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设计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气站场;总平面设计;要点

1油气站场位置的确定

确定油气站场位置时,应该结合地形地貌特点、自然条件、周边环境及交通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城镇和人口较密集的居住附近建场时,应将场址选在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区;在山区建场时要避免汽油站场处窝风;在靠近江河沿岸建场时,应该选择在居住区、大型生产基地的下游区域。由于油气站场的自身特性,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地区以及对相关企业有潜在危险的区域。

2油气站场的功能分区与平面设计原则

油气站场的主要功能分区由生产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以及储油储气区四部分组成。进行油气站场的总平面设计时,需要按照站场的工作流程、功能要求以及防火等级,并且本着经济合理、科学可靠的原则对四区进行合理安排。其中,根据工作需要,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是紧密相连的,而生产区与储油储气区需要保持相对较近的距离;生活区要远离储油储气区和生产区,根据油气站场的防火等级,应该设立在场区较边缘位置且布置时注意风向。对于其他功能分区,如有逸散可燃气体的分区需要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为防止甲、乙类等级较高的液体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影响整个油气站场,应该将其布置在站场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如果地势区别不明显,在布置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液体泄漏。山区中建场,对于全局的把控不可局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设计,力求使用且安全可靠。

3油气站场的竖向设计

油气站场的平面设计很重要,竖向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竖向设计主要是需要理清楚油气站场区域的标高问题,就是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形地貌,利用自然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在满足整个油气站场的正常运行并且各个建筑与设备之间和谐统一的同时,还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就是场区的排水问题。在竖向设计方面合理的利用自然地势,在做好土石方工程量的同时确定好合适的标高,保证好场区的排水顺畅。通常情况下,竖向设计图纸不单独成图,总平面设计与竖向设计要统筹兼顾,在总平面设计中就要完备的表现出竖向布置。比如,各个厂房、建筑设备的室内与室外的整平标高;场区道路中心高程与排水方向及坡度、明渠排水时的沟底标高,若有跌水则标识出跌水前后的高程。关于绝对高程的选取,一般情况下均采用1985年国家标准高程。对于山区的油气站场,可以采用阶梯式设计,但是阶梯的划分不宜过多,同时也需要控制挡墙、跌水及排水沟的应用,避免此类设计过多影响主要生产设施的总平面规划。

4油气站场站房的朝向设计

对于站房的朝向问题,绝大多数情况无非就是在南北方向或者东西方向这两种情况之间选择。可能有人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可以随意而为,其实不然。在站房的朝向设计时需要根据其功能特点予以设计,在《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中有规定:“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按高温、热加工等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由此可见,在基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站房的朝向应当首选南北布置为宜。

5考虑火灾防范的总平面设计

在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中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规范设计要求,防止和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平面防火设计,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和灭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生产,经济实用。在除执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在《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与《油田建筑防火规范》中发现如下相关规定:①“当在一栋建筑物内布置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其隔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墙”。②“在同一栋建筑物内可布置不同火灾危险类别的房间,但油泵房宜布置在建筑物的一端,并用实体墙隔开”。第二条规定相对第一条规定更加的严谨,所以对于布置在同一栋建筑内不同火灾危险类型的站房进行平面设计时需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以及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

6关于风玫瑰图在总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风玫瑰图,即是风向频率玫瑰图,是表达为了从外面向地区中心的风向。在类似于油气站场的总平面设计时,因其与风向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常常应用风玫瑰图。在绘制风玫瑰图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是建北方向与真北方向的夹角问题,注意认识到建北方向与真北方向不是永远重合的。

7结语

对于油气站场的总平面图设计,虽然其只是设计的一环,但是非常重要。在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形地貌,生产流程与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布置。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规范和重点说明事项,在将设计落到实处时跟踪并及时修改错误与完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总平面设计的意义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形式;设计要点;渠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市政道路交叉口也是目前市政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和内容,是整个工程中最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一部分。所谓的交叉口主要指的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汇的道路结构或者是多个不同平面相交叉的道路模式,这种工程模式的应用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的环节,更是现代化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其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行人转换以及疏散工作中的必经路段,因此在工作中对这一环节加以总结和研究是十分关注和重要的。

在当前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成为整个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多年的社会发展实践总结,在整个交通事故中其中有七成左右都是出现在平面交叉口,因此在目前的设计工作中对于交叉口设计十分关键。因此,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做好交叉路口的设计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也是整个工程得以顺利、持续进行的关键所在。

一、工程概述

该项目淮徐高速宿迁西互通至121省道连接线工程位于宿迁市西南部,该项目北连淮徐高速宿迁西互通,南接121省道,加强了宿迁市西南片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促进耿车、埠子、龙河等重点乡镇融入主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快西南乡镇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构建耿车镇、埠子镇、龙河镇工业走廊具有重要作用。

平面交叉的设置是以满足沿线群众日常劳动、生活及出行需要为原则。通过与沿线地方政府到现场踏勘,充分协商,并结合地方路网规划,考虑平交设置的合理间距,对与本项目交叉的道路进行合理归并、取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考虑原路线改移,最终确定平面交叉的设置方案。

1.1.1平面交叉方案

本项目Ⅰ标段 (K0+000~K2+479.816)共设置平面交叉7处,主要平面交叉3处。平面交叉设置一览表见下表:

1.1.2平面交叉口设计

主要交叉设置一览表

1. K0+000.0与S324平面交叉

本交叉为T形字交叉,交角为51°。被交道为324省道,路基宽24m,路面宽22.5m。断面形式为:路基宽度为24m,横断面形式为:双黄线0.5 m、2×3.75m行车道、3.5m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0.5m)和0.75m土路肩。本次设计依据省厅公路局的研究成果,采用渠化设计方案,体现路权分配思想,增设左转车道。交叉范围内路面采用沥青砼结构,设置导流岛对右转车道车量分离,保证交叉口车辆通行顺畅。

2. K0+000.0与S325(开发区大道西延)平面交叉

本交叉为X形字交叉,交角为53°。被交道为325省道,路基宽26m,路面宽24.5m。断面形式为:路基宽度为26.0m,横断面形式为:中央分隔带2.0m,两侧各设宽0.75m的路缘带、2×3.75m行车道、3.0m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0.5m)和0.75m土路肩。本次设计依据省厅公路局的研究成果,采用渠化设计方案,体现路权分配思想,增设左转车道。交叉范围内路面采用沥青砼结构,设置导流岛对右转车道车量分离,保证交叉口车辆通行顺畅。由于S325有桥梁限制,因此S325只做简易式鱼肚皮。

1.1.3.其他交叉

其他交叉是村道、机耕道搭接道口,路基宽度均小于或等于5m。鉴于被交道交通主要是非机动车辆或农用车辆,交叉形式采用加铺转角式,转角半径采用5~15m。交叉范围内采用结构形式按路面设计图。

二、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一)设计前的准备

1、绘出主要线条

按比例绘出设计线、被交路的道路中线、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两侧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的分界线,标明宽度。

2、确定转角处缘石半径

根据道路调查资料中设计线与被交路的设计车速确定交叉口的行车速度,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 倍~0.7 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市政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见下表。

表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

(二)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的要点

1、交叉口的视距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的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通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不小于停车视距。视距三角范围内不应有超过1.2 米的构筑物,如该范围内有用地为非市政用地,规划部门应控制周边用地进入视距三角范围内的建筑物的高度不超过1.2 米。

2、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应根据交通量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据相关规范,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 或4pcu(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应以缘石围砌,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

3、人行过街横道线设计

路基宽度大于30m 的道路上,应在中央分隔带或对向车道的分界线处的人行横道上设置安全岛。安全岛长度宜不小于人行横道宽度,宽度与中央分隔带相同或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安全岛面积不能满足等候信号放行的行人停留需要、桥墩或其他构筑物遮挡驾驶人视线等情况下,人行横道可错位设置。

(三)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点

交叉口的另一个主要设计内容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平交口竖向设计主要是按照纵断面,道路横坡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使路面等高线圆滑,不要有棱角突出,在车道转弯的时候考虑到车道横坡方向及大小。同时还要考虑被交路是新建筑的道路还是老道路的问题,更要考虑到交叉口排水的问题。

结语

综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合理设计对改善和提高城市整体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行驶性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实际行车情况和交通系统的整体网状结构,保证道路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的整体运输能力和安全行。

参考文献:

[1]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4.

[2]武贤慧,童景盛.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及启示[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2.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范文第3篇

平面设计教育作为高职类及师范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在开设目的、开设时间、开设条件、开设课程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扩招以后的生源素质大大降低,学生进校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学生学习宽泛基础课程,因为平均课时量少,都没能较深入地学习,使得学生没有较为突出的专业方向,较全面的综合能力更无从谈起,离师范类毕业生的“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根据对现在的从业设计师的比例调查,平面设计师的数量达到了所有种类设计师的52.44%。中国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行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社会急需大量的平面设计人才,这样巨大的从业空间一方面给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也给建立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可行性支持。艺术院校重艺术轻技能,理工院校重技能轻艺术,这两种平面设计的人才观都略有偏颇。如何才能在重技能和重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现在许多专家考虑的问题。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将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归入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仅在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这样的背景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落后的教学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死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也被抑制了。而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只有注入新观念、新想法,才能设计出新的东西来。

2.被动的学习态度。学生虽然系列地修完了各专业基础课,但并不等于已具备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中。学生在学习平面设计课程时,只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完成,大部分同学只是想考试及格,拿到学位即可。高职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3.泛滥的电脑设计。计算机特技是电脑软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合理地利用它能产生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奇特效果。但是大家不假思索,不加控制地利用就会泛滥。

4.较差的动手能力。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原因,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死知识,而很少有机会进行设计训练。其实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完全是一门试验课程,老师在讲解要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高职教育平面设计教学的措施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以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并在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做到掌握软件的操作要点,掌握知识结构框架,理解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积累和实践。艺术平面设计不能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积累。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学生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可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得到锻炼,吸取经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可组织学生参加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板报设计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明白学好平面设计课程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其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讲述必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索然无味,应该结合案例教学,加上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难以掌握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树立现代设计观念。观念决定一切,用什么观念指导办学和学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和质量。因此,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一踏进美术系的大门,就应该牢固地树立设计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以现代设计意识来统帅学习期间的全部过程,明确每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及它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个性,才具有创新力。

四、思考与总结

虽然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才刚刚起步,我认为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教育模式。以往平面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创新人才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设计的观念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葳,李海冰.艺术理论课在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包装与设计,2005,(12).

[2]陈基才.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的二元制[J].2004,(3).

[3]彭建祥.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讨[J].2006,(6).

[4]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J].2006,(8).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杨玲,李连天.以市场为导向的平面设计教学探讨[J].科技经济场,2006,(7).

[7]秋蕾.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M].陕西教育出版社.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水平随着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提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现今平面设计中大多是针对视觉性的设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多感官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崭新的设计思路,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普及。本文以此为着力点,探究多感官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多感官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的方法也从传统的视觉信息传递中突破出来。以前的平面设计基本上都是以纸张的平面印刷作为基本表现形式,而在信息革命之后,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人们手中的终端设备也丰富多彩,电视、手机、电脑、平板电脑,都可以作为新的信息传递工具。这为平面设计无疑地创造了新的条件,或者说,平面设计为了适应这种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视觉感知以外,听觉、触觉、心理感知都成为了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将多感官传递的信息有机结合,使得受众能够得到全面综合性的感官享受也成为了平面设计的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

一、多感官设计

我们普遍说的人类的五感分别指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人们利用这五感来感知外界的各种信息,并对此进行反应,推动人类与外界的交流。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研究的进步,有学者专家提出这五大分类是不严谨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触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的最基本方式,但轻轻地触碰某一种物体与重重的地拍打产生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科学家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感觉单纯地归纳为触觉。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以触觉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接触类感觉。人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不同种类的感觉的综合能够使人们在大脑中形成一副三维立体化的画面,这幅画面单靠一种感觉是不能形成的,只有将如触觉一般细微的感官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设计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一理念将多感官设计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当中,借以追求最佳的效果。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的平面设计材料越来越丰富,最为简单普遍的纸张也衍生出了许多复杂的,具有特性的高级纸张,能够满足设计人员的各种需求,并将设计思路完美呈现出来。同时,光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给设计注入了新的动力。利用新技术新材料,设计人员可以大展拳脚,将更大胆的创意真正地进行实现,其中一种非常主流的设计创新和发展方向就是笔者之前论述的多感官设计。

二、多感官设计案例分析

多感官设计的经典案例就是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为长野冬奥会设计的长野冬奥会开、闭幕式节目册。在这件作品中,原大师运用多感官的设计理念,突破了视觉的限制,将多种感官与视觉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表现出设计师的思想和设计理念。这一件作品的颜色设计是以白色为主色调,在洁白的之上印有文字,主要图案是则是红色的圣火。其实如果我们对这件作品进行细致观察,就会发现,作品的巧妙之处并不在于这个圣火图案的设计,而是纸张的选用。首先是颜色的选择,由于设计的主题是长野冬奥会,冬奥会自然要选择冬天的颜色,也就是白色,也就是所选用的纸张的颜色。其次,纸张要能体现出冬季独有的特色,也就是冰雪,这件作品的封面纸张是特制的,它比较厚实同时又非常松软,在印刷文字的时候采用特殊的技法,让文字凹陷进纸张中去,此外由于印刷所用的模版在使用前要加热,在印刷过程中对纸张产生一定的烤炙作用,使得纸张中文字附近的产生半透明的效果。就如同大雪后的一个清晨,我们打开门窗,走到屋外,脚踩在厚厚的雪地上,在洁白的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脚印,脚印周围的雪渐渐地融化。作品通过模仿要传达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感觉,洁白又厚实的纸张就是那一片雪地,印刷的文字就是那一个个脚印。在正中间是火红色的圣火,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对比效果。这一件作品的妙处在于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当观者细细的抚摸作品时,给予观者冰雪的感觉,引起其有关的回忆,同时在借用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升华冬奥会在冰雪中积极拼搏的主题。即传达了冬奥会的信息和精神,又完美呈现了平面设计的独特艺术性。除了冬奥会这一作品外,原大师还在许多作品中运用了多感官的设计手法,如其为某医院设计的一套标识系统。原大师以非常柔软的布料作为设计的底图,在布料上印刷上文字,整个设计中没有任何复杂的图案。作品的核心在于布料的使用,首先,使用的布料是一种非常柔软的棉布,原大师的目的是以此为整个设计带来一种柔和的感觉。这对于一家医院来说非常重要,时时提醒医者对待患者要保持耐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排忧解难,同时,也给患者一种舒适的感觉,减轻其紧张感。此外,布料的颜色是白色的,这直接贴合了医院的主题,给观者一种洁净卫生的感觉,这也是医院必须要保持的环境。在这一作品中,大师利用了设计材料的特点,结合视觉与触觉,利用这种特点传达出一家卫生,认真负责的医院形象。利用多感官设计的平面设计作品还有很多,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视觉这一最基本感官的体验外,经常会利用其他的感官弥补单靠视觉表达的不足。这就是今后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多感官设计应用要点

首先,通过笔者所分析的两个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多感官设计的应用最重要的是按照一定比例将视觉与其他感官相结合。多感官设计中,视觉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已经不是传统的完全主导,其他感官所占比例加大,所起的是辅助作用,能为平面设计增光添彩。传统的平面设计,由于视觉占主导地位,观者的视觉压力很大,往往没有其他的精力去细细品味其他的感受,如果观者没有了一丝想象的空间,这件作品其实不能算是最顶尖的设计,观者完全被作品所操纵控制,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因此,多感官设计中,要消减视觉设计的比例,增加其他感官的体验。在设计中,许多设计师采用大量的留白手法,简洁明了的设计手段使得观者在视觉体验的同时,通过触摸、思考,得到更丰富的心灵和身体体验。在进行视觉和其他感官的比例分配时,需要设计师依照自己的设计主题,揣摩观者的思想,进行合理的调配。这对设计师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视觉如果过少,给予观者的冲击便不够大,如果过多,就又出现了之前所提到的问题。这是多感官设计的关键,更确切地说,是要浓缩视觉信息,以较低的占用空间发挥出对应的视觉效果,节省出来的空间则要留给其他感官。另外,不同的设计需要不同的比例,因此,这种比例绝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设计师如果要使用多感官设计进行现代平面设计,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并加以解决。其次,如同前文中笔者进行的案例分析,在进行多感官设计应用时,设计师必须使用特制的,或是能表达特殊含义的材料和工艺。这不仅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材料和工艺的特点,根据设计思想进行组合应用,还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对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对视觉以外信息要非常敏感。而一旦要将其作为一件商品进行量产,对于生产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要完美地呈现设计师运用的手法,要表达的理念,生产人员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并且一定要在进行生产前,与设计师充分沟通。再次,多感官设计注重的是所谓的“意会”,也就是说,主动权要交给观者,让观者与设计师之前产生沟通的桥梁,信息的传递也能变得更有效率。因此,在多感官设计应用时一定要考虑到“意会”这一因素。最后,多感官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方式,其应用必然要和新兴技术等向结合。除了传统的设计材料,工艺以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被不断发明出来,给多感官设计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因为这些崭新的元素经常会有传统元素不具备的特性,对于多感官的设计应用能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设计师可以将传统技法与新材料结合,以满足自己的设计需求,呈现出所希望达到的设计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感官设计作为现代平面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应用需要注意的要点也有很多,对设计人员,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带来的也是更好的感官体验和更有效率的信息传递。在本文中,笔者仔细分析了多感官设计的案例,并分析了设计要点,希望能为多感官设计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牛玉慧.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16,(01):220-221.

[2]雷光,韩放.多感官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6,(01):100-101.

平面设计设计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66

1 引言

路线是道路的主骨架,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路自身功能的发挥,合理的平面线形设计可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平面线形设计在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路线平面设计时应当结合地形的变化情况,巧妙地运用各种线性要素,进行各种组合设计的尝试,权衡各方面利弊设计出合理、科学、实用的公路。

2 平面线形设计的原则

2.1 平面线形要尽量顺应地形,避免大填大挖

平面线形应简捷、平顺,并与周围地形地物相适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直线长度的确定、圆曲线半径的选择、缓和曲线参数的选用都首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一味追求路线平面设计指标的“高、大、上”,而忽视驾乘人员的实际感受是不可取的。

2.2 相邻的两曲线之间应满足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2.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2.3.1 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

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直线所占比例往往较大,出于车辆行驶安全考虑必须对直线最大长度加以限制,否则有可能诱发交通事故。同时为了防止公路平面线形发生突变,即:长直线的尽头接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可以采用过渡措施加以弥补。比如:在长直线和小半径平曲线之间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但要注意使纵坡尽可能小。

2.3.2 高低指标之间要有过渡

由于公路沿线地形的变化,不同路段的设计速度有可能不同,此时就需要进行灵活处理。同一条路线前后衔接处一定范围内的高低指标之间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畸变,否则会造成公路线形的扭曲,进而影响到公路的视觉效果和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设计速度高的一侧应尽量采用较低指标,而设计速度低的一侧应采用较高指标,保证平纵指标大致均衡。

2.4 平曲线应具有足够长度

一方面从设置缓和曲线的角度考虑,平曲线至少要保证两条缓和曲线的插入,以满足公路线形的要求;另一方面从满足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时间以及乘客的心理要求看,平曲线的长度都不宜过短。

2.5 尽量避免出现小偏角曲线

小偏角曲线(θ≤7°) 容易造成驾驶员的视觉错误,使其将曲率看得比实际要大,容易造成操作失误继而诱发交通事故。

3 平纵线性组合设计的要点

(1)保持驾驶员视觉的连续性,通过自然来进行视线诱导。

(2)平、纵面线形指标应尽量均衡,即:竖曲线的起终点落在平曲线内。

(3)选择恰当的合成坡度,保障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和公路周围的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4 小结

路线平面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首要问题,伴随着我国公路等级的提高、行车速度的加快,以及驾驶员和乘客的心理和生理客观要求的满足,人们对路线的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平、纵、横设计上,而是追求最优组合,使公路路线设计既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又可以节省费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同俊.浅谈公路路线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江西建材,2015(02).

[2]金仲秋,夏连学.公路设计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