上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哪一种方案工艺成本最低,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工艺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组成,可通过对此的分析来找到合适的工艺方案。

(二)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

(1)面辅料价格控制。据有关资料显示,服装企业若材料采购价格降低1%将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上升约12%左右,所以企业材料的价格控制很重要。面辅料价格的控制措施有两个:一是建立材料价格网络收集系统。因为同类材料的生产厂家多,传统手段收集资料困难,成本高,所以互联网被广泛采用。公司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与相关公司联系或者登陆收费网站,如中国价格信息网、物资信息高速公路网,信息多还可靠。网络询价迅速、准确成本低。二是集中采购,发挥规模优势,根据市场动态,确定适当的采购对象,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这样可以节约产品质量检验费,减少废品损失。同时配套的供应商也有控制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2)降低材料消耗。控制材料的消耗抓好以下两点:一是对各种面料损耗进行估算。面料的自身损耗一般由材料本身质量产生的。它的损耗由疵点、缩率、褶皱等构成。其中材料从开包、放置、发料、直至铺料之前所产生的长度收缩都属于自然缩耗。一般天然纤维布料自然回缩率为0.5%~1%。二是减少生产中损耗。为了确切反映材料应用的透明度,更好控制材料支出,应进一步对生产中形成的用量差异进行核算。原材料数量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完成产量×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实际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价

在每份生产任务完成后,由核算员计算出实际产量的定额消耗量,再与实际消耗量对比,确定处材料数量差异,并查明发成差异的原因,以便及时缩减差异,控制成本。

(三)人工成本控制 人工成本控制主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人的人工成本控制,其要点是选用熟练技术工人,以提高生产率,同时要进行技术革新与流程创新、减少单位小时工耗。结合中小服装企业人员流动不稳定和生产任务时大时小的特点,可采用指标分解法来制定成本标准,就是将人工成本计划分解为小指标,落实到各部门、各小组、个人,作为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标准可根据情况的变化,每年修订一次。二是控制设计师、制版师和样衣工薪酬标准。可采用低底薪高提成的政策,底薪的比例占薪酬的三分之一,提成的比例占薪酬的三分之二。将设计师、制版师的业绩指标跟产品的设计属性、销售数量、提成指数相关联。如:一个设计师平均每个月的业绩指标是2000条裤子。原创性设计的提成指数是1.2;改良性设计的提成指数1.0;抄袭性设计的提成指数为0.8。根据产品的设计提成指数,设计师和制版师每个月的业绩考核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指数/设计指数×月销售峰值=月业绩指标

对超额完成任务的设计师和制版师应该给予晋级和奖励。对连续三个月完成指标60%以下的应进行末位淘汰。这样既能鼓励设计人员设计出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又能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支出。

(四)销售成本控制 销售成本应控制在产品出厂价的5%以内。目前我国大多中小服装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依照经验决定库存的管理模式。此模式无法很好反映需求的变化,无法克服交货时间的波动,从而减弱生产经营计划的柔性。对此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销售成本管理:

(1)通过采用物流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把销售作为一个大系统,制订系统内部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订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运输、装卸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使各分系系统内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2)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最终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协调同其他企业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作业的效率化。所以,不仅企业中物流部门要加强控制,同时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都要加强成本控制。

(3)借助现代信息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价格、数量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满足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成本能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会把成本转嫁到其他企业或部门。

(4)通过削减退货来降低物流成本。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因为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例如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和各种事务性费用。不仅如此,由于这类商品规模较小、分散,商品入库,账单处理等业务也很复杂。因此,削减退货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动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5)销售人员和物流人员的人数和薪酬、奖金的控制。此方面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的信息化,进行询价和报价,减少销售人员和物流人员的差旅费。同时在薪酬奖金方面可侧重于绩效奖励,多劳多得,将业绩与工资挂钩,进行末位淘汰制。

参考文献:

[1]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温素彬:《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本;住宅工业化;价值链

1、引言

工业化住宅作为绿色住宅、节能住宅的典范,其建造、使用过程中的众多优点被政府、企业所看好,并在众多试点城市进行建造推广。我国的住宅工业化虽然开始较早,但发展的限制因素较多。房地产企业作为推动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对成本比较敏感,现阶段建造工业化住宅所带来的成本增量是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众多地产公司不想涉足工业化住宅建设的原因之一。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来的,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每种产品都要经历从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工业化住宅也是如此,运用价值链的进行工业化住宅的成本管理,有利于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成本管控,找出导致成本增加的关键环节,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旨在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工业化住宅的成本价值链,找出增量成本的成本动因,分析导致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对工业化住宅的成本控制要点提出相关建议。

2、基于价值链的工业化住宅的成本分析

工业化住宅项目的成本价值链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概念通过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果体现,工业化住宅施工从设计阶段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为止的价值链,如图一所示。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企业价值链理论,工业化住宅的建造过程中由于增加了预制部件而使价值链条中的基本活动及辅助活动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工业化住宅项目的成本构成与传统项目的成本构成基本一致,差异主要由预制构件的使用对基本活动的影响,包括对行业价值链结构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组织体系、工作流程的改变以及工业化住宅设计、部件生产加工及现场装配等方面引起的费用增加。

工业化住宅的增量成本分析

通过工业化住宅的价值链成本分析可以发现,工业化建造方式的成本增量主要体现在设计费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成本以及部件现场施工费用上。

设计阶段的成本增量

设计阶段工作主要包括咨询调研、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精装修设计以及专项设计。工业化住宅的设计深度要求达到能够在工厂生产出满足质量、安全规范要求的部品部件。而现阶段由于工业化住宅的设计比传统设计在构造、图纸、技术审查等方面要复杂的多,且无相关标准、规范,引起了这一部分费用的增加。

预制部件的成本增量

预制混凝土构件成本增加主要是因为外墙板、楼梯、阳台、梁、楼板、柱预制等引起的在部件加工、采购、运输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尤其是外墙部分,传统的外墙多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现场砌筑,而预制墙体在配筋、混凝土用量上都与传统墙体有较大差异,同时钢模板费用摊销以及人工、蒸养、材料运输等也带来的费用增加。

现场施工的成本增量

工业化的部件施工中采用的大型施工机械为特种机械,塔吊台班及进出场费用较一般施工用塔吊要高,当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时使用的密封胶及防水胶条单价较高。同样的,部件组装对安装预制构件的工人技术要求较高,人工单价、机械台班费及材料费用的增加均提高了工业化住宅的成本。对于现浇部位的施工,由于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的接头部位的配筋要求比较高,随着预制程度的增加成本有所上升,但是到了一定节点后,大量预制构件的使用,使现浇部位与预制构件接头点的数量大大降低,从而产生了同一项目上预制构件使用的规模化效应。

3、工业化住宅成本控制的建议

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传统建造方式下,设计阶段往往难于对总成本进行全面的把控。工业化住宅可实现成本控制工作提前介入,在方案设计阶段即可完成相关成本测算工作,保证设计成果的质量。在设计上要求减少构件的种类,构件的生产要考虑到运输条件及现场施工吊装的需求,合理减少运输成本及安装费用,优化构件的钢筋含量。设计的产品要满足消费者居住的舒适度和美观要求。

进行产业的整合,调整产业布局。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者进行企业并购、产业扩张等方式来实现产业的整合,组建住宅产业化联盟,使各单位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业化住宅产业链,进行优势互补。大型的制造业企业和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可以率先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进行标准部件的生产,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使工业化住宅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办法,加强海内外交流。做好总包、构件厂及设计院的协调工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形成规范化的工业化项目现场施工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运用率。加强与海内外的交流合作,引进吸收先进管理经验。住宅产业化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可吸收其先进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住宅产业化升级步伐。

选择支持力度大的地方进行试点,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作。工业化住宅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鉴于现阶段工业化住宅还处于初步发展期,开发成本较高,开发企业可以选择支持力度较大且当地有较强加工实力的制造业企业的地方进行工业化住宅的生产,对于已经出台住宅工业化的相关标准、规范及激励措施,积极响应。因为住宅产业链的形成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庞大的经济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可推进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如利用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来构建成熟的工业化住宅社会系统。

以市场为主导,分步推进工业化住宅。企业要综合考虑客户需求、成本效益、社会资源和政策因素,以人为本,以解决阶段性问题为目标,分步推进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根据工业化项目与传统项目的不同之处针对性的研究实施方法和具体要求,将工业化项目划分为准备、前期、实施三个阶段,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住宅产业化发展道路。

设计成本控制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成本管理;工程审计;要点

就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管理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建设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和工程审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加强管理控制,建设工程才能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助推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对建设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审计要点进行了一下分析与探讨:

1 探讨建设工程成本管理的几个要点

1.1 完善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因为它能从整体上对企业各个部门加强管理,督促其实现各自所负责的职务。建设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也应该不断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制度,规范工程成本管理的标准,健全建设工程成本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全面统筹,使各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衔接工作,进一步维护建设工程在市场中的合法权益。

1.2 控制建设工程前期规划的投资成本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在施工前期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设计规划,也就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的这一过程。在这一个阶段中,由于很多事物都只是在规划中,具有不确定性,成本预算会与实际情况有一些差距,因此,建设企业应该加强对前期规划的投资成本控制,通过认真收集相关资料,细化设备技术参数、运行情况等,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尽可能减小项目投资估算差距,编写具有切实可行依据的项目前提投资估算报告,这样才能有很强的说服力,对争取项目的早日立项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也是对项目总投资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控制作用。

1.3 加强对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从设计招标和设计限额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具体表现如下:

(1)进行设计招标制度,在众多设计单位中做出最佳选择

为了选择更好的设计单位、降低工程成本,我国很多建设工程已经开始推行建设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式,在工程规划前期,对多家设计单位发出招标邀请,并将工程主体以及配套设施、景观设计等都放在一起进行竞标,通过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比后,选出其中方案最佳、成本最低的设计单位,这样不仅能保证设计方案技术先进、规划新颖独特却不失科学合理,更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使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

(2)有效控制设计限额,从根本上降低投资成本

设计人员按照建设工程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成本估算报告,在保证工程项目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设计成本,把投资额度控制在批准范围内的施工设计,就是建设工程的限额设计。要做好这个规划,设计人员就应该对建筑材料的价格十分了解,并将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都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对自己所设计的项目规划进行有效估算。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该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反复比较,对那些适用性强且新颖美观的方面进行综合,从整体上优化最终可执行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并能从根本上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1.4 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的施工成本

(1)减少施工变更,加强控制建筑材料、设备费用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更改施工内容的情况,这样就不能根据建设工程前期规划按部就班进行施工作业,除此之外,占工程成本大部分的建筑材料、设备费用等也存在价格调整的现象,这些都对项目投资成本预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应该尽量按照图纸内容进行现场审视,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费用做到货比三家,首先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后,再择优选取其中质量优秀、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2)推行现场施工管理的方式,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操作者,建设企业推行现场施工管理方式,督促施工人员按图纸规划进行操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项目施工问题。在工程拨款方面,应该要他们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等拨付,并做一份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与此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在材料选择、额外用工等各种预算费用中作出改善,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2 探析建设工程成本审计的几个要点

建设工程审计的要点包括设计概算审计、施工图预算审计、合同价审计、工程量清单计价审计和工程程结算审计这几个方面。

2.1 设计概算审计

设计概算审计是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前期规划进行的整体审查,具有合规性、合法性等特点。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建设决策批准、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立项批文的标准等都是审计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对各项预算费用进行仔细核实也是审计的重点部分,它能有效避免费用之间重复计算,严格将投资成本限定在批准额度范围内。

2.2 施工图预算审计

施工图预算审计主要检查施工图预算的数量、价格以及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其计算依据是否合理,通俗来讲,就是看其预算是否与施工图纸一致。通过施工图预算审计,建设企业可以查看各个环节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内容、数字进行核实,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也对弄虚作假进行杜绝,保证建设企业的切实利益。

2.3 合同价审计

顾名思义,合同价审计就是建设企业对合同价进行检查。在我国建设工程中,合同价审计包括固定总价合同的审计、可调合同价的审计、成本加酬金合同的审计。建设企业在进行合同价审计时,要着重检查合同价是否在合适的开口范围内,开口部分是否真实,其计取是否正确。

2.4 工程量清单计价审计

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审计的方法来规范成本,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清单计价工程合规性、招标过程中实体消耗的准确性、标底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清单计价规范性、投标报价高低情况的综合性这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建设工程审计是全面衡量工程量是否正确、费用预算是否合理的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它能节约建设资金,避免损失浪费,还能对弄虚作假进行规避,因此,合理运用工程审计对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5 工程结算审计

工程竣工后对整个建设工程进行结算审计,很据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及变更对该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关键在于审核签证是否合理,是否和招标清单冲突,审核结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与工程审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切实利益,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对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使投资成本控制在规定限额内;对工程进行严密的审计,能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规范成本行为,最大实现建设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推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晶洁.建设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华章.2011(22).

[2]纪春艳.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