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以生产为中心;科学发展;严格管理;质量第一;确保安全;争创效益

市政工程建设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产品”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公共设施。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进一步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和提高市政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而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既是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保证,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

一、以生产为中心,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和企业的经营目标

市政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满足城市交通、用水、排放雨水、污水、改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适应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即按照国民经济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要求,根据规划的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市场建设。为此,市政施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产为中心,把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放在首位;同时市政施工企业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亦必然要受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市政施工企业不但必须制定自己的经营目标,还须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投标竞争,实现企业的自我改造,自我更新,自我武装,以全面履行各项承包合同作为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推动力,保证企业的合法盈利和成本降低指标,为国家提供积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为改善职工生活创造条件。

二,尊重科学,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实践证明,基本建设程序是对建设顺序规律性的基本正确的反映,因此,一般地讲,一个建设项目确定后,勘察、设计、施工准备、工程实施等等都必须循序进行,环环紧扣,否则会欲速不达或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把基本建设程序绝对化。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第一,坚决执行现行规定;第二,积极参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完善基本建设程序内容、合理简化审批手续、减少非必要环节、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必要条件。

三、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凡是有条件的建设项目,都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建设的科学研究,抓紧研制并适当引进适用的、高效率的市政施工机械设备。

在现有条件下,则必须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潜力,尽量做到机械化施工方面的成龙配套,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四、严格计划管理,努力做到均衡生产与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有机结合

在组织施工时,要严格遵守上级有关计划管理规定,不搞计划外工程,不擅自变更工程内容。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要从全局出发,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合理安排,要做好施工生产与资源、劳动力、运输、机械和材料供应诸因素的平衡工作,以使施工生产计划有可靠的基础。

要努力做到均衡生产与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有机结合。既要避免生产间断或突击赶工所造成的浪费或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又要防止战线拉得过长,重点没保障或延误工期的严重后果。

五、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搞好文明施工

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投资效益和企业信誉,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保护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安排安全工作,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措施,防患未然。

文明施工是施工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从事在繁华市区修建大型市政设施的市政施工企业来讲尤为突出。为此,除必须坚决执行现已颁布有关法规外,还需加强安全日常教育,制定措施并切实贯彻。

六、讲求经济效果,实行科学管理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一、疫情风险分析

物业为服务行业,服务公司为公开性办公场所,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大,防控难度高、强度大,且责任重于泰山。一旦疫情扩散,不仅仅是威胁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隔离等一系列措施会影响到业主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给我公司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社会生产带来灾难与损失!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预防措施

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及教育培训工作,运用宣传栏、组织宣贯会的形式科普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定期进行环境消杀等措施。

2、应急措施

准备好应急物资并制定相应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以保证物资不被他用。每年度生产经营费用中规划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列出,按时拨付,确保应急状况下应急经费及时到位。对全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并对培训、演练进行记录,根据预案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及修订、完善。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置要以人为本,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再考虑其他,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应急指挥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应急管理机制。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各职能部门接到警讯后立即奔赴现场,按照预案既定方案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应对突发灾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按照《BZ 203-01-2017 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公司成立应急指挥小组(三级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项目负责人、班组长任组员。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

(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部署,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决定应急结束等工作。

(2)统一协调和调度公司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

(3)接受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部对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2、安全保卫组职责

负责人员进出登记、体温检测;接待外来人员或应对外界媒体;负责隔离人员的监督监视;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安全秩序;监督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和预防次生事故的发生;生产、生活区域的安全警戒;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3、综合协调组职责

根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协调外部应急力量;项目现场人力资源的调配;安排人员协调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将当地政府的指令、卫生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和要求,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4、医疗救护组职责

负责组建抢险现场的医疗救护站;负责项目现场防疫物资的领取与发放。

5、善后处理组职责

负责稳定员工情绪,确保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等工作。

四、处置程序

五、处置措施

根据传染病疫情事件的严重情况,分级实施控制措施,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扩大应急响应,积极寻求外部社会救援力量。

1、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根据防疫要求进行范围内封锁与隔离,建立防疫通道,对进出人群进行体温检测与防疫装备配备情况检查。对疑似病人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政府有关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2、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部门接到应急反应的通知后,应按各自的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对部分健康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减少外界接触,以保障上述人员不被感染。

3、现场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并随时反馈给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如升级达到启动高一级响应程序条件,应及时提高应急响应界别、改变处置策略,同时向上级和社会救援力量求助。

4、预案结束

在应隔离时间段内,已隔离病员均得到有效治疗,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官方指令统一部署,由组长宣布“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结束。

5、后期处置

疫情事件结束后,按照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及时做好生产、生活恢复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制。

6、总结归档

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各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一、应急救援工作基本原则

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施救及时、处理妥善相结合的原则。

二、应急救援范围

适用本预案。

三、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一)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1、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指导制定应对事故的紧急办法和特别措施;

3、调用应急救援物资、救护队伍、设备,抢救事故受伤人员及维护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秩序;

4、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指挥;

5、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当公共突发性事件超出我局处置能力时,依程序请求上级支援;

6、分析、总结年度公共突发性事件应对工作。

(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科内,作为日常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办公室应备有指挥场所和相应的设备设施,作为安全事故发生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平台。

主要职责:1、负责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解释工作;

2、执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

3、收集、分析各科室、行政执法大队报告的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报送领导小组;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的预警信息,要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及时报送县级机关;

4、定期组织修订我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督促检查预案演习工作;

5、维护指挥平台,保证正常运转;发生安全事故时,为领导小组提供信息、通信、预案、咨询和指挥场所等;

6、组织协调有关应对安全事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7、承担局党委、局机关交办的其它应急事项。

四、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将事故发生情况向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4)事故抢险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6)事故报告人,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二)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现场拍照、绘制事故现场图对事故现场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证据。

(三)应急反应

1、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即刻启动本预案。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安排协调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2、各科室、各中队必须服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集人员和车辆、物资、器材,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

3、针对台风季节户外广告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

1)加强巡逻及安全检查管理工作;

2)及时通知户外广告设置及管理单位,对所管理的户外广告设施加强安全管理;

3)及时切断户外广告电源,必要时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

4)设置安全警戒线,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五)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是全市应对年严峻的节能工作形势,确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一项具体措施,适用于对全市及各县(市)区(管委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预警预测,对影响程度大的重点用能企业的跟踪、预警预测和阶段性应急调控。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建立节能降耗预警机制,落实调控措施,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1.全市调控目标: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4.6%以上,完成全市“十一五”下降20%的总体目标。努力完成省下达的全年用电计划。

2.各县(市)区(管委会)调控目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确保指标、努力完成力争指标。努力完成市下达的全年用电计划。

(三)基本原则

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严格控制高耗能、低产出企业的用能。以用电量为调控重点,按月计划、每日跟踪、每日通报,及时整改。突出重点,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实行属地管理。

三、主要内容及调控重点

(一)主要内容

1.全市及分地区的GDP能耗情况;

2.全社会及分地区的用电情况;

3.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耗(电耗)、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情况;

(二)调控重点

1.单位产品能耗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

2.未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进度的重点用能企业;

3.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用能设备(工艺)的企业;

4.单位产品能耗不降反升的企业;

5.耗能总量大、单位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产品(企业);

6.未经节能评估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7.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但没有列入今年淘汰计划的,也可作为调控重点,提前淘汰;

8.能耗总量大的商业、娱乐业;

9.城市亮化工程、景观照明等设施;

10.其他政府(部门)确定的重点企业(单位)。

四、预警调控程序

(一)预警分析。市节能办会同市统计局、电业局等部门,每月对全社会及重点企业的用能、用电及能耗指标等进行分析,及时有关预警信息。

(二)预警调控启动。从9月份起逐月下达用电计划,每日跟踪通报,督促有关地区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有序用电,控制用电总量。

(三)预警调控解除。根据调控情况,异常情况消除后,市节能办及时解除预警。

五、主要调控措施

(一)以区域用电总量控制为重点,每月下达月度用电计划、每日跟踪、每日通报。对超计划用电较多的县(市、区)将实行领导约谈。对控电措施不力,导致超计划用电多的地区,将实行更加严厉的控电措施。

(二)以工业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根据其单位能耗水平、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等指标,由各地制定相应的用电控制指标,实行“轮休制”或限额用电。

(三)控电范围从工业为主向商业、娱乐业扩展,根据区域电量超额情况,采取不同等级的轮休制或缩短营业时间。

(四)城市亮化工程、景观照明等在调控期间原则上予以关闭,确需开启的需经节能办审批,明确开启的时间、范围。

(五)机关事业单位、宾馆、酒店、商场、超市、娱乐、金融、证券等商业单位,要在全天停用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空调负荷。

六、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节能办为全市节能目标预警预测及应急方案实施的牵头部门,负责做好全市节能分析、预警预测和应急调控方案制订等日常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本地节能目标的预警预测及应急方案,并组织实施。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切入点

对于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切入点,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3E”对策。换言之,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实施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始终保持三者之间的均衡,并在结合上述措施的同时合理采取相应措施。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对策则是要求人必须怎么做。

从现代安全管理的观点出发,安全管理不仅要预防和控制事故,而且要给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以此为出发点,安全技术对策在理论上应是首选。因为无论是安全教育还是安全管理,都不可完全避免人的失误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当然,另一方面,安全技术对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安全技术可以划分为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及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这是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在技术上的保证。评价一个设计、设备、工艺过程是否安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必须能够防止在装配、安装、检修或操作过程中发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人的失误。如单项电源插头,规定火线、零线、地线的分布呈等腰三角形而非正三角形,还规定三线各自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插错位置而造成事故;否则,如简单地设计成正三角形,即使经过严格的培训,也不可避免因人的失误而插错的可能。

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人的失误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因此一旦失误,应能控制或限制有关部件或元件的运行,保证安全。如触电保安器就是在人失误触电后防止伤害的一种技术措施。

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应能防止一个部件或元件的故障引起其他部件或元件的故障,以避免事故发生。如电气线路中的保险丝和压力锅上的易熔塞。后者在限压阀发生故障或堵塞时,自动熔开释放压力,避免因压力超高引发锅体爆炸;前者也是以熔断方式防止过电流对其他设备的损害。

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应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人失误或故障,或一个失误、一个故障同时发生才能导致事故发生。对安全水平要求较高的系统,则应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至少3个或更多的失误或故障同时发生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常用的并联冗余系统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运行过程中偶然可能会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能量释放,应采取措施使系统能够承受这种释放。加大系统的安全系数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

能量蓄集的结果将导致意外的过量能量释放。应采取防止能量蓄集措施,使能量不能积聚到发生事故的水平。如矿井通风就可以防止瓦斯积聚到爆炸的水平。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

为使系统符合上述基本原则,人们提出了许多种实施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其中最典型的论述有以下3方面。

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

这是由日本学者北川彻三提出的。其主要有21项基本对策:

围板、栅栏、护罩;隔离;遥控;自动化;安全装置;紧急停止;夹具;非手动装置;双手操作;断路;绝缘;接地;增加强度;遮光;改造;加固;变更;劳动防护用品;标志;换气;照明。

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

美国人哈登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认为防止事故应着眼于防止能量的不正常转移,并以此提出了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12项措施。

限制能量。如限制能量的转移速度和大小,使用低压测量仪表等。

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用煤油代替汽油作溶剂等。

防止能量积聚。如控制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电器上安装保险丝等。

控制能量释放。如电器安装绝缘装置、在贮存能源时采用保护性容器(如盛装放射性物质的专用容器)、生活区远离污染源等。

延缓能量释放。如容器上设置安全阀、座椅上设置安全带、采用吸震器件减轻振动等。

开辟能量释放渠道。如电器安装接地电线、水电站设置泄洪闸等。

在能源上设置屏障。如安装消声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设置防射线辐射的防护层等。

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如安设防火门、防护罩、防爆墙等。

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如配戴安全帽、手套,穿着防护服、安全鞋等。

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抗损材料、双重绝缘措施,实施远距离遥控等。

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止损失扩大。如改变工艺流程、增设安全装置、建立紧急救护中心等。

修复和恢复。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

其中第1~10类即“屏障”。哈登还指出:中断能量非正常流动的屏障,在能量转移过程中越早建立越好。潜在的事故损失越大,屏障就越应在早期建立;而且应当建立多种不同类型的屏障。

消除与预防有关设备、环境中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基本原则

针对设备、环境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11项消除与预防的基本原则。

消除。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其手段就是实现本质安全,这是预防事故的最优选择。

减弱。当危险、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则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的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屏蔽和隔离。当根除和减弱均无法做到时,则对危险、有害因素加以屏蔽和隔离,使之无法对人造成伤害或危害。如安全罩、防护屏等。

设置薄弱环节预防。利用薄弱元件,使危险因素未达到危险值之前就预先破坏,以防止重大破坏性事故。如保险丝、安全阀、爆破片等。

联锁。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相互制约,以保证机器在违章操作时不能启动,或处在危险状态时自动停止。如起重机械的超载限制器和行程开关。

防止接近。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或有害因素作用的地带,或防止危险或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地带。如安全栅栏、冲压设备的双手按钮等。

加强。提高结构的强度,以防止由于结构破坏而导致发生事故。

时间防护。使人处在危险或有害因素作用的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重体力劳动者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实行缩短工时制度。

距离防护。增加危险或有害因素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减轻、消除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如对放射性、辐射、噪声的距离防护等。

取代操作人员。对于存在严重危险或有害因素的场所,用机器人或运用自动控制技术来取代人员操作等。

传递警告和禁止信息。运用组织手段或技术信息告诫人避开危险或危害,或禁止人进入危险或有害区域。如向操作人员安全指令,设置声、光安全标志、信号等。